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

2022-05-1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在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经常会因各种原因出现碰撞,使正常的交往受到制约,因此寻找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非常有必要。文章探讨跨文化交际中典型的文化冲突,分析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是提升英语的运用能力,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广泛接触西方文化。

第一篇: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

语言教育中跨文化交际的非语言交际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英语教育重点从传统的知识点和使用技巧教育,转变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综合素质教育。英语交际能力分为语言交际能力与非语言交际能力两种,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交际双方如果不了解彼此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交流障碍,甚至造成误解。但是,借助非语言交际行为,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跨文化交际顺畅、和谐。实践也证明,在全球一体化发展条件下,非语言交际在国际沟通与交流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英语教育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策略,以期为提升我国英语教育水平建言。

关键词: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

1引言

交际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借助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来实现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深入研究。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非言语交际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调查,在直接的面对面交际中,只有大约35%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来进行表达和传递的。由于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在文化上存在差异,这也使得非语言交际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带有强烈的国家或地域文化色彩。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缺少对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的了解,就会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人际交流的障碍。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由于受到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印象,非语言交际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交际时,往往过于注重语言交际,而忽略了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传递。通过英语语言学习与应用实践,可以发现,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协调使用的,尤其是在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非语言交际可以使表达更直观,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实现,使交际效果达到最佳。因此,在英语教育中,必须要充分重视非语言交际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英语教育的效果与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跨文化交流及非语言交际的概念与特点

2.1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活动。这种活动是跨国家、跨地域、跨种族的。当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及科技、信息、交通的日益现代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趋密切,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日益频繁。可以说,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促进跨文化交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2.2 非语言交际的概念

交际离不开语言,语言也是實现交际的重要手段。但是,语言并非是唯一的交际手段,非语言在很多特定环境下,比语言交际具有更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基于文化基础之上的、不用言词来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具体就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主要包括眼神、手势、体态、表情、服饰、声调、音量等,作为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非语言交际能够传递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意念、感情。总的来说,非语言交际有四种类型:(1)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主要指人们在交际中,借助身体动作进行信息表达的行为方式,比如,点头表示认同,摇头表示否定和不满意,握手或拥抱表示欢迎等等。体态语可以辅助语言交际的使用,补充语言交际的不足,对有声语言的信息传递起到辅助作用(2)副语言:这是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一种辅助语言,比如一些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或伴随语言等,包括音色、音高、音调、音量、音频、重音等。在交流过程中,时间间隔较短的称为“停顿”,较长的称为“沉默”。由于文化的差异,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在中国,沉默是表示默许、理解,但是在英美却是缺少自信的表现。(3)客体语:客体语具有明显实用性和交际性两个显著特点,主要包括人们的容貌、服饰打扮、辅助工具,甚至书面文字等,如头发的颜色,西方人多为金色或棕色,中国人多为黑色;服饰的风格,欧美比较休闲随意,英国人比较绅士庄重等。服饰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体现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中,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TPO原则是国际公认的着装原则,“T”就是time,强调服饰衣着要符合时代、季节和特定时间;“P”就是place,要求服饰衣着要入乡随俗地符合当地要求或场合要求;“O”就是指对象和目的,也就是通过服饰衣着要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4)环境语:非语言交际的环境语,一般包括空间信息、领地观念、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声音、颜色和标识符号等十二个层面的内容,比如,英美国家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保护,强调自由;符号语言作为人们交际的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作用也非常重要,如果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对符号的理解也就存在差异,甚至迥然相异,比如,龙是中国人的图腾,代表着神圣、尊贵、权力,但是,在西方圣经中,龙却是凶恶和罪恶的象征。

3 英语教育中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必要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应用,能促进人际沟通交流更加顺畅、高效。非语言交际有五种主要的功能,即重复、补充、调整、替代和否定。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来判断其心理、情绪状态,调整谈话的方式和节奏,从而增进交际的和谐与畅达。因此,在英语教育中,教师除了要加强英语语言教育外,还要注重非语言交际的教学与应用指导。我国开展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非语言交际教学引入英语教育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没有特定的规则,有些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手段是约定俗称的,有些是特定环境中使用的,在实际交往中,只要求行为得体就可以,以表示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尊重和认同,增进交际的和谐、愉快,避免文化误解或冲突。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与手段,使其学会正确、得体地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尽量排除母语文化对跨语言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影响。以餐桌文化为例,中餐与西餐用餐过程中的礼仪是不同的,其非语言行为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西餐刀叉的摆放顺序、喝汤是否发出声音、对穆斯林国家女士问候的要求等,教师要对此进行详细的指导。

4英语教育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4.1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往的英语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知识点与英语技能的培养,在新形势下,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育中的一个新兴的课题。从教师角度来说,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指导。

首先,教师应开拓思路,与时俱进地进行广泛学习,在充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提高对非语言交际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能够助学生准确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文化的异同点,使学生能够明确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非语言交际的异同。由于跨文化非语言教学没有特定的模式和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增加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的语篇,然后,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向学生介绍英语文化中非语言交际手段,帮助学生养成准确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习惯,科学处理非语言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由于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协调使用的,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非语言交际内容融入到语言交际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更真切地理解和掌握非语言交际行为。为了更形象准确地表现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特点,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视觉文化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英语中非语言交际行为与手段,以提高对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培养质量。

4.2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我国的英语教学更注重实用性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根本上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综合素养的体现,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也需要学生充分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法、词汇及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也需要学生具备在特定环境和语境下,应用这些技能的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接触一些外文作品、报刊等,增进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积累跨文化交际知识;要对不同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比较,特别是英语和汉语之间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别,积极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文化态度与理念,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文化视角,降低母语文化对英语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影响;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使其能通过具体实践,加强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及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多为广大学生播放英文经典电影,在视觉文化语境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其英语文化视野;鼓励学生改编并表演英语课文中的小品、情景片段等,使其在身临其境中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通过外教的指导,让学生能获得更多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技巧。

4.3 开设非语言交际课程,促进理论转化为技能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兴起来的一项课题,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实用的理论研究体系与科学的课程设置。为了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各级学校可以根据英语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兴趣特点,借鉴国外非语言交际成功的教材与案例,有针对性编纂适合我国英语教育的非语言交际课程教材,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纳入到英语教育体系和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方面,要不断加大对文化背景、习惯、风俗和文化禁忌等内容的讲授,同时,为了提高跨文化非语言能力的教学效果,学校与英语教师要创新非语言交际模式与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语境,让学生学会得体使用非语言手段进行交际,促进理论知识向实际技能的转化。

4.4 提升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英语教育中,学生是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因此,在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兴趣,投其所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构建交际情境、小品表演、游戏、观后感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学习中来。非语言交际技能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关键的作用,在人们的交际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交际型的学习者,在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注意积累积累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知识,多参与利于开展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活动,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技能和英语综合素养。

5 结语

一言以蔽之,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开展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人们的交际行为包含了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语言交际尽管非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非语言交际对信息的传递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只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协调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由于文化、语言、习惯的差异,极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交际障碍。但是,借助非语言交际,则能有效消除这种障碍,使沟通交流变得轻松顺畅。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的人们交际日趋频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对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真正提升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尹玮.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探析[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3,01:77-79.

[2]尹丽丽,徐军.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及其作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05:157-158.

[3]隋金平.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差异——以体态语为视角[J].学理论,2012,32:178-179.

[4]田俊.从非语言交际角度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172-173.

[5]李可贞.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6:2059-2060.

[6]李淑玲.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与大学英语非语言交际教学的融合[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193-195+199.

作者:邹思怿

第二篇: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与交际能力培养刍探

摘 要:在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经常会因各种原因出现碰撞,使正常的交往受到制约,因此寻找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非常有必要。文章探讨跨文化交际中典型的文化冲突,分析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是提升英语的运用能力,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广泛接触西方文化。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交际能力;培养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西方社会的先进文化和思想正在逐步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背景下,整个文化交流的过程将会给中国人和西方人提供更多的交际机会。因此,本文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与交际能力培养,进而为中国人更深入地理解西方社会文化及与西方人更顺畅地进行文化交流提供有力的帮助。

一、跨文化交际中典型的文化冲突

1.隐私观念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普遍较弱,通常认为个人存在于整个集体当中,人和人交往应该真诚坦率,彼此关心,互相照顾。因此,中国人往往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心声,同时也愿意把自己的心事与朋友进行分享。西方人则与中国人在这一方面完全不同,他们对个人隐私的在意程度非常强,同时特别在意个人空间,不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倾诉给其他人,自己的事情也不习惯其他人插手。因此,中西方隐私观念的不同,会导致双方文化冲突的产生。例如,中国人初次见面往往会询问一些比较隐私的问题,对此表示关心,如年龄、家庭成员等。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样的方式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但在西方人眼里这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是绝对不应该过问的话题,属于对其隐私的侵犯。

2.时间观念方面的冲突

对于西方人来说,时间观和金钱观同样重要,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西方人对于时间极其重视,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在与人相约时会严格遵守约定时间,绝不迟到。而中国人对时间的观念认识不够强烈,且在时间的利用上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此,在与西方人交往时,一定要认识到双方的差异,避免交往中冲突的发生。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在中西方文化交往过程中,可以看到,中国人习惯“贬低”自己,以表达自己谦虚有礼的态度。西方人与中国人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受到表扬时通常表现出很开心和激动,会笑着说一声“Thank you”表示赞同。因为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通常中国人会认为西方人不够谦虚,自信过度。而当西方人夸赞中国人的成就和表现时,中国人通常会谦虚地表示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不应该被夸赞,不停地否定自己,这会引起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极度不理解,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会这么否定自己,甚至认为中国人不实事求是。

4.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通常对待客人非常热情友善。在会餐的场合,热情的中国人喜欢在酒桌上相互敬酒。中国人款待宾客,大多准备丰盛的美食进行招待,而且出于善意习惯为客人夹菜,热情地用各种办法让客人多多品尝。而在西方国家,主人更愿意尊重客人的饮食习惯,吃饭的时候不会为对方夹菜,客人喜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同时,主客间或朋友间不会强迫对方喝酒,所以在西方人的聚餐中因被他人劝酒而喝得酩酊大醉的现象通常不会出现。

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

导致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文化、历史熏陶下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不同,这种思想和观念上的差异会造成中国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

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中西方因使用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历史,所以,具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思维。中国人处事通常内敛但周到,西方人处事通常直观但现实。中国人注重内涵和间接,西方人则喜欢直来直去。中国人特别重感性,而西方人则偏重理性。中国人与人共处时大多求同存异,而西方人则偏爱标新立异。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相互依赖,而西方人注重个人行为,喜欢独立自主。中国人家庭观念浓厚,重视亲情,而西方人相对来说家庭观念比较淡漠。

2.行为规范存在差异

行为规范要求个人的行为能被大众的道德标准认可,简而言之,行为规范就是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做的和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和西方人都习惯用自己国家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有明显的本质区别,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误解。例如,中国人见到小孩子,会亲昵地拍一拍小孩子的头,以示喜爱,但西方人会认为这样的行为属于不礼貌的做法,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因此,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应重视行为规范,避免冲突的发生,以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3.价值取向不同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体系,不同的价值体系产生不同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同一件事情的处理上,基于不同的文化会做出不同的判断,但是在各自的文化体系下又都是正确的。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而西方文化却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同,西方人推崇个人主义,崇尚英雄主义,中国人随遇而安的思想和不争的处事原则在他们眼里是不上进、不进取的表现。

三、英语学习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西方不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文化方面的冲突表现得非常明显,制约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而要改善这一状况,就需要通过以下措施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提升英语的运用能力

语法和词汇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点,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语言的实际运用更为重要。因此,授课教师需要改变观念,提升认识,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跨文化冲突的破坏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进而实现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教师要不断思考以何种方式进行实际工作,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可知,语言知识的传授是大学教学的重点,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同时提高,加大文化教学的力度,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2.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的英语交际能力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语言能力,即可以通过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更好地展現英语语言交际、英语文化、英语传播等方面的能力。其次是语用能力,其更多的是考察语言在运用过程中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综合展现英语的特定社交技巧和实际转换能力。第三是策略能力,是指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之中能够有效运用文化知识更好地表达和展现语言交际的能力,在文化认同上和语言交融的过程中更好地融会贯通。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优化跨文化英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期在课堂上能够形成较浓厚的英语跨文化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广泛接触西方文化

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尽可能地安排交流活动,努力增加一些有利于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方式和方法,为学生创造机会,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入一些西方国家历史文化、现代生活等多元化的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程度和领悟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找机会去阅读英文原版著作,观看原版英文经典电影,欣赏英文歌曲,在潜移默化中辩证地接受西方的文化,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学生要利用一切可以和外教接触与沟通的机会,在真实的交流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成为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3]王树英.印度文化与民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作者:刘传

第三篇:论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摘          要]  人类的日常交际有两种方式: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是一种潜意识层次的交流方式。非语言交际是某种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差异可能会影响交流效果。本文介绍了非语言交际功能和特点,提出了培养非语言交际技巧的有效方法,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   键    词]  跨文化交际;非语言;文化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日益频繁,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流就称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包括了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过分重视、强调语言在交流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忽视了非语言交际。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说话人表明自己的态度时,93%的信息是通过语调和面部表情传递的,而只有7%是通过语言传递的。Ross认为,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仅占35%,而高达65%的信息是由非语言交际所传达的。David Abercrombie说过:“我们用我们的发音器官说话,但是我们用我们的身体交流”。这说明语言和非语言交际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我们不能忽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体系是某一种特定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同一的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可能传达的意思不同。这就可能导致文化交流障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非语言交际的理解和应用,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经常只注重语言交际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必须要清楚地了解非语言交际和文化的关系同时,文化在非语言交际中起着核心作用。要很好地了解、应用非语言交际就必须要了解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社会成员获得和拥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作为一种社会遗产传之后代,它没有人类的生物属性,只具有一种共同的社会属性。”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行为习惯,二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说过: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虽然我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意义相同的东西,但我们在交际时应更加注意不同的地方。

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交际被赋予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甚至是相距甚远的。第一,非语言交际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同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所表示的含义不

同。例如,在日本,点头代表在听,而不表示听懂了。第二,相同的含义,在不同的文化中行为不同。例如,中国人用摇头或摆手来表示“不知道、不赞成等”含义,而西方人则用耸肩来表达这一含义。第三,有的动作是某一文化中特有的,在其他文化中不通用。例如,在美国,咂指甲表示有很大的现实负担,担心和不知所措;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先伸直再弯曲(其余三指并拢)表示引号。这个手势通常用在跟别人解释某个不是十分常用的词语,或者某个普通的词语在一定的情景下有了不同的意思的时候。在中国,用两只手递东西给别人表示尊敬;别人为自己倒茶或斟酒时,张开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杯子旁边表示感谢。

非语言交际的目的是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传递信息,辅助、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进行。所以必须要了解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才能避免文化冲突,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和功能

当人们传达信息或者表达感情时,只用语言,有时就会不够生动、形象。但是如果只用非语言行为,所表达的内容又会受限于周围的环境,并且容易被他人误解。为了增强交流的有效性,人们通常同时或者交替使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因此,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顾名思义,非语言交际就是通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方式进行交流。

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目的都是为了传达某种信息,都受到特定环境的限制和约束。非语言交际是指交际者运用身体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向对方传递信息、表达特定语意的过程。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并存,互相补充。

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交际过程中还会发挥自身的一些功能,如重复功能、代替功能、补充功能、强调功能、否定功能以及调节功能等。

三、如何在了解非语言交际的基础上培养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

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所使用的非语言交际方法也不一样。人们主要存在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就在于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以至于产生一些文化冲突。但人们不可能了解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文化,这就需要在交际过程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方法和策略。

(一)认清角色

在交际过程中,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说话场合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也就是所处语言环境的角色地位。要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做符合自己身份的动作。

(二)衣着得体,面带微笑

据调查,84%的人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取决于他的外表。双方见面的最初几秒钟就决定了对于一个人的印象。衣着打扮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和修养。这将影响到交流的效果。神态表情是表达情感的副语言。微笑向我们传递一种愉悦的情绪。

(三)眼神交流

眼神的交流时面部表情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眼球的运动可以交流感情,目光的接触可以了解对方的情绪和状态。在跨文化交际当中,要有适当的眼神交流,这是对交际对象的一种尊重。有些人边讲话边环顾四周,而有些人在听别人讲话时东张西望,这两种人都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在交际过程中,不是要紧紧地盯着对方,而是一直看着,表明你没有分散注意力。英语国家的人认为那些不敢直视对方的人是不值得相信的人,他们认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就是不诚实的表现。

(四)三思而后说

几乎所有的交际过程中出现的失误都是由于没有认真考虑而造成的。当在交际过程中遇到对交际对象的某些行为或话语不能理解时,不要盲目地做出回应。Sarnoff说:“I在字母中是最小的”。在交际中不要总说“我认为”,而要说“您怎么想?”。

(五)以心换心,换位思考

跨文化交际往往是一个交流感情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以一种什么态度对待对方也会得到相应的感情反馈。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冲突和误解是不能完全避免的,这就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中美在非语言信息含义的差异,有助于在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扬长避短,避免误会和文化冲突。因此,努力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力生.跨文化交际入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范云,王爱华.文化与非语言交际[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

[3]程晓莉.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105-107.

[4]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作者:张远艳

上一篇: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