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思想加强物理电学实验教学

2024-04-14

用创新思想加强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精选14篇)

篇1:用创新思想加强物理电学实验教学

用创新思想加强物理电学实验教学

[摘要] 针对我国技工学校物理电学实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电学教师只有不断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在实验指导时改革教学模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多思考,勤动手,才能培养出实用型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 物理 电学实验 教学方法 创新

一、引言

在我国大多数的技工学校传统的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都是单纯地靠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不利。技校物理电学教师只有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物理电学实验教学方法,做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服务实习教学,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的技能人才。因此,加强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有较高的探讨价值。

二、创新物理电学实验课堂教学方法

技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能力选择和确定适合自己的专题进行相应的学习研究,并在这个研究过程中逐渐获取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实际上,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自己通过学习研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应用已学专业知识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不仅能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在电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技校教师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教师要结合电学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联系实际,难度适中的研究性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实验器材,让学生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地发挥想象力,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同时,教师要重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还要时刻保护学生对电学实验中各种现象的好奇心,对学生别出心裁的创新想法要特别认真仔细地考虑,积极鼓励学生勇于不断探索的学习精神。

在电学实验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还是对基本操作的掌握,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学生自身的学习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任务艰巨且复杂,为了培养实用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求电学实验和其他各相关学科的教师都要为学生创造一切合理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例如,在指导电学“直流电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已学习过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试着自己独立分析电流在通过闭合电路使电路中电压下降的现象,得出闭合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基本关系,在综合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从而得出欧姆定律。像这样,在学习闭合电路中“直流电规律”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总结,对闭合电路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能够获得相对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学生在学习电学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技校教师在电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有计划、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创新电学实验教学模式

1.在学校网站上设立实验网页

实验作为技工学校电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学校的网站上专门设立相关网页,将学校电学实验的具体情况提前刊登在网页上,对学生实验内容,安排,实验要求和规程以及实验项目的最新变化情况等及时进行更新,使学生在浏览访问过电学实验相关网页后,对自己的实验学习安排能有一个基本了解,对实验能够做有充分准备。

利用学校的网络进行电学实验教学,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网络与实验指导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观看网络上的实验操作步骤视频等各种方式,使学生自身能提前较全面地认识和掌握相关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操作要领等,让学生可提前安排自己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及实验后的报告总结。通过采取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不但提高了学生电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效率,还带动了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

2.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

学生电学实验虽然是一个以自己动手操作,实践为主的学习过程,但指导老师必要的知识讲解仍然十分重要,否则,很多学生就会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做不快,做不好,甚至不会做的不良现象,所以,指导老师必要的知识讲解是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电学实验教学内容知识点一般信息量较大,指导老师如果讲的方法不适当,也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这时,就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动画演示性强的优点,重点解决实验过程中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实验安全知识”过程中,为了突出强调在电学实验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可先组织学生观看各种由于违章操作而引发的触电事故方面的有关视频,并要求学生分析总结引发这些事故的原因,以便从这些严重的事故伤害中吸取经验教训。

3.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互动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二者在整个物理电学教学体系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可为学生进行电工实习时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训练,并最终服务于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实验操作环节可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增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对理论知识学习的不断巩固和深入,又能更明确地指导自己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为了能使学生能及早有效地将自己所学的电学理论知识与电学实验操作、实习活动内容联系起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时,可将与该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实验操作和实习活动内容提前为学生讲解,使学生能够为以后相应的实践性学习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

在电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并不满足于指导老师提前安排好的实验内容,他们对很多电子产品的设计很感兴趣,并试图亲自设计、制作一些新的电子或电工产品出来。为此,在已经完成安排的实验内容基础上,增加适当的设计性实验内容,使学生能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电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相应的电工或电子产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技术人才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增强,技工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在技校物理电学课堂和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对电学实验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对实际项目的操作技能,对培养实用型的技能人才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义府,吕向阳.加强工程训练培养创新能力改革电工电子实践体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4).[2]马义荣.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3]高宁,侯晓霞,梁金印.加强电学实验教学环节提高生实践动手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1).

篇2:用创新思想加强物理电学实验教学

在我的学生学习电学之前,我已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电学的学习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畏难情绪,缺乏学好的信心。于是,我常常静下心来思考:“怎样让我的学生在刚刚学习电学的时候,就对电学的学习能够扬起充满信心风帆,去克服在学习过程中一切困难?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在学生学习电学的第一个综合的探究实验“串联和并联”中,就认真思考,精心设计的几个课堂的活动,让学生在整个探究串联和并联的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并用,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体会到电学的学习既简单又有趣:

(1)设疑激趣,创设探究的情景:给学生展示视频资料(桂林美丽的夜景彩灯、电冰箱中压缩机和照明灯的工作等)。由动画人物提出:这些美丽的彩灯和家用电器等是怎样连接的?

(2)学生第一次尝试:老师给你一盏灯。提问: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学生实验:先画电路图,再接实物图。当学生看到他们手中的小灯泡亮了以后,初步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学生第二次尝试:老师给你两盏灯。提问: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学生动手、动脑:先画电路图,再连实物图。当学生看到他们手中的两盏小灯泡亮了以后,更加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又一次体验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成果,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分析出这两种电路到底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5)学生的第三次尝试:老师再给你一个开关,共有两个开关。能不能使一盏灯熄灭,另一盏灯还亮?学生思考,动手连接电路,并请代表展示本组的实验成果。体会出串联只需要一个开关,并联有干路和支路开关,这两种电路有本质的区别:串联电路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不相互影响,能独立工作。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向高潮,特别是上讲台展示的学生,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看法很有见解,很有独到之处。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6)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电器串联和并联的例子。学生学习的热情再一次高涨,纷纷举手回答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出物理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篇3:用多种方法加强物理概念教学

1. 在功的概念教学中, 采用演示实验法。

让学生观察一组物体做功的演示:用手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 使小车在手的推力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 用手托起一个重物, 使重物在托力的作用下上升一段高度, 用手拉斜面上的物体, 使其沿斜面移动一段距离, 这样,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功的定义。

2. 在引出浮力概念时, 采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的方法。

从讨论密度问题入手, 密度是物质特性之一,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 相同的物质不论体积、形状如何, 其密度是相同的, 而相同的物质放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处的位置却不同, 有的悬浮, 有的漂浮, 有的下沉。学生便会想到物体在液体中受的浮力不同, 那么浮力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呢?由此可以引入新的概念。这样容易使学生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而且较轻松、自然。

3. 在引入惯性时, 采用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概念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 引导学生观察乘坐汽车的过程中, 当汽车刹车、加速、拐弯时所发生的现象, 通过分析引入惯性概念。学生不但易于接受, 也增加了兴趣。

4. 在引入电压时, 采用类比引入概念的方法。

先讲清楚水流与水压的关系, 再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从而引入电压概念。又如功率概念可与速度概念进行类比。形象生动, 易于接受。

5. 在引入密度时, 采用通过问题引入概念的方法。

先提出问题:“有人说铁比木头重, 这句话对吗?”让学生讨论, 有的说铁比木头重, 还举例说明。有的说不一定, 但又讲不出道理。有的则无法确定。在学生争论的基础上, 归纳出密度不仅跟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有关, 还跟体积有关。指出:体积相同的铁比木头重, 然后引入密度概念。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争辩,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6. 在讲解超重和失重时, 采用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辨析, 突出概念的差异, 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避免混淆的方法。

个别学生认为超重时物体重力增大, 失重时物体重力减少, 完全失重时物体重力为零。所以学习这一概念时, 我指导学生做了下列实验: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 静止时记下示数, 然后提着弹簧快速上升, 观察指针位置, 记下示数, 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增大了, 再观察物体快速下降时弹簧秤指针位置, 记下示数, 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减小了。分析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总结出超重和失重概念, 这样既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可以轻松地突破难点。

7. 在引入大气压强时, 采用通过故事引入概念的方法, 从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故事开始。

在引入磁体概念时, 讲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故事。尽管有些故事个别同学可能听过, 但当我再次给他们讲起时, 他们仍然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因此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对概念的认识。

篇4:巧用等效思想解一道电学题

如图1所示,闭合电路的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外电路的电阻Rl与R2并联,且R1>R2,电流表的内阻为R。将电流表接入电路的A点,最(即串联于干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I;将电流表接入电路的B点(即与电阻R1串联),电流表的示数为I1将电流表接在c点(即与电阻尺2串联),电流表的示数为I2。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I>I1+I2

B.I

C.I=I1+I2

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这是一道高考模拟卷中的试题,同学们使用了下面两种解法。

解法一:特殊值代入法

解法二:比差法

分析:第一种方法虽然简单,但这是以偏概全,由于D选项的存在,从而使这种解法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第二种解法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通分、展开、合并同类项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而且因为项数太多,稍不注意就会出错,因此需要耐心、细致和花费大量的时间。而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按这种方法解此道选择题。笔者经过认真思考,采用了等效思想,既能说明问题,又能节省时间。

解法三:等效法

回顾:在连续使用等效法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一次缩放,而这种缩放关系若应用于解法二中,也会使解法二的运算量大大降低。

篇5: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

一:电流表与电压表的读数规则

这是大家从初中就已经熟知的电压表和电流表:

1.电流表量程:0.1-0.6A A和0-3A

2.电压表量程:0-3V、0-15V

二: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应用

滑动变阻器是电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在高考中,电学设计性实验问题总是会对其如何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进行直接或间接渗透的考查。这是一大高考物理重点,同时也是很多学生心中的难点。

三:实验电路和电学仪器的选择

在很多实验题中,我们都会遇见填空题或者简单问答题,叫你选择合适或者缺少的电路仪器,

这个小题分要拿到必须清楚电路仪器选择的条件。

篇6: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案有哪些

电学实验在中考的实验题中每年必考,值得老师和学生非常重视。而电学实验中比较典型的几个实验,如“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测小灯泡的电阻”测小灯泡功率”等之所以成为中考热点,是因为在题中几乎集中了初中电学的所有重点知识。尤其是“测小灯泡功率”实验,集中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电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故障,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电源的合理选择、表格的设计等,综合性非常强。

分析近几年中考,高频考点通常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或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或电压)的关系、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问题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等。具体如下:

06-XX年考情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比较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电阻)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

◆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 (电磁感应)

◆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综合以上,本节课有针对性的复习“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等几个实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针对性地复习电学实验专题,让学生了解电学实验题在中考实验大题中的重要性;

2、通过电学实验复习,加强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电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故障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及表格的设计等实验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

1、“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实验解题方法及技巧掌握

2、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实验解题方法及技巧掌握

【教学难点】

电学实验独立分析及解题的规范性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考情分析,分析06-XX年中考中电学实验题的考试情况及趋向。

第二阶段:中考热身,利用两道典型的中考中出现的电学实验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到课堂的情景中,并规范的引导学生怎样审题、解题。

第三阶段:分析实践,对中考热点分析,并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题目训练,并详细地讲解,让学生掌握电学实验解题技巧,学会独立分析、预测,有大局观地学习。

第四阶段:强调注意细节,敢于直观缺点,挑战难点,发挥优点,让自己达到新的高度。

篇7:高考物理电学实验题专项训练

①备有如下器材:

A.干电池1节;

B.滑动变阻器(0~20Ω);

C.滑动变阻器(0~1kΩ);

D.电压表(0~3V,内阻约2kΩ);

E.电流表(0~0.6A,内阻约2Ω);

F.电流表(0~3A);[来源:Z_k.Com]

G.开关、导线若干

其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电流表选 。(只填器材前的序号)

②用实线代表导线把图甲所示的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图中有部分线路已连好)。.

③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试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中画出U-I图线,根据图线, 得到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 V,内电阻r = Ω.

【解析】①、分析本实验的电路设计后,可从电源的电动势仅为1.5V左右入手,得出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不能选得过大(一般为20Ω左右),否则回路中的电流过小不便测量。再由所给电压和电阻的大小就可断定所选器材应为:B、E。

②、在连接实物图时,可先将电路图中的导线都标上号(如图所示),再把它对应到实物上。

③、根据U—I图中的物理意义可得知:E=1.46±0.03V,r=0.70±0.05Ω。

测量电阻的情形就要复杂得多,首先要确定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是采用分压还是限流作用;接着要确定电压表、电流表是采用内接,还是外接;有时题中还不直接给出合适量程的电压表或电流表,而需要把它改装成符合要求的电表。下面还是通过例题来与大家共同分亨这类电路的设计技巧吧!

【例2】从下列器材中选出适当的器材,设计一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电路.要求操作简便,又尽可能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并能得到多组数据.

金属丝L (已知其长度为L0,直径为D,电阻小于50Ω);

电流表A1 (量程为10 mA ,内阻r1=40Ω);

电流表A2 (量程为500μA ,内阻r2=750Ω);

电压表V (量程为10v ,内阻为10kΩ);

保护电阻R1(阻值为100 Ω);

滑动变阻器R2(总阻值约为20Ω);

滑动变阻器R3(总阻值约为Ω);

电池E(电动势为1.5V ,内阻很小);

开关S 及导线若干.

(1)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出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数据计算电阻率ρ ,则表达式ρ=____,写出题目中未给符号的意义是_____。

【解析】(1)、这是一道典型的电路设计,且在电路设计过程中要求选取合适的测量仪器。

关于电路的设计,笔者认为任何电路都离不开电源和电键,所以可以首先作出电路的电源和电键部分(如图1所示)。

篇8:初中物理电学实验部分的教学研究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是将实验课作为一种验证理论的课程内容,全部的实验均按教材要求进行预习,并且对照教材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看着老师做实验,而自己却完全处于被动状态[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狭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应当不断完善、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和训练. 然而,实践中却并非如此,虽然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去难以落实. 比如,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材中关于实验操作的目的、原理、用到的仪器设备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等,已经非常的全面. 然而,在每次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给学生重复上述内容,学生根据现成的实验操作结果简单地取几个数据就算完成实验. 从效果上来看,该种实验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此外,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全班学生一起做相同的实验,而且用相同的方法、仪器设备,最终得出的结论也是一致的. 学生之间往往相互模仿,甚至有少数学生只看不动手操作,没有记录数据,也谈不上主动思考和探索. 该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老师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然后演示实验过程,最终使学生模仿操作; 第二种则是教师对物理实验简单介绍,放手让学生独自去操作. 从效果上来看,上述做法均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因此,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也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存在着很多不当之处,因此需要改进和创新[3].

二、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部分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解题并掌握解题技巧.

1. 欧姆定律

在欧姆定律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够知道电学未知量,而且题目中没有功率方面的内容,则通过电路图即可列出基本方程,就能解出答案. 即便是刚看到题目时没有任何的解题思路,只要将欧姆定律方程列出来,就能从方程中看出如何进行解题. 比如,某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滑动变阻器滑片在R2上某两点之间来回滑动时,电压表读值范围从5 V到8 V,电流表的上的数值范围从2 A到5 A,求电源电压、电阻R1为多少? 当刚刚拿到这一题目时,此题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无从下手,然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动态电路试题,所以只需列出欧姆定律方程组,然后求解方程组即可. 当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小值时,电流的最大值为5 A,而电压表的数值为最小5 V. U÷ ( R1+ 1) =5 A 1 ; 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 8( V) ÷2( A) = 4( Ω) ; 另一个欧姆定律方程为: U÷ ( R1+ 4) = 2 A 2. 联立方程1和2,则可得: U = 10 V; R1= 1Ω.

二、等效电路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含有功率问题的题目,则可将其有效地简化、通过等效电路的方式,对每种状态单独分析、综合考虑,然后求解. 例如,某电路中共有三个电阻,其中R2与R3的数值比为1∶4,电路开关断开,并且将闸刀S1和闸刀S2同时闭合,此时S3处于断开状态,电流为0. 3安. 在此过程中,电阻R2上消耗的功率记为P2; 闭合闸刀S1和闸刀S3,并且将S2断开,这时候R1上所消耗的功率记为0. 4 W,此时R3上所消耗的功率记为P3; 其中P2∶P3= 9∶4,求R1阻值、电源电压. 从表面上看,这一题目属于动态电路图方面的试题,如果将动态电路状态拆分成一些较为简单的电路,则这该题目就会相对比较简单. 当闸刀S2闭合以后,列方程如下: ( R1+ R2) ×0. 3 = U 1; R2×0. 3×0. 3 = P22打开闸刀S2,闭合闸刀S3,此时电流为I3,结合等量关系可得R3= 4R2,如果用R2代替R3,列方程 ( R1+4R2) ×I3= U 3. R1×I3×I3= 0. 4 4. 4R2×I3×I3= 49P25. 上述5个方程中有5个未知数,这样可以解出该试题. 由2式和5式可解I3= 0. 1 A,最终得出结果: U = 36 V,R1= 80Ω.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常见电学实验动态题,表面看非常的难,但实际上却非常的简单. 其中,如果不涉及功率的题目,则只有列出欧姆定律方程就能解题; 如果涉及到功率,则可采用等效电路解题方式将其进行适当的简化,变成静态题目解决就会非常的容易.

篇9: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与知识点

(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2)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9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92.电路的基本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

(4)导线:连接电路。

93.两种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

94.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

(2)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3)选择合适的量程(0~0.6A; 0~3A)

95.电流用符号“I”表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

96.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即I串=I1=I2)

(2)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I并=I1+I2)

16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97.常见的电压值:家庭照明电路电压220V; 一节干电池1.5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手机电池电压约3.7V。

98.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符号V,还有KV和mV。

99.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2)电压表的“+”接线柱连接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接线柱连接靠近电源负极的一端;

(3)选择合适的量程(0~3V; 0~15V)。

100.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串=U1+U2)

(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即U并=U1=U2)

101.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符号Ω。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102.滑动变阻器: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接法:必须“一上一下”

(3)作用:①保护电路; ②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17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103.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0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R串=R1+R2 (R串大于R1,R2)

(2)

105.测小灯泡的电阻

(1)原理:欧姆定律 (

) (2)方法:伏安法。电路图如右:

(3)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②闭合电路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阻值最大处;③接通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多次测量时从该电压逐次降低。④应多次测量,最后计算电阻的平均值。

18

第十八章 电功率

106.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功的符号是W。公式:W=UIt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电功的单位:焦耳(焦,J)。电功的常用单位是度,即千瓦时(kW·h)。

107.电能表:

1kw﹒h=3.6×106J 108.电功率定义式:

;电功率计算式:

109.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10.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1)原理:

(2)电路图与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相同。

(3)多次测量求出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111.电功率与欧姆定律的推导公式:

11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

19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113.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开关、用电器、插座、导线等组成。

114.家庭电路中触电的情况:

(1)单线触电:站在地上的人接触到火线;

(2)双线触电:站在绝缘体上的人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

115.触电急救常识: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直接去拉触电人,应首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发生火灾时,要首先切断电源,决不能带电泼水救火。为了安全用电,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16.安全用电:

(1)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①短路 ;②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保险丝的特点: 电阻率大、熔点低。

保险丝的作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发热熔断,切断电路。

(3)电压越高越危险;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注意防雷。

20

第二十章:电与磁

117.磁现象:磁性、磁体、磁极、磁场、磁感线、磁化等

118.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119.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120.电流的磁效应:

(1)实验:奥斯特实验

(2)内容: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12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122.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12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以及有无铁芯有关。

124.电动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125.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英国 法拉第)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篇10:八年级物理电学实验复习评课稿

今天在××中学听了王老师的《电学实验复习》一课,王老师首先让学生利用基本元件,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一,每个小组都能较好的归纳出电学中的几组实验,进行了电学部分实验的.系统复习,归纳了电学最重要的实验,如: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等等。还特别归纳强调各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实验时的变量控制等等。

整堂课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层次、脉络清晰。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高,过渡合理顺畅。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练习巩固,敢于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例如:每个题目都会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让学生起来解答。也注重学法的指导,如:讲解实验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如何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保持被测电阻的电压不变(突出变量控制的应用)。

篇11:用创新思想加强物理电学实验教学

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物理组 严娇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 物理组 罗涛涛

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最感头疼的是电学。电学知识以其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著称。很多同学对电学概念认知有障碍,对电学规律理解有疑问,对电学公式运用有困难。这就对我们物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笔者认为再难的学习内容,只要我们教会学生掌握其中的方法、技巧、要领,注重理解,善于总结,勤加练习,加强巩固,学好电学也不是一件难事。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物理电学知识学习中的困难,笔者根据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经验,提出自己对物理电学教学的一点浅薄的想法,仅供同行参考,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电学知识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很多学生或在小学科学中有所了解,或在日常生活中偶有接触,都怀着一颗对电学知识无比向往的心开始学习电学,应该说这对学习电学有一个很好的氛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有利于我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电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的实验,我们上课时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不少的电学实验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找器材,自己设计电路完成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了的设计电路的水平,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总结失败的教训。现在市面上有专门的电学实验箱销售,里面的电学器材一应俱

全,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做绝大部分的电学实验。电学实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自己动手完成、动脑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学习的基础。

二、电路图是电学的基石

在电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电学知识一知半解,对很多电学知识还停留在死记硬背上面,不能活学活用。挖掘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对电路图心存疑惑,不能正确分析电路图,而且电学计算也是建立在电路分析的基础之上,且在中考占较大比重。中考电学压轴题的难点、关键点往往就是识别电路。要过好识别电路图这关,必须扫清知识、方法上的障碍。

在知识上,要教会学生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和通路、开路(又叫断路)和短路三个重要的电路状态,学生尤其对于短路的分析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别出何处短路。因为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在学习电表的时候,根据电表的特点,我们在分析电路的时候,要告诉学生初中阶段电流表可以看作是空导线,电压表可以看作是断路。在分析电路结构的时候,先把电路做这样的近似处理,电路结构便一目了然。滑动变阻器的辨别也是电路分析中的一个难点,有些学生总是很难突破滑动变阻器哪部分连入了电

路,我们要从电流走捷径的特点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知识点。

在方法上,要教会学生识别电路图,我们可以用定义法、电流路径法、拆除法、开关作用法、节点法等等来帮助学生认识电路图。笔者觉得在这里要有一些针对性的专项练习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比如让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电路、把复杂电路简单化。经过这些练习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对电路图已经没有什么问题,这个时候再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比如电路故障分析,学生就不会有困难了。然后我们再结合欧姆定律的学习,进行动态电路分析,学生也就会应用得游刃有余。

三、规律是电学的灵魂

有的学生感到电学学习困难,有的教师也说电学太难教了,其实原因在于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点散乱不成体系,没有规律。所以要熟记规律,加深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解起题来方可得心应手。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电学规律中的重中之重。之前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介绍了这三个电学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欧姆定律,一要做好实验,正确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结论;二要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变换式的意义,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电功率也是电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电功率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从电功率的基本概念、物理意义、定义式、决定式、计算式,额定功率(额定电压)、实际功率(实际电压)等

等先对电功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很多,千变万化,因此,对于电功率的计算问题应该井井有条,不要急于求成,只有这样,学生对电功率知识的掌握才会从陌生到熟练。

四、计算是电学的主线

电学学习的重点是电学计算。物理素养差的学生在计算时有一个容易犯的毛病,他们总是以为把题目中的数据代入学过的公式中,经过计算就能得出答案。这样,很容易张冠李戴,算出来的结果自然是错误的。这时,我们应该跟学生强调:计算题应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条件,明确解题用到的概念或规律;求出正确答案。电学计算离不开电路图,复杂电路分析,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画等效电路图能够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所以审题时对电路图的分析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有关电路的计算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直接看出是串联、并联,如果能熟练地根据题设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问题迎刃而解。有了等效电路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明确欧姆定律应用于某一电阻还是整个电路。在等效电路图中还应标注相应的物理量,使其一一对应,这样计算时就不会犯错。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是重点,是中考必考的内容,而且难度一般较大(常为压轴题),可以通过典型例题分析,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适量练习,掌握这类计算题的解题的技能、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其次,物理量计算的同时也有物理单位的计算。而且只要牵扯到

计算的地方就少不了遇到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完成的正确与否,直接确定最终计算的是否有效,因此一定要注意单位运算及换算。单位换算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表示符号;二是要牢记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其中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较多,注意每个物理量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都为1000。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较多,产生的单位同样很多,使用时各物理量均使用国际单位。

五、实验是电学规律的辅助

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电学的初中生,我们首先要求他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然后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甚至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有足够的时间能够动手操作。学生只有在实践中独立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发散思维等能力,才能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以兴趣为引领、电路图为基石、规律为灵魂、计算为主线、实验为辅助,根据学生实际,结合电学特点及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教学规律和认识规律,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学习方法的情境,就会使各个环节的指导适合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才

篇12:用创新思想加强物理电学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作为技能培养的基础, 对器材的正确认识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前提。根据现阶段高中学生在电学实验部分的学习现状, 该部分的实验难点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电学实验核心器材的认识和理解上。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常用的硬件器材主要包括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以及各种开关等。正确认识电学实验原理的首要前提是对各种电表的正确接线以及准确读数, 该技能是完成电学实验的必备技能, 也称之为电学实验中的“硬件操作能力”。

此外, 与硬件实验器材相对应的就是对实验现象的理论认识和理解, 亦即通过教材理论知识对实验进行设计、规划等, 该技能也称之为电学实验中的“软件设计技能”, 譬如, 再利用滑动变阻器设计实验时, 首先应该熟知该器件所具备的分压、限流等原理, 而后才能依据合理的物理规律进行电路连接等操作, 该过程不仅涉及硬件控制技能, 更重要的是考查了学生在整个电学原理的学习中是否具备系统的电学理论框架, 能够设计合理、科学的电学实验, 并且能够利用课本基本知识合理地解释实验现象等。可见当具备扎实的硬件操作技能和完善的电学理论功底时, 才能正确深刻地理解电学规律, 进而对电学热点考题进行归纳总结, 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才会体现出高屋建瓴的优势。

二、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热点模型分析

1.滑动变阻器模型

高中物理实验中对滑动变阻器的考查相对频繁, 主要涉及对滑动变阻器原理的理解, 在实际电路中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要求相对固定, 亦即对变阻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性质分析。通常情况下, 高中物理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分为“限流”和“分压”原理, 所以这块内容的电学实验中主要围绕这两点原理展开, 限流和分压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滑动变阻器触头的改变达到电路某个负载上所分担的电压或者电流的变化效果。如图1所示, (a) 图为典型的分压效果等效电路图, (b) 图为限流原理等效电路图, (a) 图中通过触头P的移动改变电路中总电阻R的大小, 在总电动势E不变的情况下电路电流发生变化, 亦即达到控制流过负载RL的电流目的。同理, (b) 图中通过触头P的移动改变与负载RL并联的支路中电阻值的大小, 进而达到改变负载RL两端电压的调节目的。此外, 电学实验中对滑动变阻器的具体控制原理选择上必须依托于电路中负载之间的特性和控制需求。一般说来, 对控制范围较大的电路采用分压接法, 而限流接法更加适合与电路中其他负载电阻总和与滑动变阻器相接近的情况, 同时后者具有更低的能耗。

例1:用伏安法测金属电阻Rx (约为5Ω) 的值, 实验中所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分别为:1Ω和8 kΩ, 量程分别为0.6 A和3 V, 电源电动势为E=9 V, 滑动变阻器R0的全电阻为5Ω, 额定电流为5A, 请设计测量Rx的模拟电路图。

分析:该题中对滑动变阻器的额定电流有了明确要求, 因此电路设计的首要原则之一是流过变阻器的最小电流不能超过其额定电流, 如果采用限流接法, 通过变阻器的调节, 电路中最小电流为:Imin=E/ (Rx+R0) >电流表所给的量程, 因此此时必须采用分压接法如图2所示。

2.精度考查模型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的精度原则也是考查的热点模型, 从基本原则上来说对电表读书的要求误差必须尽可能小, 因此涉及滑动变阻器类型的选择时必须综合电表读数以及量程范围而确定, 如下实例2中的实验器材选择是高考常见模型。

例2:如图3, 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 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压表 (3V, 3 kΩ) 、电流表 (0.6 A, 1.0Ω) 、滑动变阻器有R1 (10Ω, 2 A) 和R2 (100Ω, 0.1A) 。据粗略估计待测电源电动势E约为1.5 V, 内阻约为1Ω, 则较为恰当的变阻器为__?

分析:该模型的出发点在于如何提高电学实验中的有效测试精度, 亦即考查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精细化理解。从电学基本理论来说, 对以上已知变阻器的任何选择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测试结果, 然而对于精确化测试来说不同的选择对应的误差等级相差甚大。从该题出发, 通过待测电动势的估测电动势值可以首先粗略计算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与最小电流, 进而根据电表所给的量程选择最接近的参数, 因为对电表的读数本身存在很大的人为主观性, 只有当实测电流、电压值和量程相差较小时, 才可保证相对较为准确的读数。然而, 在限制条件的选择上出现多元化模式, 亦即电表范围、滑动变阻器自身额定电流限制等, 因此面对这种模型的电学考查时必须从多角度综合分析, 选择适合于各种电表以及全部用电器的有效电阻范围,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类讨论。

(1) 电表限制因素分析

考虑到电表的安全与合理性, 从电表量程范围入手挖掘有用信息。不难看出, 电路中具备最大电流时, 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的有效电阻为0Ω, 仅有电源内阻提供负载, 亦即1.5 A, 此时显然已经超过了电流表最大量程, 因此必须借助滑动变阻器进行限流控制, 而且根据电流表限制条件可以确定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小有效电阻为:Rmin=E/Imax-RA-RE=0.5Ω, 单从这一点上来看两个变阻器都能实现该目的, 因此电流表量程的判断标准不能作为唯一的解题信息。

(2) 电路误差因素分析

按照最大电流为1.5 A可以看出滑动变阻器R2的额定电流与之相差甚远, 对于高精度测试电路来说这种选择存在较大误差, 而且在实际调解中可操作性较弱, 因此从该角度出发选择R2时存在较大误差。上述分析可知, 对于涉及精度选择的电学实验模型来说, 常用的处理技巧所包含的原则必须从实际电压、电流的大小与所给量程是否接近以及是否保证电路的安全等, 在满足该条件的基础上要使得整个电学实验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亦即满足实验条件的变化范围相对宽泛, 只有满足以上几点原则才是正确处理电学实验问题的先决条件。

3.电路故障模型

电路故障的分析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考查模型之一, 从思维角度出发故障分析更加倾向于逆向赋值法则, 亦即通过电路中用电器状态的假设进一步判断该状态对整个电路以及电表特性的影响。

例3: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 开关闭合后小灯泡不亮。现需要接入恰当电表对其进行故障排除: (1) 如图电路能否判断开关是否完好, 如果能, 需要用到何种电表以及具体接入位置?如果不能, 判断需要对电路进行哪些调整? (2) 若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动势E, 则可能出现问题的是什么?

分析:该题属于简单的故障分析模型, 首先开关是否完好关系到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 然而题目尚未给出电流表是否正常工作, 因此必须借助外用电表进行测试, 该题可以采用逆向创新思维进行探究, 通过开关状态的假定推导题设中满足条件的故障。 (1) 假定开关断路。此时常用的技巧是接入电压表, 通过电压表示数与电源电动势的区别判断是否该部分处于断路状态, 接入位置为开关两侧接线柱, 若外接入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动势, 则说明开关断路。如果开关完好, 则灯泡不亮可能是由于电流表断路自身故障造成, 此时可以根据电表是否有示数来判断, 可见仅凭该题中的已知条件并不能确定判断开关是否完好的方案。 (2) 若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动势时, 可以断定开关接线良好, 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灯泡不亮只能是自身出现故障所致断路现象。

通过上述故障分析不难看出, 电学实验中对故障的排除离不开对用电器以及电表状态的逆向假设思维, 实际问题处理中必须根据题设条件进行有针对的临界法赋值, 使得抽象问题具体化, 增加解题的成功率。对高中物理电学实验问题的考查, 并非仅限本文所述的模型, 面对复杂问题的处理往往离不开对多种模型的综合理解, 只有学生对基本电学常识融会贯通, 领会适合自己的处理技巧, 才能成功探究电学实验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超.高中电学实验问题浅析[J].湖南中学物理, 2013 (09) .

篇13:用创新思想加强物理电学实验教学

摘 要:纵观历年中考考题,电学知识所占比例大约为40%,可见电学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如何教好物理学,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宽学生逻辑思维。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提升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探讨。

很多学生认为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电学知识是最不好学的,尤其是在学习电路图时,感觉既枯燥乏味又纷繁复杂,长此以往彻底对电学知识失去兴趣。如何提升电学教学的有效性,以使学生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拙见,仅供同行商榷。

1.加深概念理解,打实电学基础

电流、电压、电阻是电学的主要概念。我们可以借助水的特点来讲解这些概念:水在水管中流动形成水流;水流动时需要压力也就是水压;水流动时也会受到阻力,依次类比得出: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流动时需要压力即电压;电荷流动时也会受到阻力即电阻[1]。这样把抽象性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简单,电流、电压、电阻概念立刻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学习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也就得心应手了。再进行举例说明,水流的干路水量等于支路水量;水流的路线越长受到的阻碍越多;水流通过细水管受的阻力较大,依次类比得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和;同种材料同样粗细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同种材料同样长度的导线越细电阻越大,于是学生很容易理解电学的规律。

2.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提升教学效果

电学知识中有很多复杂的电路图,所以学生读图能力很重要,要教会学生如何分辨串联和并联,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找一些线头,然后把它们组合成简单的等效图,这样就比较直观具体,学生解题能力自然会提升[2]。另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在头脑中想象电路该如何走,并形成清晰的概念。在电学知识中电学实验的探究也很重要,教师的演示实验尤为重要,但更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得出实验数据,掌握电路连接规律。所以在教授初二电学重要定律时要重视实验探究教学方法,在整个电学中实验探究方法也是非常受用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鼓励学生除参与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外,还要多进行一些自我实验创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组装,把电池、电线、电阻、小灯泡分别进行串联与并联,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总之,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上进心。

3.引入小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学习电学知识时,采用分组教学模式远比传统教学模式效果好,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在各小组学习中,小组组长起到组织作用,负责检查组员的作业、笔记等,并统一向老师汇报组员的建议或意见。老师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打分并表扬表现好的小组。为形成小组间的竞争,设立总成绩排名榜,每两周评比一次。当学生意识到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事关小组排名后,不但自己会好好学,还会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这种竞争意识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合作更加亲密无间。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轻松容易。

4.善于总结与归类,例题形式统一

在向学生们讲完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后,老师会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去做,以便加深记忆,不过还是会有一些学生出现错误。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通过总结可以看出欧姆定律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无论是计算电功电热,还是解析电压、电阻,都与欧姆定律息息相关。基于此,每当进行一阶段的学习后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所谓归类是指对一些问题进行分类,如此一来就能够看出以前学习电路分析时的电路图同之后学的计算题的电路图所差无几,只是条件和要求不同而已,如果前面电路部分的学习比较扎实,那计算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5.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如安装日光灯管、自制电动机、连接楼梯电路等。这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还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总之,电学知识是比较繁杂的,但是还是有章可循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条理、有方法、有策略,只有不断摸索才会有所突破,新方法必然有新出路。

总而言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进步,将教法与学法、传授知识与激发兴趣结合起来是最佳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方可优化教学,进而提高电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4:用创新思想加强物理电学实验教学

一、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方法

1. 使用基本仪器能力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电学实验的基础。中学电学教学中使用的基本仪器主要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小灯等。电学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用途, 掌握仪器的量程、连接方法, 要求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 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 我认为应抓住各种基本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

(1) 仪器的量程。要求学生在使用之前必须弄清楚, 并且能选择合适的量程, 避免超过量程而损坏仪器, 或量程太大而造成实验数据错误。

(2) 会正确读数。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 关键是会根据不同的量程读出仪器的分度值, 并写下正确的单位;还要学会正确读数时的姿势。从电流表、电压表上读数时, 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

显然, 在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能力时, 必须要注意把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与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相结合起来, 这样既能巩固基础知识, 又能帮助学生掌握使用仪器的技巧, 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地保护好仪器。

2. 实验操作能力

(1) 实验教学中实验方法的探究。物理教学常用的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安排这两种方法加强训练。 (1) 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 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 多次实验后从中归纳出“串联后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的结论。接着, 教师指导学生从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 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2) 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 先让学生从理论上推导出“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的结论, 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 来验证这一结论, 同时让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这样, 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 学生又学会了实验验证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这是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 要求学生集中精力, 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记录数据必须注意: (1) 读数要及时, (2) 要记录完整有效的数据, (3) 数据单位要正确。在对数据处理时, 如发现有不合理的数据, 应把该数据剔除, 并根据需要进行补测。老师还要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适当分析、评估和交流。如:实验数据能否得出有效的结论?理论计算存在多大偏差?对实验能力强的学生, 还可以对较深层次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从而加强学生扩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效地巩固知识, 更加熟练操作技能。

(3) 自我设计电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 组织他们观察现象, 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线路, 观察实验现象, 并做好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 学生就会从中得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然后, 要求学生根据改变导线电流的流向来判断是否也改变了周围的磁场, 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电流的磁效应, 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4) 重视课外实验,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课外实验, 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验中, 不可能一帆风顺, 教师可要求同学间互相讨论, 发挥集体的力量, 有必要时还可作适当引导。但是, 教师决不可包办代替, 要让学生经受一定挫折,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改进实验, 发挥创造性, 从而获得成功, 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得到更多锻炼。

(5)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使之形成科学的素养。在做电学实验时, 连接电路时开关一定要断开, 滑动变阻器滑片一定要处于阻值最大处;电流表和电压表一定要按“+”接线柱进、“-”接线柱出的顺序接入电路中, 并且量程要调到最安全的状态下“试触”后才闭合电路。实验过程中,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教育, 以避免仪器的损坏及实验事故的发生。

二、探索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途径

(1) 学生实验课。认真上好实验课, 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

(2) 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虽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缩短了实验探究的时间, 却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 还很难发现学生在该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在分组实验中, 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 既有思维, 又有操作, 也难免出现问题。而问题的解决, 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 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讨性实验。先让学生去研究、探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并作出大胆假设或猜想, 再设计实验去探究, 最后总结出物理规律, 这有助于学生对技能和知识的掌握。

(4) 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既可完善、丰富、深化课堂知识, 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形式有: (1) 举办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2) 组织课外兴趣小组, (3) 组织参观活动等。

(5) 实验考查。考查的方式有: (1) 书面实验考试 (试卷上出现的实验题) , (2) 实物实验操作考查。

三、教师的作用

(1) 演示实验时, 教师示范如何正确操作电学仪器, 必要时强调说明不按规定操作的后果, 注意规范动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分组实验时, 学生即使按照教师要求在实验前做好了预习准备工作, 对仪器的操作步骤也比较清楚, 但一接触到实验仪器, 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 在学生动手实验时, 教师应巡回指导, 若发现有操作不当的, 要及时引导同组同学进行分析讨论, 让他们合作寻找正确规范的操作, 而避免操作不当引起的危险和损失。

上一篇:纸优秀作文下一篇:汽车实习周记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