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发展前景

2022-06-23

第一篇:保险行业发展前景

未来保险行业团队前景

如何解决保险企业团队建设的这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就要抓好保险企业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二是要把管理知识纳入岗前培训,让新进入公司的成员及时得到“充电”;三是要针对目前保险企业落后的激励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保险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任何企业或单位用人,不是口头说说“唯才是举”,暗地里压制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视人才,大胆地、及时地起用人才。“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保险企业用人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对新增成员“先天”有管理能力和领导魄力的人才要分别对待,大胆及时提拔。各家企业都在争夺人才,你不用就被别人抢了去。保险企业要建立健全各级管理干部工作责任制度、人事考核和工作业绩考核制度,要让制度去管人,杜绝以言代法。

目前,保险企业的岗前培训,只注重对代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展业技巧的培训,而忽略了对代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培训,这种单一的、落后的培训观念,已不适宜新时期保险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保险培训工作要把管理知识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险系列培训,是为了适应保险特殊市场人才的需要和开拓保险市场的需要来服务的,保险企业的培训机构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实战的精英人才,必须培养出具有超常业务能力和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新时期保险代理人员。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一个管理干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不但要求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过硬,更需要有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耐心。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锻炼,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磨砺,更需要循序渐进。

任何行业,复合型人才都是非常难得的,何况保险业。在目前的保险企业中,有的代理人员在业务上是把好手,可在管理团队上却是一筹莫展,成了“耗儿啃南瓜——无处下手”,间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保险企业的“血脉关系”牵涉到当事人的个人经济利益,如何在不影响其利益的情况下,把团队交给有领导能力的人去管理,这还需要一边实践一边改革去完善、去加强对团队的组织领导。

只有建立一个组织纪律严明、充满激情而又相对比较稳定的团队,才能成为保险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二篇:我国保险管理行业的发展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未来展望

根据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保险业管理的总资产达到5万亿元以上。随着国内金融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必将不断提高。我国保险资产管理业不仅在规模上不断做大,而且在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方面也将不断提高。

第一,进一步扩大和深化资产管理领域。保险资产配置依据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它要求保险公司以期限对称和利率对称的要求来不断调整其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以满足经营上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因此,为了满足不同金融产品竞争的需要,为了适应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需求,保险资产管理业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资产管理领域。近年来,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积极探索进入股权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并在探索进入不动产投资等另类投资领域,以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率。新的《保险法》已于2009年10月1日生效。保监会正在根据新的《保险法》的精神拟定股权投资办法和不动产投资办法。这将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但这也对我们的专业队伍建设、投资能力建设、风控能力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待投资领域的拓宽与深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积极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有利于改善资产配置结构,分散投资风险,逐步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提高投资管理能力,与境外金融机构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增强综合竞争力。

第二,进一步深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市场化改革。综合经营是当前金融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需要在综合化的金融市场中为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和公众个人提供理财服务,而不仅仅局限于为保险业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理财服务是各类金融机构业务的新增长点,也是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交叉点,这势必大大加剧金融业内的竞争。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要在激烈竞争中获胜,就需要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大力推进市场化管理机制,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提升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险资产管理要走向市场化,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绩效导向的、市场化的人才筛选机制、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资产管理团队。

第三,不断强化保险资产管理业的基础建设。保险资产管理的历史短,在信息系统建设、制度建设方面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激励、约束机制仍深受保险承保机制的影响,适应不同公司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体系还有许多领域有待探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必须不断强化这方面的基础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资产管理的能力,提高资产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增强防范风险的本领,实现保险资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财产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补偿性保险。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财险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992.9亿元。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平均增长率远远快于GDP的增速。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国财产险业整体实力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行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加。同时,经过近几年来的治理,财产险市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比如,一度比较严重的虚假退保、虚挂应收保费、虚假赔案等突出问题有了大幅度好转。

“十一五”期间,中国财产保险业取得显著成绩,财险市场实现快速发展,保费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财产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026.9亿元,与“十一五”开局时1580亿相比,净增加了2.5倍,平均增速高于行业水平,业务占比稳步回升。2011年,财产险受益于商业车险的持续“给力”,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4618亿元,同比上涨幅度达到18.54%。2012年1-8月,我国财产险保费收入达3535.60亿元,同比增长14.7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无论从风险层面的环境变化,还是宏观经济及制度环境的变化,都为财产保险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也同时为财产保险业务开展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短期内,受世界宏观经济放缓以及我国监管方式转变的影响,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幅度在未来几年内不会过高。但就长期而言,财产保险行业仍会保持高速的增长。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产险业基数较小,待开发的市场很大;二是产权控制日益明晰;三是个人资产的迅速增长以及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为财产保险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支撑。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财产保险的定义、特征、分类等,接着分析了世界财产保险业的概况和中国财产保险业的发展。并重点阐述了汽车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等细分领域的发展。随后,报告对财险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和营销策略分析。最后,报告对分析了财险业的未来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四篇:保险中介行业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CONTENTS

第一篇:我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发展竞争分析 -------------------------- 1 第二篇:保险中介市场现状分析保监会摸底整顿 ----------------------- 2 第三篇:保险中介业最大挑战来自去中介化趋势 ----------------------- 2 第四篇: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 4 ①专业化发展趋势5 ③综合化趋势 -------- 5 第五篇:前瞻资讯针对保险中介行业研究报告分析特点 -------------- 5 第六篇:2014年保险中介行业发展趋势 ---- 7 第七篇: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8 第八篇:保险中介准入门槛大幅提高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五千万 ----- 9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篇:我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发展竞争分析

保险中介是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的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的,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招揽、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或个人。

由于保险专业代理是接受保险公司委托展业,保险专业代理代表了保险公司的利益。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业务经营活动及权限通常在保险公司与专业代理机构之间签定的代理合同或授权契约中予以规定,其业务活动一般包括招揽与接受保险业务、收取保费、勘察业务、签发保单、审核赔款等。

保险专业代理的代理手续费按照其代理收取的保费,根据代理合同或授权契约中规定的比例提取。保险专业代理需要经保险监管部门审核批准并符合法律规定的有关条件后,才能取得从事相关业务的资格。

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目前主要以价值较低、黏度较差、相对单一的产品为主。未来,互联网保险营销将从产品价值、保费规模和服务水平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1 第二篇:保险中介市场现状分析保监会摸底整顿

保监会近日向各保险公司及地方保监局下发了一份《中国保监会关于务必做好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摸清底数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紧急通知》),要求各保险机构主动揭示问题、上报数据资料真实并进行有效整改。

据了解,该《通知》要求摸清的潜在风险点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自查的内容涉及专业中介机构、兼业中介机构以及保险营销员三个方面,自查内容达到了18项内容;涉及专业保险中介机构自查内容包括机构自身和销售人员两个方面,自查内容达16项;在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方面自查分为机构自身和业务人员两个方面,自查内容达10项。

2013年8月份,在上海泛鑫保险案引爆保险中介市场。证监会已经证监会相关负责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对保险中介市场的管理整顿,防止违规。而泛鑫案涉案13亿元左右,其实际控制人和其他涉案人员已经在今年7月开庭受审。

第三篇:保险中介业最大挑战来自去中介化趋势

近年来,保险中介市场财务造假、非法套取资金、销售误导等乱象丛生,违法违规行为突出,风险隐患时有暴露,已进入风险高发期。

在年初召开的2014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提出,从今年起,要下大力气切实规范保险中介市场秩序,争取2-3年内让保险中介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根本扭转,基本理顺保险中介的发展理念、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监管架构。

清理整治随即进入部署阶段。4月24日,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2014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会议暨清理整顿动员会议上表示,保监会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对保险中介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基本改革思路,逐步推进中介市场的改革措施。

保监会中介监管部主任王金铎介绍,项俊波对清理整顿工作的批示长达300多字,“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可见保监会的重视程度”。

为了全面部署清理整顿工作,保监会先后召开了10个座谈会,向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公司发出了100多张调查表格,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 “目前保费收入有80%来自中介渠道,保险中介的发展情况,不仅关系到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更关系到保险市场的发展。因此,这次清理整顿是一次涵盖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全面整顿,不留死角。”王金铎表示。

同时,中介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吸纳了产险、寿险、稽查和国际部等八个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以便协调开展工作。

保监会对保险中介市场进行过多次清理整顿,此前以正式发文形式开展的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便有两次,分别是1992年和1999年。针对保险中介市场的各种专项检查和处罚,则属监管常态。仅2009年-2013年四年间,保监会便清理了逾1万家保险中介机构。

此次的不同之处在于,清理整顿不仅仅局限于中介市场本身。“保险中介的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保险业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来自保险公司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可能也形成不了保险中介诸多乱象。”黄洪指出。

此次清理整顿亦从保险市场和中介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着力。5月,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印发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佣金收入和营销员增减异常、分支机构设立或注销异常以及虚列中介业务费用等典型问题将被重点摸底。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公司高管、员工或其直系亲属实际控制的保险中介机构,首次被摸底。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保险中介渠道已异化为保险公司业务造假的通道,诸多违法违规行为是由保险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相互勾结而成,这一点可从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历年发出的处罚公告得到佐证。

比如,基层保险公司为了套取中介费用,将直接业务虚挂为保险中介业务以套取手续费,或将直接业务转入保险营销员名下套取资金;有的保险公司串通中介机构以虚假退保或理赔套取资金,通过中介机构向利益关联单位和个人非法输送利益等等。

“保险中介长期积累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中介和保险市场的发展,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黄洪表示。

此次清理整顿,将为保险中介市场改革清障。黄洪表示,这次清理整顿更着眼于解决保险中介乃至整个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此作为突破口和抓手,通过深化改革,为保险中介寻求新机制、新优势,为发展清除障碍,再造发展新动力。

3 保险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虽经屡次清理,依然难除痼疾。黄洪认为,原因在于对保险中介市场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监管政策和制度碎片化且执行不到位,只查表面问题,不挖深层根源,影响了监管权威和规章的效用。

为了防止清理整顿走过场,保监会专门成立了八个督导组,对保监局、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清理整顿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督促指导。

清理整顿30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诸多问题,很难一蹴而就。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保险中介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销售、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或个人。近年来,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稳定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32家,同比减少22家。其中,保险中介集团公司3家,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92家,区域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1678家,保险经纪机构434家,保险公估机构325家。

图表1:2006-2012年中国保险中介保费收入增长比例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4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自2002年实行市场化审批以来,我国保险中介机构准入一度出现“井喷”现象,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整个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开放程度也明显提高。根据该行业近年来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未来保险中介将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①专业化发展趋势

保险行业专业细化,产销分离必将是保险行业发展的趋势,这是行业专业细分的结果。专业化包含机构专业化、技术专业化、人员专业化。以专业化作为保险中介行业改革着力点,以专业化提升中介行业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

推进保险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形成合理的分工,发挥保险中介在承保理赔、风险管理和产品开发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化保险行业内部的专业化改革;提升保险中介行业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提升业务品质;鼓励汽车服务企业代理保险业务专业化改革,探索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专业化改革。

②集团化发展趋势

2012年3月,保监会已回函支持四家保险中介公司设立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的准备工作。四家公司分别是:民太安保险公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美臣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英大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2012年3月27日,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机构和部分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市场准入许可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和金融机构、邮政以外的所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市场准入许可工作。《通知》同时强调,支持符合条件的中介集团和全国性的保险代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至此保险代理市场的准入门槛将大幅提高,保险中介机构的集团化转型从政策层面正式开启。

③综合化趋势

第五篇:前瞻资讯针对保险中介行业研究报告分析特点

保险中介,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销售、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或个人。

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上作用的发挥,是由其在专业5 技术服务、保险信息沟通、风险管理咨询等诸方面的功能所决定的。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客观要求,市场化、规范化、职业化和国际化是未来中国保险中介行业生存的前提,也是发展的方向。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保险中介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国际及国内保险中介的市场环境;保险中介的经营状况;保险中介的设立流程及可行性研究;保险中介重点细分业务;保险中介20个重点区域投资潜力;保险中介领先企业经营状况。同时,佐之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保险中介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前瞻资讯发布的《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报告将根据保险中介行业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保险中介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保险中介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保险中介行业作出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独家首创针对保险中介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2014-2018年保险中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前瞻产业研究院具有丰富可行性报告编制经验的团队撰写,主要依托前瞻资讯数据库、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际信息研究所、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权威数据。报告主要分析了保险中介行业市场环境、市场规模、盈利情况、市场竞争情况、6 进入壁垒和前景预测,保险中介项目技术、设备、工程、节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消防和融资方案;同时对保险中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项目投资可行性评估等咨询意见。

《保险中介项目商业计划书》由前瞻产业研究院具有丰富商业计划书编制经验的团队撰写,主要依托前瞻资讯数据库、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际信息研究所、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权威数据。在经过前期对项目科学地调研、分析、搜集与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保险中介行业市场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并紧密结合项目情况对保险中介项目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该商业计划书详尽地介绍了保险中介项目公司背景、组织架构、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保险中介项目产品服务、保险中介项目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保险中介项目市场和客户、保险中介项目营销策略、保险中介项目融资与资金退出、保险中介项目对资源和资金的利用、保险中介项目财务预测和保险中介项目投资风险与控制,是编制项目经营管理方案、申请项目融资的重要依据。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篇:2014年保险中介行业发展趋势

一直以来,保险中介就是保险公司最重要的销售渠道。数据显示,2012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2757.74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540.33亿元,寿险保费收入9217.41亿元,占2012年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2.4%。

保险中介又包含了保险专业中介、保险兼业代理、保险营销员三个部分。保险中介内部之间,同一类型中介内也都竞争异常激烈。保险专业中介渠道以销售产险为主,2012年实现保费收入1007.7亿元;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以及保险营销员以销售寿险为主,2012年兼业代理机构实现5877.17亿元的保费收入,保险营销员实现保费收入6010.16亿元,也是保险行业最重要的两大渠道。

保险中介机构近年来的整体经营数据一直稳中有升,那我们就看看保险中介行业哪些数据在下降。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32家,同比减少22家;保险中介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2.4%,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其中财产保险同比下降5.67 个百分点,寿险下降1.8个百分点;财产保险公司通过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同比下降2.3%。

从整个保险中介行业的下降数据来看,除了个别传统产险的保费收入下降外,就是整个渠道收入占比的小幅度萎缩。寿险方面由于产品特征,依然依赖于线下销售并实现份额增长以外,产险各中介渠道保费收入占比均出现了下降。这或许也印证了互联网的进入,开始对保险销售渠道格局的改变。

(最新分析报告查看保险中介分析报告)

第七篇: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报告根据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保险中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保险中介以及相关风险投资机构准确了解保险中介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5-2020年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保险业实现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作为保险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险中介市场肩负着促进保险业转型、助力保险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使命。

目前保险中介机构仍处于多、小、散、乱状态,盈利模式不成熟的发展初级阶段,处于需要选择发展方向的关口,须深层次地根本性地转变行业的发展方式。而通过集团化,可以大大加强中介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的合规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进而提高整个保险中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国内优秀的保险中介机构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行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保险中介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国际及国内保险中介的市场环境;保险中介的经营状况;保险中介的设立流程及可行性研究;保险中介重点细分业务;保险中介20个重点区域投资潜力;保险中介领先企业经营状况。同时,佐之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保险中介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保险中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保险中介以及相关风险投8 资机构准确了解保险中介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本报告将帮助保险中介以及相关风险投资机构准确了解保险中介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保险中介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保险中介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保险中介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第八篇:保险中介准入门槛大幅提高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五千万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记者了解,9日,保监会称,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均大幅提高至5000万元。这意味着保险中介市场的准入门槛大大提高,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保护被保险人利益。

9

近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批准修改《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和《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

原《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第七条第一款规定“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经营区域不限于注册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其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目前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一律修改为5000万元。同时,删去与新规相违背的原规定的第十二条,保险专业代理公司能否增设分支机构不受注册资本限制。

原《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第八条对保险经纪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是不得少于人民币10 1000万元,现提高至5000万元。同时,删去原规定第十三条,保险经纪公司能否增设分支机构不受注册资本限制。

业内认为,目前我国保险中介机构大多处于小、散、乱的状态,保监会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可防止先天不足的机构进入市场,构成潜在风险,从而加强中介机构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的合规经营能力,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11

第五篇:浅谈中国保险公估行业的发展

摘要:保险公估是保险产业在核保、核赔尤其是核赔的价值环节上实行专业化经营的载体,是保险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保险公估是商品交换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保险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是保险公估人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保险公估业与保险业相互促进;保险公估具有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在短短的20年间,我国保险公估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与国际保险公估业和国内保险业相比,还只是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我国保险公估业,应深化保险产业分工;确立公估业的法律地位;做大保险公估业规模;提高公估机构技术水平;拓宽保险公估业务渠道。 关键词:保险公估业;保险业;保险理赔

一、保险公估业与保险业的发展关系

保险公估是受保险合同当事人单方和双方以及其他委托方的委托,向其收取合理的费用,办理保险标的的查勘、鉴定、检验、估价与赔款的理算,洽商并出具公估报告的行为。保险公估是保险产业在核保、核赔尤其是核赔的价值环节上实行专业化经营的载体,是保险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一)保险公估是商品交换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市场规模扩大将导致分工的深化,分工深化又会进一步引致市场规模的扩大,也就是说,分工和市场是相互促进的。”伴随着保险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活动的专业分工会日益突出。而保险公估作为保险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正是保险活动不断深化分工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易种类的不断增加,交易规模的日益扩大,交易技术渐趋复杂,保险公估就是在核保、核赔环节中具有专业技术优势的主体,他们加入保险市场,使保险公司从繁琐的勘验、定损等业务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产品开发、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等核心业务,在提高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同时对保险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保险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是保险公估人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1.保险公估人缓和了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矛盾当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的惜赔、无理拒赔,被保险人的欺诈、虚报或与保险公司雇员、代理人串谋骗保事件时有发生,带来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矛盾与冲突,造成保险业经营的混乱。保险公估人的产生就是这种矛盾进一步扩大化的产物。保险公估人作为独立于保险合

1 同双方当事人的第三方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提供查勘、检验、评估、理算服务。保险公估人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事保险公估业务,不偏袒任何一方,出具的公估报告易于为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特别是被险人所接受,有利于缓和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矛盾,使保险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2.保险公估人缓解了专业技能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在实际工作中,保险公司理赔部门的工作人员往往偏重于对经济知识的掌握,缺乏保险标的检验定损所需的工程技术。而对保险公司而言,拥有各领域的专家、技术人员和专业设备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产生了专业技能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保险公估人作为一种中介,凭借其自身的技术和信息优势,恰好缓解了这种矛盾。作为一项社会分工,保险公估可以通过有效的机制培育出市场需要的既懂保险、经济、金融、法律、财会等各类相关专业知识,又熟悉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可以以专项资金配备工程技术设备。保险公估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提供公估服务并收取费用,在规模效应的支配下,聘请和配备设备这种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较为昂贵的费用支出在保险公估机构变得易于接受了。于是,专业技能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随着保险公估的产生和发展得到了缓解。

(三)保险公估业与保险业相互促进 1.保险公估业的产生和发展

保险公估作为从保险业的经营、组织活动中分离出来的技术中介,它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保险业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保险业是在17 世纪中叶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1666年英国伦敦大火后,建筑物火灾保险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火灾保险的理赔工作日趋复杂化,并提出了专业化理赔的要求,这成为保险公估业产生的最直接的动力。伦敦大火促成了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保险公估业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得以产生和发展。

2.商业保险日趋成熟带来了保险公估业的日益完备

最初的保险公估业务只涉及火灾保险理赔工作。19世纪初,大多数开展火灾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都采用雇佣独立的专门技术人员作为其代理人,称为“估价人”,可以算是保险公估人的雏形;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防火保险委员会提出应由独立的并且具有相应法律地位的估价人负责赔案损失的调查; 1887年,该委员会又进一步提出保险公司在支付赔款时,必须委托独立人士提供关于火灾原因的 2 调查报告,使调查结果免受双方利害关系人的左右,具有客观公正性。同时又批准通过了一张“估价人”名单,名单列有估价人自行说明的专业技能,保险公司则必须在此名单目录中挑选,以备赔案时聘请之用。从此,雇佣独立公估人作为一种行业习惯被各保险公司接受并沿袭下来,保险公估业也开始了崭新的历程。在英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推动下,从欧洲本土到美洲,以至东南亚,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直接或间接影响,由此产生并完善了本国或本地区的公估行业,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公估制度。

3.保险业的横向及纵深发展为保险公估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电子网络的兴起,其他领域的保险变得越来越复杂。巨灾风险的发生、尖端技术的滞后以及复杂多变的环境令保险人望而却步,裹足不前,越来越多地需要保险公估人的帮助,保险公估人的高新技术手段使保险人的承保有了坚实的后盾。保险业的横向及纵深发展也为保险公估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带来新的契机。尽管保险公估最初产生于保险理赔环节,但随着社会经济各部门和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保险公估已不再完全是单纯的损失理算的涵义了,而是贯穿保险业务的始终。保险公估人由于其独立性,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上出具公估报告,更易于为被保险人接受。同时,由于保险公估人自身的技术优势,保险人也或多或少地依赖保险公估人。

目前,保险公估已由单一的损失理算发展为包括验资、评估、风险管理、调查、查勘、理算等一系列综合性保险中介行为在内的行业,服务对象也涵盖了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方。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保险人,发挥自身的优势,保险公估人扩大了业务范围,从承保标的的资产评估、风险识别与衡量到防灾防损、灾后理赔,从原来的建筑物火灾保险到普通财产保险、海上保险、特种保险、责任保险,不一而足,并将继续在深度和广度上延伸下去。

(四)保险公估具有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

1.保险公估人是保险中介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保险活动具有典型的信息不对称性,而这种特性将严重影响保险活动的正常运行。保险中介作为连接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重要桥梁,具有沟通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作用。因此,缺少了这座“桥梁”,保险活动将很难正常运转或只能在低效率下运转。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中介人普遍存在于保险人与投保人有密切联系的环节。而 3 在保险活动中,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主要服务于展业环节,而在保险的承保和理赔环节,正是保险公估人发挥其专业优势的舞台。

2.保险公估人是完善保险市场的重要主体

保险公估机构与保险公司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分别服务于保险产业链中的不同位置。保险公估机构主要提供承保前和理赔阶段的专业服务,而保险公司主要提供承保至理赔之间对于客户的服务、产品开发、保险资金的运用和再保险等服务。因此,二者的协调发展和密切合作才可以使保险活动正常高效率的运行,任何一环的脱节,都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效率的降低。但是这种协调发展需要有与现阶段保险公司规模相适应的保险公估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相配合,而现在保险公估机构规模偏小也成为制约保险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

二、保险公估的功能及其在我国的特殊作用

(一)保险公估的功能

首先,保险公估搭建的是保险人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之间和谐共赢的桥梁;其次,保险公估的中介角色既不同于代表保险人的保险代理,也不同于代表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保险经纪,它是独立于保险双方当事人的第三方;第三,保险公估人的角色就是核保核赔的技术专家。

概而言之,保险公估的功能就是通过其特有的保险中介身份,运用其精湛的专业性、高度的公正性的服务,促进保险行业高效、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险公估在我国的特殊作用

保险公估在我国的特殊作用是保险公估功能在我国实践中产生的效果。主要体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1.保险公估的宏观作用

保险公估的宏观作用主要是其对保险行业乃至全社会所产生的效果。 (1)发挥专业优势,提高保险行业的运行效率

保险活动覆盖面极广,使得保险标的常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这样对于技术性较强的保险标的承保前评估和出险后的勘察、定损等活动,就需要各领域专业技术的支持。保险公估机构长期专注于保险活动中承保前以及出险后的环节,具有成熟的经验并构建了多领域的技术支持体系,形成了很强的专业优势。这样可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弥补了保险公司资源有限,技术支持不足的劣势,提高保

4 险行业运行的效率。

(2)树立高度的公信力,提高保险行业的社会信誉度

保险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各保险公司出于对自身成本、利润的考虑,普遍存在“惜赔、拒赔”的理赔难现象,尤其在我国。保险公估的引入,发挥保险公估机构独立、公正的特点,尤其在理赔环节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对出险原因、责任归属、赔偿金额等,做出科学、公允的评估,使得保险保障功能充分、有效发挥。不仅如此,更为消费者树立了公正、公平的形象,增强了社会对于保险行业的信任度,使更多的人信任保险,愿意接受保险,最终实现行业良性发展。

(3)利用技术优势,提高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保险公估机构在长期为核保、核赔环节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风险事故统计数据,可以建立较完善的风险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中大量损失统计资料的识别、分析和评估,提炼出各种风险发生诱因、概率和时空分布等基础特征。从而为全社会识别和预防风险提供数据支持,起到提供防灾防损的服务,扮演全社会风险顾问的角色,最终实现提高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4)助推保险改革,促进保险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的细分,可以将部分技术难度大、专

业性强的核保、核赔环节从保险公司职能中剥离出来,由保险公估机构处理。这样可以保证保险公司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节约经营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服务效率,加快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化,提高保险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实现保险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目标。

(5)辅助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的实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保险公估机构作为专业、独立第三方,尤其在保险理赔环节起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险公估自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公正性和高效性能有效地提高理赔效率,保证理赔质量。而保险理赔环节作为保险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是实现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重要一环。高效、公正的理赔可以使投保人的损失得到及时有效的弥补,从而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减少社会摩擦,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保险公估的微观作用

保险公估的微观作用主要是其对保险双方当事人所产生的效果。

5 (1)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保险公司承保质量,减小运营风险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掌控保险标的,容易在投保时故意隐瞒或者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忽略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保险公估机构在核保时运用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专业技术对保险标的风险状况做出独立评价,可以公正而充分地揭示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使得投保人与保险人的信息相对对称,从而有利于保险人做出正确的承保决定,将不符合承保条件的业务进行有效过滤;在核赔时,通过对出险原因和损失状况的核定,可以进一步反观保险业务的承保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承保业务质量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减小运营风险。

(2)搭建互信共赢的桥梁,促进保险公司与客户和谐关系的建立

保险关系双方在理赔问题上存在利益矛盾,一定的分歧在所难免。保险理赔环节又通常对于服务满意度会起到极其重要的影响,而被保险人对于保险公司的投诉也主要集中于“理赔难”。由保险公估介入其中,利用其较充足的资源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公平、高效地处理赔案,提供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公估报告书,供保险双方或法院裁决时参考,并在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进行协调沟通,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和消除。从而改变“理赔难”的情况,促进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稳定和谐。

三、中国保险公估业现状

中国的民族保险公估业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27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民族保险公估行———上海益中拍卖公估行。到40年代中期,民族保险公估行达到10家左右,加之88家外商保险公估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保险公估市场,在保险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的现代保险公估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波动运行和稳步发展四个主要阶段。截止2010年底,我国保险公估机构数量达到301家,占保险中介机构总数的10. 9%;但与2006年比较,保险公估机构的增幅比较缓慢,仅增加10家,增长4. 1%;保险公估行业从业人员达到8 125人,评估估损金额为136. 36亿元,公估服务费收入7. 17亿元,实现经营利润2 273. 21万元。

在短短的20年间,我国保险公估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与国际保险公估业和国内保险业相比,还只是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法人保险公估机构总量增速趋缓,但区域增长仍不平衡

6 与其他行业相同,保险公估行业经历了快速的、不成熟的发展以后,逐渐冷静下来。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估机构254家,比2006年净增加10家(新设立减去退出数量) ,增长4. 10%。保险公估机构总数量虽有增加,但增幅趋缓。原因一方面在于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保险公估机构发展已相对完善,形成了多家大型公估机构竞争的局面,市场的饱和度提高,这就给机构数量的增加提高了难度。从而使社会资金进入保险公估行业更加谨慎,更为理性。另外,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竞争导致的优胜劣汰,使部分缺乏核心竞争力、服务水平低劣的机构被淘汰出局。加之政府部门对保险公估机构的监管逐渐完善,不合规的公估公司大量退出市场,行业进入壁垒加强,新的保险公估主体数量增长缓慢。

另外,一些发展成熟的公估机构在积极铺设全国性的网点,搭建服务的网络。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开设了102家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同比增长70% ,高于2006年41. 88%的增速。但是,从已有的保险公估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却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2007年底,沿海地区①保险公估机构共有174家,比2006年净增加11家,占全国机构总数的68. 50%;中部地区26家,比2006年净增4家,占比10. 24%;西部地区29家,比2006年净减少6家,占比11. 42%;东北地区25家,比2006年净增1家,占比9. 84%。保险公估机构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中部、西部等地区从保险经营理念、经营模式方面都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这种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预示着保险公估机构未来机构发展的地域选择空间。

(二)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但业务结构畸轻畸重

2007年,保险公估公司实现公估服务费收入7. 2亿元,比2006年的4. 25亿元增加2. 95亿元,同比增长69. 41%。自2004年以来,保险公估服务费收入一直都处于快速增长状态(见图1)

上一篇:办幼儿园必备条件下一篇:八项规定四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