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务外包的原因

2022-08-28

第一篇:物流业务外包的原因

导致物流外包业务失败的因素

The dark side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 Unraveling the potential risks leading to failed

relationships 读书笔记

——导致物流外包业务关系失败的因素

之前我们凭经验主义认定导致一个物流外包业务关系失败的原因和结构性因素,本文章从用户公司的角度,感知物流供应商是否能提供有效的服务。这些结论表明了关系管理对客户公司的重要性,它可以降低投资物流供应商进行外包业务的风险。

过去的十年里,价值的概念吸引了大量目光,这是公司提供更优质服务的战略性需要。价值成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性因素,供应链中的商家合作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手段。价值是一种收益和损失之间的权衡,它既可以通过提高收益获得,也可以通过关系成本的最小化实现。而在考虑买卖关系的风险中,现有的文献多把焦点放在一个公司的表现和管理结构上,而考虑失败的关系管理带来的影响则比较少。

垂直的供应关系如物流外包越来越普遍地替代传统的服务,如运输、仓储、库存和增值服务等。物流外包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降低客户公司的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但是,物流外包也面临着业务关系失败而带来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对是否选择物流外包业务进行权衡。通过了解外包业务潜在风险,突出影响BSR管理的期望因素。

该文章建立在交易成本、资源基础观点之上,做了一个经验性的访问,来证明业务关系风险是怎样对资产和是否能胜任带来影响的。并且,这个结果可以给管理外包业务带来更多的参考,如风险缓解、转移和分担。

一、外包风险

外包业务是一种借助第三方力量和资源进行某种业务并最终实现获利的活动。它可以创造价值,并且通过弥补内部某种资源的不足,可以增加创造价值的机会。成功的、长久的外包协议很大程度上依赖BSR(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在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基础上共同应对竞争环境的快速变迁和产品与服务的复杂化。

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在BSR管理中有两种风险: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关系风险发生的原因在于合作关系破裂的可能性,它可能由合作伙伴背叛、投机行为、合作人缺乏了解、冲突风险、核心专利的失窃等。绩效风险则是由于合作不足以应对激烈的竞争、政府政策的变换、需求波动、合作伙伴能力不足等。

二、假设条件

因为没有一套资产可以完成所有功能,所有的资产都在某种程度上没专门化了。有些受到资产的损失带来的成本很明显,有些成本则被隐藏了。专门化的资产带来的威胁是难以预料的,并且不容易被量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于缺少对隐藏成本的评估,外包业务导致了资产专业化的损失。 (1)假设一:业务关系风险对资产风险有明显的影响

除了成本原因,能力是考虑是否物流外包的重要考虑因素。运营商盈利的能力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并且能够提高其使用客户的竞争能力。没有竞争力的物流会导致服务和运营能力的退化,在关系风险的相关文献中,高关系风险通常与低水平的战略性资源相关,这些资源一般有珍贵、稀有、难以模仿并且是竞争优势中不可替代的。高风险的关系会打击参与者们投资打造竞争力的积极性,因此还有以下假设条件:

(2)假设二:关系风险对能力风险有明显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文献证明了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点是互补的,他们不能单独解释外包决策。外包业务很重要,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培养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其竞争优势。

(3)假设三:资产风险对能力风险有明显影响

至此,在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得到了关系失败的模型:

三、方法 (1)样本选择

该文章以台湾服装行业对物流业务的需求为样本。服装行业是台湾第二大消费行业,仅次于餐饮行业。服装行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大,商家对物流服务的潜在风险预期更明显。

该样本的特点是:每单位商品价值量大,订单数量较小。因此需要更加灵活、快捷的运输服务。因此,采用外包物流可以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灵活,同时避免了大量的资产需求。还需要说明的是,样本商家由于和物流服务供应商关系破裂而换过服务供应商的。 (2)具体操作措施

组建关注群体,进行访谈。访谈的结果映证了导致关系失败的模型。模型的各个条例如图:

关系风险包括:供应商投机行为、缺乏沟通、缺少共同目标、权力不对称。资产风险包括:员工的不合理利用、信息风险、内部治理成本、依赖风险。其中信息风险是指损失重要的交付相关信息,这种损失可能由于不可用、不完整、不准确的、不稳定、无担保的客户信息造成。依赖风险指服务使用商需要承担解约的风险。能力风险包括:服务水平退化、失控、战略资源的不合理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保护。 (3)数据收集与分析

设计了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问卷,第一部分对商家下游的零售商的地址、关系风险的期望进行调查,另一部分对商家关于外包风险(关系缝隙、资产风险、能力风险)的期望进行评估。由电话访问进行,数据结果由spss软件分析得出。

四、结果 (1)样本分析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信度,所选取的样本都是高层管理者,其平均工作年龄为13.2年,这保证了其在评估物流服务供应商资源、绩效表现的准确性。受访商家多为中小型企业,再近十年里都经历了与物流服务供应商失败的合作。其中14.5%完全外包自己的物流业务,69.3%同时拥有外包和自营物流,16.2%完全自营物流。平均每个商家用过3.1家物流服务供应商,平均合同持续1.7年,平均合作关系为5.4年。 (2)可靠性和有效性测试

内部数据的一致性通过测试每个条目的克隆巴赫系数(信度系数)得到,其中:α 为信度系数,n 为测验题目数,S2i为每题各被试得分的方差,S2t为所有被试所得总分的方差。一般来说,该系数愈高,即工具的信度愈高。在基础研究中,信度至少应达到 0.80 才可接受,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只要达到 0.70 就可接受,介于 0.70-0.98 均属高信度,而低于 0.35 则为低信度,必须予以拒绝。12个条目中去掉对研究没有重大意义的“R4权力不对称”和“C4核心竞争力的不力保护”,关系风险的评估信度系数达到了0.869,能力风险评估信度系数上升到了0.869。至此,所有的三个构造的信度系数都达到了0.70以上,证明所选取的10个条目是有效的。

内容有效性由两个元素评估。第一个是前文所做的文献综述,第二步是访谈小组成员提出的建议。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用来检验构想效度。聚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是指运用不同测量方法测定同一特征时测量结果的相似程度,即不同测量方式应在相同特征的测定中聚合在一起,当构想与其构成条目之间的平均提取方差值(AVE)大于0.50、并且所作的前提假设有意义的时候,结论会得到支持。在本调研中,关系、资产、能力的风险AVE分别为0.702, 0.572, 和0.697,因此合理。因子负荷用临界值2.705时,为0.001级别,此时合理。

同一构面中,因子负荷值越大(通常为0.5以上),表示收敛效度越高;每一个项目只能在其所属的构面中,出现一个大于.05以上的因子负荷值,符合这个条件的项目越多,则量表的区别效度越高。如图示:

(3)路径分析:

为了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假定一个总体可分为r类,现从该总体获得了一个样本——这是一批分类数据,现在需要我们从这些分类数据中出发,去判断总体各类出现的概率是否与已知的概率相符),文章采取了多种测量方法。 一种统计程序,通过分析变量之间假设的因果效应,来测试研究人员提出的关于一套观察或者呈现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

五、结论

在交易成本理论(TCT)和资源基础观点(RBV)之上,可以得出外包物流的三种风险。通过对117个使用过外包物流的时装行业商家调查,可以从经验之谈初步证明出三种风险之间存在着联系。失败的业务关系导致了商家使用外包物流的关系风险,而关系风险又产生了资产和能力风险。在关系风险中,缺乏沟通是导致不利关系的最重要原因。

能力风险产生的影响比资产风险略重。在能力风险中,商家考虑的比较多的是物流服务供应商没有能力提供服务和失控的因素。在资产风险中,商家考虑的较多的是那些难以测量的专门投资,比如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投资。另外,资产风险和能力风险中也有联系,如果专门性的资产被破坏,不仅会导致成本上升,还有可能会损害商家的核心业务竞争能力——关系风险通过带来资产风险也能够间接影响到能力风险。

六、管理学启示

物流外包风险一般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外包业务本身的不确定性变量太多

如外包企业文化差异、物流商投机行为、企业内部员工抵制问题等等都会造成物流外包业务不确定性增加,造成外包业务失败。 (2)供应链企业生产的不确定性

生产过程的不确性主要来自于设备的故障、关键材料的临时短缺以及受供应物流环节的影响造成的缺货停工。特别是实施零库存生产的企业,因供应链上游多个企业的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处在不同的水平上,而外包物流系统却缺乏快速反应能力,会给企业物料供应及时性造成困难。 (3)客户需求的变化

充分的供给导致需求的多样化、消费群的不稳定,客户有了很多的选择,很容易就从一个产品转向另一个产品。而在当今市场变化莫测及物流业发展不成熟的外包市场环境下,物流外包系统难以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 (4)物流承包商过于单一

企业往往因为联盟稳定性与交易费用的考虑选择单一的物流外包商,外包物流供应链上出现独家物流服务商包揽的现象,致使过于依赖物流服务供应商。而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服务地域和管理能力的有限性,可能在某些地区的物流服务中给企业带来物流服务风险。 (5)信息失真或失控

物流业务的外包,随着执行主体的转移,由于信息不畅或扭曲,再加之技术与监控手段的制约,企业难以对服务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跟踪管理,如果物流服务商出现违规博弈的行为,企业难以控制与把握。同时由于物流外包,使企业不能直接取得所需的用户需求信息和产品质量与服务意见,最终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改进和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从长期来看,可能阻碍核心业务的发展。 (6)合作双方不能达成共识

由于未达成共识,往往出现不现实的希望和服务要求,缺乏双方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往往使外包难以实施。同时也会出现双方权利上的不平等、成本与定价不合理等现象。双方存在分歧,如果又缺乏信任,沟通不好,面对市场变化也不能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就随时可能导致外包合作风险发生与合作失败。 (7)外包契约不规范

企业和物流承包商签订的外包契约中缺乏对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水准,服务费用、赔偿、保险、不可抗力、保密、解约等细节的明确界定,这就使得对外包物流绩效的量化评价变得十分困难,这就为外包纠纷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从而变成风险隐患。

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选择稳健的外包方式

将非核心、效益较低的业务外包,进而集中精力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核心业务层的建设上,既降低了外包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并且,外包企业在决定外包前,应该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考核,选择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供应商。

(2)订立完善的外包协议,建立良好的控制机制

外包协议必须涵盖外包业务的所有环节,并且要详细规定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保证外包业务的规范运行。对外包协议的监管是为了直接获得协议所要求的质量,因此,成功的外包要求企业制定有效的管理框架,保证供应商提供合格的服务,并采取措施保证这种控制的有效性。 (3)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构建诚信的商业环境

把信息安全作为外包企业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标准。如果供应商不能按照要求和合同约定,泄露了外包企业提供的信息,供应商应该承担相应地法律责任。 (4)建立应急机制,控制集中风险

在服务外包实施过程中,供应商可能会因为人为或不可抗因素而无法按时、按质完成服务,使外包企业面临影响整体战略规划的集中风险。所以,在使用外包服务时,要制定相应地应对集中风险的策略,以降低损失。 (5)增强沟通

企业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外包业务关系失败,外包企业应尽量选择企业文化相融合的供应商。如果两个企业的文化差异比较大,那么就需要增强沟通,是供应商能真实理解外包企业的愿景和顾客真实需求,从而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外包。

第二篇:浅析物流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对策

摘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巨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上的优势,正在利用第三方物流为其提供自己所需的服务。因此,第三方物流业悄然兴起,并在物流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西方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有效运作模式。物流外包逐渐被供需双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和需求方)所认可。物流外包不仅能在企业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能让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开辟新的市场。但它在实际运作中遇到的风险问题及解决方法会倍受关注,本文就此给以浅析,并给出对策。

关键字 第三方物流 物流外包 风险 对策

一、物流外包概述

所谓物流外包,即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3PL)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之所以出现物流外包,是企业为了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利用企业外部资源、降低和控制成本,节约资金、分散风险的需要。

通过物流外包企业可以取得明显的优势:

(一)节约时间。物流外包可以使得厂商集中资源用于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是一个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时代,企业要想迅速成长,就应尽可能将核心业务以外的商业职能外包,必须让自己的员工专心致志地从事核心业务。这样做可能会失去一些控制权和做出反应的时间,但总的说来,利大于弊。

(二)比较优势。即便是自己拥有可利用的资源,但由于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内生的动态比较优势,把企业物流业务分包给供应链内的其它专业化组织可能会做得更好。因为位于供应链中的相对位置不同,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会拥有更多的市场知识、关系网络及专业化技能,同时还会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三)给企业节省费用,增加盈利。从事物流外包业务运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规模经营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中获益。

(四)使企业加速商品周转,减少库存,降低经营风险。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的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加速库存商品周转,减少库存,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五)重构物流网络。物流外包能以一条快速的捷径策划物流传递网络,满足全球市场需求,使企业组织尽快达到具有竞争优势的境地。

(六)降低管理难度,提升管理效率。物流业务外包既能使企业享受专业管理带来的效率和效益,又可将内部管理活动变为外部合同关系,把内部承担的管理职责变为外部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利于简化管理工作。

二、物流业务外包的潜在风险

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物流外包也不是只有好处没有风险的,它也有其潜在的风险需要企业把握。

(一)外包控制不足。外包常常会使企业失去对一些产品或服务的控制,从而增加了企业正常生产的不确定性。企业在外包的过程中有可能由于丧失对外包的控制而影响整个业务的发展。现实中因外包引起企业危机的事件不在少数。

(二)增大外包依赖风险。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企业的资本投资、效率提高具有潜在的好处,但同时又会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滋生自满情绪而让企业难以控制。

(三)内部员工抵制。企业物流外包往往会影响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需要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这个过程很可能对所有员工都产生影响,受到企业内部员工的抵制而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四)降低用户满意度。企业过于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又无法控制或影响他们,使企业不能取得所需的用户需要信息,从而影响企业的产品改进。从长期来看,由于对物流活动的失控可能阻碍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而降低用户满意度。

(五)企业利益受损。物流活动的长期外包,会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认为企业缺乏专家技术,因此抬高物流服务的价格或提供较差的物流服务,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

综上所述,物流外包业务中隐藏着潜在的风险,使有些企业放弃物流外包而选择物流自营。例如,在郑州有一家专营第三方物流的公司,其最大的客户是一家钢铁贸易公司。两家公司合作一段时间后,钢铁贸易公司搞起了自己的配送系统。为什么有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又好又便宜的服务,钢铁贸易公司还要自讨苦吃呢?原来钢铁贸易公司新任的总经理对配送业务外包很担心,认为自己完全让这家企业在从事第三方的相关配送,对方万一不干了或者提出不合理的服务标准或收费要求,企业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在公司经营中,牺牲部分利润追求安全是非常理性的行为,这位老总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可见,企业面对物流决策时,是完全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而承担一些风险,还是自身培养一些技术专家来防范相关的风险,企业领导必须清醒的作出决择。

三、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风险的应对策略

随着物流外包实践的推广,有些企业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但也有一些企业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企业在选择物流外包时必须谨慎,在考虑物流外包优势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其潜在的风险,以系统的、长期的观点来进行物流外决策,并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来防范潜在的各种风险。

(一)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包本身并不是企业发展战略,它仅仅是实现企业战略的一种方式,企业应确定在行业中是否存在有能力和可供选择的物流供应商,否则,实施物流外包不仅不能成功,反而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企业应深入分析内部物流状况,并探讨物流是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分析物流是否能为企业带来外部战略经济利益;企业只有在拥有了合适的合作伙伴,企业内部管理层也认识到外包的重要性而且清楚针对外包应做的准备工作,才能决定是否实施外包。

(二)外包伙伴,即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选择。物流外包决策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包给谁的问题,即外包伙伴的选择。首先需要对外部的潜在物流供应商进行调查、分析、评价、调查物流供应商的管理状况、战略导向、信息技术支持能力、自身的可塑性和兼容性、行业运营经验等,评价其从事物流活动的成本状况,评价其长期发展能力,评价其信誉度等。特别是对于物流供应商的承诺和报价,企业务必认真分析衡量。报价应根据物流供应商自身的成本确定,而非依据市场价格,报价不仅仅是一个总数,应包括各项作业的成本明细。对于物流外包的承诺尤其是涉及政府政策或物流供应商战略方面的项目,必须来自物流供应商最高管理者,避免在合约履行过程中出现对相关条款理解不一致的现象。在评价的基础上,对潜在的多个物流外包伙伴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适合企业需要的外包伙伴。

(三)物流外包活动的控制。对外包活动进行监控和控制是外包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企业即使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签订了协议,也应当监控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绩效,同时给他们提供所需的业务信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之间要注意相互沟通,共同编制操作指引。企业不能认为业务外包了,一切就由对方承包,完全是物流供应商单方面的工作,而应当与第三方物流商一起制订物流作业流程、确定信息渠道、编制操作指引,供双方参考使用,操作指引能够使双方相关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相互步调一致,也可以为企业检验对方物流作业是否符合要求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因此,企业要建立物流外包的控制机制,对外包伙伴的业绩进行定期检查,制订标准对其业绩进行考核。

(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物流外包可能会受到企业内部作业流程的制约以及员工的抵制,因此,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在无缝衔接的基础上调整业务流程,进行职能变革;如何对外包的物流功能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企业文化是否鼓励创新与变革;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变革持何种态度等。从战略角度看待物流业务外包,致力于获得最佳合作伙伴,并围绕着这种伙伴关系建立一种健全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无缝衔接,取得外包策略的成功。

(五)以"双赢"为原则,巩固合作关系。物流供应商对企业和企业的客户的服务能力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工作表现的好坏,外包意味着双方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而非独立的,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使双方受益,任何一方的不良表现都将使双方受益,任何一方的不良表现都将使双方受损。在选择物流供应商时,要改变现有的观点,即仅着眼于企业内部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而置物流供应商的利益于不顾,企业应以长远的战略思想来对待物流外包,通过外包既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又有利于物流供应商持续稳定的发展,达到供需双赢的局面。因此,供需双方相互信任和忠诚以及履行承诺是建立良好的外包合作关系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丁俊发. 中国物流[M] 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0

[2]. 杜文,任民. 第三方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4]. 鄢丹,李建民. 物流外包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2002,(12):19-20

[5] 陈柳钦. "放手"和"放心"―浅析企业物流外包服务[J],市场与电脑,2002,(6):40-43

[6] 王淼,葛雍,潘学峰. 中小企业的物流如何外包 [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09):20-21

第三篇:票据融资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006年一季度金融市场运行报告专栏3 近年来,以商业汇票为主体的票据融资业务快速发展,无论是业务规模和参与主体,还是交易方式和组织体系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商业汇票已成为重要的信用工具和短期直接融资方式。2000年以来,商业汇票年累计签发量和期末未到期金额年均增幅超过40%;票据贴现量和贴现余额年均增幅超过60%。票据融资相当于贷款的比重,以及新增票据融资相当于新增贷款的比重逐年稳步上升。从市场份额看,鉴于各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资产负债结构及其客户群体等方面的差异,票据二级市场(贴现、转贴现)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主导;中小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类机构在一级市场(承兑授信)上所占份额较高。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和所占融资总量比例提高,票据融资的作用和影响逐步增强:首先,票据融资已成为重要的短期融资渠道,出现短期贷款票据化的趋势。票据融资的财务成本较低,审批程序相对简单,为企业提供了比传统银行贷款更为方便灵活的短期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第二,票据业务的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调整和流动性管理。通过大力开发票据业务,各商业银行增强了资产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缓解了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问题;降低了超额储备需求水平,改善系统流动性管理;创新了服务方式,带动相关中间业务的发展;改善了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经营收益主要依赖存贷利差的粗放经营模式,增强了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第三,商业汇票的推广使用丰富了货币市场工具。近年来,票据市场的发展明显快于其他货币市场子市场,所占货币市场交易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商业汇票的推广使用,对提高市场效率、丰富市场工具、深化货币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从宏观层面看,发展票据融资业务有利于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缓解间接融资压力。

票据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是市场主体广泛参与、主动开拓的结果,是融资方式多样化的必然要求。票据业务作为传统而实用的信用工具和融资方式,具有期限短、周转快、风险度低、成本收益稳定等特点,其较快发展具有比较扎实的市场基础。尤其是在现阶段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货币市场利率走低和商业银行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企业和商业银行关注和运用票据融资业务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首先,近年来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在市场利率低于一般性贷款利率下限的条件下,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强,融专栏3(续)资形式自然转向低利率的票据融资。其次,商业银行迫于竞争和服务创新的压力,以及改善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的需求,发展票据业务的积极性增强。票据融资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市场工具单一,银行承兑汇票所占份额过高,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主要依赖银行信用支撑;银行信用风险意识不足,承兑环节风险较为集中,而手续费标准偏低,难以完全覆盖风险;票据融资主要采取实物券方式,交易效率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关于票据交易和票据市场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在信贷增长偏快的背景下,票据融资快速增长可能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压力。

第四篇:影响企业物流外包的主要因素

影响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主要因素包括:成本项目、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和信息管理。

1 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包含物流运作的单位成本、运输费用、仓储费用、逆向物流费用、物流管理费以及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现代企业的竞争力除了需具备传统的研发能力、产品功能和营销技巧外,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成本与服务品质。而物流过程的运转效率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和服务水平。能否通过外包物流降低企业自身的运作成本,并取得较好的客户服务水平,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专业技术

专业技术主要包括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物流运输管理。库存管指包括商品从入库到出库之间的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中心规划等。库存数量的多少影响着企业的物流水平。流通加工包括分类、拆箱改包装、产品组合包装、商标和粘贴卷标作业等。而物流运输是指商品发出到到达顾客手中这一过程的车辆安排,线路选择,信息管理等等。以上物流技术的拥有程度标志着企业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将企业自身的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就是要选择物流专业技术较强的供应商,以取得更高的运营效率。

3 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是指企业所能带给客户的满意程度。物流体现的是现代化的客户响应和信息处理,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最终的服务水平。将企业自身的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从事其核心业务,一方面利用专业化的物流供应商的支撑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4 信息管理

物流系统包括物流运输网络系统,运输信息系统和快速响应系统等。每一子系统都需要有充分完善的信息管理以保证整个系统高效,流畅的运行。信息管理的高效与否关系着订单处理,信息响应速度等直接影响客户服务水平的方面。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周期较长,投资较大且充满风险。如果能适时的将物流信息的处理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能达到较好的效益。

综上所述,以上所谈到的4项,皆是物流流程中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时所需考虑的因素,亦是企业选择物流供应商时所需考察的因素。

第五篇:中国邮政发展现代物流业务的竞争策略

本文正式提出了中国邮政进入现代物流市场的核心竞争策略——发展“精益物流”。这实际上是冲破同质化竞争,追求产品(业务)差异化,追求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结果。同时,围绕这一核心竞争策略,进一步提出了包括体制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创新、资本运营等支持和影响核心竞争策略实施的几方面辅助性策略,以保障中国邮政现代物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核心竞争策略

中国邮政在物流业务方面的发展,必须“从整合上下工夫,在配送上做文章”(李岚清副总理语)。配送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活动的中心环节和最终目的,是商品流通末端的最终形式。但怎样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来满足社会众多企业多样化的物流需求,则是邮政能否成功地向物流社会化进发,实现真正意义上物流强势企业的标志。我们在发展现代邮政物流的进程中,应以科学的态度制定适合邮政物流自身发展需要的战略,确保中国邮政现代物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品牌、规模方面以及“三流合一”的优势,回避在灵活性、大吨位运输、特种运输(如冷藏保鲜)等方面的弱点,最经济地利用现有资源,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根据这样的思路,本文提出了发展“精益物流”的核心竞争策略。

邮政企业将进军现代物流市场的角色层次,定位在IT电器产业、医药、日用护理、出版、烟草等行业中高附加值、小体积、小重量、多批量、高时效的产品,并为上述企业提供具有邮政特点的个性化、一体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务。 中国邮政发展现代物流业务的市场定位是:“一多(多批次)、二高(高附加值、高时效性)、三小(小体积、小重量、小数量)”。市场层次方面,以高层次物流市场为主,为社会提供精益化的物流服务;市场对象方面,以高附加值、小体积、小重量、多批次、高时效的物品为主;涉足行业方面,以电子、医药、出版、汽车配件、高档消费品、烟草、电子商务等高附加值行业为主;客户群体方面,以国内外大中型制造企业和具有良好品牌的流通企业及电子商务企业为主。发展精益物流,要大胆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创新:

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物流运行体制和机制

一、完善邮政物流运行体制及机制

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邮政物流企业实行公司化管理,进行商业化运作。

二、改革物流服务定价原则

根据市场竞争需要制定、调整邮政物流价格,不应沿袭现有邮政业务的价格政策。在地区、季节、批量和服务深度等方面制定不同的价格,提供个性化的价格政策。

三、改革现有核算办法

最关键的是建立一套符合邮政物流业务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办法和结算办法,充分调动邮政全网的积极性,使全网上下围绕统一的目标开展经营。

四、改革客户服务制度

中国邮政物流应借助长期形成的实物投递和网络运行经验,适当引进物流管理以及工业工程、软件系统集成与开发、设施设计和运输、财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人才,或通过购并、控股、联盟等形式整合几家物流咨询机构、电子物流公司等,形成人才与技术优势,以大型第三方物流集成商的身份,既为大型企业、社区居民提供标准化配送服务,同时又注重物流服务带动传统邮政业务,强调提供在时限、查询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个性化服务。也提供全过程、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和环节性、局部功能性的物流服务。从物流配送中“零距离”服务抓起,在服务中不仅要主动上门服务,对大客户实行派驻制,而且要按客户的要求,为

其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提供门对门、门对桌的物流配送服务。 整合邮政现有的网络资源,组建具有邮政特色的专业化物流投送平台 首先,要对邮政干线运输网、投递网进行优化,形成邮政物流的基础网; 其次,集成社会物流网络资源,完善邮政物流网络资源的配置;

第三,积极争取国际货代资格或与国外物流企业合作,实现与国际物流网络的对接。

近阶段,邮政必须加快对投送网、运输网、信息网、金融支付网的建设。合理有效整合三网是邮政物流业务能否成功的关键。实物传递网方面,在目前的基础上,改造试点内部配置物流配送基本所需的机械化设备,同时实现配送中心的信息联网;加快投递体制改革,全面实现物品投递到户。

在综合计算机网方面和绿卡金融网方面,加快电子邮政工程的建设,以11183和11185作为接入手段,构建信息平台;加快邮政金融服务网改造,解决费用结算问题,多种手段相结合为用户提供金融支付手段,提供多方位的网下支付手段。 鉴于我国邮政目前在信息技术方面未能完全适应现代物流生产需要的现状,邮政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当前重点:一是应尽快开发有关物流应用系统。二是要加快基础通信网络建设的步伐,为信息共享提供接入方法。三是要对现有与物流相关的系统进行改造完善。四是要逐步使用射频和条码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物流手段,提高仓储运输系统的整合效能,以达到对物流过程的合理有效控制。

中国邮政物流业务的市场发展策略

一、市场细分

从物流需求角度看,物流市场大致有三类市场。首先是境内的“三资”企业市场,这是目前物流市场需求的主体。

其次是国内新兴的中小企业市场。这些企业产品大多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较高,它们也对物流服务提出了迫切需求。 最后是一部分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市场。

二、市场定位

1、邮政物流业务和市场定位

邮政物流业务首先要巩固传统的邮件寄递业务,并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邮政物流业务要突出高品牌、高效益、高速度的特点,抢占物流市场。在广大乡镇及农村地区,可以开展邮购、分销业务,充分开发物流末端的功能。

2、邮政物流运作模式的定位

目前邮政物流的介入领域大部分是产成品销售物流,因此邮政物流运行模式与客户的销售渠道密切相关。邮政通过对手机、化妆品、医药和汽车配件等主要行业的销售渠道和物流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邮政一体化物流的基本物流模式有以下四种:

(1)一体化物流模式

(2)城市配送业务模式

(3)分销邮购业务模式

(4)货运代理业务模式

三、营销策略

1、物流产品策略

物流产品策略要求中国邮政物流的实物对象不能限定太多,从实物传递规格、性质等方方面面为用户多考虑,不能用重量、体积、包装来限定用户的实物。要制

定详细的时限表和时限承诺,公开各环节处理时限,并依据承诺时限向用户保证到达时限。中国邮政只有推出时限承诺才能使物流业务更具有竞争力。

2、品牌策略

邮政部门完全可给新开办的物流业务提供统一品牌“中国邮政”。

3、分销策略

中国邮政具有一个强大而健全的运输网络及64万能吃苦耐劳、善打硬仗、敢打硬仗的职工队伍。邮政的员工与开展物品分销业务优势明显。

4、价格策略

地区差价:地区差价是同种服务因地区不同,而形成价格差额,分区制定价格,价格要考虑到竞争激烈程度。

季节定价:是指物流实物的价格在不同季节之间的差额,冬季和春季应不能统一价格,幅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批量差价:在同一市场和同一时间,因寄递实物批量不同而形成的销售价格之间的差价,尤其是量相对大的单位差价折扣应不同。

5、广告策略

中国邮政必须通过广告来宣传物流业务,中国邮政有着一个独特的广告媒体——DM中邮广告,利用广告媒体为中国邮政经营物流提供宣传机会。

辅助性竞争策略

体制创新策略

体制创新是邮政发展现代物流成败的关键。

目前,尽管中国邮政局对发展现代物流业务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也对邮政物流的组织机构、网络布局、业务流程作出了规定,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还是体制问题,它直接关系到邮政物流未来的成败命运。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独立的人、财、物权限,同时明确相应的责任和奖惩办法。要借鉴宝供集团以及德国等发达国家邮政从原国有企业转轨的经验。此外,还要大力推进人员结构优化和资产结构调整工作,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管理创新策略

发展现代物流既包括对邮政企业原有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包括对客户产、供、销等供应链各环节物流活动的重新整合。因此,需要对邮政原有的服务理念、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中国邮政必须改变围绕客户需求这个中心,制定新的现代邮政物流业务流程。同时,通过推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邮政物流以统一的品牌、统一的服务规范、统一的信息处理格式、统一的质量标准开拓市场,形成规模经营的优势。

实施经营管理创新,全面推行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也十分必要。邮政的服务必须是“由外向内按客户指令”进行的。

技术创新策略

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大的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而反观邮政行业,在信息技术方面已明显落后。近年来,EMS国际业务市场份额逐年减少,除了市场进入者增多的因素外,关键还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之一的IT技术应用水平低,与竞争对手差距太大。因此,邮政部门应当在对现代物流信息网络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按照实用、高效的原则,淘汰一部分不适应通信需要的系统或设备,引入发展物流急需的GPS定位系统、条码识别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尽快构筑起覆盖全国的现代邮政物流信息平台,通过物流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联结起来,

实现对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企业联盟策略

物流不是一个简单的运输概念,它是通过对一个网络进行优化组合所产生的巨能。邮政物流除了自己现有的能力,说到底还离不开航空、铁路、海运等运输部门。邮政与他们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只有正确运用企业联盟战略,才能在竞争中求发展,实现“双赢”的目标。 资本运营策略

通过有效的资本运营,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强融资能力,已成为中国邮政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选择。与国外大公司相比,我们的劣势之一就是资本规模和产出规模偏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偏低,这就更需要来自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加快邮政行业内部甚至跨行业的重组、兼并和收购工作。

中国邮政发展现代物流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仅仅完成竞争策略的选择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市场竞争实践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包括运营机制、管理、人力资源、筹融资、信息技术等多方面,需要在今后实践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另外,城市和农村的物流市场需求与发展也不平衡,应当采取不同的细化策略,即在城市注重发挥同城或区域的专业化物流网络优势,在农村则依托现有的营业网点,发展知名产品的配送和分销业务,形成“物流和商流互动”的效应。随着中国邮政从下阶段起全面实施以“精益物流”为核心的市场竞争策略,企业将有可能在现代物流市场中赢得新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物理组教研工作总结下一篇:网络营销的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