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创新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的质量也应得到进一步提升。物理作为初中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探索授课模式,尽最大可能提升物理教学效率。通过创新实验课,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开展物理授课活动,对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质量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物理实验创新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实验创新教学论文 篇1:

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培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师应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贯穿于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实验技能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物理实验的教学,笔者从两方面的来谈一下认识。

一、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上应创新

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主要是指:实验方法的创新、实验设备的创新及实验手段的创新。

1 实验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师首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转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上来。不能让实验成为只有传授知识的工具,更不能让学生成为教师表演的“道具”。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当把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运用实验启示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对实验进行评价,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合作精神。在这里要做好以下几点:

(1)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协同实验。甚至学生表演实验,教师边讲授知识边演示实验,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得出的结论有可能与应得的结论不相吻合,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反复实验直到实验成功,培养学生主动否定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能力。如“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这两节课可改为边教边实验的课,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

(2)将部分学生实验中的测量、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方案不必强求一致,更不要用多媒体画面来指挥学生统一一行动,要放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在这里教师不再为学生框定实验所用的器材,而是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实验器材,由学生自己进行挑选来完成实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真正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思想。如:“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教师可以陈列一些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开关和导线若干。让学生自由挑选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电路图来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后,得出数据,分析误差。并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还有电表改装的实验:让学生自由挑选不同型号的电位器,选用不同的电源电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误差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怎样减小误差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3)在实验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氛围,使学生能结合实验进行想象,这样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适当介绍器材,并示范,讲清原理等,消除学生进入实验室时的无从下手、不敢动手的畏难情绪,增加了动手的自信心。实验时也就自然、显得积极主动而有目的了。

(4)进行科学探究离不开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打好思维基础,构建思维结构、掌握思维方法、体现思维层次,倡导发散思维。例如:在做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分组实验之后,教师可提问,i、若实验时摆球用很长的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由于悬挂点过高,测量摆长时无法触及,则如何测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ii、若实验器材中给出的不是均匀小球,而是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你能测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吗?iii、若实验器材中给出的不是单摆而是双线摆,你如何测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iv、除了“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外,你能想出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其他方法吗?通过这样的提问,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单摆是一种简谐振动。并能根据回复力的公式推导出单摆的周期公式,学会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2 实验设备的创新,这就要求所有的设计都来源于教学的需要,而所用的器材都是取自身边的物体。如:在光的双缝干涉的实验中,用原有的仪器做双缝干涉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可以利用激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用玩具激光枪做光源,墙做屏幕,直接照射双缝,可以得到双缝干涉条纹。在课后,学生也可利用激光枪做光的直线传播、光在水中的折射、光在玻璃砖中的侧移,光的全反射等等。利用医用废旧的盐水瓶做匀速水流原理的演示器,可以演示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分析医用吊针的匀速滴注原因。利用空的洗手液瓶和小型气源,可演示喷雾器原理:等等上述这些,利用身边熟悉的物体演示物理教学抽象的内容,使学生容易理解,还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活跃。

3 实验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也要不断的创新,这就要求实验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地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加信息容量,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在实验的复习阶段,针对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特点、器材组合、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读取、分析处理、得出结论等各个阶段,可利用计算机使知识再现,并在重点、难点的地方加以突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

(2)用投影或摄像的方法,强化观察主体。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各种电表的表盘刻度等等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可利用投影等方式,使观察主体在银幕上形成放大的像,使学生能方便地观察到各仪器的实验细节,增强了实验效果。

(3)用制作课件的方法,再现或模拟实验现象。将一些在课堂上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很难观察或受气候影响等原因不便做的实验,制成课件,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对于波的质点的运动规律、波的双缝干涉的特征:在静电实验中的静电屏蔽、法拉第圆筒实验、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因素有哪些的实验、原子物理中的α散射实验等等,都可以做成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教学的内容。

(4)提供与实验相关的生活与社会背景材料。在实际上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播放录像。如:针对磁极问的相互作用可播放磁悬浮列车的录像;在原子核一章中核能的利用可播放核电站的有关录像等等;这些现代媒体的运用,能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在新课程标准下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1 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做到一边讲,一边做,并在黑板上画出实验草图,一边写下与实验有关的现象、结论,并分析原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演示实验,教师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应注意科学性。在教学中,对每一个演示实验,教师都要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做一些必要的讲解,介绍实验所需的一些必备知识,强调学生观察的注意事项及实验操作方面的规范要求,并适当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讲解既可以在实验前进行,也可以配合实验同时进行。实践表明,讲解的作用不仅限于弥补学生准备知识的不足,同时对学生认清物理现象的本质、达到演示实验的预期效果也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做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在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操作,以利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2 加强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技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实验技能是属于动作技能;而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但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任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努力训练学生的动作技能,更要尽心尽力地加强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讲解实验时,首先要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技能的视觉形象;其次要让学生模仿,做出正确的动作;第三,培养学生从依靠视觉控制过渡到动觉控制;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操作技能的优缺点,提高操作技能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不但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还要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改变传统实验教学那种对基础知识的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过分强调,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贯穿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徐荣亮,物理实验设计与指导[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林杰,让物理实验课充满生命的活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作者:刘玉树

物理实验创新教学论文 篇2:

基于学生实践的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探究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的质量也应得到进一步提升。物理作为初中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探索授课模式,尽最大可能提升物理教学效率。通过创新实验课,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开展物理授课活动,对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质量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本文将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实践;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探究

这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这对于教师开展初中物理来说是一项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学生受到各类信息冲击,难以将注意力放到物理学习上,从而影响了物理授课质量。因此,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方式,开展高效教学。

一、开展物理演示实验,提出相关创新问题

由于物理实验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并且实验问题的提出同时为学生带来探究性物理实验的机会。初中物理教师应当通过提出物理实验问题来充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此过程中,物理教师应当注意到有些演示性实验能够让学生来做,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此实验真实性的认可,并且有效提高他们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其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来,并从培养他们对实验的兴趣入手。并且,兴趣才是能够真正鼓励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实际动力。

在学习《串并联电路》这一课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就可以开展物理演示实验,利用物理器械将串并联电路展示出,并向学生提出创新性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家里各个用电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吗?”“路上的路灯是怎样连接的呢?”“如果这些路灯是串联电路,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等。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利用实验器械进行问题模拟,促使学生在学习实验的氛围中认真思考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串并联电路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助学生积极地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此外,在学习实验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明确分工和角色互换来感受到实验的魅力。比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这一物理知识时,就可以充分明确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应当进行物理实验,最后取一次平均值即可。此外,物理教师还可以鼓励物理实验学习较好的学生一边讲解一边做,这样可以帮助组内其他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实验内容。

二、采用团队合作模式,有效拉近师生关系

很多学生在参与到物理实验时会存在一些疑问,但物理教师有时会照顾不周,如果有学生在询问教师,那么其他学生就不能及时地解决这些实验问题。因此,物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的实验实践方式,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水平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这种实验教学开展方式可以帮助他们进行组内讨论并及时解决未解决的实验问题。与此同时,物理教师也应当积极参与其中,不仅能够凭自己的物理实验教学经验来指导学生们开展实验,还可以促进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在学习“弹簧测力计测力”这一实验课程时,首先物理教师就应该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分发一张有关力学的试卷,通过考察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来分配实验合作小组,开展团队合作。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探究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力。在此过程中,通常有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弹簧测力计的调零设置,此时组内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就可以帮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发挥出团队的效益;再次,有些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会忘记拉力的方向应当是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伸长方向,物理教师也要投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为其亲自实验讲解,以此来拉近师生关系。

三、有效结合微课技术,了解学生薄弱之处

由于微课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方式最主要是帮助学生们通过试听结合来呈现出更多的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们对物理实验的视觉效果,以及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运用微课视频来辅助实际的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物理实验转化为更加详细的物理知识。不仅如此,物理教师还可以通过白板教学来强调实验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同时,针对性的实验教学也是微课教学的一大重要特点。学生能够运用微课学习下一节实验课程的重点内容,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对实验重点加以初步理解。

在学习“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这一物理实验时,物理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应的物理实验微课,让学生观看。对于实验微课学习过程中有问题的地方,学生就会将其留到真正的实验课程中认真听讲。比如,“为什么要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为什么每次实验结果不同,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此时,物理教师就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实验中到底是哪里存在问题,进而帮助他们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在微课的教学帮助下,学生将会有着不同的实验课堂预习方式,并通过微课的应用来更高效地预习下一次的实验知识,进而促进他们对实验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加深理解。

四、适当设计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由于大部分物理教师都是带领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进行实验教学,但很少有学生会在物理课堂中培养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内容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这一实验内容时,物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十分简单的小实验来引起学生思考,首先准备量筒、金属块以及流动水,随之向学生提问:“怎么样才能测量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以及其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浮力?”问题提出之后,物理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并及时寻找实验问题的答案。此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弹簧测力计,将金属块挂在测力计的下方并记下测力计的示数,而后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来记录量筒示数。在学生们的期盼下,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并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数值以及液面数值。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物品可以代替量筒来估算金属块所受的浮力。经过一系列的回忆和探索,学生找到量杯也可以进行实验操作,此后在物理教师的实验过程中印证了学生的思维是正确的。从上述教学例子中就可以看出,通过在课堂中设计一项物理创新型实验内容,不仅可以有效丰富物理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特点,还可以加入实验元素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推动他们养成更加良好的创新意识。

五、增强思维训练次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初中生不可能通过一时的思维训练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物理实验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日常训练,并通过为他们讲解不同难度系数的实验习题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实验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思维训练次数,有助于对学生的实验核心素养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高。

教师可以为学生在每周选取其中的一节物理实验课,来帮助他们开展物理实验思维培训课堂,并提前准备好类似与弹簧测力计和电流计等教学工具,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对应的工具使用框架,来逐渐突破其中的物理实验思维奥秘。不仅如此,物理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中寻找有关物理实验思维训练的课外练习题,在思维训练课中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对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加以培养。

六、充分理解实验技能,完善不同层次结构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展实验技能学习的最基础方法就是进行物理内容各部分的练习,在物理教师的带领下来开展反复的实验练习。在正确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就能够获得对应的实验认知以及积极向上的实验练习经验,并通过物理教师对每个教学层次的改善和结构的理解来加快每一阶段的教学进程,进而建立良好的实验练习理解。

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这一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首先教给学生测量电阻的正确方法,也就是先从教学道具中选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导体,并用两者分别测出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的电流,之后在学生们充分熟悉了欧姆定律的算法后,用电压和电流值来进行电阻值的计算。此时,初中生就可以从此实验中感受到实验的准备阶段转化为实验技能和应用技能等更加成熟的阶段,并且学生也逐渐学会了与同学在测量电压、电流过程中协调配合,并有助于形成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型学习的更好理解。

七、引入游戏教学元素,丰富物理教学框架

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实验知识,但其动机性较差,能够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少之又少。在此过程中,物理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调整实验教学方式,引入游戏类型地教学模式,通过充分丰富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框架来激发他们的实验思维。

在学习“伏安法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一物理实验课程时,教师首先就要对额定电压等知识有关内容进行讲解,并带领他们从生活中的灯泡额定电压中体会到额定功率的实际意义。之后,教师选取一节物理实验课堂再举行游戏活动,并为学生设置好有关游戏活动中的一些物理实验问题,比如,类似于实验问题回答以及判断正误等游戏环节。在物理实验游戏活动中,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采用积分制规则,并在游戏的最后,根据他们每个人的成绩排序来选出最优秀的五名学生,对他们进行语言上的奖励,以此来鼓励班内的所有学生主动发展自己有关伏安法测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思维。有些学生会认为,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应当多记录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以免由于错误操作而造成实验的危险。还有些学生会认为,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时候,应当多分配几位学生取平均值,这样有利于实验数据的精准性。对于学生们的创新型实验操作意见,物理教师应当多加鼓励,能够帮助他们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来发展他们对实验的创新型意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游戏学习心态进行及时的调整,能够帮助他们创建健康良好的学习观念,进而防止学生由于一时的错误心理而厌烦学习物理实验知识。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中,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十分重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开展物理试验教学既可以能扩充学生的物理学习内容,开拓他們的眼界,也可以将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极大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得到大幅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建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5):49,58.

[2]雷彬.试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家长,2021(13):117-118.

[3]李晓兰.创新初中物理实验的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1(18):65-66.

作者:谢江

物理实验创新教学论文 篇3:

“双减”下的物理实验创新教学

摘要: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指导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观察和实验又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施方法;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中,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为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秉承民主、科学、开放的教育理念,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物理课程的意义作了相应的论述:“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多,易调动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在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索。这样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物理实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从实验现象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长期以来,物理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老师做实验学生参观或干脆不做实验只讲实验的现象,让学生死记硬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僵化、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实验过程,而不是过分强调实验结论。凡是能分组实验的就不要做演示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而且实验中所用的器材尽量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目的就是为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思想。而且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观察,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问题意识,在实验中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

例如我在做《大气压强》一节“瓶吞蛋”实验中,当学生在看到鸡蛋掉进瓶中时都很惊奇,有的同学马上就惊呼“怎么进去的?”还有的同学提出疑问“那鸡蛋怎么出来呢?”问题一出,学生们马上七嘴八舌讨论,还有的同学上黑板演示,从而很好地解决问题,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再如: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同学们在观察了大气压的值后,教师提出“若把玻璃管倾斜,结果会不会变呢?”学生们说法不一,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说明理由,教师动手试验一下,这样无需过多讲解,结论不言自明。教师随即再问:“若把玻璃管向上稍提一提,或换用一个稍粗一点的玻璃管,结果又如何呢?”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在实验中强化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中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即先学事物发展的规律、原理、定律,然后用实验去验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开展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探究来获得结论,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探索性实验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探索目的及提供器材,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由学生按照对已有知识的认识自行拟定实验方案,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出一系列的活动,而获得新知的探索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这类实验的功效,还需要教师在实施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实验内容由浅到深的作适当的调整,强化探究过程。

教材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一种探索成像情况的实验。教学中,可简单交代凸透镜焦距及操作中安全事项之后,分步探索。第一步让学生自己在光具座上找像。解决实像和虚像的概念及操作中的要点,为第二步找像作辅垫。第二步要求学生在正确操作的基础上,去寻找所观察到的像比物体大还是小,正立还是倒立,并记录在预先准备好的表格中。第三步汇总学生的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整个探索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动中思”“思中探”,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挥。

三、开展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开展各种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搞科技发明的奥秘在于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打破搞科技发明不可高攀的神秘感。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潜望镜、指南针、望远镜、潜水艇、电磁继电器等实验仪器或模型;对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等;引导学生进行“纸锅烧水”、“烧不死的鱼”等小实验。

開设综合实验活动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照相机后,组织摄影知识讲座和摄影实践活动;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组织学生用盐水或泥水选种等,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正确估算家用电器的耗电情况,提出许多节约用电的办法;在学习安全用电知识后,组织学生安装照明电路,排除照明电路的故障。每次活动完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以及实践活动中的所思所想写成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和写作意识。

总之,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如能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与实验操作有机地统一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主动试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待科学的创新意识和态度也将会逐渐的形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是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宝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载于《中学物理》,2004年,第3期。

作者:宋丽丽

上一篇:县级供电企业党建论文下一篇:民族经济立法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