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与完善

2022-09-10

十八大的召开, 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要求, 也再次强调了我国推行依法治国的决心。但是我国是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国家。目前,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以推行依法治国, 我国在实践方面没有先例可以照搬。同时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具有非常浓厚的地方文化和风俗习惯, 如何维持刑法的适应与地方传统风俗之间的平衡, 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需要我们加强关注。

一、刑事和解制度适用的社会基础

(一) 历史原因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家, 文化底蕴之深厚自然不用说, 而少数民族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更是沉淀了其无法抹去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所以在民族地区, 一旦发生纠纷, 他们往往都是选择自己地方的纠纷解决方式来解决问题, 而且因为信仰和传统的原因, 现代的司法制度很难很好的在地方适用。

(二) 熟人社会

在中国, 各个少数民族几乎都可以称作为一个熟人社会, 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在一个不宽广的社会空间中长大的, 周围几乎都是可以说的上辈分的熟人, 社会关系可以说实际上就是个庞大的家族关系。在少数民族社会里, 血缘关系和土地是维持社会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费孝通先生就认为:“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 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1]

(三)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地都处在偏远山村, 交通不发达, 很多地方至今都没有通车, 交通十分不便, 信息获取也很困难。其次受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制约, 生活条件差, 经济相对滞后, 文化水平也相对偏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刑事案件全都进入诉讼程序的话, 无论是对于哪一方, 都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极大降低司法效率。所以,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这一现状也为刑事和解提供了社会基础。

二、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现状

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恢复性正义。其目的是实现愈合创伤、修复关系、恢复正义的核心价值目标。[2]刑事和解制度相对于刑法惩罚和预防犯罪的功能来说, 它更侧重于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 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而不单单是惩罚犯罪。所以, 这对于熟人社会的少数民族地区维持友好和睦的关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通过几个少数民族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情况, 来进一步分析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一) 彝族地区刑事和解的基本形式

彝族地区的主要的刑事和解的形式有:1、家支式和解。就是在刑事案件发生后, 加害人和受害人并不直接进行磋商解决问题, 而是由双方所在的家支派出长老出面协商来解决;2、“德古”式和解。“德古”是对有知识有文化、公认的品德高尚、办事公正的人的一种称呼, 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法官之类的;3、村委会主持的和解。伴随着普法进程的加快, 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在不断提高, 村委会作为基层政府组织, 也担负了主持和解的任务。

(二) 藏族地区刑事和解的基本方式

在藏族地区, 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赔命价”、“赔血价”的做法。有一种说法是“杀人要赔命价、伤人要赔血价, 刑可以不判, 但命价、血价不能不赔”。他们的做法就是杀人犯或其亲属只须向受害人及其亲属支付一定数量的财产 (包括牲畜、枪支、金帛等) , 以补偿受害者家属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就不再实行血族复仇或追究刑事责任的习惯法制度。一般地, 命价分为三部分:调头费、命价正额和煞尾费 (意思是双方冤仇从此了结, 永不追悔) 。

三、刑事和解制度的社会效果

(一) 刑事和解制度的益处

1. 极大的弥补和保护了被害人的利益。

保障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直接关系到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就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来说, 重点是在于打击和惩罚犯罪, 而对于被害人的利益保护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说杀人案件, 刑法可能更多的就是关注如何判刑, 而对于受害者家庭的现实困难或者精神伤害方面, 却几乎忽略了。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应该是二次伤害了。所以, 刑事和解制度正是对这一缺失的弥补, 它强调的是对被害人利益保护要最大化。

2. 维护了和谐的社会关系。

少数民族地区是熟人社会, 发生了纠纷或者是某些犯罪, 如果用刑法去惩罚的话, 一方面加害人不但不能真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反而会产生对被害人和社会的仇视心理, 还有对国家的抵触情绪, 这样就很难使得罪犯能够改过自新、从新做人。同时受害人一方的诉求并未得到满足, 有可能对于加害方的仇恨还未消除, 这在一个民族地区会极大的破坏生产生活, 甚至连当地人都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况。所以, 在民族地区, 发生刑事案件的时候, 如果采用刑事和解的方法, 将弥补损失, 修复关系放在第一位, 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二) 刑事和解制度的不足之处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情况下, 刑事和解制度可能会对国家现行法在民族地区的权威性有些消极影响, 间接的对国家的司法活动产生干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在民族地区的适用范围过广。

目前, 刑事和解制度依法只能适用于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刑事公诉案件。一般都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的刑事案件。但是目前来看, 在少数民族地区, 很多犯罪情节严重的刑事案件也被适用和解了。比如藏族地区的故意杀人案件, 居然也适用了刑事和解。虽然这种做法确实解决了问题, 弥补了受害者的损失, 维持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谐。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 它违反了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这很容易导致另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的产生:没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和行事限度, 难以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 重复司法, 加重负担。

这点很显而易见, 比如发生命案时, 藏族地区往往采用赔命价方式刑事和解, 至于司法机关是否对加害方判刑或者是判刑轻重都不怎么关注。但是, 如果此时在支付了赔命价之后, 司法机关又对其处以刑罚, 藏民们就会感觉难以接受, 为什么支付了赔命价还要接受刑罚?这种重复司法致使一种尴尬局面, 即不但使民族刑事习惯法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还使得其干扰了国家法的适用。

3. 效力不足。

刑事和解制度就目前来看实在处于一种很尴尬的位置, 它似乎只是暂时缓和国家法与习惯法冲突的产物。习惯法显然只是一种重要的间接法源, 以习惯法为基础的刑事和解感觉上就出身不正, 国家法并未对其给与相关规定或者正式承认, 它的存在似乎只是国家的默认和不反对而已, 这种国家效力的缺失使得它的适用总有些上不了台面, 而一旦其和解的结果遭到一方的推翻, 就很难有国家力量对其进行保障, 这就存在很大的隐患。

四、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构思

(一) 明确合理的限定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

如何明确合理的划分适用范围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事情。首先, 可以邀请当地的民间权威来参与, 听听他们对于范围划分的意见, 充分考虑当地的风土民情。其次, 将当地的权威人士即“德古”、“和佛”、“尼扒”等参与到法治建设中, 向他们普及制定法, 通过他们将国家法和习惯法充分融合。

(二) 提高刑事和解的效力

要提高刑事和解效力, 首先就要确定刑事和解的地位。需要法律对刑事和解的法律地位、具体程序、调解结果效力进行具体规定。其次, 对于和解协议达成之后的效力, 更要明确规定, 比如对于和解协议达成之后, 可以送交法院进行司法确认从而赋予其国家保障。反悔的一方需要承担不利后果。

五、结语

目前, 关于刑事和解制度的相关立法还很不完善, 但是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已经得到认可, 它一方面起到了定纷止争的作用, 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被破坏的社会关系, 同时它对于国家法与习惯法的矛盾的缓和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 我们需要对现行的刑事和解进行完善, 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

摘要: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广泛适用, 它是我国习惯法适用的一个表现, 其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 它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对刑事和解制度的社会基础, 适用现状的分析, 去探索其完善的方法。

关键词:刑事和解,民族地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77.

[2] 叶祖怀.刑事和解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 2008.

上一篇:坚定理想信念争当“四个表率”下一篇:浅论连锁酒店的物流配送系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