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20

摘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育人为本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的廉政文化有着明确的内涵和独特的功能。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围绕育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加强方法指引,着力构建高校和社会互动的有效机制。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明确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才能切实提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论文 篇1: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探析

【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分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应从建设高校廉政文化法规制度体系、构建权力授予和运行的监督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法治专门队伍、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提高法治素养等方面着力,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以保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高效的运行。

【关键词】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路径

新形势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载体、精神支柱和文化支撑是廉政文化。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精神,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从源头上遏制高校腐败的产生,塑造清廉的高校形象是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空前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也得到极大的提高,高校体制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不断扩大办学自主权,增加可自主支配资金等,但同时也滋生了不少的腐败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大力支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廉政教育和法治教育,这确实有效地减少了高校腐败案件的发生,但在在廉政文化建设及教育方式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错误认识。一是不够重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认为高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廉政文化建设只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方面,而且还是辅助性的,造成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被边缘化。二是认为高校纪检部门是抓好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无须形成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单位齐抓共管的文化格局,使纪检部门工作在很多情况下处于“单打鼓”、“独划船”的尴尬状态。三是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是务虚的,没有强制性,不如廉政制度有规范性和约束力。这些错误认识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功能。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内容形式存在单一性。当前,不少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内容空洞陈旧,形式单调,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主要原因在于很多高校不能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法治建设等结合起来,统一部署,很难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成为单一性的建设。很多高校只注重从廉政主体出发建设廉政文化,未能与传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和高校历史沉淀的文化联系起来,吸收融合各类文化的优势,形成大的宣教格局,因而廉政文化建设缺乏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制度具有滞后性。目前高校的廉政制度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反腐败工作的需要还有很多差距。一是只注重廉政文化层面的建设,配套制度及实施方案跟不上,造成规划建设不到位,保障经费不落实,实施操作性不强的现象。二是只重视廉政文化活动建设,相应的理论研究和探索甚少,更谈不上创新。三是未能形成激励和惩戒的长效机制,造成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制度的滞后性。

(四)高校的廉政文化环境还不还存在不足。一是高校内部管理体系还存在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高校办学自主权,财政拨款制度和资金筹措方式多样化,领导干部可支配的权力有所膨胀,使一些经不起物欲、权欲诱惑的干部由此走上犯罪道路。二是高校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的高校领导班子自我监督淡化,党风廉政文化建设责任制不健全,纪检部门监督权力受限,群众性监督体制弱化,无法制衡高校权力,使监督机制无法运行。三是高校的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如有的高校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有的虽有制度也形同虚设,对涉及管人、管钱、管物等要害部门管理失控,造成近年来高校中不断出现窝案串案,集体腐败的现象。

二、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和社会管理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原则和逻辑对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法治方式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法治方式是法治实际用于人的行为的外在表现,而法治思维又影响和决定着法治方式。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表现在:

(一)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解决高校腐败问题的必由之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增多及产学研结合的拓展,很多社会腐败现象也逐渐侵入高校这方净土,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如高校领导干部贪污腐化和滥用职权等到腐败现象开始在一定范围内蔓延,有的涉嫌巨额受贿,有的涉嫌基建、招生腐败;在高校教师中诚信缺失,学术不端行为也时有发生。因此,只有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才能确保我國高等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深入开展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应继续完善廉政文化一系列制度,推进廉政文化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方法反对腐败,纯洁廉政工作。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教育师生员工廉洁从政,洁身自好,还有助于时刻监督党员干部、学生的职责和行为,强化和树立师生员工廉洁奉公的价值观念,营造廉洁光荣,贪污可耻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净化高校建设发展环境的客观需要。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而且需要严明的廉政文化环境。高校应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发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依法治校,以制度管人,让广大师生员工接受廉政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为高校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廉政文化环境。

三、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径

根据我党的法治理论和廉政理论,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在高校中建立相应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保证高校领导和师生员工的行为受到监督、制约和规范,教育和培养全体师生员工具有崇高的廉政文化素质,促进其清正廉洁,遏制和依法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一套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法规制度体系。按照国家法律和党规党纪建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一整套内容翔实,形式科学,体系严谨的廉政文化规章制度体系,如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立高校反腐败组织机构及文化宣传制度、校内民主监督制度、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教育制度、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等。同时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既要保持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

(二)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立完善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体制和机制,保证高校权力的授予和运行受到严格的监督制约。在高校中,要建立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更为关键的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如建立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戒机制和不易腐败的保障机制等完备的制度体系。同时应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协作、各负其责,依靠师生员工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加强领导和管理,把廉政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到高校党的建设民、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建设、干部考核和任免等工作中,加强监督检查,加强经费保障等手段,严格执行高校各类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证廉政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三)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设高素质的法治专门队伍,保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质量和不受随意干预的实效。选拔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勤政廉政,始终做到由敬业、精业、守业的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有专业化、职业化的法治专门队伍。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组织开展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加强这支队伍的业务能力建设,组建一支从严要求、率先垂范、善于监督、敢于负责、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四)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及时揭露并依法查处高校违法违纪行为,切实净化高校廉政文化环境。根据我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各种歪风邪气、腐败现象,及时发现、揭露并依法依规严厉惩治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按照“零容忍”的态度,把查办案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违纪必纠,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依法依纪从严惩治腐败。要使高校的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违法违纪行为是“高风险”“高成本”“无收益“的行为,这就能最大限度地遏制高校腐败等到违法违纪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五)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高校的法治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治素养。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让法治被信仰,提高师生员工的法治素质。我们的法律法规制度再健全,机制体制再完备,最终还是靠人来执行。能做到使高校的所有师生员工自觉地敬畏法律,将法治内化于心中,用法治思维来思考问题,用法治方式来解决问题,根治腐败的目的就能达到。通过法治教育,既可培养师生员工的从政从教从学道德素质,把做好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成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又可增强师生员工的依法监督的自觉性和能力,实行对高校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监督。学校的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等是实施廉政文化建设、法治教育的主要执行部门,应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和环境宣传,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进行廉政文化和法治教育的宣传,培养广大师生员工具有自觉守法、遇事找法用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切实推进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

(六)坚持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特色。一是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高校党政干部和教师党员中开展党风党纪教育,通过提高他们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促使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勤俭办学、奋发有为、廉洁奉公;二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教职工中开展“八要十不”师德教育活动,坚持依法从教、修身立德、抗拒诱惑,争做师德表率和育人模范;三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論课的主渠道作用,让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进入到学生的灵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培养大学生形成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廉憎腐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不同层面的教育活动,使廉政文化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员工。创新不同的教育方法,把一系列的廉政文化教育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和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体师生员工,真正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成为全社会反腐倡廉的率先典范。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做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任重道远,使命光荣。应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贯穿于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依法治校,切实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彻底根除高校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全面调整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模式,不断完善教育载体,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在和谐校园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志扬.运用法治思维推进廉洁政治建设[J].群众,2013(5)

【作者简介】陆孟兰(1966— ),女,广西宜州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责编 刘健华)

作者:陆孟兰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论文 篇2: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 要: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育人为本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的廉政文化有着明确的内涵和独特的功能。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围绕育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加强方法指引,着力构建高校和社会互动的有效机制。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明确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才能切实提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效。

关键词: 高校; 廉政文化; 建设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iate Uncorrupted Culture

CHEN Jun

(Suzhou Art and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Suzhou 215104, China)

Key words: colleges; uncorrupted culture; construction

廉政文化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组成部分,正发挥着突出的作用。2010年1月,中纪委等6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未来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任务,因而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高校的校园文化,丰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不仅有助于塑造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脊梁,而且有助于高校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意义和现实基础。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与基本功能

(一)高校廉政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

高等院校是传播科学知识、思想文化交融的场所,有着特定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涉及政治、哲学、文学、社会等领域,是一个学校风格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涵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1]。高校廉政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建设影响下,在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高校师生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它包含廉政观念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和廉政行为文化三个层面[2]。因而,高校廉政文化的内涵从属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几年高校基建、后勤、招生、成教等领域腐败问题的突出和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加大,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更是成为社会和高校师生关注的热点。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既可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载体,又可有助于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有中国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一方面借助独特的人文和校园环境,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文化载体,围绕塑造人的品行的过程,以长期形成的共同理念和文化氛围而加以构建。另一方面,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以其反映为民、务实、清廉等道德本质内涵,不断丰富校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并通过柔性的力量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师生认同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追求、办学理念和道德养成等,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塑造提供有益的补充。

(二)高校廉政文化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大学校园文化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认清腐败的危害,使清正廉洁成为每个人的行动准则。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正是立足于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通过廉政文化与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有机结合,为大学生的个人道德判断提供制度依据和现实依靠。客观地说,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关心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但部分学生廉政意识较为淡薄,对社会腐败的“认可度”增强,尤其对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有的大学生还出现了放弃信仰、漠视正义、缺乏廉政教育兴趣、鄙视知识等深层次的危机,甚至认可“权力至上”、“金钱万能”的人生哲学,认为权和钱可以解决一切。此外,还有一些学生把专业学习当成惟一目标,忽视自己在廉政意识等方面的要求,认为腐败与己无关。

针对大学生中的信仰危机,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廉政教育,加强廉政文化熏陶,有助于丰富高校德育工作的内涵。通过高校领导干部、教师身正为范,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言传身教,可提升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成效。在这个意义上,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所具有的直接的教益功能、德育功能、辐射功能和传递功能,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高校廉政文化是高校和社会互动的重要窗口

高校是社会文明的镜子。近几年来,高校频发的学术腐败、招生腐败、基建腐败等现象,说明高校绝非一方净土。有效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可以沟通高校和社会互动,推动高校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高校和社会的互动。只有立足社会现状,多管齐下,综合建设,依靠政府和社会支持,才能创设健康的廉政文化大环境。如通过主题参观、社会调查、实地访谈、观看反腐警示教育录像等途径,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可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果,形成德育建设的合力。另一方面,廉政文化建设可推动高校和社会的互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通过扩大宣传和影响力,争取社会正面条件共同致力于廉政文化建设,铺就了高校联系社会的多种渠道,提升了高校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把校园与社会的长效互动、让学生参与维权活动、参加廉政文化实践活动等有效结合,有助于学生成长为有涵养、有品位、有责任、重廉洁、敢担当的高素质公民。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指引和工作思路

教育战线既有自身反腐倡廉的需要,又承担着育人为本的重大责任,腐败的负面影响尤为深远。因而,切实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文化的积极影响,加大教育的针对性,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自觉加强法律观念,把反腐倡廉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中,建立适合高校特点和规律的惩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的廉政文化建设思路有助于增强校园凝聚力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确立明确的工作思路,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以富有时代气息和符合青年群体特征的多层次、多范围的活动,提升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现实基础。如确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监察组织协调,行政系部各负其职,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等工作方针,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围绕廉政主题开展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通过文化的形式、运用文化的力量,切实形成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有益补充,使廉洁理念深入师生和广大教职员工,在学校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校园氛围,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厚的文化积淀。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可拓展校园文化内涵,进而形成校园文化贴近师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形成吸引教师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投身校园文化创建的互动局面,真正形成精神世界健康向上的校园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丰富的廉政文化思想有助于拓展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高校廉政文化面对的是思维活跃,关注社会发展,痛恨假丑恶现象,厌烦说教的成人对象群体。当前的部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群体内在需求的现象,内容空洞、成效不足。而传统文化和党的领导集体思想中有关廉政文化思想,可以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补充。首先,廉政文化建设应当体现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廉政思想传统,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具民族特色的的文化思想。如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出“政者,正也”的内涵,围绕一系列为人、为官的原则和规范要求,逐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儒家廉政思想。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修养。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一生主张“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都是引领道德建设的有益思想[3]。其次,建国以来历代领导集体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阐述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丰富资源。其中包括“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为民、务实、清廉”等政治资源,是反映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理论,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其思想资源的特征和意义,有着积极正面的价值。可以说,高校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还具备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通过选取合适的内容,挖掘优秀的文化传统,逐步渗透和培育廉政理念,可以形成强大的辐射力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导向功能,切实补充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影响。

(三)规范的廉政文化制度有助于深化现代民主法制理念构建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是约束人们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它是社会组织秩序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4]。高校作为民主法制理念传播和实践的基地,以廉政文化建设推动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尤其在着力加强制度执行力方面,其成效更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在涉及学校发展与建设等重大事项中加强制度建设,提升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为制度的执行赢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科学性与实用性、系统性与阶段性、定性与定量、风险防控与外部监督等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加强全体师生的民主法制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树立师生的现代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

三、明确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和科学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向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人们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风气、指导实践的理论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过程的辩证关系,从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统一的高度,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思想引领。廉政文化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其具体内涵正是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通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从贴近时代要求和学生的理想信念需求出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最终实现育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伴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有关高教改革和发展的探索正不断深化,新的时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程中,融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二)以高校两课教学为阵地夯实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校两课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阵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丰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指导意义更为具体而又深远,为廉政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两课教学既要客观分析不仅是在社会上,在高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弄虚作假、铺张浪费、损人利己等不正之风,更要客观弘扬社会廉政思想,一是革命先辈的廉政精神。通过传统的革命精神教育彰显革命先烈的高风亮节,给学生精神感染,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等。二是改革开放各战线的廉洁自律典型。如孔繁森、袁隆平等先进事迹,结合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使学生能把典型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三是个人道德修养所蕴含的廉洁情操。教学中突出诚实守信、崇尚科学、遵纪守法等道德规范,提倡知行统一,引导学生加强内省体验,从我做起,推己及人,从而达致廉政文化教育的共识。通过教学战线的教育宣传,努力提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三)以明确的理论研究提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价值认同

高校有着较突出的人才资源优势和理论研究优势,应将廉政文化教育列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学生不断总结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研究,深入阐述国内外先进廉政文化思想,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廉政思想中提炼解释社会现状的元素,不断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跟踪、关注重大的理论问题,加强对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系统、深入的研究,以形成一系列极具时代特色的高质量的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研究成果,积极为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建言献策和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形成关注、研究、总结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以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化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

应当根据高校的不同群体,采取相应的廉政文化实践方式。对于党政干部,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观摩了解身边发生的腐败事件和廉政事例,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对客观发生的现象的了解。对于大学生,应通过三下乡、社会调研、专题论文等社会实践,提升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感性认识。大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应与他们的专业实践和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实践使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在实践中“明志”、“知耻”,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5]。另一方面,可通过校园廉政文化宣传和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通过学生会、党团组织和社团组织等机构,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与服务中进行有关的廉洁从政实践锻炼和实践。

(五)以现代技术手段突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时效性

当前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平台和有效阵地。网络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加强网络廉政文化宣传,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已是高校党政队伍育人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的官方廉政网站已超过200家,全国各地党政机关、高校积极运用网络载体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专栏更是不计可数。网络在廉洁教育的推广上有传统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但网络廉政文化宣传更要注重以人为本,立足现状,关注受众的内在需求,提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校园生活的积极内容,包括发动大学生参与网络廉政文化创意活动等形式。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廉政氛围熏陶人,以优良风尚影响人,以优秀品德感召人,从而实现高校师生的廉洁从政信仰和追求。

参考文献:

[1]刘新华.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初探[J].宁波大学学 报(人文科学版),2005,(3):147-150.

[2]陈利卿.新形势下廉政文化进高校的理性思考[J].南昌航空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8-92.

[3]叶志清.浅谈传统廉政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J].湖 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2):101-103.

[4]黄明哲,等.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思考[J].中共云南 省委党校学报,2010,(4):70-74.

[5]许青云.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学报,2009,(10):3-7.

[责任编辑校对:杨 贤]

作者:陈俊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论文 篇3: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机制构建

摘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政文化进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在具体落实上还存在着组织主体不明确,对建设内容认识不足,建设的目标不够具体等問题。要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就需要构建保障机制,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责任主体;构建传播机制,让廉政文化深入师生心灵;构建约束机制,让廉政文化融入个体行为;构建反馈机制,对廉政文化的核心内容进行反复强化;构建长效机制,达到文化养成。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机制构建

廉政文化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将传达廉洁理念,塑造廉洁行为,营造廉洁氛围,融于校园文化,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的过程,对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有深远的影响,也是扎实推进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举措,更是在高等学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不足

近几年,随着党中央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水平逐年提高,相关的论文、著作和论坛逐年增多;高校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丰富多彩;基地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主体不明确

多数高校缺乏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来统筹管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即使已经在进行的廉政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各自为阵,忽冷忽热,穷于应付的局面。典型的表现就是廉洁教育缺乏统一的指挥领导,学校不同群体的廉洁教育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干部的廉政教育在纪委;学生的廉洁教育在学工部;教职工的廉洁教育有的在工会,有的在人事处,有的学校甚至没有部门主抓。廉洁教育的内容也缺乏针对性,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而且在一些特定时间段里(如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期间)抓的热火朝天,而更多的时候却忽略了警钟长鸣。

(二)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认识不足

有的学校忽视了廉政文化之所以成为“文化”的精神实质,仅仅把宣传画册的发放,书报杂志的征订,格言警句的张贴和文艺表演活动等廉政文化的外显部分作为廉政文化的全部,忽视理念的提升,价值观的培养,制度的健全和行为的规范。很多已经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缺乏对高等学校廉政状况的诊断,从形式到内容,没有高校自身的特点。

(三)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不够具体,无法形成长效机制

有的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功利性太强,认为突击性地搞几次内容涉及廉政的宣传活动或文艺表演,就能使廉政理念内化于党员干部的心中,形成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忽略了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廉政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有完整的规划和长远的战略,还要有阶段性的任务和目标,更需要脚踏实地地分步实施。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机制构建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克洪指出:“每一种文化都是关系的复合体,都是既有序且相关的多重体。”廉政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有其自身独立的结构体系。具体说来,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表层结构,主要包括廉政制度、廉政组织机构和廉政环境等,又可称为硬文化结构。二是深层结构,主要包括廉政心理、廉政意识、廉政思想体系,又可称为软文化结构。廉政文化建设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围绕这两个层面开展机制构建,使廉政文化从理想成为现实。笔者认为以下五个机制的构建是廉政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

(一)构建保障机制,通过成立领导机构,使廉政文化建设具有责任主体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工作推进的重要动力。领导机构的作用主要是从组织上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和准备,使廉政文化建设能有组织、有领导地有序开展。通过领导机构的广泛宣传和有效活动,让学校内部的所有成员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使师生员工接受、支持和参与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1,建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在组织上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使学校党委对廉政文化建设有抓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设立应该有如下结构:

成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纪委书记)、副组长(纪委副书记);成员主要应该有纪委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人事处、学工部、工会等单位领导组成。

建立常设机构,领导小组只是一个决策和协调机构,主要是统筹全局。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还应设立廉政文化建设的的常设执行机构,承担具体实施的工作职能。这个机构可以放在纪委办公室。

各二级单位也应该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主抓本单位本部门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2,明确工作职责。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全面推进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对廉政文化的实施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领导和管理,努力做到既有各自重点,又能联合协作,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

廉政文化建设常设机构要负责制订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统一安排载体、场地、经费,具体来说,纪委办公室负责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安排;宣传部承担廉政文化建设载体的安排;组织部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做工作,人事处和工会主要针对广大教工做工作,学工部的工作对象则是广大学生。

各二级单位的主要领导者,都应该按照学校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有了全校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和参与,廉政文化建设才能得以实施。

(二)构建传播机制,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让廉政文化深入师生心灵

美国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说:“伟大的组织所以能够长久生存,不在于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被称为信念的精神力量,对组织全体所具有的感召力。”构建传播机制,就是要通过传播沟通,让广大教职员工认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理念,并把这种价值变成其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承诺,进而融入学校精神。

1,精选传播的信息。首先要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观和政绩观为核心内容,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清白做官,正直为人的思想基础;其次,要宣传廉洁从政的思想和廉洁自律的价值取向,以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广大教师廉洁从教,广大职工廉洁从业,广大学生以廉为荣为重要内容,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自重、自警、自励的意识,不断提高抵御腐蚀的能力和主动接受组织监督的自觉性;第三,要传播党纪政纪和法律条规等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使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清楚哪些事

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为,从而达到在行为上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的作用。第四,要传播正反两方面的廉政典型案例,以利激励教育和警示教育。

2,丰富传播的载体。在基本把握传播的信息后,就要充分運用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方式,发挥多种载体的功能,把精选的廉政文化的相关信息,传播给广大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廉政文化人文景观的作用,还要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要采取报纸专版、公益广告、电视访谈、廉政网络平台、电台听众热线等形式,大力宣传、倡导廉政文化理念,努力营造廉政文化的舆论氛围。融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把教育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起来。

(三)构建约束机制,通过制度的完善与执行,让廉政文化融入个体行为

建立约束机制,主要是对廉洁自律行为的规范。廉政文化是观念的,但同时也是具体的。只有把廉政文化的价值观、理念、要求、愿望等内在精神、信仰,外化为不言而喻的自觉行为,并体现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习惯,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才真正上了一个台阶。

1,用制度规范行为。高廉政文化建设,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把一系列包涵廉政内容的文化元素,由观念形态变为具体行为,特别是按照廉洁自律的要求做人做事。制度正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有效手段。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动准则,具有约束、管制和限制作用,必须不折不扣去执行。它还可以起到一种提示作用,是用文字来宣传、倡导某种行为。相对于文化而言,制度是“硬”性的,是促成行为的重要辅助手段,当廉政制度融入到群体价值观时,它就会成为学校精神和校园文化,得到群体自觉的执行和遵守。

2,用制度的刚性保障制度的执行。制度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并不是总是有效的,特别是在面临多种利益诱惑的今天,完全寄希望于人们自觉遵守制度是不现实的。大量违纪违法案件也告诉我们,总有些人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做出冲撞制度的事来。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要求与制度是对人的自由的约束,而“个体在一生中都会表现出一种对限制其自由的行为进行抗拒的强烈倾向”。因此,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管制度的制度来加强廉政制度的落实,要充分发挥带有刚性的制度的作用,帮助人们把遵守制度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3,弘扬制度文化。制度的约束固然可以快速提升个体行为,然而要建立长期的效果,仅仅靠外在的压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弘扬能长期坚持的制度文化。开始时要尽量把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作出分解,并且量化,让员工先在带强制性的情形下执行制度,当员工真正认同了这个制度,并养成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时,制度就逐步变成“文化”了。所以,学校要利用多种媒介,传播制度信息,完善个体行为,构成一个自律与他律,强制与自觉相统一的文化氛围,加快制度文化形成的步伐。

(四)构建反馈机制,通过检查考核,及时纠偏,对廉政文化的核心内容进行反复强化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或者说,没有信息反馈系统,要实现有效的控制去达到目的是不可能的。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不可能一蹴而就,中间还会出现反复。这时,就需要我们用考核的方法,检验前期的工作成效。学校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要按照目标具体,时限明确,常抓不懈的考核的要求来组织考核。通过不断地完善改进,让廉政文化建设逐步成熟。

1,注重考核的作用。通过考核检查前期的工作效果,对符合廉政文化价值取向的理念和行为给予肯定和赞扬,可以巩固廉政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使它们融入学校精神,形成文化沉淀。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尽快整改和纠偏,可以逐步形成一种支持、鼓励廉政文化的力量,使廉政文化建设向着正确、健康的方向稳定发展。

2,健全考核的内容。传播效果主要体现在传播沟通在传播对象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动的变化。考核的内容应该围绕这些设定指标,要全面评估廉政文化诸要素及前期执行的情况。通过检查考核,了解学校员工对廉政文化的认同状况,具体内容包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对廉政宗旨接受度,对自律精神的融入度,对廉洁理念的认同状况以及对廉洁自律行为的响应状况。

3,优化考核的方法。考核的方法主要有:实地调查、座谈会、调查问卷等。通过编制“廉政文化状况问卷”、“廉政文化效果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要组织专业的调查团队开展调查,以期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获得当前学校廉政文化的基本情况。

(五)构建长效机制,通过队伍建设和典型示范。达到文化养成

文化的认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效机制的建立,正是解决文化认同问题的关键。

1,组建优秀团队。廉政文化作用于学校,是一个潜移默化和不断充实发展的过程。在做好了廉政文化的传播工作和制度建设之后,廉政文化的落实就需要通过建立队伍来作保证。学校必须建成一支包括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骨干在内的稳定队伍,长期坚持廉政文化的创建活动,薪火相传,把廉政文化传承下去,学校就不会因领导人变更或人员流动,而影响廉政文化的进程。

2,加强典型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的行为的改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生活中的模仿。因此,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还应该开展师德建设,树立师德典型,充分发挥教师在开展廉洁教育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还要选择群众公认的廉洁自律的典范,进行着意的培养和塑造,在时机成熟后树立起来,以带动廉政文化建设。还要建立奖惩制度,设立廉政文化建设专项奖励基金,保持奖励的持续性,进行正面激励,促进建成长效机制的形成。

3,促进习惯养成。培养廉洁自律的行为习惯,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惯是由多次练习巩固下来的行为方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把人们牢牢地控制在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当一个群体面临某件事情,用几乎一致的态度、原则来应对,就会慢慢地形成定势,养成习惯。当习惯成为自然,也就形成了文化。当这种文化氛围营造起来,就会对环境形成影响力和约束力。这种影响力和约束力强调的是不成文的软约束,而且更是源于自觉。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个需要常抓不懈的动态完善的过程。保障机制是基础,传播机制是手段,约束机制是关键,反馈机制是保证,长效机制是根本。只有把廉政文化建设贯穿于学校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才能使其融于学校精神,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监察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EB/0L],(2010-03-15)[2011-12-29]http:∥fanfu,peo-ple,com,cn/GB/11143244,html,

[2]克鲁克洪,个人与文化[M],高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ll

[3]刘汇,论廉政文化的建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9,

[4]汤姆彼得斯,追求卓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1995:126,

[5]李文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65-166,

[6]查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0,

(责任编辑 易民)

作者:李进宏

上一篇:物理教学提问思考论文下一篇:概率统计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