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2022-04-29

摘要:“食品营养学”是食品专业中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传统的“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为促进“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课内及课外教学2个方面对“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课程改革和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旨在为“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1:

突出医学特色开展食安专业课程教改探索

摘 要:该文以遵义医学院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为例,探讨了为突出“医学特色”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并对改革效果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教育部于2002年批准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至2009年,全国范围内,已有约90所高校设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在这些高校中,以农业类院校为主,覆盖海洋水产、轻工、商业、师范类、工业类、医学医药类等院校及综合性大学[2],其中医学医药类院校较少。2012年,遵义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迎来了第一批本科生,授予工学学位,课程涉及食品科学、化学、预防医学等学科。由于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为医学,使得专业培养计划独具特色。不同于轻工院校的以掌握食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基础知识为主;也不同于农业大学的以动植物生产、食材药物残留检测、食品工艺、环境科学为主;医学院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须有自己的学科特色,才能立足。长远来看,医学院校食安专业以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现有的实验设备、实验场所、师资力量和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为基础,将培养目标、形式侧重于与人体健康、与医学关系更密切的内容,培养出具有“医学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为食品质量安全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 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食品营养学在食安专业学习的地位 食品营养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它重点介绍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及相关的实用知识,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食品的营养要求,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途径、食品贮藏加工和新型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等。通过对该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初步实际应用,未为食品专业人才将来从事教学、研发、生产和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1.2 一般轻工院校食品营养学授课内容 区别于医学院校,一般轻工院校食品专业开设营养学课程更具自己专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轻工院校的食品营养学授课重点在于论述食品加工对各种食品营养素的影响。而对营养学的某些基础知识,如食品的消化与吸收、营养与能量平衡以及营养需要和营养失调等知识,仅作简明扼要的介绍。至于各营养素的一般性质、代谢变化等生化知识,则不再讲解。

总的来说,轻工院校食品营养学更侧重于对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营养素所受影响相关知识的讲解。而特殊生命周期人群及特殊环境人群营养,营养与疾病防治等内容,并不是重点讲授内容。

1.3 医学院校食品营养学授课内容 食品营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边缘科学。近年来,营养学知识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医学之中,营养疗法也迅速在我国普及。遵义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虽属工学类别,但食品营养学课程开设于医学院校之内,必须紧扣“医学特色”,与工学形成适度交叉。着重讲解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特殊人群的营养、各种慢性疾病的营养问题等,既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又具有与食品科学关联较强的知识。

2 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具体实施方案

2.1 医学院校食品营养学课程教改主要内容 总体来说,修订原则为:突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医学院校特色。(1)修订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2)随着食品营养的学科发展,不断更新食品营养学教案、讲义、PPT。(3)持续探索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2.2 具体实施方案

2.2.1 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教学内容应以“营养基本原理—食物营养—改善食物营养”为主线[3],并需注重学科进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做到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以此建立一套突出医学院校特色,突出食品营养学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整体性及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随着人们饮食与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转变,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其中饮食是对其影响相对最大的因素。通过“饮食的预防与控制”原则指导,对当下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干预,对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责任更为重大。所以,除传统基础知识外,食品营养学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现代营养、人体健康、公共卫生、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和现代文明病的预防等内容[4]。突出食品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不仅使授课内容更具有医学特色,还有助于激发学生从事相关食品开发、监督管理的兴趣,为将来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在教学内容中突出食品营养学中新的研究热点,如营养强化食品技术及开发,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因子与对应上市产品及其开发、申报、审批流程,特殊生命周期及特殊环境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饮食养生理论、食物性能等,使教学内容更具专业相关性与实用性。同时授课内容注重与生物化学等基础课进行衔接,并注重与食品工艺学等后续课程的联系。

2.2.2 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如,在讲授完“保健食品”课程知识后,要求学生对市场在售的某一类保健食品(如减肥、抗氧化、辅助降血糖等27类卫生部规定功能)进行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并通过评价该保健食品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除了教师讲授知识、布置作业外,教学方式更应该有意识地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向学生通过自学、与老师同学进行知识交流的方式转变。如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求,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方式,结合“公共营养”中“食谱编制”内容,制定某一特殊人群(如孕妇、乳母、婴幼儿、老年人等)的饮食计划,并在课堂上通过PPT展示上述学习成果。

2.2.3 成绩评定 课程的学习效果不以单一笔试成绩来定最终成绩。将期终笔试、调查报告、课堂展示3部分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保证主观性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在课堂展示部分,采取同学互评来确定该部分成绩,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教学改革预期目标与实施效果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改的目标是拥有完善的教学大纲、教案、讲义及PPT等教学文件。通过课程改革突出医学院校食品安全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表达交流的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通过此次教学改革,完善了适用于医学院校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内容,丰富了教学手段,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还未开设相应实验课程。食品营养学是一门兼具时代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如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孙远明.食品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1.

[2]张久亮,何慧.高等农业院校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9):69-70.

[3]张敏,肖新生,夏岩石,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0(1):33-37

[4]肖贵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轻纺,2010,(01):36-41.

(责编:徐焕斗)

作者:滕钰等

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2:

“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性改革与实践

摘要:“食品营养学”是食品专业中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传统的“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为促进“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课内及课外教学2个方面对“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课程改革和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旨在为“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实践;改革

Key words:Food Nutriology;experiment teaching;practice;reform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以培养学生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实际应用的知识和方法为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部分历来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也是增强学生科研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食品专业的高等院校,存在着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实验教学则处于未开展或开设课时不足的现象[1]。针对传统教学理念中“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教学形式的单一或不足[2],结合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对“食品营养学”的课程改革和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旨在为国内“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共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课程简介

自2004年以来,“食品营养学”课程一直作为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之一,实验环节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特色,备受学生的关注与欢迎。经过课程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提高,“食品营养学”课程于2007—2009年先后被评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并于2010年被确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食品营養学”实验课程于2012年首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被写入教学大纲,更利于“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2 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食品营养学”课内实验课程由以下环节组成,即营养平衡调查、营养食谱设计、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综合分析;课外的实践内容包括专题调研与设计、热点问题辩论赛、参加大学生创新课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实践活动。课内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合理结合,真正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分析思考能力的锻炼。

2.1 “食品营养学”课内实验教学模式

(1)营养平衡调查。实验旨在通过自主选题、独立设计调查问卷、汇总回馈信息、统计分析数据与撰写结论等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开展营养平衡调查的基本方法,并提高学生对调查信息汇总、统计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反馈信息综合分析营养问题的能力。在此环节中,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自主选题、论证。根据专业知识、相关文献(要求10篇以上),学生确定调查对象,撰写选题论证书,阐明选题意义与开展调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②独立设计调查问卷。根据调查人群的特征,能够独立设计营养平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中必须包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等),有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产能营养素摄取嗜好问题,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③调查方案实施。调查问卷要求回收30份以上。④数据采集与汇总分析。在Excel表格中汇总调查问卷相关信息,准确计算每个被调查个体三大产能营养素的需求量与供给量情况、主要饮食习惯问题、生活习惯问题等方面,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进行营养平衡问题综合分析。⑤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正文包括前言、调查内容与方法、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结论4个主要内容。

(2)营养食谱设计。根据群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结合当地食物的品种、生产季节、经济条件和厨房烹调水平,合理选择各类食物,达到平衡膳食。此环节中必须包括:①确定食谱类型;②合理选择原料;③确定全日、每餐能量摄取量和三大热能营养素供给量;④主食品种和数量的确定;⑤副食品种和数量的确定;⑥平衡调配制定出营养食谱;⑦食谱的调整与确定。

(3)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综合分析。在“食品分析”“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以自主选题的食物原料、半成品、成品三类样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含量变化情况为研究对象,提高学生独立设计、综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此环节包括:①自主选题与方案设计;②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③实验数据采集与汇总分析;④撰写实验报告。

2.2 课外实验教学模式

2.2.1 以贵重仪器设备搭建“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公用平台

“食品营养学”实验常用的仪器设备大多局限于营养成分测定的仪器设备,如凯氏定氮仪、索氏抽提器、纤维测定仪、马弗炉、干燥箱、天平等设备。仅通过实验课程,学生能独立操作的仪器设备较为有限,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学院搭建了食品营养学公用仪器平台,采用贵重仪器设备作为食品营养学的配套仪器设备,以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现代化教学理念的需要。例如,学生不仅能通过凯氏定氮仪测定食物中总蛋白的含量,还能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圆二色谱仪等对蛋白构成进行深入定性定量分析;也可通过马弗炉进行灰分测定,还能通过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对矿物质元素种类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常规仪器设备与贵重仪器设备的联合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开发学生的科研潜力。

2.2.2 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

通过课内实验的开展,已有部分学生具备了文献查阅、选材选题、实验设计的能力,课程团队的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的选题范围自由灵活,创新性也突出,如从玉米蛋白中制备多肽的工艺研究、从火龙果果皮中提取花青素、从鸡蛋清中分离抗氧化肽、从林蛙油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及抗癌活性蛋白、从废弃香菇培养基中分离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大葱油等题目。学校根据选题内容及研究深度确定题目的等级,共分为国家级、校一级、校二级、学院级4个级别。每年,“食品营养学”课程团队的教师均带领10多个国家级、校级、院级的大创课题,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取得的成果也非常喜人,在顺利结题的基础上,还能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国家核 心期刊论文,少数学生还能发表SCI检索的高水平论文,或申报发明专利等众多研究成果。通过开展“食品营养学”课外的参与课题活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非常高,为以后的研究生阶段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3 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模式

传统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大多限于课内时间,课外做到全天开放的还为数不多。为满足学生课外实验安排的需要,食品专业实验室采用24 h开放管理制度。学生开展“食品营养学”的课内及课外实验,均可预约仪器与设备、预约实验时间地点、预约学习实验项目。为做到实验室的开放运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制订了开放实验室的制度,如实验学生登记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等;②全部实验室均配备监控系统,并做到24 h无死角监控实验室的目的,充分保障了实验室安全和学生安全,以及实验室的开放运行;③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学生可通过实验室的管理网站进行实验室预约及仪器设备的预约,也可了解實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设备的操作说明等信息,为实验室开放管理提供了必要保障[3]。

2.2.4 网络资源的应用

“食品营养学”课程的网络资源以“食品营养学”国家级精品课平台为基础,包括多媒体课件共享、教学视频录制、在线题库建设、教学互动等方面,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先进性,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及交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可随时在网站上进行自主学习,亦可在互动栏目中进行提问或师生间共同探讨相关问题。此外,课程网站资源每年都在不断地更新,资源越来越趋向于完善,几乎所有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案例都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网站。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学院学生对基本知识点 的学习需要,更为其他兄弟院校同专业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达到了网络资源共享的目的。

2.2.5 其他教学模式

课程团队教师常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如到粮油、水果、肉品、水产市场等进行认知实习或采样分析。课程团队教师也带领学生参观食品加工企业,了解食品加工流程,现场讲解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流失、营养补充等内容,并结合学院的多条中试生产线,如乳制品、肉制品、发酵制品、蛋品、焙烤制品、果蔬制品、功能肽等中试生产线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满足“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综合设计性需要。

3 结语

“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虽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由于学时少、内容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尚需课程团队的不断实践和改革。此外,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各种在线教育模式(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已涌入“食品营养学”的课堂,“食品营养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成向荣. 浅谈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若干体会[J]. 科技创新导报,2014(10):100.

高斌,陈韬,冯励,等. 食品营养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0):15-16.

刘静波,林松毅,王作昭,等. 省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77-79.

作者:王二雷 刘静波

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3: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摘 要:食品营养学是食品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传统的食品营养学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对食品营养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 教学改革 实践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居民整体食品营养知识却相对缺乏,致使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由于膳食营养不合理造成的现代文明病大有发展势头,对我国居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很大威胁。因此,提高全体居民对食品营养知识的认识水平尤为重要。食品营养学课程不仅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工作储备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学生将食品营养知识向周围的人群传播,可以提高我国居民对食品营养的认知水平,减少由于营养知识缺乏而造成的和营养相关的慢性病。

目前,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食品营养学的学习兴趣,是许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许多高校都在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思考探索、改革食品营养学课程。

一、建立食品营养学课外教学辅助体系

大学的教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高职教育要求岗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占用一定的课外时间,所以,建立规范的课外教学辅助体系是高职教育教学必需的。首先任课教师参加公共营养师培训及考试,获得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证书,系里又统一组织任课教师参加了内蒙古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食品检验工和公共营养师考评员的培训、考试,使任课教师具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资质。然后安排教师参与公共营养师(三级)与食品检验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及鉴定工作。同时将培训、鉴定内容有机融入食品营养学的教学。

二、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

(一)调整理论课内容,充实教学资料

本专业选择的是王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食品营养学》。本着“为专业服务”和“实用、够用”的原则,我们以现有教材内容为主,适当进行调整,安排以下教学内容:绪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几种主要的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矿物质)、 植物化学物、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膳食营养与膳食平衡、功能性食品、各类人群的膳食营养。其目的是传授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食品营养科学知识的实用型人才。

1.课内扩充性资料

包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用的非课本内容及学生完成作业需要阅读的非教材内容,具体地说主要指辅助性教材、辅助性读物及发表于学术期刊上的综述性文章。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有教材,但不唯教材”,针对教学需求,适当引入教材以外的内容,使教材内容得到深化、扩充。

2.课外扩充性资料

为了促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为了让学生对食品营养研究方面的新领域、新进展及时了解,更为了学生能将基本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课程教学一开始,要求学生在食品营养学学习期间,阅读一定数量的报刊资料并写出自己对这些文献资料的理解,在每节课上利用3~5分钟的时间,学生轮流发言,内容、形式不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网上交流资料

包括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参考性资料及学生收集的各种辅助阅读的资料,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内容健康向上。

(二)丰富实训内容

食品营养学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两部分。而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又包括两部分: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

综合实训主要是在实验室对常见食品中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检测,集中一致二周时间在学校实验室完成。通过实验教学,掌握了食品营养成分分析的技能及实验室的操作技能。通过实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食品营养学理论基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巩固了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学会了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分析,把好食品质量关,并且培养学生运用食品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对膳食进行营养分析,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毕业实习在食品企业进行。毕业前的一学期组织学生去食品企业进行毕业实习,部分学生在企业的化验室对加工食品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如在番茄企业对番茄红素等进行检测。

三、针对课程内容特点和培养目标采取教学方法

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为目的,进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分析实际案例为主;从以学生听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教师甘当“指导者”、“ 辅导者”、“ 助手”,积极采用案例分析、任务解决、角色扮演、实地调查等现代教学方式方法。

讲授法:讲述基础理论知识,比如各种营养素的理化性质、代谢及其生理功能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以教师讲课为主,配合直观的图片、图表和生活实例,以增强感性认识,有助于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顺利进行奠定理论基础。

讨论法:针对一些与日常生活实际结合紧密、理论性不是很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采取师生互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或学生自己收集的相关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形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进师生间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将基础课与专业课联系起来,将基础课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网络教学法: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中的人、事、物在同一空间同时展示。在课程内容合理整合的前提下,以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和录像为基础,我们制作了大量的课件,用于课堂教学,趣、图、文并茂,人文、基础、专业知识并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并解答了食品营养学中抽象难懂的问题。

四、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对平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将考核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传统的理论知识闭卷考核与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改期末一次性考核为学习过程全程考核;在考核成绩中加大实验实训和平时成绩的比例;使考试的内容尽量接近实际,主要考核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特别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践技能的提高。

考核形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等,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理论成绩考核中平时成绩占 40%,期末成绩占 60%;实践教学考核成绩以实践操作为主。无故缺课超过本课程总学时 1/3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试资格,通过严格考核,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语

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理论教学,整合教学内容,将公共营养师和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融入食品营养学教学,将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紧密结合,使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教育相结合;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突出实践为重点,改革考核方式;形成适应专业基础课教学要求的理论教学体系。二是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中心选择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课程实践教学,加强学生技能培训,从而形成适应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郑俏然.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与探索.安徽农学通报,2011(5)

[2]常银子,杨虎清,仲山民.林业院校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安徽农学通报,2009(15)

[3]赵春,徐芳,张雪辉,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3)

[4]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5)

作者:夏美茹

上一篇:高速公路收费站班组管理论文下一篇:中药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