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小学科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小学科学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首先分析了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就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分析和研究,能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探究式教学法小学科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探究式教学法小学科学论文 篇1: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摘要:教无定式,贵在得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中,引入了探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科学;教学实践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概述

探究式教学法又被称为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一些事例和问题,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思考、探究,从而学习概念和原理,独立自主的去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掌握原理的一个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发现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找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内在联系,充分尊重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概念和见解,让学生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下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更加科学有效。

二、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一)结构性强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况,虽然我们使用了探究式教学,但是我们得明白探究式教学只是教学的一部分,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做研究,不能过分的去强调其中的一部分而忽视了其他。

(二)真实性高

我们必须要清楚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刚刚接触教学的初级阶段,是孩子们对学习刚刚入门的阶段,所以对于教学内容我们一味的灌输,孩子们可能会比较枯燥,但是如果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问题,可能会更有利于他们学习。

(三)引导性强

新课程改革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教师辅导作为其次。因此,探究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和思考,从而积极的从探究阶段转换为自主学习阶段。

三、探究式教学的运用过程

(一)创设小学科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与载体,是活动开展的中心,是我们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和所要解决的关键。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设置有效问题,积极创造小学科学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式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在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走进科学》时,我们可以先设置一个校园寻宝的游戏问题情境,让学生模拟科学家一样的寻宝,寻找合适的探究材料,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快乐,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结合课本内容的讲解和校园寻宝游戏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下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并对小学科学形成初步的了解。

(二)适时点拨营造开放课堂,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思维受阻,走入某个思维的困境和死角走不出来时,我们可以通过适时的点拨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诱导探究的方向,在开放的思维中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符合新课程中强调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的要求。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的组织、帮助、点拨、引导为辅”的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到科学的知识,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中,培养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会知识,学会学习。

比如在学习第三单元的《土壤》的过程中,学生在认识土壤的成分和组成时,可能会由于所积累的知识的限制,而在探究土壤的成分时思维受阻,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路径和方法,我们可以引入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先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然后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认识程度和思维情况,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从而营造一个开放而又思维活跃的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重合作共赢探究学习,挖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

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学生的認识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六个环节,这个六个环节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合作共赢的探究性学习,

从而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潜能和能力,更加注重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光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要求,更是现阶段我们的现代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和重要目标。

四、总结反思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探究合作方式,丰富探究式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引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一系列有效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充分表现、合作、竞争的平台,把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把解决问题与传授知识相结合,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把小组的合作学习与创新性发展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

参考文献:

[1]张挽伟.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7(55):2.

[2]张挽伟.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06):202-203.

作者:李铁成

探究式教学法小学科学论文 篇2: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 要: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小学科学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首先分析了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就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分析和研究,能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

探究式教学又称为发现法或研究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各类事物的属性,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总结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和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探究式教学对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转变了小学科学教学的理念,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

一、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探究主题的选择忽视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在实际的探究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通常都是根据书本所提供的顺序检测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而很少考虑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了哪些新知识、积累了哪些新经验,主观臆断,选择的探究主题缺乏针对性,不具备一定的探究价值。事实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探究目标和探究内容,使选题合乎实际。

(二)探究方法过于单一

至今为止,绝大多数科学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交流讨论—获得结论。然而,科学探究并没有固定的步骤或方法,科学探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广大科学教师不必刻意追求探究活动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以致有限的课堂时间得不到充分利用,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无法掌握相应的知识。

(三)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从而在身心特征方面显示出彼此不同的现象。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通常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让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探究实验和活动。当个别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心中没有期待,只是将目光聚集于优秀学生身上;当个别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时,教师或是一味否定,或是置之不理。事实上,由于学生的性格、成长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他们之间的差异总是难以避免,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难免会在思维方式、个体经验、智力水平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唯有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别差异性,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关于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

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实质上教师的正确指导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极其重要。一般来说,学生的探究活动主要包括引导式活动、开放式探究和挑战性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發挥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何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的内容包括哪些、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是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材的理解、对科学教学目标的掌握,这也是反映教师教学成果的指标之一。

例如《做一个指南针》这一课,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了制作、实验、观察和交流等环节。当学生完成实验之后,教师要适时引导,提出问题让全体学生进行讨论,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实验,教师要及时组织、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观察,观察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并得出一定的结论。

(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其基本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发现新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在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科学的探究计划,选取合适的探究方法。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允许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或者进行实验,找出问题的结论,提出某些假设。教师在这里所充当的是组织者的角色,规范和指导着学生的探究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分析、归纳和梳理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实验过程,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如《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这一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观察变质的食物和储存食物的各种方式。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新鲜的小鱼干、干面条或者开始腐败的小鱼、发馊的面条,还是交流讨论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都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他们对自己的发现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和总结得出的结论。

(三)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生或者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能够发挥集体的重要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我们来造一张纸》这一实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成小组分工合作,一起经历造纸的具体过程,调制纸浆,滤水压平成“纸”,从棉布上把“纸”揭下来,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召开造纸工艺成果发布会,请每一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探讨有关纸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还丰富了实践经验。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有深远的影响。它唯有顺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潮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唯有付诸实践,才能得到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孟令红,石新妹.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0-64.

[2]泽仁曲西.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学周刊,2017(4):121-122.

作者:张挽祎

探究式教学法小学科学论文 篇3:

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现状进行调查,从小学科学教师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专业态度和动机、个性特征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期真实反应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的现状,引起各界重视。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

1研究工具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课题组的三个实验区河北省任丘市、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上海市浦东区等为主要调研对象,采取群集抽样和比例分层抽样两种方法对教师进行了调研,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

为了了解我国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设计的现状,笔者从教师个人信息、学校教育资源配备、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等维度,编制了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设计情况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71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为162份,有效率为90%。问卷发放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同时,笔者分别针对教师、教研员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对象如表2所示。

2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条件

由于科学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而且属于副科,在很多方面不受重视,尤其是在教学设备和师资配备方面,这就导致了我国中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整体不高。

2.1教学基本设备配置低,适用性较差

实验器材的完备性和适用性是保证学生实验的基础,如配备齐全的科学教室、实验器材与用品、图书馆、资料室可用资料等。调研发现,目前科学教学基本设备的配置比例并不低,但适用性较低。从科学教学的要求来看,科学教室的配备应该达到100%,然而现实情况是只有73.5%的教室配备较好。从教师对“学校为科学课教学配备了完善的实验器材和用品”和“学校配备的实验器材和用品能满足科学实验课需要”的回答情况来看,回答为“是”的分别为58.6%和42.6%。尤其是,“科学实践基地,如生态园、种植园、气象观测站等”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科学探究提供便利,但只有19.1%的学校建有实践基地。

2.2科学教师学历较低、兼职较多

规范、完善的职前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基石,但我国2002年才开始在高校开设小学科学教育专业,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现任小学科学教师职前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小学科学教育。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科学教师职前教育学历较低,高中/职工/普师占总数的47%;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占总数的23%;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总数的25%,没有回答的占总数的5% 。

从所学专业看,具有理工科背景的教师只有9%,这里的理工科包括:理化、农业环境保护、自动化控制等;25%的教师是文科专业出身;还有15%的教师职前教育专业是语言学,普通师范占到46%。这就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如:科学知识缺乏,基本概念模糊,对科学方法存在错误理解,畏惧实验操作等。

从教师的任职情况来看,兼职教师达42.6%。兼职教师又分为三类,兼任其他课程的科学教师、兼任学校管理工作或者兼任学校其他事务,比如学校后勤等。教师和教研员普遍反映,兼任其他课程的教师如果同时还是语文、数学或者英语教师的话,往往会占用科学课来上自己负责的“主科”;兼任学校领导的教师则会因为学校事务不给学生上课或者占用科学课让学生为学校做其他事情;兼任学校其他事务的教师往往难以胜任教学。

2.3科学教师群体教龄长,而从事小学科学教育时间较短

从教师教龄来看,教龄10年以上的科学教师占到了73.5%;从教师教小学科学的时间来看,其中2年以下的占到40.3%;3到5年的占到13.6%;6到9年的占到9.9%,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教师从事小学科学教育的时间普遍较短。

教师教龄很长,但教小学科学的时间普遍低于2年,这是因为部分老教师教了多年的数学或者语文,由于身体或者其他原因,学校便会“照顾”他们去教小学科学课。这也充分说明了小学科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还比较低,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副科”。

3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所拥有的能导致他/她在小学科学教师这一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成效的各种特征,包括知识、能力、个性特征、专业动机和态度。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还需极大的提高。

3.1知识素质较低

小学科学教师对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科学知识等知识素质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学教学内容知识掌握不健全。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跨学科性给没有接受系统职前科学教育的教师带来较多困难。即使是理科出身的老师,也只是分科接受的,比如单独的物理、化学或其他课程育。对于那些职前教育是文科、语言学等非理科背景的教师来说,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如下教研员的谈话真实地反应了现状:教研员A:教师知识面太窄,分科教育背景出身的教师难以胜任综合科学教学。部分教师对基本概念不清晰,比如:什么是溶液,牛奶、食盐、咖啡哪些是溶液?类似很简单的问题,很多老师都回答错误;能做到对各分科知识融会贯通的,非常少;教研员B:大部分教师都是有问题的,程度不同而已。比如,环岛、半岛的概念很多教师都能说出来,但崇门岛是环岛还是半岛则有很多教师搞错。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教研员C:可以说有50%的教师掌握的知识能进行课堂教学,但是,他们在教学中也会发现一些盲点;还有一半的教师则经常出错。在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时知识储备不足的影响比较明显,这时候,教师明显放不开手脚。

其次,科学知识匮乏、基本概念模糊。除了《标准》要求的科学教学内容之外,小学科学教师还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概念。但是,就教研员反应的情况以及笔者的课堂观察来看,对于很多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知识相当匮乏。一些普通公民都必须掌握的科学基本概念,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科學教师都不一定完全掌握。

再次,对科学教学法缺乏正确认识。由于新课改对探究式教学的强调,很多一线教师就认为探究式教学法是最好的教学方法,盲目使用探究法。探究式教学法显然在诸多维度上优于“灌输式教学法”,但是探究式教学法肯定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老师们并不是得心应手,有时候反而弄巧成拙。

还有,不太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和价值。科学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在不同程度上对课堂效果有促进作用。当小学科学教师对本门课程的目的与价值定位不甚了解时,会产生困惑、迷茫。很多教师希望明确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和价值,特别是兼职教师。但是还有部分教师干脆就“拍拍脑袋”自己给出一个答案,并据此进行教学。有的老师如此说到“看,简单吧,科学课就是这样,有点意思就行了。”

3.2教学设计能力亟需提高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必须掌握且灵活运用的重要素质之一,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其教学效果。教研员一致认为:教师课堂问题的出现、小组合作问题多,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同时,教学设计能力普遍过低”。

首先,小学科学教师对待教学设计的观念有待转变。教师往往以“写教案”、“备课”指代“教学设计”。调查显示,有80.3%的教师在常态课只写简单的教案,只有公开课和评优课时才写详细的教案。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在教材上写下课堂注意事项就算“备课”了,有教师说“我们不是研究者,不可能花那么多时间设计教学”。

其次,教学目标分析是小学科学教师的一大难题。由于对科学、科学教育的认识不清晰,导致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分析不清晰,照搬教材和教参,甚至不敢有任何改动,以致教学目标的分析流于空洞、模糊。

再次,教学方式、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是小学科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难点。教学方式、教学媒体的选择需要教师清楚学习方式的特征、明确学习内容的特点、清楚学生的学习风格等。然而,调查发现多数小学科学教师依据个人喜好、上级口号等来选择教学方式、教学媒体。比如,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有些教师就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一律采用分组教学;提倡多媒体教学,就每堂课都要用计算机,挂图、实物等,传统媒体都弃而不用。

最后,教师很难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调查显示,有29%的教师难以确认学生探究能力、实证意识是否有所提高,可见,教师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除了教学目标分析能力较差这一原因外,没有掌握评价方法是最主要的原因。

3.3缺乏质疑精神

科学不相信权威,科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与质疑精神。但是,我国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是非常重视“权威”的。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小学科学教师和学生也是如此。在教师看来,教研员、教材、社会导向就是权威,学生经常在课堂上以及日常生活中说“妈妈说……”、“老师说……”、“某某说……”之类的话。老师并未注意到这个问题,未能加以正确引导,告诉学生虽然家长老师知道的较多,但难免会有认识上的盲点,若想知道某个观点的正误,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验证与探究。科学教师没有质疑精神、“迷信权威”、没有实证意识,如何培养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

3.4专业态度和动机不端正

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一位省级小学科学教研员也讲到:“教师对待科学课的态度决定了其课堂效果,同时,这也是我们决定是否重点培养他们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访谈中发现,很多教师工作积极性非常低,甚至可以说他们处于严重的“职业倦怠期”,对科学教育兴趣不大。这一问题在兼职教师、某些特殊时期的专职教师反应更为明显。很多小学科学教师认为,“反正是副科,教成什么样,都没有人关心。”

3.5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不足

当今社会,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非常重要,小学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和前沿性要求科学教师更应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小学科学教师要关心科学的最新发展、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调研发现,教师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还远远不足。

首先,终身学习意识有待唤醒。小学科学教师有太多的机会遇到不能回答的问题,除了备课时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也会给他们出很多“难题”,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好奇,课堂上他们能提出形形色色的问题。但是,部分教师徒然“浪费”这些问题,不去进行深入追究和学习,学生的好奇并没有激发起他们探究的热情、学习的意识。

其次,有效学習方法的缺失。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需要有效学习方法作保障。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包括教师自身的学习方法,很多老师不知道如何学习。对于小学科学这个新的课程来说,老师更应该掌握学习方法,但是他们对如何确定学习目的、如何系统的规划学习计划、通过哪些途径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源、如何分辨学习资料的合适性、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评估学习效果等问题存在很大的困惑。

在科教兴国、科学发展的时代,科学教育如此重要,而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如此堪忧,必须引起各方人士共同关注。各级部门和人员均应重视并采取措施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我国国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作者:刘美娟 刘美凤 吕巾娇

上一篇:新课改理念下化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幼儿教育中计算机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