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022-08-30

第一篇:新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看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一代新人。而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新课程最直接最关键的实施者、开发者、使用者,其自身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人格魅力会对数学学科教学效益产生相关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除了在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之后,还应树立科学的数学观, 在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努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下面跟随笔者做进一步介绍。?

一、认识数学本质 ?

数学是人类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类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是掌握自然的一把钥匙。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什么是数学,数学的本质是什么以等问题缺乏清楚的认识。当代对数学本质的较为普遍的描述是: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模式和秩序的科学。?

二、激发学习兴趣 ?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经常不断地采取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产生不断追求新知的强大学习动力,必须加强学习目的态度,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兴趣爱好、强大的进取动力。 ?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应坚持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力作为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的关键来抓。每当接任新班的第一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阐明数学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突出扎实数学基础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没有兴趣。?

三、培养交流能力?

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数学交流是一个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过程,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直观与书面形式进行交流,集逻辑思维、操作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于一体。?

数学交流能帮助学生达成对事物的深刻理解。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知方式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不同,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标准的理解。通过数学交流,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对问题的全方位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从而逐渐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能有效的促进情感教育。 数学知识“不仅凝结着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成果(事物的特性、规律等),而且凝结着人类主观精神,包括能力、情感、意志、思想、品德等,发展到当今时代,更富有自然、社会、历史、人文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包括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等,这也就是学生认识世界,接受文化熏陶,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过程。因此,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数学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深切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自豪感,继而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总之,学会“数学的思维”,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四、教学讲究实效?

扎实基础知识,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点滴积累,逐课深化;必须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养成习惯,才能扎实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若在某一阶段或某学习中出现知识缺陷、薄弱环节,必定会对以后的学习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积累、个人的成才,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

讲求实效就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备课实。备教材,把握教材体系,吃透难点、重点、关键点。培养血色很难过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从阅读开始。在初步养成看书习惯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难易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现代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展示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情景的设计,通过多媒体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能运用好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

五、狠抓差生转化 ?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突出障碍是分化严重,即差生随着学习年限的增长而不断地增加,要使初中数学教学成绩有突破性进展,必须狠抓差生转化,严格控制两极分化。只有使差生的分化控制在最小限度内,才能达到大面积质量的提高。

第二篇: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去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优质课比赛总结会发言。

一、删繁就简,标新立异

新的课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而教师因受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摆脱不了束缚,该少说的不少说,该精讲的不精讲,顾此失彼,所教内容既无重点,也无重心,让学生无所适从,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其实,只要加以分析,新的课改教材无非就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的重新编排和取舍,使之更趋科学合理,很多内容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并把教材内容读懂吃透。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节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该合并的合并,该分解的分解,该讲的地方精讲,不该讲的地方不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主要的学习方式。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首先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从而实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1.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并且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参与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四个步骤来进行。例题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虽然学生获得上述结果要花许多时间,但做这样一题的价值要比做五题强,同时学生活动自由了,参与意识增强了,思维更活跃了。因此,花点时间是非常必要和值得的。

如果将学生规定在某种思路里,即没有真正给予学生参与权和自主权,也会导致学生思维不活跃、不宽阔。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习与学生、教材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所。在课堂上应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学生对数学的酷爱,让他们在迫切的需求下学习,使他们把数学学习成为自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利用设问,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两个,即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2.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怎样保持这种积极性,使其持续下去而不中断呢?

(1)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地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2)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3)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 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③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用一块打破成三块的三角形玻璃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问:“若带I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II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Ⅲ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这就是一个极为关键性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并为学生学习用“角边角公理”奠定了基础。

3.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上《平行四边形》一节时,整节课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气氛热烈,学生回答也不错。但课后笔者发现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这样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于是笔者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逐渐把问题习惯于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

四、平时教学中应善于与中考和竞赛内容接轨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善于把学习内容与中考或竞赛内容接轨。讲课过程中,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不自觉中接受中考试题或竞赛试题的熏陶。在平时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做题,特别是各种中考题或竞赛题,做完后善于总结,并把各种题型分解在每一节内容中,让类似题型贯穿于学生的训练中。

参加中考或竞赛,要想获得好成绩,不是靠一个月两个月的辅导就能见效的。首先教师要多做题,头脑里要有东西,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次是在课堂上要多渗透。平时为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每堂课都会留下一道或两道有一定思考价值的数学题写在黑板上,或竞赛题或中考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讨论,从而在讨论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平时教学中,很多教师走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提高学习成绩,于是题海战术成了很多教师的法宝。殊不知,这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谈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了。

我们都有这么一种体会,许多学习数学的人,在20年甚至30年不接触数学题后,却仍能解出一些很复杂的数学题。为什么?这里很重要的就是他们掌握了数学解题的思想和方法。中学数学中处处渗透着基本数学思想,如果能落实到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思维活动上,就能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发挥出一种方法论的功能。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才会游刃有余、水到渠成。 其实,对中考或竞赛试题,只要少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每一道题,都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那种考试过程中靠碰熟悉题提高成绩的做法说到底就是碰运气,是不可取的。教师的精力应该用在平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上。

六、讲课的同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传授是传统的教学观点,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应该做的是善于“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更突出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做作业的习惯,都加以引导,使之更趋科学合理。要求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七、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要讲究艺术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还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更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这样,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八、善于与学生交流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只有实现心灵的零距离,学生才会打开心灵的窗口,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一切。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要有宽松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其聪明才智;二是要有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只有相互信任,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才会在学生头脑里畅通无阻,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是要有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热情和蔼、敬重学生、耐心指导、诲人不倦的教师。有的教师虽然有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教材的分析、讲授能力强,但是由于不善于和学生建立真诚合作的关系,师生之间存在感情隔阂,教与学不能协调配合,结果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总的来说,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基础,正确的学生观是前提,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爱好是关键,优良的教学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第三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简介

申丽敏,女,生于1971年1月,毕业于绥化地区教育学院,现任初二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工作任劳任怨,勤奋敬业,教学成绩突出,在学校组织的年度九次考试中九次名列第一名,荣获市级优秀教师、县级教学能手、模范班主任、系统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张义辉,女,生于1977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省农垦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初一英语教师。在学校组织的年度九次考试中九次名列第一名,荣获县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王海涛,女,生于1976年12月,毕业于大庆师范学校,1997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初二年组语文教师。在学校组织的年度六次考试中六次名列第一名。

王立娟,女,生于1974年8月,毕业于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1998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初四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关爱学生;认真钻研业务,任劳任怨,在学校组织的年度六次考试中名次均列前茅,荣获县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孔凡辉,女,生于1981年10月,毕业于大庆师范学校,2001年参加工作,现任初二地理教师。工作勤勤恳恳,潜心钻研,2013年中考名列全县第四名,荣获县级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孙淑艳,女,生于1985年9月,毕业于绥化学院,2010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初三政治教师,工作认真,为人师表,教学成绩突出,2013年中考名列全县第四名,荣获县级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许晖,女,生于1974年10月,毕业于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1998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初四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工作勤恳认真,在学校组织的年度六次考试中六次名列第一名。荣获大庆市德育先进个人,县级教学能手、系统优秀教师和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王海力,女,生于1980年2月,毕业于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2002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英语教师兼班主任。教学成绩在同年组中名列前茅,所带班级连年被评为“模范班级和卫生标兵”,荣获市级优秀教师、模范班集体,县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刘延秋,男,生于1975年8月,毕业于绥化师范专科学校,1998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初四物理教师。在学校组织的年度六次考试中五次名列第一名,荣获县级模范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王彩云,女,生于1978年4月,毕业于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2002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初三英语教师兼教研组长。参加工作以来,埋头苦干,无怨无悔,所教学科成绩显著,名列前茅,曾荣获市级优秀班主任、县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第四篇:农村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举措

虎跳镇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举措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和新时期教育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更高要求。虎跳小学的教育教学面对“提升排名、换档升级、跨越发展”的挑战,作为虎跳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更新人才观、质量观、德育观等教育观念,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面向全体学生,改变课堂教学,研究教法的优化,倡导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虎跳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我们培养的是21世纪的公民。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作为21世纪的公民,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且必须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具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反复研讨,总结出以下措施。

一、师德建设是灵魂

师德是根本。通过各种途径,全面焕发师生最佳精神状态弘扬敬业、奉献、拼搏的工作精神和勤奋为荣、吃苦为乐学习精神。通过集体宣誓做出承诺。开展“心连心”志愿服务团活动。管理人员要为教师排忧解难,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轻松上阵。

二、 教学管理是基石

(一)、制度为准绳 实行行政人员挂点年级制度,其业绩与挂点的年级挂钩。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管理人员每天从早读课到晚自习结束,进行检查,发现师生教学违规等现象,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根据学校评价方案进行处理。

1.重视常规工作的联合抽查和排查,形式多样性(教案、作业批改、学习记录、试卷质量分析等常规工作)。

2.对重点年级、重点学科、重点教师、重点学生(自己不学,家长不管,成绩、行为、习惯特差的学生)进行监控。以六年级为先锋,五年级等后续年级跟上;稳住语文,突破数学,英语争取大幅度进步;关注有进步潜能的学生和及格边缘学生。

3.加大对各种考试的管理力度,狠抓考风考纪。 4.教师晨读和午休必须按要求进入教室,督促学生完成教师或学习组长布置的相关学习任务。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基础计算训练、书写格式强化训练等。下午放学后力争能帮助个别学生。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语文小知识和英语实际内容分解诵读,熟读成诵

(二)、教学三环节必不可少 1.功夫下在课前

课前做好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知识精一点,方法多一点、活一点,例题典型一点,这一些都取决于对教材和学生研究的程度上。作为教师鼻血认真研究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钻研本课教材,对教学内容最化化处理,进行教学设计。每堂课的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内容层次安排要科学,方法灵活。

2.力量放在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交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多做、多活动。一要做好三个转变。(1)由主要考虑“教什么”转到更多地去想“练什么”。(2)由注重“读懂”转到同时注重“会读”。(3)由“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同时“关注学生的成功感”。二要提高教学技能。(1)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做到简明、规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感。(2)善于利用体态语,包括目光、面部表情、体态姿势等的运用。(3)板书的技能。板书要精练、形象、美观性。(4)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课堂的能力。包括网络技术、教学软件的使用、教学课件的制作等。(5)教学评价技能。包括单元检测试题的选编与试卷辅导评讲。新课程改革重视教学过程的检测与管理,以教学进度按时检测,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方法。三要加强课堂管理。(1)课堂组织混乱,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其他就更谈不上了。因此,必须加强课堂组织的管理。(2)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有效练习,练习题要分层布置,成绩好的学生做完后到你那里领新作业,他们会很骄傲的,有促进作用。(3)要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一方面便于学生积累、重温旧知,另一方面便于日后的总复习。(4)要有一定训练量,没有量的积累,哪有质的突破。

3.补困加在课后

辅导学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辅导,使优生脱颖而出,出类拔萃;中生力争上游,尽快跃入优秀行列;后进生不厌学,不气馁,达到及格或中等水平。既注重个性发展,又要提高整体成绩,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1)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并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记住18个字:攻城掠池,攻心为上。恩威并施,恩为上,威为辅。

(2)除了课堂教学要因材施教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对于潜能生,要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勤纠正的训练方法,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通过抓两头来激发中间学生奋起直追,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特别是作业训练,教师采用不同基础学生布置不同作业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从而为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做好重点学生个性化辅导工作。

(3)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学习交流,以“一对一”帮扶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4)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目标,以有物质奖励的形式开展各种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语文的阅读速记、口语作文、词语积累;数学的计算与应用;英语的写记单词等。

(5)在班级布置中增设“你追我赶”栏,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激发上进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社会是发展中的社会,日新月异,作为教师必须更新知识,加大教育教学新信息与新知识的获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创新。加大教学信息的获取,途径很多,最有效的一是上网和阅读,利用计算机上网、阅读教育报刊等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二是多听课,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碰撞,做到教学相长。

(三)学生是学习主体

积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行四个强化。 1.强化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答题习惯。

2.强化成功激励,让学生体验课堂的成功。成功是成功之父。

3.强化心理调节,使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健康的心态学习。 4.强化策略训练,让科学学习策略成为学生学习的推进器。教务处和科研处以及德育处要制定出一系列学生课堂及课外学习习惯的指标体系。指导班主任与课任教师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平时学习的自觉性。

三、家校共育是合力

深化当前全区教育系统开展的“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老师应该捧出一颗真心,肩负振兴昭化教育责任,改过去“有问题请家长”为出校门、进社区,主动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切实关注留守儿童、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让他们在亲情的关怀下,矫治行为、形成良好性格。畅通家校沟通渠道,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督促学生学习,形成教育强大合力。

第五篇:新学期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新学期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1 激发潜能 鼓励创新

在教学时应注重选取鲜活、灵动的新话题、新材料,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实际,创设新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尤其在“排列组合与概率”中更要渗透,使学生学会“自主发展”。 2 以人为本 平等对话

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群体与个体的不同角度的思维差异,引导学生由被动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平等对话,由“教法”变为“学法”,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 尊重规律 科学发展

教学中的选题不论在题例设置、内容安排、方法应用,还是在训练考察等方面中都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学生真正“与时俱进”。 4 精讲精炼 提取精华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点拨,并提出中肯的建议并不是非得要“一语中的”,而是把探究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提取多条规律,教师归纳、提取,剖析错题,加强误区之中的警示,使学生真正“跳出题海”。

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参与 提高教学质量 摘自:《新课程教育网》

1 教学方法是最富有生命力、最有能动性的师生共同组织的认识过程和心理感受。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程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笔者从事化学教学,总结几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了如下心得: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授课对象、教材内容、题材课型、学校条件和教师本身的教学特点进行选择。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选择。教学方法可按教学活动形式划分,也可按教学心理作用划分。

按教学活动形式划分:有“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发现法、探究法、讲座法、谈话法、实验法等。由于学生对化学课比较陌生,对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界取得的成就不了解,在讲授绪言课时,教师应灵活运用讲座法和实验法进行教学。我在讲《序言》时,首先演示了钠在水里不点自着的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火球的存在;当钠燃烧结束后,用滴管滴入少量酚酞试剂到溶液中,溶液中马上出现艳丽的红色,此时学生表现极其兴奋,接着向红色溶液里滴入过量盐酸溶液,红色逐渐消失,最后用简易喷雾器将该溶液喷射到事先用紫色石蕊试液写好的“相信自我,理想就会实现”、“成功从现在开始”等带有激励意义的条幅上,会看到紫色的字变为红色。这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化学是个色彩斑阑的世界,同时精神也受到极大鼓舞,更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为日后学好化学作好心理准备。又如,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第一节《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课文概要地介绍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水与

2 生命的关系。该内容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教材,可以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从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获取知识,并结合自己报刊中看到的有关资料,就当地的水资源、水污染、节约用水等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学生阅读课文后的心得体会,最后教师再利用图片、投影,放映录象带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对于CO

2、H

2、O2的制取与性质,以及酸、碱、盐的性质,可采用实验法,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像铁生锈条件,金属的活动顺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方法可采用探究法,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另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发现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收集周围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加以探索,激发探究心理。如为什么铁在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锈;为什么塑料制品在日光照射下容易老化;为什么粗盐容易潮湿;为什么汽油可以洗去油渍等等。通过对诸如此类的实例解释,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方法按教学心理作用划分:有悬念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发展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思维而言,青少年时期的抽象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属于经验型。根据这一特点,初中化学的教学应从那些直观的、具体的物质和现象,从身边的事物和生活常识入手,组织授课内容,逐步引导,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适当采用暗

3 示教学法。如讲解“缓慢氧化和自燃”时,可以先不讲概念,设计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将滤纸浸到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中,然后把滤纸挂起晾干,不到半分钟滤纸先冒烟,最后发火燃烧。这时教师提出:“不用点火,滤纸为什么会自动发火燃烧?”学生对此引起浓厚的兴趣,他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时水到渠成,教师借此机会讲解课文并揭开谜底。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用一些修辞手段或增加趣味性和幽默感的语言来活跃气氛,调节师生情感。如为区别大理石和碳酸钙时,我用诙谐的语言:“CO2气体通入清洁石灰水后产生了大理石”,学生哄堂大笑,学生在笑声中学到了知识。我常采用了顺口溜或俏皮话等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记忆。如过滤操作要求可概括为“一角”、“二低”、“三接触”; H2还原CuO实验操作顺序可叙述为:“实验开始先通氢,排尽空气再点灯,由黑变红就撤灯,试管冷却再停氢”;记忆金属活动顺序可采用谐音:“借给那美女,锌铁锡千斤,铜汞银百斤”。诙谐幽默的语言促进了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和谐的课堂气氛使用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使学生乐在其中,乐中有思,思中求知,在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同步,实现了情感教学、愉快教学和成功教学的和谐统一,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当然,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标志是看教学效率的高低,而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于学习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

4 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创造地思维,积极探究,开阔视野。如在学生做气体的制取实验时,不给学生组装装置,而是让学生分组合作,自己操作;对于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让学生根据已学习的知识自己去归纳总结;又如我在讲CO还原CuO实验时,对于尾气的处理方法,让学生们设计改进方案,积极鼓励,适时引导,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已见,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最后学生们得出了五六种方案,让为师的我也大开眼界。同学们在丰富的想象中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共振。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学习研究教学理论,努力做到深入教材,把握好教材,根据实际,科学地选用教学方法,注意及时总结经验,积极进行教学探索,悟出各种教学方法的真谛,吸其精华,灵活运用;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案例: “质量”教学的改进措施 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物理组 许绪根

“质量”的教学,在新教材中没有安排,主要是基于上海本地的教学实际作的调整,学生在“科学”课中对质量的概念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但普遍认为科学中对“质量”的描述只停留在日常生活对重量的理解程度上,在进入真正的物理教学之初,这一概念必须重新加以巩固并在认识上有一个规范化的提高。传统的对质量的教学一般强调两点:“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这一概念的教学以及认识

5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教学。难点主要在学生对“属性”的理解比较抽象,难以形成“具象”的认识。我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学生对质量的概念中“物质”一词无法真正理解。“物质”归根结底是什么,学生不能形成具体的认识,从而造成理解障碍。

第一次对本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还是采用老办法,多举物质的例子来一遍遍强化。但是学生总是觉得木头是木头,铁是铁,水是水等不能将他们统一到“属性”的认识上来。自然对物质不随“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实际情形难以理解,只好硬性接受,应付做题。

新教材的体系,忽然使我想到何不在原子和星系之后结合物质的不连续性即物质的基本粒子特性来进行质量的教学呢。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还没有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进行质量教学的案例。这又使我犹豫不决,会不会这样的教学方式有问题?是欠知识的科学性?还是欠认知过程的科学性?在确认基本不存在知识的科学性之后,我决定试一试。

首先,在原子一节的讲授中,我有意识地加强基本粒子的教学,提高他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物体,无论高低贵贱,有生命没生命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粒子构成。只不过构成的结构方式不同而已,好比同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建筑各式各样丰富多彩。认识到不同物质的相同性:最基本单元——基本粒子——相同。再进行质量的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中的“物质”的含义。即质量就是反映物体所含的基本粒子的多少的物理量。接着,对质量“属性”的

6 教学便可以比较顺利地过渡了。物体移动了位置,组成它的基本粒子数不会改变,变化了形状,改变了状态和温度,基本粒子数也不会变化,质量自然不会改变。学生的理解由于有“具象”的基本粒子的支撑而变得容易。而且这种理解更接近实质。实际教学中,做了这样的改进,学生的理解明显加强了。问题不再像以前那么多,也没有再集中在对“属性”难以把握上。效果显著。

另外,这样处理“质量”教学,对日后的“密度”教学也会很有帮助,即密度即是反应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紧密程度的物理量。使得“密度”教学的难点也轻易地被突破。

上一篇:忻薇君同志先进事迹下一篇:乡计划生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