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2022-09-12

1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不同层次的人才是由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分工完成的, “理学院培养的人才善于探索, 工学院培养的人才善于设计, 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人才善于物化和实践”。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取向的基层性。推而论之, 高职类英语专业所培养的不是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人员, 也不是把英语作为工具使用的通才, 而是培养以实践为导向, 就业为指导, 以科学为基础, 在某个领域熟练地使用英语的专才, 即实用型的英语类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高职特征, 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

2 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是对语言学习影响最大的两种学习理论。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 语言是一种习惯, 是在外界条件下逐步形成的。行为主义学派提倡“刺激—反应系统” (S-R) , 但他们不关心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 认为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和预测行为, 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根据这种观点, 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 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 (向学生灌输知识) , 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 (理解和吸收知识) 。这种在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 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

与行为主义不同, 建构主义所关注的不是可观察到的行为, 而是人的大脑活动。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它是在吸取了众多学习理论, 尤其是在皮亚杰、维果茨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Learner-centered) , 认为学习是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和接受过程, 而是包含了师生间社会和文化的科学谈话、相互作用和共同实践以及学生主动地建构信息的过程, 而且这种建构是通过新的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师应承认学生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给学生以“学”的主动权。毫无疑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外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它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思考路径, 也提供了一种审视语言教学问题的全新的教育心理学视角和观点。

3 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3.1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实施项目教学模式 (Project-based Teaching)

3.1.1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实施英语专业教学目标的转移 (见图1)

3.1.2 项目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专业教学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 盛行于德国, 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教学是任务教学的延伸, 属于任务教学模式的一种发展。它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 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 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模式通常有六个步骤:布置项目、计划项目、项目操作 (含计划收集和分析整理信息) 、项目实际创作、项目完成 (展示作品) 和项目评价。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阅读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 以达到学习、应用和掌握语言的目的。项目教学不再是以知识的再认 (Recognition) 为目标, 但却是建立在知识的再认基础之上的。以《大学体验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Internet and Education为例, 如果我们的项目设置为:Read the passage and make a presentation about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Learning, 学生必须能够再认文章中有关因特网应用于教育方面的信息才有可能阐释网上学习的优势。这正是项目教学的优势所在:学生不是为了再认信息而阅读, 而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得出新的见解, 因此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 根据话题的具体情况和项目的大小, 操作程序也可以适当调整。对于那些投入时间较长的项目, 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进行, 如下面一个阅读项目:

课文内容简介:文章介绍的是M O B I L E P H O N E S的特征

项目要求:

(1) 小组集体完成。

(2) 阅读课文, 选择其中一款手机, 制作一个课件, 可以用于在手机展销会上介绍你的这款手机。

(3) 展示方式:每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在班内用英文展示并推销自己的手机。

(4) 全班同学作为参加手机展销会的客商对各小组的表现评分。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调动, 即便他们不能最后亲自登台展示, 但这期间他们承担的编辑任务、材料收集任务等也都在项目的参与中发挥了作用, 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 能力因此得到拓展, 同时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利用的不仅仅是课本资料, 他们还必须查阅各种图书、报纸和期刊等资料, 或浏览网上资源, 进行调查与研究, 同时还需对纷杂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然后根据项目要求将各种信息综合整理。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们的分析问题能力、综合信息能力和组织能力, 还锻炼了其合作能力及协调能力。结合英语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 该教学模式应用于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的发展。

3.2 专业课程模块的设置与部分课程的优化整合

根据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的特点, 我们将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按英语语言类、专业知识类、职业技能类三大模块进行整合。

英语语言类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993年) 根据马邦新 (2006) 对26个医疗卫生、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外贸公司等单位的240名人事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使用机会的调查, 大多数人认为英语听说、阅读、翻译以及写作十分重要, 尤其是听说和阅读, 但是写作和翻译使用机会较少。相关调查也显示, 社会需要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 (戴立黎, 曾玲琴, 2007年) , 写作和翻译能力 (夏纪梅, 2003) 。鉴于此, 我们淡化了本科院校所推崇的纯语言文学理论类教学, 加大了语言能力类教学的力度。为突出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训练, 我们取消了《英美文学》、《语言学》、《词汇学》、《语法》等课程, 新增《口译》课程, 并加大《听力》、《口语》、《英文写作》、《笔译》等课程的课时数, 同时将部分课程进行优化整合, 如将原先的《英语泛读》、《英文基础写作》和《英语应用文写作》合三为一, 设立新的《写作》课, 连开三个学期, 以期达到“以读促写”。另外, 《听力》课时数由原来的一周2节课增加到一周4节课, 在听力课上融入口语训练环节, 旨在强化培养学生英语听说交际能力。英语语言类课程属于相对稳定模块, 这一模块一经确定, 可长期不变。

专业知识类课程为弹性模块, 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作相应的调整, 以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的。这类课程都有明确的主题, 与未来岗位相关,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专业概念, 学习此类课程可为学生进入相关行业工作铺平道路。以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我院目前开设《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等课程, 意在帮助学生们积累商贸方面的专业知识。又如应用英语专业 (涉外文秘方向) 开设了《行政管理学》、《秘书基础与实务》、《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专业知识课程, 以增强和扩充学生在文秘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

职业技能课程为可变模块, 这类课程的可塑性很强, 要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经常调整。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 为掌握作为秘书、助理、翻译所必须的现代办公技术, 我们设置了《中英文速录及应用软件的操作》等相关课程;为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们开设《商务礼仪》等课程。又如, 英语教育专业, 我们为适应新时期的电化教学, 设置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等课程。

3.3 强化实践教学, 开展语言技能及专业技能集训工作

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等构成。为了加强学生英语语言的基本功,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多方面的语言技能及职业能力与素质, 自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起, 我们又安排各英语专业班级在放假前进行为期一周的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集训。各专业班级学生以自然班为单位, 有步骤分层次的进行语言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地点为各班教室或外语实训室。各学期语言技能及专业技能集训、各学期实践教学的大体内容见表1:

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集训是对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又一补充, 时间之所以安排在每学期末, 我们是考虑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参加实训, 并且实训结束后, 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加强操练, 为开学参加考核做好准备。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集训工作现已开展两个学期, 我们英语专业教师也已为该项工作准备了大量的培训材料。

4 结语

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一步, 都需要多层次的人才, 就其需求总量而论, 人才的需求梯队由高到低呈金字塔状。从这个意义上讲, 高职英语教育事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广大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的一线教师和管理者们应认真思考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 要本着贯彻“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和“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重新认识英语专业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高职英语专业人才。

摘要:为深化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突出高职特色, 本文从转变思想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课程设置, 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戴立黎, 曾玲琴.用人单位英语需求分析[J]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 (4) .

[2] 马邦新.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对比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06.

[3] 王笃勤.真实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4] 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 俞仲文.浅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的若干特征, 模式人才效益[M].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6.

[6] 首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03, (7) .

上一篇:承德地区满族音乐文化活态传承初探下一篇:如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