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系统信息含量因素论文

2022-04-24

摘要:针对上市公司实施审计制度,一直以来是各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制度安排。审计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和监管状态。持续经营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是审计师实务工作中重要的审计判断。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恢复才是核心目标,也是审计师对于持续经营假设改变审计判断的主要依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会计系统信息含量因素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计系统信息含量因素论文 篇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XBRL财务报告市场反应研究

【摘 要】 为研究XBRL财务报告是否增加了年报的信息含量,文章以深市A股53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对2008年至2012年样本公司披露XBRL财务报告前后累计异常报酬率CAR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虽然XBRL报告包含一定的信息含量,但并不显著。

【关键词】 XBRL; 事件研究法; 市场反应

一、引言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这一构想最早由美国会计师Charles Hoffman于1998年提出,是基于互联网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的计算机语言,这一概念将会计准则与计算机语言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对财务数据进行的智能化处理,使得使用者能够对各种会计信息进行快速快捷的识别、储存、交换、分析及利用,减少了信息使用成本并提高了信息质量。随着全球各国会计信息化的推进及对XBRL的大力推广,基于XBRL的财务报告必将成为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

我国早在2002年就开始参与XBRL的研究,200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面向中小投资者的“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上海证券交易所也从2009年半年报披露开始采用了全新的XBRL标准平台系统。2010年9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于2011年1月1日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我国部分公司、部分证券期货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施行,2011年11月石油天然气和银行监管行业的扩展标准发布,其他行业分类标准制定也在不断推进中,XBRL在我国已经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

XBRL财务报告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自上交所和深交所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XBRL披露后,实行XBRL披露是否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成为关注的重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未来XBRL的应用和推广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XBRL报告披露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考察XBRL标准的年报是否能够改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从而增加投资者的决策效率。事件研究法是探讨事件发生前后标的公司股票价格反应的研究方法,它以特定事件日为基准,通过研究事件日前后股价收益率的变化,衡量标的股票价格因为该事件所受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研究事件期中样本的累计报酬率是否有显著异常,来探讨该事件的信息含量。对本文而言,则是通过研究XBRL财报披露前后该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CAR)来测定XBRL年报是否含有信息含量。若XBRL年报披露含有信息含量,则披露日附近可观察到CAR有明显的增加;若市场对该信息的反应是无偏的,则在事件日后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并无显著变化。

二、研究设计及模型构建

(一)样本选取

从2009年开始,上交所和深交所都推出了各自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报送系统,但两者在具体披露流程上并不相同。上交所是由上市公司应用报送系统的客户端应用软件在本地生成XBRL实例文档,然后上传到上交所,而深交所是由上市公司业务人员根据从深交所获得的权限,登陆报送系统直接填写信息,由系统自动生成XBRL实例文档。

由于深交所的报送系统可以随时和交易所后台进行交互验证,如有错误可及时发现修改,报送数据的准确性较高,因此本文的研究样本选择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制造业企业,选取2008年至2012年的市场数据为样本,剔除窗口期有其他重大事件对外披露的公司、估计期内连续10天未进行股票交易的公司、ST或PT类公司以及其他数据不全的样本,最终获得有效样本53个。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深交所网站系统及雅虎财经,数据处理主要基于Microsoft Excel及SPSS(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研究步骤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对2008年至2012年深交所披露XBRL财务报告前后的CAR进行描述统计,观察在2009年采用XBRL披露后CAR是否有显著变化;第二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先对可能影响CAR的各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其是否存在共线性,然后对CAR进行回归分析,检查XBRL对CAR的贡献是否显著。

(二)定义事件期

采用事件研究法首先要对事件日、事前估计期和窗口期进行定义。由于目前上市公司XBRL财务报告均由PDF格式的报告转换而来,故不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可能,因此本文事件日定义为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日期。事前估计期的作用在于估计正常收益率,本文所选用的估计期为[-90,-1],即年报披露前90个交易日;窗口期用于研究事件发生后股价的异常变化,窗口期的长短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定,通常研究使用的窗口期有[-2,2]、[-1,1]和[0,1],本文研究选择的窗口期为[-1,1],即年报披露前1个交易日到披露后1个交易日。

(三)计算累计异常收益率CAR

本文计算XBRL财务报告披露前后的CAR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计算样本公司在估计期[-90,-1]内的股票i的日收益率及市场指数日收益率,分别用Ri,t和Rm,t表示:

Ri,t=(Pi,t-Pi,t-1)/Pi,t-1

Rm,t=(Pm,t-Pm,t-1)/Pm,t-1

其中,Pi,t代表股票i在t日的收盘价,Pm,t代表在t日的市场指数,本文研究深交所的A股制造类企业,故采用深成指为市场指数。

2.计算预期正常收益率。本文采用的预期收益率计算方法为市场风险调整法,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计算正常收益率。以估计期内数据为样本,以市场指数收益率为解释变量,以个股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αi、βi为回归系数,εi,t代表回归残差进行回归分析:Ri,t=αi+βiRm,t+εi,t

通过回归分析后得到αi、βi,并据此计算每只股票在窗口期[-1,1]的预期正常收益率。

3.计算每只股票在窗口期[-1,1]内每日异常收益率ARi:ARi,t=Ri,t-(αi+βiRm,t)

4.将窗口期内的每日异常收益率ARi加总即得到每只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CARi。

(四)设计回归方程

研究表明影响累计异常收益率CAR的主要因素包括公司的成长性、盈利能力、未预期盈余、行业因素等,由于本文选择的样本均为制造业企业,故行业因素不再考虑。回归方程设计如下:

CAR=A+B1XBRL+B2GROW+B3UE+B4ABSUE+

B5LOST+ε

其中,各相关影响因素变量定义为:

1.事件影响变量(XBRL)

本文主要研究深交所实施XBRL对年报信息质量是否有所贡献,深交所于2009年开始披露2008年的年报,故将XBRL设置为虚拟变量,XBRL标准实施后取值为1,实施之前为0。

2.公司成长性(GROW)

公司的成长性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及其盈利能力,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预期会影响股价的变动,故将公司成长性设置为解释变量。对于公司成长性的衡量,现有文献一般采用托宾Q值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衡量,本文主要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衡量。

3.未预期盈余(UE)

已有研究表明某一给定期间未预期盈余(UE)的变化与股票价格变化呈正相关关系。本文将UE作为解释变量来检验其对CAR的影响,表示为预期的每股收益(EPS)同年报实际披露的每股收益之间的差额,即UE=EPSt-EPSt-1。

4.未预期盈余的绝对值(ABSUE)

未预期盈余与CAR之间有时会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故本文特将未预期盈余的绝对值引入回归方程,以此来控制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5.公司亏损(LOST)

公司盈利还是亏损对股价的影响很大,故本文将其列为虚拟变量,收益为负为1,为正则为0。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于2009年推出,即自2008年年报开始进行XBRL披露,本文计算CAR市场数据自2008年至2012年,即年报数据自2007年至2011年。通过计算得出深市A股制造业53家样本公司各年在XBRL报告披露前后的CAR数据,然后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表1描述了XBRL标准财务报告披露前后各年CAR的均值和标准差,可以看出XBRL年报披露之前的2008年CAR均值为0.006421784,2009年至2012年的CAR最大值为0.000714150,最小值为-0.004442786,在实施XBRL财务报告披露前后CAR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XBRL标准对增加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含量贡献并不大。

(二)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只有各变量之间彼此不具备共线性才能保证回归分析的准确性,本文主要采用Pearson和Spearman对相关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为双尾检验,结果显示如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个相关变量其相关性不显著,即各变量之间不具备共线性。

(三)回归分析

在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各因素相关性分析之后,本文对2008年至2012年的样本数据各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见表3、表4。分析结果显示,年报披露有较强的市场反应,公司成长性、未预期盈余等指标对CAR有较显著的影响,这和现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XBRL在0.05置信水平上的P值为0.086>0.05,表明XBRL财务报告虽然包含了一定的信息含量,但是对CAR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四、结论

本文以深交所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对XBRL年报披露的信息含量进行了检验,在窗口期为[-1,1]的条件下,检验结果并没有发现XBRL年报的披露有很强的市场反应。虽然XBRL年报的信息含量已经有所表现,但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CAR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本文选取的样本为深交所A股制造业企业53家,样本量较小,时间从2008年至2012年,时间序列并不长,而在此期间,我国股市经历了大涨大跌,深成指从2008年初的19 000点最高点一路下行,在本文进行的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中并没有完全剔除市场行情的影响,结论可能存在偏颇,仍需未来进一步研究。

2.深交所披露的XBRL财务信息只包括公司基本信息,主要财务指标,主营业务情况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并没有披露财务报表附注,而实际上财务报表包含的会计信息有限,企业财务和经营信息更多的体现在报告附注中。深交所在XBRL的应用上已经计划增加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以及将XBRL格式文件内容由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扩展到公司IPO报告、上市公司临时公告及基金公司公告。随着XBRL信息披露的全面化,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也会逐步显现。

3.目前上市公司披露XBRL财务报告仍是基于经审计后的PDF财务报告,只不过是在深交所的XBRL系统中重新填写,这种模式的应用成本虽然较低,但实质上却与公司的会计系统脱节,并不能充分发挥XBRL技术的优势。未来XBRL的应用模式应该由企业的ERP系统通过内嵌集成XBRL适配器直接生成XBRL实例文档,生成“实时会计报告”。XBRL只有深入到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和整个控制流程,将其应用于整个财务报告信息链,才能充分发挥优势,真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XBRL实例文档数据生成后,其最终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目前深交所的“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虽已集展示、分析及下载上市公司信息等功能于一身,但目前只能分析最基本的财务指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仍有赖于使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大多数投资者,XBRL的优势无法真正体现。XBRL实例文档的生成、转换及数据分析,都离不开XBRL应用软件的支持。目前我国参与开发XBRL的软件还很少,要真正推广和应用XBRL,必须鼓励软件开发商大力开发用于XBRL数据提取、展示、分析等方面的软件,使投资者和分析人员即使不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也能对会计信息有效地分析利用,提高决策效率。

5.XBRL分类标准是XBRL的核心和基础,目前深交所和上交所XBRL应用所采用的分类标准均是自行制定,与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并不一致,导致同一财务报告由于分类标准的不同生成的XBRL实例文档并不完全相同。上交所、深交所和财政部的XBRL分类标准的统一与完善是推广和应用XBRL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只有实施统一的分类标准,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同时也有利于市场监管和XBRL应用软件的开发,避免兼容性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J].财会通讯,2006(9):56-63.

[2]段婧,孔令燕.XBRL的应用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J].新会计,2010(7):63-66.

[3]黄长胤,张天西.XBRL分类标准扩展与信息披露质量[J].现代管理科学,2011(5):32-34.

作者:徐萌萌 孙红梅

会计系统信息含量因素论文 篇2:

持续经营视角下的审计质量研究

摘要:针对上市公司实施审计制度,一直以来是各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制度安排。审计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和监管状态。持续经营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是审计师实务工作中重要的审计判断。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恢复才是核心目标,也是审计师对于持续经营假设改变审计判断的主要依据。实践中普通运用强调事项段来代替意见段等以较轻的审计意见来报告,是审计师维护与客户关系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审计质量;持续经营;破产重整

一、引言

针对上市公司实施审计制度,一直以来是各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制度安排。审计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和监管状态。由于审计是一种无形的服务,无法向第三者显示,具有不可观察性。审计过程犹如一个黑匣子,而审计产品属于经验品,这些都导致了对审计质量研究的困难性。从理论上说,审计质量可以定义为审计准则被遵守的程度,故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标准。

2007年6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引入了国际流行的破产重整制度,为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寻找出路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对于实施破产重整的上市公司,通常都已陷入了困境状态,而根据舞弊三角理论,陷入困境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压力,具有更强的舞弊动机。舞弊风险的加大意味着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可能增加,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因此,在面临高审计风险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作出判断、发表恰当的意见更能反应其审计质量的高低。

破产法的实施,加快了我国对企业破产的受理步伐,增加了研究的可行性,为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后果的视角来研究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提供了机会。因而本文以截止2010年底已经受理破产重整的A股上市公司受理前三年、受理当年以及受理后一年的连续五年审计报告为样本,以破产重整的受理作为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的标志,以审计准则、破产重整及重大资产重组的法律、法规规定为标准,来衡量审计质量水平高低。以此归纳、推理出在破产重整这一高审计风险领域影响审计质量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从而为研究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开拓一片新领域。同时也为政策制订者、监管者进行制度设计提供有力的借鉴和支持。

二、文献回顾与逻辑推理

在审计质量的研究文献中,最为经典的是DeAngelo(1981)认为审计质量是市场评估的特定审计师发现客户会计系统中的违规行为,并揭露这种行为的联合概率。这意味着审计质量取决于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而DYE从更具体的角度,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准则被遵守的程度。对于以审计准则的遵守程度来衡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实际所提供的审计质量的一种直接的考量,真实性程度比较高,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对审计质量进行研究,如对于持续经营审计的研究。

对于持续经营审计报告的研究,起初主要是由于该类报告,以大量的受限于意见来代替本该出具的保留或否定意见,且其措辞灵活,因而从某种角度上看,其实质是审计质量的降低,是审计师向客户妥协的一种折衷结果,使得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模糊。因而,审计准则开始对于持续经营审计报告进行了规范。后续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角度也展开了大量研究。目前公众已经习惯于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作为一家公司经营失败的早期预警信号,许多实证结果均表明,审计师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破产的可能性显著相关。因此,更多的实证研究集中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公司特征等与破产预测的研究。

我国于1997年出现第一份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报告,监管层于1999年开始对此类报告进行了陆续规范。因此,早期的研究集中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报告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后期开始了对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研究,以及对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因素研究。

持续经营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是审计师实务工作中重要的审计判断。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破产法中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资不抵债等事项或情况与审计准则中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认定是一致的。而且破产法律程序启动,公司的主体资格变为破产管理人,公司已经丧失了法人主体资格。持续经营假设的前提条件不复存在,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已经变为确定,因而破产重整的受理可以作为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改变的标志。因此,以破产重整受理当年为基准,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提出如下判断标准:

1.破产重整受理前一年

(1)在破产重整受理前一年的审计报告中,持续经营事项列示在意见段,而且是因为该持续经营事项而出具的无法意见,表明持续经营假设存在着的极端重大不确定性,影响广泛,可以作为高审计质量的审计报告;而保留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虽然对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做出了提示,但因其严厉程度不足,不视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2)在破产重整受理前一年的审计报告中,持续经营事项没在意见段提示,而出现在强调事项段,认为揭示破产风险不足,视为低水平审计质量报告。

2.破产重整受理再前两年(不包括前一年)

由于财务困境是长时间持续渐进的结果,非一天所致,且破产重整的上市公司在受理前一般来说都处于连续亏损的境地,持续经营能力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向前再推进两年。

(1)破产重整受理再前两年的审计报告中,虽然出具了无法持续经营的审计报告,但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则为以无法表示意见代替否定意见;若存在多项重大不确定性而出具了保留意见,视为以较轻的审计意见代替严厉的审计意见;

(2)破产重整受理再前两年的审计报告中,持续经营列示在事项段,以披露是否充分来衡量,不充分则为以事项段改变审计意见的性质;

(3)破产重整受理再前两年的审计报告是非持续经营类,则以是否存在疑虑事项为衡量标准,若公开信息可以检验到疑虑事项,则为审计判断缺乏谨慎性,审计意见不恰当。

3.破产重整受理当年及后一年

破产重整的受理仅是破产重整程序的开始,破产重整是债务清理与企业重新恢复经营的一种法律程序,破产重整的各个阶段都面临着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在重整计划未执行完毕时,债务人仍需对原有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并且,一旦违约,在被终止重整计划执行时,债权人在重整计划中作出的债权调整承诺将失去效力。重整计划中的债权调整方案与复兴方案是并重的,真正的重整成功,不仅在于重整计划的批准,更在于重整计划的执行及企业经营能力的恢复。从我国目前已经公布的破产重整经营方案来看,绝大部分是以引入重组方作为恢复经营能力的方法,而重组方案的操作实施,除需要通过公司股东大会的批准外,更需要取得中国证监会重组委的行政许可。此外,从操作时间来看,从破产重整受理到重整计划批准,一般在一年以内;重整方案的执行(不包括重大资产重组),通常在三年以内;而重大资产重组的批准则不仅取决于重组方的资产、重整进程、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等多项因素,还受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如图1所示,破产重整过程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审计师应结合破产重整计划、破产重整计划的执行情况及重大资产重组的实施来判断持续经营能力的恢复情况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意见。

因此,对破产重整受理当年及后一年的审计意见,除非实质经营活动得到恢复,应继续出具以持续经营事项为意见段的审计报告,如保留持续、无法持续和否定持续;否则,则视为审计意见不恰当,审计质量较低。

三、研究样本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截止2010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受理的A股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申请共25家,另有4家上市公司已经提出申请,但尚未得到法院的受理通知,有4家公司破产重整与重大资产重组全部实施完毕,实质上的持续经营能力得到恢复。

从财务状况来看(如表1所示),这些公司在破产重整受理前一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360.75%,平均累计亏损124,993万元,平均净资产-52227万元,早已经深陷财务困境状态(咸阳偏转除外)。

一旦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在受理当年(如下表2),由于大额的债务重组收益确认,使公司当年实现扭亏,改变了连续亏损的局面,平均资产负债率为142%(剔除朝华科技和星美联合),平均累计亏损92928万元。平均净资产-21071万元,与上年相比,财务状况实现重大好转。

在破产重整受理后一年,如表3所示,公司的财务状况大部分持续好转,平均资产负债率降为102%(仍不包括朝华科技和星美联合),平均累计亏损87000万元,平均净资产为-15540万元。但是,有部分公司营业收入为零,负债没有实质改善,仍旧持续亏损。

如上情况显示,破产重整的实施确实暂时对于改善困境公司的财务状况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这是否有短期行为?长期来看,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恢复才是核心目标,也是审计师对于持续经营假设改变审计判断的主要依据。

四、破产重整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实证检验

(一)破产重整受理前一年检验结果

在25家破产重整受理的上市公司中,前一年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中,无法持续10份,无保留强持续9份,保留持续3份,保留非持续1份,标准意见2份。由此可以看出,符合判断标准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为10份,占总体报告数量25份的40%,大部分没有较为充分的对持续经营能力风险提示,较高比例的无保留强持续和保留非持续强持续审计报告,不排除有运用强调事项段改变审计意见性质的现象。尤其是在两份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中,其中咸阳偏转情况极为特殊。在其前一年公开披露的资料中,除亏损因素外,没有发现其他疑虑事项,资产负债率也很低,且在其后公布的重整计划中,经确认的负债仅为6700万元,远低于财务报表披露数,且债权人的清偿率为100%,没有任何债务减免;经评估的资产42000万元,也与现有资产总额披露数相差很大,破产重整的动机值得商榷,不排除借破产重整之名,行其他目的之实(如发行定价等)。而宝硕股份由于是2008年1月3日进入的破产程序,即在出具2007年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已经收到了破产重整受理的通知,但显然破产重整受理仅是万里之行的第一步,在此情况下,无论如何发表标准审计意见是不恰当的。

(二)破产重整受理向前延伸两年的检验

在破产重整受理25家公司,向前延伸二年(不包括前一年)的50份审计报告中,共有21份符合前述高质量判断标准,占总体报告的42%,不足半数,总体审计质量水平仍较低。

进一步检验表明,在较低审计质量的审计报告中,没有合理的关注到公司持续经营存在疑虑事项的,共6份审计报告,占未正确出具审计意见的21%。审计判断缺乏谨慎性,审计质量低下,降低了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披露不充分、附条件的改进措施(包括过度依赖政府或股东等情况),以及改进措施没有实质效果的披露,均应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实际却以强调事项段出现,视为运用强调事项段来改变审计意见的性质,这样的报告共有15份,占未正确出具审计意见的51%,是审计质量低下的主要体现。注册会计师运用强调事项段改变审计意见性质的行为,除了维持客户的考虑外,与地方政府、大股东的支持也是密不可分的。在如上15份报告中,有5份报告中明确提到以依靠地方政府与大股东的支持作为改善持续经营问题的解决方案。另外,有8份审计报告以无法表示审计意见代替应出具的否定意见,占未正确出具审计意见的28%。无法表示审计意见作为无保留强持续的次优选择意见类型,客户与注册会计师均可以接受,因而被广泛采用。由于在实务中很难对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做出准确的判断,尤其是在多项重大不确定性以及无法判断的选择上,一方面准则有这样的规定;另一方面,在破产的司法实践中,一直以来没有真正破产清算的上市公司,因而势必造成以无法表示意见来代替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从而降低了审计的信息含量。

(三)破产重整受理当年的检验

在目前已经实施的破产重整上市公司中,破产重整受理当年出具的审计报告中,除2份无法持续审计意见的,包括宝硕股份为未能如期执行破产重整计划,北生药业为受理破产重整后又被暂停上市的,没有实质重组方,可以视为恰当的出具了审计意见;而大多数为无保留强持续审计意见17份,均为对破产重整风险与不确定性缺乏应有职业谨慎;3份标准审计意见,其中沧州化工披露的重整执行期为三年,新太科技批准重整计划时为当年的十一月份,重整执行期为十个月,公司生产经营的恢复是以引进重组方为条件的,另外该公司仍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没有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需要与重大资产重组一同进行),不确定性更大,在审计报告日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实为不恰当。

在破产重整受理当年所表现出来的较低质量水平,且几乎一致的审计判断情况,值得我们深思。注册会计师丧失了应有的谨慎,一方面有注册会计师为了维持客户的原因;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敢于这样所为,可能与破产重整的司法实践有很大关系,至少目前为止,我们仍没有真正实施破产清算的上市公司,而且在破产重整计划的批准方面,由于法院“强裁”的实施,从而使破产重整阶段的最大风险得以免除。另外,破产重整实施的最难环节在于受理,目前却没有公开关于破产重整受理的一些标准、条件,而破产法中也未对实际操作流程进行明确。这一片未明确规定的“灰色地带”,实则留下了许多空间。实践中较高比例的国有公司及政府支持,是得到破产重整受理的关键。注册会计师在地方政府的强大支持下,放宽了审计判断的标准,这可能是对破产重整企业高风险的审计领域所表现的一致低水平的主要原因。

(四)破产重整受理后续检验

在破产重整受理后一年的审计报告中,5份无保留强持续,重整计划或资产重组没有得到批准,实质的持续经营能力仍未恢复,谨慎不足;7份标准意见,其中3份符合确认标准,另4份由于重大资产重组不确定性仍旧存在,不恰当;3份无法表示意见,符合确认标准。总体来看,6份报告与破产重整的进程及资产重组的获准情况相一致,客观反映了破产重整后公司持续经营情况的实际,正确率达到40%,比破产重整受理当年的审计质量水平大幅度提高。这表明,随着破产重整的推进,公司的客观情况逐渐清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判断日趋客观、理性,审计质量水平有所提高。

五、结论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破产重整受理当年及其前三年审计质量水平较低,破产重整实施后,审计质量逐步提高,审计判断日趋客观、理性。在破产重整领域,较低的审计质量,充分体现了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欠缺和独立性的影响。实践中普通运用强调事项段来代替意见段等以较轻的审计意见来报告,是审计师维护与客户关系的主要手段。另外,由于破产重整的司法实践和地方政府关系,使审计师独立性受到影响,这是在破产重整上市公司审计领域导致审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责任编辑:张旭

作者:王扬

会计系统信息含量因素论文 篇3:

会计信息含量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真的存在吗?

摘要:本文借助收益模型和价格模型,通过对126家上市公司11年的连续观测,考察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及其在1997-2007年间的变化趋势。比较了收益模型和价格模型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及其改良,关注了在金融危机、股权分置改革、新会计准则颁发实施等重大经济事件前后价值相关性的强度变化。研究发现,价格模型比收益模型在现阶段更具有普适性,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会计信息具有较强价值相关性,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自“信任危机”后得到显著增强,并且与公司盈利状况有关。

关键词:会计信息含量 价值相关性 收益模型 价格模型

一、引言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与决策相关,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够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差别。国际会计准则中列示相关性的判别标准为:“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由此可以看出,相关性有两个基本质量标志,即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所谓预测价值,就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影响其基于这种评价和预测所作出的决策。所谓反馈价值,则指会计信息能对信息使用者以前的评价和预测结果予以证实或纠正,从而促使信息使用者维持或改变以前的决策。我国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认识和界定主要受到西方会计思想的影响。财政部在2006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相关性解释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含量与价值相关性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上具有天然的联系。会计信息含量反映的是会计信息与证券价格或收益之间的影响关系,这其实是对会计信息相关性造成的结果的表述。展开来讲,如果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特征,那么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对已获取的会计信息的研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对企业历史经营成果的判断,调整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这种修正和调整的程度视会计信息含量的大小而定)。反映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将会因积极信息愿意支付更高的股票价格,因消极信息降低股票收益预期。如果能较市场多数投资者更及时、更敏锐地察觉到这一信息,投资者将会获得市场主动权,从而有利于获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投资回报。这一修正历史判断、调整未来预期从而实时灵活决策的过程,实质上正体现出了会计信息含量的内涵。可以这样说,如果会计信息不具有相关性的特征,不能据此评价或预测企业的经营活动,那么也就不存在会计信息含量的说法。因此,信息相关性是信息含量的前提,而信息含量是信息相关性的结果。自Ball and Brown(1968)首次尝试以实证研究的形式关注会计盈余信息与资本市场的相关性以来,已经有不计其数的会计学者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并在不同的市场和时期,以多种不同的会计信息指标验证了会计收益和股票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Ball and Brown(1968)首次通过经验研究发现,盈余变动的符号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的符号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令人信服的证明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会对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做出反应。Beaver,Clarke and Wright(1979)发现,盈余的变动百分比和股价的变动百分比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年度平均秩相关系数等于0.74,并且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异于零。后来,对盈余反应系数(ERC)的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热点。Kormendi and Lipe(1987)提供的证据证明,非期望的当期盈利变动的持续性越强,ERC越高。Key and Thiagarajans(1993)发现盈利质量高的组,ERC也越高。Collins and Kothari(1989)采用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比,作为公司成长机会的量度,并发现拥有成长机会的公司的ERC较高。所有的实证研究结果都一致表明美国的资本市场对于会计盈余是有反应的,它们支持了会计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的观点。由于有了Ohlson(1995)的理论工作,价格模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中。Collins(1997)利用价格模型检验1953年至1993年共41年间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的变化趋势,发现盈余信息的重要性正逐步让位给资产、负债等账面价值信息,权益账面价值正逐步替换会计盈余而更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两种指标的综合价值相关性是非常稳定的,从而表明了美国市场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是有用的。

(二)国内文献

赵宇龙(1998)、陈晓等(1999)、陈信元等(2002)的研究表明,年度报告的披露的确向资本市场传递了新的信息;薛祖云、吴冬辉(2004)检验了第一季度会计报告与年度报告同时披露是否导致信息过载的假设,研究表明没有证据证明季报的大量披露会影响年报公告日的盈余反应系数(ERC)。于渤和高印朝(2005)以国内的5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上市银行的会计信息对其股价存在显著的解释能力,而且净资产、剩余收益、不良贷款率及资本充足率都具有价值相关性。齐伟山和欧阳令南(2005)以深圳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考评数据检验了信息披露质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情况,发现收益模型与价格模型均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蒋义宏和陈高才(2006)对年报所反映的预测价值进行了检验。黄友、曾力(2008)以1999年至2005年沪深两市的数据发现我国亏损公司会计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弱于盈利公司,这与Hayn(1995)的研究分析一致。

三、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传统价值相关性研究关注的是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只涵盖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利润表的部分信息,未包括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和未来盈利能力的资产负债表信息。故本文所指的会计信息均来自企业年度财务报告,包括利润表信息、资产负债表信息及其他会计信息。尽管如此,若严格地从会计信息整体而言,本文所考察的会计信息只是广义会计信息范畴中的一小部分,所有研究成果都只是基于局部可获得的公开信息,还不能冠以“会计信息含量研究”的标题。图(1)展示了本文理论分析的逻辑框架。具有相关性特征的会计信息为投资者提供了重新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可能,将会带来投资决策的调整,从而影响证券市场的定价和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获得的投资收益。会计信息对证券市场行为的这一影响过程便是前文所界定的“会计信息含量”。这一关系将受到外部经济环境、政策法规和公司微观特征的影响(具体将在后文假设部分分析)。会计信息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资本市场是会计信息的重要服务对象。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企业编制的年报信息能够对投资者正确、合理、客观地评价企业和考虑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的股票定价与市场收益应当具有一定的解释和预测价值。据此提出假设1:

H1: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收益及证券资产定价之间存在相关性,具有信息含量特征

在开放完全的理想市场中,任何相关信息的披露和传播都会对资产价格及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的强度将会受到当时经济环境的制约。例如,在安然事件时期,投资者普遍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产生广泛的关注,对会计信息的不信任被扩散到对整个会计系统的质疑。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会计信息在投资者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会计信息与资产价格及市场收益之间的关联性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在金融危机前夕,资本市场一般处于“牛市疯狂期”,整个市场弥漫着非理性乐观和投机色彩,弱化了基于会计信息判断的投资行为。据此提出假设2:

H2:会计信任危机、股权分置改革、金融危机等事件前后,净资产收益率、流通股比例、换手率等信息价值相关性强度存在差异

从行为财务的角度讲,投资者普遍对盈利公司(连续11年盈利的公司更是老牌明星)抱有更乐观的预期,而且出于对亏损公司因掩盖亏损而粉饰财务业绩的怀疑,盈利公司的会计信息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和应用。故提出假设3:

H3: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与公司盈利特征有关,盈利公司的会计信息价值强于平均水平

随着会计法律法规的颁发与实施,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实务得到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也随之得到提升,并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2007年正式实施新会计准则,我国内地和香港签订了两地会计准则等效联合声明,确认内地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同等效力;中欧会计准则等效会谈取得重要进展。由此提出假设4:

H4:随着会计法律法规和实务的逐渐完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呈逐年增强的总体趋势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的样本为:1997年4月至2008年4月期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持续每月挂牌交易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按照研究惯例,将金融特殊行业的上市公司从样本中剔除;某些关键信息指标未披露的上市公司也不在样本范围之内。经筛选,共获得有效样本公司152家。在此基础上,剔除1997年至2007年间出现过ST、PT交易状态的公司26家,进入检验样本的上市公司共有126家。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CCER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CCER股票价格收益数据库。

(三)模型建立与变量定义 内外相关研究,检验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方法主要有收益模型与价格模型两种。价格模型的优点是能关注到历史会计信息的累积影响(Charles et al,2001),而收益模型有利于评价会计盈余的有用性。为更为全面地测度信息披露质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本文同时使用了收益模型和价格模型。

(1)收益模型(关联研究法)。传统的收益模型只考虑盈余变化和收益的关系,即:RETt=α+α1■+?着。Easton和Harris(1991)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都指出:在收益模型中,盈余水平相比盈余变化是一个更好的解释变量。最近国内外的实证研究也大都同时考虑盈余变化和盈余水平,因此,本文选用的收益模型中同时包含了盈余变化和盈余水平两个变量,即模型i:RETt=?茁+?茁1■+?茁2■+?着。陈信元、张田余和陈冬华(2000)的研究发现规模和流通股比例可以显著地解释股票收益。此外,为控制公司盈利水平和股市繁荣周期造成的影响,本文引入了总资产回报率、换手率、市盈率;为探究年报披露时间与会计信息相关性间的关联性,本文引入了年报披露月份指标。最终,本文形成的扩展收益模型Ⅰ为:RETt=?酌+?酌1■+?酌2■+?酌3CSRt+?酌4LnTAt+?酌5ROAt+?酌6ERt+?酌7PERt+?酌8AMt+?着

(2)价格模型。价格模型源自Ohlson(1995)的研究,本文以简单盈余资本化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即:Pt=α+α1EPSt+?着;为了检验账面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进一步应用简单Ohlson模型,建立方程模型如下:模型ii:Pt=?茁+?茁1EPSt+?茁2BVPSt+?着。参考对收益模型的处理,笔者在基础价格模型中引入了流通股比例、ROA、换手率、市盈率等指标。为提高模型的解释力度,前期价格Pt-1也被列式为自变量。最终,形成的扩展Ohlson模型Ⅱ为:Pt=?酌+?酌1EPSt+?酌2BVPSt+?酌3CSRt+?酌4LnTAt+?酌5

ROAt+?酌6ERt+?酌7PERt+?酌8AMt+?酌9Pt-1+?着。本文相关变量如表(1)所示。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126家样本公司在观察窗口内的每股收益平均为0.21元,说明样本公司总体盈利水平较好;年报披露月份的中数为3,说明样本公司选择在3月披露年报的占多数。净资产收益率(R0E)主要在6.44%至8.88%之间小幅波动,总体高于同期市场无风险报酬率,其平均值为7.74%,波动方差为0.013(大于ROA的0.003)。总资产收益率(ROA)的波动范围集中在(2.42%,8.60%),平均值为4.35%。样本公司t期末平均股价、资本市场年收益率的历年走势与我国股市的牛熊期基本一致。股价在1997年、2000-2001年、2006-2008年处于“牛市”阶段,紧随其后的正是观察期内的三大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的破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二)回归分析

本文检验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型、两组数据”,收益模型与价格模型;池数据与历年数据(1997-2007)。

(1)总体池数据(Pool Data)回归分析。本文对收益模型运用“逐步引入-剔除法”经过三轮的剔除与选择,改良模型调整后R平方指数最终为0.390,解释变量仅保留EPSt/Pt-1、CSR和ER,且均具有强显著性表(3)。会计盈余水平对资本市场收益率存在显著正向的解释效力。换手率反映了一段时期内市场对某只股票的关注和追逐程度。换手率高,说明市场交易灵活,股票流通性强,在目前短期投机主义仍然漫行的中国市场越容易出现高收益率的机会。在观察期内,沪市A股市场的流通股比例对资本市场收益率的正向解释力表现抢眼。陈信元等(2002)认为,这可能与我国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的特殊制度背景有关。“逐步引入-剔除法”经过五轮的剔除与选择,得出的改良模型调整后R平方指数为0.434,模型总体解释力较模型Ⅰ更强表(4)。多个解释变量均表现出强显著性,其中Pt-1、ER、EPS、LnTA均为0.000,BVPS为0.015。

(2)逐年数据回归分析

总体池数据的分析能够初步印证本文提出的假设1和假设2。但对会计年度、公司盈利状况、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处理尚未精细。因此,有必要就此展开逐年研究。

收益模型检验。对扩展收益模型Ⅰ,逐年进行“逐步引入-剔除法”回归,将每一年度总体解释力最强的回归模型中保留的解释变量进行比较,结果见表(5)。在1997年至2007年的11次最终回归结果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换手率(ER)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共出现了8次;最少的是市盈率(PER)与年报披露月份(AM),均出现0次。而且前述Stepwise回归均未保留PER、AR变量,这说明市盈率及年报披露月份对沪市A股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意义。从时间序列上来看,会计盈余水平、资产规模在价值相关性方面的属性近年来有减弱的趋势(分别自2001年和2003年以后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变化盈余水平与流通股比例的价值相关性渐现强势,均在2006年2007年连续出现;ROA与换手率的价值相关性没有较大变化,一直间隔性地出现在最终解释变量之列。

价格模型检验。类似于收益模型的处理,扩展价格模型Ⅱ逐年Stepwise回归结果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解释变量是前期股票价格,共出现11次;其次为每股收益,共出现8次;出现次数最少的是依旧年报披露月份,共出现0次,如表(6)所示。在会计信息方面,传统变量EPS的表现辅证了价格模型在A股的适用性,而每股净资产则表现相对较弱,前后仅出现3次。资产规模、ROA等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表现平平,而换手率的高频出现主要是因为沪市短期投机氛围依然较为明显,股票频繁交易容易出现更多的获益机会。笔者注意到,在换手率进入解释模型的时期,恰巧都是股市繁荣、换手率飙升的时期(2000-2001年与2006-2007年)。按照前述对价格模型的逐步筛选结果,将模型Ⅱ中剔除变量流通股比例、总资产收益率、市盈率以及年报披露月份,调整为最佳解释模型Ⅲ:Pt=?酌+?酌1EPSt+?酌2BVPSt+?酌3LnTAt+?酌4ERt+?酌5Pt-1+?着。对该模型逐年进行强迫引入法回归,统计结果见表(7)。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第四部分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测试。主要变动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区分亏损公司与盈利公司。在1997至2007年的所选样本中,由于观察期内任意年度的亏损公司的都不满足大样本研究条件,所以在稳健性测试中,本文仅考察了盈利公司。在原样本126家公司中,符合条件的盈利公司共有78家,占原样本总量的61.90%。第二,以ROE取代ROA。考虑到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指标。这一指标反映了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它评价上市公司业绩可以直观地了解投资价值。第三,在扩展价格模型中,剔除解释变量Pt-1。从Pearson相关性检验来看,全样本公司Pt-1与Pt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552( 0.000水平下显著)。由于两者的相关性可能对会计信息指标的价值相关性判定带来较大影响,故在稳健性测试中将之剔除。稳健性测试选用的改良后扩展收益模型和价格模型分别为:

模型Ⅳ:RETt=?酌+?酌1■+?酌2■+?酌3CSRt+?酌4LnTAt+?酌5ROAt+

?酌6ERt+?酌7PERt+?酌8AMt+?着;

模型Ⅴ:Pt=?酌+?酌1EPSt+?酌2BVPSt+?酌3CSRt+?酌4LnTAt+?酌5ROAt+?酌6ERt+?酌7PERt+?酌8AMt+?着

以1997至2007年的池数据对上述模型Ⅳ和模型Ⅴ进行Stepwise回归,得出最优模型Ⅵ和模型Ⅶ。在模型Ⅵ中,会计盈余水平、变化盈余水平、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规模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多数在0.01的显著水平具有统计意义,强烈表明会计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特征,支持了前文对假设1和假设2的肯定。进入价格最优模型的指标,由ROA换成了ROE,且BVPS的显著性有所下降(由0.000下降到0.05水平)。模型Ⅵ和模型Ⅶ的调整后R平方值分别为0.383、0.294(原对应可比模型分别为0.390、0.251)。这与曾友(2008)、Hayn(1995)等人的发现一致,盈利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表现强于平均水平,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3。

模型Ⅵ:RETt=?酌+?酌1■+?酌2■+?酌3CSRt+?酌4LnTAt+?酌5ROAt+?酌6ERt+?着;

模型Ⅶ:Pt=?酌+?酌1EPSt+?酌2BVPSt+?酌3LnTAt+?酌4ROAt+?酌5ERt+?着;

为考察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发展趋势,本文选择了反映模型整体解释强度的调整后R平方值为观察指标,并对传统模型与Stepwise改良模型都做了统计。具体的,以盈利公司样本的逐年数据对模型Ⅵ、Ⅶ分别进行Enter回归;以盈利公司样本的逐年数据对传统收益模型和传统价格模型进行Enter回归。 将反映这四组回归模型解释力度的调整后R平方值制成时间序列走势图图(3)、图(4)。以相同思路应用于未剔除亏损公司的全部样本数据,形成图(5)、图(6)。从四幅图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传统收益模型及最优收益模型的解释力度均随年度呈现大幅波动状,并无稳定走势。高点出现于1997、2002、2003年度,低点出现在1999等年度,盈利公司样本与全部公司样本在某些年份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以收益模型反映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并无规律可循,未能验证假设。从传统价格模型Ⅴ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特征自2001年前后世界性的“会计信任危机”后开始逐年加强,在2005股改年提升尤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信任危机后,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得到极大改善,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及披露内容也得到较多改进,这增强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在有效缓解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同股不同价“的矛盾后,股票价格市场化的步伐进一步前行。市场对股票的定价除了受供求关系、市场投机氛围影响外,开始逐渐倾向于关注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定价趋于理性和成熟。在盈利公司样本中,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逐年递增的信息传递尤为明显,这从另一侧面辅证了盈利公司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相关性的观点。至此,本文的假设3、4均得到了实际数据的支持。

五、结论

本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收益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会计信息指标具有显著的价值解释能力。这支持了传统收益模型的假设,会计盈余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即公司会计盈利能力越好,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越高。在价格模型中,公司资产规模、会计盈余水平、每股净资产等指标的价值相关性较强且稳定。第二,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流通股比例对股票定价的解释贡献降低。陈信元等(2002)提出的“流通股比例越低的公司具有流通权的股票价格越少,供给不足导致流通股比例越低的公司股票价格越高”的结论在本文并未得到支持。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股权分置改革极大促进了股票的流通,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供给不足——流通权价高——股票价高”的现象。“股市繁荣时期”和“金融危机前夕”,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强度减弱,市场指标(如换手率等)解释力增强。笔者认为,换手率与股票价格两者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反映的是最基本的经济学道理,即需求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牛市期间市场交易活跃,换手率与股票价格均处于历史高位,市场投机氛围浓厚。第三,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与公司盈利特征有关,盈利公司的会计信息价值强于平均水平。盈利公司样本的价格模型解释力度较全样本上升了17.13%。投资者普遍对盈利公司(尤其是连续11年盈利的明星公司)抱有更乐观的预期,而且出于对亏损公司因掩盖亏损而粉饰财务业绩的怀疑,盈利公司的会计信息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和应用。第四,随着会计法律法规和实务的不断完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呈现出逐年增强的总体趋势,价格模型的总体解释强度较好地验证了这一点。这可能是因为2001年信任危机后,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及披露内容也得到较多改进,这增强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第五,对沪市A股市场而言,价格模型较收益模型更稳定,且与经济现实和理论预期更贴近,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一种合理的解释是:收益模型主要考察的是股票市场年收益率与公司会计盈余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前提是适用于关注公司盈利质量的价值投资行为,适用于理性的投资者和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而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氛围还较为浓厚,股票投资收益更多的来自于投机、跟风、做庄等短期行为,因此收益模型的检验效力在目前的沪市中暂未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1998年第7期。

[2]陈晓等:《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证据》,《经济研究》1999年第2期。

[3]朱元午:《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会计研究》1999年第7期。

[4]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会计研究》2001年第11期。

[5]甘慧华、凌春华:《中国股市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综述》,《财贸研究》2002年第3期。

[6]陈信元等:《净资产、剩余收益与市场定价: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金融研究》2002年第4期。

[7]薛祖云、吴东辉:《信息过载是否影响投资者对公开信息的使用——来自季度盈余的实证证据》,《会计研究》2004年第6期。

[8]袁淳、王平:《会计盈余质量与价值相关性: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5期。

[9]于渤、高印朝:《银行股票市场定价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金融研究》2005年第6期。

[10]齐伟山、欧阳令南:《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会计信息价值的相关性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6期。

[11]蒋义宏、陈高才:《会计信息相关性研究——来自年报的证据》,《当代财经》2006年第4期。

[12]德力格尔、郭方元:《西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的简要回顾》,《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3]黄友、曾力:《会计信息与亏损公司股价——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财政研究》2008年第4期。

[14]Easton P., Hariss, Earning as Explanatory Variable for Retur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1.

[15]Easton P.D., Harris T.S., Ohlson J.A., Aggregate Accounting Earning can Explain Most of Security Retur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2.

[16]Ohlson J., Earnings, Book Value,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 Accounting Research, 1995.

[17]Kothari S.P., Zimmerman J.L., Price and Return Model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5.

[18]Collins D.W., Maydew E.I., Weiss I.S., Changes in the Value-relevance of Earnings and Book Values over the Past Forty Yea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7.

(编辑 虹云)

作者:杨靖 隋鑫

上一篇:专业课堂教学媒体技术论文下一篇:儿童人格培养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