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2022-09-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约为40%~60%[1]。主要以双侧对称性末梢神经病变为主,可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肢体麻木、疼痛、针刺感、活动障碍等。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长期高血糖状态及由此导致的代谢紊乱、氧化应激、自身免疫紊乱、微循环异常、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甲钴胺是甲基化的维生素B12,它可帮助修复损伤的神经纤维,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是目前临床上治疗DPN的常规用药。依帕司他是可逆性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抑制糖尿病患者山梨醇含量的异常升高,改善代谢紊乱,从而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相关症状。2012年12月—2013年3月期间,该院使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有着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其中男性38例 ,女性42例 ,平均年龄 (50.4±7.3)岁 ,糖尿病病程 (11.7±2.1)年,均符合2012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和合并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症状和体征。

1.2 治 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糖尿病患者教育、糖尿病饮食、运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血糖控制均基本达标,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依帕司他50 mg口服及甲钴胺500μg口服,均1次/d,对照组仅予以甲钴胺500 ug口服1次/d,疗程共3月 ,之后观察疗效。

1.3 疗 效判断

治疗3月后,根据文献报道[1]进行临床疗效判定:显效:症状明显减轻,腱反射恢复或好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 m/s以上或正常;有效:症状有所改善,深浅感觉好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无效 :症状无减轻 ,腱反射、感觉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 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 疗前后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有效率(显效+有效 )87.5%;对照组显 效12例 ,有效10例 ,无效18例 ,有效率5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四肢神经肌电图检测, 两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m/s,±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 对照组前比较 ,b P<0.05。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m/s,±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 对照组前比较 ,b P<0.05。

3 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 常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病变可以累积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可导致患者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系统受损,严重时可致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D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高血糖毒性、氧化应激、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缺乏、微血管病变、自身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神经纤维缺血性脱髓鞘有关[3],其中代谢紊乱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多元醇旁路的活性增强。依帕司他是一种可逆性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醛糖还原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依帕司他能抑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红细胞中山梨醇的积累,能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及神经功能障碍[4],Hotta[5]研究表明依帕司他能有效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显著提高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甲钴胺是含钴元素的维生素B12,参与碳单位循环, 在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可改善神经元细胞代谢,改善神经传导速度[6]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规用药。

该研究在控制饮食、运动、控制血糖达标等基础上,对80例患者分别给予甲钴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结果提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肌电图结果提示联合用药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单用甲钴胺组得到明显提高。因此,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肯定,用药方便,可常规在临床中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3月该院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依帕司他50 mg口服及甲钴胺500μg口服,均3次/d,对照组仅予以甲钴胺500μg口服3次/d,疗程共3月,比较两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能更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

关键词:依帕司他,甲钴胺,糖尿病神经病变

上一篇:探究肝内胆管结石的现代外科治疗下一篇:大学生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