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对经济法的影响

2022-12-16

1 经济法

经济法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 日本等国家。随后的英国、美国法律系统虽然也存在类似与我国的经济法法律规定, 但因为其不注重法律的分类, 更不涉及到民法的概念, 所以自然也不存在经济法这一概念。其中存在经济法相关法律的国家, 也因为对经济法定义的不同, 最终实施的手段也不尽相同。

经济法根据各国体制不同, 其所涵盖、执行、管理的范围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综合管理的一个法律部门, 其中涉及到对商品经济关系的系统调整、整体调整和全面调整。主要涉及到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 各类经济组织之间关于商品物的经济关系管理和协调。

2 经济法主体行为的放大效应和形成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法主体行为的放大效应具体表现为市场化进程的加深、企业的形成、业务链的形成等状况。笔者针对此类现状, 进行简要的分析。

2.1 何为经济法的放大效应

何为经济法的放大效应, 经济法的放大效应可以看作是法律的辐射范围, 以及辐射范围内所包含的具体事务。通常情况下认为经济法的放大效应为:由于商品交易所产生的增值利润, 增值利润经过循环再次增长。此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交易, 以及经济总量的变化过程。由于商品交易属于经济法的涵盖范围, 所以此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利润以及其增值行为, 也属于经济法的涵盖范围。涉及到经济法对于此类过程进行调查或管理的行为现象, 称之为经济法的放大效应。

2.2 市场化进程的深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经济法带来的放大效应也进入到了各种商业活动中。其中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深入, 也为经济法放大效应带来的效果。近些年来互联网电商事业的快速发展, 经济法涉及到的案例也更加复杂多变。此举也可以看作是市场化深入的一个过程, 随着互联网电商事业的发展, 全民营销全民创业的时代也初步显现。

2.3 企业的形成

经济法放大效应最主要的一个效果就是造成了企业的形成, 个体户经过小规模商品交易完成对资金的积累。最后产生扩张现象, 扩张到一定范围个体户转变为公司制, 最后形成企业。市场经营方法以企业形式开始运营, 最终形成规模较大的商品交易。经济法的放大效应对于此类经营活动有促进行的作用。

2.4 业务链的形成

随着企业的形成,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增多, 商品交易也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总量的变化, 经济总量在变化的过程中, 企业与企业之间在产生一些纠纷时, 经济法则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在发生经济纠纷、经济裁决时, 需要经济法进行裁决和判定。最终使得双方之间形成了业务链, 经济法主体行为也产生了放大效应。

3 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形成机制对经济法的影响

经济法的放大效应形成机制对经济法的影响, 使得经济法加强了相关法律的补充和制定、加大了相关惩罚程度、产生了召回机制、出现漏洞类竞争。针对此类现象笔者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3.1 加强了相关法律的补充和制定

经济法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主要针对商品交易和存在经济活动的市场行为。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深入, 市场化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各种的商品交易活动以及经济交流。经济法主体也会根据其商品交易和业务变化, 进行主体法律的补充和制定。最终保证法律能够适应各种的市场变化, 以及业务交流。因此经济法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

3.2 加大了相关惩罚力度

市场变化日新月异, 尤其是当前互联网电商兴盛的阶段。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互联网电商企业例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企业, 对比之下也产生了一些较为恶劣的事件。例如近些年出现的互联网金融中的金融诈骗、非法融资等现象。涉及到经济法方面的惩罚, 对于此类现象也加大了惩处力度, 此举即增加了对于市场行为的威慑性, 也加强了法律的严肃性。

3.3 产生了召回机制

随着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产生, 对于所涵盖的主体企业, 及其生产产品也产生可巨大的影响。例如召回机制的产生, 法律中规定一旦企业生产产品在存在直观问题, 或者隐性问题没被解决时即进行交易, 之后产生故障时经济法会对企业进行较为严重的处罚制度。因此企业在交易商品之后, 一旦发现产品出现大规模的质量问题或者隐性问题时, 为了企业利益企业都会进行召回。召回机制简单讲为企业在交易商品后, 发现商品存在一些故障现象, 或者可能会导致的故障现象。因而企业对所售卖的商品进行召回修复, 并对消费者进行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或其他补偿。

3.4 出现漏洞类竞争

法律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无漏洞的, 经济法自然也属于这种现状。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 经济法虽然也在不断的充实和发展主体法律, 但还是存在一些法律方面的漏洞。因而也产生了一些专门针对法律漏洞经营的恶性企业, 此类企业往往经营范围较广, 但其真正的经营项目或者商品交易往往不直接体现在经营范围内, 但却属于经营范围内的某一项。因此此类企业在经营此类项目中产生纠纷时, 经济法短时间内也无法对于此类活动做出裁决。

4 展望

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对于经济法的影响有消极的方面, 也有积极的方面。具体表现为对于市场行为的法律惩罚或奖励的状况。经济法主体的变化相对于市场变化整体来讲属于被动一方, 其只能根据市场变化而产生相对应的变化。因此为了完善经济法主体法律, 并对市场消极行为产生威慑, 经济法应该协同政府工商部门对于企业的业务经营进行规范, 对于新兴交易项目, 要明确经济法的管理条款, 以期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结束语

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形成机制为: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深入、企业的形成、业务链的产生。其对经济法产生的影响为:加强了相关法律的补充和制定、加大了相关惩罚的力度、产生了召回机制、出现了漏洞类竞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由原先单一少量的经济主体, 快速的增长到了如今繁多的经济主体。随着经济主体的增多, 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也逐渐增加。其中涉及到经济法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本文针对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形成机制, 以及对经济法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经济法,放大效应,市场化,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宇松.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对经济法的影响[D].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38 (2) :21-25.

[2] 刘谷月.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对经济法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4, (20) :260-261.

[3] 孙丽华.基于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对经济法的影响分析[J].法制博览, 2015, (5) :111-111, 110.

上一篇:关于测绘工程相关问题的思考下一篇:耳内镜鼓膜修补2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