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文化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王坟镇教管办在上级教育部门和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在全镇中小学开展孝文化教育,用文化塑造学生的心灵,用孝行指导学生的行为,围绕孝文化教育活动,我们开展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师生携手三年著新典,孝进课堂九载促和谐。从2002年开始,用九年的时间,我们开展了“今朝孝进课堂明日孝行天下”的孝文化进校园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孝文化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孝文化教育论文 篇1:

以传统文化为平台,推进幼儿孝文化教育

摘要: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孝文化的国家,而且孝文化还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但是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对孝道比较忽视,还有一些人认为孝道已经过时了没有作用了,所以有必要将孝文化教育和学校教学进行结合。而幼儿园时期是孩子形成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所以需要对幼儿进行孝文化教育,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还可以为他们形成良好人格提供坚实保障,同时有助于拓展幼儿园教育作用,还可以促使幼儿园实现个性化发展。基于孝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以文王问安为例对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幼儿孝文化教育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给幼儿园孝文化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孝文化教育

引言

孝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凝结,其不仅和社会发展规律相符,还和社会发展真理一致。随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孝文化也变得越发关注,基于此很多学校都将孝文化教育作为了教学重要内容。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阶段,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人生价值观的基础时期,如果能够将孝文化教育融入到幼儿教学当中,将会对幼儿以后成长造成深远影响。而利用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孝文化教育具有多方面优势,非常值得进行研究。

一、让孝文化浸润幼儿心灵

我国古人非常重视孝道,甚至说出了百善孝为先的话语,他们认为孝是作为人的基本品质,是人的文化素养体现,也是人们人伦道德的表现,同时是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但是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在家长的娇惯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往往会将自己作为中心,很少会考虑他人,性格也比较自私,不知道要尊敬长辈、体谅父母,所以常常会做出顶撞父母的行为。由此可以说明,孝文化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而孝文化教育最好是能从幼儿时期开始,也就是要将幼儿教育和其进行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尊重长辈、懂得感恩的行为习惯,并增强他们的孝德意识,将幼儿成为道德品质比较高的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二、孝文化教育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园时期的孝文化教育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也就要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开展孝文化教育,主要就是要考虑幼儿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孝文化教育才能引起幼儿的参与热情,才能促使孝文化教育发挥出增强幼儿认知能力、道德品质以及帮助幼儿形成孝德意识的作用,同时能够促使幼儿将这些能力转化为自身行为。基于幼儿年龄比较小、比较喜欢游戏的身心特点,幼师可以将孝德教育和游戏进行结合,也就是通过让幼儿做游戏的方式对幼儿传输孝文化,这样既可以让孝文化教育变得更具吸引力,还可以帮助幼儿初步形成价值观念,这对于幼儿实现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寓教于乐原则

除了要遵循上文提到的因材施教原则之外,幼儿孝文化教育还需要遵循寓教于乐原则。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掌握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所以孝文化教育需要注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到孝文化学习当中,才能让孝文化教育实现传承和发扬孝文化的作用。为此,幼师进行孝文化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保持教育趣味性,可以通过采取趣味性教学方法来达到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目的,也可以利用趣味性教育内容来达到这一目的,总之就是要让幼儿在孝文化教育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便可以让孝文化教育变得更具有效性。

三、以传统文化为平台,推进幼儿孝文化教育策略

本文以文王问安为例,研究了通过该传统孝文化故事来对幼儿进行孝文化教育的策略。文王问安说的是周朝文王叫做姬昌,他在做世子的时候每天都要朝见自己的父亲三次。第一次是在早晨鸡鸣的时候,就穿好礼服在父亲寝室门外向父亲问安,等到听到小官说父亲身体安好,才会去处理政事。第二次是在正午的时候,文王会按照早晨那样向父亲问安。第三次是在晚上的时候,同样会和早晨一样向父亲问安。有时候得知父亲身体不舒服,就会在脸上充满忧愁,连路都走不端正了,只有等到父亲身体恢复健康后才会恢复原状。而且文王还会亲自视察呈给父亲的饭菜,检查饭菜冷热。等到父亲吃完飯后,文王还会问父亲吃的怎么样,并交代管理膳食的人不要将原有饭菜再献上去,等到这个人诺诺应了,文王才会退出来。这个问题表达了为人子女要事事以父母为先,对待父母要做到体贴、关心,下面就以这个故事为例对开展幼儿孝文化教育策略进行一下介绍:

(一)诵读孝文化故事

诵读是对幼儿进行孝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幼师可以让幼儿诵读文王问安绘本故事,让幼儿在诵读过程中感受这个故事蕴含的内涵,同时增强他们的孝德意识,虽然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通过诵读可以帮助他们积累孝文化,从而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为了不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幼师可以让幼儿每天诵读一个孝文化故事,通过这种诵读传统孝文化故事的方式对幼儿传递孝文化,促使他们接受孝文化教育。

(二)讲孝文化故事

文王问安是一个孝文化故事,我国还有很多类似的孝文化故事,最为经典的就是二十四孝故事。幼儿园的孩子比较喜欢听讲故事,因此,幼师可以通过讲文王问安故事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孝文化教育,让幼儿明白孝顺父母的道理。这种教育方式不仅符合幼儿身心特点,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而且在讲故事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孝文化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可以帮助幼儿更深刻的理解孝文化。

(三)实例教育法

文王问安的故事虽然比较经典但毕竟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了,所以很多幼儿都理解不了文王的这种做法。对于这种情况,幼师应积极寻找和文王问安相似的现实事件,将这些事件当做孝文化教育实例和幼儿进行分享,利用这些现实事件对幼儿进行孝文化教育,让幼儿理解这种体谅父母、关心父母的思想,让幼儿意识到关心父母也是孝德行为之一,从而让幼儿也能养成体谅父母、关心父母的良好品质。

(四)表演教育法

幼儿比较适合直观性学习,所以幼师可以让幼儿根据文王问安故事内容进行情景剧表演,以此来对幼儿进行孝文化教育。例如,在幼儿进行文王问安情景剧表演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家长也进行观看,幼儿有的表演文王,有的表演文王的父亲,还有的表演小官。幼儿还可以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想象。总之,通过表演可以让幼儿知道应该如何孝顺父母,同时可以在表演中接受孝文化感染。

(五)组织多种形式的尊老孝亲活动

幼儿孝文化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所以幼儿园需要通过家园携手共同助力孝文化教育。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和家长共同参加多种形式的尊老孝亲活动,如,在重阳节的时候可以邀请幼儿长辈来校,让幼儿为长辈捶背、洗脚等,以此来表达自己的长辈的尊重和敬爱;在妇女节的时候可以鼓励幼儿帮助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以此来表达自己体谅妈妈、帮助妈妈分担生活重担的想法。通过组织幼儿参加多种形式的尊老孝亲活动也可以让幼儿接受孝文化教育。

结语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些文化中有很多都是古代人们智慧的凝结,我们需要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传扬,孝德就是其中之一。幼儿园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对幼儿传递孝文化,让幼儿理解孝文化并能将其转化为自身行为,作为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幼儿孝文化教育,为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可以促使幼儿园变得更具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陈艳玉. 刍议如何对幼儿进行国学孝文化的教育[J]. 读与写,2020,17(7):261.

[2] 许艳. 幼儿园开展德孝文化教育之我见[J]. 儿童与健康,2019(2):63-64.

[3] 陈雪梅. 幼儿园“孝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新一代,2021,25(9):257-258.

作者:陈晓玲

传统孝文化教育论文 篇2:

今朝孝进课堂 明日孝行天下

摘要:王坟镇教管办在上级教育部门和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在全镇中小学开展孝文化教育,用文化塑造学生的心灵,用孝行指导学生的行为,围绕孝文化教育活动,我们开展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师生携手三年著新典,孝进课堂九载促和谐。从2002年开始,用九年的时间,我们开展了“今朝孝进课堂 明日孝行天下”的孝文化进校园活动。本文介绍了活动开展的背景、过程和成效。

关键词:孝进课堂;背景;过程;成效

王坟镇位于青州市西南部,总面积230平方公里,辖103个行政村,人口5.1万,是全国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区,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近年来,王坟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孝文化建设,在学校里实施以孝育人,在社会上推行以孝治村,取得丰硕成果,全镇上下敬老爱老蔚然成风,百姓道德素养普遍提升,王坟镇也被评为山东省文明镇。

镇教管办在上级教育部门和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在全镇中小学开展孝文化教育,用文化塑造学生的心灵,用孝行指导学生的行为,围绕孝文化教育活动,我们开展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师生携手三年著新典,孝进课堂九载促和谐。从2002年开始,用九年的时间,我们开展了“今朝孝进课堂 明日孝行天下”的孝文化进校园活动。以下是我们活动开展的背景、过程和成效。

一、孝进课堂的背景

1. 孝进课堂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孝是自然界、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情感,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孝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在因素。实践证明,孝为众德之本,大道之基,是培育道德之摇篮,推行政治之利器。

2. 孝进课堂是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需要

教管办在调研中发现,在校学生中55%以上为独生子女,93%以上农村家庭父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农村养老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学生的孝心与孝行关系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为此,我镇从2002年起就把先进孝文化引入校园。

二、孝进课堂的过程

开展孝文化教育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撰孝、学孝、评孝,我们称之为“三部曲”。

1. 撰孝:即编写孝文化教育教材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发动全员参与

教管办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编委会,组织发动广大师生广泛参与,调查采访,搜集整理古今孝行故事,撰写文章。

(2)聘请专家指导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的指导。

中国孝文化协会会员、青州孝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曹元国,家庭教育专家孔屏,台湾国学大师韩荣华教授等,这些专家的指导,提高了教材编写的质量。

(3)成功编写教材

编委会对收集到的资料来稿进行加工、整理、修改、分类,编写成孝文化教育教材,近几年来,我镇共编写孝文化教材6册20余万字,为孝进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2. 学孝

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开设孝文化课程,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开设“孝文化教育”课程

《孝文化教育读本》编写成功后,学校开设孝文化课程,每周安排一课时,各班主任、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教师负责授课。做到了“四有”:有教材、有课时、有备课、有检测,提高了学习效果。

(2)开展丰富多彩的孝文化活动

在孝文化课程学习过程中,师生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和论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加深了学生对“孝”的理解,丰富了孝文化的内涵。

3. 评孝

为培养孝心,激励孝行,弘扬孝德,我们在全镇中小学开展了”班班设有光荣榜,人人争做小孝星”活动,各教室配备了统一的小孝星光荣榜,让学生勇追身边的孝星,从而使孝文化教育得到落实和深化。

小孝星的评选方面,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评选标准,严格评选程序。首先由学生个人提出申请,家长书面推荐,然后提交学校进行民主评议,学校对学生的在校及家庭、社会表现进行调查,最终确定。近几年全镇有1300余名学生被评为小孝星。能被评为小孝星成为我镇学生追求的很高荣誉。

三、活动取得的成效

九年的坚守,我们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收获了累累硕果,我们取得的成效,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 孝亲敬老蔚然成风

自开展孝文化进校园以来,学生在孝亲敬老、学习纪律、文明礼仪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近五年来,学生孝亲敬老家长满意率由63%提高到98%,促进了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2. 大山孝子层出不穷

学生学孝、行孝影响到社会,近年来,我镇涌现出许许多多孝老敬亲的现代孝星,他们的孝心与孝行感动着身边的人。在两届青州十大孝子评选中,我镇有5人获得殊荣。在今年山东省十大孝子评选中,我镇褚玉国榜上有名,也是潍坊市今年唯一获奖的孝子。教管办发动师生调查采访他们的动人事迹,编写了校本教材《大山孝子》,宣传孝子事迹,弘扬孝道文化。

3. 上级领导充分肯定

2010年11月29日,潍坊市关工委领导来我镇考察指导孝文化进校园情况,关工委副主任隋华堂欣然题词:

2010年12月,中国慈孝文化委员会主任王海滨到我镇调研孝文化教育开展情况

2011年8月,天津蓟县教育局孝文化考察团到我镇考察学习,他们听取了我镇开展孝文化教育汇报并进行了交流探讨。

8月,潍坊市教育局考察团前来调研指导孝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

4. 以孝治村成效显著

我镇侯王村借鉴孝进校园的做法,让孝进家园,实行以孝治村,取得显著效果。支部书记冯先家先后被评为中华慈孝十大人物和中国孝亲敬老十大楷模,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亲切接见,该村被评为山东省和全国文明村。

侯王村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亲情教育基地和山东省孝文化教育基地

5. 多家媒体高度关注

“今朝孝进课堂 明日孝行天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逐渐走向社会,走向全国,引起了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省、市电视台多次给予报道。

中国教育报记者张树伟专程前来采访,指导小孝星评选工作

光明日报社副秘书长、光明网总裁陆先高,市场部总监宋乐永等一行4人前来视察孝文化工作

王坟镇已举办三届孝文化艺术节

2011年2月13日,逄山初中小孝星孙金玉当选为第五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颁奖盛典十名开奖嘉宾之一,为著名演员王静宣读开奖词。

2011年5月3日潍坊市现场会在我镇召开,潍坊教科院、青州市教育局,王坟镇党委、政府领导及各地代表300多人参加会议。

我镇教管办 “今朝孝进课堂 明日孝行天下”的孝文化教育和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获潍坊市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一等奖,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以《美教化,移风俗——温暖一个乡镇的校园育人之路》为题对我镇长期开展孝文化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详细报道。

亲情乡情情深似海,父爱母爱恩重如山。孝是爱的开始,是善的结晶,更是为人的根基。齐鲁大地,孔孟故里,礼仪之邦;海岱青州,文化灿烂,源远流长;生态王坟,人杰地灵,孝行之乡。让我们把孝这支歌从早唱到晚;把孝这首诗,从古吟到今;把孝这一责任从小做到老,倡导“孝德”、“孝行”、“孝道”,弘扬孝文化,为共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益都中心学校 262500)

作者:王延海 刘桂娟 邢鑫

传统孝文化教育论文 篇3:

传统孝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德育思想研究

摘要:中国传统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新时期传统孝文化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不重视和学校、社会关于传统孝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大学生传统孝文化观念日渐薄弱并伴随着一系列不恰当的行为表现,针对大学生传统孝文化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增强大学生传统孝文化观念和培育大学生德育思想的几点举措,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關键词:传统孝文化;大学生;德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言”,不仅反映了中央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彰显了其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孔子认为“孝悌之仁为本”,可以看出孝文化在传统道德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孝文化观念薄弱、孝文化教育缺失等现象,我们对待孝文化应该撇开封建泡沫,肃清消极影响,充分发挥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德育价值。

一、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一)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涵

“孝”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说文解字》中就有对孝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文化最早起源于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而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孝文化的基本内涵早在《孝经》的《开宗明义章》中就已经做过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孝经》中明确界定了不同阶层、不同能力的人行孝的三重境界,即“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的第一重境界是“事亲”,孔子则将不损伤身体发肤作为行孝的第一步,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除了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侍奉双亲时要做到“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祭则至其严”。由于我们古代倡导的是“家国同构”的格局,那么国家就是对家庭的延伸,子对父的孝就自然地转化为臣对君的忠,因此孝的第二重境界就是“事君”,在《孝经》的《广扬名章》中就明确指出“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就使孝不仅仅局限在家庭伦理道德的范畴之中,更使它成为一种政治伦理要求。孝的第三重境界是“立身”。在《孝经》的《开宗明义章》也曾提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也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孝文化的内涵,使孝文化突破了传统孝道的局限,让其成为一种能够培养人们德行的文化。

(二)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地位

在《孝经》中孔子就提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就确定了孝文化的地位,指出了孝是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化的依据。之后孔子在《三才章》和《圣治章》中又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这些论述就进一步强调了孝的重要性。

自汉代以来,儒家学说就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在儒家的所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之中,孝作为“八德”之首不仅影响了统治者的国策,同时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汉代以来统治者就选择以孝治天下,到了宋代,孝道更是被推到极端,甚至出现了“愚孝”,“愚孝”这种行为无疑是错误的,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孝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二、大学生传统孝文化缺失的行为表现

(一)大学生亲情观念淡薄

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家庭伦理。新时期大学生理应成为优秀传统孝文化的遵循者和实践者,但恰恰相反,现今大学生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养亲,指赡养父母,是中国传统孝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孩子在整个家庭中长期处于中心位置,另外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心让孩子长期以往下去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反哺意识,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不去主动关心父母。二是敬亲,指尊重父母,这是孝的更高层次。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往往会感觉摆脱了父母的束缚,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面对父母的关心态度往往是十分冷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索要生活费的经济上的纽带。当与父母发生意见相左时,出现恶语相向、大打出手的情况。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

中国传统孝文化提倡在家为孝子,在朝为忠臣,将事亲孝推于事君忠,强调对国家的忠诚,对社会的责任,“小孝事亲,大孝事国”成为孝文化的深层内涵。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社会意识和大局意识,但大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却往往令人失望,安于现状和贪图享乐成为现在大学生的代名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过分地强调对利益的追求,有些人甚至把利益的得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他们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义利观,在这种错误的义利观引导下,大学生会形成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必然会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三、传统孝文化在大学生思想中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对传统孝文化理解的偏差

传统孝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现今大学生认为传统孝文化就是简单地要求子女要孝顺父母。当我们向大学生宣传古人孝顺父母的一系列行为事迹之时,大学生往往又报之以无视的态度,殊不知其中蕴含的礼仪规范、规矩准则却是促进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另外很多大学生都强调对潮流的追寻和对个性的张扬,错误地认为传统孝文化会束缚人的自由发展,并认为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应该给予抛弃。大学生对传统孝文化理解的偏差使大学生对传统孝文化产生一种抗拒心理甚至是逆反心理,使大学生对传统孝文化所倡导的一系列行为规范置若罔闻。

(二)学校对传统孝文化教育的忽视

在古代很多统治者将孝道作为人才选拔依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孝文化观念的养成。现今学校教育强调要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德是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之下,学校片面地把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重智育轻德育现实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压迫的环境之中,造成大学生道德思想的缺位。另外高校虽然设有定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陈旧的教学内容、空洞的理论讲解和落后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大学生传统孝文化的缺失与学校对道德教育的忽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多元化信息对传统孝文化的侵蚀

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征使网路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但是在网络中宣传传统孝文化的网络平台却是凤毛麟角,加之现在对网络的监管不到位,这就使得网络中的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在上网的同时无形中会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另外,现今世界各国意识形态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西方国家更是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加紧宣传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而来解构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西方社会等多元化信息的入侵正不断侵蚀着大学生传统孝文化观念的养成。

四、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孝文化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应转变对传统孝文化认识的错误观念

大学生是传统孝文化教育的主要对象,也是传统孝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因此大学生及时转变对传统孝文化的错误理解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显得尤为关键。大学生要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孝文化知识的学习,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使自己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学生在进行传统孝文化学习之时,必须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提高对传统孝文化的辨别力,尽可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认真学习传统孝文化之后,必须要用优秀的传统孝文化来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做到知行合一。

(二)学校要提升对传统孝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在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我们可以通过提升教育的方式、丰富教育的内容和改善教育的环境来更好地实现高校的道德建设,同时我们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增设传统孝文化的相关课程,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传统孝文化观念。

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职责的准确定位,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给学生传播道德思想,在高校老师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榜样示范的方法来对学生的道德培育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时老师在传播道德文化之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单向的理论灌输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去,主动学习有关孝文化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需改善对传统孝文化不利的宏观环境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要使大学生樹立关于传统孝文化的正确观念,不仅要加强学校教育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更要着力创造孝亲敬老的良好氛围,形成以尽孝为荣、不尽孝为耻的舆论导向,通过榜样示范和宣传教育的方法在全社会营造孝亲敬老的浓厚氛围。

在通过舆论导向改善全社会宏观环境的同时,我们也要可通过政策法律手段对敬老养老的要求和措施进行必要的规范,对不善待父母以他人的人给予惩治,使敬亲孝亲成为每个人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同时要加强大学生对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认知,使大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用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最终形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热爱社会的好品质。

参考文献:

[1]黄宛峰,黄炜玮.《孝经》与孝文化[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1-05.

[2]丁宏.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

[3]王芳,王兰文.浅析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与对策研究[J].前沿,2014(1).

[4]殷国宇.孝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历史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4).

[5]王永强.传统文化视域下中学生孝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教育探索,2012(2).

作者:宋宁

上一篇:高校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钢琴课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