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议

2023-04-07

第一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议

小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摘要】:以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在今天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其直观、生动、形象、易懂、海量、快捷等优势,倍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且运用较为普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课堂活力;又能较好地解决疑难问题,深入浅出,把难懂的知识简单化;更能创设出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知识的无穷乐趣;同时可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各知识点,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作用 【正文】:

科技是生产力,当今世界,是科技的天下。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随之迅速进入各领域。当然,教育事业受益匪浅,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作为科技发展的新生产物,信息技术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逼真、生动、活泼,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初中语文教学老师满堂灌的讲述、学生倍感枯燥、沉闷的状况将彻底石沉大海,语文教学的曙光已冉冉升起。

一、只有兴趣才能让人专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趣味性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我们知道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只有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才会带着求知欲望积极参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录像、投影、幻灯、计算机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展示出生动、逼真的画面,播放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再现语文情景,使语文教学内容更直观化、形象化,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时,我第一课时就向学生展示了“《范进中举》电影节选视频”,用六分半钟播放了“穷困潦倒的生活、胡屠户训斥女婿、赴试归来去卖鸡、知道中举发了疯、张乡绅前倨后恭、老岳父吹捧奉迎”覆盖全文的六个情节,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用合适的方式把难懂的知识简单化

根据初中生心理、生理及认知特点,要使他们比较容易而且很好地、全面地接受所学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把较难的知识简单化,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把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问题。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在多媒体设备上呈现出来.使知识更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

2、搭建自主合作探究平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基本知识后,由老师引导,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小组讨论、课堂交流,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大容量的优势,尽可能地拓展知识面,让语文教学课堂在信息技术强大能量支撑下成为学生思维极度活跃、开放的阵地,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创设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它应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任务。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个课件,一节课热闹下来,学生什么收获都没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建构一个学生宽松快乐的情境为原则,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源、创设情境,为他们学习营造愉悦的氛围,进而拓展学生思维,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特级教师于漪以情趣化的方式,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产生“乐学”的愉悦感。那么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通过多媒体(班班通)能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配画配音朗读、配画音乐、动画漫画,可以使静态的文字有立体感,使动态的图画像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学生入情入理。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动情的语音传入耳鼓,加上优美真切的画面映入眼帘,学生定会怦然心动,激起情感。这种意境、情感与课文相通,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十一课朱自清的《春》时,我利用多媒体(班班通)总体展示春天的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对春天的美景有个总的感受。再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不由自主地从大屏幕(电视机显示屏)上就会领悟到:嫩绿柔软的春草,娇艳繁密的春花,清爽柔和的春风,细密朦胧的春雨,欢乐勤劳的人们。这些画面就构成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绚丽迷人的春天的画卷。通过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不但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培育他们积极向上、珍惜光阴的品格。

四、信息技术是阅读教学的好帮手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做到互动教学与直观教学,还能增加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与趣味性。

全息理论认为:事物的部分包含着映射整体特征的信息,这种能映射整体特征的部分称为全息元。初中语文阅读的全息性由语言的全息性决定。阅读材料中一些关键字词句段是阅读文本的全息元,它们对人物的刻画、气氛的渲染、道理的阐述、主旨的凸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它们,学生就能琢磨出阅读文本的主题思想、情感内涵。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那些具有深刻含义且内容丰富的关键字、词、句、段,老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用心揣摩,做到咬文嚼字,让自己置身于文章内,思索这些字、词、句、段究竟有什么丰富的内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要做到这些,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

1、用课件给学生再现部分文本。把文本中重要的字、词、句、段用不同的字体大小和字体颜色根据教学要求做出标记,学生能清楚获取老师将要给出的信息。

2、把问题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悟文本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从而进一步探索研究。

3、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释疑。学生摆出问题后,教师指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积极交流,思维经过多次的碰撞,定会理出最具价值的信息,以便全面解决问题。

4、提供相关信息,学生课后学习。对于一些较难的词句段,教师可展示一些相关的动画图片、文本文档、视频资料、配音配画,或者介绍专题网站,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课后领悟理解。

五、信息技术是解决作文难题的法宝

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许多学生常觉无材可选或选材困难而畏惧作文,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可以解决此问题。

1、素材丰富,情趣飞扬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走进生活,去品其情趣,才会有写作的欲望,从而逐步养成动笔的习惯。作文课上学生最感苦恼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着头皮写成的文章往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走进生活,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弥补学生课堂上的这一“生活空白”。

某老师在进行作文的开头训练时,准备了大量的有关作文开头结尾的写法、实例及作用的资料,并读给学生听,结果多数学生只记住了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有的听完了就忘了。鉴于此,老师就把这些内容制成课件,运用多媒体当堂进行演示,同时也上传共享,同学们可以随时观看,随时记忆,随时模仿。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印象,而且给学生以思考和消化的空间。

2、激活思维,启发灵感

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才能就是想象”。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可以全方位地提供发散思维的材料,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身临自然、社会、历史的环境,从中寻找联想的起点、创作的灵感。

例如:在以“青春随想”为话题进行写作之前,利用课件,播放关于杨利伟的短片,用音乐《少年壮志不言愁》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响起画外音:同学们,生命是一张没有归途的单程车票,青春也不是—张不老的容颜,伴着时光,美丽、善良、智慧、奋进、挫折、成功、失败,撞击着年轻而又充满梦想的心房,这就是成长;你们现在正值青春的大好年华,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起回味昨天,畅想明天,记下青春的步履,描绘一幅别人无法仿制的画卷,唱一首自己作词,自己谱曲的青春之歌„„

如果不使用信息技术,只是口头上引导学生加以想象和联想,那是纸上谈兵,少了形象上的直观引发,少了音乐的感染触动,当然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面就狭窄多了。

3、全面剖析,灵活修改

优秀的文章,教师可以显示在文本中,再配以适合文章主题的背景图片、音乐,让学生自己朗读,那样的效果就不仅仅是一种美了,更会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我们也可以集体修改作文,需要修改的地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提醒,把文字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头脑清晰的进行增减删改。在集体讨论之后,立刻显示一篇修改后的习作,通过前后对比,效果截然不同。

由此看来,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了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使课堂活跃、进度流畅,并把较难的知识简单化,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他们在快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遨游,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蜜汁,领略神奇美妙的语文世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

邓万敏: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周 明: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第二篇:小议电子教室促进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

小议电子教室在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中的应用

江西省石城中学

李红英

电话 13879702012

摘要:

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存在诸多联系,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是美术创作和美术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将会是美术教学的新趋势,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所使用的电子教室比传统的教室单纯的应用信息技术上美术课,将收获更多的奇迹。

关键字:电子教室

美术

信息技术整合

近几年来,我校老师就“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进行了专项课题研究,电子教室是信息技术课堂中普遍使用的教学软件,它的强大功能在网络课堂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是学生与老师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把控课堂推进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多次的实践中,我得出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交流,学生与老师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般我们都会选择网络中最容易交流的一个平台——贴吧或者论坛,也许大家觉得他的好处在于学生回答问题参与性高,全是匿名他们可以畅所欲言,但是作为课堂来说,我们要在掌握学生真正想法的同时,不要受网络的限制, 同时要能够让学生学会担当,不人云亦云。而电子教室中的讨论与交流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多对多的,关键是他能在教室这个局域网中实现即使没有外网,教学也可以顺利的进行。电子教室中学生可以和老师对话,在教师不广播的情况下,那是一对一的交流,我们还可以进行话题讨论,这样可以实现多对多。学生的电脑可以应用IP显示也可以应用计算机名显示,根据需要也可以实名制显示。更重要的是还能实现语音交流。电子教室的实时对话功能可以有效的交流,并能把控课堂沿着教学的方向发展,相比于论坛贴吧,可以不注册,可以不联网,可是匿名亦可实名,交流的内容可以公开也可隐藏。

二、欣赏,我看你的,你看我的,共同学习

“欣赏·评述”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我们要应用艺术的语言对艺术家的艺术表现评价或与他人进行艺术信息交流。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信息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欣赏·评述”阶段,教师可以应用电子教室广播功能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也可以自我创造,深刻感受艺术的表现方法。例如:教师能够演示运用Phsotoshop软件设计图片,相传统的投影仪,电子教室具有双赢的表现,投影仪是老师在讲台做学生只能看,让学生操作只能是个别的,但是电子教室里就不同,学生可以近距离看,可以每个人自己操作,同时老师可以转播他们的作品,让全班人看,应用电子教室转播功能让学生演示让大家理解并感受他们对美术作品的创造。

三、分组教学,齐聚合力,分享学习,共同提高

新课改实施这么多年来,我们都会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推进课改寻找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分组我们不能简单的认同为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合,其实分组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缩小教学主体,更应以共同协作为目标。比如《中国古代宫廷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展示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介绍有关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知识,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或者干脆组织学生观看《紫禁城》的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我们开展的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提供一些有关故宫博物院的网址:等,让学生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并进行交流。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流程看似很简单很固定,但是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他们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片面性的学习并不能让他们有效的学习,花费的时间也是很长的,如果我们进行分组教学的话想对来说就可以克服这些方面的问题。电子教室可以进行有效的分组教学,而且可以明确的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教学任务,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也可明确自己的合作伙伴,小组间的交流时候也能非常的方便。任务的设置是分组的,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为了大的任务,电子教室的分组教学可以把他们在教室的虚拟位置进行重新组合,这样就不会让老师在传统教室里胡乱按照座位来组合小组,学生也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放开手脚大显身手。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最后通过网络教室展示各组的研究成果,交流学习,可以应用转播功能展示各个小组成员情况以及分工情况,让大家学会分组,做好分组。

四,屏幕录制,定格教学,分享资源

艺术是不可复制的,同样,教学效果也是不可复制的,我们的课堂也会因人而异。电子教室有个屏幕录制功能,应用他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定格,我们可以分享收获的好的成果。

在另一学习领域“设计·应用”中,《课程标准》建议“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在没有进行指标量化的情况下,有时我们并不能每次都那么精准的创作出和上次一样的作品,并且由于美术课的特殊,一周要上重复的十几节课,老师或者可以偷懒应用屏幕录制的功能,将自己的作品过程录制,就可以不用每次都做重复的事情,或者我们也可以把屏幕录制的的片段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有选择的学习自己想学的某个环节。

例如我们用用画图、Word、金山画王等软件进行较为简单的图案设计,首先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圆形”、“方形”和“三角形”,并设置成“无填充颜色”,再通过“复制”、“粘贴”获得数个基本图形,然后随意移动这些基本图形,把他们组织成新的图形。学生可在计算机上反复尝试,直到满意为止。最后把构成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复制到画图软件中,并填上自己喜爱的颜色。(由于在画图软件中不能任意移动图形,在Word中又无法完成区域填色,因此需先在Word中构图,再在画图软件中填色。)操作较之简单的画板来画,过程较复杂,为了避免学生忘记,我们的老师就要应用屏幕录制片段来给学生当向导。当然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设计轻松和随意,学生在实现预想的效果时不免会有些意外的收获,老师也可以通过电子教室的录制避免创意的丢失,应用电子教室的转播功能宣传好的作品,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我们也可以把屏幕录制用作微课教学,放在网络上,丰富网络资源,方便更多的人。

电子教室目前中学教学资源的使用中仅限于信息技术科目,信息技术老师对其的应用可以发挥的极致,但是我们应该更全面的推广,电子教室是一种先进的学习系统,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信息,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有丰富的相关资源可以供学生和教师使用,多个终端之间达到一个紧密的通信,达到协同学习的效果 。

参考资料:

《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 马婷

百度文库

《欣赏与评述教案》,涂平

美术之家钟进平横峰美术工作室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之初探》

范海洋

《极域电子教室v4.0使用手册》,百度文库

第三篇:小议玉米种植技术论文

玉米的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强,且品种繁多,产量较高。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上看,玉米是一种经济效益非常髙的农作物。当前玉米在我国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但玉米的总产量却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鉴于此,针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重点分析,并促进玉米种植技术的大力推广。

1合理选种

1.1深入了解当前市场所需的玉米品

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玉米品种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对玉米品种的实际需求,着重、科学、认真地研究玉米的实际销售状况以及各类玉米种类的市场回收行情,进而对玉米进行科学选种,并按照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种植技术的推广。

1.2详细分析玉米种植地的土壤情况任何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都会受到其所生长的土壤和日照情况的影响,玉米也是一样,土壤肥沃与否、日照热量充足与否都严重地影响着玉米的生长。一般玉米的生长周期越长,产量必然会增长,质量也会提高,同时质量的稳定性也会增强,也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此外,其产量与其生长还受到种植地块的湿度、温度、酸碱度及土地坡度等的影响。

1-3针对当地病虫害情况合理选种为合理地选取玉米品种,保障种植效益,需要对当地一些已经遭受病虫害危害的玉米品种进行研究,选育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从而解决玉米种植品种遭受病虫害的现象,以免在玉米种植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上遭受损失。

总之,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优质的玉米品种能够在一定基础上提高玉米的产值。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时,一定要选择颗粒丰满、抗干旱和病虫害抵抗力较强的玉米品种,从而达到提升玉米产值的浦目标。麟,优质的玉米品种在提高玉米成活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娜[步提高玉米的产值。优质的玉米品种自然灾謝,损失也会相对跡。

2合理栽植

合理密植对于玉米的生长尤为重要,过密或者过疏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农作物营养吸收不全面,进一步抑制作物的生长。首先,需要依据具体种植土壤的肥力和土质进行科学的种植。针对土壤肥力比较高的地方,可以适当密植;土壤肥力比较差的地方,则必须适当稀植。同时,还需要根据所选玉米品种自身的种植要求来合理栽植。此外,在合理栽植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土地中土壤的具体承受能力来进行合理密植。

3科学施肥

土壤肥料对于玉米的生长至关重要。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其不同生育时期应选择增施不同类型的肥料,以满足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具体施肥应遵循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要养料、磷肥为辅助养料的原则。在具体的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施肥配比的科学性,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相互间的比例,与土壤成分、温差及施肥方法的不同等有着紧密的关系。

玉米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氮磷钾元素的吸收程度存在不同,简单来说,玉米幼株对于氮的吸收量比较少,待玉米到了拔节和开花阶段,对氮的吸收量达到50%以上,在玉米灌浆的生长时期,对于氮的吸收量相应减少,一般在40%左右。而玉米对于钾元素的吸收,在授粉过程中为50%以上;在灌浆高峰期的生长阶段,玉米吸收的元素全部是钾元素。此外,在具体施肥过程中,必须注意施肥方法要科学。在给玉米增施肥料的过程中,应深施基肥,以保证玉米幼苗期和生长后期的稳定性;科学选用安全合理的原料作为种肥,不断满足玉米种子发芽阶段和幼苗期生长的不同营养需求。与此同时,需要分层次地合理施用追肥、孕穗肥、花粒肥及叶面喷肥等,最终保证玉米在其生长阶段中的不同营养需求。

4、田间管理

1、苗期的管理

玉米苗期是生根发叶和茎、节、叶分化形成的营养生长时期,根系的大部分在此时形成。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础。

(1)定苗、间苗:掌握“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定苗一般在5片真叶时进行,每穴留一株壮苗,同时进行查苗补苗,带土移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如缺苗过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解决。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中耕可进行1—2次,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苗期如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在雨天、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要注意开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2、穗期的管理

穗期田管目标是:攻秆、攻穗、严防缺水脱肥,使植株整齐、茎节粗短、叶片宽厚,根粗量多,雌雄穗发育好。

(1)水肥管理: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施肥方式为条施。在14—15片叶时(大喇叭口期),进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结合大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亩用 50克 稀土或800—1000倍磷酸二氢钾喷施。玉米从拔节到抽穗植株开始进入旺盛生长,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后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这时缺水,发育不良,雌雄花期不协调,影响授粉,造成秃顶、缺粒或空秆,所以这时期应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雨水多的地区,要注意开沟排水。喇叭口至抽穗期是玉米螟为害的危害期,都要喷施500—800倍敌百虫或杀虫双+Bt粉混合喷施,防治玉米螟。

(2)中耕培土:为防止土壤板结,消灭杂草,提高根系的生长机能,促进根系的多发和深扎,穗期要根据土壤和杂草情况进行中耕、培土。一般拔节到抽雄前进行1—2次中耕,在行间进行2—4寸的深中耕,切断部分毛根,刺激多发新根,增强抗旱抗倒能力。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浅中耕1次,并培高土垄。

3、抽穗结实期的管理

此期是决定有效果穗数,每穗结实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时,主要抓适量补肥(尿素10公斤)、抗旱与排涝、人工辅助授粉等工作。抽穗开花和灌浆时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植株对水分的要求,但灌水切忌漫灌,以灌跑马水为好。雨天注意排水,以免积水缺氧伤根。玉米开花期,如遇不良天气,应进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时进行,可减少缺粒和秃顶。

5、结语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提髙玉米种植的产量及质量,还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回报,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对玉米资源的大量需求,推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国家农业发展,提髙国家GDP总值。

第四篇:小议信息化背景下林业发展的建议论文

1林业信息化是林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以现代林业的建设为视角审视信息技术,其是林业发展的动力所在。目前,林业发展有赖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两者的综合作用,而这两者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林业产业相融合,才能建立起高效的林业资源监督管理平台,处理好资源分布的相关问题,才能为资源的有效调控打好基础。此外,对于当前林农生活水平不高的问题也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林农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获取更多的林业信息,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林业技术,了解到更多的林业市场供求情况以及消费的需求方向,从整体上提高经营的水平,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因此,林业产生信息化建设对林业发展来说已经迫在眉睫。

2信息技术在林业产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当前,林业系统的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已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认识不清、重视不足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对业绩过分重视,认为林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做好种植管理工作,而信息技术则可有可无,这种观念上的误区,致使当前我国林业建设仍处于重林业种植、轻信息技术的局面,为现代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阻力。

2.2资金不足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做后盾,但就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些发展程度不高的地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林业建设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在引入设备、技术或人才时,常常受到资金的限制,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3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当前,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技术发展日渐成熟,但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仍有待加强。在对濒危动植物保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遥感技术和红外监测技术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其他的高新技术也各具特点和优势。因此,在林业建设中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3信息化视阈下林业发展的对策

3.1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素质林业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难度高、周期长、要求杂的特点,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林业相关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林业的有关领导应从思想上对信息建设加以重视。首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信息技术对林业发展的保障性作用。其次,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林业建设的各个层面。一方面,应培养林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使其在工作中将政府工作思路与信息化管理理念相融合,更为科学、合理地指导林业信息化建设,为林业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在进行林业建设时,应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如办公软件、档案管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等,努力将信息技术与林业各层面相融合,提高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使其为林业建设提供更加广泛、更为深入的服务。最后,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对林业和信息技术都有所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尤其是基层林业,专门从事林业信息研究的专业性人才极度匮乏,因此应强化林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输出更多的林业高新人才,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人力上的保障。

3.2增加林业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面对信息建设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承包者支付能力有限的问题,可以采取拓宽筹资渠道的方法来解决。在筹款渠道拓宽的同时,仍应将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立足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使林业在无资金顾虑的情况下得以快速发展。

3.3加快林业信息网络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林业进行有效融合,将单

一、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灵活、精准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化管理还未成体系,林业信息共享的平台还有待完善。基于此,我国应加强3S、3G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与互联网系统相联系,打造一个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的专家系统、DSS以及GIS等数据库,实现对林业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腾飞,致使我国的林业经营管理模式已发生深刻变革。现代林业需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才能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是林业发展的增速器,是林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现代林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将信息技术融入林业产业中,是林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对林业发展来说影响十分重大。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叙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语言艺术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教学语言艺术

信息技术课,旁人看来总是冷硬无趣的一门学科,而我走上信息技术的讲台这几年,却深深感到,这门学科同样需要有语言艺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着重在课堂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探索和提炼课堂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就来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课堂教学用语严谨规范

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例如,“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 “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储存器”、 “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 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 “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为了在短暂的一堂课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的语言还要严谨、精练。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 1 辑结构。讲授时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言简意赅;要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吐词要清晰,读句应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

二、富有情感和激励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感情充沛、富有激励性和感染力,并结合自己的眼神、手势和嗓音等体态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寓理于情,情理相融”。教师慷慨陈词,会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例如在讲初二年级“网页制作”一节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通过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点击鼠标,便可坐看世界风云变幻,尽揽祖国气象万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网上的浏览,纷纷制作出自己的网页,并在Internet上发布。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你,难道还能任凭风浪起、我自不开船吗?你是否也想在Internet 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

三、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学习动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

2 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例如,在机房上课时,经常有个别学生在偷偷地玩游戏,教师走到他跟前时,他便把窗口最小化,当然教师还是很容易从任务栏中发现。但在学习了任务栏的隐藏操作后学生再如法炮制,教师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针对这一情况,我用了一句调侃性的话教育学生:“咱们班有个别同学真的变成了知识越多越反动了!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违背了科学的真谛呀!”这样一句幽默又语重心长的话,不仅能够使那些玩游戏的学生在微笑中诚恳地接受批评教育,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变革与发展,但是语言作为教师工作的基本工具,仍然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法取代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既适应学科教学又适合学生的教学语言艺术。

上一篇:小学教师考核个人述职下一篇: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