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改革的移动通信论文

2022-04-22

【摘要】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以移动通信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为指导,从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和手段以及课程实践环节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移动通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课程教学改革的移动通信论文 篇1:

面向卓越工程师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突出专业的整体性培养,把相关课程的知识进一步关联和融合,提高教学水平;强调既要注意一般性的理论和方法教学,更要注重实际通信系统中的理论和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将软硬件实验平台相结合,设计分层次的实验项目;增加课程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移动通信;教学改革

1 引言

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善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是人类永不停止的奋斗目标。然而,只有在进入当前的信息社会以后,信息的应用才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信息应用过程中,信息的传输是一个关键环节,而通信工程就是为了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之间都能够进行高速率、高可靠的传输信息的学科。面对“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移动通信成为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也是发展和应用最快的领域之一。

今天,人們已不满足于采用TDMA(GSM)或窄带CDMA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提供的通信服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运营而生,其主要特性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实现多媒体通信和移动互联网功能。3G采纳了WCDMA、CDMA 2000和TD-SCDMA作为主要参考标准。我国3G网络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运营商及其标准分别为中国移动的TD-SCDMA,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电信的CDMA2000。运营两年多来,网络不断完善和优化,3G用户数稳步增加,业务种类逐渐增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也在试验。随着3G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4G的发展,从设备制造商的研发与生产,到移动运营商的建设与运营,再到终端用户的应用,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去向很大一部分是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研究、设计、制造和调测等部门,以及移动运营商的运营和维护等部门。然而,移动通信课程和教学的改革赶不上通信技术的发展,表现在:现有关于移动通信课程的教材不能及时跟上这样的快节奏,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滞后,影响在工作中的能力发挥。移动通信课程大多只讨论一般性的理论及其推导,较少涉及具体的环境和对象,在具体系统上仍然以GSM为主进行讨论,和产业界的要求相去较远。移动通信实验内容不能与目前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有些院校甚至还不能开设实验课程,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少支持力度,对实际通信系统更是缺少认知环节。同时,由于受实验设备的限制,综合应用型实验难以开设,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缺乏全局观。适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本文对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研究。

2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面向通信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力求课程教学内容与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把相关课程的知识进一步关联和融合,提高教学水平;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将软硬实验平台相结合,设计分层次的实验项目;增加课程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1 增强知识关联与融合,提高教学水平

目前大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教材自成体系等原因,各课程教材中有一部分知识相互交叉重叠,有一部分相同知识概念的描述方式各不相同,还有一部分相关联概念和知识在不同教材中关联不强,各自互不相关。这对学习造成困难,初学者很难从更高的角度理解这些概念和知识。

移动通信课程中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应对这些问题,必须能够将同一知识在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描述方法融会贯通,将相关课程的关联知识有机地连接起来,进一步融合。如移动信道模型问题,应从信息理论与编码中的离散信道、连续以及波形信道、加性信道到移动通信中的编码信道和移动信道,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出移动信道与线性系统之间的关系,对应的有线性时不变信道和线性时变信道。给出影响移动信道特征的主要因素以及造成信道衰落的统计特性。对于移动终端的接收问题,从一般的通信原理中的接收原理到信道的衰落及信道估计以及调制解调过程,给出它们的基本原理、相互关系以及组合成一个系统时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勇于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

2.2 坚持“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中既要注意一般性的理论和方法教学,更要注重实际通信系统中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一些过于复杂的理论推导过程应适当降低要求。对基本理论的讲授遵循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原则,在授课过程中强调具体的通信技术基本原理。将授课内容与实际工程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理论、模型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根据课程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如调制解调问题,由于一般的调制解调方法在通信原理中已经学过,在移动通信课程中就应该加大GSM中使用的GMSK调制解调教学内容,突出具体的实现方法,加大在3G中所用的MPSK和扩频调制解调的教学内容。对移动信道传播模型应突出目前正在运营的通信系统GSM、CDMA1X和3G各系统中的传播模型的设计。

特别地,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这门课程的讲授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必须密切关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随时更新教案内容。例如,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在国内外的发展最新动态也应纳入到授课内容。

2.3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多层次和设计性实验

移动通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移动通信实验是移动通信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目前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是那些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因此,实践教学是在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有些学校受条件所限,暂时还不能开设相关实验,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实验课,但大多数是基于购买的实验箱来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箱其实就是一个“黑箱”,做实验时,大多是给以输入,看看输出,仅此而已。这些实验仅是简单层面上的,当然也是必要的,但更应该增加部分设计性实验。设计出分层次的实验项目,一部分项目基于实验箱做,另一部分基于软件来实现,使学生更能理解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现过程,增强创新性能力培养。还可以根据实验箱所提供的接口功能,将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设计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即一部分功能由软件系统来实现,另一部分功能通过实验箱来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和创新性能力。通过这些训练也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其中的软件环境,可以选用Matlab语言进行设计仿真,发挥Matlab语言应有的作用。Matlab已经成为许多设计研究单位和工业部门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对于复杂的软件设计可以选用Matlab的Simulink或SystemView这些先进的通信仿真软件来完成。

2.4 增加面向应用的移动通信课程设计

尽管移动通信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但目前课程教学中的设计性和应用性内容仍存在不足,因此建议增加移动通信课程设计环节,设计内容面向实际应用和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性训练环节。例如,课程设计可以有:GSM网络规划与优化设计,TD-SCDMA网络规划与优化设计、CDMA2000网络规划与优化设计、WCDMA网络规划与优化设计、GSM信道均衡与信道估计设计、GS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CDMA扩频系统设计与仿真、TD-SCDMA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CDMA2000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WCDMA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等。

3 结束语

移动通信不仅是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而且也是发展很快的课程,接受来此企业的教学和实践十分重要。对于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来说,企业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而且能够补充学校课堂教学难于进行的知识内容,深化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整体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较早了解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考虑问题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企业的需求与学校教学的差异,激发学生更进一步钻研新知识新技术的兴趣。同时,通过学生的企业教学反馈信息,可以及时的更新学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需要学校、学院和教师充分利用在通信领域中的关系与影响,积极加强与通信运营公司,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与通信行业研发公司,如大唐、华为、中兴等,以及具有一定条件的用人单位联系,让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教师和用人单位建立研究合作关系,与相关单位建立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设置企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大纲,聘请企业专家讲授。同时,校企合作开展课程设计的教学,使学生在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亲身体验和了解社会需求,为职业选择打下基础。在校企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使学生能力得到较全面的培养。通过企业实践方式来进一步推动学校培养方式与社会需要的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建东,郭梯云,邬国扬.移动通信(第四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家玮,盛敏,刘勤.移动通信基础(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王金龙,蔡跃明.数字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学报,2010,32(4):32-33.

[4]张小飞.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7,(33):313-314.

[5]王文博,齐兆群等.移动通信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85-90.

[6]韦岗,季非,傅娟.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李妍.MATLAB通信仿真开发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8]孙屹,戴妍峰.SystemView通信仿真开发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马社祥 孟鑫

课程教学改革的移动通信论文 篇2: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以移动通信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为指导,从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和手段以及课程实践环节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移动通信 教学改革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

9889(C).2011.09.017

一、概述

日前,教育部发起“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移动通信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科学,作为通信原理、数字通信等专业基础课的后续课程,移动通信的教学如果仍然局限在理论学习上是远远不够的,其重点应该放在理论与工程的衔接上。通过该门课程的學习,学生应能掌握一些移动通信工程知识,实现从纯理论学习到初步具备工程意识的转变,这样既符合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能有效避免出现学不能致用的尴尬局面,毕业生参加工作之后能够较快地承担起工作责任,企业也能有效降低人员培训成本,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和毕业生多赢的良性局面。

前人在移动通信课程教改上做过多种尝试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于前人的成果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从市场需求和产业链出发探讨移动通信课程的教改很有必要。具体来说,一门课的教学主要包含三个环节,一是教材内容的选取环节,二是教师的传授环节,三是课程实践环节。对应以上三个环节,目前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在教材内容编写上,大多数教材都是“大而全”,偏重理论,泛泛而论,重点不突出,一些知识也比较陈旧,不能适应技术和市场的要求,不能有效指导该门课程的学习。在传授环节,由于教师没有工程经验,多是从学生的角色直接转换成教师的角色,难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移动通信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其效果也就不难想象。实践环节往往是课程教学受诟病之处,这在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中更为突出,实践内容的单薄过时、实验手段的落后等,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到对以后工作有用的经验和知识。

针对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适应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应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教学内容改革

现有移动通信教材内容往往“大而全”,大多属于概念性描述,给人的印象不深刻,学生通过移动通信课程的学习往往只能对移动通信系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能得到实际提高。对此,可从市场需求和移动通信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寻找教材改革的途径,确保学生的思路清晰。

移动通信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大致包括元器件、设备、运营维护、增值服务四大块,依据这个思路,可进行以下改革:一是重点加强CDMA扩频技术基础和OFDM技术基础的教学。CDMA扩频技术是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OFDM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即LTE时代)的关键技术,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二是增加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部分内容的教学。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移动网络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了解移动通信网络运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尝试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学生以后从事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是十分有益的。三是加强移动通信系统信令部分内容的教学。移动通信系统上层部分的信令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从中选取一些主要的过程信令进行详细讲解,比如呼叫接入过程、呼叫切换过程、呼叫结束过程等信令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际的呼叫过程,切实加强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解。这对学生以后从事移动通信软件工作也很有帮助。四是增加移动终端内容的介绍。这部分内容可不作详细的讲解,主要介绍手机的基本模块构成,手机号码的写入等常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五是删除一些重复、过时、关联性不强或者单纯介绍性的内容。

三、授课方法与手段改革

怎样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教学内容,顺利实现移动通信课程教改,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精心构思准备自己的授课。对此,可进行如下尝试:

首先,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教师在对某个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应尽可能找出具体的案例,因为结合案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比如,在讲解链路预算时,构想一个具体的移动网络做链路预算,改变各种不同的参数,分析这些参数对链路质量存在何种影响。又如,在讲解呼叫发起过程时,以“中兴通讯”的设备为参考,详细剖析一个呼叫发起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并结合学生的手机接收情况进行讲解。学生往往对这种案例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而且分析得越透彻,学生的印象越深刻,学习的兴趣也越大。

其次,多采用图片教学。图片教学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因为需要找很多教学图片,但是图片教学生动形象,作用很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尽可能把所涉及的各种器件、设备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结合图片(下转第44页)(上接第41页)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

最后,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目前,大学生在创新意识和能力上比较欠缺,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移动通信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教学。例如,在第一堂课上,让学生就“为什么需要移动通信”这个问题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见解,逐步引导学生寻找答案,但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又如,在讲解噪声抑制技术时,让学生以自然界中存在的噪声为对象,构思消除这些噪声影响的方式方法,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是很有效果的,久而久之,学生遇到问题就习惯了主动思考,自然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面对困难时也会有信心。

四、课程实践环节改革

现今社会注重能力,具备较好理论基础的同时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是企业所渴望的。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从学校毕业走入工作单位,对单位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完全陌生,不能在短时间内承担起工作责任,需要企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显然不符合企业的期望,也会对毕业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因此,这要求教师在传授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移动通信课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上,可进行如下尝试:

首先,完善实验课内容。以往主要采用实验板进行一些信道特性的仿真测量,如瑞利衰落信道特性测试与仿真,莱斯衰落信道特性测试与仿真,主要是硬件方面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毕业生从事的是软件编程方面的工作。基于此考虑,可增加软件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通信模块的编程,搭建一些简单的移动模型,这些实践并不限定时间和场所,更具备灵活性,也易为广大学生所欢迎。

其次,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现场实践。移动通信是应用性很强的科学,高校的实验经费是很有限的,不可能提供各种设备供学生实践。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和企业“联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移动网络运营企业参观学习。

【参考文献】

[1]李蕾,滕志军,陈晓娟.《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3)

[2]卓秀钦.“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3)

[3]陈可中,赵剑锋,周春等.《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增刊)

[4]邢超.《移动通信》教学改革的探讨[J].陕西教育,2010(4-5)

[5]陈威兵,刘光灿,张刚林.“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5)

【作者简介】肖 琨(1974-),男,湖南邵阳人,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师,博士。

(责编 吴 筱)

作者:肖琨

课程教学改革的移动通信论文 篇3:

新移动通信技术背景下的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要】当前信号处理课程群的授课与新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存在着不同步的问题。针对该现状,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和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要求,开展信号处理课程群改革探索。从课堂授课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以及实验实训环节的训练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全面展开,利用Flash和MATLAB软件开发作为手段,将新移动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课程群的重要概念有机融合在一起。实际实施结果表明课程改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信号处理 移动通信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信号处理课程群一般包括“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都是电子信息类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其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通信原理”、“自动控制”等后续课程所必备的基础。信号处理的概念广泛地涉及很多科学技术领域,例如在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领域,4G LTE/LTE-a和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即5G中的关键技术,涉及到大量信号处理的知识,包括DFT/FFT,信号上采样下采样,多速率等等,这些概念都来自信号处理课程群。随着时代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该课程群的作用日益彰显,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信号处理课程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等相关课程对数学能力要求比较高,其内容涉及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论与随机过程”和“复变函数”课程的内容,课本上的通篇公式和概念,易令学生感觉抽象枯燥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缺乏对实际系统的感性认识,教师直接按课本授课会有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总结起来,在传统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中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课程乏味,缺乏对学生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传统理论教学重视对课程内容的传授, 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习惯于“讲解式教学”和“接受性学习”,教师往往把理论课教学理解为讲解知识技能、概念、原理;学生往往把理论学习理解为习诵、模仿和做题。加之课程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涉及复杂抽象的数学关系,学习起来比较晦涩难懂,从而造成相当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进而造成学生思维模式的固化,创造性思维能力弱化。

在我校,由于对信号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理论课程学时的不断削减,及课堂形式的制约,没有时间详细讲述信号处理理论与移动通信系统等实际系统的联系和应用,造成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都是旧知识,跟目前的新技术没有关系,从而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信号处理理论的兴趣。

2.理论学习及实训环节与技术发展现状脱节

课程群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开设了少量验证性实验和实训内容,但其内容与实际工程中如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物理概念和工程术语没有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难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学校有移动通信方面的专业实践平台,这种实验箱通常要么用于学生的认识实习,要么进行简单的调制解调信号分析,或者搭建简易的系统模型进行原理性描述,学生很难通过这样的实验实训,把所学信号处理知识联系起来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因此,如何克服传统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建立起信号处理理论与移动通信原理等相关内容的联系,将课程知识点跟实际系统融会贯通,进而改进教学模式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课程的改革探索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从培养方案、实验教学及考核大纲、新实训实验开发及课程内容整合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实践,将移动通信4G/5G系统关键技术与信号处理相关概念结合起来,摈弃传统的随课实验教学模式,为探讨开放式体系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打造面向全校开放的极具特色和水准的专业实践平台作铺垫。

同时,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依托信号处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移动通信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以教师科研开发为手段,构建与教学内容体系互动的实训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改变目前以课程带实验的孤立实验教学模式和脱离实际系统的实训模式,系统化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中获得有关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实践体验。

课程改革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演示课件的开发及在理论课堂上的引入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快速理解4G中LTE-a上/下行链路系统、以及5G中的热门技术FBMC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而掌握信号处理相关原理和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方法和作用,开发相关多媒体模块化演示课件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在理论课堂上对相关多媒体演示课件的观看和学习,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留下一个深刻系统的印象,由此对随后所做的实训实验的目的和步骤的理解能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整合以信号处理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开发面向4G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新MATLAB实训实验,演示及仿真真实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过程,针对DFT/FFT、信号上采样下采样、多速率等概念设计比较详细的模块演示和学生训练环节。并将现有的信号处理课程群实训相关实验加以整合,既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同时也注意实验开展先后的衔接顺序,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并充分挖掘软硬件设备的潜力,为面向新技术开发新的实验内容作铺垫。

通过以上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训设计,锻炼学生拥有对系统的整体概念以及信号处理的系列概念,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三、改革的实施

近两年来,我们按照上述内容完善了信号处理课程群实验教学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用Flash软件开发出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包括LTE-a上/下行链路系统、FBMC系统的信号模块化处理流程的演示多媒体课件等)在课堂上随堂播放,并利用校园网络,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和演示这些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工程案例教学法和基于溯源科学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法,增长学生学习信号处理和通信其他专业课程的兴趣。

其次,开发出信号处理课程群新实训实验3个,对DFT/FFT,信号上采样下采样,多速率等重要概念给学生以直观体验和训练,同时整合移动通信新技术相关实验内容,制定出开放式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这几个实训实验是4G的LTE-a及5G移动通信的热点关键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实验中学生获得了与实际移动通信系统相联系的较直观体验,对相关重要概念得到深入和形象的理解。

四、结语

当前,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商用规模不断扩大,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发持续推进,在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方法,向社会提供适应需求的通信技术人才,是每个专业课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本次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与实际移动通信系统联系的基础上,夯实了信号处理课程群的理论基础,为构建有效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工程能力和工程伦理的教学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并且通过在实训课程中设计相关实验,改进了信号处理课程群的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新的课程改革提高了信号处理课程群任课教师的工程教育素质,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的工程教育。对完善教师教学案例库,创新理论教学环节,改革实验、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祥宇,周涛,翟艳磊.《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优化教学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8).

[2]朱明旱,伍宗富,侯清莲.浅谈“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2).

[3]马永奎,高玉龙,张佳岩,张中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导向型教学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4).

[4]林爱英,贾树恒,袁超. 创建“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新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26期.

作者:庄陵 曹建玲 李强

上一篇:工业厂房建设施工问题论文下一篇:PDCA循环大学生就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