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团队角色分析

2023-04-17

第一篇:西游记中团队角色分析

团队角色分析(简单)

团队角色:

主席—CO的分数高,协调员,决策型人才,善于将目标分类,进行角色、职责与义务的分配;连接群体结论

推动者—SH的分数高,实施型人才,寻求群体讨论的方式,促使群体达成一致并做出决策

智多星—PL的分数高,做事原则求新求好,往往标新立异,喜欢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及新思想,洞察行为过程,在团队中起出谋划策的作用

监督员—ME的分数高,习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复杂的问题与看法,评估别人的贡献,在团队中不断纠正方向

实干家—CW的分数高,将思想和语言转化为实践行动,

凝聚者—TW的分数高,真正的团队工作者,给予个人支持并帮助别人,倾向于了解所有人的看法,他们尽力在所有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他们认识到,其他成员可以为提高团队绩效作出各自的贡献,尽管可能存在差异,他们会努力把人和活动整合在一起。在团队中起粘合剂的作用

外交家—RI的分数高,消息灵通人士,引入远端信息,与外部谈判

完成者—FI的分数高,强调任务的时间性并完成任务,追求完美

第二篇:西游记团队管理分析

《西游记》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巨著,书中描述了由四种不同性格的成员组成的一支团队,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回真经的艰苦历程;让人更加深刻的理解:原来,团队的进步与个人的前程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一个团队实现既定目标的时候,每一位成员也都会从中得到个人的成功。从猢狲到斗战胜佛,孙悟空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由个人奋斗失败后转向团队成功,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经典案例。在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团队合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即使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无法独自完成取经大任。然而,我们却能通过建立人际互赖关系,通过别人的帮助,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于团队而言,伙伴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相互协作至关重要。无论力量型的人、完美型的人、活泼型的人还是和平型的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性格魅力,来赢得团队伙伴的支持。

战胜困难的过程,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就是融入团队的过程,也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团队成员及性格

1、完美型的唐僧:他目光远大,目标明确,有组织设计能力,注重行为规范和工作的高标准,他担任了团队的主管。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唐僧,这样的团队就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会有什么远大的前程。

2、力量型的孙悟空:干劲十足,崇尚行动,解决问题不过夜,注重工作的结果,能够迅速理解和完成当前团队的任务,是团队的业务骨干。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孙悟空,我们很难想象这个团队是如何艰难进步的。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孙悟空,唐僧的远大抱负将很可能化为泡影。

3、活泼型的猪八戒:热情奔放、感情外露,善于活跃工作气氛,他承担了团队的公共关系工作。他帮助每一位同事,并使工作变得有趣。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猪八戒,我们很难想象这个团队是如何枯燥乏味和令人厌倦。

4、和平型的沙和尚:他平和、冷静、有耐心,承担了团队的事务性工作。事实证明,他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并且持之以恒,而且能够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别看他平时默默无闻,可每次到了最后关头都是他来稳定局面。

团队的任务必须有这四种不同性格的人去协作完成。这是因为,健康的组织需要集四种性格优势之大全,而每一种性格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同时也无法取代别人的长处;你不妨看看:当唐僧在想、孙悟空在干、猪八戒在说、沙和尚在看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支团队中的成员如果全部由唐僧、全部由孙悟空或者全部由猪八戒、全部由沙和尚性格类型的人组成,那么,这支团队肯定不会是一支理想的团队;

亲爱的朋友,我相信你所在的团队中必然有这四种不同性格的人。你可以尝试着去辨别:谁是唐僧?谁是孙悟空?谁是猪八戒?谁是沙和尚:当然,并不是每一支团队都由唐僧来做主管。

第三篇:西游记团队中,需要裁掉一个人,你会先裁掉谁?

2016-05-14馒头商学院培训新闻

西游记团队中,唐僧是项目经理,孙悟空是技术核心,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是普通团队成员。八戒,看似什么都没做,但是团队润滑剂;沙僧,任劳任怨,苦活累活都不嫌;白龙马,忠心护主,出身名门,有一定社会背景。

问:如果你是观音,为节约人力成本需裁掉一人,你裁谁?为什么? 微博上的回答五花八门,众说纷纭,各说各有理。。。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西游记最该裁掉的是谁呢?投票做出你的选择!然后翻到最下面看看分析。

投票之后再看下面会更好哟!

今天偶然在网上也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回答,有的甚为经典,下面选区其中的两个观点奉献给大家参考:

其中来自中国客户关系网的一个观点非常有深度:

5人的取经团队中,有远大目光和崇高理想的领导唐僧,有能力超群的业务开悟者孙悟空,有小司机白龙和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和任劳任怨的沙和尚。有专家称,五个人的取经团队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是五行的完美结合,五个人的团队循环相生,缺一不可。

现在问题是一定要裁掉其中的一个,你会选择谁?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唐僧

唐僧作为项目经理PM,有崇高的信念以及坚韧的品性和极高的原则性,不达目的不罢休,又很得上司支持和赏识(直接得到唐太宗的任命,既给袈裟,又给金碗;又得到以观音为首的各路神仙的广泛支持和帮助)。团队正需要像这样唐僧这样有长远目标和志向而又矢志不渝的领导,更何况他还有一颗仁德之心。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唐僧是不能被裁掉的。

孙悟空

再来看看孙悟空,这只猴子能力超群,是取经团队里的技术骨干,但问题是这只猴子问题也最多,受罚也最多。时不时闹离家出走,性格特别极端。会不会是他被裁掉呢?

猪八戒

再来看看猪八戒这个成员,看起来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又不肯干活,最多牵下马,好像留在团队里没有什么用处。这是他的短处也是他的长处,他的好吃懒做造就他嘴巴甜、脸皮厚、待人亲热,善良,能听闲话,能受气的一些长处。他会不会是我们需要裁掉的对象呢?

沙和尚

沙和尚言语不多,任劳任怨,承担了项目中挑担这种粗笨无聊的工作。记得曾经看过一则搞笑的段子:你知道沙和尚在西游记里面说的最多的三句话是什么吗?……

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白龙马

白龙马是唐僧办公、出差用的座驾,身份地位的象征。

这话题就很有趣,也很经典,原本是缺一不可的“五人帮”,堪称“完美团队”,但是要节约成本唐太宗必须裁掉一个人。该裁掉谁呢?

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1、唐僧肯定不能裁,直接得到唐太宗(总裁)的任命书,既给袈裟,又给金碗,没有他就不可能完成总裁的任务——取经。他是项目团队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总舵手。

2、孙悟空,法力高强,技术精通,业务能手(打怪),可谓是技术攻关队长,碰到困难(妖怪),一路排除,保驾护航,确保师傅生命安全,取经道路顺畅。况且神魔两界都有关系户,各路神魔boss也要三分让。虽然他有大闹天宫的前科,但是在五指山下反省和历练,为人处世及脾气有所改善。创业之路,虽然多次受师傅气,且时常发脾气,可是最后还是回到师傅身边,共度难关路。

俗话说“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想成大业者,唐僧必须要有长远眼光看问题,取舍就在一念之间。有能力的人肯定是有个性的人,看领导怎样去用好他,扬长避短,把特长发挥极致。所以,不能没有孙悟空,光有司令,没有战士,留几个烧菜的后勤,打仗必败。

3、猪八戒,他原本是天蓬元帅,因色,毁掉前途。他能当上元帅,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魅力和沟通能力强,而且他性格开朗,充满活力,特讨女人喜欢,受尽孙悟空的欺负,经常背黑锅,能够接受任何批评而毫无负担压力,心态特别好,依然开心做好本职工作。他在项目组中承担了润滑油的作用。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开心果”,只是一股沉闷的氛围,没有活力和欢乐,想必后果会很严重,会被逼疯。欢快的工作,才能有好的绩效,所以,猪八戒不能裁。

4、白龙马,他是唐僧的座驾,身份地位的的象征,如今企业哪位高层出差、办事、接客不开豪车(宝马、奔驰、奥迪等)?总不能叫他出差办公坐公交车或步行吧。同时,白龙马对唐僧来说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间接能节约成本。所以白龙马也是不可缺少的。

5、就剩沙和尚了,他相当于企业中辅助工、搬运工,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没有技术含量,可替代性高。为了节约企业成本,完全可以把任务分给团队其他成员(悟空、八戒)。唐僧在没有招收沙和尚之前,这些杂事,还不是悟空和八戒干。

另外一篇文章来自问对网,其观点是从物流的角度分析的,也非常有趣:

从团队目标分析

团队的目标是取得真经。裁员必须考虑对实现目标的影响。

实现目标的挑战

真经必须由唐帅哥取,主要挑战有2个:

1、物流:把唐帅哥本人运到西天,路途遥远,物流是核心。

2、安全保障:路上不安全,妖魔级别都很高,所以保安工作很重要,需要一流保安。

选择被裁者

已知实现目标的挑战,选择被裁者意味着对应对挑战价值较小的成员。用排除法推断一下。

1、绝对不能裁的是: 唐帅哥,这是限制条件。

2、最好别裁的:

孙保安。只有他的级别比妖魔高。如果把他裁掉,可以请观音姐姐加入团队,但是麻烦领导的事肯定不是好事!

白龙马。物流的关键,提供80%的物流服务(另外由沙和尚挑担子)。把它裁掉后,唐僧得自己走路,他那个小身板儿……

3、可以裁的:

娱乐明星猪八戒、老好人沙和尚。

这两人都出了力,绝对都谈不上是核心成员。非核心成员是什么概念?就是没了你大家心酸半天,然后一切恢复正常。

结局

为了节约企业成本,必要时候就要裁掉沙和尚。如果哪天组织想要召回他时,我想,以沙和尚的性格,他还是会很乐意回来的。不管从长期或短期考虑,裁掉沙和尚,都是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

观点:当今社会,光是埋头苦干是没有用的。不论是老板还是员工要想在当今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不被轻易淘汰,必须拥有一技之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己技能的含金量,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一个。自然笑到最后的肯定是你。今天的人才赢在学习,胜在改变。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持续不断地注入新的知识,才有能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第四篇:政府在劳资纠纷中的角色分析

政府在劳资纠纷中的角色分析 摘要: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劳资矛盾愈加激烈,本文主要探讨政府在劳资纠纷中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是介入还是旁观?在解决劳资纠纷中政府又能做些什么?本文从法律有关规定和制度设计等有关方面来分析,最后认为在当今现实社会中政府还是要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劳资纠纷并帮助其解决。

关键词:劳资纠纷政府企业工会

想要探讨政府在劳资纠纷中的角色就首先要了解一下政府和劳资纠纷的含义。首先所谓政府就是国家的统治机构,为了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可以说由国家就有政府,而且自从资本主义萌芽,摆脱了男耕女织自产自销的模式之后就会产生劳动纠纷。劳资纠纷或劳资争议是国外普遍说法,由于我国的国家性质为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我国一般称为劳动争议或劳动纠纷,其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其广义是指以劳动关系为中心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包括关于劳动关系的争议和关于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争议。其狭义是专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或其团体之间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议。①1关于劳动争议在不同社会中的表现人们往往习惯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这样就得出结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争议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是资本家和工人这两种根本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冲突在劳动关系问题上的反映,具有敌对性、尖锐性和不可调和性的特征。”②2但是在社会主义的劳动争议情况是这样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争议与资本主义条件的劳动争议具有本质不同。它不再具有对抗性和阶级斗争的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完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的,不会再像资本主义劳动争议那样表现出劳资双方十分尖锐的矛盾冲突。”③3但是当我们纵观当今社会的中的劳资矛盾就会发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冲突未必与阶级斗争相联系,社会主义国家的冲突也未必不激烈。所以所谓劳资冲突最核心的问题应当就是关于劳动的争议,这在全世界都具有很大的共性。

为什么劳动者与雇主会出现这么多的利益纠纷呢?劳动者在纠纷中一般处于弱者的地位,通常是由于企业主或雇主拖欠工资、不履行保险义务、养老金等众多问题。在劳资纠纷中的形式错综复杂多种多样,按争议主题说有个体劳动争议、集体劳动争议和集体合同争议。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我国可以将社会部门分为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市场常常给社会带来活力但是如果仅靠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的介入来扶助弱势群体,所以我认为在劳资纠纷中政府不应当袖手旁观放任不管,如果仅仅靠劳动者与雇主双方之间的博弈是不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假如这样做会造成对劳动者更大的不公,同时会进一步激化劳资矛盾。

那么作为政府该在这场争斗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政府似乎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地中,一方面政府要努力发展国家经济,要实现政企分开少插手企业发展,尽量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充满活力。另一方面政府又要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避免社会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尤其是在代表工农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政府要做到公正公允就要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按照规定处理问题,给双方发言权。

首先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就要依法治国,有完备的法律。关于劳资冲突最有效力的法律应当是《劳动法》。我国的劳动立法出现于20世纪初期的“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23年3月29日公布了《暂行工厂规则》,较西方发达国家晚,早在1802年英国就通过了《学徒健康和道德法》,被认为是现代劳动立法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制定了一些

12 ①《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第122页。②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部编:《劳动争议及其处理程序概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 3 ③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部编:《劳动争议及其处理程序概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

劳动相关的法律,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第一部相对完备的劳动法直至1994年7月5日才通过,所以现行法律中必然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例如,有人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有时候难以很好的提供处理问题的依据,所以需要政府不断督促法律的修订从而更好的规范劳资关系中的问题。

其次,政府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市场的监管功能,政府需要加强市场准入条件的审查,维护市场的公平秩序,严厉打击不法企业如山西许多不法小煤窑,在这样的不法企业里往往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违反劳动法规的情况频发,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工人们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也很淡薄,当出现问题是工人的利益就会惨遭损害,所以规范企业、加强监管是一个负责人的政府应当去做的。

同时,政府部门还有着组织科教文卫事业的职责,需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帮助普通劳动者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需要通过教育来加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90年代以来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受理的案件数目大幅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随着社会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也随之加强。

按照当今《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处理程序一般是这样的:调解、仲裁、审理(对仲裁结果不满上诉的情况下)。首先是调解工作,这个一般由企业、基层人民、乡镇、街道等调解组织,他们在企业和劳动者之间进行调解促使矛盾解决。调解不是法律行为,是一种协商行为,固然调解有它的必要性和作用,但是不应当过分的夸大调解作用。因为在中国传统思想里都有一种“中庸之道”,它鼓励人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一种妥协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劳动者的利益并不能很好的维护,只是暂时的一种缓和办法。所以政府应当鼓励作为处理劳动纠纷的第二步: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指依法设立,由法律授权依法独立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仲裁的专门机构。劳动仲裁委员会是由省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决定设立的,其设立和组成决定了其是有法律授权,代表国家行使仲裁权的国家仲裁机构的性质。①4所以说仲裁是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首先政府应当组织好仲裁委员会的成立,确保其完善高效的运行。另外目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代表三方面组成,虽然看上去是公平的三方制度但还是可能出现一些不公平的状况,所以政府代表应当摆正姿态,做好监督工作,尤其关照劳动者的合法利益是否得到切实保护。目前还有一种吸取西方仲裁制度的提议认为:政府不应成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中的政府综合管理部门代表,而应当由企业代表和雇主代表担任。

另外,抛开制度不说,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和公务员的廉洁办公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政府千万不可以和企业雇主官商勾结,在处理劳资纠纷中应当保持公允,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教育需要加强,而且相关的处罚措施也应当完善和加强。

最后一步是审理,也就是人民法院审理,在劳动者对于仲裁结果不满意的时候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政府也要和司法分权,政府部门不应当干预司法工作,这也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除了这些劳动法规定的这些常规解决办法之外还有对劳动者解决劳资矛盾有一些帮助的措施,比如求助工会。工会,或称劳工总会、工人联合会。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这个共同利益团体诸如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个人。工会组织成立的主要意图,可以与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等。②5所以当劳动者的权益遭到破坏时可以向工会求助,在随后的仲裁中也会比较有利,政府也应当与工会组织保持密切的联系,从工会工作中吸取经验来完善各项规定。而实现这些最重要的是政府要还工会独立权,在中国工会常常是一个名不副实的角色,在大多数工厂企业中工会都成了他们的一个部门,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在劳资纠纷中工会常常站

45 ①《劳资纠纷及应对》 广西人民出版社②百度百科

在了企业主的一方。而高层工会则往往与政府关系密切,它往往又会站在政府的利益一侧。这样来看在仲裁制度中的力量就是完全失衡的,工会、政府常常都不是站在工人的立场上的。

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在劳资纠纷中政府无需过多参与,只要做好旁观者的角色就足够了。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说:我注意到,一些地方政府仍以“维持稳定”的心态看待工人的停工事件。其实,“维稳”并没有错,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希望维持相对稳定。在对待劳资纠纷上,中国的问题也不是出现在“维稳”上,问题在于“维稳压倒一切上”。如何才能“维稳”?合理地解决了劳资纠纷才能稳,靠压就越压越不稳。一种很正常的思路,到中国来了之后总会往前迈几步变成一个很荒唐的东西。“维持稳定”怎么能压倒一切呢?显然,它不能压倒宪法,也不能压倒公正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文革”时代,我们是“阶级斗争压倒一切”,现在“维稳”压倒一切,两者的思维模式一模一样。

中国政府应该抛弃“替天行道,全面包办”这样一种心态。事实上,中国政府不可能是上帝,没有必要掌控一切,相反,它应该慢慢地放开一些,让社会承担一部分责任。”①6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的前提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套切实有效的规则,一部公允全面的法律,给予劳资双方一个平等的博弈平台,只有这时政府才可以放开手。这种状态下的劳资矛盾也会变得简单许多,处理起来也会轻松很多。所以目前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论在制度、法律、机构设置等个方面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政府作为“有形的手”还是不能在劳资纠纷中袖手旁观。

另外,由于劳资纠纷的高发且有很多处理不当之处许多地方发生了工人的消极抵抗,如:绝食、打砸、自杀等极端行为,这不仅不利于劳资纠纷的解决反而会更加严重的激化劳资纠纷。所以政府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指导并且建立心理援助机构避免悲剧不断重演,另一方面也要健全信访举报制度,是广大劳动者可以有渠道表达自己的要求,从而向民主国家迈进。另外,由于普通劳动者处于基层,所以要从基层政府的工作抓起,基层政府要多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积极帮助劳动者捍卫其合法权利。

当然关于政府在劳资纠纷中的角色的定位还有待于进一步讨论,其具体的职责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总结。

6 ①《时代周报》2010年9月16日

第五篇: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分析

一、政府介入劳动关系的必要性

政府介入劳资关系的理论基础是政府干预理论。对此,西方经济学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集中体现为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政府干预理论认为,由于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效应、收入分配不公等原因,市场机制存在缺陷,需要政府干预以纠正市场失灵。以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各种新自由主义思潮则认为,由于信息及市场不完全,再分配不公平及经济寻租活动等原因,政府干预市场同样存在低效或无效,而且会破坏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主张向自由市场制度“复归”。对此,以萨缪尔森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则提

出,应将政府干预与市场有机结合,科学把握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程度与界限。首先,与资本相比,劳动力流动成本非常高,壁垒多;劳动者人数众多,组织集体行动困难重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等,使得劳动与资本在博弈中天然处于弱势地位。随着资本国际化,这种强资本弱劳动状态更加严重,仅靠市场机制很难改变,需要政府公权力介入。其次,政府是阶级权力和社会公共权力的结合,既要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又要综合代表社会各方利益,以缓和社会矛盾,控制冲突。我国政府更是要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再次,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以后,政府对劳资关系进行了全面干预,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行之有效的协调、制衡机制及发挥工会作用等,保证了劳资关系的和谐,这些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借鉴。第四,我国劳资关系问题的特殊性。我国转型期,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劳资双方主体发育不成熟等种种问题,劳资矛盾在非公有制企业比较突出,如果任由其发展,将影响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升级,危及改革发展成果;而且我国政府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从而决定了其必须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西方国家对于政府在劳动关系中角色成果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政府在劳动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强调的重点以及对劳动关系的干预程度,与各国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有关。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罗恩·比恩(Ron Bean)在《比较产业关系》一书中指出,政府 在劳动关系中主要扮演五种角色:(1)政府扮演第三方管理者角色,为劳资双方提供互动架构与一般性规范;(2)政府扮演法律制定者的角色,通过立法规定

工资、工时、安全和卫生的最低标准;(3)如果出现劳动争议,政府提供调解和仲裁服务;(4)政府作为 公共部门的雇主;(5)政府还是收入调节者。台湾学者林大钧先生认为,美国联邦政府 是促进劳资合作的催化剂或鞭策者,是劳动争议的调解人、仲裁者或受害方的支持者, 是劳动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劳动关系中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们可以将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归纳为五种角色,即“五P”角色。

(一)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政府的第一个角色是保护者(Protector)或管制者(Regulator)。政府通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政府的角色在于制定劳动政策并推进其实施。政府制定 的政策与法律不仅反映了劳资双方施加的压力,而且反映了公共舆论以及劳资力量对比 的变化。政府是否颁布劳动保护立法以及该法律保护的程度,直接反映了政府是否维持 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正义,并反映了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基本理念。它确定了劳动关系的调整框架,为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提供了各项制度和规范。同时,政府还要监察劳动标准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的执行,劳动监察是政府的第一个角色衍生出的重要任务。

(二)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

政府的第二个角色是促进者(Promoter)。根据不同的经济、社会问题,政府要采取不同的方针、政策和行动,为管理方和工会之间开展集体谈判创造宏观环境,积极促进双 方自行谈判与对话,促使其在遵循劳动法基本规则和基本劳动标准基础上发展适合其特 点的劳动条件。多数国家的劳动法律都规定了集体谈判的主体资格、谈判机构、谈判双 方的责任、谈判的程序和内容、集体协议的签订和约束力。规定工会享有罢工的权利,而且如果工会采取合法的产业行动将免除法律诉讼。这里,政府的角色首先体现为确定合法产业行动的边界范围以及工会采取产业行动的程序性规定;其次,政府保护工会罢 工权的重要体现是政府是否保护罢工雇员免遭解雇。政府是以促进者,而不是直接干预 者的角色,推动集体谈判的开展以及雇员参与,分红和员工持股也是工业民主的重要手段。

(三)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政府的第三个角色是劳动争议的调停者(Peace-maker),有时也是调解者(Mediator)或 仲裁者(Arbitrator)。劳动争议是工业社会的自然现象,政府必

须建立一套迅速而有效 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为了维持良好的劳动关系,政府通常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提供调解 和仲裁服务。理想的政 府应该作为中立的仲裁者,为劳动关系营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环境,使劳资双方能够平等 地通过协商或谈判来解决内在冲突,使产业冲突减少到最小程度。

(四)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

政府的第四个角色是规划者(Planner),为全体劳动者建立一套就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大支柱: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在当今自由化、国际化和竞争日趋 激烈的社会,政府应该在教育培训、研究开发、人力资源规划等领域进行整体设计,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的角色在于保持劳动关系稳定、促进劳资合作和实现经济繁荣。

(五)公共部门的雇佣者

政府的第五个角色是公共部门的雇佣者(Public sector employer)。公共部门的雇员包括政府与地方公务人员,在一些国家还包括公用事业部门的雇员,其规模和人数在各 国不尽相同,但都占相当比重。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雇主,应该提供合法、合理的劳动条件,以模范雇主的身份参与和影响劳动关系,使之成为私营部门劳动关系的“样本” 。

政府在扮演这五种角色时,作为保护者和规划者,政府应该积极而主动地完成任务;作为促进者和调停者,政府应该采取中立和不多干预的态度;至于政府作为雇佣者的角 色,必须要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家的表率,合法化、企业化和民主化是基本要求。

三、目前我国劳动部门在劳动关系协调中应发挥哪些作用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发展健全过程当中,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国家财力有限,历史包袱重(特别是国有企业)。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加入WTO和全球经济放缓,都将对劳动关系产生很大影响,政府要发挥作用,尤其是“我国改革是政府推进型的改革”,所以政府在劳动关系协调中要主动、积极地发挥作用。

(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之一的劳动部门,担负着调解劳动关系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政府必须通过对劳资关系的协调来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再直接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

而是政企分开。政府的职责是对企业实施宏观管理,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方协商中,政府一方的代表应当紧紧围绕促进生产力发展,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平衡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指导双方合作,保持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稳定。

(二)政府是劳动关系的政策制定者和宏观调控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劳动关系主要依靠市场规律来调节,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往往会对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破坏性,进而导致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因此,必须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作为立法者,我国劳动部门起草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于1995年颁布实施的《劳动法》已运行七年多,从我国《劳动法》的立法原则上说,保护的是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同时兼顾用人单位的利益;作为管理者,这几年劳动部门逐渐放开了工资和用工等审批权,为促进就业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鼓励性的就业政策,强制性的社会保险政策,努力降低失业率,保障职工的切身利益。

(三)政府是企业与职工两个群体利益矛盾的调节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企业和劳动者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因而难免产生矛盾和冲突。在三方协商机制中,政府通过一定的措施,把劳动关系双方各自的利益追求统一到国家利益。作为调解者,劳动部门与工会、企业代表组成劳动仲裁委员会,履行劳动争议仲裁职责,做好裁判员。

四、中国当前经济状况下劳动关系的独特性

中国的劳动违法已成为一个长期的普遍现象,劳动者权益受侵害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劳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强资本、弱劳动的局面越来越严重,劳动关系失衡以及劳动合同失范已是社会公认的事实,如果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无疑会对社会和经济安全带来重大隐患。新劳动合同法体现了政府力图将劳动合同法作为平衡利器来构建平等的劳资关系的决心,

但是,我国政府直接干预劳动合同法的做法显然是基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路径依赖的结果,是与中国目前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变而来的,至今经济中仍然是政府主导。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导致中国企业中的集体谈判难以实现,同时,劳动者难以参加公司治理结构。我国劳动关系问题任重道远,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其中,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建设经验,营造良好市场经济氛围,促进我国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助力经济发展。

上一篇:新员工培训后考试试题下一篇:新员工入职培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