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跨文化类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商科院校,跨文化商务交际更是一门重要的商学素养课。本文旨在通过讨论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教学理念、方法等内容,促进该课程在商科院校的发展。

第一篇: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

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创新与改革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间商务交流越来越频繁。《商务跨文化交际》作为培养商务人才的基础课程,课程的创新与改革,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商务跨文化交际创新应该更加系统地将语言应用能力,国家文化认识,跨文化交际理论,商务礼仪谈判技巧等综合起来,更好培养国际现代化商务人才。

关键词:商务跨文化交际;创新;人才培养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以及跨国企业的推动作用,人才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精通英语是国际商务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不同的商务环境会让商务跨文化交际遭遇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还要了解与中国有较大贸易往来的主要国家地区的社会文化,拓宽视野,理解商务文化的异同,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介绍

《跨文化交际》课程发展与人类科学技术突破性的发展联系密切。电脑与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打破了空间限制,无纸化办公、电子商务、互动沟通等塑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巨大的地球被压缩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日益加速。尤其是中国的入市,作为WTO成员国,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经济交往主旨是大家必须沟通,需要接触、会晤、谈判、协商、讨论,这些都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拉近了空间距离感,却无法打破人们心灵的隔阂。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地理、历史、发展水平等原因,形成了文化差异;国家的法律,规范,商务习惯,社会交际风俗等不同,这些因素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潜在的障碍、低效率的沟通、相互间的误解以及可能导致的文化冲突。

《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领域的具体应用。作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商务人才的基础课程,涉及到文化和交际的各个层面,包括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观念和信仰等。认识各国商务人员在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等问题,掌握商务跨文化交际技巧,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使外经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通过课程丰富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习俗,掌握并运用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分析文化冲突的原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创新

1.优化师资队伍,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对课程的重要性。邀请有留学背景的教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跨文化交际时遇到实际文化冲突形象生动展现在课堂。组织有海外背景的教师组成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研小组,选择与中国有紧密对外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进行划分,具体可分成美洲(美国、加拿大),欧洲(欧盟国家),亚洲(日本、韩国),阿拉伯国家(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进行课程划分,按区域进行授课。教师根据自身海外经历背景组织教材,教研小组进行整理。课程围绕文化的差异为主线,讲述文化的基本特征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语言的商务跨文化交际;非语言的商务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的理解;商务礼节和社会风俗(主流地区的文化和风俗案例);商务谈判;跨文化交际管理。

同时邀请跨国企业商务人士介绍在商务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消除学生对商务跨文化交际的神秘感。商务人士能够将商务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案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授,同时加强课堂的互动,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2.课程使用双语教学,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并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研究,制定针对相关国家、地区的商务跨文化交际方案,并将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作演说汇报。通过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旨在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3]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目的在于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教学内容与教材精心选择或者整理和重新编写;注重提高学生外语基础和利用英语进行商务经济贸易活动的能力;注重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3.采用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跨文化交际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鼓励课堂讨论和参与式教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增进讨论和学生参与度。在课程教学中,老师在若干个教学环节,特别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地方,例如不同国家的风俗禁忌,商务交际的礼仪与技巧等,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自己想到答案然后掌握知识。如果学生的回答错误或者不够完整,则由老师继续逐步暗示,让学生自我改正完善,得到答案。

课堂上针对不同国家的商务交际特点,风俗习惯等,通过让学生讨论、演讲、表演、游戏、提问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主动思考、自主学习。重点、难点的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讲授,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一般的理论部分和理论应用部分,如商务礼仪交际部分,则可采用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展示学习成果,对比错误礼仪和正确礼仪,标准礼仪示范,故事情景演练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准确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

4.多媒体动画和影视教学能够辅助教学。影视教学“寓教于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商务跨文化教学中,通过影视作品的实例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商务活动的了解,有利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影视教学模拟商务环境让学生身历其境感受商务跨文化交际的魅力。例如,讲授日韩国家商务跨文化交际时引用典型韩剧情景,鼓励学生模仿表演,抓住重点内容。电影作品中商务谈判的场景也是良好的教学素材,比如将电影《中国合伙人》与美国人谈判的场景作为教学片断,让学生指出美国商务谈判的特点和技巧,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将商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记忆深刻。

5.设立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实验锻炼,让学生到企业亲身体验模拟跨文化交际,尽可能缩短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感。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了解跨国企业的员工培训计划,以及参与企业的工作,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商务跨文化交际的环境,迅速融通团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配合学校的 “暑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依据实习企业的情况,开展跨文化交际策划方案的分析、研究和撰写,并每年定期开展一到二次商务跨文化交际比赛。

三、商务跨文化交际考核创新

《商务跨文化交际》在课程教学方面,任课教师分别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场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尝试,最终以创新的考试考核形式有效地评议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由于课程性质,考试形式脱离传统的笔试考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考试模式,以国际商务酒会为主题进行考核。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期末考试以“某葡萄酒国际进出口公司商务酒会”为模拟背景,设置酒会的主办方致辞、入场自由交流、产品展示、自由提问、学生才艺展示、主考教师总结、点评等环节,要求参加考试的同学分别模拟酒会主办方以及日、韩、英、美等多个国家代表,以中英文双语应答,以此来考核学生在仿真跨文化环境下商务交际礼仪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情况给出单项分数,并根据一定权重合计总分。这种考核方式跳脱了传统笔试面试的形式,而以实务性情景模拟,来测试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实操技能。

创新的考核方式强调了考核过程,做到“学”中“考”,“考”中“学”;强调了因教施考,不再“为考而教、为考而学”;强调了全面考核,不仅考智力,还考素质,不仅考知识,而且考技能。

总之,商务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创新与改革从课程准备,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考核过程,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学校,教师,企业、社会应该积极配合进行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应该加强师资培养,加强双语教学,互动教学,配合案例分析,影视教学等一系列辅助教学,同时不能忽视实际商务环境的作用。随着外国跨国企业在华投资与日俱增和我国本土企业对外经贸联系日益加强,不同层次的跨文化商务活动更加频繁开展,具备国际化视野,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商务人才在市场上有很大的需求。希望国际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改革能够培养出既懂国际商务规则又能用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涉外活动的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康莉.文化的边缘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深层障碍[J].外语教育. 2011(05)

[2]林大津,谢朝群.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02)

[3]苗淑华,邵迪.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9(02)

[4]王莎,管俊.案例教学法在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

[5]唐伟清.商务跨文化交际中的影视教学[J].电影评介.2009(02)

作者简介:林翊丰(1989- ),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硕士,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商务跨文化交际

作者:林翊丰

第二篇: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跨文化类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商科院校,跨文化商务交际更是一门重要的商学素养课。本文旨在通过讨论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教学理念、方法等内容,促进该课程在商科院校的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教学

一、开设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商务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在这样一个多元的世界文化环境中,增强跨文化意识、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障碍与冲突、强化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已经成为现代商务活动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同时,培养学生提高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也成为大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内容。

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商学素养课,主要向学生阐释交际与文化的之间深刻的关系,讲解文化价值观对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实际影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探讨文化差异在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方面的表现,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商务实践活动文化差异的能力,主要内容涉及跨文化商务写作,跨文化商务礼仪,跨文化商务谈判等。

二、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目标

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商务交流活动中做到知己知彼,了解商务活动中双方的文化背景,为有效交流活动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宽容性,使学生在理解商务沟通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培养其具备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另一方面,要通过典型案例帮助学生鉴赏并理解跨文化沟通的特点、类型;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并掌握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语言之间常见差异中体现的文化因素,學习并掌握跨文化商务沟通的相关语汇。

总之,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跨文化知识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发展迅速的跨文化商务交流活动。

三、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跨文化商务交际类课程主要面向与商务有关的专业学生,其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兼顾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同时,也要涉及商务礼仪与社会习俗、商务谈判、商务写作等商务活动内容,特别是商务演讲与展示,更是需要学生在跨文化语境下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增进沟通与交流。

根据目前各高校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现状,笔者设计了一套作为选修课程的教学进度表,汇总相关知识概念等教学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

四、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

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不仅介绍相关的交际理论和浅层次的文化差异,也要结合具体案例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应激反应,在真实的商务活动中做到有效沟通。

具体而言,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需要借助现代先进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具体方式为:

(一)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理论

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中的理论部分主要是一些传播学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如:关于文化差异与冲突的理论;关于文化适应于通融的理论;关于身份与认同的理论等。这些理论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商务活动的等概念可以通过线上慕课的教学形式,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也可以发送相关阅读资料和案例资料,通过建立阅读小组的方式,在课前将授课内容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以利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二)课中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教学活动中,老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线上网络课程,对每节课的教学活动所涉及的知识、概念、理论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教师提供的案例和阅读资料进行了充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环节中,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活动使学生巩固课下线上学习成果。

(三)课后对教学活动的反思

教学活动的讨论活动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讨论活动中主要指导学生领会案例中的理论背景,并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和建议。课后学生结合课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对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五、结语

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作为商科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更应结合实际实施案例教学,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跨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窦文霖.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巍.案例教学在“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0):7-10.

作者:孔维斌

第三篇: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商务英语教学相结合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性不断加强。由于涉外商务活动发展迅速,人才市场对既懂得国际商务英语规则又能运用英语进行涉外活动的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不断上升,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商务英语课程。因此,商务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参与跨文化的商务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提出了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跨文化商务交际 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

The Combination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nd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HOU Jun[1], LU Shanshan[2]

([1]Li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Liuzhou, Guangxi 545006;

[2]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0)

Key wordsthe 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teaching strategy

0 引言

早在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对于文化一词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写到:“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习得的一切的能力与习惯。”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E. Sapir ,1921 :221)随着跨国度、跨文化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中西方因在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文化规约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差异,会在实际的交际中出现文化“冲突”或“碰撞”现象。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是一件好事,没有碰撞就不可能有灿烂的火花闪耀。但是,这种现象会导致交流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因此,充分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以及社会规范,掌握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非常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因习俗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交际障碍或误解,才能使交际有效地进行。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是外企职员的未来主力军,对于这支主力军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语言学家D.Hymes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交际能力学说,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讲什么话,以及对谁讲与怎样讲”的能力。Meyer(1991)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ICC)指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好与异国文化之间的交流(Hinkel,1999)。Byram(1997)认为,具备ICC的人不仅能够胜任与外国人的交流,还能够克服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偏见,能够和来自异国文化背景的人互相达成妥协与理解,达到互惠双赢的结果。那么,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有什么重要性呢?英语教师又该怎样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呢?

1 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1)跨文化商务际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4月版对英语专业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提出要求:“ 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要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大纲》对于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提出了明确详细的要求,这说明文化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因素。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三者缺一不可。

(2)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培养跨文化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彻底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地使用英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东方人重辨证思维,讲究悟性,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文化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汉语句子主动句较多,反映了中国人长期以来以人为中心的思维习惯。而英语中被动句较多,反映了讲英语民族重客观、重逻辑。明白了这种差异以后,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和翻译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向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去靠拢。

(3)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就业。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往往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进行跨国商务活动,造成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也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了。事实上,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踏入工作岗位后深感交流的困难,其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为语言能力的因素,主要是文化能力的欠缺。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使用规则、交际习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会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谈判的成功。在就业面试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如果能够与外方应聘者讨论外资管理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和文化冲突问题,他们就能在应聘大军中脱颖而出。因此,对学生进行商务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 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商务英语教学相结合

2.1 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

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教师都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并且教师常常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这样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首先要改变原先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其次,强调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把目的语文化意识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标之一。另外,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2 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E. Sapir ,1921 :221)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而传统的外语教学一直把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语言使用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跨文化交际技巧的培养放在与语言技巧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比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当语言材料中出现文化现象或当文化因素干扰语言教学时,要及时进行文化讲解。文化教学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初学阶段要以语言教学为主。到了高年级,应逐渐地将教学重点转移到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加强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教师可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读物,如关于西方国家历史地理、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经济贸易等各类书籍,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别国的文化。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2.3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课堂英语教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英国语言学家Malinowski (1923)说过:“语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中,语言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语言行为环境。要理解语言,归根到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如欣赏英美文学作品,原版电影电视剧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地道的英语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还能让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等,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有外教的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是活的文化教材,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学习西方的文化习俗和交际技巧,其言传身教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2.4 积极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教学

培养英语思维能力,以英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有利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外,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在课下,要让学生常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书面文字,或者经常组织学生到“英语角”去练口语。尽量创造能让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思维活动的条件,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兴趣与能力,让学生重视英语思维的训练。

3 结语

跨国的商务活动,无论是从跨国公司的管理还是跨国公司的营销,从表面看是跨国经济活动,从实质看是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合作与交流,跨文化交际交流的成败将决定跨文化商务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生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语言、使用语言,又有利于让学生在交流中检验自己的语言,然后在交流中改正,在不断改正中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华厚坤.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哈尔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153-154.

[2]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宋莉.跨文化交际导论[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6.

[4]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

[5]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7):65-67.

[6]张晶,桑晓蕾.商务交际中的跨文化交际探析[J].哈尔滨:黑龙江对外贸易,2007.8(6):121-123.

[7]张为.浅析跨文化商业交际差异[J].长沙: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8]郑建军.全球化视角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商务英语教学[J].北京: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6):80-83.

[9]庄恩平.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侯俊 卢珊珊

上一篇:钢纤维混凝土技术论文下一篇:审计学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