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服务成效报告

2022-06-25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创业服务成效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创业服务成效报告

优质护理服务成效

优质护理服务成效---患者称呼改变

我科实施优质服务护理活动以来,病房患者对护士的态度大为不同,有了更多的尊重。

以前,我们常常听见患者口中称呼:喂、服务员、小姐、护士,现在患者口中称呼则是:莎莎、媛媛、小王、老师...以前“最满意护士”点名比少,最满意护士往往集中点名在专业护士,现在责任护士服务满意度达100%逐月上升:7月1位;8月份3位;9月5位;10月8位。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责任包干到床,要让护士所管的每一位患者都对自己满意,这就要求护士:业务技术过硬,医患关系要好,知识全面,健康教育及时实施等。我科责任护士基本个个都年轻,实践经验欠缺。护士长尹华带领整个护理团队通过多个途径学习:晨读专业知识;案例分析讲解;年资高护士经验交流;模拟现场演习;医护联合查房、联合病例讨论;医护心理查房等等。有了热情服务态度和服务经验,有了更专业的知识,现在科室责任护士站在病人面前是那么的有自信,真正体会到自身价值所在。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将自己最后的一面展现在病人面前,让患者重新认识到护理职业,从内心去尊重护士。

第二篇:优质护理服务成效总结

通川区人民医院

2017年外

二、三科优质护理服务成效总结

自2010年5月以来,为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卫生部配合医改率先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医院也积极响应,在优质护理这条路上不断摸索前进,成长过程艰辛,自然感慨颇多。

“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诚心和热心”是我们科室开展优质服务的理念,以“我的病人”为中心。我们把这“六颗心”应用到工作中,用我们的“六心”服务于每一位患者,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在医院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温馨、方便。一个美丽的微笑,一句简单的问候,都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无论是对患者、家属还是同事之间,我们都真诚以待。因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科室氛围,是我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 镜头一:减少红灯呼叫理念

此前,我们大多是等待病人的呼叫铃声响了,再去更换输液,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现在的我们变被动为主动,设立小组长负责制,病人责任包干到人,弹性排班,合理调度,全员积极参与。我们加强了对病人的巡视,不等病人呼叫主动输液、换液和加药。工作开展以来,红灯呼叫现象明显减少。主动服务,既加强了我们的责任心,也使我们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能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在增加病人安全感的同时,还可以减少陪护,减轻病人的负担,保持病房安静有序。

通川区人民医院

镜头二:工休座谈会

自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以来,为更好地促进病区的护理服务落实,我们通过定期举办工休座谈会来收集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改进,我科的护理质量和便民措施备受患者肯定。

其一是便民箱与煮饭区的配备。便民箱虽小,却发挥了大作用,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较大的方便。指甲钳、纸笔、头梳、一次性杯子等东西一应俱全,拿取方便。煮饭区更是发挥了重大作用,食堂的饭菜没有多大营养,不少患者家属在煮饭区自己给病人做有营养的饭菜,既合口味又营养,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病人的饮食需求。为患者疾病的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二是基础护理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晨晚间护理更加到位,也让患者及家属深有体会。尤其是对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我们加强了晨晚间生活护理,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更衣,生活基本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某些危重病人的床上洗头、擦浴、倾倒引流液、修剪指甲、喂药等等均纳入了我们的工作范围,在患者的生活起居上也有很多小细节方面的改善。责任护士时常下病房关注他们的进食情况,嘘寒问暖,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着手,我们的服务得到病人的支持和肯定,患者满意度也较以前有大幅提高。

其三是健康教育更到位。病区的走廊上挂满了与本科疾病相关的健康宣教常识,图文并茂,类别有针对性,患者及家属们能更直观地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信息。并为病区增添了色彩。且护士反复下病房为患者做详细的介绍与讲解,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

通川区人民医院

及注意事项等。

自从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科内的点滴变化逐渐显现:护理服务更加规范了,护士们更贴心了,下病房更勤了,更能第一时间掌握病人病情变化与生活需求了,科室内形成了更好的团队文化与工作氛围。

镜头三:改变病区住院环境

每间病房带有卫生间,卫生间有扶手,病人即洗漱如厕方便又增加了安全性;病床之间设有隔帘,每位病人在做治疗时空间私密性强,保护尊重每位患者的隐私,;病房还安装了电视,使病人及家属在住院期间不会太无聊,提高了她们的文化生活。病房还安装了中央空调,不管是在炎炎夏日还是在寒冷的冬天,都能给病人一个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

走进病房你会感受到:护士们精神饱满,笑容可掬;患者们也会微笑以对,心情舒畅,患者及家属对于护士们的辛劳付出看在眼里,护理工作获一致好评,每月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这,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舞,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原动力。我们用真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服务于每一位患者,我们用一言一行谱写护理优质服务的新形象!今后,我们还需继续努力,积极参与,真诚以待,尽我们所能,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通川区人民医院外

二、三科

2017.6.30

第三篇:市“创业服务年”活动做法及成效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在巩固和拓展去年“机关效能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以服务“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按照“打造亮点、彰显特色、争创一流”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高位推动,扎实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强化三个保障,确保活动有序推

(一)强化组织保障。及时调整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增加2名市委常委为副组长、2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明确责任主体,指定市纪委市监察局牵头组织实施“创业服务年”活动。同时,由市纪委书记担任市推进投资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监察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市投资创业工作。通过纪检监察机关一线参与投资创业活动,及时发现、有效解决投资创业中存在的“梗阻”等问题,促进了“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高效推进,促进了“创业服务年”活动上台阶、上水平、见成效。

(二)强化思想保障。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市委书记作重要讲话,市长作动员报告,市纪委书记作动员部署,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主持,市政府副市长宣读《实施方案》。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市属新闻媒体设立“创业服务年”活动专栏,在政府网站开辟专题网页,做到报纸每天有文章、电台每天有声音、电视每天有图像。同时,在全市开展评选“十大创业先锋”、“十大服务创业标兵”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识共为、齐抓共管,人人有责、人人有份的舆论氛围。目前,共刊播稿件217篇,编发简报13期。

(三)强化后勤保障。配齐配强干部队伍,抽调21名市直机关干部组成四个工作组,集中办公,负责指导协调各单位活动开展。市政府专门从财政拔付30万元作为“创业服务年”活动工作经费,已经到账。并从市直单位调配4辆工作用车,购置9台电脑、1台复印机等办公设施。

二、抓好五个环节,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我们紧紧围绕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这个目标,将“创业服务年”活动与项目建设对接,通过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通过抓好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推动“创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

(一)深入开展遵纪守法集中教育活动,为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奠定扎实基础。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为提升我市党员干部服务创业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我市针对市纪委通报的“三起典型案例”,集中2个月时间,分“联系实际、学习讨论,对照要求、规范行为,建章立制、严格问责”三个阶段,在市直115个单位开展党员干部遵纪守法集中教育活动。活动启动后,市纪委、市委办公室等单位立即抽调人员组成了10个督导组,上门面对面交任务、提要求。市直各单位按照时间节点要求,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通读与专题辅导、集中教育与日常工作、示范作用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并对照《党章》、《公务员法》和《廉政准则》,对照单位履行职能和个人岗位尽责的基本标准,对照党员干部遵纪守法这一基本要求,对照近期市纪委通报的“三起典型案例”,强化服务意识,认真查摆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公开承诺。通过2个月的集中教育活动,我市党员干部服务企业、服务创业者的履职尽责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为全民创业搭建精简、统

一、高效、便民的服务平台。结合机构改革,采取市、县联动方式,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建立“审管分离、权责挂钩、批管并重”和“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目前,市直各单位职能已归并整合,行政服务科设置方案市编办正在审核。同时,督促指导县(市、区)改革工作,由市纪委一名副书记专门负责指导余江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使余江行政服务中心办证大厅仅10天时间完成了装修、设备调试及工作人员的进驻。全市“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将于6月底全面结束。

(三)进一步规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务工人员与企业架起连接、沟通、服务的桥梁。按照“两个一律,四统一”要求,我市进一步规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功能。以方便群众、有利服务为目的,要求:现有乡镇办公楼一律将一楼改建为便民服务中心,今后新建乡镇办公楼一律将一楼规划为便民服务中心;乡镇基层站所统一到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基层站所办理事项统一在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乡镇基层站所各类统筹资金统一用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及问责办法等由县(市、区)统一制定,真正做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收费、一站式办结。1-3月,全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接待群众咨询1.5万人次,解决矛盾纠纷1700余起,办理便民事项6000余件。春节期间,针对企业用工难,中心利用民工返乡的机会,主动与园区企业对接,为企业张贴、发放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宣传单2万余份,为企业解决了2700余名急

需岗位工人。

(四)全力以赴激活本地传统产业,为民间投资创业注入新的活力。将创业服务与指导投资创业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振兴并做强眼镜、精密五金制造、雕刻、食品加工四个传统产业,重塑中国“眼镜之乡”、“雕刻之乡”等传统名片,起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投资创业发展特色产业的意见》和四个特色产业的具体实施方案。一方面,加强对四个

传统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产业发展、财税扶持、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用工培训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创建创业服务基地示范点,将全省小企业创业基地罗河镇作为全市示范点,为企业招工、农民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提供支持。目前,创业示范基地已入驻企业14家,安置劳动力就业350人。另外,市推进投资创业领导小组组长、市纪委书记负责的(国际)眼镜城已确定规划红线,并与中童眼镜商会签订意向合同,力争两年内建成集贸易、培训、研发、旅游、展览、制造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眼镜城。

(五)严厉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为投资创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坚持把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作为营造公平公正创业环境的重要切入点。一方面,加大查处力度,重点查处了市房管局原局长林建伟、月湖区资产运营公司总经理徐干饶在负责开发市经济适用房项目时,私自借用他人建筑资质,采取围标方式获取该项目工程的承建资格,并在经济适用房小区内违规建造连排别墅,采取违规假拍卖的形式低价购得连排别墅,非法获利1700余万元。目前,已追缴1600余万元,林、徐两人已移送司法机关。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功能,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准入监管,坚持作为不越位、指导不干预、服务不替代,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截止目前,受理告知项目48个,未发现一起违纪违规行为。

三、完善三项措施,增强活动实际成效

(一)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继续办好行政投诉专线、效能监察热线和政风行风热线,24小时不间断受理各类投诉,做到有问必答、有报必查、有查必究。进一步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对50个职能部门、110个内设科室实施监测,并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投诉举报窗口,实行适时监督。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投诉件,做到轻微问题当天调查处理,一般问题三个工作日内核实、反馈,严重问题七个工作日内查结、反馈,提高投诉件办理质量。

(二)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专项督查制度,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定期、不定期抽查。加强对项目责任单位的协调和调度,定期通报、点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确保今年35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加大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创业服务年”活动中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的两起违纪违规案件进行了严厉查处。

(三)规范机关干部行政行为。起草了《县级领导干部问责办法》、《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行政问责办法》和市直各单位正科以下干部的问责办法,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底线”标准,做到赏罚分明、有责必究。对工作不力、服务意识不强的市供销社原主任吴某给予免职;对组织观念不强、纪律意识淡薄的市房管局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某调离原单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对个人利益至上的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吴某在全市通报批评。

“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1-2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10.16亿元,同比增长21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7亿元,同比增长154.1%,增幅均排全省第一。全市新办内资企业75家,新办个体工商户232家。

下一步,我们将在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地市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我市“创业服务年”活动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第四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见成效

截至2010年9月末,金融机构中小型企业贷款余额(含票据贴现)17.0万亿元,同比增长20.5%;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56.4%,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36.7%;小企业贷款新增额占企业贷款新增额的比重为34.0%,较上年同期提高11.7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9月末,共有13家中小企业发行了14只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6亿元;共发行了11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集金额37.4亿元,涉及57家中小企业。此外,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近年来,金融部门高度重视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切实改变经营和服务理念。要把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扩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作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经营业务的重要战略,确保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要高于上年。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信贷政策指导,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努力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第一,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第二,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从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拓宽符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体系、多举措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全方位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第三,继续推进适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依据自身特点灵活运用集合票据进行融资。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各类产权交易市场,开展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试点,为各类中小企业的产权、股权、债权等登记、交易提供服务平台。

第四,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体系,优化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

第五篇:合肥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显成效

社区“和”,社会“谐”。

43个街道、421个城市社区、283个农村社区——合肥今年初的数字。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和流动人口变成了“社区人”——正在演进的趋势。两者叠加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社区服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和迫切性凸显。合肥勇于破题、善于解题。

作为首批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合肥在社区服务管理中锐意创新,不断推进网格化、组织化、信息化、服务化,步步铿锵,让大湖名城荡漾和煦之风,为创新高地增添熠熠光彩。

网格化

细致关注每个社会基础细胞

镜头一:谁家办红白喜事,他总能第一时间知晓;政府推出一项惠民利民的新政策,他总会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宣传……家住安农大第五宿舍的吴祥安老人是该小区的网格长,他的任务就是了解小区的基本信息及居民的需求,然后反馈给社居委,同时还承担着低保办理、征兵等信息的宣传任务。居民们说:“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网格长是我们的好邻居、好帮手。”

借力顺势划桨,开创管理模式先河——我市新老城区探索出的“大社区”和“街居改革”管理新模式,以十足的“双驱马力”,驱动社区发展之舰劈浪前行。

目前,我市三大开发区和滨湖新区实行不同形式的“大社区”模式,撤销或不设街道办,共设14个“大社区”,辖区平均面积达14平方公里,平均人口约5万人。

与“大社区”模式相呼应,老城区“精街道、强社区”也颇具成效。2008年,蜀山区在全省最早开展“街居管理体制改革”。2011年以来,老城区深入开展以“街道社区整合”为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

街居体制改革,旨在打破原先格局,对街道和社区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去年3月份正式启动改革的庐阳区,今年3月,不仅对辖区街道进行了整体调整,还将老城区6个街道整合成2个,并重新在北部地区增设2个街道。6月份,庐阳区的社区范围也重新划分,从整合资源、便民服务、提高效能出发,将原来的84个社区整合成56个。按照“精街道、强社区”的理念,服务、人力、财力、物力全面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力量,实现管理扁平化。

扁平化让城市管理更高效,网格化则让管理细致到城市的每一个基础细胞。2008年11月,蜀山区在全省率先推出社区网格化管理改革,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同格同责,同奖同罚”的规范化和高效化管理。新举措不仅解决了社区工作人员职责交叉、“身兼多职”的情况,而且大幅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效率。

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网格化细分,城市管理更精细化。“如果将网格化比作一张大网,那么,网格长就是大网上的各个节点,他们让社区管理这张大网疏而不漏。”市民政局负责人如是说。

2009年,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全市推广;同年4月,全市网格化引来民政部调研组的专题调研,这一创新思路和成效受到充分肯定。

到2011年底,我市实现城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共设立4166个网格,网格责任人5060人。到今年年底,预计县域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将达到60%左右。

组织化

专业的人提供专业社区服务管理

镜头二:随着包河区望湖社区增设“社工服务站”、一位专业社工在社区“扎根”,社区老人享受到专业的社区服务:周一,有社工上门探望;周二,有社团的文艺活动可参加;周三,有每周一次的健康检查;周四,还能享受到免费的按摩推拿服务。最近,该社区推出社区食堂后,社工们还计划为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聘请专业社工驻点,根据居民需求“量身定做”服务,针对性提供专业化服务,这一做法不仅望湖社区开始尝鲜,我市已有多个小区也正在推广。

为居民提供完善的社区服务和管理,组织队伍是保障。试点“两委两站五中心”组织新模式,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合肥创举之一。

今年以来,我市在包河区、蜀山区分别选择部分街道,建立社区工作站,承接政府主导的公共行政服务项目,实现公共服务的效能化和专业化;建立社区服务站,借助志愿者、社区组织等社会资源,承接居民个性化、社会化服务项目,实现社会服务项目化、品牌化;成立社区事务受理、综治、卫生、生活、文化五大中心,将社区各类服务集中整合到五大平台。同时,向社区输入专业队伍,打通居民需求与社区服务间的对接;通过“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等方式,打造一支立足于社区服务平台,依托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和机构、政府与社会支持专业化与职业化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我市在《关于印发“百人计划”工程等6个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列入“六大”人才队伍范围。下一步,还将启动“社工素质提升工程”,培养一批社会工作领军人物,为社区服务管理提供专业人才队伍支撑。对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我市也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合肥不断拿出社区岗位向大学生公开招考,吸纳更年轻、更有创造力、知识面更广、素质更高的力量;完善“上升渠道”,2010年,全市共有9名社区工作者提拔到街道负责人岗位;2011年,在全国首开“绿灯”,招考10位社区工作者进入市直公务员队伍。作为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合肥唯一试点城区,包河区从今年起,开始尝试社区工作者持证上岗,提供相应的岗位补贴。截至目前,已有62名社区工作人员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质。随着社区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数量逐年增加,到2015年,45岁以下持证上岗率将达80%以上。

基于职业化的社工、专业化的社区工作人员2支队伍,我市还不断壮大充实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社区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补充。我市计划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建立并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社居委为主体,社区服务工作站为中坚力量,社区群团组织与社区志愿组织、社区便民商业组织及其他组织相配套的社区组织体系。

信息化

高科技打造高效管理服务

镜头三:怎么才能知道小区里的住户构成情况?在数字平台上点一点鼠标,一秒钟就能看到;办理一张证件,需要带齐哪些材料?同样也只需要点一点鼠标,一串办事流程图、所需资料列表很快也能列出。这样一个方便高效的数字化平台,是合肥社区服务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实践证明,信息化为加强社区管理、优化社区服务提供了有效手段和技术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中,我市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服务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在网格化的基础上,借助手机、GPS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将全市5060位网格责任人采集的动态信息录入信息化平台,从而使得基层动态及时掌控,社区管理更为精细,社区治安显著提升,办事效率明显增速。

作为合肥推进信息化的试点,庐阳区从去年启动,目前已经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网上系统。各网站根据居民需要设置相应服务模块,包括“城市服务110”、“便民在线办事大厅”

等内容,方便居民进入服务平台申报各项事务,反映各种问题,寻求各种帮助。同时,区、街、社区也以一个平台,进入工作内网,与区直有关部门共享数据和信息。信息化的试点,让社区服务管理在掌握大量、准确信息的基础上高效运行,让居民们感受到了信息化社区办事的便利。

目前全市已有180个社区建立起社区网站,庐阳、蜀山、经开区等建立了全区统一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其他部分区、街道也建立了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今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合肥将建起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服务化

打造市民“十五分钟生活圈”

镜头四:让老人单独在家没人照顾,怎么办?通过社区的智能呼叫系统,在家按一下按钮,叫餐、按摩、洗浴、理发、家政、问诊等一条龙的居家养老服务就能送上门;担心孩子课后少人看护,怎么办?社区内不仅设置有“四点半课堂”,还引进了艺术培训中心,平均每天都有免费课程供孩子们拓宽视野。这些已在我市诸多社区成为现实。

社区建设直接关系群众幸福感。如何改进社区建设,激活社区活力,形成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是城市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社区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在合肥社区建设中,居民需求一直被摆在首位。近年来,我市不断通过社区服务平台化、标准化、信息化、项目化建设等四种方式,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体系的形成,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数字让人感慨,数字让人奋进。一组组数据勾勒出我市社区服务化快速推进的轨迹。——2009年6月,合肥市出台《关于开展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的意见》,全面启动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2009至2011年,我市共投入近5000万元,建成64个功能完备、服务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市示范社区和15个农村标准化示范社区。

——2009年以来3年时间,市、区财政直接投入社区建设经费超过5000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1600多万元。在去年编制完成的《合肥市城市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中,对社区管理、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福利、社区文体五大类配套服务设施的面积、功能等做出详细规定。目前,我市城市社区用房平均面积达537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6倍;我市已建有区级社区服务中心6个,街道(大社区)级社区服务中心61个,社区工作站3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3个,社区警务室348个,社区社工服务站20个。

——2011年,在18个街道140个社区推广居家养老服务。今年,市委市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将社区“老少活动家园”和“智能化便民服务亭”两项社区服务项目列入“33+X”项民生工程,计划用2-3年在全市建起400个社区“老少活动家园”和800个“智能化便民服务亭”。…………

不久,全市将逐步建立体系完整、设施配套、功能完备、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市民“十五分钟生活圈”,居民遇到难题,在社区里不出15分钟都能解决。社区管理服务,归根结底就是服务第一,居民满意度是其核心衡量标准。今年上半年,市民政局对全市100个社区进行专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管理措施的满意度高达95%。

十五分钟服务圈,“织”起的是老百姓的方便圈、幸福圈;社区服务管理,筑就的是“大湖名城”的幸福根基。

成效虽已初显,探索仍在进行。合肥还将继续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不断继承发扬、提升创新,继续探索破解社区管理服务的难点问题,全面提升我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让和谐之风洋溢在每一户社区家庭、每一位居民心间。

上一篇:常用消防安全常识下一篇:创意思维课程教案

本站热搜