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关键词引导研究论文

2022-04-28

摘要:差错管理已成为组织提高业务运行效能的重要手段,运用词频分析法,根据文献关键词或主题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来确定差错管理的研究热点,以及藉此做内容分析,对于把握差错管理的研究现状,引导和推动差错管理的未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护理关键词引导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护理关键词引导研究论文 篇1:

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中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抽签法分作参考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与试验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每组各50例患儿,所有患儿均于2020.1-2020.12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患儿适应性发育商(DQ)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DQ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DQ评分高于的参考组,P<0.05。结论 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于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可激发患儿的兴趣,使其提高参与意识,开展自主运动,促进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瘫;引导式教育理念;引导式教育理念

小儿脑瘫指在产前或产后1个月内,因疾病或脑损伤导致的脑部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功障碍与躯体异常姿势,并伴有智力、感知、语言、情感、认知、心理、行为等多种障碍的综合性疾病。曾有学者研究指出,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但常规康复护理经临床使用后证实尚有不足之处,无法达到理想康复效果,而将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于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则可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本文对此展开综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1-2020.12收治我院的10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抽签法分作参考组与试验组(n=50),参考组男女各25、25例,年龄1-8岁,平均(4.54±1.26)岁,试验组男女各27、23例,年龄1-8岁,平均(4.63±1.24)岁。两组上述资料基本一致,P>0.05。

1.2方法

予以参考组常规康复护理,开展运动、语言、行为、动作等多方面康复指导。试验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内容涵盖:(1)语言交流:主动与患儿进行沟通,保持语速缓慢、吐字清晰,可适当加以字体语言,使患儿更易理解,引导并鼓励患儿表达自身想法,耐心倾听,当患儿对沟通予以回应时及时肯定并鼓励,激发其表达欲,同时叮嘱家属多与患儿进行日常沟通,强化日常生活中的沟通练习。(2)生活环境:帮助并鼓励患儿完成洗漱、进食、如厕等行为,指导家属学习引导方式,确保患儿行为姿势的正确性。并优化患儿所处病区,适当张贴卡通画报、设立玩具区,营造轻松、温馨的就医环境,减轻患儿紧张感。(3)运动指导:组织爬行、穿衣、看图、找妈妈等趣味游戏,引导患儿之间相互交流,激发其学习兴趣。

1.3观察指标

两组适应性发育商(DQ)评分对比。依照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为标准,主要包括适应行为、粗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和个人-社交行为,共五项指标。<25分为极重度障碍,25-39分为重度,40-54分为中度,55-75为轻度,得分与障碍程度为反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DQ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DQ评分高于的参考组,P<0.05。见表1。

3讨论

常规康复护理使患儿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接受治疗,而研究明确指出,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与其参与时的积极性、主动性存在直接影响关系。同时由于儿童的天性,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一样喜爱玩耍、做游戏,因此可将此种轻松愉快地方式运用到康复训练中,顺应患儿天性,引导式开展康复训练,提高其参与感与主动性,达到更佳康复效果。

本文研究得出,护理前两组DQ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DQ评分高于的参考组,P<0.05。是因为引导式教育理念的特点便是以科学的节奏通过娱乐方式,激发患儿潜能与参与感,改变一味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患儿完成所有行为的方式,引导其自主完成,将被动性训练转化为主动性,使其克服活动机能障碍,培养其自主独立的能力。同时此种教育理念是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色进行指定康复计划,具有一定科学性、全面性以及趣味性。徐杨曾做出同样研究,对108例脑瘫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引导式教育理念,结果得出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的研究组有效率更高,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证实引导式教育理念的应用可改善患儿各项行为能力与生存质量,促进其加速康复。

综上所述,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于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可激发患儿的兴趣,使其提高参与意识,开展自主运动,促进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鑫,陈利红,程威娟.探讨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5):180-182.

[2]曾敏,谢媛媛,魏红,等.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瘫患儿康复监护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145-148.

[3]王春雨.引導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4):164-165.

[4]潘文莲.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8):169-170.

[5]徐杨.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287-288.

作者:王玉琴

护理关键词引导研究论文 篇2:

基于词频分析的差错管理研究综述

摘 要:差错管理已成为组织提高业务运行效能的重要手段,运用词频分析法,根据文献关键词或主题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来确定差错管理的研究热点,以及藉此做内容分析,对于把握差错管理的研究现状,引导和推动差错管理的未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差错 差错管理 词频

一、引言

差错指的是行动偏离目标或计划,是一种不符合工作标准或操作规范的行为。实施差错管理,是组织提高业务质量、防范业务风险,降低业务差错量和业务差错率,提升员工业务技能、推动业务考核和员工考核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强化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当前,在学界和业界,都对差错管理赋予了极大的关注度,开始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差错管理进行研究。而把握当前差错管理的研究热点、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即差错管理的研究现状,对于后续的研究进行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对差错管理的国内研究现状做一综述,并藉此提出未来研究的初步建议。

二、运用词频分析获取数据

1.词频分析法。词频分析法是通过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方法。由于关键词或主题词在其所在领域的文献中会不断的重复出现,则可根据该关键词或主题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来确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词频分析法,在吸收和利用已有学者撰写的词频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对有关差错管理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依据词频的高低对目前差错管理领域的研究范围、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差错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并预测其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

2.数据来源和检索结果。由于期刊文献具备所研究领域的前沿性、新颖性以及学术性色彩,所以本文选择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的期刊为数据库来源,同时,为保证检索文献的质量,排除与差错管理研究不相关的文献,对检索工作做了如下要求:(1)由于数据库中的文献数量庞大,为保证研究的便利性,方便后续对文献全文内容的进一步分析,以“差错”和“管理”为篇名进行精确检索;(2)检索时间不作限定;(3)选取所有期刊为来源类别;(4)只选取有关键词的期刊文献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5)去除一稿多投的文献。通过运行Note-Express3.0.2.6390版,建立包括年份、作者、标题、来源刊名、关键词、摘要、研究方法等字段的题录,题录里共收录了333篇相关文献。

三、研究热点和重点的分析

1.关键词的确定。利用NoteExpress中的文件夹信息统计功能,共获得1770个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列出词频不少于6次的关键词表,如表1所示,词表中共收录32个关键词。

2.关键词特点的分析。任何一个理论及实践中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研究内容通常都包括研究方向、研究的应用领域和研究的方法,而差错管理是从错误本身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和降低工作中的差错量与差错率,所以离不开对其纠偏和完善的探讨,因此也就必然涉及对策研究。这样,可以将差错管理的研究内容划分为研究方向、对策研究、研究的应用领域和研究方法四个层面,并且这些研究内容能够从关键词的表征中得到反映。据此标准,对表1关键词表做进一步分析,通过关键词的四种表征来揭示差错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研究方向、对策、应用领域和方法上所表现出的特点,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差错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其相应的特点和规律。

2.1从表征研究方向的关键词来看,差错管理的研究集中于管理(28)、差错事故(26)、差错(26)和差错管理(16),同时,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也在逐步拓宽和加强,也延伸到了风险管理(15)、质量管理(15)、安全管理(12)等领域,并深入到人为差错(15)、维修差错(6)、无差错(6)以及差错的细节管理(6)。

2.2从表征对策研究的关键词来看,关键词数量并不是很多,仅有查对制度(11)、医疗差错/预防和控制(10)、执行查对制度(8)、管理对策(8)、防范措施(7)、三查七对(7)6个关键词,并且在具体对策措施上,仅有“查对制度”这一明确的对策,这既表明了查对制度是差错管理的研究热点,也表明差错管理的对策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3从表征研究应用领域范围的关键词来看,目前差错管理应用面还较为狭窄,局限于护理、医疗以及航空领域,尤以护理领域最为突出,不仅有关护理的关键词种类较多,涉及护理本身、护理人员,共有7个关键词,且护理的总频次也占有绝对的优势,达146。其次是医疗领域,涉及的应用部门主要是手术室和门诊药房,差错最主要的表现是给药与用药差错。此外,航空安全也是差错管理的另一主要应用领域。

2.4表征差错管理研究方法的关键词最少,反映出差错管理的研究内容仍然以介绍和叙述为主,还处在起步研究阶段,以定性描述为主要研究方法,未能形成研究方法论和更为具体、明确、成熟的量化研究方法。

2.5总的来看,表2揭示了差错管理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已有的研究局限于护理、医疗与航空领域,虽然在研究方向上有一定的宽度,但应用领域的限制使得差错管理难以在更深的层次上形成突破,同时,研究方法仍未摆脱单调的定性研究,研究方法的欠缺也使得差错管理的对策难以真正形成实际效果,对工作中差错问题的解决作用有限,差错管理的研究仍有诸多空白需要填补。

四、结语

本文运用词频分析法,对国内差错管理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明确了高频关键词,阐明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为后续的研究走向及深层次的研究进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路径。

参考文献:

[1]KEITH N,FRESE M. Enhancing firm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veness through error management culture[M]/ / ASHKANASYN,WILDEROM P M C,PETERSON F M (eds. ).The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Climate.2nd Edition.SAGE Publications,Thousand Oaks,CA,2011: 137-157.

[2]儲节旺,钱倩.基于词频分析的近10年知识管理的研究热点及研究方法[J].情报科学,2014(10):156-160

作者简介:张静(1979—),女,安徽滁州人,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河海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医药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的研究。

※基金项目:审批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医临床文化的构建及应用研究”(SK2016A053),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2014rw008).

作者:张静

护理关键词引导研究论文 篇3:

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时接受护理行为节点性引导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护理研究,根据奇偶法分为对照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静脉溶栓护理)与实验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情况与护理安全情况。结果:(1)护理后对照组NIHSS评分(18.54±3.32)分,高于实验组NIHSS评分(12.57±2.14)分,P<0.05;(2)对照组并发症10例(22.22%),高于实验组1例(2.22%),P<0.05;对照组发现与处置率50.00%,低于实验组100.00%。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开展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可以提升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性,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预后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行为;安全性;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属于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要立即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改善脑部血流运转情况[1]。在此过程中,将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应用于其中,可以提升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性,控制治疗风险。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研究,根据奇偶法分为对照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实验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男34例,女11例,年龄64~76岁,平均年龄(71.54±1.06)岁,发病时间至住院世间10~45 min,平均时间(22.54±0.54)min;实验组,男35例,女10例,年龄65~76岁,平均年龄(71.61±1.07)岁,发病时间至住院世间11~45 min,平均时间(22.55±0.61)min。患者基线资料对照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常规静脉溶栓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

常规静脉溶栓护理:(1)护理人员根据医嘱要求为患者开展静脉溶栓护理;(2)控制现场护理秩序,检查用药顺序有无问题;(3)密切观察患者静脉溶栓时的反应,预防并发症发生;(4)随时准备对患者进行抢救。

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1)溶栓前:①标本线: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进行全面检验;②监测线:监测各项生命指征;③置管线:选择血管情况较好的静脉置管;④抢救线:做好设备准备、医疗资源准备、人员准备,随时对患者进行抢救;⑤心理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安抚;(2)溶栓中:①用药线:根据医嘱给药,在10 min内做好给药工作,确保静脉助推能够在10 min内完成;②预见线:患者用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预见并发症发生,及时处理并发症问题;(3)溶栓后:①监测线:监测内容同溶栓前相一致;②检查线:送检样本,并处理极危值;③康复线:安排患者接受康复训练与休养。

1.3 观察项目

神经功能情况由此次静脉溶栓护理研究人员使用NIHSS评分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具体观察项目为:(1)护理前NIHSS评分;(2)护理后NIHSS评分。

护理安全情况由此次静脉溶栓护理研究人员负责统计相关数据,具体观察项目为:(1)并发症;(2)发现与处置率。

1.4 统计学分析

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神经功能情况

护理后,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实验组(P<0.05)。见表1。

2.2 护理安全情况

对照组并发症10例(22.22%),高于实验组1例(2.22%),P<0.05;对照组发现与处置率50.00%,低于实验组的100.00%,P>0.05。

3討论

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静脉溶栓治疗是核心治疗方法,关系到患者预后效果。此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护理研究,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后,神经功能情况、护理安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了其护理优势。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开展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可以提升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性,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

参考文献

[1]吴慧慧,周建华.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12-14.

作者:周燕群 李筠 吴敏 龚雪华

上一篇:数字一体化电力营销管理论文下一篇:中医教育实践中循证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