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9-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因素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临床症状或体征,高血糖是引发DPN的主要因素,因此积极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是改善其DPN临床症状的重要措施。该研究针对已选定的该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12例DPN患者分别予以呋喃硫胺片+甲钴胺片和针刺联合麻疼汤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112例DPN患者临床资料,均符合WHO糖尿病与DPN诊断标准[1],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研究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40~68岁,平均(53.27±2.63)岁,糖尿病病程2~17年,平均(11.36±1.08)年,DPN病程0.5~4年,平均(2.18±0.27)年;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1~69岁,平均(54.39±2.75)岁,糖尿病病程2~16年,平均(10.53±1.06)年,DPN病程0.4~3年,平均(1.79±0.24)年。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呋喃硫胺片(H33021577,25 mg)50 mg/次,3次/d,并口服甲钴胺片(H20060921 0.5 mg)0.5 mg/次,3次/d。研究组针刺:取肾俞、肝俞、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穴,进针后予以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25 min,1次/d,5次/周;同时水煎自拟麻疼汤早晚分服,1剂/d,方剂:黄芪30 g,枸杞子、延胡索、熟地各15 g,当归12 g,川芎、赤芍、三七各10 g,全蝎6 g,桂枝5 g。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改善情况,均包括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并分析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CV、SCV均快于治疗前,且研究组(45.66±3.37)、(46.15±5.06)m/s与(43.27±6.89)、(44.37±4.72) m/s快于对照组(37.82±2.65)、(39.56±3.64)m/s与(33.42±6.25)、(38.65±3.92)m/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FBG、HbAlc、2hPB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5.45±0.73)、(6.35±0.65)mmol/L与(8,44±2.32)%低于对照组(6.12±0.65)、(7.77±0.45)mmol/L与(10.44±2.1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DPN属于“痹症”(皮痹、肌痹、筋痹)范畴,病机本虚标实,本虚指脾肾阴阳虚弱、肝血不足,标实指痰湿、血瘀及湿热阻络等,且血瘀贯穿DPN病程始终,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凉、麻、痛、痿四主症,因此临证首辨虚实(虚辨气虚、阴虚、阳虚,实辨瘀痰之别),并遵循化瘀通络的治疗原则[2]。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CV、SCV均快于治疗前,且研究组(45.66±3.37)、(46.15±5.06)m/s与(43.27±6.89)、(44.37±4.72)m/s快于对照组(37.82±2.65)、(39.56±3.64)m/s与(33.42±6.25)、(38.65±3.92)m/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针刺联合麻疼汤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血缺氧状态,与李华相关临床实验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验证针刺联合麻疼汤治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目前西医主要采用降糖药物、抗氧化、镇痛、营养神经等方法治疗,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可从中医角度选择适合方法治疗。本研究中针灸选取的肾俞、肝俞、足三里、三阴交穴具有补益肝肾、益气养血之效,可治其根本;合谷、内关、阳陵泉穴可起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用。相关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微血管病变,且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组织,对DPN致病因素的诸多环节多靶点发挥作用。自拟麻疼汤中熟地黄、枸杞子可滋阴补肝益肾,当归、黄芪具补气养血之效,赤芍、川芎、三七可活血化瘀,桂枝、全蝎、延胡索具活血通络止痛功效,上述诸药协同奏效,与针灸联用可达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4]。

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同时,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FBG、HbAlc、2hPB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5.45±0.73)、(6.35±0.65)与(8.44±2.32)%低于对照组(6.12±0.65)、(7.77±0.45)与(10.44±2.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针刺联合麻疼汤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可显著改善微循环,具有扩张血管、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桂枝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镇痛解痉之效;川芎、赤芍可修复受损组织;枸杞子、熟地黄也可降糖,再加上针灸治疗可调节机体胰岛素与血糖水平,因此针灸联合上述汤剂可促进患者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5]。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麻疼汤治疗DPN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循环和神经缺血缺氧状态,并发挥降血糖功效。

摘要:目的 分析针刺结合麻疼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3年10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112例DPN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呋喃硫胺片+甲钴胺片治疗,研究组予针刺联合麻疼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CV、SCV均快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快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FBG、HbAlc、2hPB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麻疼汤治疗DPN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提升血糖控制水平。

关键词:针刺,麻疼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泽莉,冯祯根,李玉梅.针刺联合麻疼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9):1115-n16.

[2] 杨国财.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49-50.

[3] 李华.丹参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82-83.

[4] 谢隆宾.补阳还五汤配合中药泡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1 2):110-112.

[5] 郭淑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23(18):24.

上一篇:关于智能化选煤厂架构的探讨下一篇: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的画境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