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2022-04-25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篇1:

新时期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摘 要]对现行财会人员的管理模式改革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下的必要需求,笔者认为,我国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应采取国家与企业双重管理的模式,但应着重强调,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关键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会计委派制

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下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讲的就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实行的对财会人员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的方式,是会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由《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政府部门颁布的行政法规予以确立的。

1 我国当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现状

尽管《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四个“有权”,即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收,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有权检举;发现账实不符,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及时处理,但由于现行的管理制度的重叠性,使会计人员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这就不利于会计人员行使其相应职能。长久以来,我国财会人员的管理方式比较松散,管理机构七对福利待遇及任免权利无法干涉,不能实施有效的保护工作,导致监督职能的弱化。所以当经济利益分配产生矛盾时,便产生了会计信息的虚假。如果此时要会计人员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是很难的。对一般人来将,面对“正义”和“饭碗”时,大部分人的选择是一定的。虽然我国相关机构对应此方式出台了会计委派制、集中核算制等。由于集中核算制仅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所以运用最多的还是会计委派制。

2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背景及必要性

一系列财会方面的改革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而出台。但要真正的实现财政职能的转变,实现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的。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监督乏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问题是系列改革能否落实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旧是财会发展问题的一个症结。例如:有的单位没有设立单独的会计岗位而是由出纳财会一肩挑;有的单位会计权钱分割不明确;有的单位账目不清晰,甚至搞账外账,做假账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影响了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虽然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预算外资金管理票款分离”等改革措施。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改革方案,切实使企业实现强有力的发展。这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很有好处的,这也是我国经济规划改革的重要目标。可喜的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陆续出台和发展,在财会工作上取得了给力成效,现代企业把内部约束机制和强化企业管理与外部监督制度相互的有效结合,真正地实现了科学管理。但在财政职能的转变、真正实现收支平衡方面还存在些许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克服,相信一定可以使改革真正的落实到位。

3 高素质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下的会计人才是具有双重属性的人才,体现了经济价值的一般属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其拥有的财会技能,财会人才自身拥有技能的使用和支配权利,同时可作为商品进行交换,这就是会计人才的使用价值。二是,财会人员由于在学习与运用等技能方面消耗了一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形成了人才的使用价值。作为财会技能不可分离的会计人才,是体现实用与实用价值统一的结合体。因此,会计人才只有进入市场,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我国财会人才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特有资源,只能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有效的配置实现。会计人才资源是再生的,但再生的周期较长,并且,如果会计人才不愿将其技能提供使用,又会发生资源短缺。所以说会计人才是有限的。

4 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建议

(1)加快对会计委派制的落实。会计委派制度是一个庞大而漫长的系统过程,而并非一蹴而就。其落实情况不单单是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实行期间涉及各方面的工作,这并不是某一单位和企业可以单独完成的。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宣传力度的加大,从而引起各级部门领导的重视,这样既可以解决宏观问题的产生,又能落实具体的微观问题。首先,应该是领导层面加大对会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做到权、责、益的明确,与此同时,加强领导层面的相关信息的接受和教育,真正做到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能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在此系列活动中,如发现任何一个违反了行为责任的人,一定要立即严肃处理。只有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监督管理环境,才能切实保障会计监督落到实处。

(2)建立会计人员特有的考核机制。所谓考核机制,无非就是对会计人员的监管问题。使每个会计人员都能够遵纪守法、热情服务于用人单位、顺利完成本职工作,就必须有完善的考核监管制度来保驾护航。对于会计人员的考核问题应当包括: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通过考核既是对会计人员的能力的一种检测,同时也是对其能力的一种提升。用人单位通过考核也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及时地发现问题,从而尽快的解决问题,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考核过程中对会计人员采取优胜劣汰的原则,将适合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中。这样既可以确保用人单位的利益,同时也可以将会计人才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对账务问题做到即时处理,对权责问题做到清楚明了。从而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单位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3)从竞争中优胜劣汰。防止委派会计人员腐败的最佳方式就是采用公平、公开、竞争、择优、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录用,竞争上岗的方式非常可取。用人单位需加强会计人员的上岗资格的判定,根据《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把好录用关。只要所有的会计人员拥有从业资格条件,通过了全面考核,那么才能算真正通过考验。但凡是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必须是通过相关考核而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做到禁止无证人员上岗,对雇佣不合格的会计人员的单位和负责人要予以严厉的惩处。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和集体资产流失。目前我国企业的国有资产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以至于造成了严重的流失现象,当然这也与外部的监管力度有一定的关系。当前真正意义上的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改革,就是要使他们有一个合适的身份和职位,能使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有效地参与资产的管理和重大财务决策的建议,并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使其能全方位的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给予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的建议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防止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抑制腐败和贪污。

5 结 论

财会人员是企业财务工作责任的承担者,会直接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所以说经济发展的越快,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和其工作内容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经济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改革经验,但也要从适合我国国情的角度出发,制定出适合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管理体制,从而能更好地、更有效地规范财会工作,达到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目的。

作者:颜洪玉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篇2:

浅谈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的措施

摘 要: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基层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动物及其产品的防疫检疫以及畜牧技术推广等公益性工作,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力度,相继出台了关于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意见,由于改革后的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财、物实施了垂直管理,给其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详细探讨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提升管理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乡镇畜牧兽医站;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方法措施

作者简介:蒋德(1976-),男,江苏泰兴人,江苏省泰兴市农业委员会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江苏省泰兴市现有1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2007年全市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其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前,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多、收入少,财务管理较为粗放,严重影响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乡镇兽医站财务管理出现的情况,泰兴市农委财务结算中心以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行乡站财务集中核算管理体系建设,1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全部由市农委财务结算中心统一建账,实行一本总账、分户核算,各站设一名报账员负责具体收支报账业务,实行账务、资金“双代管”,通过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采取多项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健康发展,不断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核算制度不规范

财务会计核算在乡镇畜牧兽医站中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执行一整套完整系统的财务核算方法,核算的结果直接反映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中财务的收支情况,财务会计核算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的管理水平。但是,在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核算还不够规范,虚假的会计信息给财务管理的统计数据造成了混乱,使得财务核算的结果缺乏真实性,也没有参考的价值。

(二)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除了基本的财务核算工作,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财务监督工作。在多数的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会计的监督机制没能够得到体现,财务会计的监督工作往往是由畜牧兽医站的内部管理人员来直接决定的,而且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两种工作在权限划分上也显得非常模糊,政府或是外部的管理部门一时也无法介入到兽医站内部进行严格的监督调查。

(三)缺乏内部控制,对制度实施的执行力不够

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或提早发现并纠正财务管理上的问题,是对财务管理采用的一项制度保证,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仍然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缺乏或不健全的问题。即使有的畜牧兽医站建立起了一套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执行力上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

(四)人员岗位职责不明,财务管理混乱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单位应该根据需要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对会计岗位的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中,会计岗位设置不明,会计人员分工不清,并且会计人员有站业务人员兼职,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常常出现总账、出纳会计一肩挑的现象,甚至有的畜牧兽医站站长集原始凭证审核、报销发票、开具支票、保管印鉴于一身,跨过会计、出纳人员的职责范围众职独揽,仅把会计作为事后的记账员使用,这就违反了《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并为单位经济责任不清、财务管理混乱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提升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的几项措施

(一)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推动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是加强制度制订。在制度的制订上力求一个“实”字,本着实事求是、可用可行的原则,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反复酝酿,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乡镇畜牧兽医站运行的新财务管理制度。几年来,先后制订了收支管理、备用金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审计监督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使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加强制度落实。在制度落实上力求一个“严”字,坚持“严”字当头,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严格按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在单位备用金管理上,备用金额度以5日之内的零星所需为限额,并根据乡站地理位置的远近适当调度,农委财务结算中心与各站报账员签订备用金使用责任状,明确规定备用金的使用范围和保管责任。乡镇畜牧兽医站在购进和处置资产时要预先写出书面报告,报市农委同意后方可实施,采购事项进入“政府采购”序列。在档案管理上,严格财务档案管理,做到妥善保管、存放有序、查找方便。三是加强制度完善。随着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不断发展,财务制度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特别是政府财政部门相继进行的非税收入收缴、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管理改革,我们及时完善了制度中关于非税收入解缴、票据使用等规定,根据乡站报账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在制度中及时增加了单位报账员管理规定。通过不断地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修正,使制度内容涵盖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单位的财务等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二)大力推进开源节流,增强兽医站整体经济实力

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财务管理上,我们注重开源与节流相结合,不断增强畜牧兽医站的整体实力。一是清产核资。在实行集中核算管理的同时,我们对全市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资产、债权债务等情况进行了彻底的清理,针对清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处理,对于一些没有价值的固定资产、经反复确认无法收回的往来款和无需支付的应付款按规定进行了核销,对盘盈的固定资产重新计价入账,并对站所有资产落实专人负责,明确责任,通过彻底的清理,既使乡镇畜牧兽医站全体职工对本站财务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又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二是盘活资产。全市乡镇畜牧兽医站共有16家,其中有部分是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合并的乡站,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房屋比较陈旧,办公条件比较落后。为此,市农业委员会组建了专门工作班子,重点盘活合并乡站闲置房屋和土地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目前,共盘活各类乡站资产10处,已有4家乡镇畜牧兽医站新建了办公大楼,1家畜牧兽医站目前在建,11家畜牧兽医站对原有办公楼进行了改造修缮,并添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站容站貌焕然一新,有力地促进了乡镇“五有乡站”的建设。三是化解债务。改革之初,泰兴市乡镇畜牧兽医站累计各项债务共计680余万元,其中个人垫缴的养老保险债务金额就达500万元。

(三)突出重点工作环节,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我们着力在强化业务教育、落实关键措施、加强民主监督上下功夫。

1、严格管理报账员队伍。在1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选拔业务骨干担任报账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条例》,从2008年起每年对全市乡镇兽医站报账员进行一次培训,每期1-2天,学法律、学业务,并要求他们积极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继续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使乡镇畜牧兽医站报账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建立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基层报账员队伍。

2、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账务管理。近年来,我们在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六统一”。 一是统一账户和资金专户。全市1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预决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实行一个账户,资金由市财政部门统一设立专户,所有的资金都必须纳入市级财政专户统一管理,所有支出都必须申报用款计划经批准后方可使用。二是统一设置账簿和会计科目。对全市1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统一设置一本总账,设置一样的会计科目,各站分账户辅助核算明细账,做到统分结合,在查询有关数据和打印有关报表时,既可以汇总所有乡站的数据,又可以具体查询到每个乡站的数据。

3、积极推进民主理财。实行民主理财,是促进财务管理公开透明,保障乡镇畜牧兽医站健康发展,杜绝有关矛盾发生的有效方式。每月乡镇畜牧兽医站报账前,都必须召开乡站民主理财小组人员会议,将各项收入、支出在会上及时公布,接受基层职工监督和咨询,对本月需要报批的收入和支出逐笔进行审核,确认无误经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签字后方可进行上报,这样做到乡站财务的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从源头上杜绝各类违纪现象的发生,农委财务审计科不定期派员参加会议,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结束语

总之,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只有将它做好了,乡镇畜牧兽医站才有可能朝着正常轨道不断发展,才能为畜牧业的安全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亚英、姜德兴.乡镇畜牧兽医站规范财务管理的措施[J].中国牧业通讯,2008,(20).

[2] 杨邦全.铜梁县卫生系统开展财务管理年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12,(06).

[3] 田宝玲.医疗卫生科研项目专项经费财务管理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12 ,(08).

作者:蒋德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篇3:

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后的会计档案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原有的会计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社会监督体系的不健全,也使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与试点在全国许多省市县展开,那就是实行会计委派制。

【论文关键词】:档案管理 体制改革

会计委派制是由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一种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我国会计管理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是对传统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有两种形式,一种叫“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另一种叫“财务集中制”。

1. “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形式。即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委派对象大多是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即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独立,并实行在单位之间定期轮岗制度。

2. “财务集中制”形式。即在基层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不配备会计人员,只设报账员,将招考来的会计的行政关系等转到核算中心,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其服务单位的人事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将会计核算权从单位行政管理权分离出来,取消各单位银行账户,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报送财务报告,保管会计档案等财务活动,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委托单位资金的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不变,委托单位有权向会计核算中心查询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资金结余等情况。核算中心是在双方签订的委托书所授权的范围内对单位资金享有财务核算权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权,无支配和使用权。

目前,会计委派制下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大致是:一、委派会计受财政部门委派,直接到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工作,所形成的会计档案由委派会计整理立卷,会计档案实体仍在原单位保存,即保持了原单位全宗的完整性。但这种模式到了基层,特别是乡村一级,会计档案管理方式却发生了变化。各村的财务全部由乡镇的委派会计统一核算、报账,各村形成的会计档案也集中在乡镇统一管理,不再向各村返回会计档案。二、会计集中核算地区或部门,在会计核算中心形成的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进行整理、归档、保管、提供利用。这其中,有的核算中心将委派单位的会计档案暂保管一年后向委托单位返回;有的则不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及时向委托单位返回,而是自行保管。由于会计核算中心是新成立的机构,大多是租用或腾出几间房当做办公的地方,办公用房十分紧张,报销、办公挤在一起,没有专门的会计档案库房和专门的档案员,加之各单位的报账人员频繁往来,环境嘈杂,十分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其形成的会计档案也基本没有规范整理,混乱堆放在柜子里。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 有的会计核算中心没有或不及时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这不符合《档案法》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结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形成的会计档案是委托单位委托被委托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形成的,尽管会计档案的实体由于保管单位的变更而变更,但他的所有权仍是委托单位,属于委托单位全宗的一个门类,应当保持一个单位全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 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没有同步归档。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形式到运用电子计算机形式记账,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四章第七条明确指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五条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然而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核算的地区或部门,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形成大量的磁介质会计档案都保存在会计核算中心,即便是定期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的核算中心,也只移交纸质会计档案。

3. 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产物,它产生于会计业务工作中,是会计工作的延伸,也是会计工作的终结。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管理下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的培训与学习。各单位普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在各单位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却忽视制订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把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中。在会计人员上岗前,没有邀请档案专业人员讲授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造成会计档案整理质量不高,封面内容填写不全,装订不整齐,有的分类、排列不规范,无目录等现象,使整理出的会计档案没有达到规范化标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4. 财政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由于会计委派制是近些年来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业务主要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管。然而从其成立至今,无论财政部门还是档案部门都没有对新管理模式下会计档案的管理作出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档案部门也没有主动地介入其中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财政部门只管会计业务规范与否,而对会计档案规范与否少有问津,使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基本属于“失控”状态。 5.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制度不健全势必造成管理无章可循。不少会计核算中心并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等制度,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整理标准,移交等问题没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只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工作,忽视了会计档案管理,没有把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中,也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

针对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实行委派制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一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的案卷目录,连同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2. 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3. 财政部门与档案部门联手,共同加大对新的会计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的监管。结合实际,联合制发包含新的会计体制下会计档案工作内容的《会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会计档案的分类、组卷、排列、编页、案卷目录、装订、移交等操作规程。在各项会计业务工作检查中,将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其中,加大对会计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检查与监督。

4. 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地区和部门,除了建立会计档案立卷、归档、安全、保密等管理制度外,还应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结合实际,制订出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分类大纲、保管期限表、移交时间等,确保会计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在向委托单位移交档案时,交接双方的监交人、会计、报账员、档案员应同时办理交接手续,加盖公章,清点会计档案是否齐全完整、账目相符,案卷整理质量是否规范。交接凭据应一式三份,双方单位各自保留一份,存档一份。

作者:徐经艳

上一篇:我国矿井安全生产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子公文安全保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