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对策建议

2023-02-07

第一篇:企业自主创新对策建议

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今时代,品牌是企业和产品品质、信誉、文化的标志和结晶,是科技、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综合优势和价值的集中反映。提高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多世界著名的品牌,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提高我国经济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的历史机遇,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出引领世界潮流的高新技术和著名品牌,提高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自主创新品牌经济集聚之地,才能使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全球合作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要想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也都要依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去实现。作为企业,应加大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加大对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

第二,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必须妥善处理好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吸引外商投资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规划与调控政策,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

技术改造。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重点引进专利技术、软件和必要的关键设备,同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创新和提高。要加强一些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

第三,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后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把技术政策纳入政策系统,协同配套地贯彻执行。例如,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主创新。但是,它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要体现在各种配套政策和市场环境中,落实在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各个有关部门的工作中。还要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引导企业提高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以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四,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

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第二篇: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一、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x区企业自主创新尚处于起步阶段,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所占比重很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进行新产品开发的企业为数不多,制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仍很突出,特别是在自主创新观念、体制、机制、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产业层次依然偏低,科技含量不高。我区大部分产业仍然存在总量规模小、产业关联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偏低等问题,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传统加工型企业偏多,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偏少,且有些项目开工率、投产率不高。食品加工、纺织抽纱等传统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x%,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产值仅占全区的x%。

(二)企业本身实力有限,缺乏开展自主创新的基础性条件。自主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但目前我区企业中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毕竟只是少数。其根本原因是绝大多数企业本身实力有限,尚不具备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条件,缺乏形成主体地位的物质基础。大多数企业成本高,利润少,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

产品技术含量低,能耗大,市场竞争力弱。尤其是缺乏具有研发能力的人才,能够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的企业家。

(三)企业自主创新氛围不浓,创新环境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区经济发展重投入,轻产出;

重外延,轻内涵;

重粗放,轻集约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从企业内部看,不少企业存在着不愿搞、不敢搞、不能搞创新的现象,围绕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完善体制催生创新动力、健全机制激发创新活动方面,仍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四)企业整合市场资源的能力弱,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我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和初建阶段,无论从服务内容还是服务手段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通道不对称,不畅通。企业的自主创新尤其需要优质的资源和良好的科研服务,有关部门虽然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是整合资源的力度不够,为企业服务的区域技术研发机构发展不平衡,科研与生产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五)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不畅,抗风险能力差。目前,我区企业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造成大多数企业没有资金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甚至有些企业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无法批量生产。此外,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性长、风险大,尽管各级政府在科研中试、成果转化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但由于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由企业承担,大多数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由此带来创新的动力不足、顾虑较大。

二、关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要站在企业生存、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广大企业要切实转变创新观念,认清发展形势,克服“等、靠、要”的传统思想,增强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勇气,潜心研究和实施技术创新策略,抛弃违法侵权行为,紧跟科技潮流,主动参与竞争,努力实现产品由“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式发展。

(二)完善政策,构建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未来的竞争力。建议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财政补贴、奖励力度,对研发机构健全、研发投入比例高、发明专利多、新产品开发多的企业,政府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二是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要建立银企工作沟通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联系会,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工作机制,加大资本注入力度,扩大担保规模,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三)突出企业,强化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x%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x%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x%的企业才有竞争力。由此可见,我区企业要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要认真落实各级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财政资金与企业科技项目挂钩,激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使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当年销售额的比例达到x%,大中型企业达到x%,高新技术企业达到x%,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机构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要大力支持高新区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

鼓励多个相关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共享科研成果;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加速对现有各类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带动企业自主创新。

(四)部门联动,打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量大面广而又持久的事业,需要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一是营造服务环境。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方针和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服务力度,加强宏观引导,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

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配套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切实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和工作负担。发改、经信、财政、科技等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二是营造创新环境。要抓紧建设专家与技术、研发与制造公共平台,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为企业解决人才、技术、资金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营造法制环境。要增强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专利侵权行为,切实维护专利发明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营造社会环境。在政府采购中,要优先选用地产自主创新产品,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科技、科协等单位要经常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科普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全区人民的科学素质。各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大力宣传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营造浓厚的激励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舆论氛围。

(五)夯实基础,提供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培养使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有关部门对企业引进人才,要在安家落户、医疗养老、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要建立多层次的科技奖励体系,除了政府每年对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进行奖励外,鼓励各部门、各企业设立相关科技创新奖项。在对科技人员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进行精神和政治奖励,增强科技人员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鼓励和引导企业为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既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又要宽容创新失败,努力营造参与创新和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二是建立选拔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选拔培养使用好科技人才,首先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技意识和管理水平。建议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全区科技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形势和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一方面采取定向委托培养的方式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有计划地输送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深造、学习、取经。人事部门要随时收集人才市场供给和企业需求信息,建立科技人才供需库,适时组织供需见面会,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配套服务。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人才。

第三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09-6-

4信息来源: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到2007年6月底,我国的中小企业数已达4200多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68.3%、50.2%,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以上,而且还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目前在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中,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传统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中小企业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融资难、人才缺、竞争力不足等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过去的20年,虽然我国经济以平均9.5%的速度增长,但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还不高,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技术创新还没有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增长的外贸依存度较大,大部分中小企业仅限于简单的组装和来料加工,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如果不能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就无法突破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可以说,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保证国家安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一、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技术创新人才。我国从事科研开发的科技人员虽然60%在企业,但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企业,在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很少。企业自身人员素质较低,中小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数不足10%,初中以下的职工占60%左右,企业科技人员不足且流失严重,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

2.创新资金来源不足。中小企业资本的社会化程度低且总量小,难以应对技术创新成本高、回收期长等风险。融资难,使很多企业因资金缺乏而无力搞技术创新,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也较低。

3.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41%,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我国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

4.信息不畅,创新服务能力弱。中小企业获取信息途径少,不及时等,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已有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产品少,服务面窄,服务缺乏深度,还不能完全承担起沟通研究机构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与市场的重任。

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一五”时期,国家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因此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体情况看,传统产业中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品仍占主导地位,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步伐加快,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产业分工的细化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科技创新的速度,新兴产业的发展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产业中的中小企业也提出了挑战,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要求。从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看,谁掌握了世界经济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谁就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赢得竞争优势。否则,就只能处于产业链低端,成为别人的“组装车间”、“加工基地”,获取低微的加工收入。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必须大力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最大问题。中小企业也存在着低水平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生产不安全等现象。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运用科技手段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国家安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三、中小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对策

1.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建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中小企业的立身之本。要充分认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使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实践证明,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战略选择。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科研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突破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我们要不断探索符合市场规律、体现企业优势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通过管理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与激励机制,包括市场快速反应机制、科学决策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的步伐,将技术成果以专利形式推向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对市场机会的捕捉能力和把握能力。

2.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我国今年即将实施的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5%,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率只有15%。微型企业,就是微利的中小型企业的所得税是20%,此举体现了财政税收方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特别是对拥有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当前国家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的有效政策环境,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跨越式的发展。

3.企业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国家许多部门都有一些支持的政策和措施。比如每年财政专门有一项资金是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许多行业协会每年组织会员参加各种国外博览会,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搭建了公共服务平台。这样企业可以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比如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中心,在这个公共服务平台里就有许多咨询项目,包括法律、国情、产业方面的一些咨询服务。另外还提供对外经贸的促进往来和技术交流方面的服务,目的就是促进我们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4.加强企业自主研发队伍建设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条件。高素质人才是自主创新、科技开发的最重要资源。企业应着力培养和吸纳研发人才,特别要重视牵头人、领军人才的发掘与培养。通过国家、企业、个人等多种投资方式培养科研人员,尤其是通过企业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等再教育形式培养,建立一支熟练的技术人才队伍。为企业自主创新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国内外选拔、招聘、再培养或者企业与教育、科研机构重点培养等方式,建立一支专业研究人才队伍,逐步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运用社会资源弥补企业自身不足,增强依托社会资源联合创新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就高度关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配套政策》提出,允许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在大学、院所设立面向企业创新人才的客座研究员岗位,并引导和规范大学、院所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支持企业为大学和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引导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和吸引优秀人才可不受户籍限制。

5.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创新体系。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以企业为主体,主要是因为企业最贴近市场,既了解市场现实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又有能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而收回研发成本,科技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只有企业通过市场才能体现科研成果的作用和价值。企业只有掌握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也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缺乏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就推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就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开拓新的市场需求等环节都将长期处于劣势。此外,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科技创新体系都以企业为主导力量,而企业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如果高校和企业联动,对企业来说,可缩短创新的流程,降低创新的成本,让创新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对高校来说,这也是学生实验的基地,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受到保护,人尽其才,防止创新成果流失。因此,以企业为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各种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交流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可以优化配置国际、国内优秀的科研资源,为企业创新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企业整体的发展,也关系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也会最终带来国家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当前信息化的到来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及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我国企业要改变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打工者”的角色和形象,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必须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再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与国家的共同跨越式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院士座谈会上,曾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进一步确立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造就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这实际上就是为中国未来发展描绘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给予关注给予支持给予信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国家竞争力给予支撑给予提升给予引领。自主创新在带给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会使中国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带动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轨道。

参考文献;

[1]王 洪: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J].经济学家,2006(5):124~126

[2]黄宇峰 蒋 丹:从国际经验看政府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中的角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33(4):41~44

[3]陈乃醒 傅贤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5~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第四篇: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对西部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剖析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7)07-0014-04

西部地区是解放后中国工业化战略和国防“三线”建设的重点布局区,通过中央政府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方式的扶持,在50多年的时间内建立了一大批以钢铁、机械、化工、电子、航空航天、建材、能源为主的规模比较宏大、门类比较齐全、体系比较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改变了西部工业落后的生产方式,为西部及全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尽管如此,西部大中型企业与东部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仅体现在产量差距上,而且体现在产业结构、产业技术水平的差距上,更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战略部署的提出及国务院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西部大中型企业尤其是电力、钢铁、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将面临国家更为严格的环境控制要求和来自全社会增进环境保护的压力,以自主创新推动工业进步和产业升级将成为西部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出路。

一、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和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2004年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中提出的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我们对2005年西部各省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的具体指标如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人)A1;企业工业增加值(亿元)A2;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亿元)A3;(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B1;研究和试验发展(R&D)活动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B2;申请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申请量比例(%)C1;拥有发明专利数占全国拥有发明专利量比重(%)C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C3;财政资金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D1;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D2。

从上表可看出,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从潜在创新能力资源看,西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企业工业增加值和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低下。2005年,西部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工业增加值和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60542人、7085.22亿元和19687.2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5.57%、14.74%和11.63%,远远低于东部。从西部内部看,西部各省潜在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四川创新潜力最强,陕西次之,青海最差。第二,从技术创新活动看,西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虽较大,但R&D活动经费明显不足。2005年,西部科技活动经费为3428815万元,R&D活动经费为1216792万元,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74%,高于东部(1.56%)和全国平均水平(1.58%),但R&D活动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0.62%,低于东部(0.78%)和全国平均水平(0.73%)。从西部内部看,重庆、四川和陕西三省的技术创新活动最为活跃。第三,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看,西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低下,西部各省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差别悬殊。2005年,西部申请专利数量和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6681件和2726件,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2.09%和11.90%:西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低于全国和东部3.26和4.57个百分点。从西部内部看,重庆、四川和陕西在科研能力方面优势十分明显,但新产品转化能力不强。第四,从技术创新环境看,西部技术创新环境不够完善,金融机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2005年,西部由财政支出的科技活动经费为233389万元,占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的6.81%,远远高于东部(2.19%)和全国平均水平(3.07%),由金融机构贷款的科技活动经费为158344万元,占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的4.62%,低于东部(6.64%)和全国平均水平(6.36%),表明西部大中型企业的科技经费主要由企业自筹,企业融资渠道非常有限。

二、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改革不到位,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若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企业便会失去自主创新的内在冲动。西部大中型企业是国家计划经济的产物,虽然经过50多年的发展,但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占相当大比重,大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结构极不合理,运行机制十分僵化,大大抑制了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机制的形成。由于自主创新内在动力不足,企业内部极少设置科技机构,得到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更是寥寥无几。据统计,2005年西部大中型企业所办科技机构(国家认定技术中心)共67个,仅占全国361个的18.56%。而这些数量极少的科技机构还经常处于闲置状态,造成科研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创新资源稀缺,制约自主创新的深入发展。西部大中型企业创新资金和人力资源都十分稀缺。首先是创新人才严重缺乏。西部科研人才的配置与全国一样,主要集中在政府设立的研究机构和院校,特别是高级科研人才多滞留在科研院所中,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数量极少。2005年,西部大中型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仅为160542人,相当于100人当中仅有2名工程技术人员。这极为有限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往往由于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不尽合理,其潜能未能充分得到释放,甚至导致人才流失。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流出量是流入量的两倍以上。其次,企业研发经费不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国家对西部大中型企业投资逐年减少,而西部大中型企业由于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负担,自身积累能力和引资能力较差,加上缺少正常畅通的融资渠道,创新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2005年,西部大中型企业的科研经费仅为3428815万元,其中88.57%为企业自筹资金,金融机构贷款比例仅占4.02%。

(三)对外部技术的吸收能力差,形成低水平的自主创新局面。西部大中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重引进、轻消化、少创新的倾向十分明显。据统计,2005年西部大中型企业引进国内外的技术支出额为487237万元,可消化吸收经费仅为49474万元,消化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之比为1:0.102,这不仅大大低于同时期东部地区消化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1:0.204的比例,更与工业化成长时期日本和韩国消化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1:5至1:8的比例相差甚远。重引进、轻消化的后果导致用大量资金引进的先进技术却不能得到

很好的推广应用,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只能在低层次的水平上徘徊。

(四)产学研严重脱节,抑制科研成果的转化。西部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功能定位、目标的差异使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性研究和战略性研究,且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还停留在以发表论文尤其是基础研究论文为主要考核指标的阶段。企业由于从建设初始就有明显的国防化特征,已形成封闭性的自主创新模式,排斥与其他部门合作。另外,由于科研机构、院校、企业进行联合创新的体制尚存缺陷,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往往由于缺乏信任而导致合作的破裂,造成科研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大大降低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以四川为例。2005年四川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达4445项,其中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项目仅为900项,仅占项目总数的20.2%,有205家企业在项目合作中对国内的高等院校及料研院所投入R&D经费支出2.87亿元,仅占R&D经费支出的3%。

三、提高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制定激励性政策,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要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提高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把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作为增强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目标,为自主创新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快捷的信息通道、充裕的资金来源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制订产业政策为手段,引导、支持、鼓励企业走上自主创新之路;运用税收、信贷、财政等经济杠杆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进行资金支持,解决企业的科研资金瓶颈问题;大力发展各类信息服务、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投融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维护创新企业和创新者的权益;实施有效的政府采购政策,激励企业不断自主创新。

(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西部大中型企业要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真正的公司治理结构,消除科研投入的体制性障碍,激活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投资和收益主体;切实加强企业科研机构的建设,力争在数量上和科研项目上要有所突破,改变传统的以单项技术为主的自主创新活动,注重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自主创新战略,促进各种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由于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光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仪表为代表的行业在企业管理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均处于西部大中型企业的领先地位,西部可在这些领域首先实现突破性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向其他领域推广。

(三)加大创新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自主创新投入增长机制。经费投入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主创新活动的空间规模和时间的持续性,是反映企业自主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科技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贷款为补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多元化投入的自主创新投融资机制。四川、重庆和陕西等科研强省可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研发和科研成果产业化上,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新疆、内蒙古、云南和贵州等科研资金短缺的省份,国家可用财政补贴和财政担保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向企业贷款,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科学的人才资源管理体制。首先,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多种分配方式取得合法收入,激发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创业激情和活力。其次,不断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制定和实施对科技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再次,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为依托,培养和发现一批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群体。

(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走追赶型的自主创新之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绝不是排斥先进技术的引进。西部大中型企业由于原始创新能力低下,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所以,应将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加强后发优势的发挥。要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引进技术和跟踪研究向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的转变;提高有效组织各种技术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吸收和集成多方面的知识、技术和产品,实现最终产品自主创新;把提高集成创新能力作为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依托重点工程打造集成创新平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六)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形成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机制。政府要积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机制。包括: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实现科技资源和科技人才的互动;完善和发展技术市场,构建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服务平台;通过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形式,对产学研合作的风险予以补偿;通过财政、税收和金融等多种政策工具的有效配合,对产学研形成强大的资金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要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服务平台和联合创新机制,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开展技术项目的联合攻关,形成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有机结合的产学研自主创新战略联盟,不断提高技术攻关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率。

第五篇:加强我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我市正处于工业现代化发展的中级阶段,面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谋划并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以增强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一、我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明确指向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我市有如下比较优势:区域位置

和地缘经济价值,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劲,较强的总体实力,较好的产业基础,大型骨干企业和拥有的科研机构、人员、课题,科技创新资源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弘扬“唐山魂”是自主创新的精神支撑。

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应以唐山湾“四点一带”的空间布局和“四个主体功能区”的发展为依托,要充分利用京津以及世界跨国公司的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合作,依托大中型企业,围绕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以能源原材料、建材工业、化学工业的改造升级、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为重点的创新体系建设。

二、我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

结合我市所处工业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资源秉赋、技术支撑、企业管理、中介服务等方面情况,对我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四个方面的构想:

——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培育优秀人才,发挥自主创新的引领作用;发挥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优势,以技术创新当好引领自主创新的主力军;以增量投入激活存量资源,加快实验室、技术中心建设。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构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和研发机构;重视市场导向作用,协调好研发、生产和市场的关系;利用国内、国外的社会资源,合作开发,互利共赢;建立完整知识产权体系,重视专利工作,保守核心机密;提升企业经营理念,创造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企业文化;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公正回报。

——政府宏(来源:好范文 http:///)观调控体系建设:创新宏观调控管理体系;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和“学研产结合”,形成市场化良性运行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法制环境;培育有利于创新的社会和人文环境。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改进市、县两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功能;高新区和科技园区要搞好科技企业孵化;技术市场网络要健全技术市场管理机构;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要建设好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科技评估中心要开展好咨询服务、科技评估;农业科研、技术机构要探索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落实好科技风险投资中心和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作用。

三、加强我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

(一)大力加强科技园区建设

1、以落实《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为契机,发挥高新技术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国家级高新区要围绕“二次创业”,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省级高新区要加强动态管理,进一步优化并突出产业特色,逐步实现良性发展,尽快形成人才、技术、资源的聚集优势和竞争优势。

2、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要突出区位特点和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在城市郊区、山前平原、滨海平原、低平原、浅山丘陵等自然类型区,分别建立农业综合试验区,支持和发展市、县两级农业科技园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加速农业产业化为目标,逐步建成公司制运作、合同制连接农户、主体产业突出的农业科技园区,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加强民营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围绕区域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建立民营科技企业开发中心,负责组织民营科技园区的人才引进、对外技术经济合作和技术管理人才培训,重点培育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海洋产业等一批民营科技产业。

(二)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通过专题讲座、会员沙龙、成果展示、信息发布、专业培训等活动形式,促进科技成果需求方、提供方、投资方、中介方(经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2、开展技术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中介咨询服务,推动新型的产、学、研联合体的建立。

3、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投融资业务和中介咨询提供服务。

4、根据科技成果需求方和提供方的要求,推动招投标等工作,促进科技交流与成果转化。

5、通过培训等方式,促进和培育科技成果交易经纪人队伍成长,使科技成果交易经纪人在唐山市新一轮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6、对科技成果转

化过程中的存在问题、难点进行调研,并对现行有关政策进行修订或补充,向政府建言献策。

(三)搞好农业科技创新一揽子工程

1、种子工程。主要以农作物改善品质为主,重点培育高产、优质、专用品种和抗旱节水品种;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供应能力。

2、节水与旱作农业工程。针对我市农业水资源短缺和浪费、污染等突

出问题,组织好节水灌溉、旱作农业、蓄水补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以品种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的农业节水综合技术标准和试验区。

3、农副产品深加工工程。围绕全市畜牧、蔬菜、果品三大龙型经济的发展,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延长农产品生产链条,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以农产品技术开发和质量保证,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4、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工程。抓好农业生物技术及制品的开发、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转基因植物研究、农业高新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开发,大力加强山区技术开发,把山区的“围山转”提升到富有科技含量的新阶段。

(四)创新不同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1、大力开发已有人才资源,落实知识、技术等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调动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吸引其向研发一线聚集;用技术创新事业留住人才,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

2、加强创新人才的继续教育,重点抓好急需的专业技术骨干、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与企业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高等院校要根据唐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调整学科结构,为企业技术创新培养急需人才。

3、树立“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人才观念,引人与引智并重,通过项目合作、产品开发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广泛引进人才和智力。特别是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国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技术,为我市所用。

4、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完善和规范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配置人才资源。

上一篇:燃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下一篇:求职面试自我介绍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