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便利化利益探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合并经济全球化受阻的背景,更稳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微观层面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重要形式的自贸区正是这种趋势一个重要的体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贸易便利化利益探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贸易便利化利益探究论文 篇1:

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与贸易便利化研究

摘要:贸易便利化是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以市场采购为核心的贸易方式对推动贸易便利化有直接影响。国家和区域的贸易协定促进全球贸易便利化,但国际贸易传统流程交易成本高,易受经济危机影响,导致市场疲软。因此,需将贸易便利化视角转移向国内,通过简化流程、政策优化,降低贸易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对贸易模式创新可实现上述目标,而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作为在上述背景下产生的新型交易模式,其业务环节简单,且国家政策出台支持,为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莫大便利。

关键词: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便利化;交易成本;交易效率

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在开展采购贸易的时候,要在国家规定的地方,商品出口必须在对应的海关。通过系列配套政策出台,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逐步为厂商提供海关通關,以促进国际贸易开展[1]。以2011年国务院批准对市场贸易采购方式进行试点,经过一年发展后被正式推行。市场采购型贸易促进了义乌地区的发展,挖掘出市场潜力[2]。市场采购型贸易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应用于小商品的出口中,克服了传统贸易模式存在的弊端,为当地经营户出口及交易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就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与贸易便利化展开分析,为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的形成

1.1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理论

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让贸易活动变得更加方便,最大特点是采购商品要到国家认定市场集聚区,出口也要到规定口岸。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在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运行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将符合条件的地区作为专业市场为商品采购区,批准境内外企业及个人进入指定市场采购,之后向对应海关主管部门申报,审核后出口。由此可见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的特点——单向性:是指出口贸易,是单方向的贸易活动;普遍性:贸易主体具有普适性,符合条件即可从事市场采购贸易;特定性:市场采购地区是有规定的,要以国家指定为准。

我国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主要在东南沿海城市,义乌最具代表性。2011年3月国务院通过《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标志义乌试行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实施[4]。从此,义乌箱包、服装、纺织等产品采用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进行便利通关,提升了贸易效益。为了支持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提供完善的保障,建设国际空港陆港等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配套措施,提高当地市场、物流等资源利用水平。

由此可见,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为产业整合、产业集聚等,发挥出市场自身的作用,将各种商品资源聚集在一起进行贸易[5]。其中,市场主导性体现在市场采购模式,以专业市场代替原本的企业、客商贸易,采购商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选择。商流整合性体现为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市场贸易服务,建设目标客户群,分散商户和客户可共享市场信息,相应管理部门也可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有效监管。集中监管则是以集中行政管理方式减少管理环节资源消耗,简化审核审批手续,减少人为贸易障碍。

1.2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生成机制

1.2.1交易成本理论

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发生演变中,降低交易成本时一个重要原因,在寻求更好的交易方式。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认为,成本是交易活动中必然存在的,具有不可避免性,所以在交易时要全面考虑。交易成本是经济体系运行及贸易开展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降低交易成本成为了人们共同的愿望,扩展为展现产品价值空间、挖掘潜在利润[6]。此时,海关、检疫、税收物流等成本无法通过企业改革得到有效降低,导致国际贸易受到限制。因此,本着提高贸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被提出,其通过海关、商检及税收的便利,满足厂商降低成本诉,发挥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优势。

1.2.2劳动分工结构演进及职业中间商理论

职业中间商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职业中间商是专业生产者及消费者合一的专家,对市场扩张、形式变迁其决定性作用。部分学者认为职业中间商是劳动分工的结果,分工结构变迁及职业中间商发展促进国内贸易逐渐向国际贸易发展[7]。

市场采购型贸易中,外贸企业可认为是市场采购中顺利运行的人才及经济基础。因此,劳动分工结构演进及职业中间商是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的核心内容。若专业市场上国际贸易中经济主体为:经营户、服务中间商、加价中间商、国外需求者,且经济个体消费个性化特点。此时,专业市场经营及国外需求的国际贸易存在有以下四种分工结构:

(1)直接交易是指采购商和经营户直接进行交易,(如图1)。商品会直接送到采购商的手中,需求者支付货币给经营户,运输及仓储由双方合作完成。

(2)供求双方迂回交易1(服务中间商):此模式经营户就国外需求者引入服务中间商,完成商品交换迂回分工结构(如图2)[8]。此时,第三方经济体为中间商。

(3)供求双方迂回交易2(加价中间商):此结构职业中间商转为加价中间商。中间商在市场找到合适经营户,采购商品,再将商品转卖给国外需求者,完成贸易(如图3)。贸易中,交易由加价中间商组成,运输仓储也由加价中间商负责[9]。

(4)供求双方完全分工迂回交易

该交易是在供求双方迂回交易2(加价中间商)基础上的职业化交易(如图4)。

综上所述,四种劳动分工结构主要区别在职业中间商发挥何种作用,也是市场采购型贸易生成核心力量。

二、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及贸易便利化作用

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来源于自由贸易,其追求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是劳动分工结构演进及职业中间商发展的必然产物[10]。交易效率及交易成本相辅相成,和贸易便利有直接关系。因此,以下从实际业务流程、监管措施分析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的创新,以交易成本及交易效率分析贸易便利化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完善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提供有力地理论基础。

2.1从传统贸易方式到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的创新

2.1.1业务流程创新

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不同于传统业务流程,对采购订货、结算资金、发货、出口检验等环节进行了简化,大大提高了贸易效率[11]。

一般的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包含以下具体方面:

(1)采购订货

境外采购商在专业市场自行采购或委托采购。如果是自行采购,采购商需要做考察工作,对商品情况有全面了解,制定出采购方案,和当地经营户签订合同,支付定金。合同签订后就会生效,根据合同内容的要求,经营户要在规定时间内将商品送到相应地点,从而完成交易[12]。若为委托采购,在采购方主要委托外贸公司看货、订货并运送。

传统贸易中,进出口贸易双方以询问价格方式获取联系,经过磋商协调后,对合同名称、品质及规格有效协商并给予说明,签订合同。由此可见,传统贸易方式耗时加长,且效率低,货物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买卖双方容易产生纠纷。

而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则对此环节有效创新。首先,市场采购订货可让买家对事物比对选择,避免图片造成实物失真或样品丢失[13]。市场聚集区域讲给商品统一划分,买家可直观对比不同商家货物,为确定商品提高效率。然后,市场采购订货可以使买卖双方面谈签约,转移市场交易到专业市场内部。对易引起纠纷的交货方式及付款方式,采取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则可降低时间及成本。最后,对经营户而言,境外采购商采购使得国际贸易量增加,提高经营户在国际贸易中的参与度[14]。此外,经营户收到定金,在货物运输前要求采购商结清尾款,从而有效避免汇率风险及赊账风险。因此,市场采购订货可有效节约交易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贸易便利性。

(2)组货拼柜及装箱

市场采购货物后,卖方及时发货[15]。从实际情况来看,境外采购货物具有特殊性,为了方便交易起见,需要将货物统一归置到市场集聚区,之后以委托公司联系运输。为降低物流成本,采购商往往购置不同货品组柜,或和其他采购商共同运输[16]。

而传统贸易方式,卖家以合同组织装货,根据相关规定对商品进行包装,还要考虑到不同形式对包装要求不同。且传统贸易方式货品单一、批次较少、批量大,卖方安排运输不便。而通过组货拼柜则可节约货运成本,满足贸易散户小批量且多品种的运输需求。对运营户而言,采购商需将货物装箱,减少货运风险,吸引个体商参与到市场采购中,提高交易成交量。组货拼柜中,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可有效减少出口商及采购商成本,降低经营户货运责任,提高贸易便利性[17]。

(3)报检报关

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下,采购商委托专业报关机构负责检疫及通关手续,选择合适口岸报关。口岸报关中,报关单位报关要按照标准流程转检、验放。若为采购地报关,则报关单位在采购地报关,并办理转关放行手续[18]。

在传统贸易方式下,报检通关程序非常琐碎,有关乎货物正常运输,一般出口商品须检疫局出具通关单,之后和外汇管理局、货代公司等开具证明盖章,才能出关。当下对口岸报关方式创新一体化模式,报关单位仅需在采购地报关,口岸进行验放,简化报关手续,减少不必要时间及成本,便于交易便利化发展。

(4)发货提货

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下发货提货步骤单一简单,货物运输前,经营户以完成自身任务。此时,若采购商自行采购或代理人采购,可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提货。若委托外贸公司办理货运,则提货后可和外贸公司联系结算余下款项[19]。

传统贸易中,货物运输到指定地点,卖家仍然承担的风险。一方面,买方货物是否符合合同并不清楚;另一方面,尾款结算及不同付款方式,汇率浮动等都导致卖方承担一定风险。

因此,采购市场的经营户将签订合同、收款等集中到市场集聚区,以国家货币主导结算,避免出现较大收款风险及汇率风险,落实贸易便利化[20]。

2.1.2监管创新

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可以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发展,其要求监管政策创新。2013年4月份,国家财务部、发改委、商务部等颁布《关于同意在浙江省义乌市试行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的函》,对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提出新监管政策,其含义及创新如下:

(1)经营者备案登记

按照国家规定,市场采购型贸易经营者需向当地商务部门办理经营备案登记。通过商户备案监管,限定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主体,确保贸易可靠。

(2)海关监管

海关监管上,政府提出三点核心监管:其以,设置“市场采购”贸易监管,确保相关部门对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制定实施有的放矢;其二,保證质量可控、责任有效追究的监管原则,海关及质检部门制定政策,对经营者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对于信誉度较高的商户可以开设绿色通道,加快了贸易的速度;其三,对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出口货物单批次限定为15万美元,设置最高限额,避免部分恶劣分子投机取巧,扭曲贸易[21]。要增强规范商户对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的肯定,推动该贸易方式不断普及。

(3)建议实施备案及分类管理

在《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基本要求(试行)》及《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支持下,政府对出口商品建议提出,需针对采购商品供货商、发货人、代理人等,按照其实际诚信实情、商品质量及风险等,落实分类管理[22]。通过此举,可加强备案管理及分类管理效率,保障出口商品质量及安全,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4)税收及外汇管理

要提出针对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的税收及外汇管理,市场集聚区经营户在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支持下,出口商品享受增值税免税,经营利润有所保障。此外,外汇管理上,政府允许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缓解以往外汇管理难问题,为促进国际贸易,便于资金周转提供便利支持[23]。

2.2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下交易成本降低及贸易便利化

在经济活动中,产品和服务需求都要通过交易来完成。交易成本是经济活动中重要因素,也是贸易开展及获利基础[24]。当下,传统资源分工无法满足交易主体利润提高需求。因此,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下,可对流程简化,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便于交易落实。

2.2.1降低搜寻成本

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可降低对商品的搜寻及采购搜寻成本,避免商品信息级数增长,导致主体和信息不对称,为贸易高效开展打下基础[25]。

在交易对象搜寻上,传统贸易模式,经营户需对外进行广告宣传,参加推介会等,以获取更多客户。在此过程中,经营户需投入更多搜寻成本,导致自身利润下降。当下,市场采购型贸易下,经营户不用过多地去宣传,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客户资源,减少了自身支出。此外,产品搜集成本上,传统贸易方式存在信息缺陷,通过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可以实现进一步优化。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中,采购商在市场集聚区中,可针对实物进行专项搜寻,缓解大量成本投入,减少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搜寻成本。

2.2.2降低营销成本

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可降低经营户实际经营成本,便于出口贸易发展。传统贸易方式出口商需积极推广以获取客户,营销创意、广告、产品推广及宣传,耗费大量人力资源及物质成本,国际同产品竞争大,导致宣传成本消耗突出。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下,交易迁至经营户市场集聚区,出口商宣传成本降低,经营无需在国际市场大量宣传,从而将精力放在产品质量上,提高自身产品核心竞争力。

此外,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可以信息整合、效率优势,提高集聚区实际竞争优势,长久发展下来,集聚区逐渐辐射影响到周围市场,降低产品营销成本交易成本。

2.2.3降低运输成本

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降低了产品在整个运输中的成本,获取更多利益,促进贸易便利化发展。一方面,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的运营户本身不负责货运操作。而多品种小批量的商品则主要通过代理商安排货运,从而减少经营户的货运交易责任,减少经营户所承担的运输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市场物流配送由运营户负责,但是由于对物流信息不了解,配送中会发生意外情况,出现配送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货物运输中,经营户承担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

三、结束语

贸易便利化是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基础,是世界经济及国家经济重要增长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对贸易便利化的重要体现。当下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各国贸易联系日益密切,贸易的效率成为决定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下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严峻挑战。我也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稳定发展,需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减少贸易摩擦,促进我国经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骊.“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下的外贸操作特点探究[J].时代经贸,464(03):22-23.

[2]王君英.专业市场国际化背景下的“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研究[J].中国经贸(12):1-3.

[3]张鑫.海宁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J].特区经济(5):121-123.

[4]广州市花都区商务局.广州花都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J].广东经济,2017(7):22-26.

[5]朱华友,李涵,吴樟华.新型全球化背景下义乌市对外贸易方式转型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363(04):28-31.

[6]龚益能.以质量安全为先导,实现市场采购贸易通关便利化[J].中国检验检疫(06):19-20.

[7]张汉东.探索建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J].今日浙江(10):21-22.

[8]张媛卿.“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下义乌海关通关便利化改革研究[J].中外企业家,No.522(04):33-35.

[9]白小虎.分工演进与市场扩展:“义乌研究”二十年与新起点——兼评《义乌试点》[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3):73-76.

[10]靳瑾,杨春梅.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政府采购规模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济(22):8-10.

[11]张汉东,王君英.义乌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20):6-8.

[12]季晓伟.“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与一般贸易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市场,1001(10):9-11.

[13]蒋伟.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研究——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14(36):143-144.

[14]施晓岚,马伯乐,黄芳.江苏常熟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的策略研究[J].改革与开放,No.488(11):23-25.

[15]李佳慧,袁永友.武汉发展市场采购贸易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No.287(5):50-53.

[16]许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基于义乌國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J].当代经济,2015(7):80-82.

[18]杨小杰.关于临沂商城探索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引领商城国际化工作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v.40;No.287(5):98+127-129.

[19]季晓伟.“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下的外贸操作特点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3(9):36-38.

[20]于盈.做优市场采购贸易的策略选择——基于中国南通国际家纺城试点[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09):56-59.

[21]张嫒卿.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金融产品创新实践与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No.285(4):91-92.

[22]宓海燕.探索建立适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下的地税征管机制[J].2015(3):198-199.

[23]吴小渊.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模式的探索[J].科技视界(23):201.

[24]谢守红,娄田田,蔡海亚.“市场采购”型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No.688(33):26-28.

[25]杜丽莉.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汇管理[J].中国外汇,359(17):73.

作者:邓娟

贸易便利化利益探究论文 篇2:

山东自贸区烟台自贸片区发展策略分析

摘 要: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合并经济全球化受阻的背景,更稳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微观层面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重要形式的自贸区正是这种趋势一个重要的体现。烟台作为山东自贸区的三个片区之一以及作为山东省胶东经济圈重要城市,面临着双轮驱动的政策红利的历史机遇,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探讨烟台自贸区在新的全球经济背景和区域经济背景下发展策略。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自贸区;发展策略

0 引言

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最早提出的经济一体化概念。他认为,“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阻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消除,通过相互协调与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国内的研究者在国外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践,从不同角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总的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如果把空间限制在一个国家的内部,就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要素流动、产业活动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整合区域内部各经济地域单元间的优势,实现区域内部各个经济单元均衡发展和整体实力持续变强。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区域发展先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现阶段的区域协调发展主要指导思想,是以大城市为中心,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地区进行经济联合合作,以实现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同协调一体发展。从国内现阶段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形式有行政区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等,无论具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什么,其本质都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必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也必然推动整个经济发展趋势趋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作为经济全球化基础之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而自贸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重要体现。自贸区就是利用试验区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探索和实验,提升自贸区域内经济竞争力。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疫情和其他因素叠加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在这种经贸形势下,建立多边自贸区就显得尤为重要。设立自贸区正是我国应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挑战的体制与机制创新,也是实施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设立自贸区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充当进一步深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通过自贸区内贸易便利化、关税减免,外汇管制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吸引外商投资,引进新技术,促进经贸发展。

1 山东自贸区和烟台自贸片区现状

1.1 山东自贸区概况

2019 年 8 月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山东自贸区包含青岛、济南和烟台三个自贸片区。根据国家自贸区的战略要求,山东自贸区未来的发展目标,主要是通过自贸区政策的落地和实施,在全省自贸区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以国际标准为标杆,经过几年探索,把山东自贸区建设成为具有极大便利的贸易投资环境和氛围的高质量的区域,从而为将来进一步推广自贸区经验成果,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烟台片区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作为自贸片区的建设发展重点,着力打造中韩贸易和投资合作先行和示范区,把烟台自贸片区从目前的制造业聚集低质量运行的状态,升级为以高端海洋智能制造为基本,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家科技成果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示范样板区”。根据国家的战略布局和要求,烟台片区在投资经营便利化、贸易物流自由化、金融开放创新、综合科技创新国际区域合作等各个领域积极开展工作,目标是把山东自贸烟台片区建设成具有烟台特色的对外开放的典范。

1.2 烟台自贸片区概况

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面积大约29.9平方公里,其中包含了烟台保税港西区和中韩(烟台)产业园两个国家级园区。烟台自贸区位于烟台中心城区的核心区位,经济发达,并且毗邻日韩,拥有铁路、公路、水路和管道各种交通基础设施,集散货物便利。从区域的地理位置来看,烟台开发区与北京、上海、首尔的距离几乎相等,向北与辽东隔海相望,向东与日韩为邻,并且位于中国大三经济圈之一的环渤海经济圈的东南端点,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环太平洋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两大重要经济圈在此处交汇,是重要的具有国际物流枢纽意义的港口,有着非常突出的区位优势,烟台市是山东省内具有悠久对外经贸历史的口岸城市,是经济基础和经济潜力最好、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最突出的区域之一;从国际合作来看,烟台凭借与日韩相望的地理优势、直航互通的交通优势、民间往来的历史优势,很早就启动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跨区域合作。其中,中韩(烟台)产业园堪称国家和区域关于创新发展、对外开放的“旗舰”平台;从交通条件来看,烟台开发区集聚齐全的交通资源,烟台港西港区、保税港区、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将“海陆空”通行融于一体。未来还将有环渤海高铁、烟大渤海跨海通道等重大项目加入,继续升级烟台片区的交通矩阵;从经济基础来看,烟台开发区拥有各种市场形式主体5万多家,其中包括三千多家工业企业,同时,开发区聚集了124家各类金融机构,此外,烟台自贸片区拥有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00多家。自贸试验区和烟台开发区实现了全方位对接,烟台片区集“一带一路”、新旧动能转换、国际合作产业等国家战略于一身,担经略海洋、科创智造、对外发展等历史重任于一肩,又得到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的历史机遇,未来经济发展有着光明的前景。

2 烟台自贸区建设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2.1 优势

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有着独特的自身特色和优势。首先,烟台有着地理区位优势,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北面濒临渤海,东北濒临黄海,向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向北与辽东半岛隔海为邻,烟台片区叠加了中韩产业园,这在全国自贸区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其次,有着政策优势,宏观上国家级自贸区叠加省级战略胶东经济圈,提供了极大的政策支持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再次,煙台有着雄厚的经济和产业基础,烟台片区所在的开发区拥有各种形式的市场主体数量达5万多家,其中工业企业有3千多家,同时,烟台自贸片区内也拥有聚集了各类金融机构,各类基金资金规模也达到几千亿,区域发展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开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落户于开发区,烟台片区把建设高标准的中韩产业园和中日特色产业园区作为片区的重要目标,同时,把推动中日韩跨国产业联盟作为未来的工作重点,重视延续和加强中日韩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推动和探索中日韩之间贸易便利化的路径和落地措施。烟台成为山东自贸区三大片区成员之一以后,将会大幅度降低区域内的贸易成本,促进了区域内各种市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同时也将为区域内的新材料、新技术领域等各种合作打下坚实制度和政策基础,在自贸区的政策背景下,烟台企业的产品在通关上取得了比以往更多的便利,同时也简化和减少了审核程序和降低了成本,这都进一步促进了烟台的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2.2 存在的问题

在自贸区烟台片区的建设过程中,部分行政管理部门还继续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思维模式中,不能积极主动转变服务模式。制度创新突破力度还不够大,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服务体系。近年来尽管烟台经济发展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二,烟台的规模以上工业是全市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所占比例接近一半,工业是烟台经济的主要生力军,但在当前转型升级时期工业面临的压力更大,此外,烟台服务业在烟台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与其他经济发达区域相比,发展较弱。基础设施、产业整合、行政审批工作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另一方面,由于行政区划和制度惯性使然,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受到物理和人为因素的阻隔,导致跨区域流动不畅、配置效率不高。给自贸片区里的工贸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流程。交通设施方面还没有形成与胶东经济圈其他节点城市的互通一体化;海洋资源方面与青威在资源整合方面也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3 烟台自贸区发展策略

自贸区建设是一个战略系统工程,不能局限于区域和部门的局部利益去考量,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切入,全方位协调推进,主要涉及战略定位、制度创新、产业布局、人才支撑、管理和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协调推进和发展。要坚决打破行政区划的约束和局限,从全局和整体利益出发,建立健全经济和制度层面的跨区域合作协调机制,逐渐实现自贸区乃至烟台市的统一规划、统一市场、协同发展,提升全市区域内公共管理和行政审批的便利化水平,为烟台自贸片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1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胶东经济圈关于交通的发展思路,加快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整体宏观划布局,打通过去影响经济发展的交通障碍路,推动烟台东部片区向东与威海融合发展,向西推动莱阳莱西产业合作园联动发展,建设和建立胶东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实验区。加快推进烟台国际机场二期和烟台港的西港区的建设进度,支持烟台港、蓬莱机场在自贸片区和胶东经济圈宏观政策背景下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尽快实现海空港、产港城一体化发展。

3.2 加大对行政审批程序的改革力度

在落实自贸区建设的政策过程当中,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创新,大胆改革,采取有利于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的各项措施,推动和创造区域内符合对外贸易便利化需要的营商氛围,进一步提高烟台自贸片区的政务服务能力,打造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便利化、国际化,最大程度取消行政审批事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3.3 深化投资领域改革

围绕“深化投资领域改革,建设投资经营自由化示范”,深入推进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扩大实施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优化双向投资平台建设,推动和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

3.4 加快实施贸易转型

要以“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建设贸易物流自由化枢纽”为中心创新货物贸易新的模式,要把服务贸易作为未来贸易发展的主要领域,在继续重视传统货物贸易的同时,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积极投入培育新模式,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传统贸易数字化转型。构建空铁海多式联运,推动中日韩多港联动,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抓住跨境电商综试区叠加机遇,落实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模式,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3.5 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

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外资金融机构在区域内集群。积极争取国家金融开放政策优先落地烟台片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国金融机构和各种形式的外资非银行以及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落地烟台片区。大胆创新,勇于改革,提升地方政府政府对资本市场服务合作水平,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建立和完善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机制。建立完善金融風险防控体系。

3.6 推动和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各级政府部门在自贸片区的建设中,要大胆改革创新,勇于试错,探索出新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以及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新途径。创新来源于人才,要建立健全人才体制,勇于改革,加强与其他城市流合作,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科技人才和核心技术以及创新成果的共享,最大程度的发挥区域协同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在构建大战略格局中加快形成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主要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放宽高端人才相关条件,提升外籍人才服务水平。

3.7 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

烟台在现代海洋和国际贸易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烟台具有富裕的海域和现代海洋企业并拥有一支优秀的海洋人才队伍。烟台自贸片区要利用独特的历史优势,推动海洋产业发展门类和发展势头多样化态势。同时发挥位于自贸区里的八角港等物流方面的优势,让烟台自贸片区进一步发展成为东北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烟台自贸片区乃至烟台全领域乃至胶东经济圈的经济全要素流动。积极整合青烟威的海洋资源协同协调发展,更大地发挥烟台在海洋方面的历史优势,借助这次自贸片区和胶东经济圈战略政策的历史机遇,取得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成果。

3.8 推动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

对标国际高标准标杆,着力打造建设中韩(烟台)产业园,力争把产业园建设成国家级产业园典范,重视加强与日韩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充分利用政策和地理区位优势,探索中日韩互惠型贸易便利化,力争在创新区域经济合作新路径、新模式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主要通过发挥对日韩贸易、投资合作的历史基础优势,实现在产业、通关便利、金融开放等各领域的全方位的务实合作,推动烟台自贸片区乃至全市区域合作交流水平的更深化更全面的提升。

4 结束语

烟台自贸片区的设立为烟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烟台要充分利用此次政策机遇,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加强各领域的开放力度,提升烟台的综合实力和在各个区域的竞争力,将烟台建设成山东自贸区乃至全国其他自贸区的样板城市。

参考文献

[1]洪川.浅析山东自贸试验区在中日韩自贸区发展中的机遇[J].山西农经 2020,(6):16-18.

[2]魏晓光.中韩 FTA 框架下贸易便利化的若干思考[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4,(05).

[3]付云鹏,宋宝燕,李燕伟,等.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东北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2016,44(1):91- 98.

[4]于琛琛.关于中韩自贸区建设的思考[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6,(7):21- 23.

[5]卓露晞.基于全球产业链的中日韩纺织服装产业贸易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6]乔健.论山东自贸区建设对青岛西海岸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讯,2019,(8):20-22.

[7]罗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完善策略探究[J].中国商论,2020,(1):190-191.

[8]肖辉.紧抓自贸区机遇打造山东自贸区建设样板—以烟台市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2):241.

[9]胶东五城市“攥”指成拳——对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调查[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926 9918755645941& wfr=newsapp。

作者:董萌筱

贸易便利化利益探究论文 篇3:

APEC发展困境与中国战略选择

摘要:APEC正式成立于1989年,现有成员21个,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成员之间无论是在政治利益上,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都表现出一定差异性和多样性。APEC成立的初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在后期的发展却出现了徘徊、停滞的局面,旨在探究APEC发展困境成因的基础上并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提出中国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APEC;发展困境;成因;探路者方式;机制的强化

文献标识码:A

APEC是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于1989年。现有成员21个,其成员既有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也有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俄罗斯、中国及东盟国家等,还有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省等地区经济体;成员之间无论是在政治利益上,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乃至地理位置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该组织在成立初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在推动亚太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成果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但是后期的发展却出现了徘徊、停滞的局面,APEC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本文旨在探究APEC发展困境成因的基础上并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提出中国的战略选择。

1 APEC发展困境成因分析

1.1 现行APEC机制软约束性

从组织形式与性质来看,APEC成立初衷是为促进亚太地区各国的经济合作提供协商机制,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达成共识,不断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但是,APEC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地区性官方论坛组织。它既没有常设性领导机构、组织章程、硬性的规章制度,也不具有实际立法和管理职能;而且部长会议和非正式首脑会议所达成的共识仅以声明、宣言的形式发布,对成员体而言没有强制性法律约束力,由各国自愿选择执行。

从运行模式来看,APEC运作模式有别于EU和NAFTA等强机制约束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运作模式,其运作模式为:协商一致+自主行动,即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决策。该模式采取了灵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在集体制定的共同目标的指导下,APEC各成员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便推动APEC的发展。这种模式在APEC早期确定行动目标时是成功有效的,因为该模式迎合了APEC成员之间的差别性和多样性的需求,而且,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较之于传统的谈判决策机制,可以减少当前的信息收集和反复谈判的费用,有助于提高谈判效率,但是,在随后的自主行动的行动议程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像EU和NAFTA等其他区域经济组织所具备的约束各方合作的法律框架,导致APEC的发展处于徘徊、停滞局面。

1.2 APEC开放性模式减缓APEC自由化进程

APEC奉行“地区开放主义”,不搞排他性的贸易集团,它主张区域内部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成果也适用于非成员体,从而不对非成员体构成歧视,使得成员经济体在享受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成果的同时,非成员体也可获得同等待遇。这一方面符合APEC成员体多样性特点,另一方面APEC实行的单边自由行动计划客观上要求其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但是,这种开放性模式不可避免地会使得成员体产生对区外国家和地区“免费搭车”的顾虑,从而导致成员体消极对待,进而导致APEC发展进程变得迟缓。事实上也是如此,APEC成员在制订和承诺单边行动计划时,都会有所保留,不会超过或者就是超过各自在WTO中的承诺,也不会超过太多,而且这些承诺往往仅限于口头,并非采取实际行动。

1.3 “面条碗”效应

近年来,APEC成员由于对APEC进程迟缓,感到失望,同时也由于APEC自身的约束力不强,许多成员已经开始将合作的框架从APEC层次转移到次区域合作安排,再加上成员体心里的恐慌,防止被“边缘化”,于是出现了纵横交错的RTAs/FTAs。多重的RTAs/FTAs带来了不同的关税减让时间表、复杂的原产地规则、不同的市场准入范围以及不同的规章制度等多重而复杂的规定,这些规章规定,像碗里的面条一样,一根根地绞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从而出现贸易专家们所称的“面条碗”效应。它们将有会增加企业交易成本和扭曲企业效率,甚至对区域FDI也会造成扭曲,如果不加以约束、管理与规范,它极有可能蚕食APEC合作的基础,大大减少成员对APEC的热情,从而进一步减缓APEC发展进程。

1.4 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的分歧

APEC框架下的经济技术合作是坚持平等、互利、自愿、协商等原则,它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APEC发展的两大内容。但是在对待经济技术合作的态度上,发达经济体与发展经济体存在分歧,如美国将APEC的活动目标集中于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而不是经济技术合作,它考虑的是如何将其产品打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如果要技术转让则要以对方扩大市场份额为条件,而发展经济体则侧重于经济技术合作,希望发达国家能在技术转让、技术出口、技术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减少限制和附带条件,以促进亚太地区各成员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缩小成员间经济差距,从而加快实现各成员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双方的分歧,使得APEC发展难于取得实质性进展。

2 中国的战略选择

21 中国需要APE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渐进式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在拉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经济内部出现严重失衡,即投资与消费失衡,于是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投资驱动而导致的产能过剩,只有通过出口输往国际市场;虽然现在已经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加以实施,但是在此转轨期间,对外部的市场的依赖还会持续一定的时间,而目前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所依据的游戏规则主要是WTO,可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至今仍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频繁利用WTO中贸易救济措施如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来阻止我国产品的出口,特别在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之后更是如此,为此,为了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渠道更加畅通,我国在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同时,我国更加需要APEC。事实上,中国对亚太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是相当高的,因此,中国离不开APEC;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单靠一个国家独自的力量,是难以抵御外来冲击的,更不用说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应当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努力推动APEC的进程。

2.2 对策思考

根据我国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宜采取内外相结合方式加以推进,对内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扩大内需,解决投资与消费失衡,缓解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但是这并不是说要消极对待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反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更有利于争取主动地位,更好地推动APEC的发展进程。对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APEC发展进程。

(1)从短期来看,应继续强化以探路者方式推进APEC发展进程。

“探路者”方式(Pathfinder Approach)是在2001年APEC上海会议通过的《上海共识》中提出的,旨在改变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计划原先意义上的合作方式,推进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即鼓励一些成员率先提出并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些具体行动,并鼓励其他成员在经验积累或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到全体成员。该方式符合APEC成员之间的差别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不同成员的权益和要求得到较好的平衡,它在尊重APEC方式的基础上增强运作方式的灵活性;以该方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可以在短期内缓解各成员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问题上存在的矛盾与争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强化“探路者”方式有利于提高APEC的运行效率,推进APEC发展进程(于晓燕,2009年)。另外,“探路者”方式包容性强,不仅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适宜采用,经济技术合作相关的活动也可以采用,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进行局部尝试,这样它将不仅有利于推动APEC另一个轮子的运转,而且也为促进贸易便利化创造更多的条件(宫占奎,2005年)。

(2)从长期来看,应加强APEC机制化建设,推动APEC一体化进程。

APEC成立初期,APEC就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推进了亚太地区的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但是这种机制弱约束性,对于APEC的进一步发展却是不利的,应渐进式加以推动,使其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化,由协商论坛转化为谈判机制,同时加强APEC的制度性机构建设,推动APEC一体化进程。机制的强化有利于保证成员体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利益和避免区外国家的“免费搭车”,这样有利于减缓“面条碗”效应的泛滥,并加强原有的次区域组织之间协作和监督,通过规章制度来统一各成员体的行动,最终消除“面条碗”效应的影响;同时APEC机制化建设,也有利于成员体之间进行宏观政策协调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促进成员体经济增长,这样更有利于推动APEC一体化进程。

(3)加强APEC成员方之间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实现APEC的贸易投资自由化。

APEC框架下的经济技术合作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它是在平等、互利、自愿、协商的基础上,确立了“共同投入资源”的新方式,它不再是由发达经济体向发展经济体提供援助的“资源单向流动”的传统方式,而是由合作双方在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等方面“共同投入”的一种新方式,同时,它启动了市场机制,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依靠政府部门从事合作的方式,鼓励私营部门根据APEC规定的目标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继续推动和加强APEC经济技术合作,因为它不仅有利于生产要素在APEC内部有效地流动、资源得到合理地配置;而且还能促进亚太地区各成员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缩小成员间经济差距,从而加快实现各成员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柏振忠.亚太经合组织方式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9).

[2]宫占奎,李文韬.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8:3-4.

[3]宫占奎.APEC运作机制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4]黄景贵.亚太经合组织的困境与出路[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5]廉晓梅.APEC区域合作模式与发展前景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6]盛斌.APEC茂物目标中期审评与中国的对策选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7]于晓燕.APEC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探路者方式[J]亚太经济,2009,(5).

[8]张开福.APEC发展困境“原因论”理论解释力之评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9]张幼文.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李国安 张开福 王信平

上一篇:音乐中诗情画意研究论文下一篇:电影海报的图形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