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整合的幼儿园论文

2022-04-24

关键词:加拿大;上游学院;真实性学习;课程构建一、学校创办理念:真实性学习(一)真实性学习真实性学习(AuthenticLearning)是指基于真实生活并面向真实世界的学习。它是一种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合作共享的学习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于课程整合的幼儿园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基于课程整合的幼儿园论文 篇1: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戏剧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戏剧教育是培养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发展幼儿肢体、语言、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了解并逐渐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特有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以戏剧教育为核心,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笔者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调研现阶段戏剧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时,在以幼儿为本、注重戏剧教育的游戏化等理论视角指引下,尝试提出优化策略:提升教师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开拓教育形式,关注实施关键,推进家园共建。以期为幼儿园推进传统文化视域下幼儿戏剧教育有效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戏剧教育  中国传统节日  游戏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新时代下,在教育战线各领域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然是所有教育者共同的追求。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和实践。”其中,中国传统节日与戏剧同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传统节日与戏剧教育,也是当前乃至今后文化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命题。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幼儿而言,在幼儿园中开展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戏剧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这也是基于幼儿好游戏、善表达、乐表演的心理活动特点所做的教育实践。幼儿戏剧教育是基于幼儿语言、身体、思维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游戏”为幼儿主要活动而提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就具体教育时间而言,幼儿戏剧教育是以“戏剧”为核心,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重视戏剧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注重开发幼儿发展潜能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一、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戏剧教育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是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生活的习俗、礼制、意义等为重要内容和方式,在时空的演变中借以物质载体流传至今,带有人们道德、理想、信念等集体的民众活动的日子。包括了天文、易礼术数等自然科学的内容。它记载了千百年来绚烂多彩的中华文明。

戏剧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主要强调戏剧的教育功能,以艺术的本身价值为载体进行的一种活动。其中包括戏剧表演、区角游戏、艺术活动和综合活动等。促进人在各领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旨在实现从戏剧表达——创作——表演,获得在自我认知、社会交往、意志品质等角度的具体发展目标的活动。张金梅(2009)在结合西方儿童戏剧教育精髓与我国儿童戏剧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将“儿童戏剧教育”界定为:“在激发儿童创作戏剧的过程中,教师培养儿童乐于并善于用戏剧语言(符号)表达自我、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师幼共同建构的指向人文精神的一种审美教育。”[1]它能够从不同视角出发,帮助幼儿认识并发展自我是一种教育新途径。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戏剧教育是以传统节日的特色的、民族的、教育的核心价值内容为导向,以戏剧各环节和要素为动力,注重培养幼儿美好品德及行为表现,旨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综合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了戏剧表演、手工制作、环境创设和社会实践等。

(二)价值

首先,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其次,幼儿戏剧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幼儿视角出发,幼儿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戏剧教育的多样化情境为激发内部生长提供有力支撑。第二,从中华优秀传统节日视角看,戏剧活动中融入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价值观念,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奠基。第三,戏剧教育课程符合幼儿的身心特征,让儿童在戏剧活动中实现经验的融合与创生,成为自信、开朗、善于表达自我的全面发展的人。[2]传统节日和戏剧同属我国优秀的文化内容,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新体系新内涵的教育方式。

最后,以戏剧教育和中国传统节日相融合为切入点,进行深度的剖析和讨论反思。挖掘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内容,转化成为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根据戏剧教育的要求和幼儿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将二者进行融合,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要求,更是满足幼儿自由发展的内在现实需求,是更好地将戏剧教育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的教育实践。

二、基于传统节日的幼儿戏剧教育实践

面向3—6岁儿童戏剧教育活动开展现状的教育创新实践研究,旨在探索推广一种以戏剧为媒介的教育方式。以“自由学习,快乐生活”为核心,强调角色、即兴、开放、自主、学习的体验和过程。现阶段幼儿戏剧教育大多处于探索阶段,或走向创新,继而生成具有园所及传统文化特色的戏剧教育活动。鉴于此,我们结合已有经验和现实需求,开展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戏剧教育实践。

(一)尝试传统节日与戏剧教育的融合

在研究中,筆者以5所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实践方案,包括课程准备、实践教学手册、课题结果及教师日志等为基础进行分析。对当下戏剧教育实施现状及实践教学重点的问题及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已经有部分幼儿园开始对戏剧教育进行尝试,以戏剧教育为手段,围绕戏剧表演活动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创新。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戏剧教育主要有下述三个阶段,在教育活动开发前期——学习和模仿;活动开发中期——进行微小的改编,使其具有独特性;活动开发后期——进行创新,注重借助戏剧教育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除此之外,幼儿园还有环境的创设、美术活动等。总之,部分幼儿园的积极探索,为实施戏剧教育提供宝贵经验。

(二)开设传统节日特色的戏剧教育活动

1.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为幼儿提供物质和精神环境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环境能够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鼓励幼儿参与到戏剧活动中来,以及在多种活动中不断探索周围世界和完善自身人格。L幼儿园在园所环境中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主线,按照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分别对长廊两侧、班级进行设计;此外,班级内的环境及主题墙以节日表现和民俗风情进行设计。此外,还包括制作间等,保证环境具有游戏性,启发性的,并与实际活动紧密相连。在静态的环境和动态的游戏活动中形成统一,全方位、多角度让传统节日的戏剧教育鲜活起来。

2.基于传统节日特色创作附属品的艺术活动

艺术活动是从多角度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的教育过程。传统节日大多具有传统艺术和特色物质体现。尤其在戏剧表演中,服装道具是增添教育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制作或创作特色的附属艺术品能够帮助幼儿用不同视角理解美、发现美、提升美。如:幼儿的学习主要以模仿为主。戏剧文化中蕴含大量的对称元素。基于此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对称是什么。此外,服饰上色彩的多样化,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3.围绕传统节日为核心进行戏剧表演教育

戏剧表演是幼儿最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幼儿的表演天性在剧场表演中得到解放。以“演什么,谁来演,怎么演”三步骤进行。传统节日作为根基,教育内容就需要依靠其深刻内涵和价值体系进行开发。L幼儿园在2021年1月开展《过年啦》表演活动。演的是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情节,请有经验或有特殊身份的人物表演,增强幼儿对内容理解的深度。最后“怎么演”教育内容与传统节日相结合。简言之,围绕传统节日的现实依据,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创新”,为具有传统节日的戏剧表演活动增添风味。

4.弘扬优秀传统节日进社区的综合活动

综合活动是结合多种活动,经过重新加工和编排,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戏剧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教育环境。L幼儿园将戏剧教育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在“戏剧来社区”综合活动中,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为主线,形式以表演、制作为主,或以“跳蚤市场”“热心公益”等主题,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的舞台。综合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幼儿园教育效果,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三、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一)有待拓宽,戏剧教育实践开展深度不足

现阶段开展戏剧教育的幼儿园中,大多以戏剧表演为载体,围绕戏剧表演活动的内容和自身经验进行拓展和创新。其课程开发和实施主要经历了模仿——微创—创编的阶段。大多数幼儿园围绕戏剧表演为中心,弱化了其他领域的活动开发。戏剧教育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除表演活动外,还包括利用传统节日特有的民俗风情进行对环境的创设,服饰等配件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仅关注的是戏剧本身,还有幼儿、环境和教育内容的“新”。全面的戏剧教育是推动幼儿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形式局限,戏剧教育被束缚于剧场表演

将儿童戏剧教育等同于“戏剧表演”,是对儿童戏剧教育的误读。[3]幼儿园的戏剧教育大多数以剧场表演的形式呈现,对内容的选择大多是童话故事或经典流传片段,且围绕舞台布景等物质条件进行戏剧教育,其中心主要是“表演”。由于内容和形式的局限,导致戏剧教育和表演活动的剧本不够丰富,缺少多样性、创新性和深刻性。固有的物质条件抑制了教育者和表演者的客观认识和创造力。

(三)缺乏资源,可开发的戏剧资源不平衡

幼儿园开展戏剧教育不仅需要有理论支撑和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各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首先,戏剧教育的资源受到地域的限制,不平衡的教育环境致使戏剧教育开展的程度和效果明显不同。其次,大部分幼儿园面对戏剧教育活动的困境之一是师资力量的匮乏,即教师缺乏戏剧专业知识和技能。幼儿园内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大多以基本技能为主。而戏剧是一门专业的课程,需要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但往往幼儿园内的兼具戏剧教育能力的教师供需不足。

(四)评价单一,戏剧教育评价易重表演形式而轻教育内容

戏剧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对于活动后的反思和评价极为重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更多关注在幼儿戏剧表演的效果上,如:幼儿在剧场表演中台词、动作、舞台位置的表现等,将幼儿的表演作为教育效果的衡量标准是有局限性的。因此,教师在幼儿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外在表现,也要重视幼儿对教育内容的吸纳。在教育评价中,教师们忽视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我的内在发展变化。在关于戏剧的教育评价中,评价体系要多维度,不可忽视幼儿发展的整体性。

四、有效开展戏剧教育的优化建议

(一)教师理念:幼儿为主体和教师先行的统一

1.重视幼儿戏剧表演的主体地位

张金梅教授曾说:“儿童天生是导演,儿童还是演员、剧作家和导演的集合体”。[4]幼儿是戏剧表演的主体,必须坚持和保障幼儿主体地位。首先,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进而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材料。同时,教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表演角色做准备。其次,应鼓励师幼共同探索存在于传统节日中等深刻内涵。即活动中师幼相互学习,更新戏剧教育内容和结构,不断拓宽传统节日的内涵视野和深度。其关键在于教师要尊重幼儿的选择和行为。在《端午节》戏剧表演活动中,幼儿在扮演屈原这个角色时,一改往日屈原“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于佩之陆离”的模样,而选用一身红衣。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是出于对红色的喜爱或者是心目中屈原的形象。避免盲目否定幼兒的想法,堵塞幼儿探索和创新的勇气和意识。

2.教师发挥在组织活动中的先行作用

戏剧教育需要依托教师来进行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先是由教师进行开发和研究。教师需要发挥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准备,不仅要关注戏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还需要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开展适合的教育。做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L幼儿园组织教师学习和挖掘戏剧表演活动的内容中,就利用互联网或实际经验访谈等方式,为戏剧表演活动提供新内容和有经验的活动设计。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位儿童的戏剧表演中的状态和需求,做出有意义的干预。在必要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活动,了解幼儿的意图,以便课后的反思和改进。

(二)更新教育内容: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起源

1.教师自主学习传统节日的起源说

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为追溯传统节日的根,即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的需要等方面。为保障传统节日文化的准确性,需要教师结合多方面资料进行检索分析。如传统节日有多种起源说,并非需要一一阐释说明,而是有选择的加以改组改造,转化成幼儿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形式,保证幼儿能够对内容的把握。在2020年5月,L幼儿园开展《我们一起过端午》的戏剧教育活动,将“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作为戏剧教育的背景故事,在教师理解和把握核心内容的前提下,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和挖掘诸如天文星象和人文哲学的相关知识。一是保障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二是促进教师知识的广博性,也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经验储备。

2.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和内容适时调整

中华民族广袤的大地,造就不同的文化内容和民俗风情。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要求,往往伴随着节日习俗或时间的更替。中秋节通常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但并非所有地区都是这一天,如台州、舟山、宁波的中秋节是在农历的八月十六,这是当时为了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5]幼儿园开展戏剧教育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和典故,积极传承和发扬地域性的文化特色,因时而异,因地制宜。

(三)开拓形式:戏剧教育活动的多样化与全面性

1.剧场表演为核心

剧场表演是戏剧教育的核心課程,是集合幼儿学习成果和锻炼幼儿综合能力的舞台。幼儿园中专门化的剧场表演一般在儿童节,国庆节等,包括表演内容,角色的选定,服饰和场景的设定等。剧场表演并不是直接生搬硬套已有的脚本,而需要以幼儿为中心,实施恰当的剧场表演活动。要做到幼儿跟着表演动,表演适应幼儿演。教师要注重教育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加入必要的铺垫和引导,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保障剧场表演其他环节的顺利开展。

2.鼓励多样化的非剧场表演活动

非剧场表演往往伴随着幼儿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学习与积累、整合和提升,是幼儿通过想象和加工,重现生活中想象的一切事件,通过行动表现出来。在一日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娃娃家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它是戏剧活动的常规区域,也是幼儿戏剧潜在天性显露的场所。

L幼儿园某大班幼儿进行区角游戏时,不同区域的幼儿表现出不同的戏剧状态:

A在阅读区阅读时,会跟随故事情节和内容做出相似的动作;

B在益智区用积木搭建汽车、飞机等模型时,不自觉自言自语,准备行动;

C在生活区整理橱柜时,给假想的家庭成员分发餐具;

D在娃娃家进行生活主题时,熟练地进行打扫、做饭、给小娃娃喂饭等行为。

娃娃家等区域的戏剧游戏区,是教师进行戏剧教育训练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幼儿在角色认知、肢体发展、意志品质等方面磨炼的最佳场所。如端午节《我的香包》《赛龙舟》等,都可以是戏剧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多角度实施戏剧教育活动。

(四)实施关键:加强过程性戏剧教育与现实情境的对话

张金梅认为:“学前儿童戏剧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戏剧经验建构规律,重视戏剧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探索和对话,注重儿童戏剧素养培养的审美教育。”[6]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不必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要做到不盲目、片面的改变幼儿的行为选择,要做到适时适当的干预。而现实情境的多变性使得戏剧教育的开展要根据当时的环境做出调整,同时对传统文化和戏剧表现形式也要更新。此外,张金梅提出:“要努力跳出传统的戏剧教育中剧本先行、教师中心和被舞台框住的局限性和刻板印象。简言之,我们应当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转变为角色为先、幼儿为主、环境自由的戏剧教育。”[7]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与形式多样的戏剧教育相结合,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戏剧教育。

(五)强化家园共建:幼儿园和家庭通力协作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8]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成长,而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固定的,但却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为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效果,需要幼儿园和家长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清明节前期,L幼儿园组织与清明节相关的戏剧教育内容,与家长共同和交流后,鼓励家长带幼儿进行扫墓、踏青等实践活动。幼儿在园内既掌握了清明节的系统知识,也和家长一起亲身体验民俗文化,提升了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方芳.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是什么[D].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12-13,17.

【2】张金梅.关于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幼儿教育.2015,(28):8.

【3】吴晓燕.儿童立场视域下故事剧表演活动的组织与指导[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4.

【4】王颖.中秋节的起源与中秋月的文化意象[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01):40.

【5】孙丽丽.儿童哲学探究的戏剧游戏教学模式与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36.

【6】张金梅.生长戏剧:学前儿童戏剧经验的有机建构[J].幼儿教育.2020,(16):6.

【7】李明坤.陈鹤琴《家庭教育》对我国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J].才智,2015(20):49.

【8】王文章,李荣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J].艺术百家.2012,28(03):7.

【9】倪凯歌,赵卓.教育戏剧内涵及在幼儿园的应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03:7.

【10】左雯霞.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08):91.

【11】肖庆玲.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8.

作者:王晓婧 李辉

基于课程整合的幼儿园论文 篇2:

真实性学习理念下的学校课程构建:加拿大上游学院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加拿大;上游学院;真实性学习;课程构建
一、学校创办理念:真实性学习

(一)真实性学习

真实性学习(Authentic Learning)是指基于真实生活并面向真实世界的学习。它是一种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合作共享的学习方式。在真实性学习中,教育者提出一定的激励与挑战,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标准、计划、资源和支持,以支持学生的成功——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或事件管理者,化身辅导者而非“独裁者”;学生综合运用其自身能力,发挥潜能,将收集的材料有效组织、合作共享,从而创造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效的,且能够共享的学习成果,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真实性学习中的学习任务往往是真实生活中的任务或模拟真实世界的任务,为学习者提供与真实世界直接联结的机会。在真实性学习理念下,学习不再是传统的简单记忆、接受信息及主题讨论,而是基于一个真实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支持,让学生在探索中应用技能、提升素养,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值得与社区和世界分享的、有价值的产品或方案,进而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变革。当前的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于传统的、线性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考—教师再教”,转而开始重新思考“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学校所教育出来的学生是否具备面向未来社会的思维与能力?他们能否良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各方开始研究核心素养。例如,经合组织(OECD)围绕“运用互动工具、异质性团体互动、自主行动”三个层面研究了它们作为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2];欧盟提出了八项核心素养,包括使用母语交流的能力、使用外语交流的能力、数学素养与科技素养、数字化素养、学会学习、社会和公民素养、主动与创新意识、文化意识与表达[3];美国提出4C的核心素养框架,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协作(collaboration)、创造(creativity)[4];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5]。在梳理之后发现,各国总结出来的核心素养其实都是指向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核心素养的核心就是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旨在为教育指引人才培养的大致方向,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面向未来社会。因此,核心素养最终指向的是真实性学习的理念。事实上,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学习、STEM跨学科整合、单元整体教学等,都属于真实性学习的范畴。[6]

(二)上游学院的创建理念

所谓“上游”,即河流的源头。上游学院(Headwaters Academy)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桑伯里市西南部,具体而言,该校位于原金伯科农场(Kimbercote Farm),该农场在当地一家慈善机构——大象思维教育拓展(Elephant Thoughts Educational Outreach)的帮助下重新投入使用。上游学院与这家慈善机构积极开展合作,共享110英亩的户外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真实性户外教育体验。

上游学院的学校创建原则及承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会尊重、体验户外环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作贡献”[7]。学生需要学习并参与户外环境中的一系列活动,以便进一步了解、体验最原始的行动力量,以支持、维持、丰富环境建设。由此,上游学院承诺让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项卓越的户外环境教育计划。

二是“学习是一种积极的体验”[8]。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超越简单的“认识事物”层面,转而走向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学习过程包括“知道”(knowing)和“行动”(doing)。因此,一种有目的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可以为学生的参与作出一定贡献;旨在支持学生发展为企业家的学习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具创新性和创造性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作为问题解决者、方案设计者和实施者进行学习并解决问题。由此,上游学院承诺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基于项目的创业教育体验。

三是“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生能够适应并茁壮成长的时候”[9]。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成为一名自信的、独立的、面向未来真实世界的、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合作学习者。然而,在一个传统的“由学校预先组织安排、由教师自上而下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统一化学校教育模式中,学生难以茁壮成长。真正持久的、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在学生能够自主地按照自身节奏开展学习的时候。当所有伙伴(包括学生、教师、家庭、社区成员等)都参与协作、设计方案、共同解决现实中的真实挑战时,教育就发生了。由此,上游学院承诺让学生参与到他们能够良好适应并茁壮成长的真实环境中,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由此可见,上游学院的建设理念分别从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学习时间三个层面体现了真实性学习的理念。就学习环境而言,学校选址首先体现了真实的学习环境创设,农场环境为学生亲近真实的自然世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真实中学是真实性学习的一大诉求,户外环境教育有利于学生真真切切地接触真实世界。就学习过程而言,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是上游学院的学习特色之一。学生的学习围绕着某一个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学习的过程亦是一个解决问题、不断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其中“真实地学”。就学习时间而言,上游学院所倡导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学习,包括学生、教师、家庭、社区成员等都属于学习者的范畴,它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主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在与其他学习者的交流与合作中获得学习。学习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上下课时间,而是个性化的、合作的、持久的,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學习动机,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茁壮成长。


二、学校课程构建框架:STREAM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为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环境及未来社会,并在其中茁壮成长,上游学院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开发了从初级幼儿园到8年级的一系列真实性的、基于项目的课程,以便为学生提供卓越的户外教育、环境教育及创新教育。

(一)STREAM课程体系的横向结构

受当前教学与学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加州高科技高中(High Tech High)、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海岸山学院(Coast Mountain Academy)、巴厘岛绿色学校(Green School of Bali)等新式学校的办学工作影响,上游学院通过考察加拿大JK-12①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在高等教育入学及未来就业方面的前景来建立其校园学术项目(academic program)。该校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信心、能力和思维方式。上游学院设有混合教室,将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纳入同一个班级,以更好地促进多元合作,帮助学生体验创新的、基于探究和项目的课程学习。上游学院的课程体系被称为STREAM课程,其对教学和学习的关注涉及六个关键的课程要素(见表1)。

纵观以上STREAM课程,正如上游学院的名字一样,教育的力量就像上游中的“水流”,以此促进学生前进。学校致力于通过每天有意识地借助这些上游的“水流”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上游学院中的课程学习通过丰富的体验式、创业式和环境启发式活动展开,以促进学生每天都能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真正地掌握知识且有效付诸实践,为身处的环境作出一定贡献。

上游学院的教师使用多层次的、个性化的和协作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来保持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沉浸在体验式的学习活动中,包括实地考察,照顾蜜蜂,研究、设计、制造电器和工具等。在上游学院,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通过梳理修辞(rhetoric)、开展阅读研究、联系居委会及其他专家的方式来研究一个在县镇中遭受许多居民强烈反对的风电场的影响问题;年龄较大的学生可以在学院中独立学习或为学院的创新创业活动寻找新的利基(niche)、服务与产品。除了每天接受真实的、问题解决式的、体验式的学习活动之外,学生们还参与优质的日常体育教育。无论学习主题如何,上游学院的教育都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的。在考试之外,学生保持学习的灵感与乐趣,从而获得学术知识基础,以创造性地解决当前和未来从地方到全球层面的真实问题。

(二)STREAM课程的纵向阶段

1.幼儿阶段的STREAM课程

上游学院幼儿阶段的STREAM课程(Kinder STREAM)旨在激发儿童固有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同时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注重基本的读写能力、数学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幼儿园的学生不仅要参加严格的数学课程,还将在教师的辅导下按照自身进度学习。幼儿园的学生喜欢每天户外探险和玩耍。他们的想象力是通过戏剧、视觉艺术、音乐、技术培养的。他们通过实践——如园艺照料、小型动物护理等,为地方社区作贡献。

2.低年级段的STREAM课程

低年级阶段的STREAM课程(Primary STREAM)主要面向1~2年级,旨在使学生掌握安大略省、阿尔伯塔省1~2年级共同核心课程中的所有要求。但是,上游学院中学术课程的性质是, 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地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年级水平进行学习或者停止学习。上游学院认为,每一位儿童的成长速度是不同的, 这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该阶段的学生开始积极参与整合式探究的课程项目。其一,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每天都会进行, 重点是确保所有学生能够阅读并书写自己的故事,如涵盖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什么(why)、如何做(how)五要素的故事、诗句等。他们还将运用俗语、典故、动词、名词、标点符号、语法等知识来完善自己的故事,以便扎实理解。书写之后,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探讨他们所记录的或发现的内容, 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其二,数学贯穿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在校园中学习数学的关键概念、测量等技能。

3.中年级段的STREAM课程

中年级段的STREAM课程(Junior STREAM)主要面向3~5年级的学生。上游学院认识到,该年级段的学生勤奋好学,乐于承担责任,且满怀为社会作贡献的热情。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培养合作能力、超越课堂思维、开始与公众和导师交往的关键时期。上游学院为该阶段的学生提供上述机会,以确保他们得到优质的、适恰的教育。

4.高年级段的STREAM课程

高年级段的STREAM课程(Senior STREAM)面向6~8年级的学生。该年级段的学生已经准备好与当地社区充分互动。因此,上游学院十分重视该阶段学生的学习与社区工作,积极提升教育质量,以适应学生的成长,并为学生提供诸多解决真实问题的真实性学习机会。

总之,上游学院的课程构建是在真实性学习理念下的一种有益实践,其目标是让学生在每节课或每个项目挑战开始时都能获得灵感。每一个挑战的真实性,加上教师在整个学科中设置挑战的能力,确保了学生不仅有充分的机会练习需要重复练习的学术技能,而且使其在身体、社会、智力和情感领域也能充分投入。
三、课程实施路径:整合式探究

真实性学习理念下的课程构建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努力解决真实问题,并为社会作出真正的贡献,从而茁壮成长。而真实的问题很少只存在于单独的数学、科学或语言学科中。相反,真实的问题往往是多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者的创造力、构建意义和建立联系的能力将在学习过程中为真实性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因此,上游學院主张在教学中应用基于调查的整合式探究活动。

整体而言,上游学院的课程整合发生在许多方面,但每周都会开设基于问题的持续性课程项目,包括开拓者项目、研究与设计项目、社会科学与生命科学项目等。每个课程项目都提供结构化的学习以及主题探究机会。

(一)开拓者项目

上游学院将每个在校的周四设为学生的“开拓者日”(Trailblazer Day),当天的课程活动被称为开拓者计划。在“开拓者日”,学生们会为他们对社区、生物、户外活动的尊重而由衷庆祝。这一天也将为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课程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以及增加对真实性问题的研究时间,例如,学生在这一天可将蔬菜送往市场、参加当地的戏剧或艺术活动、去森林里考察河流侵蚀等。在整个学期中,学生都会参加基于问题的小型课程项目,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创新创业、工程测量技术等方面的技能。

开拓者计划旨在让学生有机会解决根植于社会研究和生命科学的真实性问题,其中也包含基础的学科知识及技能。学生采用投票、绘图、市场收益研究、相关数据比较等方式调动自身所学的学科知识,以解决综合性的真实问题。

开拓者计划中的一个典型课例是在比弗谷(Beaver Valley)的一个户外教育场地开展的“生产枫糖浆”(maple syrup production)课程项目。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不仅要了解枫糖浆的生产过程,而且要学习并参与森林管理、产品包装、市场分析与营销、商业规划等,最终找到一个最环保、最经济有效的生产方案,并通过适当的推广方式将糖浆或增值产品(在当地厨师的帮助下制成)推向市场。

表2展现了“生产枫糖浆”课程项目整合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简要描述。该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并且即便在项目结束很久之后,学生仍然可以记起并将他们的所学应用到其他情境中。这种学习方式也体现了上游学院的真实性学习理念。

(二)研究与设计项目

上游学院的研究与设计项目在教授共同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沉浸于物理、化学和工程科学的机会。学生定期参与实验和学科专题研讨,学习科学家的工作方式,目的是更充分地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三)社会科学与生命科学项目

上游学院的社会科学与生命科学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审察地方乃至全球性真实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的机会。除了参加社会科学与生命科学的集中研究外,学生还负责完成全面的调查工作,且调查数据需要根据安大略省、阿尔伯塔省和美国共同核心课程标准进行数据管理。学生将参与投票和绘图、产量和市场调查、数据比较、专家访谈等研究性工作。其中,“格雷县的冬季变化”(Grey County’s Changing Winters)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具体而言,在这一课例中,一个指导性的问题是:冬季变化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是什么?为回答这一问题,学生需要探讨多方面的问题,具体如表3所示。

(四)其他课程实施

其一,在艺术课程方面。上游学院的学生在校期间均会参加一个大型的艺术课程项目,学校鼓励学生定期参与音乐实践及在视觉艺术、戏剧方面的沉浸式学习,邀请当地艺术家和表演者作为客座教师向学生传授艺术方面的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其二,在体育课程方面。上游学院推崇优质的日常体育活动。学校邀请专业的体育专家基于独特的校园条件——110英亩的草地设计了一系列优质的体育课程,确保所有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教育。

其三,在世界语言课程方面。所有的学生都将在第三学期学习法语,并将其作为他们学习的第一门外语。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借由学校设计好的计算机程序,获得个性化的语言学习体验。

其四,在品牌课程方面。在上游学院就读的学生都将定期参加品德教育、服务学习和健康教育类课程。此类课程是在欣赏自然、户外、自我和他人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同情心。

其五,在户外教育方面。上游学院的户外教育源于理查德·卢夫(Richard Louv)的著作《森林中的最后一个孩子》(Last Child in the Woods)一书。卢夫认为,户外教育与教育不能被分开。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上游学院将校园选址在尼亚加拉悬崖附近——在那里,学生可以进入布鲁斯小道,可以考察悬崖洞穴和岩石、有机花园、温室,可以体验养蜂,可以欣赏整个河狸山谷的风景。教育不能被局限于四壁之内,上游学院致力于确保学生将自己视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世界分离。

其六,在创业教育方面。上游学院认识到,未来的工作正在迅速变化。学生在未来面临的挑战很可能不是找到工作,而是创造工作。为了帮助学生迎接这一挑战,上游学院积极教授、鼓励和指导年轻的企业家。在上游学院创业有两个主要的路径——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与上游学院的结构化企业开展合作。在创业精神上,上游学院认为,不能完全用金钱来定义创业精神,社会、环境、慈善、社区创业精神也应受到鼓励。2017年,上游学院的创业机会主要集中在枫糖浆的生产和养蜂业上。
四、总结与启示

综合上述上游学院在学校课程构建方面的相关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并在学校课程构建方面得到一定的启示。

(一)校園建设:理念先行,实践落地,逆向构建

上游学院在人才培养、学校建设、课程构建方面始终贯穿真实性的学习理念,并配套一系列真实性的学习体验。在实践过程中,上游学院不仅将校园选址在能提供真实学习素材的环境中,而且遵循“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应该朝什么方向建设——课程体系应当如何构建——课程内容应当如何设置”这一建设思路。具体表现为:要使学生成为一名自信的、独立的、面向未来真实世界的、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合作学习者,学校应该为学生创设“在真实中真实地学”的学习环境,课程基于真实世界的综合性的复杂问题来构建,课程内容要让学生“为真实而学”。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人才培养需要正确有效的教育理念以指导实践。真实性学习理念能够引发当前我国教育现状的诸多思考。传统的学校教育只局限于学科课程内容的教授,没有关注更上位的统领性概念或者最终的人才培养观念,似乎人才的培养只是为了顺利地通过一关一关的考试,最终考上好的学校。然而,诸如“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否获得个体的健全生活?良好满足国家发展及社会进步的需求?学生的未来发展应当如何关照?”等问题常常被忽视。我国的学校课程建设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更上位的理论指导下,逆向地进行学校建设及后续的课程构建等事项。也即,可从“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进而思考应当如何培养等问题。理念先行,实践配套落地,有助于形成校园特定的文化体系,助力未来的人才培养及校园发展。

(二)课程编排:横纵结合,混合学习,理念贯彻

上游学院的课程体系构建涵盖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从横向来看,一方面,水平的STREAM课程体系包含了上游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希望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类型,这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优质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包括开拓者项目、研究与设计项目、社会科学与生命科学项目等整合式课程编排为学生提供了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从纵向来看,上游学院在传统的年级划分之外,还归纳了基本的年级阶段,并基于调查证据为相应阶段的学生提供对应的课程学习。此外,学院鼓励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混合学习,打造学习共同体。

当前,我国的学校课程建设大多仍以传统的学科为划分依据,STEM教育的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实际上,不难发现,上游学院的STREAM课程体系与校园建设初期的一系列构想是相吻合的,因此实施起来较为容易。而在我国,对大多数学校而言,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体现得较为明显。在借鉴国外经验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容易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使用新资源、模拟新形式等显性变革环节,而显性变革背后所隐含的教育理念的隐性变革则体现得稍有欠缺。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基于校园的实际情况、发展环境与新式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深入思考如何将国外的课程建设经验良好地融入本校的发展沃土。

(三)课程实施:源于真实,整合探究,个性发展

上游学院主张在课程实施中应用基于调查的整合式探究活动,以综合性的来自真实世界的复杂性问题为基础,构建问题式学习项目,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个人成长,同时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从素材来看,课程内容的学习由真实的问题出发,让学生更能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与运用;从方式来看,要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往往需要多个学科共同起作用,因此,整合式的、跨学科的探究性活动是上游学院的实践方式;从学生发展来看,学校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但合作过程中保持个体专长的发挥,以促进团队合作的价值最大化。

教育专家威金斯曾指出,“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真实世界能得心应手地生活”[13]。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课程方式,以帮助学生得心应手地适应当前及未来的真实世界,且获得良好的个人成长。总体而言,加拿大上游学院的课程构建经验表明,该校内部对于课程改革的认识逐渐加深,其在开发STREAM课程体系、整合式探究学习项目、为学生提供真实学习的机会、加强与社区和真实世界的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上游学院的相关经验对于我国新式学校的建立及当前的课程改革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JK-12中的JK为Junior Kindergarten,相当于中国的幼儿园中班。在加拿大和美国,儿童在正规学校里最先读的即为JK,而后是SK(Senior Kindergarten),相当于中国的幼儿园大班,然后一直学到8年级,基本就完成初中课程,而后用4年时间学习高中(9~12年级)课程。因此,JK-12的意思是幼儿园中班到12年级。

参考文献:

[1]Steve Revington. Defining Authentic Learning by Steve Revington[EB/OL]. http://authenticlearning.weebly.com/,2018-11-18.

[2]OECD.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EB/OL]. http://www.oecd.org/education/skills-beyond-school/definitionandselectionofcompetenciesdeseco.htm,2018-11-18.

[3]European Commissi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European Reference Framework[R].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2007.

[4]U.S. Department of Labor and the Secretary’s Commission on Achieving Necessary Skills. What Work Requires of Schools[EB/OL].http://www.bisd.us/curriculum/Old%20Files/Downloads/Frameworks/Secondary/Middle%20School%20Frameworks/6th%20Grade/6th%20Grade%20SCANS%20Middle%20School.pdf,2018-11-10.

[5]柴葳,刘博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EB/OL]. http://www.jyb.cn/china/gnxw/201609/t20160914_673089.html,2016-09-14.

[6]刘徽.啟动真实性学习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8 ,1(3):005.

[7][8][9]Headwaters Academy. Founding Principles and Promises[EB/OL].http://headwatersacademy.ca/the-headwaters-academy-advantage/founding-principles-and-promises/,2018-10-25.

[10]Headwaters Academy. Academic Program[EB/OL].http://headwatersacademy.ca/teaching-and-learning/academic-program/,2018-10-27.

[11][12]Headwaters Academy. Integrated Programming[EB/OL]. http://headwatersacademy.ca/teaching-and-learning/distinct-academic-programs/,2018-10-30.

[13]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8.

作者:徐玲玲 刘徽

基于课程整合的幼儿园论文 篇3:

开展课程研究 促师幼全面发展

“基于幼儿全面发展的种子课程构建与实施”是在全面落实办园理念,关注幼儿生命健康、尊重幼儿成长状态的前提下,依据国家政策文件,开展的课程构建与研究。该项目旨在落实课程目标,解决目前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小学化的问题、片面追求特色的问题、课程碎片化的问题、信息化时代对人素质要求的问题,以及在游戏精神的指导下,以课程游戏化的实践,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助推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解决教师年轻化、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形成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生成园本教材,丰富园所文化内涵,提升办园质量,引领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理念融入、环境育人;课程整合、全面发展;课程实施、多元有效;课程评价、聚焦过程;课程管理、机制创新。

理念融入 环境育人

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建构的……幼儿园环境是隐性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开园前,将先进的办园理念、课程构建元素与基础建设高度融合,做到理念融入、环境育人。如幼儿园一楼以黄色为基调、浅绿色为衬托,走廊、活动室灯为种子灯,意喻土地与生命,小班幼儿就像小种子,在幼儿园学会适应,养成习惯,生根发芽,在和谐友爱的环境里一天天长大。

通过环境文化建设,真正实现了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处景点都启智,让每一方空间都出彩,都透出育人气息。幼儿身处具有育人功能的物质环境中,就会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向着幼儿园希望的方向成长。

课程整合 全面发展

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从进入幼儿园,与环境、教师、材料等产生的一切活动都是课程,科学合理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幼儿阶段的通用课程是山东省编教材,是共性课程。将共同性课程进行删减、替换,根据幼儿园和幼儿实际进行整合,保留80%的比重,确保整个课程构建的大方向;选择性课程占15%的比重;辅助性课程占3%的比重,隐性课程占2%的比重,完成种子课程内容构建。

公共性课程:以五大领域为发展目标的主题课程和幼儿创新智慧课程。选择性课程:混龄社团活动、传统文化、国防教育、种植课程、幼小衔接。辅助性课程:无缝对接的间歇活动与游戏。隐性课程:环境、家园共育、社区活动。

课程实施 多元有效

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载体,在一日生活中充分落实游戏精神,开展课程游戏化实践与探索。

幼儿层面 一是生活环节突出“自主”。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 “我的事情我做主”,让幼儿自己吃饭、整理绘本、做值日等等。二是游戏环节突出“自由、愉悦、创造”。无论是在区角游戏活动中还是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都是自主选取材料,独立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教师充当游戏的观察者、记录者、分析者、支持者。三是少年时集体教学活动突出“问题意识、自主学习”。每天一节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游戏化教学、智慧提问、评价机智等,来引领幼儿大胆发问、积极思考、乐于动手、自主学习,落实“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形成“幼儿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儿童观,从幼儿兴趣出发,制定行动方案,生成班本课程。四是运动环节突出“安全、规则、合作”。无论是幼儿园的快乐足球、篮球运动,还是体能课等,安全科学都是第一要素,在满足个性差异需求、促进运动能力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

教师层面 一是建立四级园本教研機制。有效的园本教研是促进课程建设的有力手段,为此幼儿园建立四级教研机制—以园长为组长的大教研,一月一次;以业务园长为组长的专题教研,一月两次;以级部组长负责的级部教研,每周一次;以班主任为组长的班级教研—针对一日保教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开展。依据教研流程,撰写教研简报,采取教研形式,有方案,有记录,有反思。二是实施项目研究机制。针对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在重点项目的引领下,设立多个子项目研究,教师自己申报成为项目负责人,组成项目组,负责撰写项目方案、中期报告、成果展示等,让研究和创新成为教师工作常态。三是平行班教师走班制。教师打破班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五大领域中的一个领域,组成中心教研组,在平衡班中串班进行集体教学活动,让每个班的幼儿享受到最优质的教师资源,达成教师资源最大优化。

课程评价 聚焦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四部分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幼儿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教育评价应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尤其是教师过程性评价。教师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一日保教活动评价、教师成长档案展评、家长满意度测查、幼儿成长档案等,通过自评和他评(班子成员、教师、家长、幼儿)完成。

科学制定一日活动评价标准 依据幼儿成长规律,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要求,幼儿园制定了一日活动评价标准。一日活动评价标准不仅是作为依据完成教师的过程性评价,还是新教师在一日保教活动中的教育依据。

成长档案让教师成长看得见 为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我们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让教师的成长看见,定期展评,在学习碰撞中完成自我评价与他评,现场教研、达成共识,完善档案里面的每项内容,让其见证年轻教师从合格到成熟再到专业的华丽蝶变。

家长满意度测查构筑师德防线 师德为先、幼儿为本,为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架构和谐文明的家园共育桥梁,我们以家长满意度测查为切入点,每月一次,每次不记名抽查十名幼儿,以电话访谈的形式完成测查,内容主要围绕师德师风、幼儿发展、班级管理、家访约访等,测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并计入量化,班主任、配班教师和保育员根据测查结果写出分析报告和整改措施。

幼儿成长档案变身彰显教师专业成长 这是一本以“发现儿童的力量”为主的档案,以教师观察记录、学习故事、家长写的成长故事、幼儿精彩瞬间、创作的作品为主要形式呈现,关注孩子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目前为止,成长档案经历了三次变身:1.0版纸质档案(利于查看)—2.0版电子成长档案(利于保存)—3.0版电子+纸质成长档案(将电子档案打印出来,既可直观查看,又利于保存)。

过程性评价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对象和实际不断地进行调整、修改、完善。它不仅倒逼着幼儿园各项制度的不断落实与完善,让课程内容更加适宜,更调动了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参与、支持评价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师、幼、园的全面发展。

课程管理 机制创新

为保障课程建设有序进行,幼儿园进行一系列现代化治理模式创新。

强化制度建设,做到制度管人 幼儿园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国家省市区有关政策,依据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际,满足幼儿园现代化治理需求,对各类制度一年进行一次修改完善并创新使用,做到制度管人、人文关怀。

制定精细流程,做到流程管事 幼儿园从后勤管理、安全卫生再到一日保教活动的重点、关键环节,均制定了规范、精细的流程与标准细则,以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保障了新入职教师、保育员依据流程缩短适应过程。

打造园所文化,做到文化管心 幼儿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幼儿园的文化价值引领,为幼儿和教师打造一所文明、和谐、有爱的书香校园。幼儿园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开展“最美教师”演讲比赛等活动,将对学前教育、对幼儿“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工作“无须提醒的自觉”校园文化根植于每位教师的内心。引领教师在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基础上,制定个人工作计划与工作清单,合理分配发展目标,通过园务计划、年度、学期、月、周、日计划层层落实分解,让教师的职业理想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从第一年的合格教师,到第二年的成熟教师,再到第三年的专业教师,从多个方面实行了切实可行的自我成长规划,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潜在动力。

取得的成果与成效

课程研究取得的成功 一是《基于幼儿全面发展的种子课程构建与实施》课程方案获得区优秀课程方案,并在全市骨干园长专家带教会议上交流,一日活动评价表在全区推广使用。二是形成幼儿园园本教材《幼儿创意想象·亲子游戏2》《科学幼小衔接指导手册》《入园指导手册》等。三是形成了幼儿园制度、流程、一日活动评价表、学习故事汇编。四是《基于幼儿全面发展的种子课程构建与实施》通过潍坊市小课题结题,并获得潍坊市教科院三类项目研究创新类二等奖,2019年11月获得参加第五届中国创新教育成果博览会现场展览。五是形成教师园本培训模式。

课程研究带来的成效 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幼儿在课程游戏化实践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心、优秀的品质,发展了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如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浸润式爱国主义教育《祖国是什么》活动,不仅活动被区文明办层层推荐到学习强国平台展示,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在体验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自然萌发。

教师专业成长迅速 课程建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路径,通过《基于幼儿全面发展的种子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项目,教师收获了专业成长。如研究过程中多位教师在全区各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在市级活动中获奖;业务园长单秀华被评为市优秀教师、省百佳教师;项目主持人被评为市优秀园长、省百佳园长;研究团队参与并主编了《幼儿创意想象·亲子游戏》等。

幼儿园内涵得到提升 课程研究促进幼儿园内涵提升,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区环境创设、规范管理先进单位,市音乐课程研究基地,市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山东省游戏实验园,山东省省级示范园,全国第二批数字化幼儿园研究园,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

研究成果获得推广应用 一日活动评价表在全区应用,针对研究成果之一《过程性评价促师幼发展》在全市骨干园长论坛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针对《让爱更专业》教师园本培训模式在全市骨干教师培训会上做了经验介绍;针对《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在全市幼儿园园长资格证培训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经区教体局党组研究以区实验幼儿园为核心成立坊子区实验幼教集团,进行优质辐射,为推进区域内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到了骨干引领的作用。

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以“基于问题的项目研究”为引领,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因在编教师缺乏、教师队伍呈年輕化、建园时间短、教研时间无法保证,导致研究的深度不够。后期我们将以“智慧化幼儿园创建”和“课程游戏化实践”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化幼儿园治理模式、集团管理模式、家园协同育人模式,减轻教师负担、彰显幼儿个性,为实现区域内学前教育的优质均衡奉献实验幼教人的全部教育智慧。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幼儿园)

作者:赵金芳 单秀华 孙妮妮

上一篇:农业生产雪灾影响管理论文下一篇: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