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论文范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翻转课堂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入结合,传统授课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创新了教学理念,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革新。

第一篇:翻转课堂论文范文

中职翻转课堂初探究

[摘 要]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翻转课堂模式成为新型的教育模式,该类教育模式一方面革新了以往学生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学生整体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探究翻转课堂的内涵、翻转课堂对中职课堂改革的现实意义以及翻转课堂在中职课程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为中职课程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性的意见。

[关 键 词] 中职;教学改革;翻转课堂;探究

我国中职课程改革一直处在发展之中,但是实际成效并不乐观,学生仍然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当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的转型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破解中职教学的局限。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前中职课堂的改革,可以深入推动翻转课堂的实施。总之,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不断积累中职课程改革的经验。

一、翻转课堂的概述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处在主导地位,其具有以下特征:(1)教师主导性;(2)学生被动性;(3)师生互动弱化。因此,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过于固化,新的知识很难内化到当前认知结构当中。而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其具体内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中心。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整个讲授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群体能够针对教师的提问,针对性地回答,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价值性。(2)角色互动。在翻转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进行了相应的逆转,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学生的消化為目的。(3)界限模糊。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与教师讲授的时间与空间界限不明确,可以最大限度促进各种讲授程序的链接。(4)效益主体。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各种教学效益,包括知识内化、自我巩固、课后复习等。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根据上述翻转课堂的论述,翻转课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流程:(1)课前知识获取。教师根据当前课程教学目标,提前制作教学视频,并通过网络平台对相应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不断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总结各类问题,借助课堂进行提问。(2)课上知识内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分享资源,给予当前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不断提出问题,对相应问题进行集体辅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授,不断推动当前问题的解决。(3)课后的巩固。根据在课前与课后的学习与感悟,不断总结先前学习的知识点,最大限度提高学习的价值性,巩固当下各种教学资源的学习。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由于中职教育的理念与课程目标的差异,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同时,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上均具有较大的价值,而且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其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由于中职生的入学基础较差,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消极倦怠的情绪。当前翻转课堂能够为当前的教学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视频与情景的相互融合,促进课堂多元化的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最大限度推动各种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丰富了当前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消除了学生的厌学症状。

(二)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

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发现,中职生当前学习能力与探索能力较差。通过利用翻转课堂教学的环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视频资源的共享,引导其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协作活动,帮助其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协作,探究当前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价值性。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通过为其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不断完成当前的教学任务,并将其看作一项具体快乐的活动。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各种价值的提升。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当前的中职生来说,操作实践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各种教学技能,最大限度推动学生的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促进视频资源的共享,完成各种实践操作项目,提高当前的专业技能,能很好地展现其观察思维、语言表达、小组协作等核心能力。

三、翻转课堂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当前中职教学的实际状况,可以逐步引入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当前教学实践的发展,不断提高各种行政管理的能力,总之,在翻转课堂的建设中,最终依靠教师进行维护。其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1)设计学习任务。在当前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传授,包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落实当前的各项任务,围绕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教授学生具体的学习知识,以知识为导向,不断进行任务驱动。同时,在课堂教学前,通过不断融合具体的教学任务,推动视频资源的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指南、学习问题与资源拓展等。(2)制作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通常由教学视频老师来完成。教师根据当前教学目标与实际内容,不断收集与整理多媒体素材,进行视频的录制,完成网络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视频的互动性与实践性,促进各种教学资源的传输。(3)编制课后练习。根据当前教学视频资源的分享,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的疑难问题,可以对其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提供网络信息交流,了解彼此的收获与疑问,实现相互性的学习。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通过对以往问题的研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角色作用,不断促进教师作用与角色的转变,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在翻转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实现问题驱动、任务驱动与小组合作,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到当前活动中。在这个环节中,翻转课堂的主要作用是分组学习,通过灵活创设各种小组,对当前的问题进行妥善解决,包括学生的学业辅导,最大限度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被相同的问题所影响,就会在制作过程中,通过组内相互之间的协作,促进学生潜力的发展,而不是单纯推动学生彼此间的相互帮助。(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制作各种零部件,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与协作,推动当前知识的传播。在当前协作过程中,可以为推动各种技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推动当前发展制度的创新,同时,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问题进行相互探究,拉近当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当前翻转过程中,不断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其相应的问题进行精准的定位,而不能简单地以沟通代替交流,忽视了课堂交流的质量。在实际交流过程中,通过课前问题的解决,不断展开讨论,促进课堂互动性的交流。(3)踏实做好课后巩固。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操作,不断推动各项任务的改革,并将当前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在实践效果评价过程中,通过网络作业抽查、情景对话等方式进行操作。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分析学习情况,对相应的情况进行调整。

四、翻转课堂实践中的不足与思考

(一)信息技术不足

根据上述对翻转课堂的论述可知,该课堂的实施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在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通过视频的观看、信息资源的分享,不断创设协作化的学习环境。然而,这些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相应的硬件与软件的支撑。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则是学校的软件设施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最终影响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发与实施。

(二)学生内驱力不足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学习自觉性较低,如果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利用当前的教学模式,则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学生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将会逐步迷失,这也是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障碍。

(三)教师信息素养差

根据当前中职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可知,我国中职学校部分教师還处在逐步发展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完善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方式。当前教师信息资源存在一定偏差,信息化设备欠缺,不能全面展现课程资源。

总之,根据上述相关论述,翻转课堂对当前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都有相应的要求。无论在课前、课上或课后,都需要教师能够为当前的课堂付出更多精力与时间。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则是部分中职教师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欠缺,加上我国部分中职学校的学习设备还相对落后,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整体的信息素养。因此,在翻转课堂探究中,需要不断提升整个理论的境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与完善,探索适合中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最终推动中职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78-79.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87-88.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89-91.

[4]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97-98.

作者:吴华华

第二篇: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摘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入结合,传统授课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创新了教学理念,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革新。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从美国兴起并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文章从文献计量的角度梳理国内翻转课堂文献分布情况,并对国内外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模式研究和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翻转课堂在国内的深化研究提供助力。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文献计量

引 言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长期发展坚持的一项重要国策,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经历了破冰期、发轫期、深化期和转型期四个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果。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终身教育理念的兴起,远程教育、线上教学、网络课程等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国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1]等政策文件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列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课题。教育信息体系的建立以及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使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分配,资源可以同一时期无限制地为更多的人使用、共享和参与。启发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更为平等的以激发学生主体的能动性的教育模式受到了鼓励,也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即借助信息技术的拓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管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主导为中心的模式,学习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学生有更多的决定权和选择权,在课外通过电子书、视频、网站、博客等途径深化学习过程,而教师则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以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翻转课堂的概念自2011年成为热点后,在我国已经历5年的实践,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批如超星视频教学网、高校精品课程网、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项目、微课网等网络资源和项目资源,为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环境,但是从研究层次上看,我国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研究更多侧重于理论概念层面,本文从计量角度和内容角度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情况,尤其是我国在翻转课堂教学研究方面的纵向及横向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梳理。

一、 翻转课堂的内涵

(一) 翻转课堂的提出及发展路径

翻转课堂来自于同侪教学,同侪教学概念由埃里克·马祖尔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即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加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互动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思考能力。1996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师Maureen J. Lade和Glenn J. Platt首次引发了“翻转课堂”的设想,并在面向大二学生开设的《微观经济学原理》课程中实践了这一设想。2000年美国学者Platt发表了论文《翻转课堂:创建全纳学习环境的路径》,该文以迈阿密大学《微观经济学原理》课的开设模式为例正式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概念[2](4-6);同年,J. Wesley Baker在教学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论文,文中强调网络工具对于课堂教学的指导辅助意义,并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模型[3](9)。同年秋,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在计算机课程中采用Eteach软件教学替代教师讲座,取得了良好的反响[4]。2007年,化学教师伯格曼和萨姆斯将翻转课堂模式从高等教育引入基础教育阶段,在高中化学课上大胆尝试“翻转课堂”[2],这一实验很快受到中小学教师的关注,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掀起了一波热潮,许多中小学教师自发组织教学探讨和交流,并最终形成翻转课堂联盟。2011年是翻转课堂繁荣发展的一年,由于美国一名业余教师Salman Khan的无心之举使该模式迅速风靡全球,引起了教育界的连锁反应,Salman Khan在辅导孩子功课时将自己录的教学视频上传到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结果点击量激增,在这一启发下Salman Khan创立了可汗学院,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一对一教学指导。翻转课堂从萌芽到成型在美国有20余年的发展期,而翻转课堂对于我国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研究方向,其发展期大约为5年。

(二) 翻转课堂的内涵研究

翻转课堂的原文是“Flipped Class Model”,字面意思浅显易懂,即将课堂的模式翻转过来,虽然基本理念相通,但是不同的学者在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中对翻转课堂的内涵及外延的认识还是各有侧重。首次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翻转课堂的亚伦·萨姆斯认为,翻转课堂实质就是借助信息手段将课上内容转移到课堂之外由學生自己完成,而课上时间则用来进行原先缺乏时间完成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他强调了信息手段在其中发挥的作用[5]。从知识吸收过程出发,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认为翻转课堂实际是学生知识吸收过程的一个翻转,与原先学生在课上接收知识灌输相比,学生在课前及课后,由灌输知识变为主动选择知识,而课内通过更充分的交流来吸收理解知识[6]。

清华大学电教中心钟晓流从翻转课堂的具体形式出发阐述了其概念,即学习资料以教学视频的形式为主,学生在家里通过学习老师提供的视频资料提前了解知识结构,白天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答疑惑完成作业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7]。山东省宁阳县教科研中心的许兴亮对翻转课堂的定义更为通俗易懂,他认为翻转课堂是“颠倒的课堂”[8],翻转了教学方式,推动了从教向学的转变。

从国外学者对翻转课堂的定义来看,翻转课堂的实质就是对知识传递过程在课上和课下时间安排上的一个倒置,笔者梳理了对翻转课堂内涵研究的相关文献,就学习形式给出了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内外的一个对比表(如表1所示),以帮助读者理解。

二、 基于计量的翻转课堂文献分布情况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来源,通过设置“翻转课堂”、“颠倒课堂”、“翻转教学”、“翻转学习”为关键词,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发现2011年以前,没有相关主题的文献研究,2012年该主题文献首次出现且仅有1篇,2013年开始翻转课堂为我国学者所关注,文献数量也呈现急速增长趋势,2014年和2015年翻转课堂研究呈现井喷式增长(见下图1);从研究程度看,2014年之前翻转课堂以期刊文献研究为主,2014年出现了35篇以翻转课堂为内容的硕士论文,2015年硕士论文数量上升至154篇,研究质量和研究程度不断提升;从教育层次看,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翻转课堂全部文献占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见下图2),以初中、高中、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中等教育更关注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基本持平,初等教育基于其学生特点关注度相对较低;从学科领域看,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学科覆盖范围较广,其中以教育学、语言学、计算机应用、医学等几个学科的研究成果较多,占有率较高。

从内容分析角度看,对2012年到2015年翻转课堂主题的文献根据其研究内容简单划类,可以发现国内的研究仍然以理论研究为主,占46%以上,主要集中在内涵、价值、意义、特征分析等几个层面;对翻转课堂研究的第二个主要方面即翻转课堂与各专业学科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占32%左右;第三部分是基于翻转课堂发展情况的评价、思考及建议,这一部分文献占10%以上;第四部分是围绕翻转课堂教学与实践模式的设计与分析,包括平台设计、系统设计、环境设计等,大约占到9%左右;最后一部分是关于翻转课堂平台设计的相关技术研究,这部分文献相对较少,大约不到2%。从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看,我国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形成于近三年,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各学科领域对翻转课堂的关注度普遍较高,以中等教育领域的教学实践需求最大,目前翻转课堂在模式探索及平台设计方面的研究还有所欠缺,应用实践及应用技术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三、 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

翻转课堂的理念与实践缘起于美国,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翻转课堂理念的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到2003年可以说是翻转课堂的形成阶段,以个别教学案例的尝试为主,翻转教学的概念及思路初步形成;2004年到2010年是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阶段 ,乔纳森 伯格曼、Salman Khan、埃里克·马祖尔等一批学者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同侪教学的方式实践并发展了翻转课堂,形成了林地公园高中模式、可汗学院模式、哈佛大学模式等典型模式;自2011年开始,翻转课堂进入繁荣及推广阶段,2011年Salman Khan发表“让我们用视频重造教育”的演讲[2] ,这个演讲在全球教育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年加州洛斯拉图斯学区正式与Salman Khan合作启动新的教学系统,我国也是于这一年开始正式认识翻转课堂,自此翻转课堂在全球教育界逐渐风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翻转课堂实践研究的重点,基于不同信息平台和实践成果,国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构建模式。美国学者Jackie Gerstein在借鉴麦克卡锡的“4MAT” [9]教学模式基础上就教师在翻转课堂如何开展教学互动创建了“环式四阶段” [9]教学模式,通过详细的方案设计为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富兰克林学院的学者Robert Talbert[10]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出基于过程与环节的翻转课堂系统结构模式,但实践证明这一模式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河畔联合学区采用图片、动画、短片、视频等数字化互动教材开展翻转课堂沉浸式教学,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形成“河畔联合学区模式” [11],哈佛大学埃里克·马祖尔在高等教育的實践中,提出了“哈佛模式”[12],即组织了“课前知识积累——社交网站上发布问题——教师收集梳理问题——设计教材——协同答惑”的教学流程,并鼓励教师采用苏格拉底式(用对话的方式明了双方观点)的教学方法。

伴随着翻转课堂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各国对于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Strayer在其博士论文中介绍了美国中西部基督教文理大学自2004年开始在“统计学导论”课程中的翻转课堂实证研究[13](15)。2008年,宾州州立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改革;随后美国艾尔蒙湖小学、布里斯学校、柯林顿戴尔高中等一批基础教育学校也都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翻转课堂被《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14];2012年,美国Class Window教育咨询公司、Speak Up Survey数据调查机构、哥伦比亚大学等组织都相继对教师、学生、家长、管理层等不同群体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受到不同群体的普遍欢迎,尤其是在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中,满意度达到80%-90%;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高等教育机构探索了一种适用于专家培训及学科交流的翻转课堂模式,即MOOC知识交换模式,通过大规模开放网上课程实现任何学习类型信息都可以借助网络传播,以扩大翻转课堂的资源共享范围[15]。从国外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在西方教育界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实践,覆盖了中小学教育、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许多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探索出具有该校特色的翻转课堂模式,并将其向拓展学生学习技巧和反思能力方面发展,可以说国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二) 国内研究

1. 翻转课堂研究在我国的缘起

我国的教育学已有2000多年历史,早在战国时期,教育先哲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民主教育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性特点,这种包容式的教育理念与我们今天“以人为本”的基于学生视角的教育观有异曲同工之处。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创新了一种自主学习教育模式,即通过课前布置任务,设定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感。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创造了“三三六”[16]自主学习课堂模式,运用“预习——展示——反馈和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合作的组织模式,开展了以学生自我思考,自我主导的课堂模式。这些可以看做我国翻转课堂发展的前身。翻转课堂的理念和研究正式进入国人的视野应该是在Salman Khan在TED大会发表演讲之后,从前文的计量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我国自2012年有了第一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起,正式开始了对翻转课堂的探索。

2. 翻转课堂理论研究现状

由于翻转课堂在我国起步晚,研究时间较短,所以我国的理论研究视角多集中在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翻转课堂内容,翻转课堂的特征、现状、价值意义层面上。并且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是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理论,总体上分为两种认知。第一种即“技术派”,认为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结合的产物,是技术促进教学的结果。如西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丁伟在其文章中就提出: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授业解惑”。翻转课堂里,“授业”由技术完成,“解惑”才是主要工作[17]。河南师范大学张新民等提出:翻转课堂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育者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外,使学生有更加自由的时间选择学习,他在文章中重点研究了利用QQ群的网络即时通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18]。第二种观点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型教学模式,其教学手段多样,采用直接指导和建议式的引导的综合方法开展教学。网络视频课程与翻转课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网络课程知识传递方式单一,而翻转课堂具有综合教学方法的特点。从上述观点中可以看出翻转课堂首先基于一定的信息技术条件存在并提高;其次翻转课堂对教学方法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不限制或拘泥于教学手段的使用,鼓励一些促进学生吸收知识的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这两点是翻转课堂的基础。

3. 翻转课堂与专业结合情况

与国外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和某一校区结合紧密相区别,我国的翻转课堂实践研究更多的是与具体专业相结合,从文献计量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翻转课堂研究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翻转课堂与各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分析在翻转课堂文献中所占比重较高。清华大学刘震等对政治课程与翻转课堂结合时在教学理念、互动方式、内容及考核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9];东北师范大学徐妲则以化学课为例,结合案例介绍了一种翻转课堂与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时的模式和支撑系统[20] ; 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斌宏选取大学英语课程对本科学生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21]。

4. 翻转课堂模式研究情况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设计,我国学者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不同的构想。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曾贞借鉴国外翻转课堂理念绘制了“反转”教学图示,并提出在反转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前的学习、观看视频中的学习、吸收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三步模式,实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深入探究的教学过程[22]。钟晓流等将翻转课堂理念与中国太极思想相结合,借鉴本杰明·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设计了太极环式翻轉课堂模型,该模式动态平衡“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关系[7]。除此之外,赵兴龙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出发提出了知识内化视角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3];王长江等从满足学习者的无缝学习需求出发,以教师和学生两条线路设计了翻转的课堂模式,两条线路流程清晰,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24];南京师范大学沈书生等从资源建设角度出发,设计了方便中学生使用的电子书包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源更加丰富便捷[25]。

5. 翻转课堂实践应用情况

2011年起伴随着翻转课堂理念在我国的兴起,许多学校都参与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目前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领域,如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小学,通过组织学生在家里观看微视频的方法对数学、语文、英语三门课的授课模式进行改进;重庆市聚奎中学教师张渝江创建了“四步五环节” [1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四步,课后五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上海市仙霞高中利用互联网直播技术构建“云课堂的实践研究”项目 [26],从2012年开始以学科为单元开展翻转课堂试点工作;山东省昌乐一中在原有的“预习+课堂”基础上借鉴翻转课堂理念拓展教学手段构建了适用于本校教学实践的“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 [27]。

2014年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中开设了“翻转课堂教学法”的课程,这一课程是针对教育工作者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认知上的一个推广及深化过程,该课程已开展三期,收到了来自大中小学教师及研究工作者的热烈反响,参与人数高达1.7万人次。

四、 小结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改革,即对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从而也使学校教育这一培养广大青少年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主要阵地得到改变和完善。西方国家的翻转课堂实践及应用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我国在翻转课堂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探索,但是在技术平台设计方面研究较少,电子书和云计算技术是目前技术研究的核心。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慕课(MOOC)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也应当成为翻转课堂技术研究的重点。另外,国内翻转课堂的研究在教学模式的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相较于文科,目前的模式探索更适用于理科教学,中小学关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及实践研究较多,而本科及研究生等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在翻转课堂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探究一种能在更广的学科和学龄范围内适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何科学而系统地激发学习兴趣,课前相应准备等,是目前翻转课堂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靳梅.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化学教学实践与反思[J].求知导刊,2016,(2):100.

[2] 毕宁.中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率问题研究——基于重庆市聚奎中学案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3] 罗少华.中美翻转课堂实践案例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4] 秦炜炜. 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84-89.

[5] 亚伦·萨姆斯. “翻转课堂”让学习更自然[J].上海教育,2015,(13):46.

[6] 李允. 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4,(10):18-23.

[7]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8] 许兴亮.“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34-35.

[9] 方圆媛.翻转课堂在线支持环境研究-以可汗学院在线平台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4,(6):41-48.

[10] Talbert, R. Inverted classroom [J].Colleagues, 2012,9(1):7-12.

[11] 张渝江. 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12] 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 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 :105-111.

[13] 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4] 杨伟杰.翻转课堂:转变与挑战[J].教育与管理,2013, (30):93-95.

[15] 朱敏.教師教育“翻转”模式的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2):60-64.

[16] 郭燕,裴学梅.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基于大学公共英语课堂[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 (5):108-111.

[17] 丁伟.教学改革动态初探——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为中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2):156-157.

[18] 张新民,何文涛,李振民.基于QQ群+Tablet PC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研究,2013,(8):68-72.

[19] 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7-20.

[20] 徐妲.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5):107-112.

[21] 王斌宏.“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11(1):9-12.

[22] 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14-117.

[23] 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24] 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3-79.

[25] 沈书生,刘强,谢同详.一种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07-111.

[26] 张维,李姣姣,舒江波,张昭理.云课堂教育大数据交互式可视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2) :1-4.

[27] 刘相明.基于“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模式的启发与思考[J].中国科技纵横,2014(11) :260.

The Research Summary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LONG Jing-jing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523808,China)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literature measurement

作者:龙晶晶

第三篇:“翻转课堂”落地生根

【摘要】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中国化的产物,也是我国中小学校教师探索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的产物。基层学校教师用微课程教学法成功开展翻转课堂实验,有效提升学习绩效,翻转课堂也在此过程中完成了中国化的蜕变。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程教学法 发展 变革

一、翻转课堂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热点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关注“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热点,主要原因如下:

1.实现了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架构了实施翻转课堂的数字化教学系统依托“阳光微课”数字化学习平台、校园镜像服务器、千兆校园网、教室无线网络、学生个人便攜终端(平板电脑),和针对重难点录制的微课资源,组成翻转课堂教学系统,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现了最前沿的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2.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学习翻转课堂利用网络突破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自主选择任何一位教师的微课学习。微课视频可快进、暂停、重复,可以帮助学生摆脱靠声音信息传递教学信息的局限,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3.促进了教师角色的改变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需要规划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任务,围绕重难点设计微课,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学生日常学习数据的积累,为学科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可以共享数据,使学科研究摆脱了依赖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和模糊性。上述工作的开展,促进教师主动研究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材整合的目的及操作方法,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提高了微课制作等信息化教学技能。教师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翻转课堂”落地生根

传统课堂是先教后学,教学结构分为课堂内与课堂外,课堂内完成知识传递,课堂外完成知识消化。教学流程是课堂内进行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课堂外进行课堂练习。而翻转课堂改变了这种教学模式,把过去教师上课知识传递的部分迁移到课前,让学生在课外预习,预习完回到课堂研讨,不懂的问题首先由小组内同学帮助,还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来辅导,过去课堂上主要是知识讲解,现在是做练习,教师过去是讲课,现在是个性化点拨。这种方式为先学后教。

但学生在知识预习时怎样把过去老师课上讲授的关键点能够学到呢?这就需要一个支架。教师可以参考可汗的方式设计开发微课程,然后传到学生的学习终端(平板或手机),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

鉴于我们学校教育的国情,广州一教师将美国的翻转课堂课内、课外结构改为AB型教学结构。A课堂是老师在课堂上辅导学生练习,B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根据不同学科进行AB课堂教学方式组合,如AB、AB、BBA、AAB、BABA等多种方式。

这是从翻转课堂到微课程教学法的演进。微课程教学法是指学生利用个人信息终端,将数字化的微内容作为替代教师课堂上面对面讲授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个人信息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等)、微内容(例如微视频、PPT、Prezi等)。

微课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教与学方式的结构型变化;二是高质量的微课程。从“翻转课堂”到“微课程教学法”,这种发展历史反映了它更加适合中国的教育现状,克服了机械照搬国外翻转课堂模式的局限性,从单一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到丰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从关注课堂教学的时间流程安排到关注适合的教学策略设计,是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认识的深化。

三、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的发展

1.微课程设计

目前,微课程的设计处于尝试阶段,未来趋势是系列化的和教材配套的,进一步发展为移动-云端能够支持的,并且是跨系统的;微课程视频要增加互动性(嵌人学生自控参数,必要的交互式练习等);增加知识管理系统(笔记、标注、云端共享);增加学习分析系统(大数据分析,实时反馈);还有一个发展趋势是将由出版社和教材制定部门配合共同来做。出版社制作的同一个模式的微课程资源不会适合所有地区情况,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此基础上微调,从而更加适合个性化的需求。

2.微课程教学策略发展变化

按照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教学策略包括掌握学习法、发现学习法,PBL基于项目教学法和创客教学法。掌握学习法要求学生完全掌握每个知识点,这在教学中是很难做到的。现在的课堂教学是按学科进行的,但对于交叉学科来说,这种教学法是有缺陷的。

发现学习法是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和昌乐一中开展“自学质疑课”的理念是相通的。新时代要求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公民,因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可以在翻转课堂课前预习阶段提出质疑,在课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小组同伴可以相互提问;课后总结反思。

未来的发展是基于应用软件(APPs)的教学,包括四大系统:苹果APP应用、安卓APP应用、谷歌APP应用、微软APP应用,每个系统都有上万的教学软件。GeoGebra等新兴技术为我们未来的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四、如何探索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变革

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思考、养成良好习惯、实施有效教学。2012年,教育部-英特尔一对一项目专家组针对数字化教育环境中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总结出四项基本原则:(1)发展性原则:小步子-不停步-朝前走(微变革);(2)目的性原则: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个性化);(3)适切性原则: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结合本校、本学科、不同教师、学生的差异性);(4)变革性原则:创新性、对旧的教学模式的扬弃和颠覆。

我们期望通过翻转课堂,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减轻教师负担,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翻转课堂,最终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E-learning 世界》 翻转课堂的起源与成功 2012年第7期

[3]蔡蓓,《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英语》,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年2月。

[4] Kukulska-Hulme,A,Shield,L. An overview of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From content delivery to supported collaboration

and interaction. ReCALL[J].2012,20(3):271.289.

作者:张月月

上一篇:物理教材论文范文下一篇: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