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行为对经济的影响

2023-03-23

第一篇:消费行为对经济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经济状况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摘 要:本文基于河南省内9所大学3500余份"大学生经济状况与经济行为"的调查问卷,在对在校大学生经济状况、消费心理、的基础上,剖析不同经济状况对消费行为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力求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经济状况;消费行为

0 引言

自从我国1999年开始扩大高等院校招生人数以来,大学生招生数量由1998年的108.4万激增到2011年的681.5万,13年间,中国大学生招生人数增加了六倍多,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308.5万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在校大学生经济状况差异日趋扩大,由此而带来的消费行为差异,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1 研究背景及调查的组织实施

结合"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活动,笔者在2012年9月组建了由12名在校大学生所组成的调研小组。调研小组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当今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本研究主题设计了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包括大学生经济状况、经济行为、价值观念等内容。

2012年10月至11月间,针对同样内容的调查问卷,我们采用网络电子调查问卷与纸质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以配额抽样的方法获取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9所大学在校学生经济状况与经济行为的有关信息。调查问卷回收3512余份,有效问卷3092份,有效率88%,符合统计要求。

2 河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经济状况

(一)大学生经济状况分组

为了对不同经济状况大学生的经济行为差异进行分析,我们将调查对象分为三组:第一类,富裕大学生。本研究界定中产以上为富裕家庭,参考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GDP起点(3470美元),通过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间的换算,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换算,购买力评价标准换算和人均收入与家庭总收入换算,我们界定年家庭总收入超过10万元人民币为富裕大学生。第二类,贫困大学生。按照《河南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贫困大学生认定标准,我们界定年均家庭总收入减去年家庭最低生活成本小于5200元的为贫困大学生。第三类,一般大学生。我们将介于富裕大学生与贫困大学生之间的界定为一般大学生。

(二)大学生经济来源

从调查结果来看,河南省在校大学生每年的总支出平均为10580元,其中富裕学生人均15393元,一般学生人均10598元,贫困生人均8362元。我们采用大学生在学校每年的总支出与家庭的平均年总收入的比例(高等教育投入家庭负担比)来表征家庭负担情况,平均高等教育投入家庭负担比为0.74,其中富裕、一般、贫困学生家庭负担比分别为0.

11、0.51和2.01(图1),支持子女上大学成为许多低收入家庭的沉重负担。

2012年调查结果显示(图2),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父母,而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呈现多元化,除了来自父母,还有相当大部分来自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作为一个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所以自身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在自己的大学学费中有75.4%的富裕大学生没有借贷,生活一般的大学生中有54.0%的学生没有借贷,而贫困大学生中仅有12.5%的学生没有借贷。

2012年一般家庭和贫困大学生人均借贷分别为1339.7元、3774.3元。目前,河南省高校助学贷款工作开展较顺利,基本上可以解决贫困学生的贷款需求,受访贫困大学生中48.6%(图2)的主要借款渠道为国家助学贷款,基本上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但是,我们从图中也可以看到,贷款的同学中有一小部分不是真正需贷款的学生,至少有12.3%的富裕学生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为了开源节流,贫困大学生中约60.8%的人做过兼职,可以看出更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扩展自己的经济来源,希望靠自己的力量为家里减负。而富裕大学生做兼职的比例相对低一些,但也有约44.7%的学生做过兼职。

(三)大学生经济状况差距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加剧,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在校大学生是否"贫富悬殊"呢?本文用基尼系数测算大学生的收入状况,基尼系数的测算方法很多,鉴于本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特点,我们采用基尼系数的协方差计算方法(习明,洪兴建;2007)。其原理如下:

设n个人的收入分别为x

1、x

2、…、xn,且x1≤x2≤…≤xn,μ为平均收入,则

因此Gini= ,此即为未分组(原始)离散数据的基尼系数协方差公式。采用此方法,我们按照在校大学生家庭年收入测定基尼系数为0.56,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远远大于2012年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0.47。参照联合国界定 ,我们认为,在校大学生家庭的收入差距较大,因此,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是既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定程度上也是保证大学生拥有公平教育机会的保障。

3 大学生经济状况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消费结构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主要开销包括饮食、通讯、恋爱、学习、娱乐、交际、形象(护肤衣着等)等,其中河南省大学生饮食约占52%,从恩格尔系数的角度来分析,系数在50%至59%之间为温饱水平 。大学生的饮食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家庭的普遍状况,许多含辛茹苦的中国父母都是宁愿自己过的差一点也要孩子在学校吃得好一点。不同经济状况学生的日常消费结构如表1所示,整体而言,贫困学生在各个消费类别上都低于其他两类学生。在性别结构上,总体上看男生在各个消费项目上花费大多大于女生,仅在形象消费上女生大于男生。

为了分析不同经济状况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将不同月消费水平的学生恩格尔系数作散点图(图3),我们发现恩格尔系数与学生经济状况负相关,即经济状况越好恩格尔系数越低,符合恩格尔定律。

(二)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受消费能力的影响,从调查数据上看,20.0%的富裕大学生表示在消费时没有顾虑,而贫困学生仅有2.1%。并且82.0%贫困学生表示心痛父母的钱,而这一指标在富裕大学生中仅有52.3%。显然受经济条件制约,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在消费支出上表现的更加慎重,也很少出现透支或提前消费的情况。调查发现如果学生想要买某样商品而钱不够时,有32.3%的富裕大学生会选择买了再说,而贫困大学生仅有9%会这样做。

从消费影响因素上看(表2),贫困大学生消费观念更为理性,而富裕大学生更为感性。贫困大学生在商品选择上更为看重质量、价格等,而富裕大学生则更为看重外观、品牌、个人喜好等因素。从性别上看,男生注重质量性能,女生注意价格、品牌。

大学阶段,学生们消费观念处于成长期,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比较而言,贫困大学生受到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较大,而富裕大学生更易受到流行时尚的影响。同时朋友、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比较大(表3)。

(三)消费计划

从2012年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有21.5%的富裕大学生在日常消费中经常感觉"钱不够花",而贫困大学生该项选择仅为6.3%,更有42.4%的贫困大学生极少出现"钱不够花"的情况。富裕、一般、贫困大学生有消费记账习惯的分别为23.1%、24.0%和28.5%,做个人财务计划的比例分别为36.9%、47.8%和53.5%。表明贫困大学生较比富裕大学生的消费更有计划性,将有限的财力安排的更为合理。

对于攒钱习惯,富裕学生、一般学生、贫困学生"正在攒钱"的分别占24.6%、21.8%和30.6%,"从没有攒过钱"的分别占10.8%、11.5%和6.3%,"现在没有攒钱,准备积攒"的所占比重分别为26.2%、25.6%和17.4%,"现在没有攒钱,以前积攒过"的所占比重分别为24.6%、22.0%和15.3%,"无钱可攒"的所占比重分别为13.8%、19.0%和30.6%,总体上说明大多数贫困同学在消费上显得较为节制。

调查结果还表明,拥有千元以上高档消费品的同学21.2%感觉生活费用经常透支,而没有高档消费品的同学这一比例仅为10.5%;非常看重商品品牌的同学23.3%感觉生活费用经常透支,而不太看重商品品牌的同学这一比例仅为11.4%;经常安排个人财务计划的同学8.7%感觉生活费用经常透支,而不太注重个人财务计划的同学这一比例仅为17.3%。可见,其实不是钱不够花,而是不会花钱、不懂得合理安排消费计划。这正是大学生理财的基础,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4 结论与启示

虽然每个人经济状况不同,但在大学时代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养成定期储蓄的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往往受益终生。

(一)关心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

"贫困"在合理引导下会成为一个人奋斗的动力,而在错误感知中又会打击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因此,社会各界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而影响正常生活的学生应给予特别关注,一方面,要从生活上给以帮助,通过提供多渠道的勤工助学方式,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由于经济状况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与自身、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念,倡导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鼓励理性消费和健康生活方式。比如对于来自山区、经济贫困家庭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学在艰苦条件下去克服困难,努力发展自己,学会从多角度评价自己,通过自强自立提高自信。对于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应营造理性消费的氛围。

(三)注重大学生"财商"培养

作为大学生的法定监护人,家长对大学生"财商"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应加强对子女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合理引导。一方面,家长要了解和调控子女的开支;另一方面,家长应当以身作则纠正自身不文明、不科学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引导子女科学合理消费,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有意识地培养子女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汤宁.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综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5).

[2]曹渝,陈圣博,黎文忠,等.大学生经济信用调查[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5).

[3]罗涤,李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5).

[4]杨盛菁,李华.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倾向的调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3).

[5]史伟波.大学生消费行为浅析--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J].消费导刊,2009(15).

[6]罗述权,郑震史.高校学生消费与家庭可承受力分析--基于长沙市高等院校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10).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我国贸易差额真实利益分析与评估研究"(13BJY134)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产品内分工、贸易利益分配与中国对外贸易失衡机制及对策研究"(12YJA7901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二篇:经济危机对普通百姓的消费影响的调查报告

08年经济危机

对普通百姓的消费影响

10财务管理F班

方正

20104748

2经济危机对普通百姓的消费影响

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这次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那么,这次的经济危机究竟对中国普通百姓的消费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的现象。而这次的美国次贷危机,起源就是美国政府为了解决低中下群众的住房问题,可以说是出于对人民群众生活保证而作出的努力,为了降低人民贷款的门槛,美国政府委托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美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为低中下收入者提供贷款。政府则在给他们提供一些资金保障的同时给足了优惠。

而2002年以来,美国经济在美国房地产业的房产整张的带动下牛气冲天,投资商纷纷投入大量资金。但是随着2006年利率提升,投资商开始对美国房地产业产生质疑。之后,股市下滑,一场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首的全球经济危机开始了。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知道经济危机,但是对于经济危机具体原因和解决方法并不是特别清楚。相当一部分人,知道经济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但是并不能了解经济危机的影响。

若仅仅是美国的次贷危机恐怕也不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全球原油价格的飙涨,虽然受到美国经济疲软所导致的美元对外贬值使原油的涨势也要打上些许折扣,但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此时对于原有上涨也是叫苦不迭。而由于受原油价格的飙涨,致使欧美企图以生物燃料代替原油的计划,非但没能缓解原油继续走强的势头反而是成为了促使新一轮的全球粮食价格高涨的帮凶,则就将全球经济推向了深渊。不仅是非洲一些当今世界面临着强大的粮食压力问题,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是岌岌可危,从中国政府关于加重粮食出口的税附甚至是之后的限制部分粮食出口的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对关于由原油所早成的全球价格的飙升的推动能力可见一斑。

而在对于压缩开支的一部分人群的再调查中发现,接近六成的人压缩开支的原因是因为经济前景不好,为收入担忧。这就进一步证实了我的推论。而调查中的结果还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面临失业或者降薪的风险,如此看来,居民改变消费方式和态度也是理所应当的。在消费模式的选择中,81%的人都不会选择信贷模式的消费,由此可见,居民对经济前景的态度:不像想象中那么乐观。

年龄和收入上的差异,造成人们对于经济危机更加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年轻的人对于经济更加乐观一些,这个年龄阶段从收入上分为不同的2个层面,收入高的白领阶层对于经济危机更加理性,对于消费更具有计划,收入低的对于经济危机更加敏感,消费也更加谨慎。老年人对于经济危机稍显悲观,他们更愿意从管理上寻找问题,从社会的层面分析经济危机带给居民消费的影响。

而在中年人中,他们对于经济危机又更深层的感受,其中一个人是这么跟我说的:“不同于年轻人和老年人,我们这个年龄层段更多的肩负起了家庭的责任。

对于经济危机,我们的反映可能更加有影响。我们愿意理性的去看待分析这场经济危机,对于自己的消费作出调整。我们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为了能够有一份安定的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在消费上,我们可能更加节约,更加会在选购商品的时候注重它的量价比。

与此同时,国家也公布了一系列的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刺激消费,主要要刺激普通消费者、中产阶层消费能力和欲望,相应扶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促进我国企业的品牌建设和研发,促进我国市场供应更加多元化、精细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创造更多较高消费力的白领岗位,促进较高层次就业,为促进消费提供基本支持。由于服务业平均就业岗位高于其他产业和投资,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既促进就业,也促进消费。事实上,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太落后了,发展空间巨大,只要我们的各项政策真正配套有效,一定会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克服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条条框框,大胆地解放思想,二次创业。因为发展服务业更考验政府的政策制定水平和政策合理性。

经济危机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倒闭,很多员工被辞退,工作越来越难找。在调查中发现68%的人现在认为无论何时,一定要先存钱,再消费!这也就反映了,在经济危机下,投资消费贸易变冷了,人们越来越重视金钱。

在对于商场的走访中,我看到有部分商品已经开始降价。媒体等也有报道,沃尔玛在中国全面降价,而麦当劳肯德基也在进行降价促销。这样的商家促销方式,也起到了刺激消费的作用。

在面对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的同时,理性的进行消费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居民消费的形成和变动主要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经济收入和消费偏好自主选择的结果。在当前形势下,采取谨慎的消费策略是城市居民家庭应对危机的普遍做法。与谨慎消费相对的是居民储蓄意愿的增强。同时由于未来经济情况在短期内不明朗,居民对未来的消费预期不确定性较大。

居民消费结构在经济危机下也发生变动。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表示,如果缩减开支,首先会减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此外,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衣着、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也成为许多受访者首先缩减开支的项目。

第三篇:信用卡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

调查问卷

------关于信用卡对消费行为影响分析

您好:

我是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大三的学生,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学年论文,特要您的帮助。这是一份关于“信用卡对消费行为影响分析”的调查问卷,填写问卷可能会耽误您3-5分钟,您的意见对我十分重要,谢谢您的帮助。

1、您是否是大学生:□ 是 □ 否

2、您是否使用信用卡:□ 是

□ 否( 有 请跳至4题继续回答;否 请回答3题 )

3、您不使用信用卡的理由:

□ 不需要

□ 习惯使用现金

□ 担心使用信用卡花钱太多

□ 担心支付不安全

□ 对信用卡使用不了解

□ 手续费收取偏高

□ 不打算申请

□ 其他

4、除了作为存取现金的工具,您是否使用信用卡的其他用途:

□ 从未使用 □ 偶尔使用 □ 经常使用

5、请将下列您使用过的信用卡功能按照使用频率排序(在功能前方框按序填写数字):

□ 刷卡消费(如透支) □ 分析付款 □ 网上银行 □ 理财功能

□ 自动还款功能 □ 银证转账 □ 积分兑换商品或服务

6、您的信用卡来源:

□ 觉得自己需要自愿去银行办的 □ 帮朋友完任务非自愿办理的

□ 被推银行销员忽悠懵懵懂懂办理的 □ 感觉新鲜好玩才办理的

7、您目前信用卡使用习惯是(可多选):

□ 购物时首选信用卡消费

□ 现金不足时才使用 □ 为免该年年费

□ 生活费不足时才刷卡透支 □ 为使用信用卡优惠服务功能(如获积分)

8、使用信用卡之前,您的月均总开支水平为:

□ 600以内 □ 600-900 □ 900-1200 □ 1200以上

9、使用信用卡之前,您的消费开支主演花在(可多选):

□ 日常饮食 □ 日常生活用品 □ 购买奢侈品 □ 外出聚会及应酬 □ 手机通讯费、网费

□ 服装 □ 化妆品 □ 其他

10、使用信用卡之前,您每月大额消费(一次性消费超过100元)的次数为:

□ 0-2次 □ 3-5次 □ 6-8次 □ 8-10次 □ 超过10次

11、使用信用卡之后,您的月均总开支增加额为(包括刷卡消费):

□ 基本无变化 □ 500内 □ 500-800 □ 800-1200 □ 1200以上

12、您每次刷卡额度一般为:

□ 1-100 □ 101-200 □ 201-300 □ 301-400 □ 401-500 □ 501-600 □ 601-700 □ 701-800 □ 800以上

13、您平均每月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次数约为:

□ 1-2次 □ 3-4次 □ 5-6次 □6次以上 □拥有信用卡但不消费

14、使用信用卡之后,您每月大额消费(一次性消费超过100元)的次数为:

□ 0-2次 □ 3-5次 □ 6-8次 □ 8-10次 □ 超过10次

15、使用信用卡之后,您在哪些方面的消费开支有所增加(可多选):

□ 日常饮食 □ 日常生活用品 □ 购买奢侈品 □ 外出聚会及应酬 □ 手机通讯费、网费

□ 服装饰品 □ 化妆品 □其他

16、使用信用卡之后,您是否增加了以下消费类型(可多选): □ 必要消费 □ 冲动消费 □ 体验消费 □ 宣泄消费

□ 炫耀消费 □ 随群消费 □ 未增加

17、使用信用卡之后,您在购买商品时,是否相应提高了对商品质量、价格、品牌、流行度的要求(如从较抵挡的小商场转向可以刷卡消费的品牌店):

□ 放弃在小商场消费,全部转向品牌店

□ 减少小商场消费次数,大部分转向品牌店消费 □ 大部分仍然在小商场消费,偶尔选择品牌店消费 □ 基本无变化,仍选择小商场消费

18、在您决定是否购买一件商品时,信用卡对您的影响是:

□ 减少你的决定时间 □ 增加您的使用时间 □ 增强了您购物可能 □ 减少了您的购物可能性 □ 没有影响,依旧

19、信用卡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你的消费意识:

□ 很大程度 □ 一般 □没有影响

20、您是否愿意尝试使用一款能够引导并适当约束您消费行为的行用卡: □ 非常愿意,希望培养一种更加健康的消费习惯 □ 有兴趣,愿意尝试一下

□ 无所谓,反正信用卡也起不了太多的理财功能

□ 兴趣不大,信用卡现有的功能及服务基本满足消费需求

□ 完全不愿意,消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进行消费约束会带来不便

21、请谈谈您对未来信用卡的要求和期望 。

调查结束,对于您所提供的帮助,我表示诚挚的感谢!为了保证资料的完整和详实,请您再花一分钟翻看一下您填的问卷,看看是否有填错、填漏的地方,再次感谢您的合作!祝您生活愉快。

第四篇: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国际旅游文化学院 《旅游心理学》论文

论文题目:《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任课教师:徐 倩 年

级:2013级 专

业:旅游英语 姓

名:胡 凯

号:134501010043

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摘要:人类的文化习得与旅游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有着各不相同的文化习得。然而这些文化习得为人们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上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路线的设计等等。旅游形成初期的旅游活动可能仅仅是出于以探亲访友、商业交流为目的的出行活动。随着经济,政治,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出行的目的不再局限于此,度假休闲游等一系列丰富的旅游活动也随之兴起。

关键词:文化、差异、旅游行为。

文化可以视为社会的个性。它不仅包括一个群体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而且还包括他所重视的抽象的观点,如价值观和世界观。文化修养是习得的行为,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从其文化中学到了一整套独特的信念、价值观、态度、习惯、风俗、传统与行为方式。文化修养影响人们的生活报负、所承担的角色、与他人的联系手段、理解事物的方法、所需要的商品与服务以及作为消费者的行为方式。

然而文化的修养习得,也同样对旅游行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了地域、个人修养级受教育程度等文化差异对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出行方式、旅游活动项目的选择等。

一、地域文化对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影响

中国地大物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地域之间的文化各便有所不同,加之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建设等迅速发展,不少西方文化也流入国内,人们对与自身不同文化的好奇心也由此产生。如地域差异形成的不同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已经成为旅游者出游的重要因素。 1.名俗文化差异

我过自古便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几乎都与民俗有关,民俗文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我国少数名族聚居地大致可划分为北方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和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北方民族主要是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然而尽管这几个民族都处在华北地区,尽管各民族间在某些活动和生活习俗上彼此相同,但是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还是存在很大差异。如他们之间的传统节日,传统美食,宗教信仰和传统服饰等方面,各民族仍保持着自己的特色。这必然使得不同于他们各自文化的人们对其的兴趣和探索,由此便促使人们产生对其的旅游动机。

中南及西南居住着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最多的壮族和独具特色的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尽管与北方少数民族同为少数民族,但因其地势和历史文化等因素,不管是生活方式,还是饮食文化、服饰、语言上都与北方民族存在较大的差别。不仅如此,中南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之间也存在异同。就是这些不同的地方相互吸引着彼此,才使得民俗文化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旅游者的选择。

2.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差异

中国地域宽广,纵横跨度较大。在地势上,北方多为平原,南方则多为山地、丘陵和盆地;在文化底蕴上,北方大多城市在秦朝开始便作为各个朝代都城使用,而在南方,多数城市出于山地或盆地地带,由于交通的不便,这里的自然风光与北方的历史文化形成极大的对比,却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加上南北气候的差异不同季节形成的自然景观也各有不同。如北方人对江南水乡的向往,南方人对北方文化的兴趣,冬季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北方人可能会想到南方过冬,而南方人则想着去北方体验不一样的自然气候景观,这些都足以成为影响旅游者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南北的差异,中国东部与西部在地形上也存在较大差别。东部主要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沿海经济高度发达城市较多,而西部则是山脉纵横的欠开发欠发达的高原为主。东部为中国经济高度集中城市的聚集地,西部则由于欠开发自然保护这一块做的比较完善,高原和盆地地带的雪山,冰原,河流,喀斯特地貌等等与东部经济开发区的世界之窗等现代化旅游景点截然不同。求异心理的无疑又成为影响旅行者出行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旅游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同时,旅游也是“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从这两点出发,得出旅游的属性主要地是文化的。事实根据有二,第一:旅游不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总量,是生活消费;第二,旅游作为人的短期的、采取不同于平时的生活方式的一种经历,主要是通过时空变换对人的精神生活发生影响。前者隐含着两层意思:旅游行为过程带有经济性质,但旅游行为不以达到某种目标为目的,而是以满足人的身心需要为目的的。后者则指明了旅游的行为效果。在旅行过程中旅游者涉身于与自身文化背景相同或者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客观方面受着有幸和无形的文化熏陶;主观方面在旅游动机和旅游期望的驱使下,相对灵活地按照预先的安排进行活动并有目的从中寻求某种身心的满足。由此看来,旅游行为过程的文化属性是占主导地位的。

1.旅游活动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大众旅游局面的形成更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当人们普遍拥有可随意支配的剩余收入、有可支配用于非劳动的自由时间,有可供选择的有吸引力的异地生活空间的时候,在这个发展水平上,旅游才转化为一种人类的短期生活方式。因而,旅游活动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文化活动。

2.旅游是人的谋求身心需求得到满足的行为过程,是一种文化县乡。

3.刺激人们产生旅游动机的因素有直接、间接的旅游经验,有大众传媒的宣传,有国家政治的、经济、外交活动产生的影响,有宗教因素,有种族、民族因素,有社会活动因素、商业因素、学术因素,还有自然方面包括生态环境的因素。而绝大多数旅游动机的刺激因素是文化性质的。从这个角度看,文化是造就旅游的群众基础的重要因素。

4.旅游行为过程是信息作用过程。这个过程一旅游者旅游行为试试的发端为起点,以旅游行为的终结为终点。交换信息的诸方包括旅游者、与旅游者接触的人,信息源包括人、事、景、物。在旅行过程中,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信息交换,也无论对信息是有意向接收还是反应式接收,都会读旅游者产生信息作用。旅游活动中发生的信息过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对信息受主在知觉文化差异方面的刺激。人们对文化差异的知觉及作出的反应构成文化交流过程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行为内容。

概括的说,旅游活动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狭义的文化过程,是现代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旅游的属性主要是文化的。文化是旅游的社会环境,是维系旅游并使之走向大众化的精神因素。

在人类历史上,不同的文化交流、冲突、变异、衍生、融合,不外乎两类进行方式,即以激烈方式及和缓方式进行。即使是在相同温暖背景的人类群体内,文化过程也是按照这两类方式进行的。战争引起的文化现象多为激烈方式,而旅游活动引起的文化现象则属于和缓方式。旅游作为易于为不同文化群所接受的和缓的文化交流方式,对旅游者个人、对旅游地社会甚至整个人类文明都是有益的。

旅游作为特定条件下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短期生活方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目标。旅游的具体方式以及旅游活动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它的变化会随着各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随旅游者支付能力的提高、随人们观念的更新而层出不穷。旅游还会在人们的旅游实践的基础上,提供越来越多的、需要加以认识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旅游心理学》,刘纯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贵州省旅游局编,中国旅游出版社。 ③《地域文化与旅游》,冯俊伶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④《旅游与文化》,张文著,旅游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促销对消费者的影响

中文摘要:愈演愈烈的促销大战使如何有效开展促销活动成为每个营销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总结分析了影响消费者对促销反应的三个因素,即经济因素、信息因素和情感因素,并为营销者如何利用三因素提高促销效果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

关键词:消费者感知消费者行为促销策略

一、影响消费者对促销反应的三因素

影响消费者对促销反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概括,认为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经济因素、信息因素和情感因素三方面,下面本文针对此展开论述。

(一)经济因素

经济利益是消费者对促销做出反应最重要的一种动因,打折、优惠券、现金返还等价格促销活动可以为消费者省钱,购买时赠送礼品、赠量包装、积分返利、购物券返还等促销活动也可以让消费者得到经济上的实惠。

促销类型不同给消费者所带来的经济诱因并不相同,通常打折、现金返还、优惠券等提供价格减让的价格促销更侧重于利用经济诱因来吸引顾客,而非价格促销如样品赠送、免费试用、抽奖等所提供的经济诱因没有价格促销那样强烈。

(二)信息因素

通过促销,消费者会直接、间接得到或推断到关于产品、品牌、厂商、产业等方面的相关信息,这会给消费者对促销的交易价值评价以及购买行为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信息部分是营销者有意传递给消费者的,但也有一些是营销者事先没有预料到的负面信息,了解促销可能给消费者传递或暗示哪种信息,有助于避免负面信息的产生。

消费者的价格预期、质量预期以及促销模式预期是最常见的三种消费者通过促销活动推断出来的信息。降价促销会向消费者传递低价格的信息,特别是在降价幅度较大时,消费者会推断出以前该商品的定价虚高,他会据此调低下次购买时所需支付的价格预期,促销越频繁、降价幅度越大,其负面影响就越大。停止促销时,消费者用降价了的参考价格与产品的常规售价进行比较,常规售价就会令人感到高得难以接受,他们不再愿意以全价购买该产品,即使以后再有相同幅度的促销,消费者感知的促销吸引力也会下降,对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价格预期和质量预期以外,消费者还会基于过去某品牌或某商店的促销模式,产生关于该品牌或该商店何时促销、如何促销的促销模式预期。这种预期会使消费者调整自己的消费节奏和购买时机与数量,以更好地利用促销机会,他会推迟或提前自己的购买时机,并根据预期的下次促销时间间隔来确定购买数量决策,以尽量减少自己的购买支出。

(三)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指由于促销而对消费者的心情与内心感受的影响。接触到促销信息、在促销时购买或者是错过了促销机会都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心情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促销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来证实个人的价值,成功地利用促销而获益,可让消费者有一种成就感,感到自己很精明。另外,由于促销会使交易

条件不断变化,一些消费者会以了解各种促销信息、知道在哪里购买最实惠为乐趣。有一些娱乐性强的促销活动如幸运抽奖、销售现场互动游戏等更是会直接给消费者提供幸运和乐趣。

价格的公平感也是影响消费者情绪的重要因素,有证据显示消费者比较关注其他顾客在购买同样商品或服务时所支付的价格,如果促销活动只针对部分顾客展开,那么没有享受到优惠的顾客知晓后会感到不满,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并最终影响到他们是否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者是光顾某家商场。如果被要求支付高价的是公司的忠诚客户,不公平的负面情绪会更强烈。因此商家在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开展差异化促销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到其可能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忠诚客户的负面影响,否则可能导致老客户大量流失。

二、营销者利用三因素提高促销效果的策略分析

下面本文从促销具体策略入手分析营销者如何利用上述三种效应提高促销的效果。

(一)是否开展促销

降价促销有可能会让消费者感到这是在传递一种低质量的信息,特别是在该行业没有其它企业在这样做时更是如此,所以在同行业竞争者并没有普遍运用价格促销时,通常不要考虑采用价格促销。对于品牌定位是高质高价的企业来说,一般也要尽量避免采用直接降价促销的方式,否则的话会对品牌形象与定位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当然,如果竞争者普遍采用了价格促销,而且你的企业成本较低,那么可以考虑开展降价促销。

(二)促销的产品选择

对于频繁购买的产品,消费者通常有较多的消费经验与产品知识,无需根据价格来推断产品质量,所以价格—质量联系表现得不是很强烈,这些产品较适合开展降价促销活动,在促销时尽可能地采用多种产品在一起的捆绑定价促销方式,因为消费者对于捆绑整体提供的货币节省感觉要比以单件形式提供的幅度更大一些,对企业则既可以销售更多的产品,又可以制约竞争产品的销售。

一般应选择价格弹性大的产品来开展促销,这样才能够通过促销提高产品的销售额,如零食、饮料、服装之类的商品都较适合开展促销,人们会因为降价而增加购买量和消费量,但大米之类价格弹性低的商品则不适合降价促销,否则很可能会造成销售收入下降的后果。

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用降价促销的方式来对本公司“旗舰”型产品或品牌进行促销,由于参考价格效应的影响,这会导致消费者心目中下调公司整条产品线上所有产品的价格预期,从而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理想的一种做法是,选择一两款本企业最低端的产品进行低价促销,以此吸引顾客的关注,引来顾客后,促销员及时指出所促销的低端产品不足之处,向顾客推介功能、外观更好的中高端产品,从而有效地促成顾客购买利润更高的中高端产品。

(三)促销的目标顾客选择营销者可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确定促销的目标顾客,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引入期,促销的对象应主要是非用户,通过试用、品尝、派发免费样品、优惠券等促销形式吸引他们试用,而在成熟期,促销的主要对象应是竞争者的客户,可通过打折、派发优惠券等促销来引诱他们转换品牌,当然,在成熟期与衰退期,留住现有的客户,防止他们流失也非常重要,客户忠诚计划类的促销活动(如积分卡、会员卡、VIP卡等)对于留住老顾客有很好的效果,采用交叉销售促销,鼓励顾客购买更多的相关产品则有利于提高从老顾客那里获

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加量包装、附加赠送等促销形式也是吸引老顾客的常用促销形式。

在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实施不同的促销方案时,一定要注意尽可能不要引起消费者的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感往往会激怒顾客,导致他们采用抱怨、要求补偿、负面的口碑宣传、转向竞争者、与销售商发生冲突等行为来进行报复,由于忠诚客户对于这种不公平的感受更加强烈,所以一般不要对忠诚客户采用歧视性的价格政策。如果确有必要采用差异化的促销策略时,要尽量降低不同细分市场产品和交易条件的相似性程度,使客户难以进行比较。

(四)促销的让利幅度决策

促销让利幅度过低,会让消费者觉得没有吸引力,让利幅度过大,又会让消费者觉得以前的定价虚高,或者是感到产品质量下降,也可能会感到让利信息不可信,是虚夸,所以促销时确定一个合适的让利幅度是很重要的。

让利的幅度对营销者来说十分重要,低于10%的让利促销消费者会觉得没有什么吸引力,10%至30%的让利幅度是有吸引力同时又较为可行的让利水平,超过40%以上往往会负面效应大于其正面效应。

在设计促销让利幅度时还应当考虑促销的目的,如果促销的目的是为了吸引竞争者的顾客转换品牌,需要有较大的让利,因为品牌转换时往往消费者都要面临一定的转换成本,促销所提供的经济诱因过小,不足以吸引他们,但是如果促销的目标是留住老顾客,较小的让利幅度还是比较有效的。

(五)促销的频率决策

促销频率应当根据品牌或商店的定位来确定,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与打折的幅度相比,打折的频率对消费者的价格感知起着更大的影响,被调查者认为经常浅幅度打折(每日低价)的商店总体价位比偶尔深幅度打折(高低定价)的商店更低。因此,如果一家商店试图通过在顾客心目中树立低价形象来赢得顾客光顾,那么应当经常地、大范围地小幅打折,而不应当偶尔地、小范围地深幅打折,还要经常进行广告宣传,宣称自己提供大量的特价商品,以此来增强消费者的低价印象。但如果某家商店的定位是高档百货店,那么应当避免经常地大范围地打折,否则会给顾客以低端印象。

(六)促销的规律性决策

消费者会根据某家商店或某品牌以往的促销历史推断出未来该商店或者该品牌的促销模式,促销越规律,这种预期越准,消费者往往会根据对促销模式的预期来调整自己的购买时机、购买量,甚至是消费节奏,比如在促销期间,消费者会提前购买或者是大量购买以贮存备用,错过了促销机会,他会推迟购买或者是减少消费以等待下次促销。显然,推迟或提前购买所带来的促销时的销售增量实际上是以牺牲平时的销售为代价的,如果让消费者准确地把握促销节拍,并据此来理性地安排自己的购买与消费的话不利于通过促销刺激消费和销售的增加,所以营销者应当对促销的时机选择、形式、类型、幅度经常加之调整,以避免在消费者眼中形成定势,减弱促销的刺激作用。

(七)促销的类型决策

促销类型的选择可以根据所要促销的产品类别来进行确定,研究表明,对于实用型的产品,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促销的经济利益,而在购买享乐型产品时,消费者更看重促销提供的享乐利益,所以在促销实用型产品时,可以主要采用以提供经济利益诱惑为主的促销,如打折、优惠券、赠送礼品等,而对于享乐型的产品如旅游、娱乐产品等可以采用富有乐趣的一些促销形式,如抽奖、互动游戏、

表演秀等。

在各种促销手段中,直接打折这种形式由于使消费者直接面对降低了的价格,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优惠券、现金返还、买赠、赠量包装、抽奖等促销手段避免了价格的直接降低,是比较好的替代打折的促销形式,当然在采用这些形式进行促销时,要尽量为顾客提供方便,比如简化返利的手续、更少的限制等,以减少顾客为兑现优惠所需付出的成本,提高顾客所感知的促销利益。

(八)促销信息的沟通策略

营销者在向消费者传递促销信息时,可以从提高消费者内部参考价格、降低所感知的购买价格、传递正面的信息等几方面入手来增强消费者所感知的促销利益,提高购买欲望。

采用较高的外部参考价格和较低的销售价格形式的比较价格广告是一种提高消费者内部参考价格的有效方法,广告中的外部参考价格定位在可信的较高价格上对消费者参考价格的影响效果最好,不可信的高价虽然在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并不熟悉的时候会产生有利的交易评价,但很可能会对商店或品牌的信誉及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在向消费者传递价格减让信息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绝对金额形式(如节省多达50元),另一种是相对百分比形式(如立即节省30%),研究表明在降价广告中高价产品采用绝对金额形式、低价产品采用百分比形式来传递价格减让信息可以让顾客感知的节省程度更大,更为有效。另外,出现免费字样的广告效果不错,如“买一送一”字样就比“用一件产品的钱得到两件产品”效果要好。在促销广告中添加一些限制,如时间限制(限时抢购)、数量限制(仅100件,售完为止)、购买前提条件(仅限VIP会员)等,也可以起到增强消费者对促销的价值感知,提高销售量的作用。

促销的价格减让容易让顾客产生负面的质量联想,为了避免促销的这种负面信息效应产生,应当在广告中向顾客解释促销的原因,“回馈老客户”、“周年庆祝”、“节日促销”、“让利给顾客”等都是不错的解释,目的是避免消费者将降价的原因归结到产品本身问题上去。

参考文献:

[1]杨明刚.市场营销策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刘玉玲等.市场调查与预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宋旭琴.新时代消费心理及营销对策[J].市场营销,2002年第8期..

[4]纳雷希·K.马尔霍特拉.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路易斯·E.布恩,大卫·L.库尔茨.当代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马义爽.消费心理学[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7.

上一篇:消费维权案例分析试题下一篇:县副科级干部公开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