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09)摘要: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的需求,针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食品营养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第一篇: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

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从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科建设、试题库建设等方面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 课程改革 研究与探索

食品营养学是现代营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重点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与食品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本学科点的教师通过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进修、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以及对食品营养学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更新、拓展教学内容

食品营养学主要介绍其基础理论及相关的实用知识,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食品的营养要求、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途径、食品贮藏加工和新型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等,并对近年来食品营养学中的热点问题作介绍和探讨。我们采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用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食品营养学》。由于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授课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本学科点编写了《食品营养与健康》,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作为辅助参考教材使用。由于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将一些章节省略不讲,让学生自己自学,如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食物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而增加了食谱的编制、科学烹调、洪绍光教授在中南海的健康讲座、大学生的合理膳食构成、亚健康状态以及健康心理等内容。同时面向上海市东北片高校跨校非食品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营养与健康”的系列讲座课,力争做到浅显、易懂、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目的在灌输食品营养学知识的同时,能够真正做到对大学生健康、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有所帮助。

2 教学手段建设

我们将教学内容分成各个主题制作成Powerpoint,同时让学生参与版面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插放图片以及动画制作,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查阅大量资料,制作的Powerpoint非常精美。此外,购置了卫生部医学CAI课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等,通过对不同播放形式的教材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大量信息简便、直观、生动、有效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深化了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多元化

除采用多媒体教学、部分内容学生自学以外,通过本校天空教室的网络学习平台,将许多学习辅助资料挂在网上,便于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我们还尝试着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其他一些改革。

3.1 改革考试方法,以综合练习代替传统的期中考试

如学生通过计算自己一天的能量消耗,对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一天的膳食摄入情况再进行食谱的编制,通过计算食物营养成分计算表、膳食评价表、营养素与来源分配、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以及能量来源分配等,对自己编制的食谱进行营养评价,再根据所学知识对食谱进行改进。通过此综合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营养学理论知识,并且做到学以致用。由于食品营养学知识不仅与基础医学有关,而且与农业科学、食品科学密切相关,与食物生产有关,所涉及到的数据以及实用知识也相当多,因此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的形式,题型相当灵活,不仅涉及基础理论知识、生活实际常识,还有考察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比如谈谈开发一种新型老年食品的设计思路等,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调动其积极思维的能力,还能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开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3.2 改革“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设定专题讨论课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制作与食品营养有关的专题Powerpoint,上台发言交流,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才能。通过学习交流,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更加热爱本专业,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4 学科建设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一名、副教授三名,具博士学位2人,一位博士在读,硕士学位2人,另有实验师1名。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新)食物资源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生理活性物质及其生理功能;食品及其原料在贮藏、加工与流通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规律,为(新)生物资源中营养成分及生理活性物质有效的开发与利用途径确定最适加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本学科点隶属于本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上海市重点学科资助项目,在有充足经费的支持下,已开展和拟开展以下的一系列学科建设工作。

4.1 规范教学管理文件

我们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编写了新的教案,不定期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教学管理文件规范。

4.2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本学科点目前承担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948项目、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教委基金项目等以及一些横向课题,通过加强研究生教育、对外的学术交流活动等,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将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

4.3 实验室建设

我们编写了《食品营养学实验讲义》,并到其他高校取经学习,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经专家论证后,建设了“食品化学与营养综合研究室”,具有同时为本科生、研究生实验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多功能性,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

4.4 开设研究生双语课程“高级食品营养学”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大纲的制订等。通过开展食品营养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带动该课程的建设。并有本学科点的老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资助下,在美国进修、学习过一段时间,将美国大学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和营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

4.5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加强与上海市食品学会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接收新信息;增强与企业单位的联络,引进食品营养方面的科研项目,进一步推动学科点建设和发展。

5 试题库建设

在试题库建设方面,由于食品营养学属于专业基础课,以教授理论知识和拓展学生知识面为主,不像大学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容易编写试题库。因此我们制作了食品营养学成套的试卷4套,由于食品营养学题型比较灵活,因此我们只编写了参考答案,内容涵盖面非常广,这样便于考试时随机抽取,并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有关的考题。

6 结语

通过上述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认为食品营养学教学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编制食谱时非常认真,有的将食谱一遍一遍地修改,认为真正学有所用。一般每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学习成绩良好,没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

当然,我们的改革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努力,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需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学科建设是我们近年的主要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光慈主编.食品营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Gordon M. Wardlaw:《Perspectives in Nutrition:》,Seventh Edition,Higher Education,2007.

[3] 陶宁萍,尤俞敏,倪晔,食品化学课程改革初探.中国高校教育与研究,2003(4).

作者:陶宁萍 刘 源 王锡昌 倪 晔

第二篇:医药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中国药科大学 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摘要: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的需求,针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食品营养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教学;创新

我国的国民健康素质日益增强,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这些无不与食品营养息息相关。正像古人所言:“民以食为天”。营养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当代学生都应当具有基础的营养知识[1]。以美国大学生为例,他们中至少有50%的人修过营养学课程,80%以上的人接受过营养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营养学可分为人类营养学(Human Nutrition)、社区营养(Community Nutrition)、临床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中医营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trition)、分子营养学(Molecular Nutrition)、运动营养学(Sports Nutrition)、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等。食品营养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有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还有如何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等[2-3]。由于营养主要来自于食品,因此食品营养学也是其他各分支营养学的基础。

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大多数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食品营养学”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目前,全国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医药院校约有20所,如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这些高校均开设了“食品营养学”课程。其中,许多高校开设的“食品营养学”课程都仍然无法摆脱农业或轻工业专业的影响,使其丧失了医药院校食品类专业本身所具有特色优势,因此改革刻不容缓。在中医药学背景下的“食品营养学”,以医药院校的特殊优势培养出了新一代食品科学的复合型人才。

1 医学院校“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时不足,内容拓展不够

“食品营养学”内容丰富,但课时少。以中国药科大学近几年的课程理论学时数为例,当理论学时数由最初的50学时缩减为34学时之后,由于学时的限制,使大量内容只能在短时间内教授完毕,就造成了教学质量骤减、学生对基础知识印象模糊不清的局面。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变化,科技与信息也在飞速发展,食品营养学的研究进展也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也能与时俱进。只有教师紧跟时事的变化,密切了解与该专业相关的新闻热点事件,不断根据专业文献的发展及时更新有关营养的观念和知识,每时每刻处于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前沿,课堂知识才会变得饱满,对问题讲解也会更加透彻,这都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1.2 教学方式老套

讲授教学仍然作为“食品营养学”的主要教学方式,虽然除板书之外还增加了幻灯片放映的方式,但是仍不足以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尤其是在当今网络时代,当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学生的必备物品后,网络环境的诱惑力显然强于传统讲授模式的课堂教学,这就使枯燥乏味的“满堂灌”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1.3 考核方式单一

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也是改变目前“食品营养学”教学现状的有力手段,使考核方式多元化,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应试压力,使整个课程充满轻松愉快的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基础知识得到实际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目前包括“食品营养学”在内的大多数课程都只有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这一种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过分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本该具有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闭卷考核的结果就是学生不再重视日常知识的积累,学习死记硬背,考前突击,考完就忘。

2 教學改革的途径

2.1 结合医药学院校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食品营养学”课程涉猎内容的广度,足以让不同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侧重点。身为医药院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围绕“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办学方针,充分发挥中国药科大学教学优势。比如,由于学生对人体生理、生物、化学等知识了解较多,认识较深,可以将营养学中对相关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机理的讲解作为基础内容的重点,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各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的理解更加透彻,也可以作为特殊人群的营养和膳食营养与疾病章节的基础知识。此外,为了充分体现中国药科大学的特色教学方针,没有采取一般的像其他农业院校以普通大众食品为主的研究方向,而是以功能食品评价和制造为主要研究方向,这样既体现了“食品营养学”中有关食物活性成分、药食两用食材成分的内容,还成功与学校药学基础学科知识相结合,充分表现出了学校的特色。

2.2 丰富教学方法

为保障良好的教学质量,就需要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当教师拥有了丰富的教学知识,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提高,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如果不跟随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那么一定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在课堂中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走,并且可以走到自己的前边,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课堂氛围。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社会上有关食品营养学的热点时事以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营养学误区来讲授课程内容,通过积极的课堂讨论,达到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目的。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网络,通过布置课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寻找所需要的、所感兴趣的知识。比如在课程之前,在eClass上提前发布知识提纲、布置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讨论,就可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得到提高;还可以使用微信、QQ等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堂内外交谈。

2.3 改革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改变仅期末一次考试的方式,可以将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并举,利用二者共同的成绩来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目前,中国药科大学已开通eClass教学,全校所有课程已全部上线。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在线教学平台,加强与学生在线互动。可以在平台上布置作业或单元测试题,以及设置讨论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定平时成绩。从这种改革的结果来看,这种考核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可以不再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大大提升“食品营养學”课程教学质量。

2.4 重视学生课程评价

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无法一蹴而就。但为了作为主体的学生,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对学生的反馈予以充分的重视,反思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

3 结语

上述“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都是结合中国药科大学等医药院校实际情况进行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体现医药院校食品类课程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孙远明. 食品营养学[M]. 第2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103-120.

Laur C,Ball L,Ahankari A S,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inaugural international summit for medical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J]. Public Health,2016,140:59-67.

Susan Martin Gould. Potential use of 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s(CRS,Clickers)in foods,nutrition,and dietetics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2016,48(9):669-674.

作者:陈贵堂 王岁楼 王志祥

第三篇:“食品营养学”课程双语教学探索

[摘 要]该文针对本科生“食品营养学”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与评价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方面的效果。对该文作者所在院校食品专业农林卓越实验班采用“老师在速课平台上发布微课PPT和微视频-学生课前分组学习-学生课堂上演讲-共同讨论与总结”的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模式,能显著提高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专业知识的兴趣,且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应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该教学模式为新工科教育体系下农林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食品营养学’在线开放课程”(CQ201958);2018年度广东海洋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翻转课堂+双语教学模式的食品营养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XJG201842);2019年度广东海洋大学质量工程暨“创新强校工程”教学类项目“‘食品营养学’在线开放课程”(XJG201930)

[作者简介]范秀萍(1979—),女,安徽东至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水产品保活运输与加工研究;夏杏洲(1969—),男,浙江绍兴人,硕士,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研究;郑惠娜(1979—),女,福建漳洲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水产品贮藏与加工研究。

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1]。作为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在食品类高水平研究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及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研究食品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应用性基础科学,涉及的知识面多、应用性强且知识理论不断更新。在新工科教育体系下,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双语教学模式改革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食品营养学的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

双语教学是指针对某一学科或主题而采用一种以上的语言来组织和进行以某一内涵教育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理解、思考、表达和解决食品营养学理论的水平,从而能够了解最新国际化知识动态,跟踪国际发展趋势,并通过双语课程学习掌握能够与国外先进技术人员进行流畅交流的能力。为毕业生的自身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因此,在食品营养学的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食品及相关专业”是轻工业高等院校和高等农业院校的常规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如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和食品营养学等均开设了双语教学,如华南理工大学的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课程、天津科技大学的食品科学技术导论课程先后入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项目[2]。作者所在院校也将双语教学应用在食品微生物学与食品化学课程中[3]。“食品营养学”全英语与双语课程也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在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教材选择与内容设置不合理、学生英语水平不一致、教学方法单一等而影响教学效果。尤其是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不适合学生需求,虽然双语教学已经广泛被许多高等学校所接受,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也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如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1)完全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食品营养学英文专业教材还很难找到,全英文的教材如《Nutrition》内容多、教材厚、专业词汇量很大,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词汇、学习效果不理想;(2)学生英语水平不一致,不仅给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困难,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选择合适的教学对象是保证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3)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不适合学生需求,虽然双语教学已经广泛被各高等学校所接受,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也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如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根据“食品营养学”的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更新速度快的课程特点,目前主要还是以教师课堂“讲”、学生课桌“听”为主,这种单靠机械记忆,不靠独立思考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独到见解、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培養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食品营养学”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前主动完成教师之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提供教学内容的微课或微视频,学生在课前可多次学习主要的知识点,不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并且能够借助资料与工具书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课堂上通过相互提问、答疑与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同学们能够学会主动查找资料、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在食品专业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如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食品添加剂等[4],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均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以微课或微视频为教学手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食品科学专业课程也逐渐被应用[5]。采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食品营养学的双语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明确将“具有国际视野,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具有较好的外语表达交流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列出来。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对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建议采用双语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探讨适合的双语教学方法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以广东海洋大学食品专业农林卓越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在食品营养学课程双语教学中采取了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研究对象

为了验证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中的效果,选取本校食品学院2016级农林卓越实验班学生作为试点对象。该班同学英语基础平均水平较高,已全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且有一定的口语与写作能力。课堂讲授以中文为主,有30%英文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上课之前建立与学生相互联系的QQ群,并借助速课平台,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安排、阅读书目及相关资料上传发给学生,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能清楚本课程的详细安排。

(二)教学内容

选取“食品营养学”的第二部分内容(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主要介绍不同种类食物的营养特点及加工对营养价值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是在基础营养学知识的基础上对营养学知识的应用。学生能够直接联系生活并能主动学习。中文教材选用孙远明的《食品营养学》,英文参考阅读教材选用Nutrition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另外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网络学习资料,如Food chemistry杂志中营养专栏中的文献。

(三)翻转课堂的实施

课前准备:将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的PPT与微课视频发给学生并公布在速课平台上,并在上课之前一周提醒学生提前预习课堂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3~4个小组,每组给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题讨论问题,同时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资料。如针对食物营养价值这章内容,根据学生前期的知识准备将其分为4个讨论专题:“你认为是吃荤好还是吃素好?”“蔬菜与水果能相互替换吗?”“如何合理食用主食产品?”“你了解乳与乳制品吗?”

学生课前学习与讨论:学生通过速课平台在线学习教学内容PPT和微课视频,完成学习内容后面的小测试(同时必须达到80分以上才能继续学习下一个知识点);并针对每个讨论专题准备演讲材料,包括:查找资料、小组讨论、PPT的准备及归纳总结。PPT准备要求至少50%以上的英文内容。

学生课后学习与讨论:学生通过教学内容PPT和微课视频学习,并针对每个讨论专题准备演讲材料,包括查找资料、小组讨论、PPT的准备及归纳总结等环节。

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老师先用10~15分钟的时间介绍这次课程总的知识点;每组学生先用5~8分钟演讲专题内容,陈述自己的观点,由其他组的同学提问并相互讨论;最后由学生共同总结,得出主要的知识点与专题总结。课堂交流讨论中引导学生们用英文。经过与学生交流我们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动脑,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解决老师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查阅相关资料准备PPT演讲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主动学习了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提高了英文阅读水平,提高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开始接触了本学科的热点,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制作演讲PPT的过程中,也训练了学生PPT制作与交流的能力。此外,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与合作,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课堂上英语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与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外知识的拓展:每周发送一篇食品营养相关的英文科技文献,要求学生阅读并写出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并在每次课的最后5分钟内由一位同学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前4周时间内可以直接用中文演讲,中间4周内可以用中文+英文介绍,最后4周内要求学生用全英文介绍,采用逐步过渡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英文演讲,锻炼了学生们的英文听说能力。

(四)效果评价

在该部分内容学习结束后,在问卷星上采用一份课程学习反馈调查表和课堂测验对学生进行课堂考核与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能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对课程有更大的学习兴趣,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还能提高语言表达与英文演讲水平。所有学生对课程双语教学认为“较为满意”,虽然同学们认为双语教学增加了学习压力,但仍认为在食品营养学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很有必要,可以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尤其是英文文献查阅与英文演讲水平。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总体效果、认同度以及英语水平的提升等方面给予了肯定评价。课堂测验采用中英双文,学生平均成绩达到85%,學习效果较为理想。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若能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一步完善,更加灵活多样,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五)课程考核方式

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能促进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促进教师教学效果的改进。为了全面评价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同时也对“食品营养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学生总评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主要包括课堂参与占10%、作业与课堂测试占10%、课堂专题汇报与英文演讲占20%;(2)课程论文:占总成绩20%,以开卷如专题论述、营养调查论文、个人学习体会与课程建议等考核形式进行,由教师给出题目,每人一题;(3)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40%,题目类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填空、判断、简答题和论述题等笔试考核,且题目可以有20%的内容需要用英文回答。这一多种形式的考核模式在本课程开课时就告知学生们了,以促使学生们在课程各个环节更加充分的学习与表现,也由此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较以往既扎实扎牢了“食品营养学”专业知识基础,还训练了学生们阅读资料、讨论交流、英文演讲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微课将专业知识细小化、可视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种网络教学资源的普及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更新快、课堂教学容量大、英语水平不高等原因而影响学习效果的压力。微课的出现也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更好地应用,尤其是在专业与双语教学课堂中。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同时,培养了英文交流与演讲的能力;而且教师在教授的同时,也获得了不断学习与进步的机会,提高了教学水平。这种教学模式适合新工科教育体系下农林卓越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獻

[1]Schwieter,J.W.Ofelia Garcia: Bilingu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A Global Perspective[J].Applied Linguistics,2011,32(4): 456-458.

[2]刘柳,付熙哲,吴东亮.以食品科学概论为例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06):84-85+88.

[3]雷晓凌,吴红棉,吴晓萍,等.普通高校提高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效果的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07):1121-1124.

[4]刘尊英,赵元晖,曾名湧.基于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05):123-124.

[5]林少玲,江惠琴,胡嘉淼,等.微视频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食品毒理学”课程为例[J].农产品加工,2019, (03):96-97+101.

Exploration on Bilingual Teaching of Food Nutrition Cours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l

Combining Micro-lecture and Flipped Classroom in Bilingual Teaching

FAN Xiu-ping, XIA Xing-zhou, ZHENG Hui-na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China)

Key words: micro-lecture; flipped classroom;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作者:范秀萍 夏杏洲 郑惠娜

上一篇:医药生物技术论文下一篇:支架式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