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与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2022-11-0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临床常见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并发症,临床以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为主要症状。该疾病病发后会影响患者运动、感觉功能,严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甚至截肢等,给患者日常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1]。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发现,甲钴胺、前列地尔、依帕司他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为分析甲钴胺、前列地尔、依帕司他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此,现抽选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该院接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给予不同方法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该院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按就诊编号分成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患者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处于50-80岁范围内,平均(70.3±0.3)岁;病程处于1~4年范围内,平均(2.1±0.1)年;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处于55~85岁范围内,平均(75.6±0.6)岁;病程处于2~5年范围内,平均(3.2±0.2)年。

1.2 临床诊断

①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诊断;温度觉异常、尼龙丝检查(10 g单纤维丝)异常、足部感觉减退。②临床症状:患者均具有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③排除脏器功能损伤、其他疾病损伤神经等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临床基础治疗,如饮食指导、运动训练、降糖等,血糖均控制良好。治疗组患者给予甲钴胺、前列地尔、依帕司他联合治疗,方法:将前列地尔(国药准字:H10980023)放入生理盐水中,前列地尔剂量为10μg,生理盐水剂量为100 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0 min,每天滴注1次;甲钴胺(国药准字:H20041767)药物,使用方法为肌肉注射,0.5 mg/次,注射1次/d;依帕司他(国药准字:H20050893)药物,使用方法为口服服用,1片/次,给药3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前列地尔药物联合治疗,治疗方法和剂量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2周治疗后,比对治疗效果。

1.4 观察项目

①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标准[2]: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相应指标(腱反射、深浅感觉)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相应指标逐渐有所恢复,但未完全消失,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相应指标等无明显变化,且病情加重为无效。②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标准[3]: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以上为显效;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2 m/s以上但<5 m/a为有效;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变,或者增加<2 m/s为无效。

1.5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18.0软件对该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均数±标准差对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进行表示,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该文中对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针对性治疗后症状均改善,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2.5%)和对照组(75.0%)相比,具备明显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期胫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变化程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均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静脉炎患者1例,经针对性治疗后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与代谢紊乱、非酶促糖基化、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的神经缺血缺氧等因素有关。

有一系列损伤、保护因素参与其中。损伤因素包括高糖、高脂、免疫因素、氧化应激、神经血管因素。保护因素主要是促神经生长因子。代谢紊乱主要是高血糖毒性作用、醛糖还原酶-多元醇-肌醇途经,氧化应激、脂代谢异常等;其他包括:缺乏神经生长因子等。故临床上治疗应采取在基础降糖治疗基础上,行针对发病机制行综合性治疗措施[4]。

甲钴胺属于衍生物,可进入神经内,并直接参与细胞、蛋白等代谢功能,加快损伤神经组织再生进度,修复受损神经[5];并且,该药物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周围病变现状;前列地尔为血管活性药物,可提高相应酶活性,具有扩张患者毛细血管、控制血小板凝聚等作用[6];同时,前列地尔还可增强血红细胞性变能力,改善血液循环现状,恢复供氧量,加快损伤组织修复进度;依帕司他药物是一种可逆性醛糖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醛糖还原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能减少红细胞中山梨醇的积累,减少Na-K-ATP酶活性的下降,减少细胞内钙离子积聚,从而增加神经传导速度,且可以改善轴突血流异常,促进神经再生,从而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自主神经机能,从根本上改善神经病变[7]。

该组研究实验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2.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等和对照组(好转率75.0%)相比,临床差异性显著(P<0.05)。说明联合使用甲钴胺、前列地尔、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扩张患者毛细血管、修复受损神经等作用,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传导功能。

综上,给予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甲钴胺、前列地尔、依帕司他联合治疗,安全性高,协同性更强,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甲钴胺、前列地尔、依帕司他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按就诊编号分成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前列地尔药物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甲钴胺、前列地尔、依帕司他药物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2.5%)和对照组(75.0%)相比,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组患者感觉、运动等神经传导速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甲钴胺、前列地尔、依帕司他联合治疗,安全性高,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关键词:依帕司他,甲钴胺,前列地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欧玉玲.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与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3,18(1 2):1681-1683.

[2] 王丹华.依帕司他、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12(6):736-738.

[3] 宁尚侠,李桃荣.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钻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J].中国药业,2011,20(8):70-71.

[4] 廖二元,莫朝辉.内分泌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 戴洪彬.甲钴胺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14(6):216-217.

[6] 吕淑云.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 1,32(28):21-22.

[7] 杨煜.甲钻胺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 1,28(34):126-127.

上一篇:浅谈中国当今英语口语教学下一篇:集团化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