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豫东坠子的艺术特征及传承

2022-09-11

河南省东部地区, 包括商丘、开封、永城等市以及周边的省直管县。豫东历史文化厚重, 老子、墨子、庄子、惠子等古代圣贤名人均诞生在豫东地区, 而开封、商丘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如开封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商丘则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重要古都, 如燧人氏、炎帝朱襄氏、帝喾等三皇五帝及夏朝、商朝、周朝宋国、汉晋梁国、宋朝等均建都于此地, 因此, 商丘素来享有“三商之源”、“汉兴之地”及“两宋龙潜之地”之称[1]。

豫东坠子也成为东路坠子, 即是演绎在豫东地区的河南坠子, 是一种由三弦书发展而来的说唱艺术。豫东坠子是起源于河南豫东的民间曲艺艺术, 于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因其是在群众生产劳动中产生的, 语言和演唱方式能代表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 这一辉煌而珍贵的民间艺术正濒临灭绝。2006年5月, 在当地政府和民间艺人们的努力下, 河南坠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这一举措为传承和保护豫东坠子提供了机遇。本文本着求实的态度, 对坠子书的在传承中所面临的尴尬境地进行梳理, 意在为当地民间艺术的发展尽一份薄力。

一、豫东坠子的艺术特征

豫东坠子主要流传于豫东的开封、商丘等地, 以商丘为中心的夏邑、虞城、永城一带的坠子是豫东坠子的代表, 随时间流失、艺术的传播, 在豫东与安徽、山东等交界处也有流传。豫东坠子源于清代嘉庆时的三弦书, 表演者怀抱三弦、腿上绑脚板自弹自唱, 后由三弦改为二弦、拨拉改为弹奏, 衍变为有坠胡伴奏、帮腔演唱的双人或三人台戏, 逐改称坠子书。豫东坠子是通过乐器伴奏、唱腔、表演作品来共同展现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量个方面:

(1) 豫东坠子的伴奏乐器

坠子书作为一种独特的说唱艺术, 伴奏乐器主要有坠琴、简板、脚梆及钹, 演奏中其主要作用的是坠琴, 也是坠子书的标志。而其它三种乐器作为辅助乐器, 主要作用是打节拍。坠子书伴奏形式简单, 但实际传承操作却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 坠琴、简板伴奏乐器属于传统乐器, 在商业化大潮中传统乐器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被相应的西洋乐器所替代。例如, 音乐高亢、浑厚柔美的坠琴, 我们这代人中有多少人欣赏过?其次, 从传授模式来看, 这种民间说唱艺术的伴奏形式历来都是口传心授, 区别于现代乐器学习以曲谱和指法为主;由于精通这项艺术老艺人大多后继无人, “人亡曲散, 人走艺亡”却是这种地方艺术的现实命运。再次, 现在的年轻人崇尚个性, 更喜追逐新奇潮流, 盲目追崇西洋乐器、外来音乐。最后, 坠琴、简板等乐器的用途单一, 舞台前景较窄, 使得学习者兴趣缺缺。

(2) 豫东坠子的演唱

豫东坠子的演唱形式的相对稳定, 最普遍有自拉自唱, 一拉一唱两种。自拉自唱顾名思义是艺人自己伴奏自己演唱, 这种形式对艺人的艺术技巧要求较高, 既能演奏又能演唱, 这也是坠子最原始的演出形式。而一拉一唱是演奏和说唱者分开, 一人拉琴, 一人说唱打简板, 这种形式是目前最常见的演出形式。可以看出, 坠子书的演出形式单一, 不足以吸人眼球。

坠子书的唱腔基础是平腔。平腔是坠子书的第二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坠子书开篇说唱, 称为起腔, 平腔之后是落腔或转变式平腔, 共计四种类型来渲染故事和角色, 最后以快扎板来结束演唱。可以看出, 坠子书的演唱结构相对平稳、单一。坠子书唱词口语化的句式结构, 押韵较高, 简单易懂, 不符合现在观众的装作高雅的审美需求, 市场前景不好, 不利于传承。

二、豫东坠子的传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 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多种信息媒体的兴起, 豫东坠子的市场需求和艺术地位日趋低迷, 致使许多艺人转行, 年轻一代也不愿意学习, 豫东坠子这种传统艺术继承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特别是在伴奏乐器、演唱、排练及其表演上面临的困境有待解决。

首先, 在伴奏乐器方面, 加大宣传力度, 弘扬民族乐器的魅力, 保护民族传统艺术, 吸引新一代的年轻人对坠子书的关注度;在演唱方面, 可以在保留原有押韵句式“二二三”的七字句和“三四三、三三四”的十字句式的基础上再加以创新, 例如创作出儿童演唱系列和成人演唱系列。其次, 加大当地剧团的投资力度, 保护相关曲种, 成立专业坠子书团队小组, 加强传统曲种展演的同时, 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创作新曲目、新形式, 边研究边发展。最后, 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 增设演出场地, 设立专门的排演场地, 提高相关演员的待遇, 并以资鼓励艺人大胆创新, 在传承精华的同时发展创新, 使其源远流长。

豫东坠子的伴奏乐器的取材及演唱的词句特色为其在民间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独特的民间曲艺, 其艺术特征突显出它必然发展成“迎合大众审美的说唱艺术”, 也充分反映当地人民的道德情操和民族文化传播的价值取向。因此, 我们有必要、有义务要把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瑰宝、民族文化遗产在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相关政策的号召下传承和发展下去,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摘要:演绎在豫东地区的河南坠子又称道情, 是一种由三弦书发展而来的说唱艺术, 在长时间的传播中融合莺歌柳书,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说唱书种。豫东坠子因其演唱方言的不同又被称为“河南坠子”, 坠子书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曾经影响了大半个中国。然而,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文化传播手段的多样化, 致使各种新兴文化、快餐文化泛滥成灾。像坠子书一样的传统艺术受到冲击, 继承此项艺术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此, 本文以豫东坠子传承为视角, 着重分析其在继承中存在的困惑, 并提出与之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豫东坠子,继承,困惑,策略

参考文献

[1] 商丘市可公开的地质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引用日期2018-03-20].

[2] 刘海潮.民间坠子书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取向[J].民族艺术研究, 2010, 23 (4) :98-102.

上一篇:浅析高段数学课外操作作业题融入课堂教学下一篇:中昊晨光两项目获自贡市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