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活动探究论文

2022-04-20

摘要:目前加工贸易涉及到我国绝大部分产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利用内外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受阻,外向型经济面临较大的生存危机,其中凸显了价值链的重要性。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加工贸易活动探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加工贸易活动探究论文 篇1:

我国加工贸易走私犯罪的特点及手段探析

公安部公安理论与软科学课题:后全球金融危机视角下的我国 加工贸易走私犯罪及侦防对策探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随着我国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加工贸易走私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犯罪方法和手段也不断变化。基于防控加工贸易走私犯罪的基本需要,建立以现代物流体系,电子记账式、联网管理、电子备案、传统手册监管等五种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的多元化加工贸易监管体系。

[关键词]加工贸易 走私犯罪 特点 手段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受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工贸易成为一种最重要的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发展规模、水平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今非昔比。特别2008年以来,自次级房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了全球市场的流动性危机。这场危机从金融领域逐步拓展至全部经济领域,导致世界经济的萎靡。如今,加工贸易继续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

一、加工贸易与海关监管

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由于加工贸易进口商品与一般贸易进口商品存在较大的税负差异,不法分子便通过高报消耗定额,虚报品名、规格、数量,进口以多报少、出口以少报多等手段进行走私漏税,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国内市场和部分产业受到冲击。走私犯罪分子采取的虚假手段主要有伪报品名出口(将非备案出口成品伪报为备案出口成品出口)、多报少出、伪报贸易性质出口(将与备案出口成品同种类但非自己所有的货物申报出口)、伪造出口报关单、假核销。在加工贸易领域,加工贸易单位在进口货物时享受免税待遇,是以该货物自货物进口至加工后复出口全过程接受海关监管为条件的。如果加工贸易企业在保税进口货物或其制成品加工过程中,使用虚假的单证等方式使海关确信其已履行一定数量的保税货物的复出口义务,必然使对应数量的保税货物无需再接受海关监管,从而使这些海关监管货物摇身变成可由行为人自由支配的、无特殊义务的货物。根据《海关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或者制成品要么在规定的期限内复出口,要么在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及依法补税后成为“自由货物”在境内销售,并无第三条合法方式处置保税进口料件或其制成品。行为人在虚假复出口的情况下,自然已不可能再将对应数量的保税货物合法复出口,而此时保税货物成为“自由”货物的过程又未以依法补缴应纳税款为条件,可见此行为已实际上侵犯了我国的对应税进口货物征收关税及其他进口环节税的制度。从另一角度而言,海关对保税货物的监管是通过手册和账册进行的,如果加工贸易企业向海关虚假申报出口一定数量的货物并已为海关所接受,则必然意味着海关认可一定量的保税货物已经履行复出口义务,不必再接受海关监管,该数量的保税货物实际已经脱离海关监管。

二、加工贸易走私犯罪的特点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走私犯罪案件呈现出多发态势。根据对已侦破案件的分析,加工贸易走私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1.团伙性

加工贸易走私涉及面广、环节多,不可能由个人单独完成。往往是由多人或多个单位相互勾结,形成以某一相对固定商品走私为目的的走私团伙。走私团伙中分工明确,形成若干个环节。某人只参与某一环节的走私活动而不参与其它环节。如有专门从事倒卖加工手册的,有专门从事伪造核销用出口报关单的。

2.专业性

加工贸易走私犯罪的隐蔽性还与其智能犯特征密切相关。加工贸易走私犯罪的主体多是加工贸易企业,其经营者、管理者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台、港人士,这些经营者不但深谙管理,精于生产技术,而且对加工贸易方面的知识也相当清楚,有些本身在这方面就具有丰富的经验。

3.隐蔽性

加工贸易的运作机制决定加工贸易走私犯罪的复杂性。加工贸易企业从申请合同备案起,到合同核销至,一般需经过进口申报、运输、加工、结转深加工、复运出口等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衍生走私犯罪(或走私预备)。走私团伙采用风险分担、利润共享、异地报关等手法以逃避海关追查。环节之间为单线联系,案发后走私过程不易查清,主要当事人难以确认。

4.犯罪主体多为单位

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立法例最早见于1987年《海关法》,可见立法者对单位犯罪的关注是始于走私犯罪的,这与走私犯罪的犯罪主体主要是单位主体这一特征有密切的联系。就发生于加工贸易领域的走私犯罪来讲,犯罪主体多为单位这一特点就表现得更加突出,因为获得批准,有资格从事加工贸易的主体本身一般都是单位。一些走私犯罪行为如假核销、擅自内销保税货物,其主体本身就主要由单位构成。

三、加工贸易走私犯罪的手段与方法

由于巨大的暴利,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利用加工贸易进行走私犯罪活动。不法分子采用虚报品名、规格、数量进口以多报少出口以少报多高报单耗以次充好甚至采用“假单证、假印章、假签名”等“三假”手段从事走私勾当将保税进口的货物在国内倒卖。

1.擅自内销保税货物走私

擅自内销保税货物走私,是指未经海关许可并未补缴税款,把本应复运出口的保税货物(包括料件和制成品),在境内销售牟利。

我国的加工贸易政策规定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保税”监管政策即用于加工贸易出口的料件进口时免征关税与增值税出口时不退增值税。以加工贸易名义进口的料件若用于生产内销产品要补交关税与增值税。而部分不法分子将保税进口的原材料,未经加工,直接予以倒卖,或者将保税料件制成品,不按规定予以复出口,也不向海关申请补税,擅自在境内销售,谋取暴利。

2.假核销

核销,是指加工贸易经营企业加工复出口或者办理内销等海关手续后,凭规定单证向海关申请解除监管,海关经审查、核查属实且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办理解除监管手续的行为。

对于保税货物的监管,海关一般实行手册监管(有纸质手册和电子手册之分),经营企业在外经贸部门批准可以经营加工贸易之后,要先向海关申请手册备案,备案的内容包括要出口的制成品名称、所需的进口料件名称、单位耗料量(简称单耗,指一个成品所需要的原材料量,如生产一只鞋需要的鞋底、鞋带、鞋帮等分别占整只鞋的比例,)以及损耗(指不能附着在制成品上出口的,即生产中的损耗,我们通常叫边角料、下脚料)三部分,海关以行政许可的形式予以批准,然后加贸企业进口料件、组织生产,制成品复运出口。保税货物制成品复运出口后,经海关核实,对应的原进口保税料件(按单耗、损耗能把成品折算为原料)的相应数量就解除监管,即核销。核销意味着保税货物以复运出口,海关不再监管。但有些不法企业使用假的单证骗取海关核销,如,在出口时多报少出,申报出口40吨,实际只出口20吨,这样就有20吨没出口,能够制成这20吨成品的当初进口的保税料件就脱离了海关监管,这批保税料件相应的税款也就被偷逃了,再如,深加工结转(A企业产品刚好是B企业的原料,为了节约企业成本,海关把本应复运出口的A企业产品由A直接在境内交给B,A和B之间办理深加工结转的转厂手续,等同于A出口、B进口,A为转出企业,B为转入企业)时,转出企业办理20吨成品的转厂手续后不送货,就有20吨货物名义上已送至转入企业,实际还留在企业内,就脱离了海关监管,相应的税款也就被偷桃。

3.偽报贸易性质

伪报贸易性质,俗称倒卖指标,其实质是不具有经营保税货物资格的人(即应该一般贸易进口的主体),把自己应该一般贸易征税进口的普通应税货物交由加工贸易企业,由加工贸易企业向海关伪报为加工贸易项下的保税货物,利用加工贸易项下的免税进口指标走私进口。这样就可以把应税货物以免税方式走私进口,偷逃进口环节税。

例如:荣华箱包厂是香港人李某于2001年6月投资成立的来料加工厂,主要进口胶底涤纶布、PVC胶布等原料,加工各种旅行箱包制品,产品100%复运出口。2002年5月,犯罪嫌疑人陈某与李某联系,出价每吨500元,要求购买该厂PVC胶布保税指标,李某见有利可图,遂答应。同年6月20日,陈某在香港组织货源,在荣华箱包厂报关员何某的帮助下,用该厂保税进口指标,以荣华厂的名义,申报进口PVC胶布80.5吨,经关税部门核定,涉税37.5万元,上述货物进境后,并未进该厂仓库,悉数直接被陈某从货场拉走。

随着我国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加工贸易走私犯罪日益猖獗,海关传统的加工贸易监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形势,因此,应该建立和健全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以现代物流体系,电子记账式、联网管理、电子备案、传统手册监管等五种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的多元化加工贸易监管体系,以实现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全方位监管,有效防控加工贸易走私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伟.走私犯罪案件侦查[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1.

[2]邵祥林:未来国际贸易主流———加工贸易(理论、实务与法规)[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3]张荐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尹学英.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与海关监管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06).

[5]何蔚.浅析加工贸易走私犯罪的特点与手法[J].法制与社会,2011(11).

[6]黄海阳.关于建立多元化加工贸易监管体系的探索与实现途径[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09(03)。

作者:张凯 陈伟

加工贸易活动探究论文 篇2: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优化研究

摘 要:目前加工贸易涉及到我国绝大部分产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利用内外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受阻,外向型经济面临较大的生存危机,其中凸显了价值链的重要性。主要阐述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的冲击,分析价值链的现状,提出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从绩效、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提出推进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优化升级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结构的优化和广大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顺差的状态,这与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国内外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因此要保持数量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的同时,及时引导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转型就显得非常迫切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更加举步维艰。如何摆脱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困境和推进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的冲击

1.1 企业价值链的定义及特征

1.1.1 企业价值链的定义

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上游环节的中心是创造产品价值,与产品技术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创造顾客价值,主要取决于顾客服务。

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l985年在其所著《竞争优势论》一书中提出价值链(Value Chain)这一经济名词。他的观点是,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作业构成的。这些作业分布在从供应商最初的原材料来源到最终产品的最后消费之间的每一个环节。价值链分析将价值形成过程分解成战略性相关的作业,便于更好地理解成本性态和产品优势产生的源泉。它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分析问题,把每个作业都当成整个创造价值的作业链中的一环,从最基本原材料的取得到最终产品使用后废弃的整个价值链层次上,分析产品的成本和收益,从而合理分享利益,求得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和协调,科学地设置整个价值链。

1.1.2 企业价值链的特征

价值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价值链分析的基础是价值,而不是成本。价值是买方愿意为企业提供他们的产品所支付的价格,一般用总收入来衡量。第二、价值链主要是由各种价值活动构成。价值活动是企业所从事的物质和技术上的界限分明的各项活动。价值活动有两类,即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第三,价值链列示了总价值。价值链不仅包括价值活动,还包括利润,利润是总价值与从事各种价值的总成本之差。第四、企业价值链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还体现在更广泛的价值系统中。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不仅要理解企业自身的价值链,而且也要理解企业价值链所处的价值系统。第五、在同一产业中,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价值链。第六、对同一企业而言,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会具有不同的价值链。一方面表明企业的价值链具有动态发展性,另一方面还说明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1.2 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的影响

1.2.1 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的状况

受金融危机影响,中、美、日、欧盟(27国)四大贸易伙伴需求急剧减少,国际市场萎缩,这可以从GDP看出。(如图1)各国各地区GDP相继呈下降趋势,其中,中国、美国,日本GDP下降趋势最大。美国,日本两个世界超级大国在很大一段时间内呈现负增长趋势,这对世界经济格局造成很大的改变。

1.2.2 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02年—2009年的8年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3021.7亿美元增加到8835.34亿美元,从占我国出口总额不足5%跃升到占一半以上;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出口的主要方式。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速大幅度回落。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总额为8835.34,同比减少24.5%。(如图2)由于出口缩减和国内成本抬升,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许多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倒闭。至此,极大地暴露了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的种种缺陷,因此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进行转型和升级就成为当前应对危机影响的必然选择。

1.3 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优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的典范,是众多全球公司制造外包的顶级供应商。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超出中国实际收入水平所应有的含量,这其中的原因大抵来自于中国繁荣的加工贸易,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主要属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或跨国公司之间贸易,中国的要素禀赋优势仍是劳动力而不是资本和技术,即使是高技术产品出口,多数还处于全球价值链增值最低的环节。但企业在整个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方向是有明显区别的,中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来进行决策,外资企业主导的技术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向研发转移,内资企业主导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则向销售和物流转移。

2金融危机下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面临的问题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有3000万人至4000万人,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但纵观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无论是辅助活动还是基本活动都存在严重的缺陷,诸如各活动中人员方面的绩效问题,技术开展方面存在核心技术缺失,市场营销能力弱化等,因此这些加工贸易企业在价值链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2.1 企业价值链绩效管理传统化和落后化

对价值链活动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所包含的九个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都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这主要是绩效方面的缺失。使价值链各方面不仅不能优化升级,相应的功能也未能施展出来。

2.1.1 绩效管理停滞不前,与现行企业发展战略脱节

绩效管理停留在绩效考核阶段,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我国现在的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比较模糊,仅仅用绩效考核来进行绩效管理,对部门和岗位的考核没有更好地支撑企业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有些部门和员工的绩效很好,但是企业目标没有达成,从而整体上削弱企业价值链的增值效应。

2.1.2 绩效考核方式单一,忽略员工的长远发展

绩效管理方案不合理,指标形式单一。“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是目前大多企业考核的核心内容,但这种考核方式并不恰当,使关键的、重要的指标在众多的指标中“稀释”,以致无法有效引导和推动目标效益的达成和员工的进步成长。此外,目前的考核指标基本上属于定性指标,过多定性指标自然无法避免会造成考核人判断的主观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绩效考核失去了公正性与有效性。只有把定性指标以定量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克服主观随意性。

2.1.3 绩效管理方案缺乏完善性,形式主义严重

(1)经理(即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在员工考核中流于形式。目前很多企业实行的360度评价的办法,表面上看考评过程是公正客观的,就实际上由于员工直接上级以外的人员并不能完全了解员工本人的工作目标、岗位职责以及实际工作表现,只能凭主观臆断给予评定,因此所给出的评价是盲目的,考评结果反而不具有公正性和客观性。

(2)日常工作流于书面形式。在企业的管理流程中,制度化的东西只在形式上表现出来,实际运用于工作流程中的只是少之又少的部分。由此,工作流程制度的效率的发挥大打折扣,与之对应的绩效管理与理想中的相去甚远。

(3)考评结果流于形式,未能与员工奖惩、晋升等挂钩。即奖惩没有落到实处,使绩效考核变成了搞形式、走过场,挫伤了员工积极性,更破坏了绩效管理的权威性。

2.1.4 绩效管理缺乏与员工的沟通

加工贸易企业中,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的理解存在缺陷。许多员工反映不知道公司的考核是怎样进行的;考核指标是如何得出的;考核结果是什么;考核结果究竟有什么用处等等;至于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改进等,就更无从得知了。

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管理人员不但要让企业关注本身内部,同时更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企业策略和目标的一切核心因素都集中在人的身上,这就要求整合九项活动的人力资源,做到合理优化配置。企业以人为本的目的最终是为了通过标准、规范、程序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解放人的创造性,真正实现价值,最终达到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的互动、互惠、互利。

2.2 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链低端化

核心竞争力是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提出,指企业拥有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或知识体系,并据此能够使企业推出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虽然我国企业价值链已经步入全球经济价值链中,但我国企业价值链却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而这种处境是中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造成的。

2.2.1 技术含量不高,加工层次低

我国加工贸易目前仍处于依赖外商阶段,基本上外国跨国公司占支配地位,有较大的脆弱性,这在价值链辅助活动中的技术开发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在生产外包加工过程中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通常都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而我国企业大多缺乏自主研发、设计和营销能力,采取贴牌生产方式,没有自己的核心专利技术和品牌。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资料显示,我国99%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拥有商标的企业也仅有40%,国内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很多企业“有制造没创造,有知识没产权”。在我国发明专利申请中,来自国外的申请占82%,且技术含量较高;来自国内的申请占18%,且技术含量较低。而一些拥有自有品牌的国内企业,在“借船”进入国际市场或陷入经营困境时,往往选择用优良的产能换取外商贴牌订单的“便捷”途径,此后自有品牌通常会被外商“冷藏”。

2.2.2内部产业链分散化

我国目前开展的加工贸易, 最突出的是“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呈现价值链分化的趋势。整个价值链中, 我国仅以廉价的劳动力参与加工贸易, 而技术含量高的、品牌、高效管理模式等附加值高的生产要素基本是跨国公司从国外市场上配置的。许多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仅仅是利用优惠政策建立加工基地, 一些行业和项目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因此, 加工贸易对国内其他产业缺乏前向或后向的带动作用, 尤其是对价值链中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小,因而很难实现产业结构的改变与升级。

2.3 企业产业结构失调和价值链畸形发展

2.3.1 产业配套设施体系不完善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大部分还是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形式从事加工生产活动,在国内采购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很少,价值链也显得相对过短,对国内经济发展带动力较小。比如,以加工贸易为特色的沿海各城市,其第一大产业服装产业95%以上依赖出口,且大多为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第二大支柱产业也是“两头在外”,甚至有的外资企业只是把价值链的制造环节置于某个地区,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根本没有产业带动可言。近些年,加工贸易国内采购部分虽有所增加,但绝大部分是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方面是由于现行的有关税收政策限制加工贸易使用国产原材料,另一方面,我国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严重不足,没有相应的企业为其配套生产。

2.3.2 企业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是以来自港澳、日本、韩国、台湾、东盟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为主,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开展加工贸易主要销往欧美等国家。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高,其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加工贸易企业降低风险。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受危机影响较大的欧美国家,所以出口下降幅度较大。自2008年8月以来,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连续3个月停留在个位数,11月还出现下降,12月份跌幅进一步加大,这严重影响到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

2.3.3 企业营销能力普遍弱化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营销能力普遍较差,甚至不具备营销职能。企业不研究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不掌握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也没有自己的市场营销网络。企业所从事的多是按订单委托进行加工制造,设计和销售受控于海外,这就容易造成企业缺乏自主性。不仅如此,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即便拥有自有品牌,因其开拓市场能力不强,在外销时也宁愿贴牌出口,这就限制了价值链基本活动之市场营销活动功能的发挥,阻碍了企业价值链的升级脚步。

3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优化升级的途径

3.1 反思绩效管理,创新绩效管理模式

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涉及到管理的方方面面,上至企业战略目标,下至企业战略的实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绩效管理体系,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把公司的战略、资源、业务和行动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有效的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1.1 加强绩效培训管理,重塑绩效管理意识

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体系之前,从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到销售服务各部门都必须对绩效管理的目的进行再认识,并且形成共识,企业在绩效目标设定和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每个部门的工作都要为这一目标服务。对于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来讲,绩效管理的目的和作用除了对员工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以外更重要、更长远的意义还在于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使员工的工作绩效得到持续的改进和提升,使员工个人素质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既保证企业整体价值链升级顺利实现,也促进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

3.1.2 追求绩效考核多元化,系统化

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关系到绩效考核的效果,关系到绩效管理体系能否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和拥护,关系到体系能否顺利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应该保证考核标准多元化、系统化。这就要求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评估标准的设计必须以企业总体发展目标为导向,以员工工作描述和绩效目标为基础。标准应针对不同岗位确定,不宜采用通用标准。二是在采取360度评价方法时,一定要有明确具体的评分指示以及被考评者的绩效目标和工作描述,以减少考评者在打分时的盲目性,提高评分结果的准确性。三是要充分发挥部门经理在考评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考评结果的准确性,经理评分和360度不是孤立存在,而应该采用部门经理评分与360度考评相结合的办法。

3.1.3 适应管理发展精细化,推行绩效考核动态化

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结果,它应是一个过程,具有动态性。只有在过程中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参与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取得各方面的完善,才能使整个绩效考核系统顺利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讲,绩效管理的主体应是各级直线主管,而不是传统的人力资源部门;这中间包括了思维的跳跃和升级。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的流程与职责有十分明确的认识,参与目标的标准的制定过程。一方面员工的思维活动在不断地产生质的飞跃,奋斗目标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另一方面,员工在目标制定过程中,可以认真研究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增强了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与预见性。即绩效管理讲求精细和顺实时而定,具有顺应时代竞争的动态性。

3.1.4 加强绩效沟通,规避考核负面影响

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有效沟通。在绩效考核前、考核中和考核后都需要管理者与员工不断地沟通。考核计划确定之前,管理者需要与员工沟通,让员工了解企业的总体目标是什么,企业对员工的期望是什么。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及时了解员工工作的进展情况,工作中有何问题和困难。管理者与员工共同研究制定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及时规避绩效管理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管理者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做好员工日常工作表现的书面记录。在绩效期结束时,依据预先制定的计划和工作过程记录。管理者对下属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并不是打出一个分数就结束了,管理者还需要与下属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谈。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下属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并且也可以就考核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在双方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员工和管理者一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做到未雨绸缪。

3.2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快速升级

3.2.1 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工层次

加工贸易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与研发,尤其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以技术改造为突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逐渐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积极主动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另外,在技术创新支撑下,现有的贴牌生产企业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差异产品创立自有品牌,逐步从简单的OEM(贴牌加工)向OBM(委托设计生产)和ODM(自有品牌营销)转变。比如,广东东莞伟易达公司,最初仅从事简单代工,后取得美国AT&T品牌特许使用权、制造及销售该品牌有绳电话和配件后,迅速打开市场。同时,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创立了自主品牌,并将年销售收人的7.8%投入品牌设计推广中。目前,该公司自主品牌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所有产品比重的75%,品牌效应得到显著增强。 由此,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提升加工层次已是迫在眉睫,需要政府、企业自身都不断地努力。

3.2.2 加强企业持久核心优势建设,促使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优化升级

要努力营造适合国内企业创业创新的环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特别要着力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要继续充分利用加工贸易的溢出效应,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自主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增强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能力,可考虑允许企业将加工贸易的研发费用、研发设备采购费用和设立研发中心的费用全部或部分抵扣增值税。鼓励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培育自主品牌,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大力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的能力。

3.3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价值链健康发展

3.3.1 优化和和调整产业布局,加强国内中小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配套

加工贸易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但为促使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转型升级,可充分利用相关有利因素,即建立与外资企业的产业关联,为其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从而替代部分加工贸易中进口的中间投入品。这样既可在配套过程中充分挖掘外资加工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同时又可增加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内采购的比重,延伸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为此,我国政府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聚集的地区应通过制定政策,积极培育和支持本土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在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等设计制造环节的生产能力,并为其创造条件鼓励其与外资企业及国内其它加工企业进行产业配套,实现“中中联合”、“中小联合”。

3.3.2 大力发展新兴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风险降低。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开发国内市场对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将会带来更大的机遇。即企业要重视开发国内市场,就企业价值链上下游进行延伸,使价值链的协同效应达到最大化。同时,加工贸易企业还应在巩固美欧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快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南亚、中东、中亚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完善国家销售链。

3.3.3 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

积极培育自身的国际市场营销能力,这有助于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掌握经营的主动权,提高价值链的增值能力。对有实力的制造企业,可在进行代工的同时尝试树立自己的品牌,并积极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对中小型制造企业,营销重点应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和新产品开发等。另外,其他中小企业还可与加工贸易类进出口企业合作,弥补海外竞争能力弱的缺点,同时,积极利用官方相关网站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努力发展自己的营销网络。

参考文献

[1] 企业价值链[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98176.htm, 20091223

[2] 崔士民.企业价值链及知识管理价值链分析与探究[J].中国市场,2008,(32) 

[3] [14]丁宁.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8)

[4] 亲历衰退,漩涡中的全球经济[EB/OL].搜狐财经网.

http://business.sohu.com/s2008/subprime/ 20100508

[5] 龚震.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要面临四大风险[N].经济参考报,2008,(11)

[6] [18] 海关总署:O8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EB/OL].http://content.caixun.c0r NE/01/65/NEO165tk.shtm.20100507

[7] [17] 徐燕.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9,(6)

[8] 刘似臣,李宝英.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升级途径[J].中国国情国力,2009,(1):56-58

[9] 扈晓明.经济危机下绩效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J].经营管理,2009,(5):22-24

[10] 黄开铭.浅析企业绩效管理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09,(5)

[11] 张增坤.浅谈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08,(10)

[12] 李东.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应用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09,(4)

[13] 周建玲.浅谈企业如何实施绩效管理[J].新西部,2009,(8)

[15] 陈雪琴.关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考[J].新疆财经,2007,(1)

[16] 鹿燕.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2)

[19] 张增坤.浅谈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08,(10)

[20] 林泽炎.3P模式模式一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方案[M].上海:中信出版社,2001

[21] (美)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2] 段思午,南小渭.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东莞转型升级领衔试点[N].南方日报,2008,(12)

[23] 龚震.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要面临四大风险[N].经济参考报,2008,(11)

[24] 刘德学,付 丹,卜国勤.全球生产网络、知识扩散与加工贸易升级.经济问题探索[J] 2005,(12):33-36

[25] 杨西玉,肖 勇.以价值链信息化管理提高零售业的竞争优势[J].中国科技博览,2004,(10):119—12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李亚

加工贸易活动探究论文 篇3:

“一带一路”倡议下安徽发展开放经济的对策

“一带一路”倡议为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条件的改善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机遇。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刚好位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枢纽地区,是连接中亚和南亚的重要地带,局域先天区位优势,开放好、利用好该优势,有利于弥补中西部发展的不足,实现地区开放的平衡。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安徽省开放经济有所发展,根据2017年安徽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2017年安徽省全年的进出口总额较2016年增长20.8%,其中出口总额增长7.2%,进口总额增长45%。在出口贸易中,出口经营的主体中的生产型企业的出口增长,而贸易型企业的出口总额则呈现下降趋势;出口经营的商品也向高新技术产品偏移。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安徽发展开放经济的困境

“一带一路”倡议下,安徽省的开放经济虽有所发展,但是在长久的开放发展看来,仍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安徽外贸中加工贸易比重低,开放经济综合竞争力不足

在安徽省的出口贸易中,食物和活动物一度曾是安徽省的出口强项,除此之外化学成品和制成品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安徽省外贸结构的调整,贸易比重有所平衡。但是由于一直以来安徽省的主要贸易当时都是一般贸易,一般贸易的出口占据着全部出口的80%以上。加工贸易在安徽省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加工贸易的比重仅占有全部出口的20%左右,所占比重较低。然而在我国其他较为发达的省份,加工贸易占出口贸易的比重都是很高的,例如广东省,加工贸易占比高达70%-80%,从全国的外贸情况来看,加工贸易也占有50%以上。因而安徽省的加工贸易的开放发展是落后与全国水平的。

众所周知,在加工贸易中,中方想国外采购原物料是不需要缴税的,在保税的情况下制成成品再向国外输出,而一般贸易需要按照一般征税的方式缴纳税负。因而安徽省加工贸易发展的滞后直接影响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且,在安徽省的加工贸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两头在外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附加值低,缺乏高端的创造和加工技术,更加影响开放中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和外贸结构的调整。

(二)安徽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偏弱,开放经济的平台建设滞后

产业转移是目前世界上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将发达地区的部分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地区,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发展中地区经济的提升。在我国,由于发达地区的土地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猛增,这些地区内的部分传统产业发展受到了限制,急需寻找其他突破口,形成新的产业优势。于是诸多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都倾向于向中西部土地价格适中、劳动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的地区转移。而安徽省地区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都较低,是产业转移的首要选择。

安徽省积极承接发达地区或国外的产业的转移,也有利于推进安徽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而发展进程,带动经济的发展。然而目前为止,由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程度等因素的限制,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还是偏弱,没有发挥好地区和资源的优势,积极做好产业的承接工作。开放程度不高、开放平台有限也限制了产业的承接能力,不利于开放经济的发展。

(三)安徽高精尖创新型人才稀缺,开放经济的创新实力待优

安徽省的外贸结构近来来一直在不断的改变和完善,在高新技术的出口方面,2017年也实现了27.1%的增长幅度,出口由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向以工业制成品和初级加工品为主要出口产品。但是,由于安徽省内的科学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使得出口产品大多数仍是初级、低级的加工产品,这类产品的附加值低,出口竞争力差,高新技术的出口占比仍旧不高,不利于开放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安徽省受到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限制,吸引不了过多的高精尖创新技术人才,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过渡的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专业的人员和高精尖的技术人才。高精尖的创新人才不仅可以直接改革创新出新的出口产品和出口模式,更是能够带动整个外贸结构的有效转变。而人才的稀缺使得安徽省开放经济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仍是对外贸易的重头戏,开放经济的创新转变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安徽发展开放经济的对策探究

(一)扶持并鼓励加工贸易,培育安徽加工贸易的龙头企业

安徽省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发展加工贸易无疑会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扶持和鼓励加工贸易刻不容缓。首先,在政府方面,可以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研发的投入,支持加工买一企业去建设属于其自身的研发机构,鼓励其申报创新型加工贸易的龙头企业和培育企业。采用财政支持的方式,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学习或收购境外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其次,加工贸易企业本身也应当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出口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发展,申报成为龙头企业,带动其他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

(二)搭建产业转移新平台,强化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

想要加强安徽省承接产业的能力,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改善安徽省的承接环境。改善安徽省的产业承接环境,首先应当遵循市场的规律,减少政府在产业转移上的行政干预能力,突出企业在承接转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通过改善安徽省的投资环境,完善安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交通设施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来吸引产业、引进资金。第二,因地制宜,培养承接优势。还应当从安徽省内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的发掘并发挥好各地区的优势,主要依托土地、劳动力和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的优先承接和发展,培养出产业承接的优势。第三,加强政府支持。除了企业自身条件的改善和吸引外,政府也应当在财政、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撑。比如,对转移至安徽省的产业的贷款实行财政的贴息或对国外转移進来的产业实行免征关税等制度的支持,并在金融政策和科学技术上给予承接的产业以引导等。

(三)构建人才汇聚新高地,注重高精尖人才的培育与引进

人才永远是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事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高精尖的人才。想要发展安徽省的开放经济,必须注重对人才的培育和吸引。在专业人才方面,要利用安徽省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外贸经济的学习和了解,提高相关学习的水平,培育相关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也应当通过改善就业环境和条件等措施,来吸引更多的高端专业人才,增加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具体来说,吸引和凝聚专业的高精尖热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①公开透明,公正公平、不偏不倚地去认真选拔真正有实力、有能力的人才;②完善优待政策,优待高精尖的创新人才,通过提高薪资水平、提供优质工作环境等方式为其提供周到、细致、完备和优厚的待遇和服务;③提供和完善就业保障。通过这种类型的方式,凝聚、留住高精尖的创新人才,发展安徽省的开放经济。

三、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予了安徽省开放经济发展一个良好的机遇,作为该倡议所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开放经济的中西部地区,安徽省以其良好的区域位置、土地和劳动力以及资源形成了发展优势,并不断发展其开放经济,在近年来也已取得成效。虽然在目前来说,“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安徽省的开放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的瓶颈,但是相信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和安徽省自身开放经济发展的改革发展,这些问题最终都能加以解决并更好的推动安徽省开放经济的良好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区域开放发展的协调添油助力。(作者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作者:郭婉婷

上一篇:依法行政管理探讨论文下一篇:人力资源会计确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