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银行转型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转型模式研究

摘要: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是1994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背景下产生的,多年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利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三农”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面临着转型调整。为了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更好地发挥支农作用,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农业政策性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深入研究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转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政策性金融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认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仍然需要政府的支持与保护,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此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国家需要依靠这种金融手段继续弥补“市场失灵”缺陷,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所以农业政策性银行仍然是个长期而稳定的制度安排。分析了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转型的外因和内因。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转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转型的内因是农业政策性银行自身出现了限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认识不统一,业务范围界定不明确;筹资渠道有限,资金来源成本高;行政色彩浓重,治理结构不科学;业务结构失衡,运营效率较低;财税政策严苛,运营成本较高;外部监管机制不完善,法律保障不到位。通过分析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产生、发展与转型,总结了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趋势及转型经验,认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需要在业务准入、运作模式、治理结构、外部扶持等方面进行调整,从传统的计划指令性运作模式,转型成为按市场化方式运作体现国家政策意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

关键词:农业政策性银行;转型;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

学科专业:金融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1 关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2.1.2 关于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1.2.1.3 关于国外政策性银行转型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2.1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基本理论方面

1.2.2.2 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等问题剖析

1.2.2.3 关于政策性银行转型问题的相关讨论

1.2.3 小结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存在的必然性

2.1 农业政策性银行产生的理论依据

2.1.1 市场失灵与资源配置

2.1.2 农业弱质性与农业保护

2.2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含义和功能

2.2.1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含义

2.2.2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主要功能

2.3 我国农业的特殊性需要农业政策性银行长期存在

2.3.1 农业的基础地位具有长期性

2.3.2 我国农业的弱质性表现仍然突出

2.4 农业政策性银行仍然是我国政府支农的有效手段

2.4.1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农业领域发挥了突出作用

2.4.2 我国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仍然不足

2.4.3 国家政策支持农业政策性银行继续发挥支农作用

第3章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转型的必要性

3.1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转型的理论基础

3.1.1 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

3.1.2 制度变迁理论

3.2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3.3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转型诱因

3.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客观需求

3.3.2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强大助力

3.3.3 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3.3.3.1 认识不统一,业务范围界定不明确

3.3.3.2 融资渠道有限,资金来源成本高

3.3.3.3 行政色彩浓重,治理结构不科学

3.3.3.4 业务结构失衡,运营效率较低

3.3.3.5 财税政策严苛,运营成本较高

3.3.3.6 外部监管机制不完善,法律保障不到位

第4章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与转型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4.2 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4.2.1 产权结构多元

4.2.2 运作机制市场化

4.2.3 政策投向动态调整

4.2.4 法律环境优越

4.3 典型案例分析

4.3.1 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转型

4.3.2 日本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成立与改革

4.3.3 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型的经验启示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转型的原则

5.2.1.1 强调政策性职能定位

5.2.1.2 坚持市场化运作手段

5.2.1.3 采取渐进式制度变迁

5.2.2 强调政策性职能定位的政策建议

5.2.2.1 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5.2.2.2 动态调整业务范围

5.2.2.3 优化信贷投向结构

5.2.2.4 实行积极的财税政策

5.2.3 坚持市场化运作的政策建议

5.2.3.1 及时补充资本金

5.2.3.2 建立多元稳定的筹资渠道

5.2.3.3 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调整

5.2.3.4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5.2.3.5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5.2.3.6 调整绩效考评机制

5.3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养护工程论文提纲下一篇:镇街网络文化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