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对外贸易结构探究论文

2022-04-23

厦门对外贸易结构探究论文 篇1:

福建自贸试验区对福建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摘 要: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福建自贸区”)的建立,是加快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和实施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同时给福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本文以福州片区自贸区的建立对福建省对外贸易的影响为研究视角,除了分析研究福建自贸区设立的背景,指出福州片区对福建省对外贸易带来的机遇,还将简要探析创建自贸区对福建进出口贸易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关键词:福建自贸区;进出口贸易;福州片区

一、引言

2014年12月12日,國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Fujian)Pilot Free Trade Zone)。福州、厦门和平潭三大片区构成了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大陆最靠近台湾的自由贸易区,福建自贸区自建立以来着重于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其中,平潭作为福建第一大岛,自贸区地理位置优势突出,可着力打造两岸自由贸易示范区,并逐步拓展到国际自由港;厦门片区政策优势明显,应以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作为重点区域投入,海沧保税港区则可作为厦门自贸园区建设的主要试点;而福州是自贸区和国家级新区双覆盖的城市,其片区重点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在搜索相关文献资料之后发现,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就福建自贸区与其他自贸区可学习经验、福建自贸区与闽台发展对接机遇、福建自贸区三大片区做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关于各大片区精准定位的研究此起彼伏,但以福州片区的建立对福建省对外贸易的影响为视角的研究分析很少,因此对于进出口贸易受到自贸区建立深入影响的研究有较大的意义。

二、福建自贸区设立的背景

1.区位优势明显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北接长三角,南下则是珠三角,本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地区经济水平发展良好有充足的实力发展自贸区,且自然灾害少,该地区除了有充足的货源、交通便利、有利于货物运输和自贸区发展外,靠近东南亚国家的侨胞众多,靠近台湾地区也有利于两岸贸易和发展。福建自贸区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探索两岸经济合作新模式,于腹地的很多海西企业而言,极大便利了经贸往来。

2.发展基础良好

福建省陆地海岸线长3751公里,分布有125个港湾,拥有丰富的港口海洋资源。福建省水产品、农产品、石材等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特别是以金属、非金属矿产居多。例如,福建龙岩紫金矿业和厦门钨业年产量非常大,都是知名的国内外行业。因为有着这些丰富的空间资源和自然资源,福建省优势产业有着十分明显的特色,这为福建自贸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片区优势产业突出

福建自贸区在2015年4月正式挂牌,面积共118.04平方公里,包含福州、厦门和平潭三个片区。福建自贸区的三个片区,有着各自的优势产业。平潭片区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港口和航运、文化创造等产业。厦门地区作为海峡两岸贸易中心,可以重点发展现代港口产业,从目前形势来看,厦门长庚医院作为自贸区的产物之一,有很大的实用性和借鉴之处,同样三大片区以后可能会出现台湾的旅行社、台湾的酒吧和夜总会、台湾的职业培训机构等。而福州片区主要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精密机械、现代金融等产业为主,建设一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枢纽城市。

三、福州片区自贸区对福建省进出口贸易带来的机遇

1.海丝优势:沿线主要贸易国家进出口贸易

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圈的首府城市,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福建省最大的城市。为落实自贸区建设,立足于“一带一路”和总体布局,福州市出台了《福州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方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帮助福州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实现全面开放格局。在此政策推动下,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更广泛和密切的经贸、文化交流。同时2020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侨资、侨智、侨力引进工程,鼓励引导侨胞回乡投资兴业,支持新生代侨胞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因此,随着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福州获得国家自贸区、福州新区、海丝核心区、生态实验区等政策优势,省级政府赋予充当全省排头兵的地位,也会促进福州市多元化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在强调“道联通、贸易流通、货币流通、人们的沟通”四个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福州将服务全国两岸自由贸易区,为放眼全球定下了基调,持续改善自贸区服务和报关,以及国际金融服务、投资保险、行政服务和高品质的管理,实现自由化、便利化,使得在沿海运输物流、国际中转服务以及清关贸易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样的融合发展,也将为福州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构筑新的增长极,在促进区域共同繁荣的同时,也促进福建省沿海地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

2.产业优势:跨境电商和先进制造业

福州的产业结构则富有优势而多元化。福州在原两个县级市分别有著名的制造业企业福耀玻璃、恒申控股。在新兴产业方面,政府将一批朝阳产业作为重点引进与扶持的对象,在长乐区(同时也称为滨海新城,是福州新区的主要发展方向)大规模发展IT行业。福州已有的福州软件园与福州高新区培育了一批知名的IT行业企业,主要有新大陆、星网锐捷等上市公司。微电子行业的瑞芯微电子近来颇有名气。福州在城市南部建设了汽车产业基地,东南汽车、福建奔驰虽然产量小、产值低,但也是客观存在着的企业,能提供岗位。还有非常重要的是闽系房地产企业,尽管这些企业大多把总部迁往上海了,但其发源地是福州,在福州仍有大量重要业务。

跨境电商产业方面:福州片区成立四年多来,利用这个机会福州保税试点城市批准建立电子商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支持引进跨境电商进口的政策,创新了跨境电商的监管方式。如今,一大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配套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福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先进制造业方面:自2018年以来,福州片区积极对接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申远二期、东旭光电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先进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为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加快福州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福州市将通过发展基础赋能平台、发展行业特色平台、发展服务应用平台、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等措施,依托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完善新产品开发测试系统,持续高效地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3.金融优势:金融机构和金融创新

福建地区向来是民间金融异常发达的地区,从2013年以来,福州及其周边城市(如宁德)由于泡沫破裂,信用评级急剧降低,当地的民营企业家很难申请到贷款,又被迫用更高利息从民间资本融资,造成恶性循环。而自贸区提供的一系列国际金融优惠政策,有助于大量没有出口的民间资本找到突破口,一定程度上缓解泡沫压力。作为省会城市,福州拥有的政治优势就是省属国企总部与省级金融机构的存在,这些企业提供了大量高层次的就业岗位。其中,中国武夷是行业外鲜少听说的著名世界级承包商。最为著名的是兴业银行,作为福建的商业银行,其发展势头良好,并把大量业务布局在福州。

4.贸易优势:进出口贸易发展

自贸园区的保税政策和延时通关政策,有助于降低通关和仓储成本,促进进口贸易的发展。福州地貌多山,且受到政治影响,交通不便,内陆腹地较浅。但随着新世纪高铁建设的大力推进,目前从福州出省的客货混跑已经覆盖到江西,对接两湖等内陆省份,大大扩展了福州港的纵深。结合本身的港口和仓储优势,进口货物能够直达内地企业,为进口货物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进出口贸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福州片区自贸区对福建省进出口贸易发展带来的挑战

1.金融人才与自贸区发展需求相矛盾

据相关统计,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缺口超过300万,复合型人才“一将难求”,风控岗位的人才需求尤其突出。近期国内各大高校也对互联网人才培养痛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推动配套人才体系建设。如今,“科技+金融”已逐渐成为自贸区核心功能,只有如此,才能促进贸易的便利化、监管的高效化、功能的专业化共同发展,以满足区域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也就是说,自贸区复合型、多元化发展离不开金融从业人才,福州片区对金融人才数量和人才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而现有金融人才已不能满足自贸区的需求。

2.进出口贸易监管模式有待提高

贸易便利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际大型生产的发展、劳动,以及跨国企业国际分工的深化,特别是IT企业及时性采购的需求和终端物流服务的不断增加,“海关作为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在整个国际物流服务过程中处于关键环节。海关通关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国际物流的畅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缓慢,贸易转型困难

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增长进入了停滞状态,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复杂。尤其是欧洲各国经济复苏步伐越来越慢,国内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也导致外贸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我国外贸企业也面临巨大挑战。

从图可知,2020年在福建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3%,超过了2000亿美元。“转型升级”已成为外贸行业的重中之重,创新才能进步和发展,由于外贸企业诸多矛盾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做出选择,通过转型升级取得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但企业需要谨慎选择转型升级需求的方式,只有选择最实用、最符合企业自身的方式,才可以化危机为机遇,使企业渡过难关。

五、福州片区自贸区发展对福建进出口贸易挑战的应对措施

1.转变职能,使得监管模式更加科学

福州要进一步对接“一带一路”规划建设,充分利用港口资源优势,以扩大吸引海内外客商参与港口的建设。2018年3月1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正式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次合并非简单的检验检疫挂靠海关,而是打散后重新调整,这就使得贸易便利化加强,监管合力(监管设备、进出口商品的风险防控等)也进一步加强。

2.深化多元贸易,以目标为导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21世纪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核心、丝绸之路海上通道、福州片区应积极创新发展贸易,重点建设免税商品交易平台、港口贸易中心服务平台和服务外包产业合作,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自身定位和区位优势,建设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中心、海洋产业合作中心和金融合作中心。

3.加强完善跨境支付,着力提升通关效率

除了完善跨境支付新手段、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是提升海关通关效率,因为这是福建省港口物流效率提升的重中之重。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区,我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高,这严重影响我国通关效率。福建省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货物在进出口的过程中,不仅受海关的监管,同时还要符合其他相关进出口条件。而企业在各部分之间协调,直接导致物流的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进出口贸易物流的效率,从而影响通关。

六、结论

在深水区改革的新常态下,福建自贸区要认识自身特点和存在的优势,要加强体制创新,特别是台海两岸互动发展,探索适用于福州地区的开放政策。福建自贸区应以两岸金融贸易领域先行先试为重点,探索有利于中国整体的新举措,帮助重构国际贸易新规则。一方面,通过福建保税区的建设,必须控制风险,进行全面改革,促進国内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中国将促进双方的国际经济发展,并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抓住机遇并获得发言权。在新一轮改革中,福建自贸区也将取得巨大成就。福州地区将自强不息,安定台海两岸,建立“海上丝绸之路”中心城市,完成经济引擎的重担,配合周边地区,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史轩亚,陈丽霞,朱斌.福州市自贸区发展方向选择研究[J].海峡科学,2015(5).

[2]李敏杰.福建自由贸易区与上海自由贸易区经验的学习复制与创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3):159-160.

[3]陈夏娜,常婷,朱文清,林丽萍,杨丽.福建自由贸易区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借鉴及创新研究[J].特区经济,2017(10).

[4]闫华清,孙仁兰.基于SWOT分析的福建自贸区发展战略研究[J].对外经贸,2016(07):37-39.

[5]冯丽娜.如何推动福建自贸区下的闽台经贸发展——基于国际贸易区域发展视角[J].现代交际,2018(14):159-160.

[6]唐滢.福建自贸区发展策略选择与定位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3):16-17.

[7]潘冬东.福州自贸片区建设与文化走出去[J].大陆桥视野, 2017(03).

[8]关成颖.福建自贸区金融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17.

[9]刘文图,侯秀英,伍晶晶,阮铃凤.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经济与管理[J].2017(03).

[10]田川,张亭亭.福建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J].经济视野,2017(23):48-49.

[11]李思卿.福建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完善福州海关监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12]洪华晖.福州自贸区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研究[D].福州大学,2017.

[13]沈金洲.贸易便利化角度下福建自贸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研究——以福州关区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9.

作者:杨永吉

厦门对外贸易结构探究论文 篇2: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河套地区农贸翻译的三维转换

[摘           要]  主要以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农贸翻译的三维转换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生态翻译学“三生”和农贸翻译的转换关系为主要依据,从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几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使农贸翻译可以充分发挥对外商农畜产品贸易行为指导的价值与意义。

[关    键   词]  生态翻译学;农贸翻译;三维转换

在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加强农贸翻译的三维转换十分重要,其不但同我国农畜产品对外贸易产业全面发展有关,还同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莫大联系。河套地区处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优质农畜出口商品涉及80多个国家及地区,连续八年居自治区农产品出口首位。为此,相关主体需给予农贸翻译的三维转换高度重视,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比如,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将其存在的实效性最大化发挥,为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我国核心竞争力提升到新高度。本文针对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农贸翻译的三维转换进行深入分析。

一、生态翻译学“三生”和农贸翻译的转换关系

(一)“三生”和语言维度之间的转换

在生态翻译学中,“三生”主体之间是互相依存和关联互动的动态平衡关系。在移植文本时,译者需要从语言转换角度入手,对境(翻译状态)、本(文本状态)、人(翻译群落状态)进行良好处理,从语言生态的层次入手,使“三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1]。针对语言维度的转换来讲,在农贸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农贸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语言生态环境进行充分关注,语言维度的转换需要满足语言生态环境,尤其是语言生态的大环境。并且,需要对原语文本生态与译语文本生态系统的语言生态保持平衡状态。与此同时,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需要平衡翻译群落中的诸者关系,从语言层面入手,保持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实现互动共进的目的。

(二)“三生”和文化维度之间的转换

在移植文本时,译者需要從文化转换方面入手,对境、本、人的关系进行处理,进而使“三生”动态平衡状态得到维持[2]。针对文化维度转换来讲,在农贸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生态环境中的文化生态环境,并且进行文化维度的转换时,需要适应文化生态环境,尤其是译入语国家的整体文化生态大环境,进而使原语文本生态和文化生态处于平衡状态。与此同时,需要平衡翻译群落中的诸者关系,从文化层面入手,维持各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实现互动共进的目的。

(三)“三生”和交际维度的转换

在移植文本时,需要从交际转换的层面入手,对境、本、人的关系进行处理,进而维持“三生”动态平衡[3]。针对交际维度的转换来讲,在农贸翻译时,译者需要对交际生态环境进行关注,其交际维度转换也需要适应交际生态环境,尤其是译入语国家的整体交际生态大环境,进而使原语文本生活与交际生态处于平衡的状态。与此同时,译者需要平衡翻译群落中的诸者关系,从交际层面入手,维持各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实现互动共进的目的。

二、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农贸翻译的三维转换

(一)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度主要是对言语微观属性的一种反映,对语言形式和修辞风格进行强调,从实质上来讲就是实现最佳适应性转换[4]。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无论是在句式方面,还是词语表达习惯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汉语句子中,不一定要有主语,而在英语句子,除了特殊情况,一般都需要主语。汉语表达主要是对语义的特征进行突出,而英语的表达主要是对结构形式的强调。在汉语中,有重意合的特质,在句子成分的衔接方面,体现在上下文的情境中;在英语中,有重形合的特质,将中文翻译为英文时要求词语和句子之间需要通过连接词进行衔接转换。

针对农贸翻译来讲,翻译主要是为了对外国客商进行宣传与推介农畜产品。因此,在语言表达方面,需要满足现代英语的思维习惯,需要简洁明了,而一般情况下汉语产品介绍都具有浓墨重彩,通过强烈的渲染,对产品形象进行强化[5]。在转换语际时,译者需要对外商的阅读期待和认知水平进行优先考虑。在遣词造句时,不仅需要对英语表达习惯进行考虑,还需要对语言表达形式与修辞风格进行照顾,进而更好地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保证译语语篇是连贯得体的。

(二)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因为在性质上和在内容上,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想要防止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对原文出现曲解,译者关注原语的语言专函,并且还需要对该语言属于的整个文化系统进行适应,并且在翻译过程中对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进行关注。针对农贸翻译来讲,文化维度的转换需要注重把当地产品文化的内涵传递给外国客商,使外国客商可以对我国河套地区特产和产品质素进行了解的同时,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土文化进行体味和感受。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先通过汉语语内转换,尽可能地把经典中蕴藏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解码,利用语际的转换,对原本文化品格进行忠实再现,使外商和意向客户可以在不经意过程中对当地蕴藏的文史风貌进行了解,进而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度[6]。

例如,在介绍巴彦淖尔产业展区时,可以引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该句话的译文为:Cattle and sheep can be seen everywhere when the wind blows across the grassland.以此对原文夸张的手法进行沿用,把作者描绘的巴彦淖尔市的自然风貌进行再现。其中产业产区用Industrial producing area进行转换翻译,对外商来讲,可以了解Industrial producing area指的是什么,满足外商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认知水平。

从文化维度入手,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史底蕴与丰富的语言词汇,如典故、成语、诗词、习语等。对中国人来讲,提到深入灵魂、不足为奇等词语,在理解时没有太大的问题,而对外国游客来讲,内容艰难晦涩,无法准确把控,容易在文化理解方面产生障碍。因此,在对外贸易翻译转换过程中,译者需要对史学家或者是汉语专家的研究成果与专业知识,例如事件考究、相关典故、解释与注解等,进而对汉语进行理解,对本文的蕴藏的其含义进行解释,对情境中的意蕴进行把握,在对汉语文化内涵与精髓进行理解的前提下实现转换语际交际,以便于外商的接受和理解。

(三)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度主要是从语言交际功能层面入手,在翻译时可以实现交际意图的转换,主要是指译者除了传递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把交际层面作为重点转换内容,对原文的交际意图能否在译文中得到体现进行关注,适当调整没有交际作用的信息[7]。在农贸翻译中,交际维度的转换需要对交际意图进行密切关注,译文可以使外商理解,并且可以对目的语文化进行对接,并且可以在交际环境中使译文达意,实现对当地农畜产品进行宣传与推介的目的,进而吸引更多的外商对农畜产品进行购买,提升成交量。

部分汉语表达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些汉语无法和英语语言文化实现对接,这时译者需要把交际维度作为重要手段,把英语文化表达习惯作为取向,进而使语言交际可以实现有效转换,这和农贸翻译的目的是一致的[8]。在农贸翻译时,针对没有意义、干扰交际作用的信息,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缩减和删节等形式进行调整,进而使译文更加流程简介。因此,针对汉语一些有关景物描写的词语,在翻译时需要化虚为实,去除不必要的词语,进而使译文可以满足英文表达習惯,实现有效交流与沟通的目的。

例如,在河套酒的介绍中,对“地偏山川秀,酒缘河套香”进行了引用,其译文是:The land is on the side of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the wine is full of incense.通过对古诗文的引用,不仅可以凸显出文化内涵,并且对名称缘由进行了说明,可以更好地对外商进行介绍,以便于外商接受。

总而言之,对现代社会稳定发展来讲,大力开发农产品对外贸易至关重要,其不仅是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还是提高我国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大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农贸翻译的三维转换力度,促使其存在的作用最大化发挥。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农贸翻译的三维转换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农贸翻译的文化、语言、交际三维环境、三位转换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但是对农贸翻译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外商、译者、国家等,是多层次的,需要挑选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其相互交织并形成了一个整体。农贸翻译转换不仅仅限制在语言维度和交际维度以及文化维度三个方面,但是这三个维度是最主要的,是可以对农贸操作适应和选择活动的普适原理与复杂过程进行反映的,并且也是生态翻译中复杂机制的中心代表。

参考文献:

[1]杨春林.生态翻译视域下“三维”转换翻译策略研究:以科幻作品《三体Ⅲ·死神永生》英译为例[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1(4):34-38,45.

[2]周楠,吴俐霓.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研究:以重庆武隆非遗外宣英译为例[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0(1):49-56.

[3]苏宇.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地区旅游景点翻译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86(5):367-368.

[4]吴晓.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1).

[5]谢琳琳.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旅游翻译:以桂林旅游文本翻译为例[J].海外英语,2018,382(18):58,69.

[6]刘婧.生态翻译学视角看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以皖南部分景区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45(3):56-59.

[7]王梅君.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国内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J].中国农村教育,2018,284(22):66.

[8]刘彩莉,刘娟,王燕娜.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昆明池景区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73(7):103-104.

[9]王莉.农贸展销会中参展公司名称翻译研究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7):330-331.

◎编辑 陈鲜艳

作者:李莹

厦门对外贸易结构探究论文 篇3:

对港口航道施工常见安全问题与措施研究

摘要:多种因素均可能导致港口与航道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问题,如施工工艺、施工材料、养护处理、地基处理、具体设计。为尽可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针对性的裂缝控制策略选用必须得到重视。

关键词:航道施工;安全问题;措施研究

引言

我们生存的地球被70%的海洋所覆盖,陆地仅占30%。在海洋和陆地相接的地方,有着绵延超过40万公里的海岸线,港口成为了40万公里海岸线上连接不同区域陆地与海洋之间的重要交通基地。有数据显示,全世界有大约90%的国际贸易是通过水路运输完成的,港口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港口航道与护岸工程是水路运输发展的基础条件,它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对于水路运输和港口航道安全、秩序运营有着重要的意义。港口航道的施工技术复杂,施工难点较多,如何做到科学有序、高质高效的施工,确保港口航道施工质量安全,实现绿色经济的施工是每个港口航道施工企业所关注的重点。

一、港口航道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更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我国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海洋石油平台的建设也促进了港口航道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港口航道的功能需求与日剧增。为了应对港口航道发展的新需求,国家在港口航道建设方面做出了一下调整:(1)增加港口航道的数量。(2)扩建大型海航和内河港口。(3)建设多功能性大型综合港口。港口航道与护岸工程在建筑施工中属于难点工程,特别是大型港口航道的施工面对复杂的环境,对于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为了满足港口航道建设的新需求,我国港口航道施工质量控制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并逐渐的向专业化和标准化管理转型。

二、港口与航道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分析

(一)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往往与港口与航道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出现联系紧密,如工程设计不合格,一类结构裂缝现象很容易因此出现。如港口与航道工程的设计质量不合格,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很容易出现应力失衡问题,裂缝问题在应力冲突现象下的出现几率将大幅提升。

(二)输送泥浆

泥浆输送是航道护岸工程中的重点技术,也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输送泥浆过程中的施工质量严重影响着护岸工程的质量。当施工不当时易引起护岸或码头塌方,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输送泥浆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时间。一些作业繁忙的港口来往商船较多,影响输送效率。施工企业应该合理安排输送泥浆的环节。一些老航道或繁忙航道可以采用水下管道敷设的方式输送泥浆。水下深度一般为2.5米,深度不足的位置需要重新挖槽,再敷设管道。输送泥浆的管道敷设前需要实际考察水下环境,了解地形,结合实际情况敷设管道。不符合管道敷设条件的采用其他方式输送,如船舶输送。船舶输送适合距离沿岸较近的护岸工程施工,且需要安排好进出航道的作业时间,错开港口航道繁忙时段。

(三)养护及其他问题

养护环节直接影响港口与航道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如出现养护不当、拆除模板过早等情况,养护措施的不当很容易导致裂缝产生。此外,地基处理不当、选用技术落后等问题同样可能引发施工裂缝,这些也需要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

三、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重点施工技术

(一)泥土处理技术

吹填方法是把泥泵中的泥土传送到填土地,使用综合性管理技术和方法,这样可以将泥土阻挡在外,防止进入到航道里面,也可以避免河道的再次污染或者堵塞现象。使用吹填方法的时候,需要在合适的泥土场开展,如果没有无接力泵,那么就要结合挖泥船的管线和扬程来选择,比方说废坑或者荒地这类区域,可以在这些地点建立沟渠,保证施工工作的有效开展。

施工人员先使用长悬臂架,并且利用挖泥船来排尽泥土,合理地协调好这两项工作,放置好泥浆在航道一边,并且回收和使用体积较大的沙质土。溢流方式也是需要利用泥泵来吸入泥浆,然后使用泥舱进行运输。溢流口需要设置在泥舱两边,通过溢流口来疏通管道中的水,这种处理方法可以综合地处理泥土,更好地节约时间,促使工作效率的提高。

施工人员在挖槽的时候尽量不选择淤泥多的地区,而是选择水流运行速度较快和容积较大的地区。要防止抛泥场里面与周边水域的风浪给抛泥操作带来不利影响,应该将抛泥地点设置在附近。还要减少抛泥的距离长度。之后,施工人员要确认好抛泥水域面积和深度,确保抛泥船工作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

(二)设计控制策略

为有效控制港口与航道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设计控制策略的合理選用极为关键,具体可从结构设计与温控设计入手。在工程的结构设计中,需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环境、预期寿命、结构特点进行设计,以此合理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构造措施、结构形式。为避免结构突变,降低基础约束和应力集中,应采用简单的结构形式,并合理设置变形缝。基于温度应力和温度场计算,可准确发现结构薄弱部位,这类部位可通过加设钢筋网片等构造钢筋、增加小间距与小直径构配钢筋的方式进行加固,以此提升抗裂性能。合理设置闭合块、暗梁、提高配筋率,并考虑保温和养护要求,结构设计即可更好服务于施工裂缝控制;温控设计需围绕原材料的合理选择、配合比优化展开,这一设计需关注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升和绝热温升控制,在保证其工作性能前提下,具体设计需尽可能降低单位用水量。具体设计应基于低水胶比、低坍落度、低砂率、高性能引气剂、高效减水剂、矿物掺合料展开,以此降低水泥用量及水化热。设计需结合开裂敏感性试验,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或试验法明确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最高温度、浇筑温度、出机口温度、温度应力,以此合理选用掺混凝性减水剂、埋设测温元件、埋设冷却水管等措施,即可更好控制施工裂缝。设计需保证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在5~30℃区间,内部最高温度需控制在70℃内,内表温差需控制在25℃内,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速率需控制在2℃/d内。

(三)挖槽

港口航道挖槽采用信息化、专业化的挖槽设备。在正式开挖之前需要按照试挖的参数调整开挖设备,并以试挖的基础数据为参考组织开挖。在开挖的过程中,对需要迂回施工的区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判断开挖条件,并对漏挖的地方重新开挖。但为了避免对统一区域重复开挖,正式开挖要严格按照开挖参数调整船位。开挖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分析开挖情况,发现开挖问题技术补救,以防小误差发展为大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港口航道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和海洋资源的开发探索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鉴于港口航道与护岸工程的重要性,施工企业务必要科学组织港口航道测量、规划、开挖、疏浚与混凝土浇筑,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重点项目施工动态监控,科学的组织港口航道拓宽与分道施工,并结合不同港口航道的条件需求做好护岸工程施工,确保港口航道施工质量。此外,还要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更多的有利于港口综合开发与建设的施工技术,全面提升我国港口航道与护岸工程施工的专业化与标准化程度。

参考文献

[1]陈毅.基于IWRAP和PAWSA模型的厦门港通航环境分析[D].集美大学,2019.

[2]覃永明.港口航道施工技术控制措施分析探讨[J].智能城市,2019,5(19):181-182.

[3]林久勋.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及应用策略探究[J].门窗,2019(18):103.

[4]黄李民.浅谈港口航道施工常见安全问题及其措施[J].居业,2019(09):180+184.

[5]周斌.基于港口与航道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裂缝控制分析[J].珠江水运,2019(17):106-107.

作者:赵梅军

上一篇:企业供应链间共享研究论文下一篇: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