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

2022-08-03

第一篇: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

论保险行业文化的发展与建设

一个行业的文化发展程度深刻地影响着行业的发展模式、制度选择、政策取向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水平,从而深刻地影响着行业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水平。

文化是制度建设的必要补充。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文化是指该行业在人类文化、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背景中逐步形成的与本行业相关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品牌效应的综合体现。

保险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文化内涵有自己的特色。保险文化是保险行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也是民族历史文化在保险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浓缩和凝结。我国保险行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理论创新取得突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建设不断加强。所有保险从业人员构成的行业群体,其共同遵循的行业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正是保险行业文化所涵盖的内容。

保险行业文化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即引导保险业走正确的道路,实现确定的目标;约束功能,即用成文的或约定俗

成的规则约束保险行业使其健康发展;凝聚功能,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行业上下团结;辐射功能,即保险行业文化不但对本行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保险行业文化发展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基本制度框架已经建立,文化建设初显成效。例如着力发展“三农”保险、商业养老、责任保险等险种,积极应对2003年非典,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都体现了保险服务社会稳定,服务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保险业正朝着人性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的保险行业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如:诚信体系不健全加深了公众对保险的误解;保险经营不合规范的现象增加了经营风险;忽视外在环境建设,行业文化宣传不到位。再有,由于我们当前的保险行业文化建设更多地停留在监管层面,而其他行业主体游离于行业文化建设之外,其力量和主动性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同时,行业文化创新能力薄弱,制约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建设先进的保险行业文化,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弘扬诚信为本的诚信文化。诚信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念。保险从产生那一天起就和信用密不可分,保险公司卖的不是实物

型产品而是信用和承诺,没有信用便没有一切。因此,诚信文化应是保险行业最根本的行业文化。保险行业要坚持诚信服务,把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构建人人有责的合规文化。合规文化建设是实施风险为本管理的基础和载体,是保险业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保险业在追求盈利的同时要重视方式的正确性,防止出现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合规要求。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注重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规范日常行为,用制度来规范业务经营过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保证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建立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

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文化建设根本上是人的建设,关键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行业角度看,保险属于金融服务业,保险公司员工多属于知识型员工。保险行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不仅包括体质素质、保险专业素质、智力素质的开发,还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准则等直接调节、规范人本身行为的人本素质的开发,两者的完美组合将有助于保险行业精神的形成,并成为保险行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营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文化。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中,保险

宣传对社会舆论的导向和对消费者的引导作用十分明显。应以教育为切入点,普及保险知识,优化公众保险意识。各保险经营主体要切实从维护、珍惜保险行业的利益和信誉出发,力避相互排斥、诋毁,以增强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和信心。注重引导和培养理性保险消费者,引导人民群众全面了解保险业的经营规律和特点,培养理性消费心理,使保险业在获得稳定的资本注入以外,也得到成熟的消费理念和优秀的管理文化。

此外,还应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险创新文化。保险行业应从战略高度看待保险创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保险创新工作。

第二篇:浅谈中国保险公估行业的发展

摘要:保险公估是保险产业在核保、核赔尤其是核赔的价值环节上实行专业化经营的载体,是保险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保险公估是商品交换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保险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是保险公估人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保险公估业与保险业相互促进;保险公估具有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在短短的20年间,我国保险公估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与国际保险公估业和国内保险业相比,还只是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我国保险公估业,应深化保险产业分工;确立公估业的法律地位;做大保险公估业规模;提高公估机构技术水平;拓宽保险公估业务渠道。 关键词:保险公估业;保险业;保险理赔

一、保险公估业与保险业的发展关系

保险公估是受保险合同当事人单方和双方以及其他委托方的委托,向其收取合理的费用,办理保险标的的查勘、鉴定、检验、估价与赔款的理算,洽商并出具公估报告的行为。保险公估是保险产业在核保、核赔尤其是核赔的价值环节上实行专业化经营的载体,是保险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一)保险公估是商品交换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市场规模扩大将导致分工的深化,分工深化又会进一步引致市场规模的扩大,也就是说,分工和市场是相互促进的。”伴随着保险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活动的专业分工会日益突出。而保险公估作为保险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正是保险活动不断深化分工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易种类的不断增加,交易规模的日益扩大,交易技术渐趋复杂,保险公估就是在核保、核赔环节中具有专业技术优势的主体,他们加入保险市场,使保险公司从繁琐的勘验、定损等业务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产品开发、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等核心业务,在提高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同时对保险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保险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是保险公估人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1.保险公估人缓和了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矛盾当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的惜赔、无理拒赔,被保险人的欺诈、虚报或与保险公司雇员、代理人串谋骗保事件时有发生,带来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矛盾与冲突,造成保险业经营的混乱。保险公估人的产生就是这种矛盾进一步扩大化的产物。保险公估人作为独立于保险合

1 同双方当事人的第三方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提供查勘、检验、评估、理算服务。保险公估人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事保险公估业务,不偏袒任何一方,出具的公估报告易于为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特别是被险人所接受,有利于缓和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矛盾,使保险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2.保险公估人缓解了专业技能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在实际工作中,保险公司理赔部门的工作人员往往偏重于对经济知识的掌握,缺乏保险标的检验定损所需的工程技术。而对保险公司而言,拥有各领域的专家、技术人员和专业设备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产生了专业技能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保险公估人作为一种中介,凭借其自身的技术和信息优势,恰好缓解了这种矛盾。作为一项社会分工,保险公估可以通过有效的机制培育出市场需要的既懂保险、经济、金融、法律、财会等各类相关专业知识,又熟悉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可以以专项资金配备工程技术设备。保险公估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提供公估服务并收取费用,在规模效应的支配下,聘请和配备设备这种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较为昂贵的费用支出在保险公估机构变得易于接受了。于是,专业技能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随着保险公估的产生和发展得到了缓解。

(三)保险公估业与保险业相互促进 1.保险公估业的产生和发展

保险公估作为从保险业的经营、组织活动中分离出来的技术中介,它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保险业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保险业是在17 世纪中叶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1666年英国伦敦大火后,建筑物火灾保险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火灾保险的理赔工作日趋复杂化,并提出了专业化理赔的要求,这成为保险公估业产生的最直接的动力。伦敦大火促成了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保险公估业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得以产生和发展。

2.商业保险日趋成熟带来了保险公估业的日益完备

最初的保险公估业务只涉及火灾保险理赔工作。19世纪初,大多数开展火灾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都采用雇佣独立的专门技术人员作为其代理人,称为“估价人”,可以算是保险公估人的雏形;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防火保险委员会提出应由独立的并且具有相应法律地位的估价人负责赔案损失的调查; 1887年,该委员会又进一步提出保险公司在支付赔款时,必须委托独立人士提供关于火灾原因的 2 调查报告,使调查结果免受双方利害关系人的左右,具有客观公正性。同时又批准通过了一张“估价人”名单,名单列有估价人自行说明的专业技能,保险公司则必须在此名单目录中挑选,以备赔案时聘请之用。从此,雇佣独立公估人作为一种行业习惯被各保险公司接受并沿袭下来,保险公估业也开始了崭新的历程。在英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推动下,从欧洲本土到美洲,以至东南亚,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直接或间接影响,由此产生并完善了本国或本地区的公估行业,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公估制度。

3.保险业的横向及纵深发展为保险公估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电子网络的兴起,其他领域的保险变得越来越复杂。巨灾风险的发生、尖端技术的滞后以及复杂多变的环境令保险人望而却步,裹足不前,越来越多地需要保险公估人的帮助,保险公估人的高新技术手段使保险人的承保有了坚实的后盾。保险业的横向及纵深发展也为保险公估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带来新的契机。尽管保险公估最初产生于保险理赔环节,但随着社会经济各部门和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保险公估已不再完全是单纯的损失理算的涵义了,而是贯穿保险业务的始终。保险公估人由于其独立性,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上出具公估报告,更易于为被保险人接受。同时,由于保险公估人自身的技术优势,保险人也或多或少地依赖保险公估人。

目前,保险公估已由单一的损失理算发展为包括验资、评估、风险管理、调查、查勘、理算等一系列综合性保险中介行为在内的行业,服务对象也涵盖了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方。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保险人,发挥自身的优势,保险公估人扩大了业务范围,从承保标的的资产评估、风险识别与衡量到防灾防损、灾后理赔,从原来的建筑物火灾保险到普通财产保险、海上保险、特种保险、责任保险,不一而足,并将继续在深度和广度上延伸下去。

(四)保险公估具有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

1.保险公估人是保险中介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保险活动具有典型的信息不对称性,而这种特性将严重影响保险活动的正常运行。保险中介作为连接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重要桥梁,具有沟通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作用。因此,缺少了这座“桥梁”,保险活动将很难正常运转或只能在低效率下运转。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中介人普遍存在于保险人与投保人有密切联系的环节。而 3 在保险活动中,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主要服务于展业环节,而在保险的承保和理赔环节,正是保险公估人发挥其专业优势的舞台。

2.保险公估人是完善保险市场的重要主体

保险公估机构与保险公司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分别服务于保险产业链中的不同位置。保险公估机构主要提供承保前和理赔阶段的专业服务,而保险公司主要提供承保至理赔之间对于客户的服务、产品开发、保险资金的运用和再保险等服务。因此,二者的协调发展和密切合作才可以使保险活动正常高效率的运行,任何一环的脱节,都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效率的降低。但是这种协调发展需要有与现阶段保险公司规模相适应的保险公估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相配合,而现在保险公估机构规模偏小也成为制约保险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

二、保险公估的功能及其在我国的特殊作用

(一)保险公估的功能

首先,保险公估搭建的是保险人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之间和谐共赢的桥梁;其次,保险公估的中介角色既不同于代表保险人的保险代理,也不同于代表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保险经纪,它是独立于保险双方当事人的第三方;第三,保险公估人的角色就是核保核赔的技术专家。

概而言之,保险公估的功能就是通过其特有的保险中介身份,运用其精湛的专业性、高度的公正性的服务,促进保险行业高效、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险公估在我国的特殊作用

保险公估在我国的特殊作用是保险公估功能在我国实践中产生的效果。主要体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1.保险公估的宏观作用

保险公估的宏观作用主要是其对保险行业乃至全社会所产生的效果。 (1)发挥专业优势,提高保险行业的运行效率

保险活动覆盖面极广,使得保险标的常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这样对于技术性较强的保险标的承保前评估和出险后的勘察、定损等活动,就需要各领域专业技术的支持。保险公估机构长期专注于保险活动中承保前以及出险后的环节,具有成熟的经验并构建了多领域的技术支持体系,形成了很强的专业优势。这样可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弥补了保险公司资源有限,技术支持不足的劣势,提高保

4 险行业运行的效率。

(2)树立高度的公信力,提高保险行业的社会信誉度

保险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各保险公司出于对自身成本、利润的考虑,普遍存在“惜赔、拒赔”的理赔难现象,尤其在我国。保险公估的引入,发挥保险公估机构独立、公正的特点,尤其在理赔环节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对出险原因、责任归属、赔偿金额等,做出科学、公允的评估,使得保险保障功能充分、有效发挥。不仅如此,更为消费者树立了公正、公平的形象,增强了社会对于保险行业的信任度,使更多的人信任保险,愿意接受保险,最终实现行业良性发展。

(3)利用技术优势,提高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保险公估机构在长期为核保、核赔环节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风险事故统计数据,可以建立较完善的风险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中大量损失统计资料的识别、分析和评估,提炼出各种风险发生诱因、概率和时空分布等基础特征。从而为全社会识别和预防风险提供数据支持,起到提供防灾防损的服务,扮演全社会风险顾问的角色,最终实现提高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4)助推保险改革,促进保险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的细分,可以将部分技术难度大、专

业性强的核保、核赔环节从保险公司职能中剥离出来,由保险公估机构处理。这样可以保证保险公司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节约经营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服务效率,加快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化,提高保险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实现保险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目标。

(5)辅助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的实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保险公估机构作为专业、独立第三方,尤其在保险理赔环节起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险公估自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公正性和高效性能有效地提高理赔效率,保证理赔质量。而保险理赔环节作为保险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是实现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重要一环。高效、公正的理赔可以使投保人的损失得到及时有效的弥补,从而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减少社会摩擦,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保险公估的微观作用

保险公估的微观作用主要是其对保险双方当事人所产生的效果。

5 (1)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保险公司承保质量,减小运营风险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掌控保险标的,容易在投保时故意隐瞒或者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忽略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保险公估机构在核保时运用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专业技术对保险标的风险状况做出独立评价,可以公正而充分地揭示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使得投保人与保险人的信息相对对称,从而有利于保险人做出正确的承保决定,将不符合承保条件的业务进行有效过滤;在核赔时,通过对出险原因和损失状况的核定,可以进一步反观保险业务的承保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承保业务质量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减小运营风险。

(2)搭建互信共赢的桥梁,促进保险公司与客户和谐关系的建立

保险关系双方在理赔问题上存在利益矛盾,一定的分歧在所难免。保险理赔环节又通常对于服务满意度会起到极其重要的影响,而被保险人对于保险公司的投诉也主要集中于“理赔难”。由保险公估介入其中,利用其较充足的资源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公平、高效地处理赔案,提供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公估报告书,供保险双方或法院裁决时参考,并在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进行协调沟通,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和消除。从而改变“理赔难”的情况,促进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稳定和谐。

三、中国保险公估业现状

中国的民族保险公估业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27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民族保险公估行———上海益中拍卖公估行。到40年代中期,民族保险公估行达到10家左右,加之88家外商保险公估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保险公估市场,在保险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的现代保险公估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波动运行和稳步发展四个主要阶段。截止2010年底,我国保险公估机构数量达到301家,占保险中介机构总数的10. 9%;但与2006年比较,保险公估机构的增幅比较缓慢,仅增加10家,增长4. 1%;保险公估行业从业人员达到8 125人,评估估损金额为136. 36亿元,公估服务费收入7. 17亿元,实现经营利润2 273. 21万元。

在短短的20年间,我国保险公估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与国际保险公估业和国内保险业相比,还只是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法人保险公估机构总量增速趋缓,但区域增长仍不平衡

6 与其他行业相同,保险公估行业经历了快速的、不成熟的发展以后,逐渐冷静下来。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估机构254家,比2006年净增加10家(新设立减去退出数量) ,增长4. 10%。保险公估机构总数量虽有增加,但增幅趋缓。原因一方面在于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保险公估机构发展已相对完善,形成了多家大型公估机构竞争的局面,市场的饱和度提高,这就给机构数量的增加提高了难度。从而使社会资金进入保险公估行业更加谨慎,更为理性。另外,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竞争导致的优胜劣汰,使部分缺乏核心竞争力、服务水平低劣的机构被淘汰出局。加之政府部门对保险公估机构的监管逐渐完善,不合规的公估公司大量退出市场,行业进入壁垒加强,新的保险公估主体数量增长缓慢。

另外,一些发展成熟的公估机构在积极铺设全国性的网点,搭建服务的网络。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开设了102家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同比增长70% ,高于2006年41. 88%的增速。但是,从已有的保险公估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却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2007年底,沿海地区①保险公估机构共有174家,比2006年净增加11家,占全国机构总数的68. 50%;中部地区26家,比2006年净增4家,占比10. 24%;西部地区29家,比2006年净减少6家,占比11. 42%;东北地区25家,比2006年净增1家,占比9. 84%。保险公估机构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中部、西部等地区从保险经营理念、经营模式方面都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这种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预示着保险公估机构未来机构发展的地域选择空间。

(二)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但业务结构畸轻畸重

2007年,保险公估公司实现公估服务费收入7. 2亿元,比2006年的4. 25亿元增加2. 95亿元,同比增长69. 41%。自2004年以来,保险公估服务费收入一直都处于快速增长状态(见图1)

第三篇:未来保险行业团队前景

如何解决保险企业团队建设的这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就要抓好保险企业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二是要把管理知识纳入岗前培训,让新进入公司的成员及时得到“充电”;三是要针对目前保险企业落后的激励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保险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任何企业或单位用人,不是口头说说“唯才是举”,暗地里压制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视人才,大胆地、及时地起用人才。“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保险企业用人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对新增成员“先天”有管理能力和领导魄力的人才要分别对待,大胆及时提拔。各家企业都在争夺人才,你不用就被别人抢了去。保险企业要建立健全各级管理干部工作责任制度、人事考核和工作业绩考核制度,要让制度去管人,杜绝以言代法。

目前,保险企业的岗前培训,只注重对代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展业技巧的培训,而忽略了对代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培训,这种单一的、落后的培训观念,已不适宜新时期保险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保险培训工作要把管理知识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险系列培训,是为了适应保险特殊市场人才的需要和开拓保险市场的需要来服务的,保险企业的培训机构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实战的精英人才,必须培养出具有超常业务能力和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新时期保险代理人员。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一个管理干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不但要求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过硬,更需要有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耐心。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锻炼,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磨砺,更需要循序渐进。

任何行业,复合型人才都是非常难得的,何况保险业。在目前的保险企业中,有的代理人员在业务上是把好手,可在管理团队上却是一筹莫展,成了“耗儿啃南瓜——无处下手”,间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保险企业的“血脉关系”牵涉到当事人的个人经济利益,如何在不影响其利益的情况下,把团队交给有领导能力的人去管理,这还需要一边实践一边改革去完善、去加强对团队的组织领导。

只有建立一个组织纪律严明、充满激情而又相对比较稳定的团队,才能成为保险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四篇:坚持依法合规经营 推进公司健康发展合规经营是保险行业发展的生命力(范文)

坚持依法合规经营 推进公司健康发展合规经营是保险行业发展的生命力

——陈辰(人保健康锦州中心支公司)

作为商业主体,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经营风险。合规经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强化内部控制,维护企业品牌和声誉,提升竞争力及企业价值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加强合规经营机制建设,有利于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树立行业的良好形象,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合规经营机制建设,还有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监管要求,落实监管政策,提供合规经营建议。同时,及时向监管机构进行咨询和反馈,为监管政策的改进提供相关的参考信息。

保险行业越发展,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应该越完善,经营机制也应该越规范。但前些年,由于保险主体的增加,市场竞争渐入白热化,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保险公司开始进行不正当竞争,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地降低费率,放松理赔的管控,造成了保险行业盈利能力的整体下降。对此,我们必须要在不断提升自身经营能力的同时,加快构建公司内部合规经营机制,努力提高内部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的水平,建立流程清晰、信息通畅、运转高效、反应灵敏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积极适应保险公司建设发展的新形势,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员工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树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着力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观念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风险防控也不是一劳永逸。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保险公司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更为复杂,经营中将面对更加多变的系列风险,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同行业中,从业人员极易淡化风险意识,盲目寻求发展;在保险事业大发展的重要阶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实现长治久安、安全稳健经营,加大各类检查监督力度是非常必要的,但从员工思想上解决防范风险才是问题的关键。因此,要加强《保险法》学习宣传,切实营造保险业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把学习《保险法》与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把《保险法》作为干部员工和营销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全员学习、重点培训、强化宣导,在系统上下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员工和营销员的法制观念,形成人人知法、人人守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规范公司业务、管理和服务,做到依法合规、诚信经营。

二要坚持“用心经营、诚信服务”,切实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是《保险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好这一指导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用心经营、诚信服务”。近几年来,人保健康公司在“用心经营、诚信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广大客户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赞扬,增强了人保健康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推进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就要进一步推进以“用心经营、诚信服务”为主体的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逐步探索“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的评价体系、考核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干部职工和营销员诚信档案,推行警示制度,开展诚信承诺活动,不断强化广大员工“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的意识和自觉性。进一步健全销售体制,规范理赔程序,简化理赔手续,缩短理赔时限,使“用心经营、诚信服务”贯彻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在全系统形成“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的文化氛围。

三要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切实规范经营行为。严格遵守《保险法》的各项规定,是每一个保险市场参与者最基本的义务。要按照新《保险法》的要求,全面加强公司的经营管理,及时修改与《保险法》不适应的规章制度,抓紧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确保规章制度的不断健全。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借鉴公司以往治理结构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司的治理结构建设,以治理结构的完善带动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始终把风险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探索建立风险预警的新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探索建立处理风险事故的新方法,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参与市场竞争,严禁以非理性行为拓展业务,扰乱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对代理人的培训和管理,强化代理人诚信经营的意识,加强对代理人的约束,规范代理人的销售行为,树立代理人队伍的良好形象,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总之,合规经营对净化理赔市场、树立人保金牌客服形象、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只有大力加强合规文化建设,使合规观念深入人心,保险公司才能在规范的工作和管理中健康发展。有效识别和防范合规风险,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保险事业合规稳健运营,为保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合规有利于发展,合规经营促进和谐,合规经营创造价值,特别是在利益诱惑面前要牢牢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的思想,要在依法合规审慎经营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有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才能消除漏洞隐患,保证经营安全稳定,只有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才能保证公司的明天更美好。

第五篇:财产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补偿性保险。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财险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992.9亿元。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平均增长率远远快于GDP的增速。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国财产险业整体实力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行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加。同时,经过近几年来的治理,财产险市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比如,一度比较严重的虚假退保、虚挂应收保费、虚假赔案等突出问题有了大幅度好转。

“十一五”期间,中国财产保险业取得显著成绩,财险市场实现快速发展,保费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财产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026.9亿元,与“十一五”开局时1580亿相比,净增加了2.5倍,平均增速高于行业水平,业务占比稳步回升。2011年,财产险受益于商业车险的持续“给力”,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4618亿元,同比上涨幅度达到18.54%。2012年1-8月,我国财产险保费收入达3535.60亿元,同比增长14.7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无论从风险层面的环境变化,还是宏观经济及制度环境的变化,都为财产保险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也同时为财产保险业务开展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短期内,受世界宏观经济放缓以及我国监管方式转变的影响,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幅度在未来几年内不会过高。但就长期而言,财产保险行业仍会保持高速的增长。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产险业基数较小,待开发的市场很大;二是产权控制日益明晰;三是个人资产的迅速增长以及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为财产保险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支撑。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财产保险的定义、特征、分类等,接着分析了世界财产保险业的概况和中国财产保险业的发展。并重点阐述了汽车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等细分领域的发展。随后,报告对财险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和营销策略分析。最后,报告对分析了财险业的未来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上一篇:标书制作员年中总结下一篇:不忘初心廉洁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