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素质培养浅谈

2023-04-25

第一篇:幼儿音乐素质培养浅谈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情操

肇庆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李静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为儿童们精心设计的音乐教学法。它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新颖的、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儿童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

学龄前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的限制,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在整个幼儿期里最需要发展的不是音乐上技巧和掌握,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教学法恰能满足这一需要——针对儿童的心理特质,建立起合理、科学、有效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正是采用这种最自然、最随性的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孩子喜欢音乐,对音乐产生兴趣,初步运用简单的表达方式把音乐的表现力展现,在音乐中熏陶良好的情操。

一、在开心快乐的音乐活动中建立自信心,培养坚强品质。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孩子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活动的愉快带动下,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培养孩子自觉主动地接受事物和处理问题,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的一面。

中班的《库企企》教学活动中,目标是要求孩子掌握乐曲中的节奏:X X XX X,进而感受乐曲的欢快和愉悦,让孩子能更主动地投入到音乐的表现活动中去。在这个活动中,首先是通过学习说唱的形式来认识X X XX X(你 好 李老 师,我 是 梁芮 乔)、(你 好 张炜 钟,我 是 李老 师)。孩子们在这个环节说唱中没有枯燥的练习,在愉快、开心的氛围中巩固节奏。随后,当孩子中出现两个字的名字时,在节奏上应该怎样去表现的时候,聪明的孩子们马上能提出把XX X更换为X X。创新后的节奏就变成了X X X X 。 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孩子也给自己树立的自信心,就更投入随后的活动了。

当孩子们在倾听音乐《库企企》的时候,很快就能在整首音乐中找到X X XX X。故事的讲述引导孩子该如何在乐曲中表现这个节奏(魔语),也鼓励孩子能积极地、不懈地寻找和发现乐曲的重点,体验自己成功带来的快乐感。

二、通过音乐活动中的相互交流、碰撞,培养孩子爱心互助的优良品质。

奥尔夫音乐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

- 1

第二篇:浅谈怎样培养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幼儿学习音乐是服从于自身兴趣和需要。音乐的节奏和动感旋律会让幼儿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兴趣是带有明显情绪色彩的浅层兴趣,极易转移和波动。罗杰·诺斯说:“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幼儿从小就会有对音乐学习的潜力,正如幼儿每当听到节奏欢快,活泼或者节奏舒缓,优美的歌曲时,幼儿会不由自主的动起来,头、手、脚、会跟着节奏慢慢摇动。听到类似进行曲一样的歌曲,幼儿也会学习解放军叔叔一样抬头挺胸,敬礼正步往前大步走起来。当幼儿发现一些会唱歌的玩具时,好奇心会让幼儿拿起玩具放在耳边,安静把曲子听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偶然听到曾经学习过的歌曲时,幼儿会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但是他们的兴趣是短暂的,并不持久,一旦有新鲜事物,他们马上又会转移目标。那么,教师在发现幼儿在对音乐感兴趣的时候,应放下手头工作及时给与帮助,让幼儿了解音乐接触音乐。在幼儿一天的活动中教师也可以适时的插入一些适当的音乐,让幼儿更轻松地接触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一)应选择合适的题材来丰富活动的内容

进行音乐活动时不能违背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应要细心正确的研究选用教材,挖掘有用的材料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儿童的音乐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在幼儿有一定得音乐能力后再结合和教材的技能和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教

1 育内涵。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安排和计划,不但孩子能一步一步的接受新知识,而且教育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小班教学中可以教授“小兔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的歌曲。

(二)音乐教育活动形式要多样化

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应特别要注意要让孩子在玩中学习,让孩子快乐的学。硬塞的知识孩子会排斥,没兴趣。然而我们可以把歌曲、歌舞表演、律动等等带入日常教学中,加入基本的技能训练与唱、玩、敲、动相结合,带领幼儿加入音乐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适时的教育让幼儿愉悦的学习。音乐活动不但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积累音乐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养成欣赏音乐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如: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拍拍手,点点头,耸耸肩来表达音乐的情感色彩,在孩子们心里播撒兴趣的种子。打击乐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直觉,增进音阶和节拍的提高,可以让幼儿边演唱边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孩子尝试丰富多彩的形式音乐活动,让幼儿加强参与的意识还可以更好的发现幼儿的音乐潜力。

1、采用图片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幼儿对形象生动的事物感性强,那么利用图片教学会使教学活动的效果更好,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幼儿也就会很快进入情境里。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我们精心的设计了课程,在活动开始的部分,先出示动物狂欢的图片: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有兔子、猴子、山羊、长颈鹿、孔雀等

2 等,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跟随进入到情景中。

2、加强音乐活动内容的故事性

在进行音乐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自己编造故事进入课程,让活动的过程具有情节化,能创设很好的活动趣味性。如,在进行中班音乐欣赏《赶花会》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大量的花卉图片,然后再播放音乐,这时教师就可以以故事进入:在一座高高的山脚下,有一群可爱的小鸭子,今天鸭妈妈要带着他的宝宝们要去赶花会,他们游过一条小河,瞧!那有美丽的一串红,漂亮的玫瑰花,我们也跟着鸭妈妈一起去凑个热闹吧。这样有感情的描述,幼儿会愉悦轻松进入角色,为音乐活动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3、音乐活动中融入表演游戏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把表演游戏加入到音乐教育中就增加了课堂的情趣,还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在进行歌曲《蚂蚁搬豆》时,让幼儿戴上蚂蚁头饰在洞口旁,伴着优美的歌曲旋律进行自由的情景表演,当小蚂蚁们回到洞口找好朋友抬着豆豆一起走时,孩子们兴趣会更高,从中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大,一个人力量小。活动会很有意义,幼儿的情绪很饱满高涨。

4、教师和幼儿互动来营造活跃的氛围

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平等自由、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创新的能力,让幼儿拥有轻松的学习环境,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和个性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主观的能动性也可以得到发挥。在教学活动中,我把自己也融入到孩子们中,和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让幼儿感觉到亲

3 人般的体贴,朋友般的温暖,建立一个轻松,愉悦,互动的学习氛围。例如:活动时让幼儿小鸭,老师当鸭妈妈,鸭妈妈一直陪伴在鸭宝宝的身边,和鸭宝宝一起唱歌,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幼儿的兴趣就很快被调动起来,而且不会和老师有隔阂,更愿意和老师亲近。

总之,音乐来源于生活,而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老师要把孩子们引入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让他们自己去感受生活,认知世界,寻找现实生活中音乐的踪迹。唱歌和做韵律是孩子喜欢的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孩子参与活动过程,在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在于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第三篇:音乐素质培养

关于本科学前教育学生儿歌弹唱的现状及

能力培养的文献综述

摘要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从社会、教师到家长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及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前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启蒙教育满足并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保护和不断发展孩子的创造想象能力,促进孩子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健康发展。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园培养一线教师的摇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到幼儿教育的发展,因此,笔者针对本科学前教专业学生儿歌弹唱现状及能力培养的研究而作文献综述。

关键词:学前教育; 儿歌弹唱; 能力培养

一、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现状及原因研究 在2001年就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文章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弹唱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代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儿歌弹唱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针对以上内容进行综述。

(一)儿歌弹唱能力的现状

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如在张天乐的《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和倪添文的《浅谈学前教育自弹自唱教学中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等研究中重点分析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弹唱技能的现状,“学前教育专业集教育教法、艺术、体育、心理、生理等课程于一体,是具有“综合性”特点的教育专业。其中艺术类课程包括键盘、声乐、舞蹈、美术等技能课。能够自弹自唱,是本专业键盘和声乐课最终要达到的综合教学目的。目前,由于是非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数学生的键盘技能为钢琴业余三级以下水平,演唱能力为初、中级程度。学生在弹唱课上,常出现只顾奏,无法顾及演唱,无法顾及弹唱乐感、表情的情况。在幼儿音乐实践教学中,大多数的幼儿教师还是最喜欢选用录音机范唱,在弹奏歌曲时,只能用比较简单的伴奏形式,而在弹唱的过程中,常出现弹与唱配合不好,弹唱表情、乐感无法表达等现象”。

综合查阅的相关论文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弹唱孤立。弹唱不能做到同步进行,只弹不唱或只唱不弹;第二,不弹不唱。第三,错误弹唱。对于歌曲的附点、休止等节奏视而不见,出现大量的错音伴奏,弹唱不流畅,经常停顿,破坏旋律的美感;第四,简单弹唱。在教唱过程中右手始终是单手旋律弹唱,左手的伴奏也始终只用一个和弦且是单一的伴奏型。

从总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达不到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要求,这是以后高校有待改进的地方和笔者有待研究的地方。

(二)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儿歌弹唱力普遍不高的原因

1、学生生源存在的问题

在王新乐的《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李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浅谈》等相关论文中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儿歌弹唱现状的原因分析中认为,“由于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涉及的学科众多,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对象则是面向全体高考学生的,录取时,只在基础文化素质上有高要求,对其音乐特长没有特别门槛。大多学生进校时都不会用正确发声方法唱歌,从没碰触过钢琴。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表演创造能力会相对薄弱许多。所以,进入本科院校后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在儿歌弹奏方面还是要从头学起”。所以生源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2、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李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浅谈》和王辛的《学前教育专业自弹自唱个性化培养的改革创新研究》等相关论文中对教师的结构进行研究,认为教师队伍结构单一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国教师队伍的培养主要来自于高等师范院校,这些教师具有很强的师范性、较高的学术性,有着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和专业学术水平,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但是缺乏“双师型’、“复合型”教师”。

从相关研究中归纳出:高校教师结构的单一,教师只熟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而不能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学前教育发展方向。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综合化,如果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特点和内涵把握不够的势必给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一些影响,造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不足。

3、教学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张海波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研究》,王琳、黄晓敏在《学前音乐教育在实施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苏立在《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步社民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等研究中已经意识到幼儿园课程的综合化己经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在游怡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等研究中意识到到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有着更高水平的要求。但是学校还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在学科编排和课堂设计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课时安排较少,而且全部为大班上课,学生个别辅导少,导致整体进步较慢,同时在教学中教材疏离幼儿歌曲。二是由于专业目标定位不明确,以学科为中心,偏重单一技巧,导致音乐课程的设置所占比例少。由于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质,不能像音乐专业的学生一样,有大量时间进行音乐专业技能训练。这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音乐素质不能满足幼儿园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要求。三是很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效仿主义”明显,模仿音乐专业院校或是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将声乐、钢琴、舞蹈、乐理、欣赏等学科分科细化,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模式用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身上,不自觉地就陷入追求音乐技能高低的误区。没有考虑学生平均音乐水平,出现难以弥补的水平“断层”,导致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只是将音乐学某领域根据自身兴趣所向进行学习,没有较强音乐综合能力,更别说将音乐学科与学前教育其他学科相渗透融合;没有实现学前音乐课程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法跨学科融合,实用性不强,缺乏应用性,背离幼儿园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从目前的相关研究中归纳出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不足,具体还有其他的原因有待笔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完善。

二、学前教育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对策的综述

(一)总述

根据何志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等相关研究,总结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主要集中在认知、兴趣、自信心、意志等方面。提出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首先,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特点。其次,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高校应以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为原则,提高音乐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科学构建学科体系,注重教学实践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素质,从而稳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最终满足新时期下社会对新型幼儿教师的客观需求。

(二)分述 在综合赵沧海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实践研究》、洪如彬的《谈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姚娜的《如何提高学前教育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等的相关研究都对学前教育学生如何提高儿歌演唱能力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打好声乐基础是演唱幼儿歌曲的前提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止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良好的歌唱习惯,掌握止确的呼吸方法。要求声音自然圆润、连贯流畅、声区统一,叶字清晰,能较完整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意境。培养学生具备基木的声乐艺术的理解能力、范唱能力及艺术表现力,并能运用这些所掌握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基木技能技巧去指导幼儿正确、规范和科学的发声与歌唱。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是演唱幼儿歌曲的前提。

二、教师要突出教学示范性、专业性,加强歌曲弹唱的教学与练习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综合性特点,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技能只是初级水平。自弹自唱技能中“唱”为重点,但是“弹”却为难点,因此弹唱技能的学习安排在键盘课的教学计划中后期进行。教师在教授自弹自唱技能时应注意教学示范性。当学生的键盘技能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只是讲解乐曲的弹奏重点和难点,往往忽略了范奏。而在讲授自弹自唱时,最重要的首先是教师自弹自唱的示范。键盘教学进行到中后期时,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学习简单乐曲的曲谱、节奏,但是也形成了独奏模式。教师良好的自弹自唱示范,能够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在示范时教师要体现出儿童歌曲弹唱时的唱法、表情,弹琴时眼睛与学生的交流等,引领学生进入幼儿歌唱教学的氛围。在这个基础上,再从专业角度教授弹唱技巧,效果会更好。另外,学前教育专业键盘课的最终目标是伴奏与弹唱,因此在保证基础训练的前提下,应该与音乐专业的键盘课有所区别,大力度加强歌曲弹唱的练习。

三、重视学生对幼儿歌曲伴奏技能地掌握和运用

幼儿歌曲配上和弦伴奏后,音响效果由单声部变为多声部,听觉效果则由平而感变为立体感。于是,音乐形象更为丰满,从而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为幼儿歌曲选配和弦的方法:(1)为幼儿歌曲伴奏选配和弦前一定要分析和明确歌曲旋律的调式调性、结构、节奏、节拍等;(2)要根据歌曲旋律音选配和弦;(3)处理好弦音与和弦外音;(1)安排和弦的连接;(5)处理好和声功能地进行:(6)处理好歌曲的终止式等。

四、强化对幼儿歌曲自弹自唱的综合实践

幼儿歌曲自弹自唱是实用性、综合性很强的一项技能,在幼儿园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中被广泛应用。自弹自唱必须具备基木的钢琴弹奏技术、歌曲伴奏的和声编配技能和声乐演唱技巧,这是幼儿歌曲弹唱的前提条件。示范曲、配弹曲和自配曲都要附有歌词,在弹奏过程中必须始终与歌唱相结合,既一边弹一边唱。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实现歌唱、音乐理论知识与钢琴弹奏的综合性训练。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的培养有待笔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结合实际分析。

参考文献

[1]徐丹妮.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中职业教育,2011(2). [2]胡鹏,余艳.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培养[J].音乐时 空. 2013. [3]邹杰群,翁云晓.高职幼教专业音乐能力素养培养—谈歌曲即兴 弹唱技能方法训练[J].田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2. [4]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洁动—歌唱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马拉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培养的探索[J].北方音乐. 2012,(04). [6]蒋艳琦.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旧[D].长春:东北 [7]张天乐.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J].现代幼教,2007(04). [8]倪添文.浅谈学前教育自弹自唱教学中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范[J].教学实践与管理,2010年. [9]王新乐《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表达能力》

[10]李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浅谈[J].文化教育. [11]王辛.学前教育专业自弹自唱个性化培养的改革创新研究[J].北方音乐,2014(05). [12]张海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研究[J].学科教育,2011,6. [13]王琳、黄晓敏.学前音乐教育在实施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教育战线. [14]苏立.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J].读与写,2008,10. [15]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 [16] 方涛.大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7]张玲.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问题的研究[D].西南大学. [18]赵沧海.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实践研究[J].文化教育. [19]洪如彬.谈幼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J].教学探讨,2011(07). [20]姚娜.如何提高学前教育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J].新课程,2011.

第四篇: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素质

在大力推进小学音乐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使他们在亲身参与实践中体验成功的镛趣。我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 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玩与学的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乐于表现。对小学生来说,技能往往在“玩”中产生。“玩得开心”并“玩出新花样”是学生永无止境的追求。如果脱离学生实际 生活的“玩”,就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技能发展就是空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多一点“玩”就多一点兴趣,其发展就多一份质量保证。因此,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重要。在教学歌曲《跳柴歌》时,我先让学生了解竹子。并知道它的作用,再一起“玩”竹子,用筷子做节奏游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再听着《跳柴歌》的背景音乐玩竹竿,跳起竹竿舞„„学生们在这种“玩”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并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知。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开心愉快地上完这节课。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注重创作的成果。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让学生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与成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儿童创造力发展首先是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由易到难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唱歌曲《动物说话》时,我启发学生展开想像,根据这首歌的曲调创编歌词,字数与原歌曲尽量相近,我举例“小鸡说话叽叽叽”,有的学生将歌词改为“小猫说话喵喵喵”等。其次,让学生自制乐器、自编节奏。我要求学生用饮料瓶、沙子、竹板等制作打击乐器,并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上课时击打自制“乐器”,体验打击乐的自由开放的节奏。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音乐是流动的。几个音符通过不同的组合,带给我们缤纷斑斓的听觉享受。小学生自编旋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可以根据教师给他们的调式音来创编旋律;也可以按时值随心所欲创编旋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令人兴奋的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公正、科学、创新的评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三、营造意境,运用激励性的“课前语

情境教学是要求将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借助情 境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从而将唱歌、欣赏、活动的训练融合在具体生活的音乐情境中,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使他们既掌握了音乐的技能、技巧,又发展了在音乐表现上的能力。教师将音乐教学模式情境化,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很大的快乐,而且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真谛。音乐教学的情境化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美的属性,并且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精神的愉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这也正是我们音乐教学一直不断追求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每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既是音乐审美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音乐审美活动以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为起点,因此,在审美感知中我们必须带有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保证情感的积累处于一种清醒的、有章程的状态。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从“德导”到“育导”。成功的导课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上。为此,每次上课预备铃声响后。我总是让学生齐声背诵一句“激励语”。例如,“我的歌声真动听”“今天我真棒”“音乐是我的好朋友”等等。这样一来,学生一开始就自己树立了信心及对音乐课的兴趣,再加上老师的话语:“今天你们表现得真不错”“老师真喜欢你们的歌声”使学生获得了双向的激励,形成了融洽、和谐、民主的气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使他们感到能上好音乐课。

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也必须具有综合素质,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学校是学生聚集的地方,教师要具备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具有指导学生交际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观察不同的学生在交际方式上的差异,然后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可以利用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逐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展现出自己灵活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充分地利用教材,灵活地使用教材。教师还要在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中体现出自身的风格和特征,以此展示出自己良好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此外,在“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中,在课 堂上出现“乱堂”的现象时,教师需要有良好的掌控课堂的能力,要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样的教学目 标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 “收得拢”,进而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以上只是我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音乐教学的一点粗浅体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坚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重视音乐教学方法,重视音乐创造思维,我们就能让学生充分体验 成功的乐趣,扎扎实实地养成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

第五篇: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提高学生素质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音乐教学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艺术素质教育。正如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因此,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我们在实践中探讨的问题。

一、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当今世界已经走进民主、自由、开放的时代,资讯发达、交通便捷、多民族文化相互冲击和影响,形成了大的文化交流圈。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音乐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多元文化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1 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包含着许多含义,在新课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德育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马雅可夫斯基也说过:“无论是诗,无论是歌,都是炸弹和旗帜。”可见,歌曲有它特有的德育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善于抓住歌曲的主題思想和音乐形象。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建立明确良好的音乐形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富有情感的声音再现这一音乐形象。如<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首歌曲,首先让学生了解歌词的大意,歌词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祖国秀丽风光图,然后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在这美丽的家园里是多么幸福。

从以上可以看出歌曲的音乐形象是词曲的综合艺术形象,只有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才能渗透德育,准确表现歌曲的情感。才能使唱歌教学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2 弘扬民族音乐

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继承者,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延续也要依靠他们,因此必须大力宣传民族音乐,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要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他们唇齿相依,共同为建造祖国的明天而努力,由此可让学生欣赏最常见的几个民族的歌舞:壮乡的刘三姐、吉林的朝鲜族舞、内蒙的蒙古族舞、新疆的维吾尔族歌舞、西藏的藏族歌舞等,这些民族歌舞特点鲜明:刘三姐的山歌甜美,寓意深刻、比喻形象;朝鲜族的舞蹈柔美;蒙古族的歌舞粗犷、刚劲、有力,犹如骏马奔腾;新疆的歌舞多姿多彩、欢快奔放;西藏的歌舞表演身体常前倾,似有重物扛在肩上。通过在教学中进行上述的引导与点拨,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了优秀的民族音乐,加深了印象。

其次是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我们民族的乐器比西洋乐器的种类还要多,分有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可让学生了解最常见的乐器如琵琶、二胡等的特点及在民族乐队中的地位。在教学中通过欣赏各乐器所演奏的曲子,如:唢呐独奏曲《打枣》,用唢呐模仿孩子的欢笑声、说话声。它那丰富的表现力,仿佛让学生们看到有趣、欢快的打枣画面;又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它那苍凉、哀怨的音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穷苦和对旧社会的控诉等等。通过欣赏,加深对乐器表现手法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民族的乐器在世界音乐领域的地位,也唤起一些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爱好,为继承发扬民族乐器起到推动作用。

最后是让学生学唱一些民歌。我们的民族歌曲非常优美,光听还不行,还要会唱,如壮族民歌《金樱花开阵阵香》,学生在会唱以后,懂得了一些壮族民歌的曲调特点,也知道了民歌来自民间生活。另外我还教学生唱一些别的民族的歌曲,如维吾尔族民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朝鲜族的《桔梗谣》等,这些歌曲都是优美动听的歌曲,使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各民族歌曲的不同特点,让民族歌曲能在流行歌曲盛行的今天,在学生的心目中占一定的位置。这样。在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能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3 融合西方音乐

好的音乐作品是不分国界的,让学生在学习本土音乐的同时,也要融西方优秀的音乐,这也是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做法。学生在学习西方音乐作品时,可以通过上网收集有关国家的一些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背景,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外国歌曲,感受音乐无穷的魅力。

4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新课程中,突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实现学科知识的综合。音乐教学中,不只是单纯地教授和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学到美术、语文、数学等相关知识。如教学《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在学生学会歌曲后,可以让学生用画笔画出祖国、家乡美丽的景色,把学生的美术知识运用其中;又如在学习《地球,我们共同的家》时可让学生收集各个国家的有关知识,指出它们分别分布在哪个洲,还可以拿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位置,这里又把地理知识融会在了里面。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学生体会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以上四方面的学习。可以使音乐教学更具多元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

音乐常常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音乐是听觉艺术,而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听觉让人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欣赏教学是培养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联想与想象能力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欣赏教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各种音乐语音及表演形式,以审美为核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唤起学生内心体验,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欣赏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获得与音乐作品相一致的内心体验,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得到心灵的净化,另外欣赏教学还应从音乐作品的背景中,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得到思想上的教育。如管弦乐合奏《森林与小鸟》和歌曲《绿阴》,首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是:美丽的森林,小鸟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孩子们在树林里游戏„„可以通过让学生想象那美丽的情景,使学生领会歌曲描写的意境,得到一种美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让学生听一些形象鲜明的音乐,尤其是接近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比较轻快活泼的音乐。如木琴独奏《我是人民小骑兵》,通过形象、生动的音乐,描写出小骑兵的精神面貌;又如《劳动最光荣》这首曲子从小教育学生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学生得到爱劳动的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还可以适当听一些器乐曲。如管弦乐合奏曲《溜冰圆舞曲》、钢琴独奏曲《跳绳》 等。这一类器乐曲的音乐形象都比较鲜明,这时只要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画面理解,对学生进行诱发联想的提问,学生会感到音乐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一种有趣味的活动图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赏具有故事情节的歌曲,如《老爷爷赶鹅》、《蜗牛与黄鹂鸟》,欢快的音乐、有趣的歌词,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便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从以上可以看出,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情趣培养的大好阵地。

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一改过去单一的“听”的学习形式,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1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创造能力蕴涵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之中。首先要明白在低年级中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人手的,在新课标里就提出要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如:学习《在动物园里》,老师先让学生理解动物园里有很多动物,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动物的特征,请学生模仿歌词,进行歌词创编,通过创编,学生既唱熟了歌曲,又能展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其次要让学生有充分创造、想象的空间。老师在上课时。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自己设计一些教学情景,要从欣赏、赞扬的角度出发,使学生保持创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在音乐教学中,给予学生多点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如,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多来咪》,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并且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的形式,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另外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顺带地学习音乐创作的方法。如,在小小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中,让学生通过边学习歌曲,边为歌曲编创故事情节。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学到了创编音乐剧的一些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较快的掌握了,这比教条式的传授更能使学生掌握和理解。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创造性的音乐学习,可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从而为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鉴于学生其他方面素质还处在相对幼稚的阶段,要求教师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慢慢地滋润学生们的心田。一切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做法,都是一定要避免的。

四、音乐教育与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音乐教育是对心灵的塑造、情感的培养、个性的发展。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时,人就会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充满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奋斗的自信和力量。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演奏、歌曲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比如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孤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无数个孩子和电影观众流下同情的泪。

五、音乐教育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高尚的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磅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

六、音乐教育与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会刺激神经系统,使感情发生变化,从而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在后续学习中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现今,许多学校的上下课铃声已由原先的单调铃声变为悦耳的名曲,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的文化氛围,这对师生的身心也大有裨益。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

七、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门艺术,音乐除了自身的美之外,其音律运动还可以引发人们种种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这一意义上讲,所有富于想象力的人都能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审美就是审美者反映审美对象、产生美感的活动。审美活动可以使人感到人的伟大,看到自己的才智,从而激发自信心、进取心和创新力。音乐审美活动还可以使人通过音乐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进而产生共鸣。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家认识到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经过美育熏陶的人不是完美的人。美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将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音乐教学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艺术素质教育。正如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创造性的音乐学习,可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从而为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鉴于学生其他方面素质还处在相对幼稚的阶段,要求教师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慢慢地滋润学生们的心田。一切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做法,都是一定要避免的。

上一篇:幼儿园健康多媒体教案下一篇:幼儿园岗位职责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