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竞争力的培养

2022-09-14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进程加快, 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逐步市场化必将导致人才的全球性竞争在国内展开。作为时代先锋的当代大学生, 是整个社会金字塔中的极具上升潜力的一层, 他们面临着由理论到实践的巨大人生跨越, 竞争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机遇与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所以当代大学生如何主动学习, 培育与提升个人竞争力, 在人才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是摆在中国高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同时也是每个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 提升大学生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精英, 在知识结构、文化素质等方面都要比其它社会阶层更具有优势和竞争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自身就没有缺点, 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大学生也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提高自身竞争力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思想误区。 (1)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问题不容忽视。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商业化、信息化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压力加大, 升学与就业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 给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带来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对处于激烈的就业竞争的大学生来说, 缺少正常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很容易使心理脆弱的大学生产生心理扭曲、人格缺陷、人格障碍。 (2) 缺乏一技之长, 知识更新能力差是大学生存在的另一缺陷。专长是指个人特别擅长的知识、技能或专有的工作经验。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 只有拥有别人无法效仿的专长, 才能获得一张生存“执照”, 才能具备竞争的资本、就业的手段, 在社会上占据一席之地。 (3) 就业理念滞后, 能力有待加强。理念是核心价值观, 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 正确的行动力会有正确的结果。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多种价值取向的影响, 如“宁愿出国带光环, 不在国内做职员”, “宁到外企做职员, 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持这种就业理念的大学生一般都在就业上碰到很多困难, 其实最大的难题就是他们思想问题的落后和落后的就业理念。

第二, 大学生在培养竞争力方面存在的误区。在当今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上, 许多大学生都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 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能正确衡量, 表现在: (1) 错把理想当目标。大学生中不乏有各种各样的职业理想, 如有的人希望成为明星, 成为科学家, 成为世界首富这些类似艰难实现的理想; (2) 错把考试当目的。受高考应试教育影响, 大学生往往不清楚大学的学习目的, 还是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同时, 大学的评价体系和各种保送制度也是以成绩作为衡量的标准, 因此, 当代的大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很强; (3) 错把证书当资本。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用人单位在选择高校毕业生时更加注重考查综合素质, 而各类技术证书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对于高校生来说, 多一份证书就多了一份求职砝码。然而, 人的经历是有限的, 当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盲目的考试上, 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 (4) 错把经历当经验。在择业中最缺乏的是实践工作经验, 这也是在参加招聘中最令人尴尬的“短处”。用人单位筑起的一道道“工作经验”的门槛, 又成为大学生在大学生生涯中的一个指挥棒。尽管很多大学生为此放弃了休息时间到处打工积累“经验”, 而一些大学生确实也做过一些社会实践, 如做过家教等, 在毕业之际他们将其当为自己的“工作经验”去写。其实这些实践经历可以给大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但这些实践经历却不是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在职业发展问题上, 经历并不代表“经验”。

第三, 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新世纪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性人才, 为国家社会服务。但是, 由于在培养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上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 造成普遍的高分低能现象, 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个人竞争力的提高尤其是近几年,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进一步突显了大学生与高校培养模式之间存在的问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不能适应社会需要。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括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很多方面, 因此需要系统分析。

2 培育与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要培育与提升大学生竞争力, 首先要对大学生自身采取一些调整政策, 表现在 (1) 大学生要不断加强对自身健康人格的培养, 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这是培养大学生竞争力的基础。同时社会、家庭和学校也要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因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对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和人格造成影响。 (2) 使大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具有一技之长, 是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3) 大学生要注意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论对是对国家、企业, 还是对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4) 大学生要更新就业理念, 加强创业教育, 不断题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

其次高校也要采取策略上的调整。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应着眼于国家、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 加强高校自身建设, 才能有效地在中长期内解决这一问题, 提高大学生竞争力。 (1) 加快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走向“大众”这样历史性的变化, 高等教育应积极应对, 彻底转变“重招生、轻就业”的办学思想, 在培养目标上应真正把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 科学预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超前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也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动和需求变化状况实行动态调整, 以适应高校培养变化的要求。

当前大学生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是一个需要个人、学校、社会、企业及上级部门共同规划和参与的系统工程, 只有把各个方面的因素都积极地调动起来, 才能真正地把大学生的竞争力提升上去, 使大学生能真正地找到自己的竞争力。

摘要: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在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如何立于不败之地的角度, 指出了大学生在就业和人才竞争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晓洪.试论当代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3, 18 (1) :74.

[2] 王玉敏.刍议大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J].现代教育科学, 2003 (2) :110.

[3] 王兴权.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之分析篇和误区篇[J].职业技术, 2005 (12) :12~17.

[4] 李玉华, 关旭.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缺陷与改善措施[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5 (3) :93~96.

[5] 谭建国.大众化教育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湖南经济管理工作干部学院学报, 2006 (9) :21l~212.

上一篇:衰退期企业员工工作嵌入性研究下一篇:新媒体时代“公民记者”现象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