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国际经济论文

2022-04-17

摘要: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综合能力、执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较弱,致使培养的学生往往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合,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相应问题。文章从课程师资、教学、考核、反馈四方面分析了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设计该专业本科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奠定了基础。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毕业生国际经济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毕业生国际经济论文 篇1: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石家庄市高职高专毕业生留石就业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石家庄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留石就业的现状,解析石家庄市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留石意愿低的原因,从而对石家庄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留石就业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石家庄市外贸企业人才留石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留石就业;对策

一、石家庄市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留石就业现状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同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的京津冀一体化的方案。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同样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员。石家庄市共有25所专科院校,其中国办院校15所,其中5所院校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然而通过对5所院校200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有7%的毕业生有参军意向,66%的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11%的毕业生选择回原籍就业,只有16%的毕业生选择留石就业。

二、石家庄市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留石意愿低原因

(一)城市吸引力低

一座城市是否有吸引力,取决于这座城市的居住环境、生活节奏、城市交通、工资水平、生活成本等。石家庄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PM2.5指数在冬季尤为突出。居住环境所带来的弊端,为这座城市的吸引力着实减了不少分数。石家庄的生活节奏不快,对于追求生活质量、需要快速提升空间的年轻人来说,快节奏的城市可能更适合他们的发展。早晚高峰期的拥堵,因大气污染而采取的常态化限行,也对上班族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不便。石家庄的工资水平在全国排名中下,与一线城市相比更是遥不可及。对于刚刚毕业心比天大的专科生,一份微薄的实习期工资往往达不到他们的工资预期。

综上所述,城市吸引力低是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生留石意愿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引导专业针对性不强

专业针对性强的就业指导对于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至关重要,而大部分院校恰恰没有抓住这一点,造成一些准毕业生没有切合实际的看清就业形势,而是过分看重工资水平和企业环境,忘却了自己的实际专业水平,虽然在学生临近毕业时,不少院校会安排校企合作企业洽谈,但学生选择少,就业率低,最终导致毕业生就业潮涌般涌向北上广。

(三)学生个人偏好

笔者对石家庄市五所国办大专院校2016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66%的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一线城市工资水平相对较高;二是一线城市相比于石家庄市的中小小型外贸企业,大型外贸企业较多,选择性多;三是一线城市发展前景更好。

三、提高石家庄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留石就业率对策建议

(一)提高城市吸引力

在自媒体大放异彩的时代,可以结合实际采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一些年轻人经常运用的自媒体,传递城市力量,吸引毕业生就业。同时,提高和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规划城市交通、适时提高外贸行业内工资水平,也会成为吸引国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在石就业的一大亮点。

(二)高职高专院校分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各院校应尽早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邀请一些外贸企业专家、学者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如分析业内动态、行业导向、人才需求等,特別是对省内外贸企业、市属外贸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依据自身特点,对标适合自身的岗位和企业。

(三)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进行符合自身实际的就业规划

毕业生在求职之前,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切忌求大(大城市)、求广(视野广)、求高(工资高)。应合理分析利弊,对在本地就业和去外地就业进行分析比较,最后确定自己的就业选择。

京津冀一体化的今天,毕业生的选择更多,面临的挑战也日趋增多。希望本文对即将毕业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芹燕.西部中小城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本地化策略探析——以重庆永川区为例[J].高教学刊,2018 (3):6-8.

[2]赵刚.提高职教学生就业巩固率[J].就业与创业,2008 (8):75-75.

[3]马小凯.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就业竞争力提升[J].纳税,2018 (1):255-255.

作者:姚沛 姚明

毕业生国际经济论文 篇2: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

摘 要: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综合能力、执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较弱,致使培养的学生往往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合,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相应问题。文章从课程师资、教学、考核、反馈四方面分析了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设计该专业本科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实践课程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客观上迫切需要有大批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才。从连续多年来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来看,经贸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量是较大的。但从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来看,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从用人单位的使用情况看,该类专业的毕业生并不能达到用人单位岗位实际需要的预期,主要原因是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教师教学过程中轻实践,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执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并且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毕业的,没有外贸实践工作经历,没有多少机会体验外贸业务环境或参与实际操作,甚至从未接触过真正的外贸合同、信用证、提单等单证,因此,难以培养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执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强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致使培养的学生往往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合。鉴于这种情况,显然需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综合能力、执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一、实践课程师资

目前各本科高校缺乏外贸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调研发现,95%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师都是大学一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学历较高,理论功底扎实,科研能力较强,但缺乏实际外贸业务操作经历。虽然各高校有工程实践锻炼,但多是流于形式,这些高学历教师并没有相应的外贸行业实践,因此,在讲授相关外贸实践课程时偏重于书本,难以结合实际业务进行相应拓展,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难以培养学生外贸实战能力。

二、实践课程教学

调研中发现,目前所有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很重视实践课程教学,但是83%的实践课程教学多是流于形式,并没有把实践课程教学落到实处,且几乎所有实践课程教学的开展主要通过各种国际贸易软件模拟实训,以学生做题的方式进行,但由于学生在实践教学软件上操作,教师难以监管与指导,学生在操作时并不会很认真,使得校内课程实训效果不佳。同样,调研发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校外实训效果不理想,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一般本科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大多流于形式,通常只是参观外贸企业、海关、港口、码头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有的高校是带学生去上述企事业单位听外贸实际业务讲座,很少有高校能让学生去上述单位真正参与外贸相关实践业务的开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东财经大学等广州高校则利用广交会锻炼学生的外贸实践能力。因此,如何把实践课程教学落到实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实践课程考核

调研发现,目前绝大部分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实践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仍采用传统方式,就是对平时签到、软件系统做题和提交实验报告三者赋予相应比例,折合成学生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不能体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做题和撰写实验报告上,因此,不能体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外贸实操能力。

四、实践课程教学反馈

调研发现,各高校均有实践课程教学反馈环节,但对于学生的实践课程教学反馈意见,由于众多客观原因,难以落实。如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课程,外贸企业、海关、港口、码头等企事业单位不可能一次性接受国际经济与贸易一个专业数十人的实践,且很多实践环节涉及商业秘密或者其他需要保密性的内容。因此,导致部分实践课程教学环节难以真正落实,无法培养学生外贸实践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伟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216-218.

[2]庞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商,2015(4):84.

[3]陈晓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5(22):69-70.

[4]凡俊.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3):335-336.

[5]霍媛媛.如何做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工作[J].财经界,2016(24):12.

[6]傅远佳,朱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1(4).

作者:阚大学 吕连菊

毕业生国际经济论文 篇3:

独立学院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貿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首先分析了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之后探究了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特征。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66

伴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开设院校逐步增多。由于不同院校的发展水平不同,不同类型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异质性。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诚如我们所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影响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与建设质量。

1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目前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校众多,不仅包括财经类大学,还包括理工类大学、综合类大学等高校。从毕业生规模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近年来维持着较高的水平,其是高校毕业生人数较多的专业之一。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相对较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水平相对较低,这使得,在与一些知名大学和省属重点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竞争中,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总体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而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规模总体较大的情况下,对于独立学院而言,走外延式发展道路已不合时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必须熟练掌握高标准的贸易与投资规则。在保持了多年高速增长态势后,我国外贸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出口竞争日益激烈,这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更强的职业能力。此外,伴随着服务贸易发展步伐的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具备从事货物贸易的能力,也需要具备从事各种服务贸易业务的能力。在此背景下,独立学院必须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实践性课程教学为依托,强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这是独立学院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的必然选择。

2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通过互联网途径,笔者搜集了我国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一些代表性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总体而言,当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较低,尤其是非知名大学所举办的独立学院。这主要体现为:大多数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授课教师人数较少,并且大多数教师缺乏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的经历,专业实践经验较为欠缺。另外,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独立学院的建设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而言,东部地区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从知名大学获得最终学历,一些教师拥有外贸行业的相关资格证书,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相对较强。

总之,与知名大学和一些省属重点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相对较低,在人才需求规格和对外贸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背景下,独立学院需要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

3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特征

受专业发展历史和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与其他类型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自身的特征,以下对这些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3.1师资规模相对较小,教学专业化程度较低

受办学条件、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在独立学院,承担《国际贸易实务》、《海关实务》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工作的授课教师相对较少,并且,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的教师通常还会从事其他理论性课程的教学,实践性课程授课教师的教学专业化程度不高。由于不同课程所需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专业化有利于教师对特定课程教学所需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钻研,提高特定课程的教学能力。因此,当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授课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3.2授课教师的职称结构层次相对较低

在独立学院,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更多从事理论性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较少承担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亦是如此。总体而言,当前承担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主要是讲师、助教等职称相对较低的教师,在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的师资中,副教授和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所占的比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性课程教学团队的构建,不利于打造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团队。

3.3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的知识点繁杂,并且《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INCOTERMS2010与UCP600等国际条约与国际贸易惯例中的部分条款表述晦涩,如果没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授课教师难以将相关知识点讲解透彻,让学生真正掌握国际条约与国际贸易惯例的具体规定。当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授课教师多数是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对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的掌握不够娴熟,教学经验相对欠缺,开展实践性课程教学活动的能力有待提高。

3.4师资引进的机制不够灵活

随着高校人才引进竞争日益激烈,各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高度重视,与知名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在高素质人才引进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在此现实环境下,独立学院在人才引进方面应采取更为弹性和灵活的方法,尤其是在引进同时具有丰富外贸行业从业经验和较强教学能力的教师时,不应固守于专任教师这一单一模式,应创新实践性课程授课教师的引进机制与引进模式。但是,目前,独立学院在引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的师资时,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专任教师这一单一模式,师资引进机制不够灵活。

3.5师资培养的力度不够

高校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努力是提升职业能力的关键内因,另一方面,高校提供良好的平台对于教师的成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在引进教师后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复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高校需要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授课教师进行系统和长期培养,助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授课教师的不断成长,提升其教学能力。目前,与其他类型的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授课教师的培养力度较弱,缺乏系统和有效的规划。

3.6授课教师的学历结构层次相对较低

在知名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团队中,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教学团队的学历结构层次较高。与此不同,在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团队中,大多数教师的学位为硕士学位,教学团队的学历结构层次相对较低。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总体较低,并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与知名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伴随着人才需求规格的不断提高,独立学院亟需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李燕飞.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13).

[2]武海霞.浅析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

[3]俞毅.财经类院校实践课程的教学创新——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5).

[4]胡飞.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类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5).

作者:胡飞

上一篇:不对称审计信息论文下一篇:重典之中国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