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型

2022-07-27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三句半台词

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课型三句半表演词

甲:素质教育倡导多,

乙:能力培养人人说。

丙:说起综合实践课,

丁:真乐呵!

甲:我们四个台上站

乙:敲锣打鼓三句半

丙:目的只有only one

丁:说课型!

甲:自主选题是开端,

乙:关注生活提问题,

丙:精心筛选成课题,

丁:要规范!

甲:方案设计很关键,

乙:内容方法和步骤,

丙:合理可行扣主题,

合:有分工!

甲:调查问卷有目的,

乙:明确特点和对象,

丙:问题设计是重点,

丁:有针对!

甲:了解对象拟提纲,

乙:目的清晰重礼仪,

丙:整理摘要再总结,

丁:是采访!

甲:研究成果来汇报,

乙:特长形式都重要,

丙:优化组合为主题,

丁:真丰富!

甲:多样课型为实践,

乙:课程发展不用愁,

丙:灵活操作按需要,

丁:是根本!

甲:俺们的节目已演完,

乙:大家多多提意见, 丙:精彩节目排着队, 丁:撤退。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课型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见课型的设计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东小学

陈妙姬

[摘要] 目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对课程理解不到位、把实施活动的环节替代课型、课型不成体系等误区。针对存在问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结合广州市番禺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研究的经验,定义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概念,按照四个活动单元划分并提出了小学几种常见课型的设计。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课型 分类 设计

目前,各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已逐步走向常态化。作为一门常态化的学科,开展课程化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是必需的。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研究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一是概念误区,表现在对课程化的理解不到位,课型概念模糊;二是替代误区,表现把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直接代替了课型;三是系统误区,表现在课型的设计缺乏系统性,只侧重于某些课型,而没有区分与设计出系列的完整的课型。

课型是在教学实践中,为解决“普适性问题”、“生成性问题”、“发展性问题”、“成果性问题”而设计的教学活动,是课程常态化实施所必然产生的,能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研究中存在的误区,本人结合广州市番禺区各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研究的经验,尝试归纳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概念与分类,并基于实践经验设计出十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见的课型。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概念及分类

从本质上讲,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活动课程范畴,与传统的活动课程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种综合性更强、更具实质性的活动性课程。但目前各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大多数还仅处于活动层面,要实现活动课程化必须要有其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为线索展开的课程,即通过“活动主题化——主题单元化——单元课型化”实现活动课程化,其中单元和课型称之为“课程形态”。

课型的概念:“所谓课型,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课堂教学的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源自“百

1 度百科”)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因此,我们说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

课型的分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按照番禺区综合实践活动“443”模式,一个主题活动一般分为“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活动——展示活动”四个单元实施。各单元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主题活动方式和各阶段教学任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多种课型。一般开题活动可以划分为主题生成课、方法指导课、方案设计课等;实践活动可以划分为方法指导课、问题研讨课、实践探究课、中期反馈课等;交流评价活动可以划分为交流评价课、成果设计课等;成果展示活动可以划分为结题报告课、成果展示课、总结反思课等。

二.常用课型及其结构

课型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结构”。下面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结构的设计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几种常用的课型。

(一) 主题生成课

“主题生成课”的教学目标是形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转化成活动主题的能力,发展问题意识。

“主题生成课”的教学结构为“发现问题——>生成主题——>分解问题——>初定计划”。“问题即课题”,“发现问题”即通过创设情景、搜集与分析材料、讨论与交流,发现问题,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生成主题”即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所提出的问题,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分解问题”即引导学生把班级共同生成的主题,通过归纳、分类、整理,分解成多个探究问题,也就是小组活动话题。“初定计划”即按兴趣分组,明确活动任务,初步讨论小组计划内容。

(二)方案设计课

“方案设计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提高规划设计、分工合作的能力,形成有目标、有次序地做事的科学态度。

“方案设计课”的教学结构为“选题分组——>明确要求——>制订方案——>汇报交流——>修改完善——>指导实践”。“选题分组”即根据能力、兴趣和爱好选择研究问题,自由组成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要求”即指导学生活动方案撰写的要求、格式等,或提供可参考的活动方案。“制订方案”即引导学生根据要求制定小组活动方案。也可以在课

2 外先初步设计,堂上再修改完善。“汇报交流”即各小组介绍活动方案,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提意见。“修改完善”即根据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小组活动方案进行修改、补充。“指导实践”即教师总结评价各组方案,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实践活动的重点指导。

(三)方法指导课

“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常用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进一步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

“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结构为“情景导入——>学习方法——>课内尝试——>交流提升”。“情景导入”即通过各种生动的形式,激发学习某种活动方法欲望,形成动力,引入方法学习。“学习方法”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环节,一般通过知识传授、范本学习、问题研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所学方法的内涵、要素、功能、操作步骤等。“课内尝试”即创设模拟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开展活动,教师适时指导。“交流提升”即课内交流模拟实践情况,展示初步成果,交流评价,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加深对方法的认识,提高能力。

方法指导课是应用较多的主要课型,根据主题的内容和学生水平的差异,在各个活动单元都可以设计方法指导课。如开题活动单元可以设计“如何选题、如何设计、如何撰写方案”等方法指导课;实践活动单元可以设计“如何开展访问、调查”、“实验探究”、“制作方法学习”等方法指导课;交流评价单元可以设计“如何评价”、“评价表格的设计”等方法指导课;成果展示单元可以设计“如何设计、制作、展示成果”等方法指导课。

(四)问题研讨课

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群体会对生活、学习中某一倾向性的问题特别感兴趣,经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形成集体共同关注的问题后,就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上“问题研讨课”。“问题研讨课”是以集体和小组研究讨论为基本特征的课型。

“问题研讨课”的教学结构是“师生质疑——>研究讨论——>合作释疑——>评价反馈”。“师生质疑”即启发诱导学生回顾前期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形成集体共同关注的问题。“研究讨论”即组织学生以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展开协作和讨论,多方寻求答案。“合作释疑”即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答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践探究课

“实践探究课”的课程目标以探究为取向,引导学生通过推测假设——设计活动——实践验证——处理信息——概括结论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实践探究课”的课型结构是“方法引导——>交流讨论——>探究实践——>解决问题——>总结结论”。“方法引导”即激发探究动机,明确研究任务,把握探究方向。“交流

3 讨论”即充分地让学生作推测假设,合作设计实验或探究活动。“探究实验”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经历探究验证的全过程。“解决问题”即处理实验信息,分析综合得出初步探究结果。“总结结论”即经过各人(或各小组)呈报探究结果后,师生一起概括出结论,总结反思探究活动。根据探究的不同方式,“实践探究课”还可以细分为“实验探究课”、“网络探究课”等。

(六)中期反馈课

“中期反馈课”的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汇报活动,分享收获,懂得评价和欣赏别人,并吸取他人经验完善自我活动,并能够明确方向继续深化实践活动。

“中期反馈课”的课型结构是“回顾与分享——>汇报与交流——>评价与建议——>指导与总结”。“回顾与分享”即通过生动的集体交流形式,回顾前阶段所开展的活动,分享感受,引入活动。“汇报与交流”即组织各小组分别汇报,适时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并逐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及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活动中的收获与困惑。“评价与建议”即相互对各小组的汇报给予评价,对问题与困惑提供帮助,提出意见或建议。“指导与总结”教师小结上阶段活动情况,提出指导意见,让学生明确下阶段活动的要求。

(七)交流评价课

“交流评价课”的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活动,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产生认知和建构。

“交流评价课”的课型结构为“导入——>交流——>评价——>建构”。“导入环节”即师生共同回顾“开题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活动过程;“交流环节”即学生以多种方式交流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困惑、收获”;“评价环节”即学生、教师、家长对“问题、困惑”进行点评或利用评价表格进行自评、互评;“建构环节”即强化收获,形成建构,明确成果表现形式。教师对学生的观念进行归纳形成对“问题、困惑、收获”的认知体系。

(八)成果设计课

“成果设计课”是为“成果展示”作前期准备的,活动成果以什么方式来呈现、表达,由于存在多种可能性,因此课程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成果呈现方式,促进归类、整理、制作等能力的提高。

“成果设计课”的课型结构是“归类整理——>选择方式——>制作演练”。“归类整理”即指导各小组对活动中收集的资料、统计的结果、活动的记录等按类别有序地整理清楚。“选择方式”即小组成员根据原始资料整理情况,互相讨论,汇报设想,在老师的帮助下选择成果呈现方式。“制作演练”即根据本组成果呈现的需要,分工合作进行制作或汇报、展示的训练准备。本环节也可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老师适时给予指导。

(九)成果展示课

4 “成果展示课”的课程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展示活动成果,展示自我,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

“成果展示课”的课型结构是“回顾导入——>分组展示——>发展提升”。“回顾导入”即师生共同回顾“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评价活动”的活动过程;“分组展示”即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生的研究的成果(认识与建构、收获与体会、成果形式与内容、价值与意义);“发展提升”即通过对成果的交流与议价,提升认知,师生一起总结,对研究的成果进行二次开发。

(十)总结反思课

“总结反思课”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与学习伙伴困惑共担、成果共享及对活动进行理性反思、及时总结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客观欣赏他人成果、评价他人活动的素养。

“总结反思课”的课型结构是“过程总结——>全面反思——>交流分享——>拓展深化”。“过程总结”即是引导学生对主题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把收获与体会写下来。也可以先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全面反思”即引导学生对整个活动中出现的困惑、挫折等进行全面反思。“交流分享”即引导学生共同交流、认真倾听、大胆质疑,分享的内容可以是对自己的、对他人的、对小组的或对全班的,重在成功的体验或经验的积累。“拓展深化”即是在总结本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向纵、深拓展活动,提出下一活动主题或导向学生思考发现新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的价值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课程目标最终指向于学生个性健全发展。通过对课型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各种类型的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律,提高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我们开展课型研究,在探究教学活动的规律性、可行性的同时,也期望以一种开放、多元、个性的思考方式进行更多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姜涛.教学模式的建模与用模.[J].广东教育•教研,2007年第7/8期刊 [2]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印发

第三篇:小学美术综合课型的实践与思考

常州市中山路小学张 旭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总指挥韦伯曾说过:“阿波罗计划中没有一项新发明的技术,都是现成的技术,关键在于综合。”综合正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综合化已是当代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潮流,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小学美术综合性学习不仅是将美术与各学科、各方面的简单交叉,更是精神上的渗透,及至在学生大脑中思维的融合。

一、美术综合课型的设置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20世纪以来,美术的观念和方法趋于多元,美术各种类之间综合化的倾向逐渐加强,美术学科的学习领域不断地深化与拓展。人类知识是统一的整体,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因而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成为本次美术课改的一大热点。同时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建立一种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的、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他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展开美术活动能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因而,面对新课程,美术教学应打破常规、开放思想,增设能体现人文教育大美术教育观的美术综合课,这也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广大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建立新课程标准下开放、多元的综合教育理念,把对美术综合课型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放在重要位置。

二、美术综合课型的分类及特点

“课型”是指课的类型,它是在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根据教学内容范围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美术课分为专门课型和综合课型。美术综合课型就是把专门的美术欣赏、绘画、手工劳作、设计应用等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再把一些新的教育元素如跨学科的、联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融入其中的课的类型。 如:学科内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社会生活性的综合。学科内综合的美术课型特点是:融美术各学习领域,如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为一体的美术活动,即在一次美术活动或一个单元的美术活动中同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跨学科的美术综合课型特点是:把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保持美术学科原来的特点,又增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如美术与文学、戏剧、音乐、地理、物理、科学等

学科相结合的活动内容;社会生活性的美术综合课型特点是:突出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体现美术的社会性和实用性价值。如美术与时事、环保、市场等方面内容相结合的活动。此外还可以配合学校的活动来设计综合活动,如布置艺术节、运动会会场,设计会标等。

三、美术综合课型的实践与思考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体现社会需要、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现代普及教育。美术综合课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创设情境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综合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进行创造的动力,人们对有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弛神往,孜孜不倦。只有对美术产生兴趣,才能对美术有不懈的追求,并保持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动力。以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美术综合活动,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过去我们的美术教学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应学生的特点,使学生望而生畏,是不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原因。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综合课型的设计时,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在教法的设计上考虑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如《化装舞会》一课,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各自扮演的角色,然后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制作面具或头饰,和学生共同准备做简单的海报、请柬,布置教室,张灯结彩,鼓励学生打扮自己参加化装舞会。这样的课无论是内容选择还是方法选择,都能较好地体现趣味性。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把学习内容放在有趣的活动中进行,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积极参与学习。座位的编排可以灵活多变,以小组、大组、自由组合等编排方式,有助形成互动合作的学习气氛,享受合作的乐趣成功的体验。

(二)学科整合活动,促使学生美术综合学习多元化

了解各学科与美术的横向联系,在美术活动中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如用丰富的语言文字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利用数

学的黄金分割定律进行造型的设计;把物理运动的原理运用在活动玩具的设计上;或以身体动作语言去表演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等,使学生能从中了解事物间复杂的关系,发现问题,灵活变通地处理问题。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造精神。美术综合课型的特点就是“美”与“综合”,在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丰富的活动内容、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媒材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何正确地把握好这个尺度,使教学内容丰富、信息容量恰当,既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又涉及跨学科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不杂乱,就要制定出具体适切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选择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如教《化装晚会》一课时,运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又如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教学,让学生为儿歌配画、画日记画或进行手工制作,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选一首儿歌或一个童话形象(或由儿童自己编写)设计角色形象,用综合材料制作头饰、纸偶或面具,并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布置与海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排演,然后以舞蹈、童话剧等形式进行表演。

(三)适时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美化生活的综合意识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美术与我们的社会、历史、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通过美术学习让学生知道美术可以美化生活、美化环境、记载历史、改造社会,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丰富生活经验,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美化生活和美术学习的综合意识,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让学生关注战争,以“爱与和平”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一组反对战争,宣传和平的大幅绘画作品,表达他们对世界和平的向往。

各种新媒材、新技术的出现,为美术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空间。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发现掌握各种媒材性能、特点的能力,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综合运用丰富多样的美术、形式、技能表达自己的创意,美化环境与生活,同时有助于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随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新的知识技术的不断涌

现,需要老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作调整,并大胆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气息。如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使用电脑辅助教学,用电脑进行绘画设计;配合节日或学校大型活动适时调整内容;加入环境保护、多元文化等内容。如教苏教版第十册《世界地球日》时,可让学生结合“4.22世界地球日 ”适时地展开美术活动,前期让学生自由组建环保假日小队,通过调查城市及周边环境,了解环境污染的现象;再通过上网查找有关数据,进一步了解污染的危害,制作环保宣传画、环保电脑小报、设计环保用语、布置环保宣传版面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多变方式活动,发展学生美术综合学习的能力

不同的活动方式要运用不同的程序和方法,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方式,可以获得多种的学习经验,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如运用参观式美术活动可以开拓视野;调查式访谈式的美术活动能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运用资料收集式、讨论式、演讲式、表演式、练习式、自学式等多种的活动方式进行课内外、校内外的美术活动,从而体验学习的过程,探索学习的方法,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教学不单可在教室进行,更可走出教室、走出校门、以大自然为课堂、以社会为课堂,广泛与社会生活接触,拓宽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教苏教版第十一册《桥》时,可引导学生以小队形式调查家乡的桥文化,采用摄影、速写、日记、调查表等方式展开美术活动,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家乡桥的变迁,在此基础上想象家乡未来的桥,并以“桥”为主题进行综合设计展示, 不断发展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总之,美术综合课型的创设,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树立新的美术教育观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大胆改革创新,及时总结反思,设计出富有新意和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综合探索课。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策划书 - 活动型

洛阳理工学院2012暑期社会实践

——生活体验

电气系社会实践部

一、 活动背景:

随着2012暑假的来临,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暑假安排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丰富在校大学生们的暑期生活,提高

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校团委以及大学生联合会拟举办暑期社

会实践——生活体验;给在校大学生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锻

炼自己的舞台,提高大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为社

会、企业及学校培养优秀毕业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活动名称:

洛阳理工学院电气系自动化2012暑期社会实践——生活体验

三、 活动主题:

丰富暑期生活,提高社会生活经验,增强社会生存能力

四、 活动目的和意义:

1. 目的:

大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增加大学生们的社会生活

经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体验金钱的来之不易。

也能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校生活的不足之处,可以在以后

的大学生活中,针对已经认识到的问题采取有效地解决方

案。也能够增加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对

社会问题快速判断的能力等。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

让同学体会到奉献爱心、关怀他人的乐趣。总之,通过这次

活动,我们要让同学们达到“体验一次,受益终身的效果”!

2. 活动的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能够让参赛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之艰辛、

不易,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在校生活。同时,他们在加强

与社会人员交流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社会对毕业生的要

求,使他们更加了解在校大学生所缺少的知识和能力,然后

明确他们以后在学校所重点培养的个人素质。同时,也引导

同学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是他们认识到他们对于社会的

价值,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活动对象:

全体有意愿的学生

五、 活动具体事项:

1、 每人发放资金50元,身上的现金、银行卡等全部由总负

责人代为保管。

2、 活动期间由于资金不足问题,由参赛队员自己想办法解

决(如:做兼职等),但不能寻找外部支援,不能从事非

法活动,必须随时保持与总负责人的联系

3、 参与活动队员必须保证能够坚持到最后,未能坚持到最

后者,必须上交所剩金额,并支付自己已消费金额。

4、 第1到3天:参与队员做兼职,以挣够足够的资金,为

以后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天,由总负责人安排

去敬老院。第五天:由总负责人安排做社会实事政治调

研。第六天:社会公益活动。第七天:活动总结,经验

分享、交流,参与队员大联欢。

六、 主办单位:

洛阳理工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七、 承办单位:

电气系社会实践部

九活动时间:

待定

八、 活动地点:

待定

九、 活动负责人:

社会实践部部长:郭雪飞副部长:王帅达 焦建坤

十、 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

1、活动申请:由社会实践部部长提出并向系里申请活动所需的经费及生活宿舍

2、拉取赞助:根据时间安排,由社会实践部派出干事若干名,各自分工明确,到指定地点拉取一定的赞助,最后统一管理,以保证活动所需。

3、前期宣传:包括拉横幅、贴海报、开动员会。拉横幅由两个部的部长向系里申请地方,然后派干事张贴;贴海报可在食堂、宿舍、教学楼等醒目的地方张贴,使同学们了解此次活动;开动员大会则是

在活动举行前夕,对两个部的相关人员召开动员大会,以确保活动顺利完成。

4、报名程序:采取自由报名原则

5、比赛地点:洛阳市

6、计划招收人数:10人

(二)、实施阶段

1、开始准备:由总负责人召集参赛者在指定地点集合,参赛者交出身上所有现金、银行卡等。

2、由总负责人统一调配参与活动人员,并给他们宣讲活动具体事项。

3、负责人给每位成员发50元钱

4、活动期间:每小组成员每天自己选择体验生活地点,选择体验生活方式。每天早上7:00从洛阳理工学院出发,晚上21:00到洛阳理工学院集合,21:00—22:00 大家共享经验时间。

5、活动期间各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6、活动期间有随行记者跟踪采访、摄像。

活动需要

1. 宿舍四间

2. 负责人三名(总负责人、记者、摄像人员)

3. .摄像机一部

十三、 活动预算

1. 前期宣传:20

2. 活动发放资金:500

3. 额外开销280

总计:800元

十四、 注意事项

1、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参与活动队员安全问题。

2、 总负责人必须能够随时联系到参与活动队员。

3、 对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选手退出问题等特殊情况,要有紧急解

决方案

第五篇:雷声村书记在全镇“争做”四民“型干部主题实践活动会上的表态发言

在全镇“争做”四民“型干部主题实践活动

会上的表态发言

五里镇雷声村党支部田双喜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雷声村党支部按照镇党委《关于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做“四民”型干部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亲民、利民、靠民、护民”这一主题,突出“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线,深入开展“反四风、树形象”、“为民服务零距离”、“我在一线建奇功”等活动,通过抓学习宣传,抓主导产业、抓基础设施、抓自身建设等四个方面,努力打造学习型、践诺型党支部,提高了自身战斗能力和凝聚力,基本做到了心想民、情系民、利给民、权为民,帮助群众解决了反映强烈的、急需急盼的的突出问题,提升党支部形象和公信力,推动了我村群众路线教育教育活动的的蓬勃开展,为雷声村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下面我就雷声村支部下一阶段如何进一步创建 “四民”型支部,推动各项工作,作如下表态。

一、抓学习,增强支部凝聚力,营造亲民之举

俗话说:火车离不开车头,帆船离不开舵手。一个党支部如果没有个好的班子,将会一盘散沙,失去战斗力。为此,我

1们要把强化班子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一是强化核心,从自身做起。班子成员要充分利用支部这一载体,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基础知识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理论水平,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增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二是健全党小组组织。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确定学习时间和内容,组织党员开展《党章》、《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学习,不断强化党员党性意识,党员纪律意识,党员监督意识,同时还要在党小组之间开展经常性互帮互学、互相交流活动。三是充分利用县、乡党校、远程教育站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活动阵地,通过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专题讲座、领导干部下乡宣讲等形式,抓好党员干部学习工作。四是利用宣传栏、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形式,向全体村民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争做“四民”型干部的要求以及法律常识,提高广大村民参与热情,为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二、抓谋划,紧扣产业发展,多做利民之事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窗口,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一面镜子。领导干部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难事、好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群众才会欢迎你。立足本村实际情况,认清发展现状,明晰发展思路,本着“尊重科学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群众意愿”的原

则,合理确定本村经济发展思路,制定本村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近期计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壮大村级经济实力。为此:一是要谋划好主导产业建设,搞好产业结构调整,近两年内需全力抓好新建南山300亩核桃园,北山100亩苹果园及大棚蔬菜建设和露地菜建设,改变村上依靠单一的玉米种植的畸形结构,增加群众收入。二是要充分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资金为10户贫困户购置能繁母羊300只,并建设施羊舍200平方米,增加贫困户收入。三是强化科技培训,依托县、镇两级农技指导优势,帮组群众从果树栽植、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及畜牧饲饲养等方面做好实用技术指导培训,加强生产环节技术管理,积极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拓宽市场,搞好销售服务,提高产业效益,增村民致富的内在动力。

三、抓热点,推进基础设施,打造护民之氛围

做好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疾苦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要察民情、顺民意、济民困、解民难,在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力争为群众办好实事,使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针对我村群众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薄弱这一现状,去年在镇党委和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村有幸争取到了中央彩票专项资金整村推进项目,我村将以此为契机,极力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居住环境,为此:一方面我们将全力配合扶贫办,紧紧抓住中央彩票专项资金整村推进项目和建设美丽

乡村建设的机遇,全力做好项目协调和建设工作,年内确保完成1900米村级硬化巷道,实施围墙改造512米,建设休闲广场1300平方米,完成新建4个垃圾台,2个公厕的年度建设任务。同时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向市财政局联系,完成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各项资料审批手续,力争年内完成木炭尧阔组600米通组水泥路建设,提高道路等级,解决群众出行困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以村容村貌为突破口,搞好环境卫生和改厕、改圈等工作,实施村内巷道和道路绿化,逐步实现村容村貌净、绿、美。

四、抓机制、改进工作作风 增强依靠群众干工作的凝聚力。

一是要认真落实县镇政府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好雷声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8项制度,规范村务管理。继续坚持“三个决不、三个坚持”原则,“三个决不”是决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决不搞歪门邪道;决不脱离群众、凌驾于村民之上。“三个坚持”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依法行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事事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全力维护干群团结,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尊重群众意愿,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使农村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 二是抓好村务公开,完善村级管理新机制。村

两委每年按照要求将村集体经济收入支出、财务财产、农村低保以及贫困户扶贫补偿等村民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通过设立固定公开栏,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及时向村民公开,消除误解,凝聚民心,为本村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切实关心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其生产生活困难。要特别注重关心、关照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贫困户和五保户家庭,对于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低保、“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真正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保证他们衣食无忧、生活安定。四是全力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要经常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全面掌握村组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吃透情况,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把握关键环节,提出解决办法,及时予以化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促进村民团结和谐。五是要加强村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明化程度和综合素质。着眼于村民素质教育,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各项工作之中,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意识、科技知识宣传学习,提高村民综合素质。着眼于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建设文化大院,鼓励和支持村民自发组织的锣鼓秧歌队、自乐班等积极开展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文明户、绿化示范户、

科技示范户、五好家庭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文明意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同志们:盛世三夏美,和谐万象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我们迎来了农业农村工作的良好发展机遇,也为广大农村党支部书记提供了施展才干、建功立业的舞台。千百年来,广大农村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充满生机与活力;希望的田野,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蕴藏着无穷的潜力;9亿农民的笑容,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灿烂多姿。发展的机遇,不可多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作为一名担负重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我们要在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把握规律性,提高创造性,展示先进性,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异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辉煌成就来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谢谢大家!

上一篇:综合实践学习体会下一篇:中国中小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