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论文

2022-04-29

【摘要】目的:探索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从医院HIS系统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处方设为对照组(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前),并随机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处方设为观察组(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后),对照分析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前后临床用药情况。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药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药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论文 篇1: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模式的评价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化处方评估与干预工作模式对促进中药注射液临床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运用系统化处方评估与干预工作模式,组建专家小组指导建立评估标准,制定药师发药前处方审核规范,综合制定医师合理用药干预策略,并抽取医院门诊2010 年第1季度(干预前)和2011 年第1季度(干预后)全部中药注射液处方,分别为2 543,3 122张,进行合理性评估及干预前、后对照研究。结果:干预后医院门诊中药注射液非适应症用药由干预前的3.44%降至干预后的2.66%(P<0.05),禁忌症用药由干预前的2.14%降至1.3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01%降至0.29%(P<0.05)。结论:系统化处方评估与干预工作模式对于促进我院中药注射液临床合理应用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中药注射液;合理用药;管理模式

中药注射剂系指中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近年来, 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但不合理用药情况日益严重, 导致不良反应逐年上升。中药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巨大障碍,为进一步评价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于2008年起,分别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等7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基本技术要求》等多个关于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通知及文件。本文参考国外经验[1]结合我院实际, 针对中药注射液展开系统化处方评估与干预工作, 以促进中药注射液合理应用,减少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评价系统化处方评估与干预工作模式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抽取本院2010年1—6月和2011年1—6月门诊全部含中药注射液的处方, 分别为2 543,3 122张, 作为干预前、 后数据统计分析和比较的依据。

1.2 方法

1.2.1 系统化处方评估与干预工作模式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国际网络(WHO/INRUD)“对不合理用药成因和干预研究”的方法[2]及WHO“改变药物应用问题过程”[3]的思路,建立系统化处方评估与干预工作模式,见图1。

1.2.2 评估标准的建立 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的指导下,依据《处方管理办法》、《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对我院现有40多种中药注射液逐一制定处方合理性评估标准。

1.2.3 评价指标的选择 ①处方合理性评价指标:禁忌症用药、非适应症用药、药物选择适宜性、用法用量适宜性(单次剂量、用药频次、用药疗程的适宜性)及联合用药适宜性(不良药物相互作用、联用适宜性、重复用药)。②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1.2.4 干预措施 ①医院制定《药品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每月对排名前5位的中药注射液的使用科室和医生定期公示,建立问责机制。②由医政科制定《合理用药临床管理规定》,每个月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公示,对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的医师实施暂停处方权、年度考核扣分、经济处罚等措施;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连续3 个月无不合理用药的科室或医师给予表彰及奖励。③药学干预的风险分级管理。参考英国患者安全管理署风险事件评估方法[4]对处方问题、临床科室进行风险评估,按风险层级选择性制定不同级别的干预方式,对于高风险处方问题及重点科室,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学习讨论、追踪随访、加强监测等强化干预策略。④药师前瞻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开展前瞻性药物利用评估工作(药物治疗计划在实施前应由药师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估)。建立“药师前瞻性处方审核操作规范”,对发药药师进行中药注射液处方合理性评估标准及审核技能的专题培训,并进行考核。发药前,药师一旦发现用药不合理情况即刻实施干预,并按照处方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⑤医师和护士合理用药宣传教育。针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不合理的问题制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指南》并发放到医护人员,并建立局域网用药问题警示,包括溶媒选择、用量用法等。

1.2.5 对比研究 比较干预前、后我院门诊中药注射液处方中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评价干预成效。

1.2.6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8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干预前、后中药注射液不合理应用情况比较见表1(每100 张处方中存在的问题数),干预后中药注射液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显著下降,不同严重级别的用药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后中药注射液禁忌症用药、非适应症用药及药物选择不适宜情况比较见表2,干预前、后禁忌症用药处方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14%降至1.33%,非适应症用药处方发生率由干预前的3.44%降至2.66%,药物选择不适宜处方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01%降至1.37%。经统计分析,干预前、后上述问题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干预前、后中药注射液禁忌症用药、非适应症用药及药物选择不适宜情况比较

Table 2 Drug use of contraindication and nonindication and irrational drug sel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

干预前、后中药注射液用法用量不适宜情况比较见表3,中药注射液单次剂量不适宜由干预前的16.89%降至10.87%,用药频次不适宜由干预前的4.02%降至3%;用药疗程不适宜由干预前的7.11%降至5.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后中药注射液溶媒不适宜情况比较见表4,中药注射液溶媒不适宜由干预前的10.75%降至4.3%(P<0.05),溶媒剂量不适宜由干预前的18.07%降至10.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伍不适宜由干预前的8.38%降至4.78%(P<0.01)。

干预前、后中药注射液溶媒不适宜情况比较见表5,联用不适宜由干预前的26.54%降至19.73%,重复用药由干预前的3.37%降至1.74%,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干预前、后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见表6,干预后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方发生率显著下降,不同严重级别的不良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系统化处方评估与干预工作模式的运行,使本院门诊中药注射液的不合理使用率显著降低。从表3~6 可知,干预后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非适应症用药及药物选择不合理发生率降低最为显著说明该工作模式对于规范中药注射液合理应用是有帮助的。干预后中药

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具有显著成效。

通过医政处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制定的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规范及管理制度,对医师过度应用中药注射液的处方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同时,问责机制的建立,增强了管理制度的操作性和执行力。由此可见,医院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为药师合理用药评估与干预工作的高效运行提供了重要保证。

对中药注射剂进行临床药师干预是必要性,药师通过多种形式对医师实施合理用药宣传教育,提高了医师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意识;在提高医师合理用药的同时,药师也通过专家小组制定各项合理用药评估标准,指导药师进行处方评估和分析,可使标准更为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药师将处方问题向专家小组反馈,可使药学干预得以“有的放矢”,药师在不断地反馈问题及接受指导的同时还获得了学习机会,从而持续提高辨识中药注射液相关问题的能力,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现代医疗模式要求药师与医师等医务工作者组成一个和谐的团队,共同解决、预防用药问题,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5]。在实践中发现,药师与医师面对面直接沟通的方式最为有效,这需要药师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知识水平,制作医师手册及建立局域网用药问题警示互动平台等干预方式可行性最强,但应考虑信息的覆盖程度。不同沟通策略与合理用药干预效果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通过对中药注射液合理应用评估与干预,本院中药注射剂的规范使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提高医生和药师的责任心及综合素质,进一步降低中成药注射剂的不规范处方率,才能真正做到中成药注射剂的规范、合理使用,才能有利于中药注射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VA National Research Steering Committee. Medication use evaluation toolkit[EB/OL]. 20070901. [20100220]. http//www.pbm.va.gov/vamedsafe/MUE20Toolkit.pdf.

[2] 王青,王育琴,李少丽,等.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多中心干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3):233.

[3] WHO.Drug and therapeutics committeesA practical guide[S]. 2003.

[4] 闫庆松,杨悦.药物利用研究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4):319.

[5] 卢熠,杨悦.美国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与启示[J].医药导报,2006,25(4):380.

作者:刘芳 马融 廖星 柴士伟

中药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论文 篇2:

探索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索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从医院HIS系统随机抽取2012 年1 月至2012 年6 月处方设为对照组(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前),并随机抽取2020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处方设为观察组(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后),对照分析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前后临床用药情况。结果:从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分析,研究组少于对照组(t=22.470,P=0.000);从基本药物在处方用药中使用率分析,研究组高于对照组(χ2=94.930,P=0.000),对照组11 张处方用药不规范、20 张处方用药不适宜、12 张处方抗精神病药物联用、28 张超常处方;观察组2 张处方用药不规范、6 张处方用药不适宜、3 张处方抗精神病药物联用、19 张超常处方。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总发生率(1.96 %)明显低于对照组(4.40 %),(t=15.093,P=0.000)。结论:通过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可以强化处方管理工作,使处方质量提升,对临床合理用药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处方点评活动;临床用药;合理性

现阶段,伴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药种类越来越多,临床用药更加复杂,特别是复方制剂及繁杂药品的应用,这不仅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临床用药不合理问题发生率,产生不良影响,给患者造成一定损害[1]。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促进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好处方点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模式,使管理质量及效率得到同步提升[2-3]。本文分别从 2012 年 1 月至 2012 年 6 月和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随机抽取处方,探索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 年1 月至2012 年6 月随机抽取处方,共1613 张,观察组男性患者722 例,女性患者891 例,年龄0~60(20.55±19.78)岁;从2020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随机抽取处方,共1532 张处方,对照组男性患者744 例,女性患者788 例,年龄0~60(20.90±19.45)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对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处方只含西药或中成药;处方均来自院内HIS系统。

排除标准:排除中草药相关处方;排除60 岁以上患者处方。

1.2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前,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后:(1)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为依托,制定处方点评管理规范;(2)成立由药学部主任、临床药学科组长以及主管药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的处方点评小组;(3)采用常规处方点评方法,分析处方上药品种数、基本药物在处方用药中使用率、用药不规范、用药不适宜、抗精神病药物联用、超常给药等;(4)效果评价。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并对原因进行分析,若发现不合理问题,则需要对原因进行确定,对调配药师或临床医师进行宣教、提醒以及责任追究,使其合理安全用药意识不断增强;(5)调整方案。效果评价结束后,组织有关调配药师和临床医师开展回忆,对处方点评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和完善,使处方点评活动更加合理、科学;(6)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我院临床专家以及临床药师,得到安全用药信息数据,基于此,通过合理用药监控电子系统、阳光用药监控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合理用药信息数据,不仅涉及到临床医师用药信息、安全风险,还包括药品费用、用药后不良反应等,在数据库中导入上述各项数据信息,充分融合医院其他管理类数据库,为临床医师开具处方提供依据和提示;(7)针对临床合理用药情况,建立自查制度、管理制度、经济处罚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等,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和科室,以便于将临床药师的专业优势及技术充分体现出来,从多个角度、多个缓解、多个方面落实临床用药监管工作,保证处方点评价值。

1.3 观察指标

(1)基本用药情况:涉及到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基本药物在处方用药中使用率;(2)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用药不规范、用药不适宜、抗精神病药物联用、超常给药。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用药情況分析

从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分析,研究组少于对照组(t=22.470,P=0.000);从基本药物在处方用药中使用率分析,研究组高于对照组(χ2=94.930,P=0.000),见表1。

2.2 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总发生率(1.96 %)明显低于对照组(4.40 %),(P<0.05),见表2。

3 讨论

伴随临床药学的进步,临床用药不管是种类还是剂型也越来越繁杂,这也使得临床用药不合理问题突出,而临床用药不合理会产生一定用药风险性,不仅会影响病情控制,降低临床疗效,增加医疗纠纷发生率,而且还会浪费医疗资源,所以确保临床用药合理性非常关键[4]。

处方是医师治疗过程中开具的文字凭证,不仅具备技术意义,同时也具备法律意义,可以将医疗结构用药质量及水平体现出来。因此处方质量直接关系着医疗安全及质量[5]。在实际临床处方中,通常会因医生责任意识不足、工作缺乏规范性、标准化要求、药品种类增加、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而出现不合理用药问题,对此则需要医生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对不同药物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使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使医疗安全得到保障,使临床用药更加有效且合理[6-7]。处方点评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找出处方或用药医嘱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处理,使处方质量得到提升和改善。处方点评作为临床药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近些年伴随医院管理系统的进步,其在用药监督管理上取得一定进步,并且可以有效整合医院处方用药情况。处方点评不仅持久而且复杂,点评标准也要求具备合理性,不仅要将策略性体现出来,而且还要将人性化特点体现出来,对我国药师法规予以积极执行,对处方进行认真点评,使处方质量得到提升,进而促进临床用药更加合理[8]。

处方点评活动在近些年医院管理中应用广泛,以相关法规及规范为依据,点评处方中药物的使用情况,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而且方便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可以使不合理用药问题得到有效改善[9-10]。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后与对照组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前进行对照,结果发现,观察组处方不合理占比明显下降。可见处方点评活动的开展可以使药学管理工作得到强化,处方更规范、处方点评制度得到积极落实,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近年来,伴随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要求提高,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保证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和意义得到充分发挥,切实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靠性,使医院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这对医院健康长期发展有重要意义[11]。另外还需要对管理制度进行改进,使药品网络平台得到完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同时也需要与国家基本药品政策相结合,使基本药物使用率提高[12]。利用行政管理持续改进临床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针对临床医师及药师开展培训并考核[13-14]。在处方点评活动中,要求证据详实、内容可靠,点评结果要为临床服务,对重复用药、用药禁忌症、用量用法错误、药物联用等问题予以重点关注,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

通过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可以强化处方管理工作,使处方质量提升,对临床合理用药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丽娥.处方点评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8,24(13):325-326.

[2] 杨波.强化处方点评对促进合理用药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254-255.

[3] 姚杰.我院2019年门诊处方点评与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9):1464-1465.

[4] 袁晓珍,卢艳玲.分析中药处方点评在促进中药饮片合理使用中的作用[J].健康之友,2020,1(18):72-73.

[5] 潘丽,朱月皓,曹芳.处方点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2):152-155.

[6] 王素梅,王晶,谢宁,等.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我院门诊处方质量的影响[J].上海医药,2020,41(13):53-56.

[7] 曹丽珍.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0):4-5.

[8] 吉家興,姜晓杰,杨妍,等.网络医院处方点评与反馈前后处方合理性分析[J].今日药学,2020,30(6):404-406.

[9] 王金花.专项处方点评模式干预对某院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9,17(11):42-43.

[10] 段露清,张晴晴,余芸,等.上海市51家医院处方点评工作现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7,28(33):4621-4625.

[11] 朱婷,黄学桂,夏涛,等.临床药师干预前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使用合理性比较[J].药品评价,2019,16(15):42-43.

[12] 周素环.处方点评对医院门诊处方用药不合格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4):109-110.

[13] 岳媛媛,丛日琳.门诊处方点评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2):99.

[14] 冯霭媚.处方点评对促进合理用药的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2014(38):300.

作者:梁思挺 吕杏放 罗端庆

中药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论文 篇3:

180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摘要】目的:对180例中药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报告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因中药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以≥61岁的老年人发生几率最高,占28.33%,共涉及11个品种,以鱼腥草注射液的发生率最高,为21.67%;其次是栀子黄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配伍用药,占43.33%。结论: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使用过程,必须注意配伍、适应症、滴速及个体差异,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药注射剂是在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上,采用现代工艺和方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制剂,凭借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近年来,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事件频繁发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0例因中药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因中药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涉及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的种类、不良反應表现及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等,采用Excel统计表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180例患者年龄构成比例分析 表1结果表明:18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男86例,女94例,以961岁的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最高,占28.33%,其次是O~10岁的儿童,占20.56%。

2.2 引起18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品种分析 表2结果表明:180例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共涉及11个品种,以鱼腥草注射液的发生率最高,为21.67%;其次是栀子黄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

2.3 引起18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前5位中药注射液及临床表现 表3结果表明:引起18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前5位中药注射液主要为鱼腥草注射液、栀子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

2.4 引起18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分析 表4结果表明:引起18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不合理配伍用药,占43.33%;超适应症用药,占26.11%;滴速过快,占18.89%。

3、讨论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由此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有效成分通常为药材的有效部位,含有的蛋白或者异型蛋白成分具有一定的抗原性,易成为过敏原,容易在体弱、高龄、婴幼儿人群中发生不良反应。目前现有的生产工艺对中药注射剂的药品质量也难以达到稳定的控制,成分上的些许差异都有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资料通过对1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发现,以≥61岁的老年人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最高,占28.33%,中药注射液共涉及11个品种,以鱼腥草注射液的发生率最高,为21.67%;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配伍用药,占43.33%。

因此,根据以上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采取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加强辨证施治,尽量避免多药联用;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不同,有差异地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对于首次应用该药的患者,剂量要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用药前要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的操作规定,严格按说明书规范使用,选择合适的溶媒;用药的整个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滴速,仔细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对于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救治,最大程度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

作者:谭泳怡

上一篇: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下一篇:当前形势下高职声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