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的感想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分层走班的感想范文

选课走班的浅见

高中阶段实行选课走班制度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完善和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一项长期的教改工程,是符合新高考、新教改的趋势。但选课走班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本文从参观棠湖中学选课走班制实施情况入手,进一步研究我校实施选课走班的可行性,并对我校如实行选课走班制教学的实施途径并提出解决对策。

有学习,才有对比;有培训,方知差距。努力奋斗,学有所用,才是此次学习的目的!

一、参观棠湖中学前,我对选课走班的困惑

在参观棠湖中学前,我虽然也在网上查阅了选课走班的内容,但发现很多关于选课走班的内容也是泛泛而谈,并没有为向我们这种边、穷、少地区的学校提供可切实操作的案例。为此我还是带着疑问去参观棠湖中学的选课走班。之前,我的困惑有:

1.如何在有限的师资的配备下,发挥最大功效开展选课走班呢?

2.如何开展学生选课活动呢?

3.?W校在校怎样有效管理学生(学习、纪律)?

4.如何处理传统班主任心理落差?

5.家长如何协助学校共同监督学生学习和其他?

6.教室卫生的保持?

7.学生缺勤状况的监管?

8.教师评价?

……

二、参观棠湖中学后,我对选课走班的感受

参观完棠湖中学的选课走班,让我点燃了开展选课走班的勇气。棠湖中学的成功案例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1.选课走班财政及管理制度上的保证。

2.学校、学生进行有条件下的双选,保证选课走班的顺利开展。由于学校师资有限,3+x模式下的高考,学生最少由21种选择办法,怎样保证选课走班顺利开展,棠湖中学采用双选制进行。这样,既保证学生能选上心目中的老师,又保证教师有课上,达到双赢。

3.通过家校合作平台的抬建,让家长、学生了解并积极配合学校推行选课走班。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建立一个微信群、QQ群。便于教学班老师之间和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 。通过家长、学生、教师的三沟通,让学生更有主动性的学会学习,更有目标为之奋斗!

4.学生自主互助会设立,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更能自觉接受选课走班所出现的问题,更愿意主动解决学习、纪律上发生的问题。更能使选课走班顺利开展。

5.高一人生生涯规划课的实施,让学生正确把握人生学习方向,选择优势科目进行学习,降低学生对未来的不清晰,让学生提前知道自己学习潜能和人生方向。高一人生生涯规划课的开展,避免学生胡乱选课,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更能腾出时间,进行有效学习,也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改变过去传统行政班管理学生模式,实行导师制管理方法。过去的班主任,任务重,责任大。班级任何大小事,都需班主任亲力亲为。每天,班主任都会在管理学生身上浪费大量时间,导致班主任心力交瘁。现在,棠湖中学实行导师制后,传统班主任的任务变轻,传统班主任也更能围绕教学展开活动。导师制的出现,使得过去一个班主任至少管理50个学生的情况不在发生,也使得过去班主任不能对每一个学生具体了解的事情不再发生。导师制使得每一位教师都是班主任,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能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发展提高有利。

7.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改变过去总分分班模式,采用分科成绩分班模式。这样,更能分层教学,更能有效针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最终促使学生优选优,优学优!

8.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选课走班的开展,学校教师积极投入到教改中,学校涌现出一大批知识型、年轻型的专业教师,促使教师专业成长。

9.教师评价。棠湖中学采取了多元的常规评价,一是“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即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二是教师自评,每位任课教师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教学质量自评,通过填写自评表和撰写自评报告的方式来进行;三是常规评价,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问卷调查或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在全面了解每门课程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三、我校进行选课走班的有利条件

1.我校2014年重新恢复高中办学,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考对我校影响小,这是我校开展选课走班的最大有利条件。

2.教师年轻,年轻教师愿意进行选课走班试点,这为开展选课走班的顺利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3.我校学生人数少,船小好调头,这也是我校能开展选课走班的重要支撑点,学生也更好开展前期动员工作。

四、我校选课走班面临的问题

1.教师未经过系统高中教学打磨,如贸然实行选课走班成效差。

2.学校硬件条件不足,开展选课走班有一定风险。

……

五、我校打算

1.从下学期开始,在2015届学生身上开展选课走班试点。

2.切实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3.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5.正确处理教材、教师与教学问题。

6.加强选修课的评价包括课程方案、材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

7.加强选修课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8.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9.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

10.为新高考的到来,提前准备,让学校努力围绕新高考而奋斗!

第二篇:关于选课走班的实践与思考

“选课走班”: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选课走班”已经不只是一个理念问题,许多学校开始了探索性的实践。本期话题,我们试图从学校、学科及一些关键点上提供一些实践案例,希望能为一线学校提供些许现实路径。 ——编者

■朱建民

“五二八五”课程实施体系为走班奠基

当前,单

一、同质化、固化的教学系统与不断丰富的课程种类和课程资源及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相对固定的行政班授课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发展。所以,在课程资源足够丰富和教学环境得以满足的条件下,以“选课走班”为核心的学校教育教学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

我校以培养“五有”人才为育人目标,即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传统文化底蕴,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理解力,具有正义感和责任心,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五有”人才的育人目标,学校建立了“五二八五”课程实施体系。第一个“五”是指建立“五制”教育教学实施与管理体系,即走班制、学部制、导师制、学分制、学长制;“二”是指共同基础通修课程和兴趣素质拓展选修(专修)课程两大课程类别;“八”是指八个课程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自然科学与技术、创新素养、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与美学、体育与健康、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第二个“五”是指实施“五证”教育,即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高中毕业证书、诚信证书、志愿者经历证书、才艺证书、体育健身技能证书。我们提倡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自我超越,争取为每一个学生“全面扎实、个性发展”打牢基础,在赢得高考的同时,也为学生在“后高考”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终身发展种下希望的种子,奠定一生的基础。在此课程及实施体系基础上,我们开始对选课走班制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构建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选课走班”不是简单的分层教学,而是建立在丰富多元的、可选择的课程基础之上。这里包含了教师真实的指导和真诚的尊重,是对学生学会选择和承担责任的人生教育。把开发阶梯式、组合式的学科学习课程作为重点,每个学科设置多个层次和不同发展方向的课程,为不同的学生铺设学科学业修习的路径和阶梯。

按需分层是让学生选课的基本出发点。比如,我们的高中英语课(必修和选修)按照学生发展需求进行了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英语课分为A、B、C三层,A层以英语应用和英语思维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B层兼顾英语应用能力与基础能力、应试能力,C层重点在英语基础能力和应试成绩的提升。实行一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意度非常高,收获也非常多。在艺术课程的全覆盖走班选课模式下,我们开设了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的艺术主题课程:“艺术在身边”的体验欣赏课程,因“生”施教的兴趣特长发展课程,“因地制宜”的艺术素养课程等,都深受学生喜欢。学校国际部按发展方向分层走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应两类课程,学生选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在共同基础普修课程中,一般采用导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一般不设门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作出选择,完成修习。在兴趣素质拓展选修课程中,一般采用导师推荐、双向选择的方式,即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基础或特殊潜质和兴趣,才可以选择,任课教师可以对选课的学生进行考核选拔。

“选课走班”教学是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必要条件,让课程具有选择性才能保证学生发展需要的多样性和自主性。所谓“私人定制”的课表,不是由学校指定、安排的,而是学生选择的结果,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也真实地体现出学习经历和生涯规划。从未来学校教育发展的角度看,就某一个学生3年或6年的学习而言,在必须达到一个基础学业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他(她)在学校学习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学习的路径和内容都允许自主设计、自主选择,与众不同才是我们期望的。

系统设计学校管理体系

“选课走班”不是一个单一独立的教学组织行为,而是存在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系统性设计之中。我校建立并实施走班制、学部制(不同年级的学生按发展方向、兴趣特长分为科技创新学部、艺术体育学部、六年一贯制学部,普通高中学部和国际课程学部)、导师制、学分制、学长制为基础的“五制”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其中走班制和学部制是两个关键词。以选课走班为核心,同时实行导师制、学分制管理,组成学校课程实施基础体系。以学部制为核心,辅助以导师制、学长制,共同成为学校学生指导与管理的基本结构。“五制”管理体系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缺一不可,才能确保学科走班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

以学分制管理为例。学分制实行模块式和节点化管理,设立“学分银行”,让学分在一定规则下可置换、可升值、可流通转换;给不同领域的学分赋予不同的“颜色”,每个学生的学业进阶路径的差异可以由学分的多少和“颜色”不同来体现。学分还是学生获得学校颁发“五证”的重要依据,只有修满各类共同基础课程学分的最低值,才能获得高中毕业证书;而要获得其他证书,就需要达到更高的学分值。

一直影响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课堂自主权”回归问题。由于受教材和考试(高考)的约束太多,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自主权被各种教材教辅和考试所左右。什么时候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考,教师并没有决定权,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自主权需要的是在课标之下的最大自由度。何时能真正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实施“选课走班”会让教师有更多的课堂教学自主权,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尤其对教师课程开发整合和研究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做到既专注于书本,又专注于实际,更要专注于学生的共同基础和基于个性的发展需求;既要研究本学科领域,又要跨界了解其他学科领域;既能把学生领进学科,又能让学生走出学科;既是教书先生,又是人生导师。这和以往教师的职业常态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人生发展从没有如此的密切相关。这才是真正从学科教学走向了学科教育、学科育人。教师要改造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模式,让任课擅长的学科领域,同时跨学段兼课成为常态。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学生生涯教育中心和素质拓展中心,定期开展教师的外出“主题研训”活动和带领学生的“修学旅行”,让每一个教师都有研训主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研究课题,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学生的课题导师。这大大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二次生长和重新构建,突出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学科教育素养的生成。 面向未来的“选课走班”,我校在即将落成的学校高中新校舍中,建设了40多个分领域或学科的主题教室、6个高端个性化科学探究实验室,包括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化生命科学、纳米技术与可视化学、空间网络信息、航天航空和风洞、计算数学,还建有学部学生活动室、鲁迅书院、金帆音乐厅、娄师白书画院、志成讲堂、民乐博物馆和大量开放与半开放的公共学习空间,无线网络信号覆盖校园各个角落,这些一流的软硬件环境将为实施选课走班制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系北京市35中学校长)

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策略

——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主要从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和设计学生课后作业这四个方面着手,来完成分层教学的操作。

分层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确定了“学业水平测试、专业心理测试、学生自主选择、成长导师指导、定期流动调整、规范管理保障”的分层原则。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把每个学科都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B层:学生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能力中等;C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表现优秀。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修习的层次。对于相对水平较低的A层学生,要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之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中等水平的B层学生,要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化学的动力,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高水平的C层学生,要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化学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制定“乙烯与溴的反应”教学目标时,由于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对于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就会有区别地提出目标:A层学生重在知识技能的落实,B层学生重在养成辨析能力,C层学生注重推理过程、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分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据此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

分层完成教学设计

结合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对化学教学进行分层次备课。三个层次教学班的化学教师合作探讨、集体备课,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比如在教学“乙烯与溴的反应”内容时我们是这样备课的:A班的学生,备课目标重在基础知识的落实,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以讲授法、实验法为主,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对于难点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或者少讲,比如本堂课中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就可以直接给出。B层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程度均属一般,教师此时需要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理论上应该掌握了取代反应,那么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加成反应,教师则可以以取代反应为出发点着手设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探究法及实验法。通过烷烃与烯烃的比较,B层学生需要掌握加成反应和相关方程式的书写。C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小组,先自行收集乙烯相关资料,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将乙烯等试剂、实验器材准备好,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这样,对大部分学生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少部分学生适当拔高、弹性调节,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能、学有所获、学得有味。

分层实施课堂教学

根据分层备课的教案实施教学,A层学生拉着走、B层学生小步走、C层学生主动走,各层学生分步走。教师在施教时,要充分考虑到自己所教的教学班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根据备课教案灵活安排课堂内容,展开教学过程。

比如在“乙烯与溴的反应”教学时,A班采取以教师讲授兼学生实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到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实验现象,教师直接给出乙烯与溴发生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班采取的是复习提问兼导入分析的教学方式,先复习回顾乙烷与氯气的反应,再抛出问题:乙烯能否与卤素单质发生反应?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试着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最后老师点评分析得出结论。C班学生基础好、能力强、学习自主性高,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先播放视频展示学生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乙烯与溴发生的是不是取代反应?是取代反应的话可以用哪些实验来加以验证?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药品,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发生的不是取代反应。最后播放乙烯与溴发生反应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自己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烃应该具备的条件。这样,通过分层施教,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发展。

分层完成课后作业

每个层次学生的能力不同,所以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再搞简单的“一刀切”了,要根据不同层次水平实际,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教师在确定三个层次的学生作业时,题量要适中,难易比例要适当。各层次学生在完成本层作业后,可试做更高层次的习题。教师负责设计并布置分层作业,每节课的作业由易到难,难度随着层次逐渐加深。始终把握的原则是:对A层学生,练习不出难题,主要打牢基础;对C层学生,习题有一定难度、深度;B层习题难易适中。

在整个化学分层教学中,分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核心,是教学全部工作展开的起点;分层教学设计是基础,是教学实施顺利进行的前提;分层教学实施是重点,是整体教学过程的关键;学生分层作业设计是教学的持续,是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当然,实践过程中,学生分层标准的合理制定、分层教学过程的教学管理这两个难题,还需要在更进一步的实践推进过程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作者系浙师大附中化学教研组组长)

重建管理机制 保障分层走班教学

分层走班教学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如何建立健全相关“分层走班制”管理机制至关重要,我校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从传统管理学中照搬来的金字塔结构的管理模式,校长处在塔尖,普通教师处于塔底,中间隔了好多,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忽略很多有效的决策和指令。学校设立人文部和科学部,管理模式由原来的繁杂层次变为校长、部级和教师三个层次,形成一种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完善“全员导师制”。深化课改背景下的分层走班教学,行政班与教学班同时存在,教学管理难度增加。为促进分层走班教学的有效开展,保证走班教学管理无漏洞,我们构建“三位一体”的走班管理体系,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这就解决了传统行政班教学及分层走班教学实施中“一人对多人,工作难到位”的工作难点,促进改革的有序高效进行。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教师双岗管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前提下,对学生管理实行双岗管理,即行政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同管理。确立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一岗双责,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起对所任的教学班学生管理的责任。二是学生自主管理,教学班设一位班长,管理本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卫生监督等工作;教学班设多个课代表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次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三是成长导师指导,以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每位教师为十位左右的学生当成长导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导师将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科成绩、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潜力等方面进行跟踪,帮助学生选择与其性向、志趣相一致的课程,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和生活上指导。

制定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措施。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教学班配备任课教师以及对他们的评价要综合考虑,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提升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制定相关措施,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多样化的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铺设更多的教师培训路径,聚焦“课程研发”、“教学执行”两大关键性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借助校外的合作型力量,进一步发展教师的执教能力,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引导教师自我定位,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公平地安排合适的教学班级。给予教师空间,给老师选择,让每一个老师朝着自己的梦想,运用自己的智慧走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成立学校“课程研究所”,建立学校“课程网”,加强导师的梯队化培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从职业道德、工作量、教学常规、专业发展、教学业绩等方面全方位评价,覆盖教育教学各方面。同时,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主管领导等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评价。此外,教学成绩不再与教师的个人评价挂钩,改为学科团队整体评价。

建立家校互动的学情反馈机制。学校构建必修走班管理平台,利用平台对教学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这一平台中,任课教师记录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导师辅导情况,学生有问题也可以给老师留言,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

第三篇: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策略

——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 浙师大附中化学教研组组长:石杏元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主要从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和设计学生课后作业这四个方面着手,来完成分层教学的操作。

分层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确定了“学业水平测试、专业心理测试、学生自主选择、成长导师指导、定期流动调整、规范管理保障”的分层原则。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把每个学科都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B层:学生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能力中等;C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表现优秀。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修习的层次。对于相对水平较低的A层学生,要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之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中等水平的B层学生,要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化学的动力,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高水平的C层学生,要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化学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制定“乙烯与溴的反应”教学目标时,由于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对于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就会有区别地提出目标:A层学生重在知识技能的落实,B层学生重在养成辨析能力,C层学生注重推理过程、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分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据此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

分层完成教学设计 结合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对化学教学进行分层次备课。三个层次教学班的化学教师合作探讨、集体备课,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比如在教学“乙烯与溴的反应”内容时我们是这样备课的:A班的学生,备课目标重在基础知识的落实,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以讲授法、实验法为主,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对于难点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或者少讲,比如本堂课中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就可以直接给出。B层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程度均属一般,教师此时需要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理论上应该掌握了取代反应,那么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加成反应,教师则可以以取代反应为出发点着手设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探究法及实验法。通过烷烃与烯烃的比较,B层学生需要掌握加成反应和相关方程式的书写。C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小组,先自行收集乙烯相关资料,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将乙烯等试剂、实验器材准备好,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这样,对大部分学生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少部分学生适当拔高、弹性调节,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能、学有所获、学得有味。

分层实施课堂教学

根据分层备课的教案实施教学,A层学生拉着走、B层学生小步走、C层学生主动走,各层学生分步走。教师在施教时,要充分考虑到自己所教的教学班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根据备课教案灵活安排课堂内容,展开教学过程。

比如在“乙烯与溴的反应”教学时,A班采取以教师讲授兼学生实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到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实验现象,教师直接给出乙烯与溴发生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班采取的是复习提问兼导入分析的教学方式,先复习回顾乙烷与氯气的反应,再抛出问题:乙烯能否与卤素单质发生反应?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试着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最后老师点评分析得出结论。C班学生基础好、能力强、学习自主性高,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先播放视频展示学生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乙烯与溴发生的是不是取代反应?是取代反应的话可以用哪些实验来加以验证?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药品,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发生的不是取代反应。最后播放乙烯与溴发生反应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自己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烃应该具备的条件。这样,通过分层施教,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发展。

分层完成课后作业

每个层次学生的能力不同,所以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再搞简单的“一刀切”了,要根据不同层次水平实际,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教师在确定三个层次的学生作业时,题量要适中,难易比例要适当。各层次学生在完成本层作业后,可试做更高层次的习题。教师负责设计并布置分层作业,每节课的作业由易到难,难度随着层次逐渐加深。始终把握的原则是:对A层学生,练习不出难题,主要打牢基础;对C层学生,习题有一定难度、深度;B层习题难易适中。

在整个化学分层教学中,分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核心,是教学全部工作展开的起点;分层教学设计是基础,是教学实施顺利进行的前提;分层教学实施是重点,是整体教学过程的关键;学生分层作业设计是教学的持续,是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当然,实践过程中,学生分层标准的合理制定、分层教学过程的教学管理这两个难题,还需要在更进一步的实践推进过程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第四篇: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高考制度的变革,教育形势的转变,愈加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趋势日益明显。基于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考虑,学校秉承着“在变革中坚持真教育”的理念,经过多次调查、研讨,进行了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新的变革有两个关键词:差异性和选择性。差异性带来多样性,学生、教师都有差异,差异性已经存在,不可避免。差异性带来“选择性”,同时,高考招生制度也带来“选择性”,“选择”是内外因共同的结果。学生不得不选,教师也不得不选,这是我们必然解决的问题。

分类、分层走班教学总体设计

2012年,我校已在国际部英语教学方面做了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并于2013年扩大范围,在2013级高一(现在高二)进行理科实验班数学、物理分层走班以及文科班数学、英语分层走班的教学尝试。2014年,进一步扩大了分类、分层和课程内容及范围。

我校关于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总体架构涉及高中15个科目(如下表),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9个考试科目,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校本必修课生涯规划5个非考试科目,共三类:第一类是非考试科目的分类选课走班探索,从高一年级开学初进行;第二类是数理化分类分层选课走班的探索,从高一年级的第二学段开始。第三类是语外史地政的分类走班探索,不涉及分层。教学组织形式是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

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总体架构

1.模块建设与学分评定

“非考试科目”具有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技术素养、艺术素养等重要价值,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保障,所以,这类分类走班我们称之为“综合实践类”课程分类走班。学科模块化是分类的重要特点,即把5门学科模块化,构建模块课程群组,每一学科建设4门以上项目模块,每个项目2学分,32课时。每个学生每学期选择2个模块,获得4学分,两学年共选择8个模块,获16学分。如美术共设了四个项目模块:书法篆刻、摄影、绘画、陶艺,学生不用每个模块都选,选修1个模块,一学期获得美术的2学分。本学期5门学科共开设了24个项目模块,每个学生从24个模块中选修任意2个模块,并通过学期评价就可拿到4学分。

2.学时安排

“综合实践类”分类走班课程统一安排在每周四下午,共两个时段,第一时段是1:40到3:00,2课时。第二个时段是3:20到4:40,2课时。课程群组的所有模块课程在周四下午的两个时段内容完全相同,每个学生在这两个时段分别完成2个模块的修习。

数理化分层、分类走班教学

1.层级设置

我们把数理化三科分别分成“PARB”四层,称之为“PARB”分层课程体系。

PARB,是Professional,Advanced,Regular,Basic的首字母合体,P是专业,A是高级,R是标准,B是基础。其中,标准级R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标准。以R级为基准,分别向上向下延伸。向下延伸出B级(基础级),教学和评价的标准是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

A、P有什么区别?首先是课程教学内容。二者均超出课程标准,指向不同,P指向竞赛标准,竞赛有竞赛大纲;A指向大学先修课程。另外,P级指向高校相关的专业,为相关专业深造奠定基础。第二个区别,P级教学课内外打通,课内上竞赛的课程内容,课外继续课内的学习,不间断、不重复,课内外的教学具有延续性。

总之,PARB四个级别的区分在于:B级面向将来学文的学生,R级面向高考科目选择理化的学生,A、P面向将来要进行理、化自主招生的学生,属于高端班。但是能否进入A、P级学习,不仅是意向的问题,还得看学习能力。

2.分类、分层教学

高一共13个教学班,分成四类四组。四类:1班到5班是普通平行班,6班是人文实验班,

7、

8、

9、10是理科实验班,11到13是国际课程班。四组:1到3班为第1组团,4到6班为第2组团,7到10班为第3组团,11到13班为第4组团。

第1、2组团都扩建1个班,A班,高端的学生进入A班,原班教师不变,教实验班的教师教A,教学要求与第3组团的A班一样,这样有利于统一管理。第3组团情况比较复杂,数学分为1P2A2R,物理、化学分为1P1A3R。第4组团国际课程班有其特殊性,国际班的学生不参加国内高考,所以数学、物理、化学全部是1A1R1B,按照学生的接受水平进行分层。

3.选课和管理

选课基本上是意向和程度相结合。我们依据学生志愿、期中考试成绩和教师面试结果进行双向选择。为了便于课堂和作业管理,每一个教学班设助教1名,相当于班长;课代表2-3名,根据本教学班涉及行政班的个数而定。如:1A教学班由1-3班的学生构成,则设3名助教,每一个行政班1名。每个行政班会有若干名课代表,分别负责所在教学班学生的作业管理。

4.课程评价

学生评价包括多种评价方式,我们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强调过程性,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不同层级的班编制了不同的课程纲要、学案和练习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上允许有差异,客观上已经有了差异,比如,教学方式上,数学A级班的教学完全可以变成师生共同学习,R级班还是师讲为主,生听为主。比如,讲解一道数学例题,在A级班是学生做的时候多,在R级班可能是师生共同做,在B级班就是教师在讲台做,学生跟着下面做。就检测试题而言,P级单独命题,ARB是一份试卷,拆成必做和选做的模式,必做100分,后面的选做50分,A级和R级特别是A级必须做,R级选择做,B级不要求做。

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实践反思

在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比如教师数量,原来一个班48人,现在一个班30多人,班级数量增加,教师资源需要增加,涉及的因素比较复杂,一方面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要解决教师工作量的问题,等等,有待出台更为有效的措施。再比如,专业水平的提升。P级班的教学,专业水平很高,除了专业师资,还需要建设更加专业的教室、实验室。此外,普通教室尚需扩建,课程、课堂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课表的编排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等等。不过,虽然困难重重,我们依然会坚持探索。

我们的反思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的核心什么?分类、分层走班实践探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1.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的核心

首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提升。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如何提升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判断力和自主性,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如学生的志和趣的判断,学生的志向和兴趣未必是统一的,他想选择这个门类,后来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实际兴趣不在那里;另外,对于学科的选择实质上是对将来专业的选择,学生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自我的认知究竟达到什么程度,学生自主发展的情况,既是学生要探索的,也是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去探索的。其次,我们需要探索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探索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进一步多样化。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尚需探索更加完善的行政班和教学走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2.分类、分层走班实践探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出发点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堂,这是从课堂的角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这是从成长的角度。我们分层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如果是全面走班,我们判断,对前20%的高端学生一定有促进作用,但是我们担心对于后面的80%总体的成绩,下降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提高或稳定的可能性,就是因为多数学生是在学校、教师、家长和培训机构的共同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所以通俗地说,我们现在就是要探索如何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情况下,让高端学生得以解放,低端的学生得以解决,中端的学生又不放松的教学模式。

落脚点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都焕发出生命活力。学生的生命活力是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他的专业取向和层次取向,是他自己一定要做出判断的。为什么我们的非考试科目满意度这么高,就是因为大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我校教师的满意度也特别高,因为教师也开始关注自身发展了,教师的专业优势得以发挥。

编辑 王宇华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分层走班教学的相关内涵,对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应用分层走班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分层走班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较好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内涵

所?^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在原有的班级不变的情况下,将一个年级或者一个学校看作一个整体,对此展开教学策略的研究,让学生不再受到原有班级的限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结合家长、老师的意见来进行层次教学班的选择,展开一种流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层级教学班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信息技术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

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及学习方式,完成本层课程任务后进入更高层级学习。学习目标是适合本层学生的发展水平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成为可能。在高中时代,学生不仅仅是在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信息技术更能说是差异巨大。在我国的教育中,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加强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较少甚至是没有,多数学生是在初中的时候才开始轻微的接触到信息技术,但是信息技术老师对于知识的传输也不太重视,因而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越来越大。对于一些农村小学、初中来说,更是不能够奢望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一些出于形式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最终也都没有受益于学生。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一般表现在,有的学生会基础的打字;有的学生会熟练的操作电脑流程;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如何解决网络问题等等,这些都还能算得上较好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对计算机一无所知,连鼠标键盘都不会操作。

因此,在面对这样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只是采用课堂理论知识对他们进行教学,学生是远远不能够理解知识,并且在面对电脑时仍然不知道怎么操作。并且,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此课堂上难以吸收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又难以发挥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造成学生之间无法实现共同学习。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分层走班教学方法来解决这样的矛盾,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进步的班级,在班级中学生可以找到自信心,并且充分的展示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老师结合家长的意见,给学生制定一份信息技术能力层次书,供学生参考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班级,在层次教学班中,老师积极的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学生的信息技术难题,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

(二)班内分层弊端明显

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老师或者学校针对这样的现象对班内情况进行了调整,采取有目的的进行分组教学,采取班内分层的方式,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分组,高层次和低层次的学生各位一组,在上课的时候依然是在一个班级,老师对此进行讲解,对不同层次的小组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由此,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作业、考试等方面也不同。这样的班内分层教学妨碍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让老师的教学效率也降低,难以较好的促进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知识。

采取班内分层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但是弊端也是较为明显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高中课堂时间本来就比较紧凑,学生在短时间也难以吸收,这样实施下来的难度较大,也不适用于高中的学习环境。因此,采用分层走班教学策略可以较好改善这一问题,将学生统一层次的安排在一个班级,对于一些遇到的问题老师也可以统一进行回答。

三、分层走班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学校如果有两个机房就可以开展分层走班教学方法的应用,两个机房就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三个机房就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分层走班教学中,将学生分的层次越多,其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当然在分层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师资的搭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加强,许多农村的孩子逐渐在城里上高中,因此,农村孩子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也可以和城里的学生一样。一些高中学校也得到了国家的资助,逐渐的改良学校的机房设施,增加了机房,促进了分层走班教学方法的良好实施。

分层走班教学方式可以改善传统的快慢班模式,对学生进行平行的分层,让学生不会在班级中感受到压力和失落,也不会让学生滋生骄傲的情绪。比如,对学生采取信息技术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同时还可以跟学生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讨论,以此掌握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范围对学生进行分层,让学生不会感觉到自卑。在层次教学班级中,学生可以积极的发言,老师给出统一的回复,学生学习快,接受信息技术的知识也快。比如,在对计算机不熟练的层次班级中,部分学生对如何使用鼠标仍有疑问,这时老师就应该采取统一回复的方式进行答疑,方便其他学生也可以进行知识的学习,了解如何使用鼠标。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在社会中处处都会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高中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人群,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十分必要。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的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环境,采用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积极的探讨适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策略,有效率、有质量的提高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将会不断的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去,并且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较好的创新与进步,同时,学校也要响应社会的需求,及时的更新机房设施设备,便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参考文献

[1]邹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彝族地区异地办学中的问题探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S1).

上一篇:反腐倡廉演讲稿范文下一篇:辅导员工作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