银行服务转型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推动地方中小银行机构的转型发展,都需要在县域大力发展社区银行服务。本文在对社区银行机构与社区银行服务的概念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总结了社区银行服务的主要政策和实践模式特点,进而提出发展县域社区银行服务的策略举措。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银行服务转型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银行服务转型研究论文 篇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服务渠道转型的研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迎来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这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服务渠道转型,才能应对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冲击。首先,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背景,从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服务渠道入手,分析了其服务渠道转型中遇到的挑战和机遇;然后,得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服务渠道转型的必要性;最后,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服务渠道转型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服务渠道转型

一、背景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以现代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时代金融,它将搜索引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传统金融行业,从而实现金融交易和金融一体化。互联网金融具有共享、平等、开放的互联网精神,并凭借其高效率、交易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快捷、信息公开透明等特点,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深刻重塑。从国家和政府方面看,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这将强烈地冲击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它们的数量日益增加,现已占据了很大的空间,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冲击与挑战。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已成为金融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商业银行能否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主要依赖于客户的流向。商业银行应及时制定并实行各种措施来吸引客户,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开拓多种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种类更加丰富、质量更加优化的服务。

正是来自互联网的强烈冲击,促使了商业银行在服务渠道种类、服务渠道提供的产品功能以及渠道战略定位等方面进行转型和升级。互联网金融具备低成本、便利快捷的特点,这正是商业银行传统的物理服务渠道所欠缺的,也是商业银行今后服务渠道转型的重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服务渠道

我国商业银行熟悉客户,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主要是通过各种服务渠道来实现的,只有通过这些渠道,商业银行才能正常经营,获得利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设备的投入使用,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渠道也不断壮大,由传统的线下渠道拓展到了各种线上渠道。现如今,物理网点渠道和电子渠道共同构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渠道。物理网点渠道,即线下服务渠道,又称商业银行的营业厅。电子渠道,即线上服务渠道,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利用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出现的移动智能设备,开发的各种服务渠道,包括电话银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自助设备(ATM机)、网上银行以及一些开放式的网络平台等。这两种服务渠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起为客户提供了种类丰富、质量优化的服务。

物理网点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具体的营业场所,为其配备了基本的设施。这种服务渠道从刚出现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主要场所。在当今的互联网金融时代,物理渠道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到2015年为止,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2万家销售网点。由此可见,物理网点渠道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渠道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子服务渠道自推出以来,发展速度惊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行。截止到2012年末,我国有16家商业银行电子渠道交易平均占比为73.35%,同比上一年度上升了6.48%。其中,农行电子银行业务收入到达53.64亿元华夏银行电子渠道理财销售额占全行销售额的60.89%;而工行超过50%的基金交易和理财产品销售、90%以上的外汇买卖和账户贵金属的交易都通过电子服务渠道进行;建行电子银行业务收入也达到了47.60亿元。

近几年来,智能手机开始进入普通大众的手中,人们运用手机银行进行交易的数量也逐渐增加。截止到2014年,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已有超过1亿的手机银行客户。另外,10家上市银行已有超过5亿的客户使用手机银行。这些都充分表明了电子服务渠道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渠道转型的必要性

服务是商业银行的本质特征,商业银行本质上是一个服务型平台,以向客户提供服务为中心,进行各项业务活动。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向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渠道发起了大规模的挑战。同时,商业银行也从互联网金融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顺势而为,进行服务渠道转型。

1.根据前面的背景可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但我国的金融体系仍以商业银行为主,商业银行对国内经济正常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地政府也势必会为商业银行的服务渠道的转型提供法律支撑。由此看来,商业银行在服务渠道的转型中应融入互联网金融要素。

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遇到了很多艰难的选择。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的換挡回落发生了显著变化,再加上国内商业银行传统服务渠道的优势在外部经济变革中逐渐减弱,这些金融生态环境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竞争时暴露出许多问题。

3.商业银行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难以满足大数据的发展要求,在处理数据和整合资源方面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针对此种现象,商业银行应充分吸收互联网知识,不断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其产品开发和服务渠道的转型升级中,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4.在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主动抓住机遇,进行服务渠道的转型与升级。这样,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客户满意度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巩固其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互联网金融和传统的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将互联网金融理念融入到商业银行服务渠道转型中来,有利于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的提升;而经历过服务渠道转型的商业银行将会带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渠道转型的对策

面对以上的挑战和机遇,商业银行应该及时进行服务渠道转型。

1.融入“互联网+”理念,推进“互联网+银行”建设

商业银行应针对互联网金融形势,在充分了解本行优势的前提下,清醒地认识“互联网+”的本质含义,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本行的服务渠道建设。商业银行应主动把握“互联网+”的新理念,并将这一新理念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来,不断地推进行内传统服务产品和渠道的转型。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服务渠道转型凭借互联网金融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银行和客户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既简化了银行的工作程序,又保证了客户对预期服务的要求。

2.对传统服务渠道进行优化升级

(1)加强网点转型建设,努力建成特色化、智慧型网点

虽然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物理网点,但客户并不会摒弃物理网点,他们对实体柜台的需求也不会完全消失。银行的物理网点不会被互联网金融完全取代,而是需要利用这一时机进行转型升级。商业银行应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前提下,进行物理网点转型,将人工为主转型为智能化网点,慢慢完成线下和线上的协同运作,通过线下物理渠道与线上电子渠道的联合,努力将物理网点建成特色化、智慧型的网点。

(2)加快自助渠道建设的步伐

自助银行融入了“互联网+”理念,具有安全、便捷、高效的特点,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服务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自助银行渠道建设时,要同时兼顾社区银行和离行式自助服务渠道。社区银行的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商业银行应在大学城附近建设社区银行,不断将客户主体转向大学生,迅速开发这一潜在市场;另外,社区银行应重视居民的日常需求,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如代收网费、手机费、电费等。在建设第二种自助渠道时,有如下要求:商业银行应扩大自助银行的分布范围,在新城区和人流量多的区域增加自助银行的数量;同时,自助银行的存取款金额不仅包括大额钞票,也应有小面额的钞票,以满足客户的日常需求。

(3)创新优化网上银行发展策略

首先,商业银行应主动收集使用网上银行客户反馈的信息,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服务质量;其次,商业银行要积极同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明确各自的任务,由互联网金融机构负责资金流向问题,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客户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银行负责后续的资产管理问题,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最后,同其他机构合作时,商业银行应通过互联网技术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以此获取更多前手的客户资源。

(4)移动终端作为建设主体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客戶的手机使用终端远超电脑终端,现已转变为主要的网络终端。微信、支付宝里便捷的支付方式使得移动支付工具发展速度加快,现已超过银行网点、ATM、POS的使用。商业银行在无卡取款上也做了创新,推出了手机银行+ATM取款,提高了取款效率和安全性。

3.渠道应用的创新拓展

(1)加强直销银行的建设推广

直销银行业务通过使用手机等移动工具,为客户提供全天的线上服务,方便客户在各个时点办理业务,其提供的产品符合客户的偏好,深得客户的喜爱。直销银行开始收到更多银行的重视,如徽商银行建设了徽商有财、宁波银行建设了宁波银行等直销银行。

(2)银行电商本土化

商业银行应将行内的电商模式同本土优势资源结合,开发出一个满足客户多方面需求的平台。首先,商业银行电商应树立自身的品牌意识,以品牌意识为起点进行本地区资源的整合,增加本行开展业务服务的执行力和可信性。其次,商业银行应和本地的电商进行合作,搭建一个互利共赢的平台,共同应对来自社会上大型电商的冲击。

(3)与社会化网络连通

面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冲击,商业银行应和拥有丰富客户资源的企业社会化网络站点相结合,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比如,银行可以同医院合作,客户使用银行的电子渠道进行挂号、缴费等,极大节约了时间,分担了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银行的业务量;银行也可以和高校合作,学生使用银行的电子渠道进行一卡通圈存、学杂费和电费的缴纳等。

五、结语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渠道的优势正逐渐消失,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很难满足客户对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需求,从而导致了许多客户开始逐步离开商业银行,进入互联网金融企业。我国商业银行也从互联网技术中看到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需要不断融合“互联网+”理念、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自身的服务机制。总之,商业银行在认清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必须进行服务渠道的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肖福英.“互联网+”背景下的湖南城市商业银行服务渠道优化研究[J].时代农机,2017,44(9):169-171.

[2]孙梅.商业银行物理渠道转型后营销服务模式转变探讨[J].时代金融,2017(9):106.

[3]宁洁.“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渠道优化升级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4]周峰.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商业银行服务渠道优化策略研究--以江苏省工商银行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3.

[5]谭智超.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作者:牛犇

银行服务转型研究论文 篇2:

发展县域社区银行的思考

摘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推动地方中小银行机构的转型发展,都需要在县域大力发展社区银行服务。本文在对社区银行机构与社区银行服务的概念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总结了社区银行服务的主要政策和实践模式特点,进而提出发展县域社区银行服务的策略举措。

关键词:普惠金融;社区银行;实践模式

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是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在美国,社区银行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且经受住了金融环境变化和金融危机考验,展现了良好的风险抵御能力(邓向荣、苗萌萌,2012)。2013年底,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推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社区银行服务。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认为,国内银行已在加快社区金融战略布局,大力推进社区银行服务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王慧梅,2015)。

当前,在经济欠发达和边远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金融服务不足,甚至存在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空白乡镇,为了规避设置机构网点的高成本,推进社区银行服务成为这些地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式。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域地区,各类银行纷纷设立分支机构,市场竞争较为充分,推进社区银行服务成为县域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应对策略。因此,在“十三五”时期,贯彻落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推动地方中小银行机构的转型发展,都需要在县域大力发展社区银行服务。

一、社区银行的理论阐释

(一)社区银行机构的内涵

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ICBA:Independent Community Bankers of America)认为,社区银行是指在一定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经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强调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且与客户保持长期的业务联系。R.DeYoung和Duffy(2002)认为,社区银行是一种接受当地居民和企业存款,对当地居民和企业提供交易服务和发放贷款,并通过收集服务过程中的客户信息,形成比较优势的金融机构。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也对社区银行进行了定义。巴曙松(2002)认为,社区银行是指在特定社区范围内,以中小企业和私人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按照市场原则、独立自主经营的中小银行。王爱俭(2005)认为,社区银行是特指一定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和运营,以区域内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居民为服务对象的、社区化经营的小型民营银行。侯福宁(2013)认为,社区银行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本地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提供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

从国内外关于社区银行机构的概念来看,其共同點是围绕社区范围内的客户特点和金融需求提供既全面又富有特色的银行服务,也一致认为社区银行是中小规模的商业银行,以小银行机构为主。

(二)社区银行服务的内涵

从金融机构的社区银行实践来看,国内业界更加关注的是社区银行服务而非社区银行机构。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银行应该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服务渠道,获得更广大的社区客户基础,赢得竞争优势(柳苗、曾志宏,2014;曾刚,2015)。

社区银行服务的区域定位在社区内,但社区类型可以是多样的。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首创了“社区(Community)”概念,他认为社区是由自然意志形成的,以熟悉、同情、信任、相互依赖和社会粘着为特征的社会共同体组织,其范围可大可小(夏学銮,2002)。金融机构通常基于不同特点或某些标准将社区划分为多个区域范围,除传统意义上的地理社区外,还有以产业链组织的经济社区、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社区等,都可成为社区银行服务的区域定位,社区构成多元化也要求社区银行服务应各有侧重(侯福宁,2013)。

社区银行服务的客户定位在小微群体。社区小微客群主要包括社区居民、个体户和小微企业等,如美国的社区银行客户群主要是小企业主、农场主及中低收入群体。虽然信息通信技术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弥补了大银行社区机构网点的不足,降低了信息收集的成本,削弱了社区银行的比较优势,但社区银行业务人员能够更加便利地接近和当面了解小微客群的服务需求,在业务咨询、营销、办理及风险管理等环节,比大银行有便捷、服务、信息、成本等竞争优势。

社区银行服务的业务定位在兼具社区个性特点的综合业务。社区银行服务主要覆盖客户的储蓄信贷、支付结算、理财投资等基础金融服务需求,注重满足社区特色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支持社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如美国的社区银行业务涉及信托、投资、保险、理财、信贷等各类服务,但最为重要、份额最大的市场则在住宅抵押、消费信贷和小企业贷款。为了提升客户对社区银行服务的黏度与忠诚度,增进与客户的联结,社区银行服务领域从经济活动拓展到社区的日常生活、文化娱乐、生态建设等诸多方面(蔡宁伟,2015)。

二、我国县域社区银行服务的实践分析

(一)社区银行服务的政策指导意见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起步时间不长,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也是近年才出台的。其中,中国银监会2012年发布的“三大工程”(即《关于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阳光信贷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实施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的指导意见》)和2014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的指导意见》最具针对性,主要指向县域社区银行服务。具体总结为以下五方面:

一是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全面,疏密有度,竞争有序”的要求统筹网点增设,持续加大乡镇及以下网点布设力度,完善机构网点布局。

二是对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不具备设立固定网点条件的乡镇及以下地区,采取设立简易网点、定时定点流动服务车、背包银行、马背银行等多种服务方式,打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在人口相对密集的乡镇、行政村、中心社区等区域,通过布设ATM机、CDM机、POS机等多种电子机具或设置自助银行,拓展基本金融服务渠道。

四是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技术,促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等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使查询、转账、汇款、消费、缴费、申贷等金融业务直接服务到户到人。

五是加强银村(社区)合作,建立与村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主动送服务、送资金、送产品、送知识进村屯入社区,构建紧密互动、互惠共荣的新型金融服务和消费关系。

(二)社区银行服务的实践模式特点

1.社区银行服务借助灵活多样的网点渠道。

社区银行服务在网点渠道方面没有统一模式。随着县域经济金融快速发展,各类银行业机构特别是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信社为代表的地方中小银行加大了县域网点布局,主要是商业银行服务社区新设立或改造的分支機构,通过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支行、科技支行等,增加对薄弱环节或特定群体的金融服务,并通过完善自助设备、增加人工咨询、优化服务流程、增设咖啡馆、书报区、儿童区等,体现社区网点特色以增强客户体验。在不具备设立物理网点的区域,主要设立便利式、自助型、混合型的非标准化网点,如金融便民服务点、金融便利店等。实践中,各银行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和服务定位积极创新社区银行服务渠道。如浙江农信社区银行服务,致力渠道建设广覆盖,实施“完善物理网格、打造电子网络、组织人员网络”的三网战略,积极推进网点转型,并加快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新渠道推广,着力构建方便快捷的普惠服务网;上海农商银行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以金融便利店、小微企业专营网点、贵宾理财(财富)中心三大平台组成社区银行服务体系,探索社区金融服务新模式。

2.社区银行服务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

社区银行为了拉近客户关系,其服务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实践中,各家银行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差异化服务,提高社区银行竞争力。如浙江农信的社区银行服务,实现普惠产品大众化,以创业普惠、便捷普惠、阳光普惠为目标,推出简便快捷、量身定制的特色大众化产品,充分满足各类群体需求;上海农商银行的金融便利店,主要服务社区居民和依托社区生存的小微企业,业务范围涵盖现金服务、个人贷款、个人理财、电子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金融、社区金融宣传等六大平台,实行延时服务,满足日常金融服务需求;龙江银行的有限功能型社区银行,根据营业网点所在区域特点,走“一行一特色”或“一行多特色”的差异化发展之路,龙江银行“小龙人”社区银行除涵盖传统的存贷款、代缴费、理财等业务外,还设置了系列增值服务(上海农商银行课题组,2015)。

3.社区银行服务倚重长期合作的银社关系。

当前,我国县域小微企业、个体户、农户等弱势客群由于没有可靠的抵质押资产、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面临贷款难、贷款贵等金融服务不足问题。社区银行服务通过社区银行网点及员工与社区客户的广泛接触和了解,掌握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客户的道德品行和经济实力、客户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情况等真实信息,并与目标客户建立长期的信任合作关系,据此解决贷款等金融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发展县域社区银行服务的策略举措

(一)定位社区小微客群,注重银行产品创新与交叉销售

社区是经济主体活动的最主要区域之一,社区客户是典型的小微客群,需要储蓄结算、小微贷款、理财保险、金融咨询等多样化服务。

社区银行服务应基于覆盖客户整个生命周期和满足不同职业、不同收入财富水平、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生产经营方式等特点,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性地研发差别化、个性化产品,使金融产品融入客户生活、工作或生产经营的诸多方面;应基于自身覆盖区域有限、客户总量有限、客户细分类型多样等特点,通过多种方式融入社区活动,不断深化社区营销,塑造和持续强化值得信赖和依靠的社区银行形象,实施针对社区全部小微客户的整体性营销;应基于对客户需求的近距离深入了解和借助客户关系管理平台,为每个社区客户经理提供整合的客户信息和产品知识,通过加强交叉销售不断完善每个客户的产品服务组合,实现客户黏性增厚和忠诚度提高。

(二)灵活网点形式和功能,注重业务人员及营销的社区融入

县城和乡镇中心区的社区相对集中,农村社区相对较为分散,县域社区的分布特点要求社区银行服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网点布局。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社区(村)、企业、重要客户作为基本服务单位,对服务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和管理;可以根据服务区域的经济环境,灵活采用普通支行、专业支行、社区金融超市、社区金融服务代办点、人员驻扎的自助服务点等形式,科学确定社区网点的物理布局,将线下渠道打造成社区银行的营销、服务和体验中心。此外,应主动对接乡镇政府(街道办)、社区(村)服务中心等各类组织机构,寻求协同合作,提升服务渠道竞争力,塑造社区银行服务的美好信誉和品牌。

社区银行服务网点布局与功能固然重要,但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各类业务人员融入社区,实施“走出去”营销策略,形成“区域全覆盖、客户全触及、市场全掌握”的网络化营销体系。要设置专职客户经理,聘请社区金融服务员,为每个社区(村)实施保姆式服务,加强主动营销,应用娱乐营销、关系营销、情感营销、口碑营销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客户,通过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全面掌握客户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跟踪客户对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策略,直至赢得客户的满意和忠诚。

(三)打造线上线下互联平台,注重信息科技的技术支撑

互联网金融已经延伸到县域金融市场,对县域传统金融机构的冲击越来越大。在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和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银行机构的物理网点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依然具有价值,但社区银行服务的未来方向绝不是简单的物理网点扩张和下沉(曾刚,2015)。为了适应商业模式、技术条件、客户需求和使用习惯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亟需县域传统金融机构以客户为中心打造线上服务平台,大力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服务渠道的使用,形成线上平台与线下网点融合的智能便捷化服务渠道。

在金融营销和业务服务过程中,要通过业绩考核机制创新,激励一线员工引导客户实时下载APP、关注公众号,指导客户熟练操作网上银行,让客户在使用金融服务的同时,体验到线上服务的便捷与智能,逐步实现把绝大多数业务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为客户提供线上线下更多可选的金融服务方案。

参考文献

[1]巴曙松,2002.社区银行能否成为中国银行业放松管制的突破口[J].现代管理科学,(7):19—21

[2]蔡宁伟,2015.社区银行的内涵特征、历史沿革与模式创新——基于中外社区银行的内容分析与案例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3):46—58

[3]邓向荣,苗萌萌,2012.美国社区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特点及经验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10):76—84

[4]侯福宁,2013.关于社区银行的认识和实践[J].上海金融,(7):100—103

[5]李瑞红,2012.借鉴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经验 加快我国农信社战略转型[J].浙江金融,(5):53—55

[6]柳苗,曾志宏,2014.大数据助力社区银行规划建设[J].银行家,(8):87—89

[7]上海农商银行课题组,2015.竞争环境下社区银行发展策略研究——以上海农商银行为例[J].上海金融,(3):97—100

[8]王爱俭,2005.发展我国社区银行的模式选择[J].金融研究,(11):30—37

[9]王慧梅,2015.打造居民家门口的“私人银行”——2015年社区银行客户调查报告[J].中国银行业,(3):108—111

[10]夏学銮,2002.中国社区建设的理论架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7—134

[11]杨琴,2011.我国农信社的社区银行转向[J].银行家,(3):101—105

[12]姚世新,2013.打造最受欢迎的社区银行[J].中国农村金融,(22):29—30

[13]曾刚,2015.互联网时代社区银行五大发展战略[J].中国银行业,(8):83—85

作者:凌海波

银行服务转型研究论文 篇3: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模式构建策略分析

摘要:在国家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的状态下,国家经济进入新型发展阶段,对传统商业银行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一来使得传统商业银行不得不进行转型发展,在数字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在转型发展中也呈现逐渐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势态,因此文章将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其在转型发展中常见问题,提出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模式

商业银行属于国家金融机构之一,为更好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满足国家落实数字化转型要求,商业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构建新型发展模式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一)客户对服务体验要求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客户对商业银行服务体验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商业银行所具有的金融产品和营销渠道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客户对于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的要求。而数字化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提供更具特色的服务,还能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直接体验。同时,经过多年发展,商业银行积累下大量数据,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实现,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对产品与客户进行全面分析,不仅可以有效缩减运营成本,还能有效提升运营效率[1]。

(二)内外部竞争压力增加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特征,因此,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也十分积累。同时,金融科技企业也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纷纷成长起来,这样一来,使得商业银行在发展中不仅要面临内部竞争,还要面对外部竞争,因此,及时转型发展也成为商业银行重要工作。如果数字化在商业银行全面实现,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银行服务,还能增强银行自身竞争能力,银行方面也可借助现代化及时推动金融改革,并进一步完成对相关产业的优化。

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常见问题

(一)转型定为模糊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的商业银行发展基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它们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也会存在不同。以招商银行为例,为促进银行进一步转型发展,联系银行实际情况做了很多内部规划,引入了信息技术,加大了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而有些银行则在数字化转型中缺乏对数字化的充分认识,在转型中所投入相对较少,尤其是缺乏长久目标建设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都是转型定为过于模糊的表现。

(二)数据缺乏驱动性,安全性差

在数字化平台建成以后,引入了很多外部数据,但这些数据中却缺乏行业数据,这样一来就导致银行对客户的定位不够精准,所构建的关系图谱缺乏完善性,更不利于风险信息整合,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以后,怎样保证数据安全也成为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2]。

三、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模式构建策略

(一)构建数字化精准营销服务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数字化转型发展模式构建中,应从转变自身经营理念着手,重视客户需求,实现精准服务,为客户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增强客户良好个人体验,让客户对金融服务有足够的信赖感,客户在获得良好体验以后,也会主动向周围人宣传银行服务,从而为银行带来更多新客户[3]。同时,商业银行应主动获取行业内部数据,掌握门户数据,重视外部数据整合,尤其是互联网中公开的各种与银行相关的数据,并将有价值数据与银行内部数据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再者,优化客户数据集市与分析客户主题模型也是数字化转型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客群优化处理,构建完善客户视图,从而增强银行竞争能力。最后,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应做好大数据分析,构建个性化营销方案,优化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银行进入更好的发展状态。

(二)优化线上金融服务平台

在数字化专业发展模式构建中,商业银行可以优化线上金融服务平台,加大对零售客户的分析与管理,借助大数据技术对零售客户做好分类,并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将强化融资信贷与投资理财等作为数字化转型要点,并以此创设高频数字化金融产品。再者,进一步丰富非金融场景,加强场景建设力度,强化与引入客户现实生活相关的服务。另外,商业银行在服务企业客户时,应将企业网银作为PC端核心,能够根据企业客户实际状况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此不断提升企业客户对银行金融服务水平满意度[4]。

(三)强化智能信用风险管控体系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对信息极度敏感的行业,这与其金融系统中所拥有的数据多为资产优势有直接关系。随着数字化转型发展在商业银行的实现,对于数据安全的监管也会越来越严格,即便是银行自身在数据存储与使用方面也会受到很多限制,因此,怎样处理好数据监管与数据使用之间的矛盾就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5]。为实现这一目标,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可以构建智能信用风险管控体系,同时将风险底线和风控标准纳入到系统中,且形成新架构,再者,进一步清洗数据,做好数据归类,强化信息共享,尤其是进入银行黑名单等信息应实现内部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银行蒙受风险几率,还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优化数字化人才队伍

商业银行在转型发展中,最不能缺少的便是人才,尤其是数字化人才,为做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银行方面应联系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加大对数字化人才的补充,将数字化人才安排到各个岗位中,尤其是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等,在人员招聘阶段将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形象技术背景的人才作为招聘重点[6]。第二,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点探索科技部门管理岗与专业序列刚之间的关联点。第三,重视对现有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组织现有科技人才进行一次培训,不断提升人才综合能力。第四,提升优秀人才薪资待遇,减少优秀人才外流,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强化优秀人才福利待遇,减轻优秀人才因户口、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问题而流失。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得不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但由于商业银行在转型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转型定为模糊、数据驱动性不足,安全性较差等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银行及时发现自身问题,优化服务模式,重视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同时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数字化转型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普华,汪伟,郑颖,阮超.金融科技发展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影响与建议[J].新金融,2021(11):39-44.

[2]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沈彬彬,祝小诗.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探索[J].现代金融,2021(07):11-12.

[3]王诗贤.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新发展格局构建[J].浙江金融,2021(05):57-62.

[4]尹炜.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与发展路径研究[J].中國产经,2021(04):27-28.

[5]赵京.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下的合规科技发展[J].中国银行业,2020(06):73-74.

[6]张明星.浅议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问题和路径[J].黑龙江金融,2020(05):60-64.

作者:周广云

上一篇: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论文下一篇:银行业务基础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