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发展

2024-05-05

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发展(共6篇)

篇1: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发展

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分析

摘 要:随着消费金融门槛的放宽,互联网金融依靠技术和数据优势大举抢占市场,并取得了斐然的业绩,“互联网+消费金融”在体现强大活力的同时,也对传统银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客观来看,传统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作用很难被替代,传统银行应转变发展理念,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为客户量身打造“最优融资方案”树立在消费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关键词: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最优融资方案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 9 万亿元,预计 2019 年将超过 37 万亿元。国家将开放消费金融市场和鼓励产品创新作为撬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在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大量涌入消费金融市场,凭借各自的技术和数据优势为用户提供快捷、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花呗”、“微粒贷”等消费信贷产品上线不到 1 个月,用户就已突破百万人,这不但显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强大活力,而且对传统银行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一)降低了资金在供需两端流通的成本

首先,降低获客成本。借助于互联网渠道的传播和扩散优势,互联网金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银行主要以人工获客为主的方式,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综合应用平台或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实现批量获客和精准营销客户,同时获得资金供求两端客户,节省时间、资金和人工成本。其次,优化资金融通环节。为“短、小、频、急”的零售业务设计标准化产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风险审批模型,实现机器自动批量审批和客户筛选,通过电子化、规模化、流水化作业,提高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服务成本。最后,减少交易成本。相较于传统网点,互联网渠道的边际交易成本几乎为零。随着人脸识别、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应用,物理网点的作用正在被电子终端所取代,客户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申请、提款、交易等操作,并通过社交网络等线上方式进行催收。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控制风险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数据采集能力和挖掘能力较之前有了巨大的进步,这极大地扩展了申请人信息的采集范围,信息来源不只局限于传统的征信数据,而且包括借贷人的行为方式、社交、兴趣爱好等非结构化数据。庞大的、碎片的、种类繁多的信息全面、动态地反映了客户的信用和履约能力,而且互联网金融企业可通过网络人际爬虫等技术,整合借款人人际关系信息,对借款人资质进行交叉核验,以蚂蚁金服为首的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已基于客户行为数据建立了个人征信体系。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借助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大数据风控模型,不但可以在贷款申请时对客户进行审核,而且可以对客户在还款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控,强化贷后管理,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提前干预。由于所涉及的数据极为丰富,借款人基本没有造假的可能,大数据技术基本上解决了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使放款机构较为准确地甄别借款人资质。

(三)融资需求与场景相结合

由于专业化和集约化的需要,金融业逐渐从商业场景中独立,借贷业务主要在银行网点完成,无法和商业场景联接。客户在商业场景中产生融资需求后,必须去银行网点融资后才能回到商业场景完成交易,这不但增加了交易流程,而且银行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对客户需求进行核实和调查。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企业将商业模块和金融模块对接,一方面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将资金支付给卖方,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掌握借款人真实的借贷资金用途,降低了客户挪用资金和过度授信的风险,减少了调查和核实成本,提高了客户体验;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可以将海量“场景”客户转化为金融客户,增加客户黏性,使金融和商业平台实现良性互动。以支付宝为例,2015 年“双十一”促销活动当天,“花呗”交易 6048万笔,其中超过 60%的用户过去没有接触过消费金融。与此同时,“花呗”促进了中低消费用户在淘宝平台的消费,据淘宝网统计,月均网购支付金额1000 元以下的用户在用了“花呗”后,月均交易金额提升了 50%以上。

(四)挖掘长尾客户价值

出于成本、技术和风险的考虑,传统银行主要面对中高端客户,针对学生、农民、城市低收入者等低端客户的融资服务缺失,众多长尾客户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服务,而金融机构对长尾客户的议价能力远高于中高端客户。鉴于渠道触达、数据搜集和分析以及技术上的优势,传统银行所忽略的海量长尾恰恰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典型客户。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创新,使过去长期困扰我国贫困地区和低收入群体获取金融服务的高成本和规模不经济问题得到根本缓解。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央行征信数据覆盖人口仅有 8 亿 人,另外缺少征信数据的 6 亿人以长尾客户为主,互联网金融通过收集和挖掘客户行为的大数据建立征信体系,有效缓解了长尾客户征信缺失的问题,提升了消费金融的包容性和普惠性。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信贷模式的改变

(一)以移动终端代替物理网点

随着网银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的建立,消费金融的主要服务载体由物理网点向虚拟媒介转变,服务方式呈现线上化、移动化和社交化的特征。客户可以通过手机 APP 和电脑客户端等随时随地获取服务,不再囿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金融机构的前台无限贴近客户,为客户提供无形的服务,并打造贴身的“金融服务管家”。作为互联网银行的代表,微众银行通过 QQ 钱包和微信钱包线上发放贷款,上线一年来,其主推的小额信贷产品“微粒贷”,已累计发放贷款超过 400 亿元,主动授信客户超过 3000 万人。

(二)以数据化运营代替粗放式管理数字化运营是以海量数据收集、存储以及数据挖掘和应用为核心,以精准、细分和精细化为特点的运营模式。金融业已经进入“数据为王”的时代,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提炼核心信息,分析客户群体和行为,为金融机构在客户管理、产品研发、渠道拓展、流程优化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撑;科学监控各流程环节,对不合理流程进行改造;建立经营行为与效果的关系模型,不断调整经营行为达到最优的经营效果。例如,意大利 Uni Credit 集团的手机钱包在后台运营着近1000 个应用,通过搜集、存储和分析海量的客户数据,可以对各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事件排查,客户事件发生率降低了40%,处理时间降低了 70%以上。

以金融机构为中心变为以客户为中心。随着以Zopa 和 Lending Club 为代表的 P2P平台的出现,金融脱媒的趋势更加明显。金融机构已经由经营产品转变为经营客户,以客户为中心已成为其经营的重要目标。一是服务前端无限“贴近”客户,为用户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金融机构由被动获取需求变为主动融入生活场景,通过社交互动、嵌入购物场景、推出优惠活动等手段,实现多维度服务,提高客户使用频率,增加客户黏性。二是为客户提供特色化服务。传统银行仅对高端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小而美”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对客户类型进一步细分,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偏好,为其提供专属金融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客户忠诚度;利用社交、购物和金融平台,在各自领域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和特色化服务。三是为客户提供附加服务。互联网金融通过汇聚流量和积累数据,对客户行为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为商户提供咨询服务、产品推广、财务管理等服务,通过客户交易信息分析客户人群和行为,为商户提供潜在目标客户,针对不同客户推出优惠活动,提高商户精准 营销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消费者偏好推送相应产品,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产品。

三、传统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作用难以替代

(一)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虽然来势汹汹,但在实际运营中,互联网金融很难取代银行在消费金融中的地位。一是贷款对象限制。互联网金融主要是要依靠客户的线上数据进行风险控制,所以要求客户不但是平台会员,而且还要积累模型分析所必须的数据。对于客户的线下信息或是其他平台的数据,单个互联网金融机构无法收集和核实。二是贷款利率较高。相对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由于缺少存款功能,自有资金很难满足大量融资需求,资金来源有限且成本较高。以一年期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为例,在4.35%的基准利率下,银行平均利率大致在9%,而互联网金融的利率普遍在15%以上,这使得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将首先选择银行贷款。三是产品单一。互联网金融更倾向于利用掌握的数据资源为客户提供一款或两款标准化的产品,这虽然提高了审批效率和降低了成本,对于用户来说并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二)传统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力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传统银行要“化繁为简”,不应定位为客户提供单一的产品,而是根据客户需求和条件,为客户量身打造“最优的融资方案”,即发挥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综合优势,打通线上和线下渠道,全面收集客户信息,利用机器学习为客户寻找最优的产品组合。银行要实现这一定位,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

1.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挖掘客户信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甄别、定价和控制的能力,而金融机构的风险甄别能力,归根到底是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能力。虽然互联网金融具有海量的客户交易和社交信息,但银行也掌握着重要的客户信息。一是资产信息,作为消费金融的主体,中低收入者的大部分资产都与银行有关。银行通过对存款、理财、房贷、车贷等信息的分析,可以大致了解其资产情况。二是个人信息,银行可通过信用卡、房贷等业务,收集客户学历、家庭成员、家庭住址等信息。三是收入信息,通过工资卡的流水可以核实用户的收入,推断其还款能力。四是工作单位信息,通过代发工资业务和每月缴纳医保信息,可以确定客户的工作单位,同时核实用户的收入信息。五是消费信息,根据银联和银行 pos 刷卡信息,可以分析用户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挖掘用户消费需求。同时,银行还可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电子商务平台、公积金中心等政府部门合作,在完善客户信息的同时,从多维度对客户信息进行交叉核验,建立借款人“画像”,降低信息的不对称。

2.充分发挥线下业务优势。由于互联网金融大多依赖互联网渠道,缺少物理网点和人员,所以大多只能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信用贷款,无法为客户办理抵押、质押等相对复杂的贷款业务,而抵质押贷款不但风险和利率都要远低于信用贷款,而且可以大幅提高客户的可贷金额,通过与信用贷款相结合,可以更大范围地覆盖客户的融资需求。银行应将线下业务与线上渠道实现对接,客户仅需要线上申请和授权后,银行即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并代办抵质押手续,同时通过押品系统随时监控押品价值,进而控制客户授信额度,控制风险。

3.通过机器学习建立最优的解决方案。随着竞争不断深入,金融机构分工将更加专业和细化,而客户没有耐心也没有精力去了解每款产品。在这一趋势下,银行各部门应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利用掌握的数据资源,建立客户管理模型,通过后台强大的筛选和整合系统,为客户选择最优的贷款方案。客户管理模型主要由四个子模型组成,分别是:营销模型、申请模型、定价模型和贷后管理模型。营销模型可以精确筛选客户群体,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成功率。申请模型是根据客户表现,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评分。普通信用评分模型主要是针对单一的信贷产品的,这里的申请模型是考虑客户收入、资产、负债等综合信息,综合管理客户的授信额度。定价模型需要考虑资金成本、风险损失、客户贡献率等方面因素,为客户提供抵质押和信用贷款组合定价。最后,贷后管理模型根据客户的还款行为,制定贷后管理方案。

4.建立场景支付渠道。消费金融最终要为客户的消费行为服务,银行必须为客户打造场景支付渠道,才能保持账户活性,避免资金向第三方平台搬家。传统银行应“取长补短”,不但要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保持必要的“流量”和“入口”,提高客户线上支付体验,而且更重要的是发挥线下渠道优势,拓展线下支付场景。一是推动“手机钱包”。将银行卡与手机卡绑定,通过必要的安全验证后,在线下支付场景客户只需将手机靠近POS 机即可完成支付。二是实现“多卡合一”。与线下商户展开合作,客户只需办理一张银行卡,就能在消费时享受多家商场的会员服务,特别是为 45 岁以上的客户设计专属银行卡,为其提供健康咨询、子女教育等附加增值服务。三是开展促销活动。与商家定期开展优惠促销活动,增加客户黏性。

四、总结

互联网金融虽然在消费金融领域对传统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其本质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资源组合方式,摆脱原有技术、风险、渠道等限制,使消费金融扩展到应该但之前不能触及的领域,在金融领域实现帕累托改善。传统金融制度、体制和市场基础越不发达,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越是“颠覆性”的,但随着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网金 融爆发式增长的制度基础将逐渐削弱,互联网金融将更多的回归于与传统金融体系互补的作用。

未来,各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市场中的定位将逐渐清晰。大型银行主要为评分超过 650 分以上的客户服务,Lend-ing club 等 p2p平台主要为得分在 600 分-720 分的客户服务,Spring leaf 等小贷公司主要针对 500 分-700 分的客户,而小于 500 分的客户只能求助于Zest Finance、Thinkfinance 等大数据互联网公司。随着竞争的不断深入,不但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将实现“无缝”互补,互联网金融内部各机构服务的客户层次也将更加明确和清晰。金融机构要进行业务转型升级,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多元化开拓利润增长点。要转变以前的业务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使得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同时加强业务创新,积极探索开展资金业务,定制适合本机构特色的理财产品,不断提高资金收益率。学习其他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及转型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多层次的银行代理业务,如汇兑结算业务、证券代理业务,进而吸引多元化、高质量的客户群体,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提高风险防范规划,完善市场利率定价机制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加大,这就会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金融机构应该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检测、风险处理和风险评估四个方面,来积极应对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为了保持经济效益,可能会增加高风险,高收益资产配置,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就必须运用或者开发适合自身的风险评估工具,明晰风险偏好,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利率市场化实现以后,金融机构拥有了自主定价权,这也就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机构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完善定价标准体系,将定价标准更加精细化,充分将客户群体细化,提高差别化管理能力,丰富存款利率体系。

(二)实行差异化战略,金融机构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空间

中小型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受到巨大冲击,资金成本上升压力较大,无法满足大型客户融资规模的要求,因此只有实施差异化战略,找准定位,细分市场和客户群体,将经营重心转到有长期借贷往来的优质客户和中小客户上,增强自身综合实力,才能在巨大的压力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对于中农工建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资金成本压力较小,信贷规模大,资金管理水平高,可以重点选择辖区内大型企业客户、重点项目。

(三)金融机构要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金融机构的盈利都是围绕客户而展开的,各项经营目标需要优质的服务来实现,金融机构在进行价格竞争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产品服务的竞争,必须要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办事效率与服务质量,来提高客户黏性。金融机构可以发挥人缘地缘等有利优势,制定出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比如对拆迁或者征地补偿户,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出理财规划方案。金融机构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经营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舒适、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最终提升金融机构的自身竞争力达到双赢目的。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不确定性加剧,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金融机构要摒弃之前对人才要求不高、人才保障制度缺失的旧观念,要严格按照人员资质和专业能力选拔人才,大力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带来的利率风险和收益风险在经营活动中日益显现,高素质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不但能够通过复杂的管理技术和工具转移利率风险,还能通过先进的利率管理手段来提高金融机构的收益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培育既有金融专业知识由懂风险管理的人才,成为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经之路。

邦帮堂

篇2: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发展

当前,国内经济进入“调结构、稳增长”的新常态,银行业经营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在2015年,互联网金融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浪淘沙过后,唯有实力雄厚、合规经营、又不断顺应时代创新以谋发展的平台才能成为行业砥柱。其中,坚持走差异化经营道路的平安银行,通过经营理念和文化的转变、产品和服务模式的专业创新、管理和生产组织机制的变革,提高银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实现各项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早在2014年,平安银行就确立了“做互联网时代的新金融”战略,并将“互联网金融”作为该行潜心打造的四大业务特色之一。该行将技术创新和有效服务新经济深度结合,开发新技术下的金融服务模式,借助新技术升级来完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有效满足新经济业态的新需求。同时,顺应国家“互联网+”战略的要求,平安银行致力于推动“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产业金融生态圈”的同步发展,目前已经构建了“橙e网”、“平安口袋银行”、“平安橙子”、“行e通”、“金橙俱乐部”等面向公司、零售、同业、投行四大客户群体的互联网门户,形成强大的互联网金融线上服务能力。

因此,本文基于顶层设计思想,运用SWORT分析,波特钻石模型等方法,对平安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分析。

2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理论研究

2.1顶层设计理论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顶层设计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二是整体关联性,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三是实际可操作性,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表述简洁明确,设计成果具备实践可行性,因此顶层设计成果应是可实施、可操作的。因此,“顶层设计”思想对指导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2互联网思维理论

当前,以商业银行为落脚点,结合其经营特点与现有人士观点,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其商业思维与互联网结合已经成为潮流趋势,它既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使用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方法,同时还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应嵌入商业银行文化的意识形态。我们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对互联网思维进行阐述。

第一,用户思维。用户思维不同于传统的客户思维,传统的客户思维仅仅依照客户的需求将产品的销售作为最终目的,互联网正是要颠覆这种思维,当传统企业进军互联网的时候,虽然将产品出售给客户仍是主要目的,但需要更加明晰谁是你的用户,用户的定义是能够为其长期提供一种服务,长期让其感知你的存在且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

第二,大数据思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要求快速的反应和精细的管理,急需借助对数据的分析来进行科学决策,催生了对大数据开发的需求,大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方法。

第三,跨界思维。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使行业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以本行业论本行业的思维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对于传统行业,产品免费可以通过跨界效应来实现,所有善于融合创新的传统企业,都可以通过跨界思维,抓住用户的真正需求,快速积累海量用户而成功转型,第四,迭代思维。事物经过几次迭代之后往往会蜕变成新的事物,在互联网时代运用该方法被称为迭代思维,迭代思维的真正内涵是升华,是积累、总结,是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过程,每一次迭代是站在新的起点上的再开始,第五,平台思维。其核心思想就是最大限度的开放、共享与共赢,平台是一种媒介,并不是只有互联网企业才有应用平台思维的价值,平台思维一方面基于双边市场,以双方互利共赢为目标,另一方面,又基于网络外部性,即用户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高,用户数量的增长,将会带动用户总所得效用的平方级增长,企业通过充分理解与把握住平台思维两大基点,将会掌握行业规则的制订和主导权,颠覆行业里原先价值分配的方式,第六,扁平化思维。该思维是对平台思维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组织结构的优化,组织结构的冗余将极大地影响组织运行的效率与成本,平台思维下,组织不断将低附加值的业务板块剥离,各高效业务单元形成有机整体,从而最大限度 地实现效率与成本的最佳化。

3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3.1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

现如今,平安银行旗下开发了众多“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节对这些金融产品做出简要介绍。

第一,橙E网。橙E网是平安银行旗下供应链生意平台和金融电商平台的整合体,专注于“熟人的生意圈”,为熟人之间做生意提供免费的电商平台——生意管家,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基于智能手机的生意管理工具——橙E记,并集成平安集团优势金融资源,为客户提供供应链在线融资、在线支付、在线理财、在线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橙e网面向不同客户群体的互联网转型升级需求,不断创新与丰富产品线,打造了“创业易”、“转型易”、“升级易”组合金融解决方案,为工业互联网的供应-制造-分销全链条的电商化给予全面金融支持。

第二,口袋银行。手机银行作为一种崭新的银行服务渠道,在网上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移动通信“随时随地、贴身、快捷、方便、时尚”的独特性。而平安口袋银行是由平安银行推出的移动金融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快捷、便利的移动银行服务体验,让用户随时随地掌控自己的金融资产。与以往手机银行不同,平安口袋银行更讲求“个性化”与“定制功能”。

第三,行E通。“行E通”银银合作平台即银行间电子化的往来交易系统。它是平安银行在总结了多年同业业务合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同业间未来广泛的合作发展空间而打造的一款具有多项创新内涵的银行间互通有无的系统平台。该系统涵盖了第三方存管、贵金属交易、理财、外汇交易、基金代销、保险代销等多项服务领域,全新的客户端、管理端和系统对接模式赋予了客户及合作行全新的体验。行E通独特的创新商业模式,开展跨界合作,通过优质的线上化同业产品向全国中小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输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该产品不仅是针对产品本身的开发、交易与服务,还包括了与产品相关的客户管理、产品管理、交易清算、营销管理、数据管理、资讯服务等一体化建设,同时还为各金融机构、各业务部门提供安全、完备的信息管理功能。发展至今,因交易线 上化产品,为合作的金融机构节约交易成本约2,100万元;因流程优化和电子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为合作机构带来收益增加约1,200万元。

第四,平安橙子。平安橙子是平安集团旗下平安银行推出的创新型互联网银行业务,为你提供更简单的金融服务,更智能理财,让你享受生活。平安集团拥有全金融牌照,是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机构。橙子银行主打简单、好玩、赚钱,是年轻人的银行。

第五,物联网。物联网货押业务是平安银行通过引入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质押货物实施监管,从而开展的新型动产融资业务,通过智能化和标准化操作,改善对抵质押物的货权管理与控制,并降低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

3.2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资源能力

首先,传统优势。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传统业务依托于原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业务优势,平安银行以中小企业为突破口,解决资金分布不平衡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占领了风险较高的市场,进而打造出自身的行业特色竞争力。由于原深圳发展银行在其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在产业链联系中积累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合作伙伴,使得平安银行易于被这些中小企业优先考虑。另外,借由原深圳发展银行在一些重要的贸易港口城市的业务推广优势,平安银行享有在这些重要港口的发展优势。

其次,背靠中国平安的优势。中国平安作为当前国内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其汇聚投资、银行、保险等多项业务为一体,具有多元、紧密、整合的综合金融优势平台。平安银行承担着中国平安的三大业务板块之一—银行业,将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上打造出自己的特色竞争力。中国平安目前拥有约400万的企业客户,而个人优质客户约为企业客户的近20倍,同时客户服务网辐射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服务客户近6000万,约有450余万推销员任职于平安人寿。依托平安集团的电子商务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地整合并分析客户的习惯和理财水平,打造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于一体的闭合回路,将对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最后,网点优势。截至2015年底,平安银行拥有各类网点高达528家,分行近38家,基本形成对各大地区的全方位覆盖,同时在香港设有代表处,与境内外多数国家和地区约2000多家银行建立起代理行的关系。4.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4.1行业外部环境分析——基于波特钻石模型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土壤,对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企业通过分析其所在行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可以判断该行业是处于成长阶段,还是衰退阶段,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根据这个判断,企业可以决定是扩大投资、扩张市场,还是收缩投资、退出市场。企业也可以通过对该行业的生产条件、需求条件和政府政策及变化趋势的分析,寻找自己发展的机会。本论文通过研究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在此基础上,研究平安银行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分析和寻找平安银行在生存和发展变化中的“钻石机会”。

4.1.1 波特菱形理论简介

波特菱形理论又称波特钻石模型、钻石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因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钻石模型认为判断行业竞争力依靠4个要素:

(一)资源要素:指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状况,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二)需求条件:指对某个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需求性质。波特认为,如果一国内的消费者是成熟复杂和苛刻的话,会有助于该国企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因为成熟复杂和苛刻的消费者会迫使本国企业努力达到产品高质量标准和产品创新。

(三)辅助行业:指国内是否存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行业。

(四)企业战略:指一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以及国内竞争的本质。

波特将这四方面的特质构成一个菱形,并认为当某些行业或行业内部门的菱形条件处于最佳状态时,该国企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波特菱形同时还是一个互相促进增强的系统,任何一个特质的作用发挥程度取决于其它特质的状况。比如,良好的需求条件并不能导致竞争优势,除非竞争的状态(压力)已达到促使企业对其做出反应的程度。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机遇和政府,这是另外两个能够对国家菱形条件产生重要影响的变量,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4.1.2平安银行互联网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一)资源要素:2015年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可谓是风起云涌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证券行业经历了巨幅动荡,资本市场从火爆转向寒冬期,“互联网+金融”概念在这一段特殊时期被奉为良药、频繁提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大批学习计算机、金融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来到了这个领域,为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中国GDP的逐年增长及中国高储蓄率的传统为银行提供了资本资源。

(二)需求条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GDP的增长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老百姓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也逐年提高,除了日常花费以外,如何使剩余的资金保值增值,这些理财需求对银行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业迫使银行努力达到产品的高质量标准和不断进行产品创新。

(三)辅助机构:商业银行作为中介机构,主要起到连接上下游企业,消除信息的不对称,进行资金的融通,作为金融机构中的主力军,商业银行也需要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国内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也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提供了硬件与软件的支持。

(四)政府:互联网金融以其机动灵活性以及具有高科技和创新等特点,有望借政策红利迎来发展新阶段,成为扩大内需、加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同时,明确表示要“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十家部委,共同起草、制定并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坚持简政放权和落实、完善财税政策,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指导意见》的出 台,对于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4.2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SWORT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平安银行也有了新的金融战略,下面我们用SWORT分析法来对平安银行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

4.2.1优势分析(S)

(一)综合金融是平安银行的最大优势,也是其不可复制的独有优势。

综合金融是平安银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基础与核心。2015年,平安银行对公综合开拓渠道营业收入12.7亿元,存款日均308亿元,较年初增长35%。

2004年,平安的业务已经涵盖寿险、产险、养老险、健康险、资产管理、信托、银行、证券、基金等,成为国内首个全牌照金融集团,国内没有哪家商业银行像平安银行可以倚靠一个大型拥有金融全牌照的综合金控集团。“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三大支柱业务并行发展的架构初步成型。在综合金融的背后是平安银行欲在互联网平台上推进全产业链的整合。数据显示,平安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已经初见成效。根据该行发布的2014年中期业绩报告,2014年上半年该行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线上平台“橙e平台”“橙e网”目前已有注册用户163万,全年网络融资发放额超过210亿元。平安集团在互联网金融的定位都瞄准了医、食、住、行、玩等消费领域,平安银行能对内整合集团旗下的陆金所、万里通、平安付、平安好车、平安好房等互联网金融新公司资源。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如此判断,平安集团拥有8000万保险客户以及陆金所等一系列创新应用场景,这都是平安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实现大跨越的重要基础。而平安银行拥有差异化转型的清晰思路和坚定执行力,线上供应链金融、事业部、小微企业、综合金融四大改革已步入收获期,有望引领银行业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此次获得“年度创新手机银行”的平安口袋银行为例,“口袋银行(手机银行)”累计用户数1395万户,较年初增长158%,陆续推出社区O2O、手势登录、手机动态码(OTP)自动读取、可信账户转账设置、业内首创的智能语音等创新功能;上线以来,平安口袋银行创新动作频现。平安口袋银行已不是简单的电子银行延伸产品,而是从互联网开放、个性、简约的思路出发,运用互联网思维孕育而生的金融科技产品。2014年10月,平安银行业内首推“口袋社区智能O2O平台”;2015年2月,业内首推“智能语音”功能;4月,业内首发“手 势登录”功能;6月,平安银行推出光子支付—利用手机闪光灯光束实现银行卡信息的读取;7月,平安银行将再次推出创新功能“手机自动读取验证码”,实现“无缝切换”的客户体验。

(二)平安的直销银行模式是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顺势而生的新型银行运作模式。

2014年8月6日平安银行宣布其全新的在线零售银行业务和品牌——“橙子银行”正式上市。从2014年2月28日我国国内首家直销银行——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正式上线以来,我国银行纷纷上线直销银行。截至2015年3月末,我国直销银行的数量已经达到25家。不过,与其他银行的直销银行不一样的是,平安银行称其在线零售银行业务为“直通银行”。

各家银行的存款期限和起点金额不同,对于投资者而言也会略有差异。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快线、重庆银行直销银行、江苏银行直销银行等四家直销银行的定期存款业务最大期限为一年,也就是投资者可享受到的最高利率为3.3%。平安银行橙子银行和浙商银行直销银行的定期存款业务最大期限为五年,投资者可享受到的最高利率为5.225%。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存入时间超过1年或更长期的存款需要提前支取时,利息收益更划算。

平安希望借机发展银行潜在客户群并且配合集团客户迁徙计划,把25-40岁年轻且互联网使用程度高、具有较高潜力价值的大众和大众富裕客户从平安银行信用卡、万里通客户等转化为直销银行客户,为客户提供简单、好玩且具一定价格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愉悦银行体验”的价值主张,为零售银行扩大客户量提供新平台。

(三)高额的薪资,完善的激励机制

根据2014年年报,平安银行是对高管最慷慨的上市银行,在高管薪酬前10名中,前5名均系平安银行,在高管限薪潮、银行业绩下滑、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平安银行高管年薪同比均有所上涨。平安银行前身深发展银行也一直是打工者的天堂,原深发展董事长纽曼每年的年薪都超千万。

(四)竞争优势:平安独特的企业文化

制度、创新、竞争、责任,这些元素形成了平安文化的骨髓,造就了平安人的独特气质。

平安令员工又焦虑又亢奋的末位淘汰制度,平安独特的晨会、司歌以及鞠躬等礼仪制度,这些由平安开风气之先的举措,许多已被同业借用。而在平安文化中浸泡成长起来的平安人,也成为市场上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平安也被誉为培养国内一流保险人才的“黄埔军校”。形式易学,平安文化的精髓却很难被模仿。从平安走出的大批管理人才,到了新的企业也想推广平安的管理制度,但往往发现不折不扣的执行很难,原因正是缺少平安的文化氛围。

一个组织、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力。平安提倡二流的战略,一流的执行力;平安的制度不是写在文件中而是建立在流程里。在平安,人才升迁、内部竞争都有一套以业绩考核为导向的指标,竞争激烈残酷但规则透明。平安的员工都必须有职业生涯规划,但这不意味着企业“包一辈子”。在小团队中连续两年排名靠前,才有被提拔的资格;而连续两年排在后10%,则可能被淘汰或要求转岗。平安信奉“将知识转化为价值”、转化为“提升平安利润的能力”,因此,平安为每一位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为员工“充电”不惜花费巨资。据马明哲介绍,“从创业至今,平安员工培训费用基本保持占薪酬总额的5%~7%之间,个险代理人培训费用占销售的比例一直稳定在0.6%~1%的水平,即使与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相比,都是最高的。”

平安企业文化的四大责任是股东、员工、客户、社会四者兼顾。在平安,个人价值最大化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个人价值又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五)财务优势

平安银行2016年一季报净利润60.86亿元,比上年增加8.12%,工、建、中、交四大行的平均净利润增速仅为0.6%。数据显示,2015年平安银行各项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15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961.63亿元,同比增长31.00%;准备前营业利润593.80亿元,同比增长43.93%;净利润218.65亿元,同比增长10.42%。

存款方面,截至2015年底,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7,339.21亿元,较年初增长13.09%,增速居同业领先。贷款方面,该行各项贷款(含贴现)12,161.38亿元,较年初增长18.68%,贷款增速持续领先市场。

虽然央行连续降息,但平安银行通过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利差水平持续逆市上升。2015年,平安银行平均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信贷资产占比同比提升1.65个百分点,其中高收益的新一贷、汽车金融、信用卡、贷贷卡贷款占比稳步提升,经营效率明显提高。全年净利差2.63%、净息差2.77%,分别同比提升0.23和0.20个百分点。此外,受益于投行、托管、票据、理财和黄金等业务的快速发展,平安银行中收占比再创新高。2015年该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00.64亿元,同比增长47.65%,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由2014年的27.74%提升至31.26%。

资产质量方面,2015年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76.4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5%。该行已持续优化信贷结构,严格管控增量业务风险,防范和化解存量贷款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加大拨备及核销力度,保持资产质量相对稳定。

4.2.2劣势分析(W)

(一)相比四大行布局广阔的物理网点,平安银行望尘莫及。

截至今年6月底,平安银行在全国47个城市拥有分行38家,各类网点566家,线下网点亟需扩张。为了持续优化网点布局,加快外延式发展步伐。2015年,平安银行新增250家营业机构,机构数达997家。

(二)资产规模相比国有银行仍处于弱势

2016年3月31日平安银行资产总计2.681155万亿元,负债合计2.493586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为9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总资产占据中国内地银行业总资产比例超35%,与其他银行的资产份额相比仍然有一定优势。这一现象反映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虽仍然占据着中国银行业资产中相当可观的份额。

4.2.3机会(O)

(一)线上平台为平安银行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平安银行实体网点不过数百家,而工行布局已超过万家,按照传统线下布局方式,实在难以赶超,而网络化则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越的机会。

(二)金融市场改革给平安提供了发展机遇

相比国有银行这些体制内银行,平安银行受限制更少,创新能力更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平安银行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

4.2.4威胁(T)

(一)其他银行市场渗透威胁

随着金融领域的开放性增加,商业银行竞争加剧。上有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渗透,下有非储蓄功能的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市场的进攻。商业银行虽然生存和发展空间广阔,但是由于各种竞争力量的进入,竞争还是非常激烈。

可以预见,金融高端市场由于激烈竞争,发展空间和利润率都将竞争充分,这样必然引发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开始关注和重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居民个体的金融服务市场,利用其网络规模优势、信息技术优势与中小商业银行争夺低端市场的优质客户,从而使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大银行渗透到其传统优势的市场领域的威胁。

实际上,在目前的中小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开展低端市场的竞争中,由于现在处于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 期,大银行有更好的市场可以开发,因此针对中小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市场竞争 不是十分激烈,中小商业银行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二)发展不规范、缺乏监管

从微观上看,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仍处于良莠不齐的发展“青春期”阶段,2015年互联网金融企业频繁出现破产、跑路等事件表明,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发展不规范、缺乏监管等严重问题,成为掣肘行业向前迈进的重大羁绊。

5平安银行发展策略探讨

5.1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控制机制

当利率被下调时,优势客户往往采取提前还款的方式获得较低的利率。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利率情况持续回落,更常见的情况,客户会选择提前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利率波动更加频繁,因客户面临更大的选择权,资金的价格不确定性提高而使得商业银行受到利率损失的可能性更大。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商业银行自有资产与债务期限结构发生不对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收入的多少开始变得不明确。在利率敏感性资产的数值大于对应的负债的数值时,利率会出现一定的上涨现象,在这个时候银行的收入会适当的增加。反过来,在利率敏感性资产的数字小于对应的负债的数值时,银行因利率降低而增加收入。由于利率波动性较大,而且银行又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来对抗这种频繁的利率变化,因此银行所面对的风险系数很大。由于当银行的资金长期处于剩余状态的时候,国家会把这部分资金用于国债的发放或者转移到央行进行存放。因此利率的上调必然会引起国债投资的亏损,这会对我国的商业银行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当市场自主调节利率以后,这种情况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避免。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的灵活管理。特别是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对应的负债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资金缺口的时候,平安银汉就可以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的差距的方式,以改善不利局面。

5.2依托集团优势,打造综合金融平台

平安银行在渠道发展过程中拥有平安集团这个强大的基础平台。从而在借用平安具体的保险、银行、投资三大渠道的基础上,对这些渠道进行整合化的发展,并且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业务支柱和多渠道分销网络同时以统一的品牌向超过5100万名个人客户和200万名公司客户提供了包括理财投资和银行储蓄等的多种业务。而且在国内已经成为第一家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金融平台。因此在这种前提下平安银行通过渠道多元化发展可以使得客户希望买车、买房、买保险、办理信用卡都可以到在平安银行的金融产品、理财产品中进行,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服务种类非常繁多,能满足各种客户的需求。另外,平安银行的渠道多元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靠着企业自身完善组织架构 12 的。平安集团成功的争取到了摩根、高盛和汇丰三家大型企业的投资,而且还除了成立了平安银行之外还成立了平安证券公司、平安信托公司、平安海外控股公司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公司这种完善的集团架构为中国平安银行的渠道多元化发展搭建起了强大统一的金融平台并且积累了广泛的客户资源。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平安银行在渠道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一共累积了超过4000多万名个人客户以及超过300万名的企业客户,通过向这些客户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可以让客户得到更多的信息也有利于渠道的多元化开发,最终促进平安银行渠道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依托平安集团,平安银行拥有的优势是体现在多方面的,作为平安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银行的资金实力较为雄厚,根据相关资料,平安银行作为我国12家全国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共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51.2335亿元,并且平安银行的总资产己经超过了1.37万亿元。这一注册资本和总资产规模相比民泰银行、浙商银行、泰隆银行、盛京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银行和其他城市银行都具有很多的优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平安集团的整体营销人员达到了45.3万名,营销队伍的营销内容涉及产业保、健康险、养老险、证券、投资等内容,这一营销队伍的存在使平安银行在营销过程中能够进行交叉营销,将引导客户在平安银行进行个人金融资产的投资,成为平安银行的金融客户。

5.3推动自身业务模式转型

目前,虽然我国金融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在金融政策、运行、服务、技术、监管等方面距离现代化金融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金融各个领域寻求创新,加快和丰富金融产业结构,提高金融产业工作模式和业务指标,为股票基金行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推动力,人类历史的发展,也是金融的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化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经济想要实现跨越式的快速增长,就要把金融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切实运用于对实业经济的支持。因此,在新的市场背景下,为了实现金融行业更好的发展,一定要注重对金融行业的创新。

因此商业银行也会开展更多的中间业务,去找寻更多的利润创造机会‘,习。当代我国银行业的内外部环境时刻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而银行的各项业务为了能适应当代市场环境的要求,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业务创新。由于目前我国 的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贷款的利差,这种单一的渠道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之间出现了很严重的价格战争。一方面,由于银行之间存在着价格战争,因此银行会增加自己的利率来吸引更多的客户,这就增加了成本的支出;另一方面,银行业中一向存在信贷配给问题,银行更乐意贷款给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客户,各银行纷纷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吸引大型客户的加入,这就会减少银行的投资收益,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围绕着存款资金的争夺战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银行业要提高竞争力,就要强化客户细分,优化中间业务,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推荐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投资方案给客户,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竞争。中间业务的利润来源主要是服务费,如手续费收入、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国内外企业结算、担保、保函、代理保险等业务。要从流动性,风险性的角度强化对中间业务的管理。对于中间业务不仅要重视业务的规模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还应该重视业务的服务质量。对于业务的规模和数量,要严格控制数量的多少和规模的大小。对于结构和质量,要采用均匀的制衡的方式实现市场功能的有效调整。银行必须要提高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要实现运营模式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也会对监管机制的完善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现阶段,政府不但是市场的推动者还是监督者,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客观要求监管部门功能定位会有相应调整,利率市场化会朝更规范、更健康方向发展。如果把发展中的企业当作一辆辆赛车、把技术进步当做是这些赛车飞驰的动力,那市场必然是指引赛车前行的导航仪。

5.4注重人才的培养

业务本领的欠缺,使得银行从业人员无法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无法高效工作,在协调不同的工作任务时不能独当一面,在单位内外的关系处理中,不能协调好各种关系,使得各项工作内容处于可控的范围内。工作经验水平对利率市场化的效果也会产生影响。每个银行从业者都应当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加强从业人员的金融业务培训,大力培养集金融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技能、互联网工具运用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身的金融复合型人才。要加强营销人员激励制度。平安银行需要建立良好的营销人员激励制度,并且在 行之有效的激励体系下督促营销人员更好地对渠道的整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平安银行应当注重建立符合自身机构实际情况的营销渠道,通过建立 整合化的渠道进行营销,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平安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据统计结果显示,平安银行的金融产品营销渠道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整合,其金融产品的质量持续提高,并且使得平安银行的影响渠道但拓展步伐也得到有效加快。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营销渠道的整合化发展有效缓解了平安银行在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营销竞争时带来的竞争压力,并且能够加快对新型商业圈和新兴产业以及银行自身薄弱市场的有效布局。因此可以认为渠道整合化发展的有效进行在提升了平安银行金融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还顺应了金融行业我们认为这不仅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份额,同时还顺应了当今金融行业一体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并且能够更为准确的把握住平安银行顾客的消费习惯和购买习惯的转变,从而增强营销的粘性。平安银行在渠道整合化发展过程中可以将金融产品的零售策略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与此同时同时可以对营销渠道的终端成本进行提前锁定,这使得金融产品的营销成本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其整体的盈利性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提升。也将很好的增强平安银行的金融零售实力和金融营销能力,并且提升每个分行的金融营销能力。

6结论

篇3: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发展

(一)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发展

1、技术带来的便利及互联网的普及

一方面, 互联网金融利用其特有的互联网技术, 包括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 使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 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 不仅弱化了传统金融中介的作用, 加速金融脱媒, 更重要的是给参与者带来了快捷、方便和高效。各种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同时也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基本精神暗合, 从而使得金融成为一种人人参与、自主选择性高, 资金流动透自由, 交易费用极低的开放形式。另一方面, 互联网的普及, 使互联网金融应用面之广将达到新高度。截至2012年底, 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64亿, 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亿元, 互联网普及率达42.1%。同时, 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4.2亿, 年增长率达18.1%。技术和网民正是互联网金融的潜能所在。我们看到, 阿里金融到2012年上半年累计向小微企业投放贷款130亿元, P2P公司至今实际上已经有2000余家, 第三方网上支付预计到2014年交易将达41000亿元。这些新的金融模式以其迅猛发展之势向传统商业银行发起挑战。

2、信息对称下的低廉成本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前, 个人的信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和挖掘。现在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互联网公司通过海量规模、海量交易、海量数额, 使个人信息和信用数据得到了充分的分析和流通。现在对信用数据关注的重点也由交易拓宽到了数据的维度、广度和宽度。这样使得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幅下降, 使得信用判断和评估将更加准确和迅速, 信用价值得以更大的释放。通过电子数据库储藏和搜索技术, 使信用信息运用于指尖, 形成成本低廉的金融模式。特别是对于小微企业, 由大数据支持的互联网金融无疑是它们融资的福音。例如阿里小贷, 为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 无需担保、抵押, 对于缺少抵质押物、缺乏信用记录而导致贷款风险难以评估的小微企业来说, 信贷门槛大大降低, 而阿里金融操作一笔贷款业务的成本却仅为6.7元。

(二) 短期内商业银行无法排挤互联网金融, 需取长补短

互联网金融是科技与人文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事物。在市场竞争中, 商业银行不会也不能打压吞噬其利益的互联网金融, 面对新变化、新挑战和新机遇, 商业银行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拥抱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之所以受到威胁, 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所长恰是商业银行所短, 商业银行难以触碰的领域被互联网金融抢占了先机,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弥补了商业银行缺陷。银行不仅要保全短期利益, 更要规划长远发展, 正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潜能, 长期固步自封极可能被逼退至失去核心利润的地步, 如此形式之下, 商业银行争相涉足互联网。

但涉足是否就意味着商业银行能把互联网金融分走的那杯羹抢回来呢?现在看来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首先, 商业银行要广纳互联网技术人才, 解决技术问题, 克服技术难题;其次初期要建设需要大量的沉没成本, 大量的网络建设投入, 后续必须依靠扩大用户交易, 来获取大数据, 降低成本。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沉淀, 一时半会跟不上电商的步伐。而现阶段, 涉足互联网的银行就已经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 习惯了暴利的银行业不太能适应电商的薄利, 并没有投入太大资源进行电商运营, 已显现出互联网营销匮乏, 客户体验差, 售后服务差等症状。而这不仅仅是资源投入问题, 最实质的症结在于银行缺乏互联网思维。若仅是资源投入问题, 大可重新分配统筹资源配置。但要植入互联网基因, 这过程就不仅包括产品、市场、渠道的互联网化, 更需要包括整个银行运行的平台、乃至决策执行体系, 都应该吸收互联网金融的逻辑, 让大机构做到小、快、灵, 更好地融入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让商业银行转变态度和理念, 改变现有决策机制和体制, 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二、短期内互联网金融难以替代传统商业银行

(一) 互联网金融的局限

1、互联网金融应用范围先天受技术限制

互联网金融源于互联网技术, 也受限于互联网金融。上文中我们提到, 阿里小操作一笔贷款业务的成本是6.7元。相比之下, 银行是3000元。但这6.7元只有在阿里自身生态圈里才有可能, 离开了这个生态圈, 操作一笔贷款就要建更多的机构和人力成本。从某个意义上, 阿里小贷封闭于自身生态圈, 构成一个崭新的金融业态, 在体系内它可以较低成本来对抗金融机构, 蚕食着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所以说, 阿里金融的模式并不具有行业普适性。毕竟能拥有庞大生态及海量用户真实数据的, 除类似于阿里的互联网企业之外难有他人。阿里金融模式的局限在于无法延伸至阿里生态之外。仅限于此的话, 对于改善整个小微企业信贷扶持的帮助受到限制。同理, 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和其他互联网金融模式也依附且束缚于互联网平台。

2、互联网金融发展规模后天受政策限制

我国互联网金融目前包括阿里小贷这样的小额贷款机构、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余额宝这类基于支付账户的标准化金融产品销售, 以及P2P平台等形式都是单向的, 因为无银行牌照, 不能吸收存款, 从而未形成银行那样的存放汇优势。仍然看阿里小贷, 两家阿里小贷的注册资本为16亿元, 只能从银行再融入16亿元, 可供放贷的资金最多为32亿元。虽阿里通过信托计划, 及资产证券化可缓解此情况。但其融资能力在短期内与银行保持很大差距, 不足以构成严重威胁。现阶段, 阿里小贷只能照顾到小微贷款, 这显然也是规模不经济。又比如在支付功能方面, 虽然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有较大的发展, 但其并不能直接参与中央银行的结算系统, 互联网交易仍会以银行账户资金为最终支付工具。在这个意义上, 第三方支付只是传统银行支付的补充和延伸。显然, 政策和监管对互联网金融的束缚程度会极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规模。

(二) 商业银行的特性

1、商业银行在支付体系中不可或缺

在信用货币体制下, 银行负债构成信用货币主体, 同时商业银行是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主要参与者。这意味着, 商业银行在为全社会提供财富存管业务的同时, 还为社会交易提供了重要的媒介支撑, 是维持经济活动顺畅的重要基础, 一如人体的血液循环, 不可或缺。其他机构或非银行金融机构, 很难发挥这样的功能。

2、商业银行在存贷领域地位强势

银行同时经营存、贷款业务, 使银行具有了跨期融资的功能, 且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巨大, 银行存贷业务因此影响巨大。而且, 在银行负债构成信用货币主体的情况下, 还使银行体系获得了超越存款来源进行信贷扩张的能力, 这进一步强化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三) 短期内互联网金融难以替代传统商业银行, 不可操 之过急

如果只从技术层面理解金融, 相对于传统银行业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在信息收集、处理信息, 产品交付以及风险防范方面, 都具有优势, 其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冲击是在所难免。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替代程度的可能性取决于互联网企业是否可取得银行牌照及相关政策扶持。互联网公司需要获得银行牌照获取吸收存款的资格, 降低运营成本, 得到央行支持, 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才能突破外因的, 即政策的限制。支付方面, 若第三方支付可直接参与中央银行的清算体系, 由此则可以成为与银行支付相平行的支付手段。但央行发放牌照仍需时间和实践来严格的考察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公司, 以免给整个金融业带来动荡。且为保证清算的安全, 支付清算体系对直接参与者也有着较高的门槛要求和限制。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替代程度的高低则关键在于在互联网金融突破政策法规的束缚的前提下, 在实体传统金融圈内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本身缺乏金融基因和沉淀, 难以掩盖商业银行长久的底蕴和实力。蚂蚁吞大象的戏码还是难以实现。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的探索道路上, 要找准定位。一方面需继续挖掘和利用自身的优势, 另一方面, 在传统金融领域扩张时不可操之过急, 量力而为。

三、对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在长期格局发展的方面的建议

(一) 从商业银行角度

1、重视技术发展的应用

商业银行要以科技为引领, 朝着网络化、移动化为方向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数已应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技术, 但这只是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基础, 银行需更精细、更创新、更安全的技术应用。扩大自助终端、视频对话、远程支持、集中作业、加密控制等, 完善搜索引擎, 提速云计算, 凡是能完善金融服务, 带来金融创新可能性的技术都应受到重视, 方可领先于时代潮流。

2、重视大数据的意义

数据将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虽然银行对于传统的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处于领先水平, 但除了结构化数据外, 其他数据无法进行分析, 更谈不上对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银行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严重不足。银行需真正将数据作为战略性资产, 有效整合来自银行网点、移动终端设备、传感器网络传来的海量数据, 建设完善数据仓库项目, 获取属于自己的大数据, 通过高度集中、完备、综合、专业的数据仓库系统, 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 为经营效率提升、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支撑。倡导用数据说话, 准确描述事实, 反映逻辑理性, 将现有数据转化为信息资源, 为高层管理和决策提供强有力依据, 让决策更加有的放矢, 更加贴近真实市场。对于大数据在金融业的应用, 一定要换个角度和思路, 绝对不能再采用现在的财务分析方式和领导决策机制。

3、重视传统经营模式的改善

在技术和数据的基础下, 商业银行要推动深化金融服务的网络化, 改善传统经营模式, 以解决商业银行便利性相对不足、资金成本较高等问题。当今, 国内主要城市银行网点覆盖率均已较高, 互联网金融的方式给了银行另辟蹊径, 避开区域网点扩张的竞争压力, 例如直销银行的模式。银行要做的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传统银行业务平移、复制到网上来, 而是需重组内部的组织构架, 使自身结构扁平化发展, 构建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

线上部分, 通过互联网提高渠道的便捷性, 突破金融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提供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智能化服务, 由此可节省人力与机器维护的成本, 若让利于客户, 将进一步成为自身竞争优势。同时还要敏锐洞察和引领客户需求, 增强互联网经营中产品及服务的多样性, 提升和改善客户体验, 增强客户粘性。线下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深化普及, 客户素质普遍提高, 互联网金融技术的优化升级, 待商业银行自身网络经营模式成熟之后, 大可大胆有选择有布局的撤销不必要的实体网点, 实体网点应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 注重发展无法在互联网快捷办理的业务。在此基础上, 加强风险管理, 使银行的线上线下服务真正实现相辅相成。

(二) 从互联网金融角度

1、深化特色, 挖掘潜能

互联网金融优势在于技术和数据, 短期内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互联网金融应重视自身的特色和潜力。由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拥有庞大的网民作为客户群体、高效快捷的服务交付手段以及成本低廉的信息获取和甄别能力等, 会在融资方面具有更明显的比较优势, 在深化针对中小企业的小微贷款时, 还可大力挖掘和发展个金业务。

2、强化风险管理

在现在金融互联网金融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 带给了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想象和发展空间, 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风险控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互联网金融必须提示风险、控制风险, 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 完善的征信体系的建立

中国征信体系不健全, 导致商业银行不愿意触碰中小企业贷款, 致使互联网金融难以突破互联网生态圈, 总之是对我国金融行业发展改革的极大限制。在美国, 每个人都有一个终生相伴的社保账号, 连着信用分数, 网站只需要与评级机构合作, 就能拿到分数, 大大降低信贷成本和信贷风险。而在国内, 个人消费和金融信用数据库由央行征信局管理, 相关数据尚不完善, 且对于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公司, 例如P2P公司, 难以共享其数据库。此外, 由于网贷的人群是传统信贷业务尚未覆盖的, 银行的基本没有其信贷记录。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各自的征信信息缺乏联系, 不仅如此, 全社会的征信数据也是彼此分离的。因此, 政府部门应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 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 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完善信息网络、金融账户等实名登记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 将散落于各政府部门的信用体系整合起来, 结合阿里金融等民营经济领域的数据积累, 形成统合的征信数据库。如此才能极大的促进金融领域的资源优化配置。

摘要:互联网金融利用其技术和数据优势带来的快捷高效低成本的新金融模式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 但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无法替代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需顺应时代潮流, 利用互联网作为武器和工具来自我优化和升级。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将在长期融合中, 形成全方位覆盖, 相辅相成, 服务多样化、体系多层次的金融格局。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格局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时雍.互联网金融银行业新业态[J].财金贸易2012;11

篇4: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发展

关键词:金融;竞争;合作

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所谓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互联网平台和金融功能是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两个要素。互联网金融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属于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因而是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它包括以下四类业务:

①第三方支付,包括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

②网络融资,包括三部分:一是基于平台客户信息和云数据的小微贷款和消费贷款;二是P2P(peer to peer)平台贷款;三是众筹(crowdfunding)模式。

③网络投资,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P2P和众筹平台融资的资金提供者;二是网上货币市场基金。

④网络货币。

2 互联网金融的功能

金融功能可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清算支付。例如,货币、银行卡、第三方支付等。

二是资源分配。银行吸收储户的存款,将其投入资本市场,从而保证企业的资金运行。

三是分散风险。金融机构本来就是一个经营和管理风险的机构,如银行在客户的贷款中进行期限配置,从而保持流动性。

3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3.1 与传统金融中介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引入了第三方信用

第三方信用来源于互联网媒介中的第三方评价以及互联网金融中介作为第三方对交易双方的保护。互联网金融中介第三方信用的引入有效地降低了客户的信用风险。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中介提供和保留的信息,通过查看他人的评价记录,了解交易对手的信用情况。网络交易双方的相互评价形成了一种源于第三方评价的“经验信任”。第三方支付中介创造了互联网交易的信用模式,向交易双方提供了信用,对交易双方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

3.2 互联网金融在销售、支付、结算等领域可以替代传统金融的基本功能

例如,网络券商、保险/基金电销、第三方支付中的互联网支付等。目前,尽管互联网金融只能代替传统金融完成一些基本的功能,某些复杂的业务还需要与客户进行一对一的直接沟通,但互联网金融仍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中,它的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3 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成本低于传统金融

当互联网金融体系借助完善的技术建成时,增加一个使用者的边际费用几乎为零。根据Inter-banking网站的统计,美国网络银行每完成一笔交易的成本为0.01美元,与网络银行相类似的PC银行(个人家庭银行)的成本也只有每笔0.016美元,见图1。目前,传统银行的平均单笔交易成本为1.07美元。

在贷款方面,P2P平台专注于被传统大银行忽视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阿里小贷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库建立起安全、高效的小额贷款体制。在理财方面,余额宝的推出对传统银行储值业务造成了冲击。在销售方面,离开了实体营业部的互联网金融在服务边远地区客户方面又形成了成本优势。

3.4 互联网金融的时间成本低于传统金融

我们以银行小微贷款为例,传统银行办理线下贷款的周期短则数周、长则数月。即使是小微业务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民生银行,其办理小额贷款业务的时间也有5天。但是,对于线上互联网金融,从申请到审批,不受工作日的限制,最快几分钟就能完成。这对于急需用钱的小微企业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阿里小贷的优势主要源于它手中掌握的数据,包括会员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网络活跃度、交易量、网上信息评价等,这些是传统银行所不能比拟的。传统银行与客户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需要客户办理烦琐的手续,这些时间成本往往是中小企业不能承受的。

3.5 网络使信贷机构容易获取信息,进而降低信息获取成本

互联网金融同样带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如果运营商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客户数据库并互相共享,这将会极大地降低边际成本。以阿里金融为例,阿里金融通过阿里巴巴、淘宝等一系列平台,能够搜集到客户的各种信息,如客户的买卖信息、水电费缴纳记录、结婚情况、个人偏好。通过这些信息,阿里金融就可以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客户数据库。阿里金融还建立了自己的模型,如能够测试企业主诚信程度的心理测试系统。阿里金融将客户的各种性格数据输入模型中,得出诚信分数,然后根据分数高低来判断是否发放贷款。在风控方面,阿里金融还推出了由会员评价、经验值等构成的“诚信通指数”,并且运用支付宝等渠道监控贷款发放后的现金流。目前,阿里小贷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9%,这个数据低于一般银行小微贷款的不良贷款率。阿里金融充分利用了大数据体系来进行风控和审核,这提高了贷款的效率和质量。

3.6 小额借款者可以通过人人贷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寻求贷款互联网除了能够降低贷款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外,还能降低贷款者的准入门槛,为中小贷款者提供贷款途径

①“阿里小贷”依赖储存在互联网中的客户数据完成对线上申请的处理。民生银行小微贷款的专业化程度在传统银行中名列前茅,但其依然采用线下申请、线下处理的方式,主要依赖于背后强大的专业化小微团队。“宜信”作为国内知名的P2P平台,但其采用的仍是线上申请、线下处理的模式,因此仍需要专业团队对贷款人的信用和风险进行线下评估。目前,我国大多数P2P平台都是线下处理贷款申请。

②从客户基本条件来看,“阿里小贷”和“宜信”的要求最低,而民生银行对客户的净资产做出了不得低于50万元的限制。

③从担保方式来看,“阿里小贷”和“宜信”都采用了信用贷款方式,无须抵押物。而民生银行的担保方式虽然比较灵活,但仍依赖实物抵押。因此,基于互联网金融的P2P平台“宜信”和“阿里小贷”的准入门槛比传统银行更低。

3.7 互联网金融使资产管理中的“小额”资金也可参与投资

3.7.1 相对于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降低了理财产品的准入门槛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准入门槛较高,小额资金很难参与。例如,工商银行的“工银财富”理财产品的准入门槛较高,最低投资金额5万元,令普通投资者难以接受。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准入门槛更低的理财产品应运而生,如工银瑞信推出的“现金宝”。“现金宝”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1元即可申购,使得普通居民的小额资金也可以享受跟银行中高端客户一样的资金收益率。“余额宝”对“支付宝”占用的客户资金支付利息,使网购者沉淀在“支付宝”中的钱也能享受到与货币基金一样的收益。

3.7.2 互联网金融还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存续期一般较长,而且一般不能中途退出。然而,“余额宝”与“现金宝”大幅提高了流动性,基本做到了随时赎回和及时到账,这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项重要竞争优势。

4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模式分析

与互联网金融一样,商业银行显然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如个性化服务、高度的专业性、较高的感知价值、对冲风险的能力、雄厚的资本实力以及对线下大客户的垄断等。这些比较优势使传统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在大额贷款、个性化财富管理、投资咨询、资源储备等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而资本市场在财富管理、资产证券化等领域的地位则难以撼动。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互联网金融关键是将信息的利用与金融的关键节点相嵌合。从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有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传统金融机构将网络作为一个金融产品展示平台和销售渠道,简称“金融网店”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网上银行以及基金淘宝店。网上银行除了银行基本的存贷、汇兑业务之外,还开通了基金、理财、期货、贵金属等多种金融业务的通道,该模式是比较成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一些基金公司纷纷尝试将一些基金品种在电子商务网站售卖,甚至有些基金公司策划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售卖基金。基金淘宝店可以说是对消费者新消费模式的尝试,但是短期内,由于消费者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人们还不习惯在商业银行之外的网站购买金融产品,对其信任度还不高;从长期来看,应该能够起到与商业银行通道模式互相补充的作用。

第二种模式是将网络平台作为资金融通双方的信息中介,实现资金融通双方资金的撮合,信息中介不参与资金的交易,简称“资金撮合”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人人贷和众筹融资。人人贷的资金供给方以个人为主,一般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较低,为了分散资金供给方的风险,网络借贷平台通常实现的是“多对一”的借贷交易。众筹网给客户提供的基本是一个能推销自行设计产品的平台。这个平台的投资产品涉及现金、股权、债券的投资,投资模式包括募捐、股份和借贷几种形式。

第三种模式是互联网公司或金融机构依托旗下电子商务网站产生的交易和信用记录,对网络商户发放订单贷款或者信用贷款,有代表性的是“淘宝贷”以及商业银行针对旗下电子商务网站商户和消费者的贷款模式。网络商户的业务经营全过程都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网络平台可以积攒庞大的信用数据库,主要是网络商户的交易和付款记录。商业银行正在积极进军电子商务市场,比如建行的“善融商务”、工行的电子商务网站;将来还将积极开发针对旗下电子商务网站商户和消费者的贷款品种。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具备资金优势和品牌优势,具有比较大的后发潜力。

第四种模式是网络平台提供金融产品信息的专业搜索匹配服务,不涉及具体的金融业务,也称“金融百度”模式。由于在用户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匹配的情况,用户与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匹配问题,因此需要一个专门的搜索引擎帮助用户针对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进行横向比较,并实现客户与金融机构的对接。目前,这类网站中规模较大的有“融360”和“全球网”。“金融百度”不参与交易,对用户完全免费,让用户与金融机构直接联系对接。目前,“金融百度”模式中的资金供给方有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具备较强的信用风险评估及管理能力,贷款资金的提款、还款均在借贷双方之间直接完成,不经过网络平台。

第五种模式被称作“网络金融信息挖掘”模式,该模式依据大数據提供咨询、投资服务。这种模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些互联网化合数据化程度比较高的咨询公司及评级公司等。比如我们熟知的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它们所依靠的信息来源于一些公开的结构化数据以及一些信息数据库、内部访谈的记录。再如,第三方评级机构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信息和网络交易数据获取企业的“大数据”信息进行评级服务。美国的Fair Issac公司就是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公司,这家公司主要使用企业的交易行为和财务状况等数据进行评级。

从互联网的模式来看,关键是要找到金融和信息相互促进的结合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无论未来的模式如何变化,其核心没有变化。未来,随着创新的不断深入,不排除会有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出现,但从整体来说,信息服务金融似乎是互联网金融的精髓所在。

从互联网金融在全世界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更有可能是一种互补关系,而非颠覆关系。尽管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广泛、迅速,但并不能完全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传统金融的规模效应和专业优势依然占据主流,因此传统金融的低位不会动摇,互联网金融更有可能是对其的一种补充。

基金项目:

哈尔滨金融学院院级科研项目“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竞争、合作与发展研究”(编号:E032015004)。

作者简介:

篇5: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优势

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各有优势

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互联网只是工具。互联网金融颠覆的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运行方式,而不是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在于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各有优势。

乐乐金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服务半径更广。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很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为消费者大幅度节约时间成本,可以满足一直被忽视的“长尾”群体的金融需求,大大提高客户覆盖率;二是服务成本更低;三是客户体验更优;四是信息处理能力更强,互联网将金融主体的金融行为变得更有逻辑和更容易识别。比如,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互联网金融是以非常民主化的方式来生产和处理信息。就一个企业而言,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会和其他主体发生联系的,互联网通过多侧面来搜集这个企业的信息,将每一个主体产生的有限的信息拼接起来,从而全面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阿里金融实际就是运用了这个原理。五是资源配置效率更高。互联网金融本质更类似于一种直接融资方式,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供需完全匹配,就可以直接联系和交易,形成“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在无金融媒介参与的情况下高效解决企业融资和个人投资渠道等对接问题。同时,在这种资源配置下,双方或多方可以同时进行,定价完全竞争,大幅提升资金效率,并带来社会福利最大化。

篇6: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发展

关键词:合作共赢;演化博弈;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稳定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兴起使传统银行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伴随互联网金融热度的持续升温,金融脱媒化逐渐倒逼传统银行金融改革,对金融生态圉的创建起到推动作用。国外学者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影响的研究主要从网络金融、电子金融两个维度展开。一是网络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影响,mary j.cronein(2002)曾预言,实体企业在未来将受到来自互联网的深远的影响;vemuri(2010)指出第三方支付机构相对于传统银行,其优势为可以提供更优越的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二是电子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影响,lihui lin等(2001)指出电子金融的兴起,对金融业内部竞争的加剧,及传统金融空间与时间限制上的突破,起到关键作用;franklin allen等(2002)也认为应用于金融服务领域的电子金融实现了金融脱媒,提高了信贷获取的能力,冲击银行业,加剧了其的竞争与合并。国内学者对此也做了一定的研究,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影响的过程可集中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初期,金融脱媒化给传统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袁博和李永刚(2013)曾指出互联网金融从“泛金融化”、“去中介化”和“全智能化”三个层面给传统银行带来新的冲击;郑良芳(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迫使传统银行被边缘化,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遭受被挤压命运的关键。二是随后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逐渐倒逼传统银行掀起改革浪潮,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传统银行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局面。洪娟(2014)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各自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优势作出比较,据此揭露传统银行相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竞争短板和战略上的契机,进而作出竞争应对策略;金文龙(2014)运用静态博弈的方法,通过研究传统银行和余额宝之间的竞争关系,分析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竞争博弈策略。三是尽管二者之间存在竞争,但由于其互有优劣,融合共生才是大势所趋。袁玮(2014)曾指出互传统银行并不会被互联网金融所取代,二者之间必将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此外,彭迪云和李阳(2015)更是指出,共生关系在“大资管”的背景下将是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立足点,共同致力于我国金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金融市场的繁荣健康发展叫。基于这样的认知,许多学者将研究上升到博弈层面,例如,王筱钰(2014)从博弈的视角出发探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选择问题,并运用数据分析二者之间合作的效果。

上一篇:中国现行应该废除劳教制度 二辩驳论下一篇:呼叫中心考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