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与实践的探索

2022-09-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该学科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 检验项目日益增多, 检验技术已呈现出自动化、模块化、电脑化的现代化模式。已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对检验医学高级人才的要求。为此, 在探索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在以知识为基础, 能力培养为中心,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践中, 自己对临床生物化学及其检验技术的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 设置教学模块

根据三年制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临床生物化学及其检验重新确定其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 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 优化组合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及生化检验基本技术的教材内容, 设置教学模块即临床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和技术模块, 体液化学成分分析模块, 器官功能及分析模块, 临床专题及综合分析模块。根据各主模块的教学内容分解出若干子模块, 子模块中包括若干知识点, 再从子模块中分解出单元, 将每部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结合为单元体。如主模块器官功能及分析中的子模块肝功能检测, 设有单元1: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包括营养和非营养物质;单元2:胆汁酸代谢-高胆汁酸血症-胆汁酸测定;单元3:胆红素代谢-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测定;单元4:氨基酸代谢-高血氨-血氨测定;单元5:肝功能实验的分类、选择、评价及常见肝脏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等。

2 编写教学资料

编写资料在结构上以子模块为教学单位, 设有单元概要、教与学关键词及复习思考题等, 提出教与学的目的要求, 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本单元重点掌握的概念和要点。在内容上, 注意把握实用性、先进性、动态性及科学性的特点, 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为重点,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引入必需的各种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

实验教学是我们改革的重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笔者认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的教学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并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初步从事科研的能力。为此, 在实验内容选择方面笔者采取: (1) 主要选择手工操作的实验方法, 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 (2) 通过方法学评价实验, 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得到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 (3) 在当前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试剂盒广泛应用的前提下, 对商品试剂盒的使用和评价及生化自动分析仪的参数学习和编程训练加大力度, 以适应临床检验需要。在形式上开展综合性实验课和组合式实验课, 有以培养基本操作技能为目的的实验组合;有与临床生化实验室相适应的实验组合;有以培养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实验等。如碱性磷酸酶 (ALP) 测定 (磷酸苯二钠法) , 组合安排有ALP Km值测定, ALP测定方法的评价性实验 (如重复、回收、干扰、线性及对比实验) 等, 从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实验设计、实验时间的统筹安排, 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准备,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标本分析, 结果评价及报告等各个环节, 学生全程参与, 分工合作, 全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要求进行指导和协作。

3 切实抓好教学环节,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1 教学法研究

坚持每周1次的教研活动制度, 教研活动涉及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学术前沿知识和新技术, 并把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纳入教学内容, 克服教材内容的滞后现象。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要求主要以临床常见疾病及其生化检验指标为主线, 突出疾病的生化机制和生化检验技术两个方面, 力求将生化检验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结合起来, 从现代检验医学的高度开拓临床医学的新视野。在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加强体验型教学讨论。体验设计情境, 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用亲身经历去感悟理论观点的正确与错误。例如:在学堂与血脂测定的实验中让学生亲自体验空腹测定与饭后测定的差别;在酶类测定中让学生亲自体验溶血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直接的触动, 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相关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格局。引入学导式、专题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变“主讲”为“主导”, 变“讲堂”为“学堂”,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

3.2 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尤其是将电化教学引入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录像、幻灯及投影等设备, 扩展教学空间、效果, 使狭小的教室空间延伸到广阔、先进的“检验世界”, 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直观, 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本职工作的热情。充分利用自动化仪器设备, 为学生讲解仪器的原理、性能和基本操作, 提高教学效果。

3.3 重点把握第二课堂, 重视校内实训建设, 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真实氛围

校内实训基地实施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 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实习实训工作是高职院校的“半壁江山”, 也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加强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实训的质量, 不能使学生在没有指导的状态下随意完成, 因为此时的学生还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初级阶段, 对于其以后真正从事工作影响十分重大, 不可有含糊不清的环节。校内实训要做到像课堂教学一样, 有教案, 有备课;要有观摩教学, 互相交流和学习;要有考核制度, 认真考核, 严明纪律。只有建立实训课的工作机制, 制定实训课的检查标准, 才能真正提高整个职教育的质量。

3.4 科研与教学互动

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 撰写科研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在临床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 虽然安排了很多的实验, 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了相当多的专业知识, 基本能满足临床对检验生的要求, 但对于培养一个具有创新能力学生的要求, 还远远不够。为此, 我们千方百计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 包括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参与试剂与药品的配制、动物的饲养、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标本的测试、数据的统计处理直至查阅相关文献并撰写有关科研论文等一系列工作。科研工作是实验的延伸与深化, 是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完美结合的载体, 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 更培养了学生创新的观察能力、创新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飞跃的提高。

摘要:本文以高职医学检验教育为前提, 主要论述培养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优化组合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及生化检验基本技术的教材内容, 设置教学模块即临床生物化学及生化检验技术、实验室基本知识、编写资料在结构上以子模块为教学单位, 以培养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实验等为中心。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操作能力,教学手段,生化及检验技术

上一篇:内蒙古师范大学赛罕校区校园篮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下一篇:经尿道联合应用电切术与电汽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