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

2022-05-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历来都是我国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

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符合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身心发育不健全,如果受到一些内在、外在因素的影响,就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點等,运用心理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提倡心理学的积极引导,和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十分相符,所以,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需要以锻炼学生的个人品格为基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优势。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定义 策略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的犯罪几率在逐渐提升,青少年产生犯罪问题与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小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但需要为学生讲解教材上的文化知识内容,还需要锻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心理健康状态,为学生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态,可以正确的判断是非对错。本文主要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的定义,阐述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有效策略,分别从教师、学校和家长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带来教学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在积极心理学上来看,积极乐观的心理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使他们形成各种美德。积极心理学主张从多个方面发掘人类的潜力,使人类可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为了能够帮助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使人们可以产生幸福感,需要运用积极的策略锻炼人们的心态,使他们可以向着最好的方向学习和发展。积极心理学主张不同个体的不同体验,在最大程度上挖掘他们的发展潜力,从而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心态。经过对以往的幸福生活和学习过程的回忆,结合现阶段生活环境的感受,对未来产生丰富的憧憬和期望的心理状态,就是人们的幸福感,也就是积极心理学上认为的积极体验。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关注积极心理的锻炼,使人们形成乐观、勇敢、自信、热情、信任以及友好等多种积极情绪,锻炼他们的心理品质,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生活兴趣,预防产生心理疾病,使人们之间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加轻松和友好。另外,需要重视运用积极的环境,激发人们的积极心理。不同的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积极的环境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幸福和喜悦。这样的条件都可以使人们在获得积极感受的时候,锻炼自身的积极心理,使人们能够朝着幸福不断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社会一员的价值[1]。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师需要具有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教师的个人态度和情绪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十分直接的。人类的情绪是会传染的,教师对待教学的情绪和个人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课堂教学氛围的转变,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学生的心理。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和气地对待他们,与他们之间进行积极地交流和互动,运用最佳的情绪和心态给学生讲课。教师只有真正的做到以身作则,才能为学生传递积极的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调动课堂氛围,解除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小学生的课堂教学需要以激励引导为主,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激励与引导,使学生产生学习信心,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需要积极的观察学生的情绪改变,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排解,帮助他们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运用辩论教学的形式

辩论式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抒发自己的独特想法,还能够锻炼学生逐渐形成思辨性的思维模式,感受到对事情进行多方面分析的意义。在积极心理学的支撑下,心理教师需要设计各种形式的辩论课堂,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针对学生提出了各种问题和观念,不能单纯的肯定或者否定,需要经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会运用理性的辩证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行为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积极心理学中的辩论方法一般都比较开放,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还需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去准备,把自己的思想正确的展示出来。比如在学习关于网络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展开一场关于网络的辩论,分析网络对学生的利与弊,在学生进行辩论的时候,会逐渐的将这个问题变得清晰,慢慢产生正确的认知,从而引导自己进行规范的行为。在学生辩论的时候,教师需要认真地听取学生的辩论内容,对其中包含的消极内容进行纠正和指导,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可以重新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理解内容,加深印象[2]。

3.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是现阶段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在心理学中认为,人的个人感受都源于人们的行为。所以,教师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形成情绪感受和行为规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中,学生可以自我反思和教育,逐渐提升自身的心理情感,实现心理品质的增强。创设情境的方法能够依据以下的结构实施授课。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简短的视频或者情景剧的形式把课堂教学的内容渗透其中,在引出本堂课程的主题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展开分享和研究,把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运用表演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之后,学生再一起讨论,提升自我的情感和品质[3]。比如,在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美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发现一位学生睡着了,另一位学生就把他叫醒了,但是老师却批评了叫醒同学的人。看完视频后,很多同学都十分不解,为什么老师会批评他呢?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为什么呢?这样的情景学生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思考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联想到自己,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决办法。依据情境回答问题,学生会在自己的心中产生一种思想,帮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

另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的时候,除了能让学生依据问题进行思考,还能够让学生分析角色进行表演,学生经过不断地尝试与展示,会逐渐发现他人的一些优点,及时进行换位思考,学会体谅和帮助别人等等,也会运用发展的视角去欣赏备人,对自己的积极力量不断地开发和运用。这样的课堂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真正的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4.提升家长的重视

小学生主要的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分别是家庭和学校,学生除了上课的时间,一般都会在家中与父母相处,因此,家长的个人教育观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需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定期的开展一些家长会,对家长渗透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知识,使家长可以拥有健康科学的心理,形成全新的育儿教育观念,同时还要让家长注意学生在家中的心理变化,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家长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消极情绪的时候,家长就需要第一时间与学生交流,给予他们支持与帮助,展开积极的教育[4]。学校教师也需要主动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学生的家长也会逐渐对家庭教育产生重视,使家长感受到自己才是学生的第一个人生教师,家长首先需要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在面对各种生活压力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自我疏解,不能将自己的生活压力下的情感态度转移给学生,使学生代替家长感受生活的压力,对生活产生畏惧和恐惧。家长需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心理学的教育,使学生看到父母热爱生活,无惧困难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能够在内心充满阳光,对生活产生无限的信心,对未来产生憧憬,充分发挥出积极心理学在家庭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是我国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希望,对小学生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文化知识内容上的教学,还需要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需要具有职业素養和专业素养,对学生进行创设情境教学、辩论式教学等,家长也需要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这样才能使学生运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身边的事情,形成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逐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身心健康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娣.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9(1):228-229.

[2]徐莹.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80-81.

[3]焦丽梅.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以锦州市区小学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16(6):14-17.

[4]覃雯.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小学心理课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5):4.

作者:陆春燕

第二篇:探索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历来都是我国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们更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通过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对学生的心理起到积极的推促作用,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此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的学生正好处于青春发展期,也是一个叛逆心理较为严重的时期,心理产生的困惑较多,情感方面的疑虑较多,经常会在内心深处产生较多的矛盾与冲突。

从中学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之后,学生由原来的纯粹性的学习转变到了专业性的学习,学习的内容也由纯粹的知识变成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并且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竞争,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会在心理方面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

为了保证中职生成长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 当前中职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职生因为年龄较小,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弱,在中学阶段还有父母的照料,一旦进入中职学校之后,从学习到生活完全需要自己独自面对了,学生便会感觉到压力剧增,因为适应能力不强导致心理方面产生问题。

其次,学习兴趣低下。当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在扩大招生范围,因此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就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不佳,学习理念不强,学习基础薄弱,因此在学习中会感到很大的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然后,中职学生在家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是他们在家生活的常态,在家是家庭的中心,但是在學校里就成了平等的关系,这样让他们很不适应,与人交流的能力较差,不懂得体谅他人、关心他人,不懂得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等。

最后,每一年各大中专院校都将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毕业生,这么多毕业生走上社会,造成了工作竞争压力持续增大,因此中职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不高,技能水平偏低,造成就业前途黯淡,因此对生活失去阳光信念,自卑感和忧郁情绪严重。

二、 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 找准人生定位,明确奋斗目标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那些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学习压力较大,但是学生们还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中考。

一旦进入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巨大压力瞬间消失了,学习内容变成了专业性较强的技术,这种突然消失的学习压力让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不适应感。同时课程安排较为集中,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也造成了学生对生活非常不适应,尤其是看到往日的同学们进入了高中,可以继续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而自己只能走上就业的道路,因此内心失落感较为严重。例如有几名学生出现了抑郁状态,比如整天无精打采,总给人一种悲观失望的感觉,要么呆坐在教室里眼望窗外,要么如同木偶一般动作僵硬,丝毫都没有了往日的欢笑。

教师同他们进行耐心的沟通,经过深入的了解之后,得知他们就是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如他人的人生有意义,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了信心,因此呈现出一种悲观、消极状态。

为了让学生的心理能够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教师组织了“积极消极对照表”的活动,让学生在白纸上画一条竖线,左边把那些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情、事件、感受写上,右边把那些悲观、消极、失望的心情、事件、感受写上,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写一次,然后把悲观的表现逐一用笔划掉,同时把消极的情绪排遣出去,然后大声朗读积极部分的内容,让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让自己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把《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首歌曲作为班歌,激发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 激发学生潜能,寻找学生特长

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三年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甚至可能还要包括六年的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都处于学习成绩这个金字塔的最底层,属于那种最不受人重视的群体,来自于师生的不屑一顾的眼神早已经磨灭了他们对于未来的希望,他们也早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那就是自己属于没有能力的一类,自己不成功、不突出也是正常的,正是这种思想,才造成了大量的中职生对自己的未来不抱任何希望,昏昏沉沉、得过且过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是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中职生的未来生活也就彻底沉沦掉了,他们的生命也将是平淡的,他们的成就也将止步于此。

为了保证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未来,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积极进步。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羊掉到了一个地洞里边,它尝试了很多次,每次都差那么一点点,但就是不成功,就这样它被累得腰酸腿痛,筋疲力尽,最终只能缩到一个角落里,沉沉睡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只狼路过这里,看到了小羊,于是跳了下来想要把小羊吃掉。在这个紧急的关头,小羊几乎没有一点迟疑的纵身而起,一跃从地洞中跳了出来,飞快地逃走了。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们纷纷回答道:“是小羊的潜能。”此时教师再进行引导:“对,如果它不逃走,它就会被狼吃掉了,所以它的潜力被激发出来了。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那只小羊,你们现在对自己跳出那个‘地洞’已经失去了信心。同学们,是时候挖掘出你自己的潜能力!”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因为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确实太过于消极了,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此情况下,教师又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表现机会,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文娱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崭露头角,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面对自己的学习与人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三) 客观评析自己,提高心理品质

中职学校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其心理和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到人际交往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影响。但是中职生因为对自我剖析不深入、不客观,往往喜欢把过错推到他人身上,只能看到他人的过错,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断紧张恶化,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有这样一位女生,成绩突出,人品不错,有一副热心肠,性格开朗。

但是近段时间以来,她变得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起来,教师和她沟通以后,了解到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交往了,因此她感到非常苦闷。教师又向其他同学了解情况,同学们都对她的优点给予了肯定,但是也反映了她日常和同學们说话的时候不讲究方式,说话太过于直接,不懂策略,往往会让他人下不来台,因此大家逐渐不喜欢和她交往了。

因此,教师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以“客观剖析、深度交流”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们坐下来,平心静气的进行沟通,首先开展自我批评,然后开展互相之间的意见交流,通过这种活动,学生们获得了互相之间进行意见互换的平台,懂得了理解他人的感受,用温暖、和蔼的语言去和他人进行交流;懂得了用平等的目光去看待同学,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同学,把自己对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设身处地的放到自己身上,和对方进行角色互换,就会发现很多矛盾都是自己的行为不当造成的;懂得了对待他人要宽容,要大度,要用真诚去对待他人,用和朋友之间的亲密来化解自己内心的不健康因素……

经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获得了对自己深入的剖析与认识,懂得了与人相处的技巧,保证了同学关系的和谐、愉快,提高了自身的心理品质。

(四) 健康使用网络,避免网络迷恋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学生们对互联网的认知越来越深,对网络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互联网对中职生的学习、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可以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可以促使学生同他人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可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更加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交往等,但是我们也要客观认识到网络对中职生的负面影响。

中职生使用网络,主要就是为了休闲娱乐,比如打游戏、网络聊天、听歌、看视频、看电子书等,很多中职生因为过度迷恋网络,竟然出现了黑白颠倒、逃课上网、上课聊天的情况,有的学生因为玩网游严重影响了学业,影响了身体健康,更因长时间处在虚幻的世界中而导致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对现实与虚拟世界分辨不清。

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带来的休闲娱乐功能;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是非观念,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让学生能够适度使用网络,并积极地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和同学、老师多交流、多沟通,以获得更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保证中职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教师要高度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中职生摆脱心理方面问题的困扰,促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形成,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均衡发展,为学生成为一名知识丰富、能力出众、心理健康、思想进步、乐观进取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天元,文学.西部地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6).

[2] 谭银辉.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3] 王瑶,陈燕.广西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3):40-42.

[4] 李勤.探索、建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爱”的教育模式——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8):12-16.

作者简介:翟小青,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翟小青

第三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目前,它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形式之一。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的开展状况和课程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现有课程在形式、内容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还有待规范。

[关键词] 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 困境 出路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的共识。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形式之一。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的开展状况和课程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现有课程在形式、内容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还有待规范。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困境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的困境

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表现在:其一,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成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就是心理健康。有不少小学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是德育的一部分,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加强德育就可以达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其二,把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混为一谈。把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甚至心理疾病堪称品质问题和思想错误。例如,有的教师把学生性格懦弱、自卑看成思想不求上进;把有心理障碍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等等。这种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概当做思想问题来处理的做法会严重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例如,在《狼来了》的学习中,从德育角度来看是为了教育学生诚实,不说谎。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寂寞的顽童演出的恶作剧。教育者应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恶作剧会招致的严重后果,进而引导学生去积极寻找排遣寂寞的好方式。

2.缺乏良好的外部条件的困境

(1)课时不足

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间的保障是重要的前提之一。对云南省楚雄市城区四所小学近8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43%的学生很喜欢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有44%的学生喜欢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有13%的学生不喜欢这门课。上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认为对自己很有帮助的占73%,有一些帮助的占20%,完全没有帮助的占7%。调查证明,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然而经调查,很多学校并未开设这门课。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却经常受到排挤,课表安排一周有一节,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两周上一次课。到了期末阶段就不上了,被占用复习其他科目。这将导致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得不到保障,由于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时间,只是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自行安排”这种不够具体的要求往往得不到真正的重视。

(2)缺少必要的活动场所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课程,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规定的教学方法,但它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和领悟。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情景体验法、讨论分析法、游戏活动法等。这需要有一个与平时上其它科目不一样的环境。比如,桌椅板凳的摆放、一些必要的设备等。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就在本班教室进行,一些活动很难顺利成功地进行开展,受到一定空间上的限制,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在活动课中,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参与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体验是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没有体验,活动中蕴含的教育目标就无法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去,活动的设计就将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就无法达到。在组织活动时应给学生的体验过程留有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在体验中获得的感受。

3.教材建设的困境

教材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证。例如,楚雄师院附小的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面临的困难较多。目前,他们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上课时,老师给学生发“三生教育”的课本,下课后又收回去,使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都很模糊。同时,对刚接触这门课程的一些教师来说,他们还没有教学经验,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该如何进行教学,而能为教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的教师用书也很少。主要表现在:教材的价值取向偏重社会需求和学科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内容上,有的教材按学科体系设计,涵盖所有心理学基础知识,理论性、系统性太强。书上经常留有不需学生操作的具有固定结论的作业。教材编写者多来自高校,由于对小学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教材内容经常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教材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这样的教材对于专业素质和能力缺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来说,是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

4.专业教师缺乏的困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工作,它需要从教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素养和辅导理论。在发达国家,每个学校都有专门的学校心理学工作者,他们都经过严格训练,具有从事学校心理教育的资格。

在我国,尽管目前一些地方已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研究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上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多是兼职教师,一般由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担任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和班主任等人来担任,学校迫于形势的需要,杂拼乱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教师既不知晓心理学专业知识,也不懂心理辅导策略与技巧因而难以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实效。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品质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进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后,国家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或错误的认识还在严重地影响甚至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开展。有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或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是心理专家和医生的事情,或简单地以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正是这种认识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开展或不能向纵深推进。

因此,要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使得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其次,教育工作者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牢固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渗透到各项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也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给心理健康教育课提供必要的课时及必要的活动场所

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首先要保证开课时间。每周安排1课时,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排进课表,无特殊情况不得侵占,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活动为主,对场地有一些特殊要求,比较理想的场地是一间可以自由移动的椅子和桌子,以供讨论时用,座位固定的教室不学生调整座位,进行活动和围起来小组讨论。如有些学校设置了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用的小班化教室,以保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教室内配备计算机、摄像机、投影仪等设备以保证活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室内的桌椅、环境等都进行特殊布置,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因而学校应当给心理健康教育课提供一些必要的活动场所,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更有效的开展。

3.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材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依据,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因此,要加强心理健康康教育课教材的建设,尤其尽快编制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具有普遍参考价值的教师用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材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教材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第二,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原则。教材的内容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第三,符合现实性原则。内容的选择必须以现实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第四,符合活动性原则。强调通过学生的活动和实践,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要进一步优化教材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4.优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队伍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6000~7500名学生中至少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是1﹕1500。相对而言,如果我国5000名学生需要配备1名专业人员,以全国两亿多小学生来计算,至少也要4万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缺乏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爱岗敬业、精通业务、自身心理健康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有必要规范师资管理,采取专业教育与系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任课教师缺乏的问题。作为学校领导必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它学科一样都需要本体的知识和技能,只有经过培训,取得一定资格的教师才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目前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载体。经过十几年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就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和进行相应的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小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文娟.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6).

[3]侯木英.注入新活力突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效性的困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2).

[4]黄蓓华,魏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研究意义[J].文化教育,2007,(1).

作者:朱 蕾

上一篇:大学心理学结课论文下一篇:金融衍生品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