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刘少奇故居有感

2022-06-30

第一篇:观刘少奇故居有感

参观刘少奇故居有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了,空中的雨淅淅沥沥,我们还是踏上了刘少奇故居的征途。

到达刘少奇故居,天空依旧在这怀念故人的日子里哭泣,不过,这似乎也不怎么影响我们的兴致。首先我们去的是铜像广场,听导游说在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时,这里进行了精心的改造,当然,这也使得其与周边的环境更协调,更庄严肃穆了。刘少奇享年71岁,寓意他光辉伟大的一生。铜像面色似微笑,似沉思,满怀沧桑地遥望着远方;飘逸的风衣将其衬托的更加伟岸。再现了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少奇同志风尘仆仆、日理万机的光辉形象,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和亲切感。

“不懈奋斗,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艰辛探索,为了开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殚精竭虑,为了建设一个好的党”、“共和国主席的风采”、“尾声: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5个部分。这是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里陈列的伟大生平。一路走来,刘少奇同志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尾声中,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十年“文革”,使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可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同志更是遭受了蓄意诬陷和残酷迫害,铸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冤案。

刘少奇故居坐落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村,刘少奇同志就诞生在这栋普通的农舍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这栋普通的农舍也和少奇一起经历了非凡坎坷的岁月,可它依然基本保持着130多年前的原始风貌,这便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令人思索意味深长的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花明楼便取义于这一名句。楼内设计以湖湘文化为主线,融宁乡自然地理、青铜文化、人文景观于一体。通过“梅、兰、竹、菊、荷”五种构图装饰背景,勾勒出一幅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图。

刘少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革命前辈是伟大的。为着我们这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我们更应努力、勇敢的过好自己的生活。

第二篇: 参观刘少奇故居有感

湖南伟人辈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毛泽东故居、刘少奇 故居、彭德怀故居等红色革命旅游景区,而且这些景区已成为湖 南红色旅游景区的经典。

7 月31 日,我们社科部红色经典考察团一行先后在湖南考 察瞻仰了刘少奇故居和毛泽东故居,不知为什么,我感觉给我留 下更深印象的是刘少奇故居。据导游介绍,刘少奇故居,在县城 东南花明楼区花明楼乡炭子冲屋场。东距省会长沙50 公里,南 距韶山市毛泽东故居37 公里,西距县城30 公里,均有公路相通。 “文革”初期,炭子冲屋场横遭破坏,文物散失。1966 年10 月 31 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封闭,绝大部分文物随之失散。1980 年为刘少奇冤案彻底平反昭雪后,中共湖南省委与宁乡县委立即 修缮故居并收集失散文物, 同年3 月5 日,故居对外开放。

通过参观可以看出,刘少奇同志年少时家境殷实,本来是可 以在一个小山村里安度一生的。但他没有这么做,更难能可贵的 是,他不是象多数赤贫者走投无路了选择革命一样,而是有发自 内心的救国救民的拳拳赤子之心,为劳苦大众革自己所在阶级的 命。中国革命成功了,但少奇同志却没有最终成功,一定意义上, 刘少奇是一个悲剧的代名词。党史研究专家李锐写过一篇纪念少 2 奇同志的文章,里面一首诗深深触痛了我:“少小离家北取经, 沉沉井下掘光明,旧貌已换新颜后,岂料元勋目不瞑”。

少奇同志的悲剧,与我们国家有长达2000 余年的封建传统 有关,也与建国后包括少奇同志在内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 理念有关,如搞个人崇拜,党的领导集体中事实上一把手说了算 等等,并且少奇同志在其中起到了不是无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 在少奇同志被打倒以前,因毛泽东的个人专断被打倒的人已经不 少了,可惜的是,这时党内的民主生活已经远远不正常了。想到 了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说的一段话,“起初他 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 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所幸的 是,历经忧患、负重前行的中华民族,知错必改、光明磊落的中 国共产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与失误之后,终于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自己的治国方略。在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预知和未知的困难和挑 战,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因为我们坚持的是真理。

少奇同志生前说过这么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相信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他的子孙会写好这部历史,让少奇同志的悲剧不再重演。这也是少奇同志对他深爱的国家和人民的又一贡献吧!

第三篇:观刘少奇后有感

听说周末要参观刘少奇故居,我感到很兴奋,我一度崇敬的伟人—刘少奇,这次,终于有机会,去近距离接触了。

刘少奇的故居,在县城东南花明楼区花明楼乡炭子冲屋场。1982年冬,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题写“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故居是土木结构的四合院,修缮保管的很好。

乘了近两个小时的汽车,我们终于来到了刘少奇的故居。首先,工作人员带我们来到了纪念馆。 全馆分八个展室,

第一是走上革命道路,

第二是领导早期工人运动,

第三是坚持党的白区工作正确路线,

第四是坚持敌后抗日,注重党建,

第五是参与领导夺取全国胜利第六/领导社会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七是历史是由人民写的。

纪念馆出来就来到了刘少奇铜像广场。由于天气很好,游人较多,拍照的人络绎不绝。刘少奇铜像广场好像建在小山坡上,地形开阔,很有些气势;刘少奇铜像立在广场正中,正对着故里牌楼。他身披大衣,手拿一支烟,呈远望沉思状。拾阶而上来到铜像前,对着老人家的铜像,弯腰鞠了一躬。四周冬青、松柏郁郁葱葱环绕,在铜像底座周围环绕盆花。这里规模比韶山要大,建设占地较多。铜像设计是由雕塑大师刘开渠和他的高徒程允贤,在1988年刘少奇同志诞辰90周年之际落成。由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揭幕,1998年江泽民为铜像题词。 底座高3.1米,像高4米,总高7.1米。两层含义:第一,“七·一”是党的生日,寓意刘少奇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第二,刘少奇享年71岁,寓意他光辉伟大的一生。

走进了故居,我们看到了门上这块陈旧的“刘少奇同志旧居”字样的门匾。这块门匾是1959年故居开放时悬挂在槽门上的。在这块门匾的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革”中,故居被关闭,里面的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几乎散尽。唯有这块门匾被花明楼公社一位炊事员冒着风险把它翻过来当成切菜的案板使用,才得以保存。1980年,为刘少奇同志恢复名誉后,乡亲们又敲锣打鼓地把它挂在了故居的门楣上。

另一个小故事是,在1961年刘少奇回乡视察工作时,曾在此居住。也是那这间堂屋里,刘少奇找来乡亲们座谈农村现状,果断地做出了解散公共食堂,纠正“五风”(指“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对生产瞎指挥风的重大决策。改变了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命运。这次回乡,刘少奇还把旧居房子分给他们住。村民们不肯接受,刘少奇恳切地说:“拜托大家为我‘守屋’好不好?”刘少奇的诚意让乡亲们无法推辞,先后有6户农民搬进了故居。所以说,刘少奇故居经历了十年浩劫,仍能基本上保存原来的模样,看来是借了点有人居住的光了。

参观完了刘少奇故居,我感触颇多:一方面,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记得刘少奇同志曾说:“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

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刘少奇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采取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

第四篇:观陈云故居有感

作为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5月24日市南供电公司电网建设中心全体党员、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陈云同志经历了贫苦的童年,但是这样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消磨他生活的意志,反而让陈云坚定了救国救民的决心。我们穿梭在黑白色光影长廊中,感受着那个倔强的少年清苦但充满革命激情的生活,体会着伟人心中的共产主义熊熊烈火。陈云用他高超智慧以及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工作热情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同志作为我党杰出的经济工作领导人,在经济建设的困难关头,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力挽狂澜。他的一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成为其后几代人工作的准则。他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陈云同志工作生活陈列馆,那里的每一个物品简单,朴素,每一个物品都凸显着陈云同志简单朴素的生活作风,为我们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勤政廉洁课。我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质,扎实工作,为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而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90华诞献礼。

第五篇:观《孙中山故居》有感

前几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坐落于上海香山路7号的孙中山故居,怀缅我们伟大的国父。

故居有两幢小楼房组成,我们先来到前面一幢楼,是孙中山先生文物馆。文物馆里的布置是依照时间为序,共分8个部分介绍的。从中山先生幼年开始,逐渐展开的。文物以实物居多,包括报刊、杂志、枪械、徽章、旗帜、各类器皿等,还有大量的照片、图片,内容非常的详细。讲述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真可谓终日劳碌,几乎没有过过一日的清闲和安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为国家而活着。

文物馆中有一段孙中山先生的演讲录音,特别感人。中山先生用他那广东腔很浓的普通话,慷慨激扬的说道:“我们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为什么我们从一个伟大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这么积贫积弱的国家呢?是因为我们睡着了,我们睡着了„„所以,我们全体中国人要醒,醒,醒!”

文物馆参观完毕,经过了一道小门,就来到了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原先居住的小楼房,这也是一幢三层的西式小楼,里面包括客厅、卧室、书房以及厨房,楼内陈列着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生前所使用过的家具、衣物、器具和书籍。听解说员说:中山先生生活向来十分简朴,全家即便是有客人来用餐,一日的生活费也不过一块大洋。就连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在日本结婚时所留下的物品,也不过是一张结婚照片和两套由友人赠送的碗筷,可见当时景象之“寒酸”!来到二楼的书房,书籍非常多,足足装了4只大书柜。很多是英文或日文的书籍。在这里孙中山先生完成了《孙文学说》和《实业

计划》等重要著作,并在此第一次会见中国共产党的代表。通过实地参观孙中山故居让我了解了这位国父的伟大。

走出纪念馆,再一次看到了那尊中山先生的铜像。我情不自禁拿起手机将它保存下来,并默默告诉自己要发奋学习,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上一篇:公路安全防护方案下一篇:管理信息系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