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传播论文

2022-04-16

很难想象十几年前手机这个当时略显奢侈但功能简单的通讯工具,经过信息革命的洗礼,如今,正发展成一个最大的信息用户终端群体。IDC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9亿部,远超3.9亿台的PC出货量。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随之而来,公共关系传播策略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挑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共关系传播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共关系传播论文 篇1:

浅议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

摘的要:本文就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做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传播 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传播

一、公共关系传播成为职业培训机构宣传的一种有效手段

公共关系产生于西方工业社会,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关系。对于公共关系的认识,学界对其也有不同的界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里,我们把公共关系理解为: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推进相关的内外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创造自身发展的最佳社会环境,在充分尊重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传播、沟通等手段而努力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

传播是连接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用一定媒体或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分享。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公共关系活动就是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为主要方法的一种组织与公众交流行为。

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迫切需要,职业培训日益成为人们再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面对竞争激烈的培训产业,传统的宣传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职业培训机构纷纷采取公共关系传播的方式加强组织的宣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存在着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等方面的矛盾。

二、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

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影响到职业培训机构形象的传播,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1、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

信源,即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从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应当具有全员性的观念,即公关传播的信源应该是职业培训机构的全体成员。这一观念对内能提供职业培训机构的凝聚力,对外能表现职业培训机构的良好组织形象。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职业培训机构员工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客户对机构形象的认知,影响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在实践中,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信源的个别性现象比较突出。有些职业培训机构看不到良好的公共关系传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领导不重视,员工不参与。大多数人认为公关活动是可有可无,即使要开展,那也只是专职公关部门或专职公关人员的分内事。这些现象显示了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淡薄。

面对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职业培训机构需要采取灵活措施,积极培育全员公关传播意识,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言一 行中,从而形成一种无意识的职业习惯,树立机构良好的精神风貌。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是一旦形成,将会给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带来长期的、深远的和积极的影响。

2、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的矛盾

信宿,是指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公共关系传播的信宿是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以数量不等的群体或个人形式存在,并形成对组织以不同影响的环境。如果把社会公众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这个系统是由内部员工 、消费者 、政府部门、新闻媒体 、社区居民 、合作伙伴 、竞争对手和其它利益团体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稳定的统一整体。因此职业培训机构在开展公关传播过程中,必须善待社会公众中的每一位成员,注重公关传播的广泛性。

然而在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对象过于单一,主要选择政府和知识消费者,而对媒体、社区居民 、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其它社会公众缺乏关注,致使公关传播活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公关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在公关传播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公众因素,加强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公关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3、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的矛盾

在当前培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态下,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宣传的需要,因此很多职业培训机构也热衷于公关传播。然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培养才行。特别是在职业资格培训市场,虽然我国教育部、人事部、信息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务院各部委都做了职业资格认证相关方面的规定,但是持证上岗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其次,用人单位对持证上岗的认识也不够。因此,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能一味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应注重传播的长期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职业培训机构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认为开展一两次大型的公关传播活动就能迅速地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客户就会迅速认可自己的培训项目,过于注重公关传播的近期利益。这就造成了公关传播的长远性与实际操作中的近期性的矛盾对于职业培训机构来讲,公关传播活动不仅是一项近期的活动,更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充满艰难与坎坷的系统工程。每一次具体的公关传播活动都只能看成是通往长远目标的一个环节。用公关传播活动来塑造组织形象的道路是没有尽头、没有终点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每一次活动,每一天工作都看成是公关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踏实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情,立足长远,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任务。

4、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經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政治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以及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当今时代也是一个多元化或者说是个性化、差异化的时代,如政治多元化、经济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等等。两种趋势同时并存,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面对这一趋势,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仅需要遵循职业培训行业的相关政策,而且需要不断创新,善于塑造独特的组织文化,从而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形式过于呆板 ,缺乏特色,难以引起职业培训机构内外公众的广泛关注。在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方式中,“物质公关”相对较多,对人性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另外,有的职业培训机构也狭隘地认为公关传播就是迎来送往,喝酒干杯等等。在公关传播活动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甚至采取有违社会公平竞争秩序和伦理道德习俗等手段,刻意贬低竞争对手,欺骗社会公众。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精神对机构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人们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强烈,但职业培训机构众多,竞争激烈,任何一个职业培训机构唯有创新,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首先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要鼓励创新,奖励创新,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其次,要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形成一种善于学习、积极学习的组织氛围,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第三,要采取灵活措施加强职业培训机构的平行沟通,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碰撞思维的火花,分享创新的乐趣,从而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

总之,目前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许多矛盾。面对这些矛盾现象,职业培训机构要善于承认矛盾、认识矛盾才能更好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达到塑造职业培训机构良好形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启文:《现代公共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秦启文:《形象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作者:刘 鹏 任玉兵

公共关系传播论文 篇2:

手机终端搭建公共关系传播新平台

很难想象十几年前手机这个当时略显奢侈但功能简单的通讯工具,经过信息革命的洗礼,如今,正发展成一个最大的信息用户终端群体。

IDC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9亿部,远超3.9亿台的PC出货量。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随之而来,公共关系传播策略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挑战。

新媒体崛起改变传播环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传媒环境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不仅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传统媒体也在进行广泛的数字技术变革。受众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开始苛刻地选择自己愿意接受的媒体。“碎片化”成为受众市场的趋势,迫使传媒由向更多大众灌输传播内容转变为针对特定人群的窄众传播。更重要的是,新技术创造的媒体互动功能使传播由单向转变为互动,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他们同时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对等传播已经成为现代传播的重要形式。

然而。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社交网络还是聊天工具,伴随着云技术的日趋成熟,它们的最终落地形式都在向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发展,那就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地讲,包括手机、便携电脑、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等等。但手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终端模型。这也给公共关系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空间。

手机媒体搭建公关传播新平台

而当下,了解并掌握这一技术,利用其更好地为公共关系服务,成为摆在公关人员面前的当务之急。随着手机用户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移动网络和手机终端环境的不断改善,手机媒体呈上升发展的态势,被公认为新兴的“第五媒体”。随着手机用户上网习惯的不断养成,公众对于手机传播的接受度逐步提高,尤其是生活娱乐、优惠券等手机传播功能为用户带来方便实际的利益和价值。用户对精准传播和互动营销的需求鼓励着网络和手机终端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得丰富的媒体形式可以全部在手机媒体上实现,为手机媒体传播形式的丰富及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手机媒体伴随着手机对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渗透而深植入社会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更善于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信息以及休闲娱乐,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包括等车、等人、候机、莱车、如厕等空隙时间。在这些碎片时间,移动终端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手机媒体会变得无孔不入。

手机媒体传播的多种形态将共存发展。短信、彩信和手机报的手机媒体形态与用户关系管理紧密联系,在用户互动和售后服务方面具有优势,拥有广泛的用户人群。WAP网站是内容、应用和社区等多种服务相结合构建起的综合化媒体平台,由于信息丰富且更具有针对性,往往成为用户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同时,受益于互联网用户的培育,用户对WAP网站的接受度、认知度都较高。

手机视频、电视媒体表现形式丰富、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和冲击力,更是传统电视、互联网视频媒体在移动互联网的延伸,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不可或缺的媒体形式。在终端智能化和应用商店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各种类型的APP数量增长迅猛,以APP为载体的传播也受到客户的青睐,成为重要的手机媒体形态。

可以说,在今天的社会里,要想和公众取得广泛的信息交流,最有力的手段莫过大众传播媒介,对于公关行业而言,也就必须适应大众传播媒体的新变化。手机终端将是未来改变公共关系传播策略,影响并感染目标受众的重要平台。

公共关系传播论文 篇3:

试论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传播中的基本原则

摘 要:政府公共关系在传播应用中,应不断秉持自身的工作原则,并且深刻理解与扩展其中的内涵与意义,这也是开展工作的坚实基础与有力保障。本文从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传播中的基本原则的解释和应用着手,试图探讨了在此原则与框架内工作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府 ;公共关系;传播;原则

在当前急速发展的传播环境中,政府机构作为一个公共组织存在于整个社会的较为复杂的公共关系网络之中。作为一种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并且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公共关系所存在,其影响力也是空前的。当前我国正逐步走入风险型社会,社会矛盾和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不仅进一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也对政府公共关系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提出“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党和国家事业总目标之一”,这也进一步强调了多元化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因此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传播中所涉及到的職能和原则也需要进一步的升级和完善。

一、系统化与制度化原则

在协调政府与民众关系,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以及促进双向沟通方面,公共关系的传播手段应用正逐渐趋于成熟,并不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相较之欧美国家的政府公共关系能力,我国在政府公共关系这个领域涉猎较晚,对政府公共关系的系统性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传播中的政府公共关系应用从全局上来看,应遵循系统化原则,使传播的内容协调统一,不容易出现信息不平衡、不对等的疏漏。在具体应用上来看,系统化原则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全要素”,即把握与关注涉及到政府公共关系的所有相关素材,进行全盘的掌握和监管,制定详细的公共关系战略计划,以使各个部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系统应对、协调统一。其次是“全媒体”,当今新媒体高速发展,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平台不再一如从前,仅仅依靠传统媒体的单一渠道进行信息发布,而是双向互通的传播模式,各种媒体发布渠道相互作用,政府传播的信息时间大为缩短,而且路径多、范围广,视觉形式上内容也更加复杂多样。政府不仅要重视报道相关形象的所有媒体,这较之之前数量大为上升,在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又要利用好相关媒体运作的平台,从整体上统筹把握,并从全局上积极引导与合作共赢。最后是全流程,如若只有过程之前的计划安排和牵线搭桥,整个政府公共关系的流程不做具体安排的话,就无法有贯穿始终的科学监管,因为在政府形象的传播过程中,细节尤为重要。一个纰漏就会酿成政府形象的负面效应,随之在公众心理产生隔阂和障碍。

为了适应政府改革和公众的需要,政府组织的公关工作应加快制度化建设。各级政府相继设立新闻发言人,虽然在这方面开了个好头,但政府公关绝不仅限于此,它包含众多内容和方面,需要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服务功能的加强及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紧密结合,并作为政府的一项日常基本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形成相对完善、系统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制度化的建设也符合当前国家行政管理改革的背景,在“放管服”改革的深化推动下则更需要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的建设。“放管服”改革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这也是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制度化和政策导向,同时政府在保持良好的民众关系的同时,要构以民为本的公共关系运行机制,摒弃“官本位”,真正实现“民本位”的传播思想理念。

二、真实性与公开性原则

公共关系旨在以事实信息为前提,进行沟通与传播。可以说,没有事实为基础进行的信息传播即是虚假、无力的,同时也脱离了政府服务于民的工作准则,因为“真实原则是政府形象塑造的底线,也是政府形象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保障”(唐钧,2016:75)。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来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脱离了事实谈建立公共关系,就相当于纸上谈兵,完全的动摇了政府公共关系的建立基础,其关系的构成也是摇摇欲坠、不堪一击的。与此同时,信息的真实性对搭建政府公共关系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将客观、真实的信息发布既可以显示政府的担当和公正,又是公民对政府信赖度建立的源泉,可以说真实性原则是建立政府良好信誉的根本条件。可以说在当前的媒体传播环境中,各种视觉与艺术技巧的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但它们仅仅是传播过程中的手段和工具,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无法动摇事实为基础的底线。从实质上来看,政府公共关系只有依托真实情况进行舆论宣传和引导才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这也是我国政府的工作准则——讲真话,办实事,也才能真正的和公众实现良性真诚的互动沟通模式,从而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最大程度的消除隔阂和误解。

公开性原则要求各级政府机构对所从事的政务工作和当前的权利运行情况以及未来规划,向社会和公众进行公开透明的展示,以接受公众的监督反馈,从而集成全民积极参与的工作模式,这也是当前民主政治的潮流和趋势,从而提升公众对政府工作进一步的理解、支持和协作。公共关系的真实性与公开性是相辅相成的,建立在事实为基础上的公开,才能进一步树立民主、透明的政府形象,从而推动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以及公共关系的积极推动。在2011年曾有一张风靡一时的领导干部的合成痕迹明显的照片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来自四川会理县关于通乡建设公路的新闻报道中,三位领导被PS合成到了公路之上,众多网友提出“新闻作假”、“作秀”等的质疑,对当地政府以及政府领导的形象起到负面化的消极作用,这也同时警醒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手段必须以求真务实为基础,否则将适得其反,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性影响。

三、长效性与沟通性原则

政府公共关系的塑造其目标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的美誉度和信任度,不能仅仅只是临时性、应急性的举措做法,只是在突发事件或者需要来临时才有所动作,必须要追求长效原则。因为公共关系的建立并不是朝夕之事,而是必须经过长期的规划和打磨,才能够实现的。因此,政府公共关系要经历的四个阶段也质关重要,从信息分享道感情沟通、态度转变再到引起行为,这整个过程中,不仅在向大众传递信息的同时不断夯实政府公共关系的工作成效。政府公共关系既是一种长期的、持久的在互动中不断塑造的双向互动关系,切忌在其中抱有短视的心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工作态度是运用的禁忌。长效性的工作原则要求政府机构在涉足公共关系相关活动的初期就制定好长远规划,做到有步骤性的开展工作,并设置长期和近期的阶段性工作战略目标,以扎实稳步的推动政府公共关系的相关工作。然而,在具体推行政府公共关系的长效性工作的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难以规避的短视行为,因为,从短期收益的角度来衡量,确实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从而忽略长期的目标的实现。所以,建议政府不断树立以民为重的行政理念,并不断完善建立行政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且以战略目标与公众满意度相结合作为参考依据,不断完善公共关系的长效性工作体制。

当前媒体变革的时代中,沟通的运用具有广泛而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政府已不是之前单一的传播者的角色而存在,双向沟通打破了传统的政府公共关系,而是使得政府在传播——公众反馈——调整的机制下不断校正自身的行为。在此传播与沟通的模式的运用之上所塑造的政府公关形象,具有显著的服务型特征,并且有利于和谐关系的营造。其次,双向的沟通不仅符合当前的时代要求,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利器。它可以使得公众的意见有了输出和表达的平台,同时使得政府在决策方面不断提升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高慧军,黄华津. 新时代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优化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19(6):16-21.

[2]韩培培,温明振. 新时代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J]. 2020(3):115-11, 119

[3]刘梦琴,刘智勇. 论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J]. 软科学,2012,26(1):59-61,67.

作者:郭木笛

上一篇:建筑企业经营论文下一篇:职业高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