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的创新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电视节目的创新范文

创新电视节目的互动模式 通过大型活动提升影响力

众所周知,传统电视节目都是通过节目内容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媒体间的融合和渗透引起了彼此间的交叉换位,媒体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手机短信和网络互动成为电视与观众沟通的良好手段,比如鼓励观众互动参与节目的电视短信,直播过程中的即时性互动已经成了不少帮忙栏目的一个重要特色。同时,积极探索如何利用网络视频、论坛、博客等平台,拓展节目空间,“拉长”栏目的播出时间,形成立体传播形态,这成为帮忙类电视节目更上一层楼的有力武器。

要想做好节目,栏目的自我宣传是不可或缺的,要像企业或者商家一样去吆喝自己,提高栏目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帮忙类节目由于节目题材单一,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这就必须在自我宣传上下工夫,不断创新,吸引眼球,延长节目的寿命。由此,适时的节目宣传非常重要,这可以通过做活动、打广告来进行有效的宣传。随着3G通信技术的普及,为观众参与节目提供了新的通道,帮忙类节目可大胆使用这些现代传播手段,补充优化传统的采编手段,尤其是可以通过一次次大型公益活动打造栏目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

电视节目的互动,不仅是多种媒介共存环境下电视拓展自己生存空间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电视受众的一种审美诉求,不少帮忙类电视节目在创新互动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以品牌活动推动品牌建设,增强影响力、传播力,已成为当今各媒体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赢得竞争的一个最直接手段。媒体作为纽带,连接政府与群众的共同关注点,要实现政府、媒体、公众三赢,就要考虑到“导向、高度、品位、全局性”几方面,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受众最大限度的关注度、契合度。一场高水准的公益活动,赢在创意,重在践行媒体责任,考量着人与团队的眼光、视角、高度、号召力、执行力。而通过帮忙类电视栏目的一期期节目和一次次媒体行动,打造了电视媒体人的诚信品牌,体现了记者这个职业的社会责任,从而通过新闻的力量来推进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

第二篇: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发展与展望

王明洋

摘要:法制类电视节目是中国电视重要的、独特的节目类型之一。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今日说法》(中央电视台)、《法治进行时》(北京电视台)、《拍案说法》(重庆电视台)等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法制栏目、节目,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同时,其发展到今日,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面对荣誉和问题,电视法制节目该如何发展?在下面的这组文章中,本刊特约请专家、学者,电视法制节目负责人、制作人,就法制节目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制约节目发展的因素以及未来拓展的空间等展开研讨,各抒己见。本文将以河南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为例,分析我国电视节目中的法制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

关键词:法治类电视节目;起源;发展;趋势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法制类电视节目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和民主建设,增强国民法制意识的需要而出现。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法律与道德》栏目的创办,是标志着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诞生。作为中国电视节目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电视法制节目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在当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影响和水平,成为近年来成长速度较快、质量稳步上升和品牌建设走在前列的一个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各种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电视法制节目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4年6月15日,全国共有八家电视台开办法制专业频道,其中包括五家省级台法制频道和三家市级台法制频道。除法制频道外,各地电视台还开办了许多法制栏目。那么,法制类节目的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又如何呢?

一、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起源与发展

(一)我国法制类节目的起源

我国最早的法律传播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唐朝。据史料记载,唐朝有一种报纸名叫“邸报”,这是最早通过新闻媒介来传播皇旨律令的一种方式。皇帝的“制”、“诏”统一颁布的律、令等都是“邸报”登载的主要内容,目的就是将法律通过“邸报”使得臣民共见。这一时期的新闻媒介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阶级而存在的。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瓦解时期,法律方面的新闻报道也随之发生变化。比如当时的《上海新报》,不仅摘登皇帝新颁布的旨令、法律等,还专门开设《会审案件》的专栏来登载司法审判活动报道,这是中国新闻历史上最早设立的法律专栏。这些涉及当时司法制度、司法实

[1]践的报道并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法治新闻”。本文刚刚已经阐述过,因为虽然任何一个社会都有法,但是并不都存在“法治”,“法治”只在民主化的国家产生。

(二) 我国法制类节目发展的初期阶段

1985年上海开播的《法律与道德》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法治栏目。在《法律与道德》节目的开头,曾经有这样一支歌:“法在生活中,生活中有法,学法,懂法,护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这支歌在今天看来,虽然略带有劝导的意味,但是它准确地概括了法治节目的使命。《法律与道德》栏目的出现与当时全国形式是分不开的。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宣告我国的法律普及教育正式开始。电视和其他新闻媒体一样,开始将普及法律知识

[2]教育作为自己重要使命,中国的电视法治节目也是在这个时候走向自觉。《法律与道德》栏目在形式上不拘一格,有案例报道、人物专访等,主要用生活中生动的实例进行法制教育,对难以用实例反映的法律知识,则采用小品的形式,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电视台的龙头老大,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法治节目。《观察与思考》、《规矩与方圆》、《社会瞭望》、《社会经纬》以及综合社交栏目《与你同行》相继与观众见面。同时各地方台的法制节目也在不断增加,随着电视饱有量的提高,大批优秀的法治节目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三) 20世纪90年代的法制类节目发展情况

1994年4月1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故意杀人案,南京台对此案进行了全程转播。自此,南京台的《法庭传真》栏目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一种新类型—庭审节目的产生。这一次的庭审直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第一次以直播的方式将案件审理过程同步再现荧屏,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公开性,实现了舆论监督的功能既是电视法治节

[3]目发展中的一次大突破,也是司法工作走向公开的重要标志。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开办的法治节目的电视台到达150多家。再加上《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大量涉及法制题材的栏目出现,“法制”成了新闻栏目的主题,并且这时期的电视法制节目,不但数量上有大幅度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有很大改观。例如央视在1996年推出的《社会经纬》栏目,节目每周一期,设置了《举案说法》、《经纬专递》、《法在身边》、《是非公断》等多个板块,法治节目的可观性大为增加。

1998年12月27日和1999年1月2日,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和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法治进行时》和《今日说法》两档法制节目。《法治进行时》通过对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迅速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栏目。这两档栏目的迅速窜红,标志着我国的电视法制节目走向了繁荣。

二、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的类型

目前,我国的电视法治节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样态:

举案说法类——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为代表。通过演播室内播放短片来再现案件故事,演播室内专家则根据案件进行法理解释,节目侧重通过对案件的揭示达到普及法律知识,澄清模糊认识。

庭审节目——以上海电视台《庭审纪实》为代表。这类节目通过现场直播个案审判过程,直观地表达法律程序。

调查性节目——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经济半小时》等相关节目为代表,这类节目在对案件的深度报道和表明媒体的倾向性上具有很大优势。

现场法制新闻节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法治在线》。这类节目重在对新闻的快速反应,非常态的表达和独特的编排方式赢得了观众的青睐。

纪实性公安题材类——以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和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为代表。

专题性节目——以长沙电视台《方圆之间》为代表 益智互动类——如重庆电视台的《拍案说法》。这类节目将已发生过的案件,以案情再现的形式拍成短片,在每一个阶段设计几处悬念,然后分段播放。让观众去对案件进行推理,[4]最后才揭开谜底。

尽管国内许多法治节目形态上各有所长,但这些法治节目存在同质化的特点,节目形式相对固定,缺乏新颖性,题材死板,专业性不强。目前最普及的法制节目当属纪实性公安题材类、举案说法类和庭审纪实类。当一家电视台法制类节目取得相对较高的收视率的时候,其它电视台也纷纷马上效仿此类节目,节目的题材与形式都大同小异,表现手段单一。另外,一些法治类节目追求案件过程的紧张、刺激,甚至过分渲染案件的细节和后果,有取悦观众的倾向。

(二)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

法制类电视节目因为取材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群众喜闻乐见,广受电视受众欢迎。但是,长期以来,此类节目内容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为题材雷同、形态同质,表演明显,展示犯罪过程过多,法律服务功能淡漠,无法体现保障法律正确实施之基本功能。

法制类电视节目选题题材范围往往局限于部分常见法律问题,很少涉猎更多的部门法、新类型经济法律问题,一些专业性极强的法律门类鲜有触及。比如:知识产权、保险、期货等。

法制节目形态不顾受众心理和法制宣传目的,泛娱乐化、跟风严重,一个节目形式被不断模仿,毫无创新。节目内容在追求热闹、娱乐、提高收视率的同时,已经忘记了法制宣传的基本功能要求。尤其是过多地展示犯罪过程的刑事案件报道,无异于在变相公开教唆犯罪,展示血淋淋的犯罪现场、手段,直接对未成年人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法制类电视节目普遍缺乏法律服务功能,节目内容所加入的学者、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员的意见,针对性不强,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作用严重不足,甚至出现误导。其原因在于采编人员往往不能充分消化法律事件的实质、诉求和现实。这一点对于采编人员的挑战最大,也最容易被忽视,直接影响节目的定位、质量、水准。

电视节目报道法制事件,既要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又要顾及当事人的权益,更要注重节目的基本功能。一个健康的社会既需要司法机关独立履行职责,也需要舆论对司法活动进行报道与监督。时下全国各地电视台每天法制类节目数量不少,其中,法制新闻报道类占了多数。涉及刑事案件的数量很大,公安、执法人员已经成为法制类电视节目的主角,独家、重点甚至猎奇报道的一些稀有奇特、有违伦理、违反常态的个案内容,已经司空见惯;涉及群众家长里短、邻里矛盾的民事纠纷,往往就事论事,道德评判、价值提升和正确引导明显不足,一旦触及私人生活空间,就会涉及当事人隐私。当各栏目之间抢新闻、赶新闻、进行新闻线索争夺的时候,会将民事纠纷简单化,为提高节目关注度,以表现生活原生态为名,片面地将个体行为放大,放纵情感宣泄,渲染矛盾纠纷,甚至出现与被采访对象发生争执,摄像机被砸、被抢,采访人员被扣留、打伤等意外事故。

我们知道,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法制类电视节目必须主要满足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培养公民的基本法律意识、守法观念、司法公正理念服务,以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因此,法制类电视节目应当充分注意避免同质化现象,首先要求采编人员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法制观念,熟悉节目内容涉及的法律规定内容,充分借用外脑,聘用相关领域的法律专业人员指导法制类节目的采编,做到遇有法律专业问题不再出错或者减少出错,提前弄清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区别,充分注意选题规划、正确把握法制宣传导向。

(三)法制栏目泛故事化倾向严重

目前, 各档法制栏目在节目选题的选择上增加了大量的真情故事和稀奇故事,法制案例的比重越来越少。比如:为了增强故事悬念,节目开始的时候故弄玄虚, 充分运用阴森的画面、诡秘的音乐、深沉的解说、鬼片的手法, 吊足观众的胃口,然后常常在节目最后一分钟里,,得出一个莫明其妙的结论。观众看后大呼上当,有被“忽悠”的感觉。

正是栏目对节目选题的选择上的重大转变使观众产生了困惑:法制栏目到底是说法?还是说故事?这个平衡点始终难以把握。要正确评估法制栏目在全国各类节目中所处位置,反思制作流程,必须以“以案说法、以法断案”为节目形态落脚点, 一方面把住非法律层面的题材不能入选法制新闻的关; 另一方面, 在节目制作过程中, 坚持在“说法”“断案”中设置悬念、编制故事结构的原则, 将说法律与讲故事有机结合, 紧紧切住“法制”之题,破解法制栏目泛故事化倾向。

三、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法制类电视节目内容的民生化和服务性

社会新闻法制化、法制新闻社会化成了许多法制类节目对抗民生新闻的手段。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家常事都可以在法律上找到落脚点,放眼生活小事、阐述法理法规成了电视法制类节目常用的方法。在内容上,赡养与抚养、家庭暴力、婚姻纠纷、青少年犯罪、邻里矛盾、心理疾病等题材具有现实参照性,容易让受众与现实生活相对照,从而起到解惑或者警示的作用;在叙述方式上电视法制类节目也从权威叙事向人文叙事转变,努力去探寻和剖析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心路历程、性格成因、成长环境、情感世界、人生际遇、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

(二)法制类电视节目内容的多样化与表现形式的娱乐化

对电视法制类节目的受众而言,故事情节越曲折、越接近真实生活,受众就越期待、越感兴趣,这也直接导致了电视法制类节目在题材选择上追求新、奇、特,在内容设计上追求形式创新。在民生新闻和综艺娱乐节目不断抢占收视份额的情况下,借鉴民生新闻的内容模式和综艺娱乐节目的表现形式也成了电视法制类节目发展的一个趋势。当然,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并不是低俗化。电视法制节目娱乐化的手法主要体现在节目语态的通俗化、叙事的艺术化、表现的趣味性、视角的平民化、法理探案的游戏化等方面。

(三)法制类电视节目的活动化营销 面对电视竞争,利用大型电视活动增强传播力成为近年来电视营销的重要手段。电视法制类节目具有弘扬主旋律、宣扬真善美、贴近公众正义公平的道德要求,这与社会宣扬的主流价值相一致,也为法制节目公益宣传提供了基点,利用法制节目开展大型活动,借鉴综艺娱乐类节目开展播出季活动,成了电视法制节目营销宣传的趋势。现在法制类电视节目送法进社区进行普法宣传、举办大型的人物评选及颁奖典礼,成为一种节目营销的趋势,这不但有助于扩大栏目的影响力,建构节目品牌,也有助于普法宣传。

注释:

[1] 方

可:法制新闻概述,法律出版社,1992.1 [2] 胡智锋、尹力:电视法制节目:特质、创作与开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 胡智锋、尹力:电视法制节目:特质、创作与开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4] 李洪涛:法制电视节目:收视红火自有因,未来传播,2005春节特刊 参考文献:

[1] 王

欢:法制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闻世界》,2011版第01期 [2] 刘佑生:法制报刊采编实务,法律出版社,1998.7 [3] 肖义舜:法制新闻学,法律出版社,2001.16 [4] 李洪涛:法制电视节目:收视红火自有因,未来传播,2005春节特刊 [5] 方

可:法制新闻概述,法律出版社,1992.1 [6] 张晓红:浅析美国法制频道特点,电视研究,2005.6

第三篇:选秀型电视节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目录

内容摘要

一、 引言„„„„„„„„„„„„„„„„„„„„„„„2

二、 选秀节目的发展及现状„„„„„„„„„„„„„„„„2

三、 中国选秀节目迅速枯萎的原因„„„„„„„„„„„„„„3

(一)“克隆”之祸

(二)恶意炒作

(三)分切“利益”蛋糕

(四)“选秀”背后的深层原因

四、科学发展„„„„„„„„„„„„„„„„„„„„„„6

(一)加强媒体自律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五、结束语„„„„„„„„„„„„„„„„„„„„„„„6 参考文献„„„„„„„„„„„„„„„„„„„„„„„„7

选秀型电视节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摘要:选秀节目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选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草根文化”,但它在迎合人们内心欲望的同时,也难免产生媒介的迷失、个人的迷失等问题。因此,运用思辨的文化分析对选秀节目引发的文化现象进行评论和反思,有利于倡导电视成为优质文化的载体、强调电视树立应有的文化品格。

关键词:电视节目;媒体;选秀;克隆;炒作;媒体自律

一、引言:

目前,在娱乐文化盛行的背景中,大众屈就的电视选秀活动方兴未艾,从“超女”到“快男”,几乎成为近3年中国电视银屏上最热闹的景观。以此同时,伴随而来的关于真人秀的议论也进一步展开,有人说,电视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搅拌机”,在搅动了上百万的海选规模、几十亿的广告额及短信收入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文化层面的批评职责。大众对电视选秀节目的关注一方面证明了其影响力,同时,也折射出观念形态上的差异,事实上,当电视通过种种“秀”来吻合这种草根文化、迎合欲望的表露的同时,也必然回表现出媒介的迷失。最近,国家电视重局叫停某些电视选秀节目,即是有关方面对娱乐节目的走偏倾向发出的一个警示。

二、选秀节目的发展及现状

“选”是“挑选、评选”的意思,“秀”为英文单词“show”的音译,意思是“表现、展现”。“顾名思义,‘选秀’就是通过人们真实的展现,来对其加

以挑选和评选。基于这样的意义,选秀节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是对真实人物的展现和表现;第二,是通过观众参与评选的方式进行竞赛。”

自2000年起,真人秀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电视节目《老大哥》首先始于荷兰,接着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十八个国家引进并融入本国的地方特色,受到国民的喜爱。此后,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了《幸存者》,FOX(福克斯电视台)制作了《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事》、德国的《硬汉》以及2004年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推出的《学徒》等类似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无一例外地成为本国颇受欢迎、收视率较高的电视节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视的娱乐功能意识开始觉醒,综艺节目、婚恋交友节目、益智节目、真人秀、以明星绯闻为主的娱乐新闻等各种各样的电视娱乐节目一拥而上,引发了批量复制的电视大众文化潮流。

从我国选秀电视节目发展的历史来看,是由传统的“歌手大赛”等表演类选拔节目演变而来。而它之所以演变为“秀”,则是因为在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大背景下,制作方在游戏规则设置等方面加入了一些类似于真人秀节目的元素,使节目有了新的发展(如戏剧化的动作、节目与观众的互动等),从而区别于“歌手大赛”并为现代观众所喜闻乐见。

三、中国选秀节目迅速枯萎的原因

2004年的《超级女声》就是对在欧美掀起收视热潮的《美国偶像》等选秀节目的模仿。经历了第一年的波澜不惊,《超级女声》在2005年异军突起,总决赛期间整体收视率为6.22%,收视份额为17.89%,从一个地方电视台的娱乐节目迅速升温成一种众说纷纭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事件。从2004年《超级女声》开始,关于选秀节目“低俗化”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

选秀类节目对于青少年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它所鼓吹的“一夜成名”和“一夜暴富”的价值观显得过于单一,媒体的过度渲染更是有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006年,‘选秀’节目骤然膨胀,恣意裂变,充斥在数十个省市上星频道中,然而,这股热浪还来不及翻滚,就在2007年8月被强行降温。” 选秀节目的形态本身是富有生命力的,《美国偶像》等欧美选秀节目仍在播出并且一如既往地获得高收视率。然而在中国,选秀节目就像是一颗流星,极其闪亮却迅速陨落,原因何在?

(一)“克隆”之祸

电视大众文化本身具有“易克隆”的特征,在已获得成功的电视节目基础上进行批量复制成为了中国电视文化的潮流。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它掀起了盛况空前的中国电视“红娘风”,国内各电视台随后在同一时期先后开办过三十多档婚恋节目。盲目“克隆”葬送了《玫瑰之约》,选秀节目也未能侥幸逃脱。2005年《超级女声》的火爆带动了中国内地选秀节目的泛滥:2006年以来,全国选秀节目遍地开花,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北京卫视的《红楼梦中人》、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浙江卫视的《梦想奥运真男孩》、山东卫视的《联盟歌会》、江西卫视的《红歌会英雄汇》以及被停播的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等各种选秀节目两百多个。

事实上,由于国内节目创意开发投入不足、创新所依赖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近年来,很多以“新”面目出现的节目都可以在海外找到“克隆”的原型。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玫瑰之约》等节目的“克隆”还是“大陆学港台,港台学日韩,日韩学欧美”的话,最近这几年,国内某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电视机构索性派人常驻或轮流前往欧美国家,学习观摩国外最新的节目形态。而与之相比,《美国偶像》虽然在全球多个国家被复制,但在美国本土,该节目仍然是福克斯电视网的重头节目,刚刚播出的第六季收视率不降反升。同时,由于有版权保护,很多老牌的美国真人秀节目也依然活跃在电视荧屏。

(二)恶意炒作

试想,当选秀节目占据了多个电视频道的周末荧屏并成为各电视台的收视率“杀手锏”时,如何抢夺观众注意力从而使节目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就成了节目创作人员最费心思的头等大事。于是,“炒作”成了一些选秀节目吸引大众关注的重要手段。“炒”嘉宾、“炒”评委、“炒”选手、“炒”主持人,制造绯闻、制造事端,甚至不惜无中生有、无事生非,竭泽而渔的恶性炒作严重破坏了娱乐节目的生态平衡。

(三)分切“利益”蛋糕

先来看一组数据:2005年,“超女”的冠名赞助广告收入是2800万元左右,短信收入大约有500万元。插播广告收入比冠名广告要多,整个2005“超女”

的广告收入大约在7000—8000万元左右;200

6、2007年“超女”冠名赞助不到3000万元,但由于湖南卫视自己做短信经营,短信收入有1000万元左右,整体广告收入突破了1亿元。“超女”效应使湖南卫视2005年整体广告收入增长了3亿元,达到将近7亿元,2006年广告收入增加到10亿元。而根据广电总局规划院在2006年末推出的《上海真人秀产业价值链报告》,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创智赢家》《舞林大会》这四档选秀节目品牌的商业价值评估为36.6亿元。报告称,节目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直接参与者所获得的直接经济回报,预期累计超过14亿元,仅《加油,好男儿》一档选秀节目的品牌商业价值就超过了21.59亿元。

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与驱使下,选秀节目为了“圈钱”可谓是“机关算尽”。首先是广告的无孔不入;其次是短信收入,由短信投票和短信增值服务两部分收入贡献。在短信收入利润的驱使下,活动规则变成了主办方手中的娱乐道具——PK,待定,从“海选”到“十强”,从八进六到六进五⋯⋯节目环节不断翻新花样,凡是能够设置短信投票环节的地方无一漏过。这种通过观众短信获取利润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良性发展。

(四)“选秀”背后的深层原因

从1958年中国电视的发端开始,电视的首要属性就是政治属性,其承担的功能也应以教育功能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业经历了从起步到腾飞的艰难历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媒介市场化的发展,电视的属性由政治属性转变为双重属性,即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教育功能主导也逐渐让步于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四大功能并存。

在电视功能逐步转化的过程中,一方面,电视要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另一方面,它又必须通过获取利益来求生存,而其主要盈利模式又被局限在商业广告上。因为目前电视广告的投放标准是基于收视率这个“万恶之源”的,因此,从行为动机的角度来解读,不仅电视台需要尽其所能提高收视率,获取经济利益保障生存,节目主创人员在收视率指标的压力之下,无形之中也会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因此,节目主办方纷纷通过提高资费、增加环节等方式来尽可能榨取利润。而当“克隆”能够解决节目更新换代和收视率的问题时,“复制”自然就为节目方所争相效仿。

四、科学发展

(一)加强媒体自律

媒体自律——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事实上,在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念交织并存,融合碰撞,反映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陈腐落后的价值观念也如污水横溢,形成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分裂,导致了信仰危机、文化贬值、精神滑坡、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反映到媒体上,具体体现为选秀节目的盲目克隆、过度炒作以及急功近利等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失范。“加强媒体自律,有利于防止和消除新闻腐败,恢复和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而选秀不过是一种节目形式,可以健康向上也可以趣味低俗,关键取决于节目制作者所采纳的制作理念。因此,务必要提倡媒体自律,使媒体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等方面真正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新型媒体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自律的承诺一旦遭遇经济利益很容易土崩瓦解。而真正的道德文明在于法治化的制度文明。”

[7] 因此,一方面,要建设符合媒介市场化需求的合理有效的媒体产业化运作机制。如《美国偶像》等欧美选秀节目背后有成熟的音乐产业和娱乐产业支撑,规范的电视转播、版权出售、唱片发行等,使资源得以深度开发,培养出的是真正的乐坛巨星;而国内选秀节目缺乏成熟健康的音乐娱乐产业与之配套,选拔出的明星仿佛是过眼云烟,重视节目本身收入也注定了其短线效应。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当前新形势的行业自律监管体制和相关管理制度,并保证其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通过更规范、更严格、更具有操作性的制度约束,来保证媒体的健康良性运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选秀本身并没有错,也许它不会跻身社会主流文化,但通过很好的制度设计,选秀文化是可以长盛不衰的。关键是要使节目与市场在规范的基础上相互借力、互为平台,彼此交融更默契、更成熟,这样一来,不仅能为观众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满足他们的收视需求,也能够实现企业的商业利益,实现选秀节目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搜索行为研究中心:《2007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研究报告》,第7页。

[2] 陈鸿秀. 电视选秀节目的文化思考[J]. 四川戏剧, 2009,(02) .

[3][7] Julie:《电视选秀:失控与速朽》,(http://blog.sina.com.cn/s/ blog_49704b6601008dfu.htm l),2008年2月19日。

[4] 陈黛:《东方卫视“四真人秀”品牌价值超38亿》,(http://news.cn fol.com/061221/101,1280,2540913,00.shtm)2006年12月21日

[5] 程晋. “选秀”节目热潮中的思考[J]. 当代电视, 2007,(04) .

[6] 李忠:《媒体自律刍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http:///cass/show_N ews.asp?id=15278)。

[7] 尹磊,赵鑫.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冷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7) .

[8]电视选秀节目的出路和发展[J]. 新闻战线, 2008,(02) .

[9] 吴伟湘. 选秀背后的推手——电视选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J]. 新闻天地(论文版), 2008,(03) .

[10] 赵金花. 超级媒体奇观:当下中国的媒体选秀现象简论[J].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11] 王静,冯梦莎. 选秀节目如何在困境中突围[J]. 新闻世界, 2009,(06) .

[12] 赵金花. 超级媒体奇观:当下中国的媒体选秀现象简论[J].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13] 周华旭. 选秀节目的文化解读[J]. 青年文学家, 2009,(02) .

[14]2009大陆选秀节目回归[J]. 视听界, 2009,(02) .

[15] 李萍. 论大众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选秀节目[J].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08,(04) .

[16] 吕绍刚. 电视选秀的反思[J]. 决策导刊, 2007,(09) .

第四篇:关于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作文400字

【第1篇】

电视节目有的让人思绪万千,有的让人痛心疾首,有的让人捧腹大笑……这可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爱看的电视节目,有的喜欢看综艺类的,有的喜欢看美食类的,有的喜欢看新闻类的,有的喜欢看少儿类的……但我最喜欢看的节目是——《中国诗词大会》。

这是一档非常好的节目,因为它不但能让我们明白诗句的作者、出处和所想抒发的感情,还能让我们对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这档节目还十分具有教育意义。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复旦附中的才女武亦姝与清华大学博士生陈更的那一场比赛,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飞花令”这一环节了。当主持人董卿款款地说道:“开始!”时,屏幕上也显现出了本次的主题——“月”。先由原擂主陈更开始,只见陈更与武亦姝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对起诗来,可几番切磋后,陈更明显不记得了,显得有些慌乱,而武亦姝却仍是气定神闲,甚至全程面带微笑。最后,陈更败在了武亦姝手上,“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不可轻少年”这是陈更对武亦姝的评价。

《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领略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我爱《中国诗词大会》!

【第2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吧,是陪伴幼时成长的《智慧树》?是让人感动不已的《等着我》?还是传扬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中国诗词大会》?仔细想想我还是最喜欢《朗读者》。

《朗读者》这档节目的名字很直白,听着好像很简单,但是每期节目中不管是明星还是素人,都会带来自己的故事和传奇。在首期节目中,请来了演员濮存晰、世界小姐张梓琳、在阿富汗的无国界医生蒋励……其中令我最难忘的便是一对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夫妻。

在四川金堂县有一座鲜花山谷,这里的鲜花四季常开、美不胜收,很多游人都慕名而来欣赏这里的美丽景色。这座鲜花山谷的女主人是一位将近五十岁的美丽女士——殷洁,这座鲜花山谷是丈夫周小林送给她的,十多年前她随口一提,说自己梦想有个小花园,没想到的是,丈夫周小林便用尽十年时间,倾尽所有的积蓄,为她打造了一个比她想象中大百倍的花园!她说:“我的丈夫是世界上最棒的男人,而我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最后他们朗读了朱生豪的著名情诗,回忆岁月的风雨和沧桑,期待未来的阳光和美好,回味二十多年来相濡以沫的浪漫。

《朗读者》让我感受到文学的美丽,让我感受文章的魅力,让我知道明星素人的经历,希望大家和我一样去关注和收看这档节目。

【第3篇】

说起电视节目人们的脑海里往往会浮出许都名字,如:《等着我》啊、《我是歌手》啊、《中国诗词大会》呀等等。不过我最爱看的还是要数《最强大脑》,因为在这个舞台上有许多厉害的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拥有不一样的特技,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自己的队伍夺得冠军,成为最强大脑!

这个舞台上有太多的“超人”,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中国选手胡宇轩,他是中国数读天才。起初,大家并没有对他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是经过一次次的比赛,他打败了很多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的高手,人们这才对他刮目相看。

今天这个年仅13岁的少年,将要挑战来自日本的数独大师——森西亨太!

这场比赛叫做消战数读。挑战共分5轮,每轮出一道标准数独,两位选手同时开始作答,率先完成并且答案正确者得一分,错误则对方得一分,率先赢得3分的选手获得胜利。

比赛开始了,两位选手都用尽自己的脑细胞,竭尽全力地思考。胡宇轩与森西亨太的作答方式不同,森西亨太是先将全题的布局想好,然后再一一填上;而胡宇轩则是边填边思考。前两局也许是胡宇轩还没有进入状态,所以才被森西亨太领先了。但是胡宇轩并没有气馁,继续认真答题,在后两局里,发挥自己正常的水平,打败了森西亨太。最后一局,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他俩都咬紧牙关,好像在暗暗发誓:不成功,便成仁!当蒋昌建叔叔喊下开始时,两位选手都立马转过身来开始答题。面对这样强劲的对手,胡宇轩格外谨慎,无论是为了个人的名誉还是团队的名誉,他都要奋力一搏。在森西亨太的眼中,胡宇轩就代表着我们中国人,所以不管怎样他都要赢!他拼命地思索着,书写的速度如行云流水。刚写完,胡宇轩就飞奔着跑去按下了按钮。最后,胡宇轩以2’19’’且正确的好成绩打败了世界数独竞标赛排名前三的森西亨太,为中国队记上一分。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赛场上选手们的拼搏、努力;感受到了选手们之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

第五篇:电视节目创新典型节目

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广电总局推出2009年度12个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形态

2010-03-08 11:53:42 来源: 广电总局网站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广电总局近期推出2009年度12个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形态。这12个典型节目形态是: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致富经》,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天津电视台《中国人》,上海广播电视台《欢乐蹦蹦跳》,重庆广电总台《追寻中国红--感受信仰的力量》,山西电视台《影像世界》,河南电视台《武林风》,广东电视台《珠江纪事》,云南电视台《经典人文地理》,辽宁广播电视台《王刚讲故事》,新疆电视台《农牧新天地》。

这些精品栏目导向正确、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发挥了优秀节目的引导作用。总局特予以通报表扬。

朱虹指出,这次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是在2007年度和2008年度两届创新创优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甄选出来的。这批优秀的电视栏目、节目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如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以医药为载体弘扬中华文明,坚持十几年不改初衷,难能可贵。《致富经》传递致富信息,更新致富观念,不靠猎奇、追星,而是沉下心来,一心一意为农民办节目,提供致富榜样,努力帮助农民学习致富技术和方式。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既不故作高深,又不媚俗跟风,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寻找到新载体。天津电视台《中国人》记录凡人、名人、好人,弘扬人性的光辉和民族精神,坚持以以人为本作为节目的立足点和归宿。上海广播电视台《欢乐蹦蹦跳》努力把儿童节目做精、做专,打造少儿节目品牌。重庆广电总台《追寻中国红--感受信仰的力量》以艺术的形式展示红色文化的魅力,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山西电视台《影像世界》以图片影像为载体,挖掘、图解其中的丰富内涵。河南电视台《武林风》弘扬武学文化,展示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与大众参与是“武林风”得以成功的重要元素。广东电视台《珠江纪事》强化特色、关注民生、贴近百姓,探索出做好纪录片的新路子。云南电视台《经典人文地理》彰显人文理念,担当社会责任。为高端文化走出象牙之塔,提供了借鉴。辽宁广播电视台《王刚讲故事》初步形成中国故事类栏目的原创特色。在讲故事成风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故事讲得健康、好听、耐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新疆电视台《农牧新天地》心贴农牧民,服务老百姓,调动多种手段满足农牧民信息、致富需求。

这些栏目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昂扬格调和健康品位,自觉强化媒体的责任意识、服务功能和引导能力。这些栏目坚持在服务大众的基础上引领大众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热情颂扬真善美、不断揭露假恶丑,用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生动形象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努力。二是聚精会神抓创新,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突破固有模式。这些栏目积极探索提高策划立意、优化节目制作和增强品牌特色的方式方法,努力开掘优秀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合理吸纳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形态、先进制作理念及其制作技术,在吸引观众、好看有趣与传达主流价值观方面找准结合点,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提升节目内在品质。三是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切实抵制低俗之风。这些栏目脱离了虚假 “纪实”、情感“卖点”、边缘“丑闻”等低级趣味,坚持不跟风、不媚俗,不搞唯收视率论,做出去低俗化的有益探索,提高了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社会亲和力和文化影响力。

朱虹说,今后我们既要继续加强对各类电视栏目、节目的管理,进一步净化荧屏声频,抵制低俗之风,同时,要围绕这些优秀电视节目形态,组织各级广播影视管理部门和播出机构认真学习成功经验,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态、创新方法、创新手段,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更好地发挥和谐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作用。 (本文来源:广电总局网站广电总局推出2008年度20个典型节目形

广电, 形态, 节目, 典型

中央电视台的《文化访谈录》、

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

广西卫视的《金色舞台》、

贵州卫视的《中国农民工》、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的《头脑风暴》、

河北卫视的《读书》、

广东卫视的《社会纵横》、

四川卫视的《真情人生》、

江苏卫视的《名师高徒》、

福建东南卫视的《开心100-大魔竞》、

内蒙古卫视的《蔚蓝的故乡》、

安徽卫视的《相约花戏楼》、

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

深圳卫视的《直播港澳台》、

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

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谁不说俺家乡好》、

黑龙江卫视的《珍贵记忆》、

北京电视台的《岁月如歌》、

湖北卫视的《有奖有法》和浙江卫视的《我爱

记歌词》

收藏 分享

可爱轩仔

发表于 2009-1-30 12:52 | 只看该作者

这20个典型节目形态在内容上涉及了新闻资讯、文化评论、故事解说、

综艺展示、真情讲述、深度访谈、普法德育、读书教育、舆论监督、

体育竞技等多个方面。它们之所以能成为典型节目形态,是因为这些

节目定位准确、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格调健康,贴近实

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多层次、多方面、

多样化的需求,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好评。这些节目倡导了正确的

编导

积分

5669

活跃度

47 点

好评度

0 点

红包

0 个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了和谐健康的舆论氛围,体现了电视媒体的公益服务精神,彰显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树立了电视媒体的亲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是2008年电视节目形态中创新强、内容新、形式活、质量高、收视好的典型节目形态,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展示了全国电视节目创优、创新的丰硕成果,发挥了优秀电视节目的引导作用,促进了电视节目的发展和繁荣。

TOP

广电总局推出2009年度12个形...BB百姓健康大讲堂

云南媒体《经典人类社会形态文化地舆》彰显人类社会形态文化理念,继承社会形态责任。朱虹指出,此次立异创造优良的品种典型电视节目,是在2007年度以及2008年度两届立异创造优良的品种勾当的根蒂根基上,进一步开采以及甄选出来的这批优异的电视栏目、节目具备很强的公益性、实际效性以及魔力、传染力如中央媒体《中华医疗药品》以医疗药品为载体宏扬中汉文明,对于峙十几年不改初志,难能难患上《致富经》传递致富信息,更新致富不雅念,不靠猎奇、追星,而是沉下心来,同心用心一意为农平易近办节目,供给致富模范,起劲帮忙农平易近进修致富技能以及体式格局北京媒体《中汉文明年夜课堂》既不故作深奥,又不媚世跟风,为宏扬优异传统文化寻觅到新载体天津市媒体《神州人》记载常人、明星、大好人,宏扬人道的辉煌以及平易近族精力,对于峙以以报酬本作为节目的安身点以及归宿上海广播媒体《欢喜蹦蹦跳》努利巴儿童节目做精、做专,制造少儿节目品牌重庆广电总台《追寻神州红--感触感染崇奉的气力》以艺术的情势展览红色文化的魅力,取患上大好的实践效验山西媒体《影像世界》以图片影像为载体,开采、图解此中的富厚内涵河南电视台《武林风》宏扬武学文化,展览平易近族精力传统文化与公共介入是“武林风”患上以乐成的重要元素广东媒体《珠江纪事》巩固特色、存眷平易近生、切近黎平易近,摸索出做好纪录片的新途径为高端文化走出象牙宝塔,供给了借镜辽宁广播媒体《王刚讲故事》开端形成神州故

  事类栏目的原创特色在讲故事成风的年夜配景下,怎样把故事讲患上康健、好听、耐听,举行了有好处的摸索新疆媒体《农牧新六合》心贴农牧平易近,办事老黎平易近,调动多种手眼餍足农牧平易近信息、致富需求。

  国度广电总局。

  朱虹说,此后咱们既要接续加强对于各种电视栏目、节目的办理,进一步净化荧屏声频,抵制低级庸俗之风,同时,要盘绕这些个优异电视节目形态,社团各级广播影视办理部分以及播出机构当真进修乐成经验,立异不雅念、立异内部实质意义、立异形态、立异要领、立异手眼,面向下层、面向人民,更好地阐扬以及谐社会形态公共文化办事平台的效用国度广电总局致富经朱虹所有品题仅代表网友定见,凤凰网连结骑墙。这些个栏目的乐成经验可以归纳综合为三方面:一是对于峙不错导向、高昂格以及谐康健品位,自发巩固媒体的责肆意识、办事业功绩效以及指导能力这些个栏目对于峙在办事公共的根蒂根基上引领公共的精力追乞降领会艺术品的美意见意义,热忱歌颂赞扬真善美、不停揭破假恶丑,用高质量的精力文化产物活泼形象地提倡社会形态主义焦点价值系统,为构建社会形态主义以及谐社会形态做出了踊跃起劲二是目不侧目抓立异,在节目内部实质意义以及情势上不停冲破本来就有标准样式这些个栏目踊跃摸索提高筹谋立意、优化节目建造以及加强品牌特色的体式格局要领,起劲开掘优异中华平易近族、平易近间文化资源,合理吸纳以及借镜世界优异文化形态、进步先辈建造理念及其建造技能,在吸引不雅众、都雅有趣儿与转达主流价值不雅方面找准联合点,紧扣时代脉搏,不停晋升节目内涵品位三是严酷笃守宣传规律,切合实际抵制低级庸俗之风这些个栏目离开了虚伪“纪实”、感情“卖点”、边沿“丑闻”等初级意见意义,对于峙不跟风、不媚世,不弄唯收视率论,做出去低级庸俗化的有好处摸索,提高了媒体的言论指导力、社会形态亲切感日文化影响力。国度广电总局新闻讲话人朱虹最近几天在接管媒体采访时吐露:广电总局近期推出2009年度12个立异创造优良的品种典型电视节目形态这12个典型节目形态是:中央媒体《中华医疗药品》、《致富经》,北京媒体《中汉文明年夜课堂》,天津市媒体《神州人》,上海广播电视台《欢喜蹦蹦跳》,重庆广电总台《追寻神州红--感触感染崇奉的气力》,山西媒体《影像世界》,河南媒体《武林风》,广东媒体《珠江纪事》,云南媒体《经典人类社会形态文化地舆》,辽宁广播媒体《王刚讲故事》,新疆媒体《农牧新六合》。

  这些个精品栏目导向不错、内部实质意义鲜活、情势新鲜,遭到了泛博不雅众的接待,孕育发生了杰出的社会形态回声,阐扬了优异节目的指导效用总局特予以传递表彰

  国家广电总局调研组来我省调研电视节目创新创优情况

  12月3日,国家广电总局电视艺委会及收听收看中心有关领导和专家一行4人来我省调研电视节目创新创优情况。调研组采取看样片、开座谈会的方式,重点调研了我省《垄上行》品牌战略实施情况和省总台《有奖有法》栏目策划、开办、运行等方面的情况。3日上午,调研组在省局召开了《垄上行》节目调研座谈会,省局有关部门及荆州、襄樊、孝感、宜昌、天门、神农架广播电视局、台《垄上行》制片人或分管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会前,省局副局长曾婕同志介绍了实施《垄上行》品牌战略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做法等情况。会上,宣传处处长邹德敏同志具体汇报了《垄上行》品牌战略的实施背景、具体做法和初步成效,与会的市州同志汇报了各地《垄上行》栏目开办及运行情况。荆州《垄上行》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日前,经广电总局批准,《垄上行》栏目已拓展为一个全方位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垄上频道"。襄樊《垄上行》从7月28日开播至今已播出19期,成为襄樊电视台自办栏目中的强势栏目。孝感《垄上行》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内容涵盖农村风貌、人物故事、服务资讯、乡土文化等方面。宜昌《垄上行》9月份开播以来,共播出12期节目, 9月份宜昌落地的83个频道同时段收视份额《垄上行》排名第18位, 10月份上升至第3位、11月份第2位。天门《垄上行》每周两期,每期15分钟,开办6个多月以来,赢得了广大观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极大的关注、信任和支持。神农架林区《垄上行》自7月份开播以来,已播出20余期,节目结合林区特点,具有本地文化特色。

  在听取汇报和审看电视片后,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我省实施的《垄上行》品牌战略。他们认为,我省推广荆州《垄上行》经验,实施《垄上行》品牌战略,创意很好,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服务农民的理念。湖北局树立和培育典型,向全省推广,进行系列化、规模化经营是非常有意义的,为全国广播电视节目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全国独此一家,非常值得总结和推广。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效岩同志指出,有了省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有了荆州电视台的经验,湖北各地一定能够办出具有本地特色、深受农民朋友欢迎的《垄上行》节目,全省《垄上行》品牌战略一定能

  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调研组也对全省《垄上行》节目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希望各地《垄上行》在差异化发展方面做文章,在内容的贴近上、表现手法的创新上以及活动的拓展上做文章,在进一步深入服务农村改革发展方面做文章,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争取使湖北的《垄上行》品牌战略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3日下午,调研组对湖北卫视普法类游戏节目《有奖有法》进行了专项调研。省总台、湖北卫视以及《有奖有法》栏目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省总台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台长唐源涛同志主持并参加会议。

  省总台编委会副主任、湖北卫视总监梁家新同志介绍了《有奖有法》的主要特点:一是寓教于乐,乐而不俗。节目以游戏的形式,答题、辩论、闯关、点评环环相扣,在主持人的引导下,现场观众自由表达,在辩论中明辨是非、知晓法理,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法律知识。二是小案例展示大法理,大投入转化为大制作。《有奖有法》在案例选择上,追求"小",小案例、小突破口,3至5分钟电视短片讲述社会发展变迁中发生的各类小故事。三是平民视角,一切围绕老百姓做文章。栏目内容上紧紧围绕民生关注的现实问题,重心放在对观众的法制教育、宣传和启发。《有奖有法》节目改版播出以来,创新效应迅速显现。广电总局专家高度关注,司法系统一片好评,平民百姓交口称赞,收视份额稳步扩大。省政府专门把《有奖有法》栏目确定为"五五"普法平台,省领导还出席了《有奖有法》的正式开播仪式,并以此启动湖北2008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调研组对《有奖有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是创新引领全国法制节目。《有奖有法》把法律节目做得如此平民化,是一个创新。有些似是而非的案例,通过这档节目达到了普法目的,加入了娱乐元素,不管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创新,效果很好。二是节目亮丽大气。栏目主持人选得好,从着装到语言都很到位,节目包装很好,加入了一些动画元素等,很能抓住眼球。三是群众参与性强。栏目案例选择的都是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方向正确,定位准确。另外,专家还对栏目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建议加强对栏目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克隆。

上一篇:低碳环保好习惯范文下一篇:电视剧搞笑台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