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个人贷款

2022-08-14

第一篇:互联网银行个人贷款

帆宇达 银行 培训 《互联网时代银行网点营销策略》[推荐]

互联网时代银行网点营销策略

课程背景:

近年来,随着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金融消费习惯的改变,客户对金融服务渠道.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更高.更全面的需求。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时代到来及同业竞争加剧使银行营销团队面临不同的困境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银行再单纯依靠网点数量增加.资产规模扩张等粗放的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严峻而复杂的外部环境,对网点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点负责人需要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来经营及管理网点,以实现预期利益。

以服务为基础,以营销为目标,以管理为核心,以风险为命脉的网点运营管理,是每个网点管理者和网点工作参与者必须掌握的合理运营理念。其中,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诠释网点经营结果的评估工具。 互联网时代的客户营销策略发生哪些转变? 如何建立以客户为核心的营销系统? 针对不同客户的营销策略及营销方法有哪些?

在本堂课程中,以飞利浦科特勒的营销理念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互联网时代的网点营销目标分解,客户的深入剖析以及网点营销策略的解读,帮学员建立完善的网点营销思维。

课程收益:

 思维转型:培养以客户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建立客户导向型营销思维

 客户识别:通过客户经营的“鱼塘理论”帮助学员从不同层面了解客户的分类与互联网时代的客户价值模型

 营销策略:学习并掌握三大类客户的16种不同营销策略,并能够根据网点的具体经营情况,进行营销策略的拆分与组合

 营销渠道:结合互联网营销思维,分别针对增量.流量.存量客户建立不同的营销入口与营销渠道

 营销系统:通过对营销活动的有效测评,帮助学员建立系统的营销认知,进而通过完善营销团队机制以及运用有效的营销工具实现营销系统的搭建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支行长、副行长、网点负责人、网点主任、营销条线人员 授课方法:实战讲授+案例研讨+情景互动+计划制定 课程特色:

实战:讲解剖析实战案例,情景带入更深刻,学习更容易 实践:课堂专项技能模拟,模拟实践更轻松,落实更简单 实操:课程结构环环相扣,系统记忆更简单,操作更方便

课程模型:

课程大纲:

导论:新常态下的银行服务营销发展趋势(1H) 第一讲、新常态下客户财富的变革 1.多元财富 2.理性财富 3.专业财富 4.个性财富 5.全球财富

第二讲、新常态下银行服务经济的变革 1.多元化服务 2.体验式服务 3.互联网服务

第三讲、新常态下银行网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细分市场带来的“窄门”效应 2.新常态的奶酪哲学应用 3.时势造“英雄”也造“狗熊”

第四讲、联网时代银行网点营销目标(2H)

一、网点营销的四大目标 1.品牌宣传 2.提升用户流量 3.增加用户资产 4.提升用户粘性 5.建立O2O互动

案例分析:某社区银行的经典营销方案

二、点、线.、面的营销思维塑造 1.营销活动为突破点 2.客户服务为动态线 3.规划为营销面

案例分析:某银行的营销规划

小组研讨:根据以上内容,研讨所在网点的营销定位以及营销启示

第五讲:互联网时代的客户有效识别及开拓渠道(3H)

一、从“鱼塘理论”了解你的客户关系 1.“鱼塘理论”的定义 2.从鱼塘理论看客户终身价值 3..互联网时代的客户价值模型

案例分析:从电子银行营销剖析两个网点的营销模式

小组研讨:根据鱼塘理论,分析网点的运营情况以及客户关系现状

二、三类客户的有效识别与分类 1.三类银行的客户定位 2.客户的三类价值模式 3.三大价值类型客户的关注点 4.三大价值类型客户对应三类销售模式

小组研讨:根据客户的三大价值模型,判断网点客户营销过程中的侧重点

三、互联网时代客户获得的有效途径 1.客户获得的三大渠道 2.三类渠道获得的三类客户 3.互联网+客户渠道建立模式

案例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拓客渠道与途径给我们的启示 课程小结与问题解答

第六讲:互联网时代三类客户的营销策略及方法(4H)

一、增量客户的营销策略及方法 1.网点外部动线管理及环境解析 2.增量客户的六大营销策略 1)路演营销 2)职团营销 3)公益营销 4)异业联盟

5)事件营销 6)微营销拓展

案例分析:六大营销策略经典案例分析

小组研讨:根据增量客户的营销策略及方法,设计网点增量客户营销组合

二、流量客户的营销策略及方法 1.网点内部动线管理及营销环境解析 2.流量客户的五大营销策略 1)厅堂营销 2)联动营销 3)目标营销 4)等候营销 5)微营销链接

案例分析:五大营销策略经典案例解析

小组研讨:以所在网点为核心,思考流量营销的具体营销策略

三、存量客户的营销策略及方法 1.存量客户的有效识别及客户细分 2.存量客户的五大营销策略 1)沙龙营销 2)兴趣营销 3)节日营销 4)事件营销 5)微营销渗透

案例分析:五大营销策略经典案例解析 4.粉丝经济的有效运用

小组研讨:根据网点实际情况,研讨存量客户的营销策略

第七讲:互联网时代网点营销系统搭建(2H)

一、网点营销效果评估 1.营销目标评估 2.营销成本评估 3.营销绩效评估

工具使用:网点营销活动效果评估表

二、网点营销系统的搭建 1.营销队伍的合理分工 2.营销制度的高效执行 3.营销工具的有效使用 4.营销系统的持续运营

案例分析:某银行网点的完善营销系统

小组研讨:根据以上启示和思路,研讨本网点的营销系统搭建步骤 课程小结与问题解答

第二篇: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优势

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各有优势

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互联网只是工具。互联网金融颠覆的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运行方式,而不是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在于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各有优势。

乐乐金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服务半径更广。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很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为消费者大幅度节约时间成本,可以满足一直被忽视的“长尾”群体的金融需求,大大提高客户覆盖率; 二是服务成本更低;三是客户体验更优;四是信息处理能力更强,互联网将金融主体的金融行为变得更有逻辑和更容易识别。比如,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互联网金融是以非常民主化的方式来生产和处理信息。就一个企业而言,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会和其他主体发生联系的,互联网通过多侧面来搜集这个企业的信息,将每一个主体产生的有限的信息拼接起来,从而全面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阿里金融实际就是运用了这个原理。五是资源配置效率更高。互联网金融本质更类似于一种直接融资方式,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供需完全匹配,就可以直接联系和交易,形成

“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在无金融媒介参与的情况下高效解决企业融资和个人投资渠道等对接问题。同时,在这种资源配置下,双方或多方可以同时进行,定价完全竞争,大幅提升资金效率,并带来社会福利最大化。

第三篇:利用互联网提升银行服务水平

以服务为重点的银行业来说,利用网络更能为顾客提供全面的服务。银行服务的最大特点是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

因此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顾客为寻求服务,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等待和奔波,基于互联网的实施则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顾客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不同的顾客不仅可以了解信息,还可以直接参与整个过程,最大限度满足顾客的个人需求。一方面银行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扩大服务市场范围,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可以加强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因此,要提升服务,银行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和顾客需求,将网络营销服务作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利用网络推出新型产品

利用网络优势提升银行服务,最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在现阶段主要有: 网上银行服务。网上银行以现有的银行业务为基础,利用Intemet技术以3A(Anytime,Anywhere,Anyway)方式为客户提供综合、安全、实时的自助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我国当前的市场发展阶段,网上银行主要被定位于新兴的低成本营销渠道来加以应用,因此,网上银行可提供的业务基本上取决于现有的银行业务范围。从表面看,电子银行只是增加了服务渠道而已,但实际上,通过搭建多渠道、一体化的电子金融服务平台,使银行实现了与客户随时随地的互动,通过收集客户信息,挖掘客户需求,设计高附加值、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大大提高银行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彻底改变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促使银行经营模式实现了由“从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革命性转变。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必然要求对银行经营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完善内部协调、沟通渠道,流程再造,才能保障客户自助式服务的成功进行。我国银行企业大都开展了这方面的业务,如中国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体系已经逐步形成包括企业网上银行、个人网上银行、95566客户服务中心在内的三大类产品架构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以个人网上银行为例。目前中行在全国范围内已有27家省级分行投产个人网上银行服务,为客户提供账户管理、网上外汇交易、银券通、银证转账、黄金宝、基金等投资理财服务。

此外,网上电子银行与传统银行服务相结合,还形成营业网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多渠道的综合服务界面和服务体系,顺应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市场需求。电话银行是一种与电话网络联网的银行电脑系统,客户通过音频电话拨通该系统,根据系统提示,对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选择,从而完成客户所选定的服务,最后电脑将处理结果通知用户。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客户热线。工商银行的“95588”、中国银行“95566”,这些集电话自动语音和人工座席等服务方式于一体的全国统一客户服务号码,让银行客户享受到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手机银行又称为“移动银行”,是利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办理有关银行业务的简称。作为一种结合了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手机银行不仅能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以便利、高效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已有和创新的服务。在具有网络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基础上,手机银行更加突出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的独特性,使它成为银行业一种更加便利、更具竞争性的服务方式。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网络技术不但能使银行为客户提供高效快速的服务产品,更能够通过网络优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包括三个方面:服务时空的个性化,在人们希望的时间和希望的地点得到服务;服务方式的个性化,能根据个人爱好或特色来进行服务;服务内容个性化,这种服务不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互联网可以在上述三个方面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中,银行与客户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以有限的产品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而网络营销中,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可以演变为一对一的关系,进而对千差万别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做出反应。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建立起一个可供客户参与的金融产品设计系统,并在各个加工设计单元中迅速传递需求信息。客户和银行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定制信息的交互式沟通,达到双向互动。银行按照客户给定的初始条件,以具有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特征的先进制造技术为支撑,立即将按模块化设计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组合,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产品的定制。这里,商业银行营销人员更多地扮演的是用户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新角色。

由于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差异,银行营销人员必须打破按需求类别对客源市场进行群体分割、积聚的传统细分方式,将市场细分到终极限度,即把每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客户视为一个细分市场,并将其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经由网络,不论是语音、电子邮件、移动通讯上网等多元化接口,商业银行都将直接接触到每一位客户,而对客户而言,可借此渠道与商业银行进行一对一的互动。这里,在工业化时代视为禁区的终极市场细分已成为现实。如,美国大通银行的客户细分是按照客户规模大小,与此相适应,在网站首页在中心位置上呈现了这样五类关系:个人、小企业、中型企业、大企业及富裕的个人和家族。实质就是大通银行的五类客户。

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通过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忠诚,企业应建立及管理好客户数据库系统。银行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数据库方式建立客户个人档案,以便在客户生涯的全过程中,持续追踪其需求的发展变化,为其提供终身化的定制服务。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在掌握客户资料方面有着先天的优越性。但是,银行还应该不断完善客户资料库,比如在设置银行账户时适当增加一些适应个性化营销的项目,并将这些客户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客户档案数据库。内容丰富的数据库,可以为银行提供一种强大的竞争优势,商业银行不仅可以据此设计出完全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所推出的某项业务,寻找出可能需要此项服务的群体或个人,进而发掘新客源。如信息化了的花旗银行的CRM软件系统,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职业、职位、偏好、交易行为、什么时候使用了他们的产品、交易时间有多久等等。统计分析资料,包括客户对银行的态度和评价、信用情况、潜在需求特征等。银行投入记录,包括银行与客户联系的方式、地点、时问,客户使用产品的情况等。数据库的基本资料不仅靠人工输入,它还在客户使用银行产品的过程中,自动被数据库记录下来,减少了信息调研所付出的人力资源。此外,客户管理系统还具有智能挖掘功能,它可以根据所储存的客户信息,综合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客户、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由于实现了数据化,这种分析和沟通相对于人的大脑来说,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这就为银行的营销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在花旗银行,它客户存第一笔款或者更早的时候,就成了客户管理系统中的一名客户了,顾客的一举一动都难逃它犀利的眼睛。顾客刷卡了、刷了多少次、取钱了、取了多少钱、贷款了、贷款做什么用了,甚至顾客三个月后想买什么,系统都一清二楚。每个客户都有一些消费习惯,这些习惯也会被客户管理系统捕捉到,并根据一点点蛛丝马迹,分析预测出顾客将来的消费倾向,以便及时跟进营销活动,选择合适的产品推荐给他。正如一位银行高管所说:“如果我们看到某个客户在分期付款购买汽车时很快就要付最后一笔款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客户的消费模式预测出这位客户很可能在六个月之内再购买一辆汽车。于是我们便可以及时准确并且抢先让这位客户知道,我们银行会有特别优惠的汽车贷款利率给他。我们马上便会寄去我们银行购买汽车分期付款的宣传品。”

流程再造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银行利用网络营销提供服务,决不是建一个网页和几个数据库的技术问题,而是对整个服务流程的考验。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应引入流程再造的思想。企业流程再造工程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巨大的改善,并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环境。公务员之家

银行在流程再造中,首先流程的设计应以客户为中心。在产品设计开发之初,组织营销或客户关系部门对客户体验和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并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明确产品发展的方向。在业务流程设计中,请专家和客户进行客户体验交流,使产品满足交易目的的同时能向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针对不同目标客户对产品进行不同的组合包装,按照目标客户特点,采取有差异化、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方案进行市场推广。

服务流程要以“流程”而不是以一个专业职能部门为中心进行设计。一个流程是一系列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完成的,体现于为顾客创造有益的服务。对流程运行不利的障碍将被铲除,职能部门的意义将被减弱,多余的部门及重叠的流程将被合并。

效率为先,改进后的流程要明显提高效率,消除浪费,缩短时间,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公司竞争力,降低整个流程的成本。美洲银行作为领先的网上金融服务供应商,拥有25万的长期网上用户。美洲银行在保护客户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了创新的在线解决方案。用户一旦登记注册,“我的美洲银行”就可以自动地将该用户现有的网上银行账户与美洲银行的账户进行集成,使客户可以把上百个不同机构的银行账户、投资账户、信用卡账户、贷款、抵押贷款集中在一起,访问集成的网上信息和金融规划工具,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对站点进行定制,获取根据个人情况定制的股票行情、市场数据和企业研究报告等。这种安全、准确、高效的服务流程是银行网上制胜的根本所在。

第四篇:商业银行“互联网+”转型研究

一、摘要

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那一年,余额宝、p2p、众筹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以井喷般的速度成长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也引起了传统银行业的思考。时至今日,数据表明,商业银行扩大资产规模、增加物理网点的粗放发展模式已不能再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环境,转型已成定局,而“互联网+银行”已大势所趋,成为新常态经济下银行发展的必然之路。本文先以数据展示当前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指出商业银行转型到“互联网+银行”的必需性,然后结合现今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各项业务的冲击,进行“互联网+银行”的转型探索,最后就转型中的商业银行的应尽之事,提出个人意见,以供参考。

二、商业银行向“互联网+银行”转型的必需性

首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68亿元,同比增长9.7%,但增速首次降至了个位数,较上年同期下降4.83%。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利润率和平均资本利润率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0.04%和1.58%。不良贷款方面,2014年新增不良贷款2504亿,同比上涨42.29%,创历史新高。而后,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同比少增3.08万亿元。那么,再让我们来看看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数据。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4年网贷成交量为2528亿元,是2013年的2.39倍,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分别达到了116万人和63万人,较2013年分别增长了364%和320%。在网络理财方面,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购买过网络理财产品的网民达到了7849万人,宝宝类理财产品规模突破了1.5万亿元。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网民渗透率达到61.3%。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的下滑、存款增量的减少虽不尽然都是被互联网金融侵蚀的,但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的确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并将“互联网+银行”的模式推向了趋势所在。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冲击

(一)支付业务

谈到支付业务方面的冲击,我们就不得不说第三方支付了,自2010年央行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定义为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飞速发展,日益壮大。第三方支付用担保交易、实名认证、数字证书、手机验证码、手机动态密码等多种方式为其交易安全性提供保障,并为客户提供更有个性、更人性化、更好客户体验的界面,加之实时到账和简单便捷的操作,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目前,第三方支付已有支付结算、收付款、转账汇款、代缴费用等多种功能,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功能和地位。

(二)存款业务

存款业务作为银行负债,起着银行收益杠杆的作用,是银行开展其他各项业务尤其是信贷业务的基础,也是银行利息收入主要部分净息差的重要源头。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前,因银行良好的信誉及存款利息的给付,银行存款是储户处置资金的最先选择。但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后尤其是余额宝的出现渐渐地打破了这一状况,余额宝一元起存,收益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甚至高于同期银行理财几个百分点,且与支付宝互通,可以随时进行支付和消费,这种种优势迅速吸引了众多客户,成为了广大客户进行资金处置的新选择,其上线5个月吸收金额就已突破1000亿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活期储蓄,开启了中国活期储蓄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货币基金市场的序幕。

(三)信贷业务

过往,银行因其极高的信誉、雄厚的财力和专门的技术,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成为社会贷款的首选。而现如今,网络贷款如p2p、阿里小贷、贷款交易撮合平台的不断涌现。网络贷款利用实名认证、社交大数据数据分析、消费大数据分析、搜索引擎大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精准授信,大大降低了授信成本,简化了授信流程,提高了授信效率,使得银行信贷业务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信用中介的地位已被动摇。

(四)投资理财业务

银行的投资理财业务种类繁多,有理财、保险、基金、贵金属等产品,且收益高于普通活期存款,是客户进行短期资金投资的重要选择,也是撑起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源泉。但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在线理财的出现使得客户选择发生了改变。在线理财刚出现时,收益较银行理财高出3-4个百分点,且能随存随取,没有时间空间限制,其种种优势使得银行的投资理财业务受到了分流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种种挑战与冲击,不得不使商业银行引起注意,进行经营模式转型,从传统经营模式向“互联网+银行”转变。

四、“互联网+银行”的转型探索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同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互联网+银行”并不是互联网跟银行业的简单相加,而是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打造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生态。商业银行由传统银行向“互联网+银行”转变,并不是要全盘摒弃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而是要充分利用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进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大致有以下几个路径可以选择。

(一)盈利模式转型: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化发展转变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主要取决于资产规模、网点数量、利率水平、经营效率以及资产资本质量,走着一条扩张资产规模的道路,虽然目前盈利水平很高,四个国有银行悉数位列全球银行排名前十,但这种模式是不长久的,不可持续的。首先,中国经济下行,增速进入中速增长通道,增速的下滑将降低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也会使银行提高对贷款的风险预期,提升不良贷款率,几种因素叠加会使得贷款增速有一个回落与降低。其次,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建立使得存贷利差的收窄慢慢变小,净息差收入不断缩水。最后,金融脱媒的进一步加强也会减少一部分社会融资需求,减少社会对银行的依靠。综上所述,银行的盈利模式必须由粗放型向“低资本消耗、低成本扩张、高风险溢价、高综合收益”的集约化转变。

(二)业务结构转型: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向个人零售、消费信贷、小微企业贷款侧重

1、支付中介与信用中介的功能弱化,金融脱媒即资产绕过银行而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配置的现象的加剧,商业银行必须向金融服务型银行转变。对公方面,我国企业正在朝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需要银行为其提供包括信贷融资、投资银行、现金管理、国际结算等一些列服务,商业银行可以进行整合,将其发展成供应链金融。而个人方面,富裕人群要作为把握的重点,为其提供信用卡、财富管理、私人银行、投资银行服务。加强金融服务的同时,商业银行也要转变思想观念,变过去以兜售产品为中心为以客户为中心,丰富理财投资产品种类,设计更加个性化的界面,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客户尊严,提升银行和客户的双重价值。

2、关于个人零售,发展消费信贷和移动支付是重中之重。银行支付中介的功能被互联支付弱化,但互联支付从长远看来会向移动支付转变,因此,商业银行要把握先机,重点发展移动支付。移动支付通过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无线通讯来完成货币价值转移,随着WIFI、HIFI的全社会普及,未来的移动支付将更加便捷。商业银行应深入学习NFC功能、闪付功能、二维码支付功能,重点研究发展短信支付,以抢占移动支付的先机。把消费信贷放在突出位置是考虑到未来国家经济增长会更多地依靠居民消费推动,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不断超前,消费信贷已成为一块巨大的蛋糕。发展消费信贷不能用传统的信贷模式来实现,而是应与互联网公司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其社交、搜索、消费大数据,加上银行自身的交易大数据进行授信及授信后的管理,腾讯的微众银行、阿里的网商银行都是值得借鉴的先例。 在商业银行贷款供不应求的状况下,风险偏好使得银行更愿意将钱贷给经营稳定,盈利能力强的大企业,从而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量在银行贷款中的占比极小,小微企业贷款长期被银行忽视,数据显示,大约有55%的中小企业和70%的个体户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中小企业将贷款方向转向民间,以高息取得民间借贷,大大降低了其利润。若银行能简化程序,重拾小微企业信贷,以其良好的声誉,一定能迅速取得小微企业的青睐,而授信及管理业并不是什么难事,商业银行可以与p2p网贷平台合作,以自身信誉为p2p平台担保,为p2p平台用户提供资金托管平台,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同时利用p2p平台的历史交易数据,筛选优质企业和个人进行授信,授信后,利用平台数据对贷款者的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持续性闭环监控。这样既降低了授信成本和不良贷款率,又让利给了贷款者,可谓一举两得。

(三)功能定位转型:发展混业经营

在今后,建设融投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银行,通过并购、重组、入股等多种手段做好综合银行的层次设计。综合银行在服务好国内社会的前提下,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人民币日益国际化的优势,参与全球资本配置,为跨国企业、本土的海外企业提供服务。

(四)渠道经营转型:物理网点与网络银行并举,两翼齐飞

根据国外银行的经验,多渠道的经营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增加营业收入。因此,商业银行要开展多渠道经营,将物理网点与网络渠道有机结合,物理网点与网络渠道不能是孤立的,而要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首先,停止盲目的网点扩张,撤并低效益、管理差的网点,集中人、财、物力进行精品网点建设,争取将所有对外营业网点都打造成银行的名片,以最专业、最亲切的形象面向大众、服务人民。

而网络渠道方面,可以建造一个“线上银行”,“线上银行”既是一种渠道,又是一种产品。线上银行可以嵌在商业银行官方网站中,为客户提供包括开户、转账结算、投资理财、信用贷款等全方位的银行业务服务。具体细分如下:

1、信息服务;基本功能,主要是起到宣传银行的作用,现有的官网信息推介,电子渠道产品宣传都属于此范畴。如信息查询功能,查询农行各种金融产品、理财信息,当前利率等。如客户告知功能,告诉客户如何开立账户、进行转账、防范网络安全等。如人工咨询功能,由在线银行员工为客户进行理财等相关问题解答。这部分功能可借鉴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

2、交流服务;为客户提供开户资料新建与更改,人像采集,实名认证,信用卡申请、贷款申请等服务。

3、交易服务;核心功能,如现有网银、掌银的功能。为客户提供转账汇款、代缴费用、按揭贷款、代理保险、贵金属买卖、证券买卖等各种服务,还可以为对公客户提供结算服务、国际业务、投资银行等。

4、网贷资金托管平台;这部分主要是与网贷公司合作,为网贷公司提供资金托管平台,杜绝网贷公司参与支付结算,为个人及小额贷款者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并从中抽取佣金。这部分功能可参考民生银行的网络交易平台资金托管系统。

5、小微信贷;为客户提供购物旅行等个人消费贷款服务,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名认证制度,银行交易大数据技术进行信用评级,发放贷款。这部分可参考微众银行与网商银行。

6、不良资产处置平台;通过平台发布银行或客户不良资产、不良债权标的,然后依托平台资源寻找清收公司或买家,完成不良资产的处置。这部分功能可参考包之网、青苔债管家。

7、电商平台;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用户粘性,辅之以强力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良好的信誉,建立区别于阿里、京东等传统商品销售电商平台,以金融服务为核心的电商平台。如农行的e购天街,它被镶嵌在农行掌上银行中,将实体商品与理财、基金、证券共同展现给客户,今后可将订单融资、消费贷款等无缝融合,发展成供应链金融,突出自己的特色。在做大做强后还可以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机统一,将采购、消费、销售、融资融合,形成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

五、“互联网+银行”转型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商业银行现今的许多业务信息系统由于搭建早,受制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认知水平,界面僵硬不友好、结构复杂又繁琐、功能单

一、可操作性不强。对这类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由于难度大,时间长,只能在原有架构上进行小修小补,难以实现质的突破。而这已经难以适应银行IT框架目前对于数据识别、建立、分析、计算和共享的要求,使得银行大数据分析的效果大打折扣,发挥不出自身大数据优势。所以,开发建立数据来源广、信息覆盖全、收集分析数据便利、操作界面人性的新系统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基本任务。

(二)注重挖掘数据价值,整合内外大数据

商业银行内部的数据分散在各种信息业务系统中,而目前商业银行的各业务信息系统各自为战,分散地行使着自身的功能,犹如散落的拼图简单地堆砌,完全无法交互互联,数据仓库的建设也只停留在设想层面,浪费了自身大量的交易数据。而商业银行的决策却总是着眼于结构化的内部数据,对于外部数据如搜索数据、社交数据、消费数据等,则认为是松散的、不科学的、不安全的,而基本没有作为商业银行决策的依据,整合分析内外部数据,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思想还属空白。所以,转变思想,从内部数据开始整合互联,从外部数据挖掘价值,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三)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传统的银行从业人员都是专业的金融人才,他们精于计算,能营销,善运作资金,但对于收集统计数据,设计程序,开发系统却无能为力。但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的新型“互联网+银行”却亟需这样的人才出现,所以在人才队伍建设时,要对以往的金融人才进行计算机培训,而新晋招聘的人才则可以多想理工科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倾斜,以此来充实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向“互联网+银行”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六、结语

新常态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机遇,新时期下的商业银行不能再故步自封,而要主动求变,学习借鉴互联网金融,寻求差异化发展,充分把握大数据、云计算的优势,向“互联网+银行”的新模式迈进!

(由于时间紧迫,文章只是出了初稿,目录、文献综述等还未添加,望海涵,加之自身水平有限,文章思想还不成熟,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第五篇:银行业发力互联网金融

2013年12月11日,兴业银行宣布该行“银银平台”理财门户全新升级,并推出互联网理财品牌—“钱大掌柜”,这是继2007年该行在国内率先推出银银合作品牌“银银平台”之后,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又一重要布局。

此次是兴业银行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战略部署之一,将理财门户从一个功能性概念升级为“钱大掌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二是开发流动性辅助产品。明年计划开展一些与流动性二级市场相关的业务。 三是建立网上经纪人队伍。由网上经纪人(或称网上销售经理)在网上直接进行产品营销、业务办理,把原来银行柜台传统人性化的服务搬到互联网上。

四是大力开展品牌建设推广工作。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是全球瞩目的大事,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金融管制的放松。而全球主要经济体每一次重要的体制变革,往往伴随着重大的金融创新。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值互联网金融潮流兴起,在传统金融部门和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将发生深刻变革。

上一篇: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下一篇:活力团支部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