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对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电算化审计并不是简单地模仿手工审计,它丰富了传统审计技术的手段,同时使审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甚至对审计程序、审计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论文 篇1: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汀环境下财务报表审计的比较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乃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会计信息系统在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风险。为保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有效和效率,对其进行审计是十分必要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弄清它与IT环境下的财务报表审计的差别,对我们开展今后的审汁工作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孙立辉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论文 篇2: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电算化审计并不是简单地模仿手工审计,它丰富了传统审计技术的手段,同时使审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甚至对审计程序、审计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审计 计算机技术 审计技术

21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突飞猛进信息化的世纪,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一体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正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使社会经济和管理活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审计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管理与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必然受到信息时代发展的深刻影响。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对象发生变化:由单一型向集团化发展,由单项管理向多项、综合型的MIS管理发展。相形之下,传统审计的手段之落后,已无法适应审计对象的变化,因此未来审计的发展趋势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

1.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概述

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是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设计,实现企业购销存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并提供企业经营预测、控制和分析手段,能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AIS Audit)又称为计算机审计或IT审计,是指审计组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组织计划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的全过程,以判断该信息系统是否安全、可靠和有效,并对信息系统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做出判断或单独提出信息系统审计报告的全过程。以确认审计风险或评价企业信息战略、优化组织运营为目标,对组织营运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独立、客观确认和咨询活动。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所开展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即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AAT);二是指审计部门以组织的信息系统为对象,以风险评估或内部控制检查为手段,对该系统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真实性、合法性做出确认或通过优化企业信息管理,增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即信息系统的审计或EDP审计。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化以后,原来手工处理方式下的一些管理控制措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控制措施已经成为计算机软件程序的操作步骤被固化在日常的操作中,有的通过软件自动进行错误检查核对,而信息系统中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各项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只有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可以直接确认这些风险,为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提供支持。此外,通过开展常规财务收支审计为目标的计算机审计,也可以为当前情况下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业务的开展寻找突破点。当前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主要集中在审计作业、审计管理信息化方面,这些作业起步于计算机辅助审计,但其意义已远远超出辅助审计,正推动着现代化审计,从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程序到审计组织全方位变革。

2.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程序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使用,一方面丰富了传统审计技术的手段,同时对审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甚至对审计程序、审计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从技术手段上看,通过数据库查询检索技术,审计人员可方便快捷地完成大量数据的检查、分析和复核,而使用联网审计技术,审计人员甚至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对被审计单位的远程联网审计。类似传统审计,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程序也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报告评价阶段,但从内容上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审计各个阶段的内容。其具体步骤如下:

2.1 审计准备阶段

要求审计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提前进入被审计单位了解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情况,业务量大小和数据完整程度,以判断是否适合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风险有多大,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对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程度、审计组成员自身业务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不是每一个项目都适合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如:在当前高素质审计人员缺乏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仅限于金融、财政、税务和大型企业等信息化程度高、业务量大、传统手工审计无法完成的项目上。在确定采用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方式后,需要详细调查系统结构、业务处理流程、数据存储结构及数据处理流程,从而选择制订数据迁移方案。从被审计单位的系统中下载与审计相关的会计核算数据和业务数据,将数据转入审计软件,以验证数据的合法、有效与完整性。

2.2 审计的实施阶段

审计人员在信息技术人员的支持帮助下,使用审计软件或数据处理软件核对、分析并计算相关数据,发现疑点并落实证据获得审计底稿,审计人员可以与信息技术人员合作,根据历史经验或其他地区发现线索问题的方法,编写出相应的分析检验程序,对审计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共有问题线索,以建立并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分析模型,对会计核算数据、业务处理数据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复核,寻找疑点、落实线索形成工作底稿。

2.3 审计报告阶段

该阶段除了利用相关技术统计汇总各地审计成果外,还应注意以下内容的存档:被审计单位系统开发及应用情况、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程文档、与审计相关的数据及数据结构资料及本次审计所建立、应用的审计模型,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程序或操作步骤等。

3.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研究

指审计人员用来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的方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技术是信息技术结合其他统计数学方法在审计领域的具体应用的结果。数据库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使审计数据的查询变得容易,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审计人员可以随时获得审计数据,改变并影响着现代审计方式方法,审计数据的大量占有以及信息技术在分析计算上的强大功能,推动着审计分析技术向科学化方向迈进,信息技术在信息存储、传递方面的天然优势,推动了审计经验、方法的沟通交流,通过软件程序可以指导规范审计人员按标准的步骤完成工作,保证审计的质量。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技术主要有:

3.1 数据的算查比

具体内容是会计数据的重算、会计数据的检查及核对,是审计的基本手段之一。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中,当业务量较大时翻阅检查各种明细账簿、记账凭证往往较困难,只能依据综合判断抽样检查易造成审计风险,而在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利用计算机软件在数据检索、计算及对比方面的强大功能,进行算、查、比,使得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处理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3.2 审计分析技术

又称分析性复核或分析程序或经营业绩指标复核及比较审计等,它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之间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取得审计证据的技术。常用的审计分析技术包括:两点比较法、简单合理性测试法、比率分析法、百分率表法、简单时间序列分析法、财务预测法、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和财务关系统计模型等。

3.3 审计抽样技术

指为了对经济业务或会计核算等总体的一些特性进行评估,而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取小于100%的经济业务或会计核算项目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科学推导,对总体作出评价的审计方法。

3.4 程序导向式审计

审计机构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进行研究,总结出适合各类审计项目的基本审计程序,并通过审计程序为指导的审计称为程序导向式审计,而指导审计人员按标准程序、标准方法完成审计的软件称为程序导向式审计软件。

3.5 通过审计软件重构会计核算过程

作为审计软件可以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能力强,具有较强存储能力的特点,在完成数据的采集和转换过程后,充分利用审计软件,依据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会计核算办法,重构会计核算过程,重新生成各种账、表和数据,再与被审单位提供的证、账、表等被审数据进行核查、核对和验算,自动完成顺查以及核对、验算的部分审计过程,根据出现的差异,自动对被审计单位记账凭证、核算过程及核算方法进行验证,由此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及一贯性进行审计和评价,并自动保存结果文件。

3.6 网络审计

网络审计所涵盖的内容范围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从狭义角度理解是指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联网,在此环境下完成审计准备、审计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从广义角度理解,是指审计部门除了与被审计单位联网完成审计项目以外,还要与其他经济管理、监督、统计部门,如财政、税务、海关、统计等部门实现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共享,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阶段的信息来源,同时审计结果也能为其他部门所获得的信息起到审计鉴证的作用,从而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已属必然趋势,因此无论是企业内部审计的需要还是有关审计机构审计工作的需要,作为会计或审计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审计软件的应用水平,更好地为实现审计技术现代化服务。

作者:孟俊婷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论文 篇3:

浅析会计信息系统审计

提要:作者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产生的必然性和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对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几点建议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会计 信息系统 审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会计处理系统在内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事项都构建于信息系统之上,人们不仅需要对磁介质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也需要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各项流程所涉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审计工作因而扩大了其审计范围,从“观其会计”进步为“察其会计”,不再只从结果为出发点,而是提前到了过程伊始及过程进行之中,整个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运行的全过程都成为了审计的对象。它突破了传统的审计理论架构,对审计理论和实践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决定,完善其理论体系,制定执业标准和规范,增强实践操作性,应当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1]。

1、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产生的必然性

1.1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审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正向大型化、复杂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其处理过程就极为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处理的信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环节处理的信息的可靠性,而这些信息对企业的经营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作出评价,以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另外,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客观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一方面,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导致一些技术的应用尚未到成熟阶段便遭淘汰,新技术往往被广泛使用。这无疑有利于提高信息系统的性能,但同时未到成熟阶段的新技术会给信息系统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另一方面,信息系统要进入运行阶段,要经过规划、设计、编程和测试阶段,任一阶段出现错误,都会导致下一阶段错误的出现,甚至会出现“积累放大”效应。尤其是信息系统中的软件系统,其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人的认识与客观实际始终存在着差距,无论采用何种开发方法和技术,都难免会出现错误。企业对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和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客观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推动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对信息系统实施审计,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减少信息系统的不稳定因素。

1.2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需要审计

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实施后,能否带来预期效果,是企业管理者极为关心的问题。另外,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投资的工程。因此,企业的投资者肯定会关心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也就需要独立审计师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作出客观的评价。

2、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胜任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才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的交叉学科。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掌握财会、审计知识,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但我国现在还很缺乏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胜任的计算机审计人员。大部分审计人员并不熟悉计算机是如何进行经济与会计业务处理的,不知道计算机处理与网络技术的运用有什么风险、怎么样的控制才能有效降低这些风险,也不掌握如何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或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审计。计算机技术人员虽然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比较熟悉,但他们又不熟悉会计、审计知识,不知道要审什么、该怎样审。而开发实用性和通用性较强的审计软件所需要的高层次、高水平的人员也很缺乏。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2.2信息系统缺乏应有的审计接口

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留有审计接口,以便通过接口取得被审系统的电子信息,进行有关的审计处理。虽然我国软件协会财务及管理软件分会曾对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提出了标准要求,但许多财务与管理软件都没有执行。我国现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大部分没有设置审计接口,有些系统的数据库还加了密,使审计软件无法访问系统的资料,电子资料的获取成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瓶颈。除已有的信息系统缺乏审计接口外,更令人忧虑的是,现在正在开发的电子政务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大部分也都没有考虑到审计接口这一要求。

3、对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几点建议

3.1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

制约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痼疾是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乏。信息系统与传统审计相比,在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风险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审计方法技巧。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既通晓经营管理核心要义,又具备全面的信息技术知识,并能为会计信息系统可靠性提供合理保证。会计人最好的策略是不断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和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价值。在人员培训上,要对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面上的培训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职人员培训和未来人才培养进行统筹规划。对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重点可放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审计、系统的功能或应用程序审计、网络安全审计和审计软件的开发等方面。

3.2强制要求信息系统提供审计接口

我国许多会计信息系统没有审计接口,审计软件无法获取系统的电子资料。缺乏数据接口已成为我国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桎梏,解决审计接口问题刻不容缓。日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行各业都在开发自己的信息系统,如果不及时提出并解决审计接口这一问题,势必影响今后我国会计信息审计的开展。尽管国务院办公厅的88号文已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对此文件的宣传不够,许多单位并不清楚有相应的要求。信息化管理部门与审计部门要加强宣传,让各单位明确凡涉及经济和会计业务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必须要为经济监督部门提供数据接口,以便于今后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的应用和审计信息化建设能顺利实施[2]。

3.3注重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功能审计的研究,积极尝试网络审计

正如前面所述,我国审计机构目前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功能的审计。其实,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是否正确首先确定于系统的功能,而系统的功能正确与否,又确定于系统的开发。在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条件下,审计人员无法再绕过计算机审计,必须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功能进行审计。我国审计机构应积极关注和组织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功能审计的研究,包括其规范与指南、技术和方法、风险及防范等方面的研究,以准备积极开展这项审计,适应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同时,随着网络审计的开展,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将以电磁形式存储,审计信息也可以采用网上发布,无纸化审计将会出现。我国规划中的金审工程就是准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能对财政、银行、税务、海关等部门和重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及相关电子数据进行密切跟踪,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有效监督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实现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动态审计和静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

4、结论

总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本质是会计学、审计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学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其目标是通过审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评价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审计监督服务,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庄明来.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详细审计[J].审计研究,2003.6

[2]孙俊英.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内部控制[J].四川会计,2000.8

作者:张剑

上一篇:经济效益会计审计论文下一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